我国近现代学院式陶瓷教育综述

合集下载

近十年我国项目式学习研究综述

近十年我国项目式学习研究综述

近十年我国项目式学习研究综述近十年我国项目式学习研究综述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项目为核心的学习方式,近十年来在我国教育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旨在综述我国近十年来在项目式学习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进展,探讨项目式学习对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影响。

首先,我国的项目式学习研究不断深入。

近十年来,大量的项目式学习研究被发表在相关学术期刊上,涉及到不同学科和不同年级的学生。

这些研究表明,项目式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项目式学习也可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动机。

其次,项目式学习在我国教育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近十年来,各级学校和教育机构纷纷开展项目式学习实践,将项目式学习引入到各个学科和课程中。

这些实践表明,项目式学习能够促进学校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同时,项目式学习也得到了学生、教师和家长的普遍认可和支持,他们普遍认为项目式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第三,我国在项目式学习研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虽然项目式学习在我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我国项目式学习的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仍不够完善,很多教师缺乏项目式学习的实践经验和指导。

其次,我国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评价体系也不够适应项目式学习的需求,很多教育机构存在对项目式学习的误解和偏见。

再次,项目式学习的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和自主性问题也需要进一步解决。

在未来的研究和实践中,我国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促进项目式学习的发展。

首先,要加强项目式学习的理论研究和基础研究,提高项目式学习的指导性和实践性。

其次,要加强教师的培训和专业发展,提高教师在项目式学习中的指导和引导能力。

同时,要加强学校和教育机构对项目式学习的支持和引导,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评价体系,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项目式学习的需求。

最后,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项目式学习,在学习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陶艺教育融入学校德育特色的探索与实践

陶艺教育融入学校德育特色的探索与实践

陶艺教育融入学校德育特色的探索与实践摘要:近年来,我国的陶瓷行业有了很大进展,陶艺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在学校陶艺课程教学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依托,进行科学研究和艺术探索。

本文就陶艺教育融入学校德育教育的措施进行研究,从而更有效地开展陶艺教学工作。

关键词:以陶养正;立德树人;实践探索引言陶艺是我国古老的艺术,发展历史悠久,贯穿于人类发展史,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随着民族文化复兴与文化自信,陶艺课程也逐渐在高校中开设。

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课,在陶艺课程中融入产教融合,能实现对高素质技能型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确保能强化校企联系,真正落实产教融合,为企业培养更多发展所需的人才,解决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因此,研究通过对艺术设计专业陶艺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析,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对陶艺课程实施教学改革,旨在能创新已有人才培养方案,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1用理念定位,孕育“陶”之特色“以陶养正”指向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陶艺在德育中的价值及渗透。

“养”,即涵养、滋养,或者是潜移默化,或者是氛围熏陶,或者是实践体验;“正”,是一种价值取向,指的是优秀的道德素养、深厚的文化底蕴、开拓的创新精神;“养正”指要经过日常的学习、行为的积累而形成向正的品格;“以陶养正”即以“正”为目标,“养”为手段,通过“陶”的熏染,用工匠精神,创造意识,坚毅品质,塑造学生“正品格”、涵养学生“正文化”、催生学生“正能量”,为学生“养正其身、养正其气、养正其性”,培养具有优秀道德素养、深厚文化底蕴、开拓创新精神的“养正少年”。

2陶艺课程教学内容改革传统的艺术设计专业陶艺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大多是从其他专业借鉴而来,在内容的选择上缺乏对专业特点的考虑,对艺术设计专业的产教融合更是基本忽视。

针对此现象,需在产教融合背景下,让学校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把产教融合与陶艺课程联系在一起,在原有的课程内容上基于企业需求,增添内容。

对于中国陶瓷史和陶瓷工艺的总结与概述2000字

对于中国陶瓷史和陶瓷工艺的总结与概述2000字

对于中国陶瓷史和陶瓷工艺的总结与概述2000字篇一:中国陶瓷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自古以来,陶瓷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中国的陶瓷工艺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技术。

本文将对中国陶瓷史和陶瓷工艺进行总结与概述。

中国陶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约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证据显示,那个时候的人们已经开始制作简单的陶器。

随着社会发展,陶瓷工艺逐渐进步,并成为重要的手工艺品。

早期的陶器主要以陶红陶黑为主,装饰简单,制作粗糙。

到了商代和西周时期,青铜器的影响开始渐渐体现在陶器上,出现了一些精美的青铜器形态的陶瓷器。

到了秦汉时期,陶瓷工艺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汉代的陶瓷工艺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出现了绿釉陶、三彩陶等新的陶瓷种类。

