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分散控制系统运行可靠性的研究 张趁祥
分散控制系统安装调试及提高可靠性的技术探讨

分散控制系统安装调试及提高可靠性的技术探讨刘香云【摘要】火电厂分散控制系统(DCS)在电厂调试、运行及保证机组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基建时期的安装、系统集成、调试的质量,对保证机组顺利投产、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非常关键.根据火电工程施工调试实践,对DCS在安装调试过程中的一些技术要求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提高DCS可靠运行的措施.【期刊名称】《华电技术》【年(卷),期】2010(032)003【总页数】3页(P25-27)【关键词】火电厂;分散控制系统;安装调试;可靠运行【作者】刘香云【作者单位】四川电力建设二公司,四川成都,6100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621.70 引言分散控制系统(DCS)是火电厂热控专业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电厂运行的视窗界面。
自 20世纪末以来,DCS得到了迅速发展,最初仅能完成机组DAS,MCS,FSSS和SCS的功能,如今已能全方位参与所有系统的监视和控制,如烟气脱硫系统、烟气脱硝系统、燃料系统、空冷系统等工艺系统都能成功应用。
只要工艺上有需求,DCS都能实现对其可靠的监控。
作为先进且精密的电子设备,DCS在安装、调试及提高运行可靠性方面有其独特的要求。
1 DCS硬件安装及系统集成的技术要求1.1 DCS安装及运行对环境的要求DCS是高精密的电子设备,对环境要求相对较高,环境质量是 DCS稳定运行的先决条件,因此,要十分重视 DCS设备安装时的施工环境以及 DCS的运行环境。
安装DCS设备时,必须在其安装位置的土建工作基本结束,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防尘等)达到要求,必要时投用空调的情况下才能开始,以免因温度、湿度、粉尘超标造成机柜内的模件损坏或设备、系统故障。
DCS附近不应有较大的电磁干扰,环境磁场强度不应大于计算机系统规范所允许的最小磁场强度,原则上不允许在系统周围使用大功率对讲机、手机等通讯工具。
1.2 DCS对接地的要求在所有电厂中均对 DCS接地进行了单独设计,采用单独接地系统并与电厂主接地网相连接。
提高DCS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提高DCS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薛伟;田晓霞;李玉贵
【期刊名称】《今日科苑》
【年(卷),期】2008(000)018
【摘要】DCS是分散控制系统(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的简称,它的意义在于“控制分散,管理集中”。
近几年,随着电厂热工控制系统的不断改造,DCS系统在电厂的生产控制中得到了普及。
由此DCS系统运行的可靠性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才能提高DCS系统运行的可靠性,是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文章从选型、运行维护、检修维三方面进行了论述。
【总页数】1页(P165)
【作者】薛伟;田晓霞;李玉贵
【作者单位】山东华聚能源兴隆庄矿电厂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M621.6
【相关文献】
1.国产DCS系统的运行可靠性分析与改进建议
2.提高DCS系统稳定可靠性的措施探讨
3.提高电厂DCS系统运行可靠性的研究
4.提高电厂DCS系统运行可靠性的研究
5.提高DCS系统稳定可靠性的措施探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分散控制系统的可靠性研究

0 引 言
分散控 制 系统 ( i r ue o t l ytm, C ) Ds b tdC nr s t i o S e D S
主要 因素 , 因此必 须采 取正确 的方 法和 措施 , 以提 高
系统 的可靠 性 。
1 1 硬 件 可靠性 . 1 1 1 电源系统 . .
1 DCS系 统 可 靠 性 分 析
D S系统 是 硬 件 与 控 制 软 件 高 度 集 中 的 控 制 C
系统 ; 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对 系统可靠性和安全
性都 具有 潜在 的影 响 .
备供电。D S机柜内模件供 电有以下几种模式 : C
() 1 单路 直 流供 电方式
D S的可靠性设计 , C 是影响控制系统可靠性 的
透, 在小 型工业 控制 机 和 模 拟控 制 仪 表 的基础 上 发 展起来 的分 级 、 布 式计 算 机 控 制 系 统 。 目前 分 散 分 控制 系统 已广 泛应 用 于 工业 自动 化 领 域 , 分散 控 制 系统 的可 靠 性 对 安 全 生 产 具 有 重 大 影 响 。D S的 C
中图分 类号 :P 7 T 23 文 献标 志码 : B 文 章编 号 :0 0— 6 2 2 1 ) 1 0 5 0 1 0 0 8 ( 0 2 0 — 0 7— 4
PEISh un
Re e r h o ei b lt fd sr b e o t o y t m s a c fr la iiy o it i ut d c n r ls s e
可 靠 的 电 源是 D S工 作 的 重 要保 障 。D S的 C C 用 电设 备 主要 有 控 制 器 、/ I0模 件 、 信 模 件 、 电 通 继 器 、 换机 、 交 数据 服务 器 、 操作 员站 及工 程师站 等 ; 所 有 D S设 备 均 需 提 供 可 靠 电 源 。在 工 程 设 计 中 C D S系统 电 源 主 要 分 D S机 柜 ( 控 制 柜 和 通 信 C C 含
分散控制系统(DCS)的可靠性

