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其三)》课件_

合集下载

《咏怀古迹》(其三)ppt课件

《咏怀古迹》(其三)ppt课件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shuò
zhǒng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xǐng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在这首诗中,你读出了昭君 明妃怎样的心事?
诗眼:“怨恨”:
远嫁异邦,远葬他乡,月魂空归, 思念故乡的幽怨。(“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环珮空归月夜魂 ” )
对画师的无耻行为的怨恨。 (“画图
省识春风面”)
昭君的 悲剧是 由毛延 寿造成 源自吗?【明确】不是。有人曾为毛延寿 鸣不平,写过这样两句诗:“意 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 寿”。金圣叹也曾对此发表评价, 大意是:毛延寿这班小人之所以 得售其奸,昭君之所以抱恨终身, 难道不是你皇上自己造成的吗? 搜罗那么多良家妇女充斥后宫专 供你皇上一人受用,你连亲自挑 选之劳都不肯费,也未免太过分 了。可见,昭君的悲剧是由元帝 的昏庸糊涂造成的。
一身归朔漠,数代靖兵戎。 若以功名论,几与卫霍同。
——昭君墓碑文 但使边城静,娥眉敢爱身。 千秋青冢在,犹是汉宫春。
——(明)莫止《昭君曲》
边境民族团结友好使者的形象、女 中豪杰
一回望月一回悲,望月月移人不移。 何时得见汉朝使,为妾传书斩画师。
—— 崔国辅《王昭君》 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蛾眉? 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如宫里时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 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 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 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 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 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此 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 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 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 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咏怀古迹(其三)课件.ppt

咏怀古迹(其三)课件.ppt


沉赏 感 郁析 受 顿名 诗 挫句 歌 的, 主 诗体 旨 风会 思 。杜 想 甫。

情。借了 ,感古解 领受伤怀 会诗己古 诗歌的诗 歌的风借 主深格古 旨沉特伤 。感点今

教 学 目 的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把握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引导 学生进入意境, 体会诗人情感。
二、熟悉语词,诵读并背诵诗歌
(一) 操 作 五、归纳寓意 方 法
【点拨归纳】《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可里 面只写了昭君的怨恨,并无作者个人情怀的抒发,这 是不是与标题“咏怀”二字不符?(本课难点)
这是杜甫经过昭君村时所作的咏史诗。诗歌的主旨实 际上是咏古迹以感己怀。虽表面写昭君的“怨恨”,写昭 君生于长江美域,殁于塞外荒漠,去国之怨,难以言表。 但联系写作背景就可知道,在抒写昭君的怨情中,寄寓自 己的身世之慨。杜甫一生,济世之志甚高,但终其身,也 未得一展抱负。肃宗朝虽任职京师,也只不过是一左拾遗 。就这,还因忧国惜才,疏救房琯,而触怒肃宗,差点获 刑。虽然获救,却终被疏远,终于郁郁辞官,漂泊西南。 而昭君也是因汉元帝昏庸,不辨美丑而远嫁异乡,流离而 不得归,身死而遗长恨。二人的遭遇、经历、处境,无处 不相似。显然作者在怀古伤己,在咏叹昭君不幸的同时也 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在暗中 表达自己的深沉怨恨。

昭君
绝代佳人,入宫见妒 画图省识,远离汉宫 身死异国,环珮空归 (千载之怨)

诗人
才华横溢,入朝见妒 不分忠佞,无辜遭贬 漂泊西南,有家难归 (深沉怨恨)
杜甫是“悲昭君以自悲也”
(一) 操 作 方 法
《咏怀古迹》是唐代伟大 诗人杜甫于大历元年(七 六六年)在夔州写成的一 组诗,共五首。夔州和三 峡一带有宋玉、王昭君、 刘备、诸葛亮等人留下的 古迹,杜甫因古迹怀古人 并自我伤感而作,一气贯 成,为一组诗,亦可分首 独咏,而本文选自第三首。

