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教学课件:第二单元 课题3 制取氧气(共29张PPT)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上册课件:第2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ppt

变化
4用.氧工气业和制氮氧气气的:沸把点空不气同在,低先温蒸条发件化出下学来加的压是,使空气,变剩为下液的态主,要然是后蒸发,。利
氮气
液氧
名师归纳
1.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 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分解反应就是一 变多的反应。即AB---A+B。
2.实验室制氧气量少,操作简单,现象明显, 制氧气的纯度高;工业制氧气量大,纯度 相对低一些。
C)
A.发生装置选用长颈漏斗和锥形瓶
B.反应不需要加热
C.实验前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验满时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3.某同学在使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发生了试管破裂的情况,造成试管破裂
D)
①没有给试管均匀预热②试管外壁有水珠③试管口没有略微向下倾斜④加热 时试管底部与灯芯接触⑤收集氧气结束时,先撤去酒精灯
阅读课本第39~40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由一种反应物生成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2.A.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 水+氧气
B.红磷+氧气 点燃 五氧化二磷
C.氯酸钾 二氧化锰 加热 氯化钾+氧气
D.高锰酸钾 加热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以上四个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B,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解放出氧气,同时还有锰酸钾和二氧化锰 生成。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为:高锰酸钾 加热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2.课本实验2-5:实验编号(1),现象:瓶内水 减少,有气泡产生;实验编号(2),现象:木条 复燃 ;原因:高锰酸钾加热产生氧气
讨论交流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为什 么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2.收集氧气时,可用什么方法? 【温馨点拨】 1.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 管。 2.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 气。
化学九年级上册2.3制取氧气(共29张PPT)

3.实验室制取氧气时,装药品的大试管口应 C) ( (A)朝下 (B)朝上 (C)略向下倾斜 (D)略向上倾斜 4.实验室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需将导气 管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这个操作应在(D) (A)加热固体药品前 (B)与加热固体药品同时 (C)开始有气泡放出时 (D)气泡连续并均匀放出时
D、蜡烛+氧气 → 水 + 二氧化碳
随堂检测
1.工业上制取大量氧气的方法是 ( C) (A)加热氯酸钾 (B)加热高锰酸钾 (C)分离液态空气 (D)加热二氧化锰 C) 2.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是( (A)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使生成物质量增加 (C)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D)减慢化学反应速率
①集气瓶内事先未装满水,有空气残存; ②没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便开始收集气体
2、排水法和排空气法哪个收集的气体更 纯?
排水法收集的气体更纯
固液不加热
固体加热
A
B
C
D
E
制取少 制取较多 可连续制 量气体 量气体 取气体
可连续制 取并能控 制气流
收集装置
气体
空气
空气
气体
气体收集装置
①排空气法收集气体
MnO2
S+O2点燃SO2
Fe+O2点燃Fe3O4
Al+O2点燃Al2O3
工业上制氧气的方法:
1、分离液态空气法: 原理: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低
空气 降温加压 液态空气 蒸馏 出去的是: 氮气 (沸点低)
留下的是: 氧气 (沸点高)
2、膜分离技术法 以上两种方法均为物理变化
知识回顾:
H2O2——H2O+O2↑
催化剂
1、定义: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 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发生改变的 物质叫催化剂(又叫触媒) “一变” :改变其他物质反应速率 2、特点 “二不变” :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1、“改变”包括加快和减慢; 3、备注 2、在反应前后物理性质可能改变; 3、不能增加或减少生成物的质量; 4、二氧化锰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做催化剂 4、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变化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 作用
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精品课件(人教版)

(1)加热试管,用排水法收集 一瓶氧气(如图2-14)。
(2)把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入集 气瓶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①放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堵塞/水变红)
No
人教课本上册P37
1. 加热高锰酸钾(KMnO4)固体制取氧气
高锰酸钾
棉花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