这些陶瓷制品制作精细,装饰丰富多彩,形成了陶瓷历史上的独特风格。

同时,汉代的陶瓷工艺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唐代的到来,中国的陶瓷工艺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唐代的白瓷以其精细的工艺和高雅的装饰而闻名于世。

唐代的陶瓷器形态多样,装饰技法繁复,烧制技术精湛。

唐代的陶瓷工艺对后世的影响巨大,成为了后来的宋代、元代等时期陶瓷工艺的重要参考。

宋代是中国陶瓷工艺的一个重要阶段。

宋代的陶瓷以青瓷、白瓷为主,器形简洁大方,釉色温润自然。

宋代的青瓷工艺尤为出色,著名的汝窑、钧窑、哥窑等窑口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充分发展。

宋代的陶瓷工艺在世界上享有盛誉,成为了中国陶瓷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元代是中国陶瓷工艺的一个转折点。

元代的陶瓷工艺主要以青花瓷为主,装饰手法独特。

青花瓷是在器物表面绘制纹饰后施以蓝色釉而成,其装饰纹样丰富多样,技法高超。

元代的青花瓷在世界陶瓷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明清时期,中国的陶瓷工艺进一步发展。

明代的景德镇成为了中国陶瓷的中心,明代的瓷器制作工艺更加精细,装饰手法更加丰富多样。

清代的陶瓷工艺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出现了粉彩瓷、釉里红等新的装饰技法。

陶瓷的历史发展与现代创新

陶瓷的历史发展与现代创新

陶瓷的历史发展与现代创新*艾皓冉(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景德镇333000)摘要陶瓷是我国乃至世界的伟大发明,它对人类的手工业与艺术界造成了深远的影响㊂笔者简单地阐述了陶瓷的历史发展,从装饰到器具㊁现代陶瓷的革新与进步以及未来市场发展下的展望等㊂关键词陶瓷装饰器型新发展中图分类号:T Q174.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2872(2024)05-0073-03陶瓷是陶器与瓷器的统称,属于我国的一种工艺美术品㊂早在新时期时代,我国已经出现了原始彩陶与黑陶,到了东汉时期,就已经烧制出了成熟的瓷器,陶瓷的发展也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同时也对陶瓷的设计提出了高要求和高标准;在符合质量的同时也要求有精美的装饰与耐看的器型及深刻的精神文化内涵㊂从而满足现在人们的生活文明需求㊂1陶器陶器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因磨制石器的出现,发明了陶器这种对人类生活很有帮助的器具,不仅丰富了生活用具,同时也加强了定居的稳定性㊂1.1装饰的发展从新石器时代起,陶器便伴随着优美的装饰,不同地区文化分为不同的工艺与装饰㊂陶器的装饰手法大致可分为刻花㊁绘画㊁雕塑㊁印花㊁贴花等;装饰的题材则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各不相同㊂早期的陶器装饰多有着神秘宗教信仰类的意义,有着多种抽象重复类的线条或者人们祭祀跳舞的绘画,纹样大多以几何纹的形式出现的,这种装饰图案的产生主要有:编织的模拟㊁劳动的节奏感㊁图腾的表号化和将自然物抽象化㊂到了秦汉时代,彩陶从发展已经到了很高的制作水平,装饰也变得多样起来,有几何纹㊁人物㊁动物等;色彩也开始逐渐丰富起来,如红㊁黄㊁黑㊁白㊁橙㊁青㊁灰㊁褐等㊂陶器发展至今已变得十分多元化,在装饰上有无限的可能且不限题材与技法㊂随着技术的发展,各种各样的装饰出现在市面上,颜色也愈发丰富起来,陶器的装饰走到了一个新的阶段㊂1.2陶器的器型变化陶器早期器具几乎涵盖了所有的生活用器,如:鼎㊁敦㊁豆㊁壶㊁碗㊁盘㊁杯㊁盒㊁罐㊁炉等㊂到了秦汉时期,造型上以壶㊁盒㊁盆㊁碗㊁炉等生活器皿,其中以壶最为常见,仅洛阳烧沟汉墓出土的器型来看,仅壶式就有8种多㊂再往下发展的主要器型便是各种各类的瓶器㊂1.3陶器制造发展陶器的制造有一个漫长的发展,从商代开始便得到了普遍性的发展㊂在商代早期遗址中就发现14座陶窑,窑总体呈现圆形,分为上下两部,中有圆形的厚台,台上放置陶器,台下烧火,且发现有烧坏的陶器和未烧制的陶坯等,当时的陶器工艺分为灰陶㊁白陶㊁釉陶等㊂而红粗陶泥大多在周代,在原料的配置上,饮食器多用过滤的粘土,而饮煮器则多使用少量的细沙,既能很好的传导热量,又能有效防止爆裂㊂到了战国仍以灰陶为主,但是这时期又发展了几个具有特色的陶,如北方的暗纹陶㊁铅釉陶,南方的印纹陶等㊂到了秦汉时期,釉陶兴盛起来,釉陶是指表面涂上了一层黄绿色低温铅釉的一种陶器,故而又称为铅釉陶,其成分一般是以硅酸为主体,而以氧化钙㊁氧化铅为媒溶剂㊂它的特点是熔点较低(700~800ħ即可烧成),并且可以均匀㊁薄薄的挂在胎上,如果再在釉中混有不同的金属元素,则会形成黄㊁绿㊁褐㊁土红等多种颜色㊂除了铅釉陶外,还盛产一种青釉陶,因其烧制温度低,釉质较软,所以又被称为软釉㊂㊃37㊃(陶瓷创新)2024年05月陶瓷C