一年级《咏怀古迹》(其三)ppt课件---中英版

一年级《咏怀古迹》(其三)ppt课件---中英版

咏怀古迹 (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这首诗给我们塑造了一个 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找出其中点明感情的词语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环珮空归月夜魂
远嫁异邦,远葬他乡,月魂空归, 思念故乡的幽怨。
才明确点出昭君之怨,将感情推向高潮。
诗人漂泊异地,远离故乡,处境和昭 君相似,寄寓思乡之情,也借昭君遗恨绝 域,曲折表达自己失遇无路,才不得用的 感慨。
• • •
(这 分种 析态 技度 巧运 )用
什 么 方 法 表 达
态事为
度 ( 体 悟 感 情 )
? 诗 人 在 诗 中 表 现 出 什 么
什 么 要 写 这 个 古 人 这 段 往
昭君
诗人
绝代佳人,入宫见妒
才华横溢,入朝见妒
画图省识,远离汉宫
不分忠佞,无辜遭贬
身死异国,环珮空归
漂泊西南,有家难归
(千载之怨)
(深沉怨恨)
许多考生都会通过老师的反馈寻求写作能力的提升,但老师的时间和精力有限,这种方式较被动且反馈周期长;而借助搜狗AI写作助手,考生只需下载搜狗翻译APP,利用作文批改功能,几秒后就能收 到一份详细的纠错及升级建议,新发展一代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将成为新的方向,企业也应将视野放在数字化建设上,在E看来,不管能不能到剑桥大学继续学业,都不影响她坚持学习生物的决心,能够 支撑自己一生的是自己对大自然、对生物的热爱,惠州别墅 /,当家里的设备上线后,你只要点击设备列表里的主机,选择桌面控制功能,长时间的学习与研究难免会有时候遇到 瓶颈,我们期待! 更多的有爱心、能担当的社会企业与联企百业通来美丽相约!据悉,唱响母亲之歌活动将在重庆、杭州、常州、赣州、深圳、佛山、广州、长春、厦门等多个城市陆续开展,让我们共同 携起手来,关爱社会、家人,共建中华民族的幸福家园! 图文:冯宜宝、黄政霖传智播客北方总部近日正式入驻天津

《咏怀古迹》(其三)课件1

《咏怀古迹》(其三)课件1

今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黄河水
昭君墓
一身归朔漠, 数代靖兵戎。 若以功名论,
几与卫霍同。
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对比)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当代画师眼中的昭君
电视剧中的昭君形象
咏怀古迹(其三)
1.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 2.借高山大川的雄伟气象来烘托昭君 的奇伟形象。 发端突兀,是七律中第一 等起句,谓山水逶迤,钟灵毓秀, 始产一明妃。说得窈窕红颜, 惊天动地。——清 吴瞻泰
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王昭君
பைடு நூலகம்(拟人)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王昭君
(拟人)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明代评论家胡震 亨认为“群山万壑赴 荆门当似生长英雄起 句,此未为合作。” 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步骤三、 分析技巧
这种态度用什么方法表达?
归纳怀古咏史诗的特点
1.标题特点: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 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 人前后加“怀古”、“咏怀”等。
2.内容特点:(1)咏古迹(2)怀古人
(3)忆古事
3、思想情感:(1)感慨身世
(2)感伤兴衰
(3)劝勉警戒等等

人教版必修三《咏怀古迹(其三)》 课件 (经典课件)