要点: ①先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试管口放一团棉花是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 导管,造成堵塞; ③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是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 炸裂; ④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否 则收集到的氧气中会混有空气;当观察到集气 瓶瓶口有大气泡时,说明已经收集满氧气) ⑤实验结束时,先移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 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使试管炸裂。
氯酸钾 二氧化锰 氯化钾 + 氧气
加热
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 水 + 氧气
分解反应
No
人教课本上册P39
催化剂的作用 催化剂在化工生产过程中有重要作用,有的反应如果没有催化剂九不能进行,大
多数化工生产都有催化剂的参与。例如,在石油炼制过程中,用高效催化剂生产汽油、 煤油等;在汽车尾气处理中用催化剂促进有害气体的转化;酿造工业和制药工业都要 用酶作催化剂。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3 制取氧气
No
导入新课
在实验室里,常采用三种方法来制取氧气:
1.加热高锰酸钾(KMnO4)固体; 2.催化过氧化氢(H2O2)溶液; 3.加热并催化氯酸钾(KClO3)固体。
原料需含有氧元素
高锰酸钾固体
过氧化氢溶液
No
1.加热高锰酸钾(KMnO4)固体制取氧气
实验2-5 把少量高锰酸钾装入试 管中,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①, 用带有导管的橡胶塞塞紧试管。
(2)把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入集 气瓶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①放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堵塞/水变红)
No
人教课本上册P37
1. 加热高锰酸钾(KMnO4)固体制取氧气
高锰酸钾
棉花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
要点: ①先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试管口放一团棉花是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 导管,造成堵塞; ③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是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 炸裂; ④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否 则收集到的氧气中会混有空气;当观察到集气 瓶瓶口有大气泡时,说明已经收集满氧气) ⑤实验结束时,先移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 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使试管炸裂。
氯酸钾 二氧化锰 氯化钾 + 氧气
加热
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 水 + 氧气
分解反应
No
人教课本上册P39
催化剂的作用 催化剂在化工生产过程中有重要作用,有的反应如果没有催化剂九不能进行,大
多数化工生产都有催化剂的参与。例如,在石油炼制过程中,用高效催化剂生产汽油、 煤油等;在汽车尾气处理中用催化剂促进有害气体的转化;酿造工业和制药工业都要 用酶作催化剂。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3 制取氧气
No
导入新课
在实验室里,常采用三种方法来制取氧气:
1.加热高锰酸钾(KMnO4)固体; 2.催化过氧化氢(H2O2)溶液; 3.加热并催化氯酸钾(KClO3)固体。
原料需含有氧元素
高锰酸钾固体
过氧化氢溶液
No
1.加热高锰酸钾(KMnO4)固体制取氧气
实验2-5 把少量高锰酸钾装入试 管中,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①, 用带有导管的橡胶塞塞紧试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课题3 制取氧气(共28张PPT)

水槽 集气瓶 E___________F_________
收集装置
(三)、实验步骤:
1、检: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装:装入药品( 药品应平铺在试管底部)
3、固:固定试管(试管口应略低于试管底部)
4、加:点酒精灯加热 5、收:收集气体 排水集气法 (氧气不易溶于水)
向上排空气法(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2011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3 制取氧气
学习目标:
1.掌握实验室制氧气的三种反应原理。 2.理解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3.能分辨分解反应。
4.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重点: 1.实验室制氧气的三种反应原理。 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3.能分辨分解反应。
分解反应
⑴定义: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 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⑵判断方法:反应物为一种,生成物至少 为两种。
例题:下列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 、B )
A、氧化汞 → 汞 + 氧气
B、碱式碳酸铜 → 氧化铜 + 水 + 二氧化碳
C、铁+硫酸铜 → 硫酸亚铁 + 铜
D、蜡烛+氧气 → 水 + 二氧化碳
2 2H2O2 MnO ==== 2H2O+ O2 ↑
⑵氯酸钾 二氧化锰 氯化钾+氧气 加热
MnO 2 2KClO3 ==== 2KCl + 3O2↑ △
⑶高锰酸钾
加热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 K MnO + MnO + O ↑ 2KMnO4 === 2 4 2 2
上述三个制取氧气的反应有什么共同的特征?与化合反应有 什么不同?