e r a m i c s *作者简介:艾皓冉(1998-),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为视觉传达设计㊂2瓷器瓷器起源已经难以追溯,最早学术界把商代的呈灰白色的釉陶成为原始瓷器,被称为原始瓷器㊂瓷器与陶器有很多人认为是同源,也有一部分人认为是异源㊂从总体来看,陶和瓷是一种工艺的两种不同的发展路线,瓷是陶在工艺上的更进一步,虽然出现了瓷器,但仍然保留着陶器,这就形成了现在的陶瓷㊂陶和瓷的主要区别在于材料的不同:首先陶器用粘土,而瓷器则是用瓷土;其次在其窑口的火焰温度不同,陶器大约在800ħ;瓷器则在约在1200ħ㊂2.1瓷器装饰与色彩变化经历原始瓷器后,到了六朝时期,整体已进入瓷器时代㊂真正最早的瓷器便是青瓷,而六朝里青瓷的装饰方法十分丰富,有刻花㊁堆贴㊁塑饰㊁压印等㊂而装饰的花纹多采用动物纹㊁花纹与几何纹样等㊂莲花纹和忍冬纹是我国古代陶瓷装饰中最早的植物纹样,明确了在陶瓷的装饰图案发展中,慢慢的从以动物纹为中心转变到以植物纹为中心,这种变化提醒人们的审美到了一个新的阶段,逐渐摆脱了宗教神秘意义的思想束缚,而以自然的美景作为新的态度,初步得到了思想上的开放㊂隋朝时期的装饰除了植物纹㊁动物纹㊁几何纹外,还多了人物纹,隋朝时期的装饰较少㊂唐代以越窑为最佳,是专门为皇家宫廷所用而早,当时也有另一个名称即秘色㊂越窑的装饰方法有多种,如刻花㊁划花㊁堆贴等,装饰题材也多种多样,狮子㊁鸾凤㊁鸳鸯㊁牡丹㊁卷花㊁人物以及山水等㊂到了宋代则迎来了变化,宋代以简约为美,常见的装饰有印花㊁刻花㊁㊁划花和极少的画花,装饰题材也多为莲花㊁牡丹等㊂此外,宋代瓷器最出名的便是开片纹,这种裂纹是由于胎和釉的收缩率不同而在冷却中形成的,最初是一种缺陷,却因为其特殊的效果而被广泛的应用㊂元代留给人最有印象的是青花瓷与釉里红瓷的出现㊂明代以后,曾经普遍使用的刻花㊁印花㊁划花等方法已经不再流行,画花的装饰方法主要以青花㊁五彩等为主,成为了当时主要的装饰方法㊂清代的装饰的历史评价分为了两个极端,一派人极为否定,认为其摈弃了过去的优点,走向了繁琐㊁堆叠的作风;另一派则认为此时的装饰手法㊁技术等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㊂清朝的装饰手法及题材层出不穷㊁百花齐放,确实是最有成就的时期㊂2.2器型发展从六朝开始,器型主要以盘口壶㊁鸡头壶㊁莲花尊㊁杯和盘,当然也有一些有趣的器型,比如暖手取暖的熏炉,有宗教性质的名器 魂瓶 ,还有青瓷羊,青瓷熊等㊂隋朝的器型品种比六朝更多,按照用途分为:饮食器㊁盛器㊁生活用器㊁文具等㊂唐代瓷器的造型发展也产生了新的样式,短嘴壶开始出现,一般有耳朵或者把手,也出现了双耳龙瓶这种独有的形式,还有风头壶㊁扁壶等㊂到了五代时期,壶的口部变的扁平化,壶底加以圈足,碗作喇叭状㊂而到了宋代则出现了五大名窑:定㊁汝㊁官㊁哥㊁钧,这五大窑主要以瓶㊁壶㊁炉㊁盏等为主㊂而到了元代,瓷器大多胎质厚重,大约可分为大盘㊁瓶㊁壶㊁杯㊁炉等㊂到了明代永乐时期,压手杯是著名品种,成华时期多以小件作品为主,尤其是酒杯,嘉靖时期流行葫芦瓶,瓶体多上圆下方,象征着天圆地方㊂万历时期则流行蒜头瓶,清朝时期的瓷器造型有的依旧沿用旧式,有的则富有独创性,比如撇口碗,直口碗;中期多折腰碗;晚期则创造了盖碗,专攻饮茶所用㊂康熙时期还出现了经典器型 棒槌瓶㊂3现代陶瓷的创新与发展3.1现代陶瓷在器形与装饰的发展3.1.1简约的设计风格现代陶瓷在器型与装饰上都注重简单而实用㊂设计师们注重流畅的线条和几何形状的运用,强调简洁和功能性㊂这种风格的陶瓷作品常常具有现代感和时尚感,适用于现代家居环境㊂3.1.2实验性的器型一些艺术家和设计师通过尝试不同的陶瓷材料和工艺技术,创造出独特的形状和结构㊂这些实验性的器型可能包括非传统的形状㊁复杂的曲线和立体结构等,打破了传统的陶瓷形态㊂3.1.3雕塑化的器形在现代陶瓷中,艺术家们倾向于将器物完全作为雕塑来对待㊂陶瓷作品的形状和结构更加抽象和雕塑化,强调艺术性的表达和情感的传递㊂这种形式突破了功能性的局限,更注重陶瓷作品本身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内涵㊂3.1.4新潮的装饰风格现代陶瓷的装饰与之前略有不同㊂艺术家们经常㊃47㊃陶瓷C e r a m i c