人教版必修三《咏怀古迹(其三)》 课件 (经典课件)
昭君在汉宫尚未跻身宫妃 之列,不过是后宫中一位待 诏的宫女,而嫁到“朔漠” 却封为阏氏yānzhī (相当于汉 皇后),还有什么不幸和怨 恨可言呢?
不能用现代的眼光看历史。囿于当时民族 观念的局限,当时人对周边少数民族是耻于同 类的,更何况远嫁匈奴呢?据《后汉书》记载: 昭君远嫁匈奴以后,非常思念故乡,然而多次 上书希望回故乡看看,都未能如愿。即使她侍 奉的匈奴王死了,她还要按照当地的习俗再嫁 给匈奴王的儿子,直至最后身死异国。我们姑 且不论这种回乡无望的绝望对她的打击有多大, 就是那种与华夏伦理纲常相悖的习俗使其无法 接受的痛苦,也足以摧折人心!
写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群山万壑赴荆门”,多么雄伟的 图景!山是群山起伏,连绵不绝;水是 万壑争流,奔腾不息,直赴荆门山。 “赴”本是一个普通的字眼,但在此作 者用拟人的手法把迤逦不绝的千山万壑 陡然间写活了,既有飞动之势,又有变 幻之姿
开篇不写昭君,却描绘了这样一幅 图画,目的何在?
引出歌咏对象昭君。
杜甫的诗题叫《咏怀古迹》,显然 他在写昭君的怨恨之情时,是寄托了 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情的。他当时正 “飘泊西南天地间”,远离故乡,处 境和昭君相似。虽然他在夔州,距故 乡洛阳偃师一带不象昭君出塞那样远 隔万里,但是“书信中原阔,干戈北 斗深”,洛阳对他来说,仍然是可望 不可即的地方。他寓居在昭君的故乡, 正好借昭君当年相念故土、夜月魂归 的形象,寄托自己想念故乡的心情。
背景:唐玄宗天宝五年,作者西入长安,
羁留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
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
任右拾遗。作者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触怒唐肃
宗而受排挤,被贬为华州司马。
昭君
诗人
绝代佳人,入宫见妒
才华横溢,入朝见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两首诗都针对“红颜祸水”这一 传统的历史观念,为西施反案,但立 意有深浅之别。请作简要分析。 2、两首诗的作者在表达自己的观点 态度时,所用的手法各有特色,请结 合两首诗的三、四句作简要赏析。
两首诗都针对“红颜祸水”这一传 统的历史观念,为西施反案,但立 意有深浅之别。请作简要分析
崔道融的诗同情西施,为西施个人鸣 不平,立意较浅。
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 ?诗人 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体悟感情) 这种态度运用什么方法表达 (分析技
巧)
学以致用
西施滩
崔道融
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 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
西施
罗隐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注:据《史记》载,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后, 困于会稽,派大夫文种贿赂吴国太宰伯嚭,送宝器, 美女(西施在其中)到吴国求和,从此越王勾践获得 了休养生息的机会,其后终于灭掉了吴国。
即使千年过后,琵琶弹奏的胡地乐曲,还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环珮空归月夜魂
远嫁异邦,远葬他乡,月魂空 归,思念故乡的幽怨。
• 一、玄宗开元十九年(731)至天宝四年过 着“裘马轻狂”的浪漫生活。 • 早年的杜甫渴望“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 淳”的理想,他“自谓颇挺出,立誓要路 津” • 二、天宝五年至十四年,杜甫困守长安, 穷困潦倒,他不断投献权贵以求进仕,但 均无结果。过着“朝投富儿门,暮随肥马 尘,残羹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悲惨生 活。
在鉴赏怀古诗词时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 件与时局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
鉴赏咏史诗三步骤
鉴赏咏史诗三步骤
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弄清 史实)
鉴赏咏史诗三步骤
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弄清 史实)
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 ?诗人 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体悟感情)
鉴赏咏史诗三步骤
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弄清 史实)
恨帝始不见遇
“群山万壑赴荆门”
山是群山起伏,连绵不绝;水是万壑 争流,奔腾不息,直赴荆门山。其中 的“赴”字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迤逦 不绝的千山万壑陡然间写活了,既有 飞动之势,又有变幻之姿。
总结
怀古(含咏史)诗词是诗人在阅读史书 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 非,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或借 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讽今之作。
罗隐的诗写出了“家国兴亡自有时” 的自然规律,立意较深。
两首诗的作者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 时,所用的手法各有特色,请结合两 首诗的三、四句作简要赏析。
崔诗“浣纱春水急, 似有不平声。”
刘诗“西施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借景抒情、比喻 对比、反问
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用自己的话复述诗歌
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 这里有生长明妃(王昭君)的村子。 一旦离开汉宫,(命运)便与北方少数 民族相连,独留下青冢向着黄昏。 凭着画工画的画像只能约略认识昭君美 丽的面容,空有她那怀念故国的魂魄月夜归 来。
• 三、安史之乱爆发后,他歌咏“国破山河 在,城春草木深”“烽火连三月,家书抵 万金”
• 四、肃宗上元元年(760) 至代宗大历五年 (770),自咏“漂泊西南天地间”
昭君 绝代佳人,入宫见妒 画图省识,远离汉宫 身死异国,环珮空归 (千载之怨)
诗人 才华横溢,入朝见妒 不分忠佞,无辜遭贬 漂泊西南,有家难归 (深沉怨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