随堂检测
1.工业上制取大量氧气的方法是 ( C) (A)加热氯酸钾 (B)加热高锰酸钾 (C)分离液态空气 (D)加热二氧化锰 C) 2.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是( (A)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使生成物质量增加 (C)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D)减慢化学反应速率
收集装置
(三)、实验步骤:
1、检: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装:装入药品( 药品应平铺在试管底部)
3、固:固定试管(试管口应略低于试管底部)
4、加:点酒精灯加热 5、收:收集气体 排水集气法 (氧气不易溶于水)
向上排空气法(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2011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3 制取氧气
学习目标:
1.掌握实验室制氧气的三种反应原理。 2.理解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3.能分辨分解反应。
4.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重点: 1.实验室制氧气的三种反应原理。 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3.能分辨分解反应。
分解反应
⑴定义: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 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⑵判断方法:反应物为一种,生成物至少 为两种。
例题:下列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 、B )
A、氧化汞 → 汞 + 氧气
B、碱式碳酸铜 → 氧化铜 + 水 + 二氧化碳
C、铁+硫酸铜 → 硫酸亚铁 + 铜
D、蜡烛+氧气 → 水 + 二氧化碳
2 2H2O2 MnO ==== 2H2O+ O2 ↑
⑵氯酸钾 二氧化锰 氯化钾+氧气 加热
MnO 2 2KClO3 ==== 2KCl + 3O2↑ △
⑶高锰酸钾
加热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 K MnO + MnO + O ↑ 2KMnO4 === 2 4 2 2
上述三个制取氧气的反应有什么共同的特征?与化合反应有 什么不同?
随堂检测
1.工业上制取大量氧气的方法是 ( C) (A)加热氯酸钾 (B)加热高锰酸钾 (C)分离液态空气 (D)加热二氧化锰 C) 2.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是( (A)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使生成物质量增加 (C)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D)减慢化学反应速率
(2024)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2-3)制取氧气PPT课件

2.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D )
A.铁+氧气 点燃 四氧化三铁
B.硫+氧气 点燃 二氧化硫
C.石蜡+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氧气
(包括加快或减慢)
“二不变”:催化剂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
(物理性质可能改变)
2024
①催化剂是针对具体反应而言的,不能单独说某种物质 是催化剂。如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时,能 够起催化作用,是催化剂;但二氧化锰不是所有化学反 应的催化剂。 ②在某个化学反应中,可以有不同的催化剂。 ③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变,其物理性质 可能改变。
2024
2-3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锰在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中的作用, 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2.认识分解反应,掌握分解反应的辨别方法; 3.体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思路。
探究 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
在使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通常加入少 量二氧化锰,这是为什么呢?
2024
放出的气体使带 火星的木条复燃
2024
2024
分析与结论
在实验(1)中,带有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是因为过 氧化氢在常温下分解缓慢,放出的氧气很少。在实验(2)中 ,木条复燃,是因为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使过氧化氢分解加速。这一反应可以表示如下:
2024
分析与结论
高锰酸钾是一种暗紫色的固体,它受热时分解 出氧气,同时还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
新知探究
实验室中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取5毫升5% 的过氧化氢 溶液于试管
怎样知道是 否产生了氧 气?
伸入带火星 的木条进行 检验
看是否产生气泡, 伸入带火星的木 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单元3 制取氧气(共33张PPT)

(二)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1、药品: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
观察下列实验并填空:
反应式: 过氧化氢
水+ 氧气
编号 现象
分析
(1)
常温下过氧化氢分解很慢,放
带火星的木条不 出的氧气少,不足以使带火星
复燃
的木条复燃。
(2) 加入二氧化锰后, 二氧化锰加速了过氧化氢溶液
带火星的木条复 的分解,放出的氧气使带火星
燃
的木条复燃。
(3) 重新加入过氧化 氧气是过氧化氢产生的,二氧 氢溶液,带火星 化锰只起加快产生氧气的作用。 的木条又复燃
结论 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制氧气的速率, 二氧化锰本身未见变化。
【思考】
二氧化锰好象永远也用不完,二氧 化锰在这个反应中到底扮演了一个什 么角色呢?
催化剂
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 的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 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催化剂(又 叫触媒)。
2、反应原理:
氯酸钾 KClO3
二氧化锰 加热
二氧化锰 加热
氯化钾 + 氧气 KCl + O2
3、实验装置: (固固加热型)
4、实验步骤
1查、 查装置的气密性 茶
2装、 装入药品
庄
3定、 固定在铁架台上 定
4点、 点燃酒精灯
点
5收、 收集气体
收
6离、 7熄、
将导管撤离水槽 利
熄灭酒精灯
息
三个反应有何共同特征? 与化合反应有什么不同?