s(陶瓷创新)2024年05月使用复杂的贴花㊁绘画和刻画技巧,在陶瓷表面创造出丰富多样的纹样和图案㊂除了传统的装饰技法之外,一些现代陶瓷作品还采用了数字印刷㊁丝网印刷等现代技术,使装饰更为精细和细腻㊂总的来说,现代陶瓷在器形和装饰上的发展注重创新和个性化,既保留了传统陶瓷的元素,又融入了现代审美和艺术观念㊂这种多样化的发展使得现代陶瓷作品更富有艺术性和表现力,满足了不同消费者对于陶瓷的需求和品味㊂3.2现代陶瓷技术与工艺的进步3.2.1新材料和合成技术代陶瓷材料不仅限于传统的陶瓷材料(如瓷器和砖瓦),在材料科学的推动下,新材料不断地涌现㊂如氧化锆陶瓷具有极高的强度和耐磨性,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器械和工业领域;陶瓷复合材料结合了不同材料的优点,如碳纤维增强陶瓷在航空航天和汽车工业有广泛应用㊂3.2.2新工艺和加工技术传统的陶瓷加工技术主要是手工制作和窑烧,现代工艺技术的发展使得陶瓷制造变得更为高效㊁精确和灵活㊂如计算机辅助设计(C A D)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 AM)技术被应用于陶瓷制品的设计和加工,实现了更加精确的制造和个性化定制㊂3.2.3绿色可持续发展现代社会对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的更高要求,也推动了陶瓷行业的发展和创新㊂如高温燃烧的窑炉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污染物,通过改变窑炉结构和燃烧方式,陶瓷企业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㊂3.2.4应用拓展现代陶瓷不仅应用于传统的厨房和装饰品,还广泛应用于新领域㊂如陶瓷电子元件和陶瓷膜已经在电子器件和膜分离技术中得到了应用㊂总的来说,现代陶瓷的发展和创新主要体现在材料和工艺上的进步以及对环保和应用拓展的关注,这些都使得陶瓷在各个领域都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㊂3.3现代陶瓷在艺术与市场创新方面3.3.1艺术革新现代的艺术家们运用新的技术和与时俱进的创新手法,通过结合传统陶瓷技艺与当代艺术元素,尝试新的材料和工艺等方式,创造出独特的艺术作品㊂例如,在陶瓷雕塑领域,艺术家们通过创造性的形式㊁纹样和装饰技巧,表达了更多元化的主题和情感㊂3.3.2设计与功能结合现代陶瓷不仅强调艺术性和美感,还注重与日常生活和实用功能的结合㊂设计师们通过陶瓷材料的特性,创造出多样化㊁实用性强的产品㊂如陶瓷餐具㊁灯具㊁家居装饰品等,以其独特的质感和美观度受到大众的欢迎㊂3.3.3个性产品现在越来越多的顾客希望得到有自己想法的独一无二的陶瓷产品,制造商和设计师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和喜好,提供定制化设计和制作服务,这种个性化定制的趋势进一步丰富了陶瓷产品的市场㊂3.3.4品牌创新现代陶瓷品牌注重 文化+创意 ,通过注入品牌故事和设计理念,赋予陶瓷产品更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㊂品牌形象的塑造以及专业的市场推广和营销活动,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陶瓷产品的市场竞争力㊂综上所述,现代陶瓷在艺术与市场创新方面呈现出多元化和个性化的趋势,既注重艺术表达与创新,也注重产品的实用性和市场需求㊂这些创新推动了陶瓷艺术和市场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生活㊂4结语笔者通过追溯了中国陶瓷的千年历史,深入研究了其发展轨迹以及在现代创新中的蓬勃发展㊂陶瓷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以其独特的韵味和精湛的工艺持续演绎着时间的传奇㊂古老的青瓷㊁釉里红等经典作品见证了中国陶瓷的独特之美㊂这些传统工艺承载了文明的沉淀,透露出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㊂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中国陶瓷行业在传统中迎来了创新的契机㊂现代陶瓷工艺的引入,使传统艺术焕发新的生命力,为陶瓷注入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㊂在全球市场化的大环境下,中国陶瓷也面临着挑战,通过引入国际先进技术和设计理念,陶瓷不仅在传统工艺中保持了独特性,同时在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㊂这不但打开了陶瓷产品的应用广度,同时也传播了中国的艺术文化㊂未来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思考如何在创新的同时保持传统的纯粹㊂陶瓷产业需要注重可持续发展,关注环保和绿色生产,以应对全球环境问题㊂同时,培养更多的陶艺人才,传承陶瓷工艺的精髓,确保中国陶瓷行业持续繁荣㊂㊃57㊃(陶瓷创新)2024年05月陶瓷C e r a m i c s。