检查有无灯 芯和酒精
试管口要略 向下倾斜
必需使用 胶皮管
实验注意事项
(1)为什么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答:为了防止加热时 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 管,使导管堵塞。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2.3制取氧气 课件 (共27张PPT)

今天作业:
• 1.实验室三种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 式和符号表达式各写两边.
• 2.催化剂定义是什么? • 3.什么叫分解反应?什么叫化合反
应?并各举一例. • 4.工业制去氧气的方法是什么?
课题3制取氧气(1)
一、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 1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 水+氧气
2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活动二:实验与探究
编号
实验内容
现象与结论
在试管中加入少量过氧化氢 几乎没有气泡冒出,
1 溶液,观察有无气泡,然后用 木条也没有复燃。
带火星的木条试验。
能反应但很慢
向上述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 快速产生大量气泡,
2 化锰, 观察有无气泡,再用 木条复燃。过氧化氢
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遇二氧化锰反应加快
3
在实验2结束后的试管中,重 又快速产生大量气泡 新加入少量过氧化氢溶液,观 二氧化锰仍然存在
察有无气泡。
快乐合作探究 :
编号
实验内容
现象与结论
加热二氧化锰,用带火星的 木条没有复燃
1 木条检验。
二氧化锰没有反应
加热氯酸钾,用带火星的木 木条复燃晚,有氧气
2 条检验。
产生,但反应较慢
3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 木条复燃早,有氧气 合物,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产生,且反应较快
二、催化剂:
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 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 的物质叫催化剂(又叫触媒)。
联 系
两者都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之一
课题3 制取氧气
相信你会知道: 实验室制取氧气选择的药品有:
高锰酸钾 氯酸钾
二氧化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件:第二单元 课题3 制取氧气(共28张PPT)

查、装、定、点、收、移、熄。 (茶庄定点收利息)
问题6:实验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并解释原因。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
2.在试管口塞提团棉花。 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使 导管堵塞。 3.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防止冷凝的水倒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4.收集氧气的时间。
当气泡连续而均匀地放出时,开始收集氧气。
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 应,叫做化合反应。
特
“一变多”的化学反应
点
X→ A + B + …
“多变一”的化学反应 C+ D + … → Y
活动四:氧气的工业制法
问题13:通过查阅资料,你知道工业制取氧气有哪些方法吗?
方法一:分离液态空气法 ── 物理变化
空气
多次压缩 降温
液态 空气
低温蒸发
氮气
N2
液氧
பைடு நூலகம் 如
此
重
要
的
气
氧气有哪些用途?
体
,
如
何
获
得
?
活动一: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
鱼池缺氧,造成大量鱼死亡。
渔民的解决办法:
氧气
【主要成分】过氧化氢 【含量规格】15% 【作用与用途】 本品在分解过程中释放出活泼的新生态氧, 用于养殖池塘的增氧,药性温和,使用方 便,无残留,绿色环保。
【用法与用量】 用 洒法 于: 养将 殖过本 池氧品 塘化以 中氢。1分0解00只倍产水生稀氧释气后、直水接泼 用量:每亩水深1米用本品100~150ml, 病情严重可加量使用。
“二不变”:催化剂质量和 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
问题3:你如何理解催化剂?
①催化剂是针对具体反应而言的,如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 气时,能够起催化作用,是催化剂;但二氧化锰不是所有化学反应的 催化剂。
问题6:实验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并解释原因。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
2.在试管口塞提团棉花。 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使 导管堵塞。 3.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防止冷凝的水倒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4.收集氧气的时间。
当气泡连续而均匀地放出时,开始收集氧气。
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 应,叫做化合反应。
特
“一变多”的化学反应
点
X→ A + B + …
“多变一”的化学反应 C+ D + … → Y
活动四:氧气的工业制法
问题13:通过查阅资料,你知道工业制取氧气有哪些方法吗?
方法一:分离液态空气法 ── 物理变化
空气
多次压缩 降温
液态 空气
低温蒸发
氮气
N2
液氧
பைடு நூலகம் 如
此
重
要
的
气
氧气有哪些用途?
体
,
如
何
获
得
?
活动一: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
鱼池缺氧,造成大量鱼死亡。
渔民的解决办法:
氧气
【主要成分】过氧化氢 【含量规格】15% 【作用与用途】 本品在分解过程中释放出活泼的新生态氧, 用于养殖池塘的增氧,药性温和,使用方 便,无残留,绿色环保。
【用法与用量】 用 洒法 于: 养将 殖过本 池氧品 塘化以 中氢。1分0解00只倍产水生稀氧释气后、直水接泼 用量:每亩水深1米用本品100~150ml, 病情严重可加量使用。
“二不变”:催化剂质量和 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
问题3:你如何理解催化剂?
①催化剂是针对具体反应而言的,如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 气时,能够起催化作用,是催化剂;但二氧化锰不是所有化学反应的 催化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2、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加热
该装置适用于 固+固在加热条 件下制取气体
三、合作探究
达成目标
分解反应
⑴定义:有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 其它物质的反应。 ⑵判断方法:反应物为一种,生成物至少 为两种。(一种变多种) A B+C+……
三、合作探究 达成目标 3、收集方法:
排 水 法:
达成目标
有什么作用?
过氧化氢 H2O2
二氧化锰
水+氧气 过氧化氢制取 氧气的原理
MnO2
H2O + O2
[实验探究]
待实验2-5的试管中气泡较少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观察发生的现象。 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后,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 燃,说明又有氧气生成。
三、合作探究 达成目标 催化剂: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 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 前后 都没有改变的物质。
(哪种方法得到的氧气更纯?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更纯) 3、实验结束时应先将导管移离水面,还是先停止加热,
为什么?先将导管移离水面,后停止加热,防止水沿导 管倒流回热的试管底部,使炸裂试管 4.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为什么要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可以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引起堵塞。
三、合作探究 达成目标 氧气的工业制法: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3 制取氧气
一、创设情景
明确目标
• 请同学们屏住呼吸,你能屏多久? • 根据氧气的性质说说氧气有哪些重要的用途?
• 如何获得纯净的氧气?
二、自主学习
指向目标
自读课本P37-P39,
三、合作探究
达成目标氧气ຫໍສະໝຸດ 实验室制法• 原理: 利用含氧物质的分解来制取氧气
三、合作探究
达成目标
仪器名称:
制取装置
收集装置
三、合作探究
达成目标
实验步骤:
1、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装:装入药品 3、定:固定试管(试管口应略低于试管底部) 4、点:点酒精灯加热
排水集气法 (氧气不易溶于水) 5、收:收集气体 向上排空气法(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6、离:将导管移离水面 7、熄:熄灭酒精灯
(2) 优点
操作较为方便,需要验满
三、合作探究 达成目标 4、验满方法(氧气)
排水法:当集气瓶口有大气泡放出时,证明 已收集满 向上排空气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 口,若木条复燃,证明已收集满。
5、放置方法
正放在桌子上,并盖上毛玻璃片(因为氧气 密度大于空气)。
三、合作探究
达成目标
鉴别氧气的方法是: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 内,木条复燃,证明该气体为氧气 验满氧气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于集气瓶口, 木条复燃,证明已收集满氧气. 鉴别二氧化碳的方法是: 向集气瓶内注入澄清石灰 水,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验满二氧化碳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于集气瓶口, 木条熄灭,证明已收集满二氧化碳.