浅谈中国陶瓷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浅谈中国陶瓷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浅谈中国陶瓷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摘要】中国陶瓷艺术源远流长,具有独特魅力。

传统工艺包括制胎、施釉、烧制等,历经千年演化为今日的艺术形式。

发展历程见证了从唐宋明清到现代的变迁与传承。

现代中国陶瓷注重创新与突破,挖掘传统工艺的潜力,展现出活力与创意。

在当今世界,中国陶瓷艺术扮演着重要角色,展示着中国文化的博大和深厚。

未来发展展望充满希望,传承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陶瓷艺术的光辉前景将带领观众领略中国文化的魅力,对文化传播有着重要意义。

通过对中国陶瓷艺术的实践与探讨,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这一博大精深的艺术形式。

【关键词】中国陶瓷艺术、传承、发展、历史、工艺、创新、突破、地位、未来发展、重要性、前景、文化传播。

1. 引言1.1 中国陶瓷艺术的历史悠久中国陶瓷艺术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当时人们已经开始使用粗糙的陶器作为日常生活用品。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陶瓷艺术逐渐发展和完善,成为中国传统工艺中的瑰宝。

在古代,中国陶瓷艺术不仅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还体现了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美的崇尚。

中国的陶瓷制作工艺不断创新和提升,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陶瓷艺术风格。

中国的陶瓷艺术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传承着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

从汉唐时期的汉白玉、唐三彩,到宋元明清时期的钧瓷、青花瓷,每一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历程不仅是技术和工艺的发展,更是文化和历史的传承。

中国陶瓷艺术的历史悠久,承载着无数匠人的智慧和心血,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今世界,中国陶瓷艺术的独特魅力依然令人着迷,充满了无限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底蕴。

1.2 中国陶瓷艺术的独特魅力中国陶瓷艺术的独特魅力源自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湛的工艺技术。

作为中国传统工艺之一,陶瓷艺术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传统,从唐宋时期开始,中国陶瓷逐渐走向繁荣,并成为中国文化的一大亮点。