一.适用范围 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发 生反应的气体 二.优点 1.易于收集到较纯的气体 2.便于观察气体是否已经收集满
三、合作探究
达成目标
向上排空气法
一.适用范围
密度比空气大,不与 空气中任何成分反应 的气体
二.优点 操作较为方便,需验满
三、合作探究
达成目标
向下排空气法
(1)适用范围
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不与空气中任何成分 反应的气体
三、合作探究 达成目标 实验仪器和实验装置:
试管口略低 于试管底部 药品平铺 夹持在距管 口约1/3处 若用高锰酸钾 制氧气应在管 口塞一团棉花, 防止高锰酸钾 堵塞导管。 导管 只能 伸于 集气 瓶口
外 焰 加 热
导管略突出橡 皮塞
三、合作探究 注意事项:
达成目标
1、固定试管时,为什么试管口要略低于试管底部? 防止水蒸气冷凝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 2、用排水集气法应什么时候开始收集? 当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开始收集;
原料:液态空气 方法:分离液态空气
氮气
加 压
空气 降 温 液态空气
蒸 发
液氧
氧气
工业制法是 物理变化
三、合作探究
【教师点拨】
达成目标
1、高锰酸钾稍微加热就可以释放出氧气,但加热时常出现 氧气流把粉末吹到导管中的现象,故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 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以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堵 塞导管。 2、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适合于制取较多的氧气,但 要注意氯酸钾一定要纯净,不能混入易燃杂质,如炭粉、纸 屑等,以免发生爆炸。用作催化剂的二氧化锰,在实验前最 好也进行灼烧,以除去其中的易燃物质。 3、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当导管口出现连续均匀的气泡时, 再放在集气瓶口处,导管不能伸入集气瓶太长,否则取出集 气瓶时易进入空气;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必须伸到接 近集气瓶底部,以便于排出集气瓶内的空气。
三、合作探究
达成目标
探究点二: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原料:氯酸钾(白色固体)或 高锰酸钾(紫黑色固体) 方法:在一定条件下加热
三、合作探究
达成目标
1、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常加入 催化剂二氧化锰。 氯酸钾 KClO3
二氧化锰 加 热
氯化钾+氧气
二氧化锰 加 热
KCl + O2
三、合作探究
高锰酸钾
达成目标
三、合作探究
【典例精讲】
达成目标
1、将一种无味的液体A装入试管,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无现象, 而向其中加入少量黑色粉末B后,迅速产生气泡,生成了使带火星的 木条复燃的气体C,使金属E红热并伸入盛有气体C、瓶底有少量液体 D的集气瓶中,金属E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 ①写出它们的名称:A B C ; D E F 。 ②黑色粉末B在A的分解反应中起 作用,是这个反应的 剂。
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起的作用
三、合作探究
达成目标
该装置适用于 固+液、液+液 在常温下反应 长颈漏斗 长颈漏斗下 端应插至液 面以下,防 止气体从长 颈漏斗逸出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分液漏斗
双孔塞
锥形瓶
导管稍突出橡皮塞
三、合作探究
【教师点拨】
达成目标
1.过氧化氢的量不能太大,否则反应剧烈,会使溶 液冲出试管,并产生大量的热。 2.加入二氧化锰的量也不能太多,只需加绿豆大体 积的二氧化锰,否则会使反应加剧,有大量气体冲 出试管,难以控制。
(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
• 药品的选择:
必须含有相关成分 无毒无害没有污染 节约能源价格便宜 装置简便易于操作 易于反应常温更好
三、合作探究
达成目标
探究点一: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实验编 号
现象
原因
(1)
(2)
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 放出的氧气的量很少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放出的氧气的量较多
三、合作探究
2、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加热
该装置适用于 固+固在加热条 件下制取气体
三、合作探究
达成目标
分解反应
⑴定义:有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 其它物质的反应。 ⑵判断方法:反应物为一种,生成物至少 为两种。(一种变多种) A B+C+……
三、合作探究 达成目标 3、收集方法:
排 水 法:
达成目标
有什么作用?
过氧化氢 H2O2
二氧化锰
水+氧气 过氧化氢制取 氧气的原理
MnO2
H2O + O2
[实验探究]
待实验2-5的试管中气泡较少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观察发生的现象。 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后,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 燃,说明又有氧气生成。
三、合作探究 达成目标 催化剂: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 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 前后 都没有改变的物质。
(哪种方法得到的氧气更纯?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更纯) 3、实验结束时应先将导管移离水面,还是先停止加热,
为什么?先将导管移离水面,后停止加热,防止水沿导 管倒流回热的试管底部,使炸裂试管 4.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为什么要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可以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引起堵塞。
三、合作探究 达成目标 氧气的工业制法: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3 制取氧气
一、创设情景
明确目标
• 请同学们屏住呼吸,你能屏多久? • 根据氧气的性质说说氧气有哪些重要的用途?
• 如何获得纯净的氧气?
二、自主学习
指向目标
自读课本P37-P39,
三、合作探究
达成目标氧气ຫໍສະໝຸດ 实验室制法• 原理: 利用含氧物质的分解来制取氧气
三、合作探究
达成目标
仪器名称:
制取装置
收集装置
三、合作探究
达成目标
实验步骤:
1、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装:装入药品 3、定:固定试管(试管口应略低于试管底部) 4、点:点酒精灯加热
排水集气法 (氧气不易溶于水) 5、收:收集气体 向上排空气法(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6、离:将导管移离水面 7、熄:熄灭酒精灯
(2) 优点
操作较为方便,需要验满
三、合作探究 达成目标 4、验满方法(氧气)
排水法:当集气瓶口有大气泡放出时,证明 已收集满 向上排空气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 口,若木条复燃,证明已收集满。
5、放置方法
正放在桌子上,并盖上毛玻璃片(因为氧气 密度大于空气)。
三、合作探究
达成目标
鉴别氧气的方法是: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 内,木条复燃,证明该气体为氧气 验满氧气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于集气瓶口, 木条复燃,证明已收集满氧气. 鉴别二氧化碳的方法是: 向集气瓶内注入澄清石灰 水,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验满二氧化碳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于集气瓶口, 木条熄灭,证明已收集满二氧化碳.
一.适用范围 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发 生反应的气体 二.优点 1.易于收集到较纯的气体 2.便于观察气体是否已经收集满
三、合作探究
达成目标
向上排空气法
一.适用范围
密度比空气大,不与 空气中任何成分反应 的气体
二.优点 操作较为方便,需验满
三、合作探究
达成目标
向下排空气法
(1)适用范围
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不与空气中任何成分 反应的气体
三、合作探究 达成目标 实验仪器和实验装置:
试管口略低 于试管底部 药品平铺 夹持在距管 口约1/3处 若用高锰酸钾 制氧气应在管 口塞一团棉花, 防止高锰酸钾 堵塞导管。 导管 只能 伸于 集气 瓶口
外 焰 加 热
导管略突出橡 皮塞
三、合作探究 注意事项:
达成目标
1、固定试管时,为什么试管口要略低于试管底部? 防止水蒸气冷凝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 2、用排水集气法应什么时候开始收集? 当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开始收集;
原料:液态空气 方法:分离液态空气
氮气
加 压
空气 降 温 液态空气
蒸 发
液氧
氧气
工业制法是 物理变化
三、合作探究
【教师点拨】
达成目标
1、高锰酸钾稍微加热就可以释放出氧气,但加热时常出现 氧气流把粉末吹到导管中的现象,故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 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以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堵 塞导管。 2、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适合于制取较多的氧气,但 要注意氯酸钾一定要纯净,不能混入易燃杂质,如炭粉、纸 屑等,以免发生爆炸。用作催化剂的二氧化锰,在实验前最 好也进行灼烧,以除去其中的易燃物质。 3、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当导管口出现连续均匀的气泡时, 再放在集气瓶口处,导管不能伸入集气瓶太长,否则取出集 气瓶时易进入空气;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必须伸到接 近集气瓶底部,以便于排出集气瓶内的空气。
三、合作探究
达成目标
探究点二: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原料:氯酸钾(白色固体)或 高锰酸钾(紫黑色固体) 方法:在一定条件下加热
三、合作探究
达成目标
1、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常加入 催化剂二氧化锰。 氯酸钾 KClO3
二氧化锰 加 热
氯化钾+氧气
二氧化锰 加 热
KCl + O2
三、合作探究
高锰酸钾
达成目标
三、合作探究
【典例精讲】
达成目标
1、将一种无味的液体A装入试管,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无现象, 而向其中加入少量黑色粉末B后,迅速产生气泡,生成了使带火星的 木条复燃的气体C,使金属E红热并伸入盛有气体C、瓶底有少量液体 D的集气瓶中,金属E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 ①写出它们的名称:A B C ; D E F 。 ②黑色粉末B在A的分解反应中起 作用,是这个反应的 剂。
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起的作用
三、合作探究
达成目标
该装置适用于 固+液、液+液 在常温下反应 长颈漏斗 长颈漏斗下 端应插至液 面以下,防 止气体从长 颈漏斗逸出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分液漏斗
双孔塞
锥形瓶
导管稍突出橡皮塞
三、合作探究
【教师点拨】
达成目标
1.过氧化氢的量不能太大,否则反应剧烈,会使溶 液冲出试管,并产生大量的热。 2.加入二氧化锰的量也不能太多,只需加绿豆大体 积的二氧化锰,否则会使反应加剧,有大量气体冲 出试管,难以控制。
(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
• 药品的选择:
必须含有相关成分 无毒无害没有污染 节约能源价格便宜 装置简便易于操作 易于反应常温更好
三、合作探究
达成目标
探究点一: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实验编 号
现象
原因
(1)
(2)
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 放出的氧气的量很少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放出的氧气的量较多
三、合作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