中国陶瓷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其独特的韵味和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多人的眼球。

近十年我国大学生性教育研究综述

近十年我国大学生性教育研究综述

近十年我国大学生性教育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时代的来临,我国大学生的性教育问题逐渐凸显出其重要性和紧迫性。

近十年来,我国对于大学生性教育的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不仅涉及到了性教育的理念、内容、方法等方面,还从多个角度对性教育的实施效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评估。

本文旨在综述近十年我国大学生性教育研究的现状,以期为我国大学生性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提供有益的参考。

在综述的过程中,我们将首先回顾近十年来我国大学生性教育的发展历程,分析性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我们将对近十年来的大学生性教育研究进行梳理和分类,重点介绍性教育研究的主题、方法和主要结论。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探讨大学生性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和发展趋势,分析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本文希望通过全面、系统地综述近十年我国大学生性教育研究的成果,为我国大学生性教育的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同时推动性教育研究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发展,为构建健康、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做出贡献。

二、大学生性教育的概念及内涵大学生性教育,指的是针对大学生群体开展的一系列关于性知识、性健康、性道德和性心理等方面的教育活动。

它旨在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性观念,提高性自我保护能力,促进性健康和人格的全面发展。

性教育的内涵非常丰富,包括性生理教育、性心理教育、性道德教育、性法制教育等多个方面。

性生理教育主要关注人体的生殖系统和性器官,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生理功能和性反应等;性心理教育则着重于个体的性心理发展和性心理健康,通过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性冲动、性欲望和性困惑等心理问题;性道德教育则强调性行为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原则,倡导负责任的性行为,尊重自己和他人;性法制教育则通过普及法律知识,帮助大学生了解性行为的法律边界,防范性侵害和性犯罪。

大学生性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大学生建立健康、科学、文明的性观念,提高大学生的性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人格完善。

浅谈中国现代陶艺文化发展中的不足及其解决方案

浅谈中国现代陶艺文化发展中的不足及其解决方案

浅谈中国现代陶艺文化发展中的不足及其解决方案作者:王芳来源:《佛山陶瓷》 2012年第5期王芳(江西省中共景德镇市委党校,景德镇333000)摘要:中国现代陶艺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但在这种美好的前景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本文通过对中国陶艺和国外陶艺的全面分析比较,不但指出中国陶艺发展中的繁荣面貌,而且也指出了陶艺发展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并从陶艺教育和陶艺活动等方面提出了可行性的一些解决方案。

关键词:现代陶艺;国外陶艺;发展;解决方案1 引言中国陶瓷历史悠久,举世闻名。

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用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开始制造各类日用陶器。

时至今日,陶瓷文化依旧绵延不断。

然而,近几十年来,随着世界陶艺的交流和不断发展,陶艺的兴起已逐渐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艺术语言,并且在艺术领域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陶艺的发展,严格来说是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

在这二十多年的历程中,前十年的发展是缓慢的,而后十年的发展,可谓是蒸蒸日上。

尽管如此,现代陶艺的发展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需要不断地完善、研究与探索,从而走出一条更好的陶艺发展路线。

2 中国现代陶艺文化形成的基础2.1国外陶艺文化的影响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艺术在文化的浪潮中脱颖而出。

陶艺作为艺术领域中的一种语言,在国外艺术家们不断的交流和学习中,茁壮成长,陶艺便成为一种新的独特的艺术。

然而,任何艺术的发展演变从来都不是封闭的,必然受到国外艺术的影响。

这种影响有时从根本上促成了我们艺术发展的路线。

陶艺在受到国外各种艺术运动、风格、思潮的冲击时,从而选择了一种全新的更为自由的表达方式。

现代陶艺便在这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在此期间,国外一批从事陶艺创作的艺术家,他们曾花相当大的力气来从事陶艺创作,例如罗丹、高更、米罗等艺术家均从事过陶艺创作,他们尝试并实践着一种完全抛弃传统形式的制陶方式,以放任、自由、大胆的形式充分体现了粘土的率性表现:同时也展示了艺术家们不受约束、豪放的艺术思维。

瓷文化在中小学德育工作中的影响

瓷文化在中小学德育工作中的影响

思想政治今天瓷文化在中小学德育工作中的影响余新霞(江西省景德镇市珠山区竟成镇黄泥头小学 江西 景德镇 333000)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西方文化逐渐进入我国,对我们的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的造成严重的影响。

如何发挥中华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尤其是本土优秀文化教化作用是值得每一个教育工作思考的问题。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瓷文化蕴含了儒、佛、道的哲学思想,景德镇拥有着丰富且厚重的瓷文化底蕴和资源,本文将瓷文化的优秀基因引入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中,通过瓷文化的德育、美育功能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进行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瓷文化;中小学德育;思想政治教育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917(2021)07-0065-01 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互联时代的到来。

西方文化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进入我国,对我们的学生,尤其是中小学校学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给滋育我们千百年的中华传统文化在青少年中传播也产生了一定的阻力。

瓷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的重要贡献。

景德镇,作为陶瓷文化的重要发祥地,1700多年的不间断的陶瓷产业发展,孕育出了丰富且厚重的瓷文化底蕴。

尤其是瓷文化中融合了儒、佛、道的哲学思想,更是直接可以滋养我们中小学生,所以将瓷文化融入到中小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提高了青少年学生的德育和美育素质。

从而促进瓷文化在青少年中生根、传承并发扬。

1.瓷文化的思想价值和中小学生现状1.1 陶瓷的文化价值。

的中华民族的思想中崇尚“真、善、美”,追求“器物载道”。

1700多年来,景德镇的陶瓷匠人将有形器和无形的道,完美地结合陶瓷这一载体之上,形成了独具魅力的陶瓷文化。

在原料的采用上,景德镇陶瓷匠人充分利用“金木水火土”五行元素,将自然与人工完美融合,生产出“价比黄金”的精美陶瓷;在制作的过程中,景德镇陶瓷匠人通过“七十二道工序”、“一脚压一脚、毛病不过脚”的分工协作,在农业社会实现了工业化流程,确保了质与量的完美结合;在陶瓷的装饰里,景德镇陶瓷匠人在器型和表面等各个层面,力求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与协调,充分表达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追求吉祥的价值取向、寓意于物的东方文化……使陶瓷具有了生活功能、艺术美感和文化内涵,至今还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具有不忽视的价值导向和德育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持下 ,创 办 了中 国陶业学 堂 和江西 瓷业 公 司 ,在张 謇 “父 教育 用个人力量 ,借助相关政策 ,将其独特的办学理念和教学经验 以
而母实业 ”【4]思想 的影响下 ,该校提 出“脑手并 用 、科 艺结合 ”的 最短的时间转化为教 学实践 ,在教育教 学的灵活性 、专业设置的
办 学 理 念 。
瓷教育尽管处于一种照搬 日本模式 的阶段 ,但它们积极 的引入 专 ,国立北平艺专等 ;景德镇立 中学 ,萍 乡上埠小学 ,景德镇 的时
国外学 院式教育 ,将 自然科技知识融入到教学中去 ,为我 国陶瓷 敏小学 、模范小学 、竞成小学等 。
教育 的近现代做 出了有益的尝试 。
四、新 中国时期陶瓷教育改造调整 阶段
在抗战胜利后积极恢复 、增设 国立职业学校 ,增设 地方职业 学校 ,发展地方职业教育 ,鼓励创设私立职业学校 等。学校培养 目标也从 民初 的“教授农工 商必需之知识技能为 目的”。发展为 “授予青 年简易之生产 知识 与技能 ,以养成从 事职业之能力 ”, “授予青年教高深之生产知识与技能 ,以养成其实 际生产及 管理 能力 ,并培养其向上研究之基础 ”。这一 时期 的陶瓷教育专 门学
一 、 清末学堂陶瓷教 育阶段
三 、民 国 中后 期 (1927—1949)职 业 陶 瓷 教 育 阶 段 南京 国民政府的建立 ,暂时稳定 了国内战乱迭起 的局 面 ,在 陶瓷教育方面积极推行职业教育 ,为此先后颁布 了《职业学校法》 和《职业教育实施纲领》,在职业 教育 的办学 中,注重职业学校的 实 习 ,各科 学校均 “应 以先 实习后讲 授为原 则”,以便 于学 生更 好 、更快地理解知识 、掌握技能 。
周学熙认 为“工非学不 兴”,而“学非工不显 ”,因此主张“工学并 校有 国立高级窑业职业学校 、江西省立陶业专科 学校 ,四川省立
举 ”[21。所 以在该局中创办 了陶瓷实习工厂 ,以培育能够使用新 重庆高级 陶瓷专科职业学校 ,四川省立窑业学校 、广东省立高 陂
式生产工具的技术人员 。
二 、民国初期 (1912—1926)学校 陶瓷教育阶段
1949年 10月 1日,中华人 民共和 国正式成立 ,中国进入 了

1912年 1月 1日,中华 民国成 立 ,中 国社会进 入 了一 个新 全新的历史 时代 。是年 12月新 中国的第一次全 国教育会议 在北
的历史发展时期 。在“壬子癸丑学制”和 “壬戌学制 ”的规范和指 京 召开。会议讨论决定 了该时期 的教育方针为“坚持教育为工农
瓷业公 司 ,开创 了我国釉下五彩装饰之先 河 。1908年刘怀芬 在 等一批 陶瓷职业类学校应 运而生 ,其 中值得一提 的是 国际工合
高州 知府英麟 的支 持下设立 专 门瓷 业学堂—— 高州府 瓷业学 组织 以及私人办学也参与到了陶瓷教育 中来 ,如 山丹培黎工艺
堂 ;1910年 3月 ,巴塘粮员在川 滇边务 大臣赵尔奉 的支持下创 学校和景德镇东方艺术学校 ,前者将 国际上先进 的宣科式教学 办了 巴塘 陶业学堂 。1910年康 达 、张浩在张謇 、瑞 激等人 的支 模式引入到我国陶瓷教学 工作 中,丰富了陶瓷教育形式 。后者运
陶瓷职业学校 、甘肃省立华亭陶瓷职业学校 、福建省立德化 陶瓷
1905年 熊希龄在督抚 端方 的支 持下提 出 “立学 堂 、设公 职业学 校 ,苏 州磁工科职业学校 ,江苏 宜兴 陶业学校 ,山丹培黎
司 ,择地均利 ”…的主张 ,创 办了湖南醴 陵瓷业学 堂和湖南醴 陵 工艺学 校 、浮梁 县立初级 陶瓷 职业 学校 ,景德镇东方艺术 学校 、
科技风2016年5月下
科教理论 誊
我 国近现代学院式陶瓷教 育综述
邢 鹏 景 德 镇 陶 瓷大 学档 案馆 江 西 景德 镇 333403
摘 要 :自清末新政 以来 ,我 国的 陶瓷教育在西方科技强 势文化 的影响下 ,逐 渐 引入和发展 了以学堂 、学校 为主体 的学院式教 育模 式。在 办学宗 旨和 目标上先后经历 了模仿 、认知和发展 的蜕 变。在办学的规模 ,就 学校单元来讲 由当初 的个位数发展到 了数以 千计 的规模 ,办学层 次也从初 、中级发展成为 高等教 育,且 以形成具有本 、硕 、博 的高等 陶瓷教 育体 系,专业设 置也经历 了因教 师设 专业 、因建设 需要设 专业、因社会 需要与 学术研究需要 设置专业的过程 。
清末一系列战争的失败 ,加促 了国人对西方社会 的了解 ,以 及对其教育 的主动接受。此 时以洋务 、维新派为代表 的革新集团 , 以创办新式学堂或试验场等形式培 育时代科技人才 。在 陶瓷教 育方面 ,实业教育 以“学成后各得 治生之计 为主”…为宗 旨,迅速 展开 。这一时期内首先是周学熙在袁世凯 的支持下率先创办 了 具有生产 、示范 、指导 、培育性质的实业机构——直隶工艺总局 ,
关 键 词 :陶 瓷教 育 ;硅 酸 盐 ;陶瓷 美术
我国近现代 的陶瓷教育在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讲 ,是一 种历 史发展的必然 ,是先进生产力 的发展迫使生产关系的变革。从 文 化的角度来看 ,是近现代西方以工业科 技为主的侵 略式文化 冲 击 、改造 、融汇东方近现代农耕文明为主的中庸式文化 。从 近现 代陶瓷教育本身来讲 ,它经历 了以下几个阶段 。
自主性方面有一定 的借鉴价值 。
此 外在这 一时期 中一些 普通实业 学堂 中也添 加 了陶瓷教
当然这 其 中还 有一些 普通高 校和 中小学 中开设 了陶 瓷教
育 ,如湖南高等实业学 堂,醴陵中等工业学堂等 。这一时期 的陶 育 。如国立 南京 中央大学 、广东省立工业专科学校 、国立杭州艺
导下 ,陶瓷教育办学宗 旨由 “教授农工商必需之知识技能为 目 服务 ,为生产建设服务”。先是接管国民政府 时期 的陶瓷专 门学
的”…发展为 “培养青年生活之知识与生产之技能”,陶瓷教育体 校 ,如将 国立高级窑业职业 学校 ,江西 省立 陶业专科 学校 ,川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