分散控制系统(DCS)的可靠性摘要:分散控制系统(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简称DCS的主要作用是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监视、管理和决策,因此要求它必须具有很高的可靠性,这样才能保证工厂的安全、经济运行。
为了实现这一点,在分散控制系统中采用了许多提高可靠性的措施。
本文主要从可靠性的一般概念、可靠性分析方法、分散控制系统中采用的可靠性措施进行简单的论述。
关键词:分散控制系统(DCS),可靠性概述:可靠性的研究工作随着大规模计算机系统和国际性计算机通信网络的不断发展,可靠性问题己经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可靠性理论也在这种形势下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可靠性技术的研究内容大致分为四个方面:可靠性设计、可靠性分析、可靠性试验、可靠性管理。
可靠性设计旨在按照一定的技术要求,设计和制造出可靠性高、不易损坏的产品;可靠性分析则是通过对有关数据的收集、分析和计算得出一些关于可靠性问题的评价和结论;可靠性试验是验证系统可靠性是否达到规定指标的手段,它能暴露系统设计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可靠性管理着眼于从管理方面提高整个系统的可靠性,例如制定合理的检修周期,配备合适的备品备件,安排适量的检修人员等。
在分散控制系统中,采用了许多提高可靠性的技术措施。
这些技术措施是建立在以下四种基本思想上的:一是要使系统本身不易发生故障,即所谓的故障预防;二是在系统发生故障时尽可能减少故障所造成的影响,即所谓的故障保安和故障弱化;三是当系统发生故障时,能够让系统继续运行,即所谓的故障容许;四是当系统发生故障时,可以在不停止系统运行的情况下进行维修,即所谓的在线维修。
基于这四种基本思想,分散控制系统中采用了各种各样的可靠性措施。
一、系统硬件的可靠性措施1、严格进行质量管理和提高系统硬件水平硬件是系统正常工作的物质基础,也是影响系统可靠性的关键所在。
因此,提高硬件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是提高系统可靠性的重要措施。
随机非线性大系统的分散控制研究的开题报告

随机非线性大系统的分散控制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分散控制在实际工程中应用广泛,并且随着系统规模的增加、复杂度的提高,分散控制在控制系统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然而,在大型非线性系统中,各个子系统之间的耦合效应可能导致分散控制策略的失效,甚至会出现系统不稳定的问题。
因此,如何实现随机非线性大系统的分散控制,是一个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目的本文旨在研究随机非线性大系统的分散控制策略,通过分析系统的耦合效应,设计合适的控制算法,使得各个子系统的控制策略可以有效地协同工作,以实现系统的稳定运行。
三、研究内容1. 对随机非线性大系统进行建模,并分析系统的耦合效应;2. 设计针对各个子系统的分散控制策略,并分析其稳定性;3. 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验证所设计的分散控制算法的有效性。
四、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本研究将采用数学建模、控制理论、数值计算等方法。
具体的技术路线如下:1. 首先对随机非线性大系统进行建模,分析系统的耦合效应;2. 根据系统的特点,设计合适的分散控制策略;3. 利用控制理论对所设计的控制算法进行稳定性分析;4. 利用数值计算的方法验证所设计的分散控制算法的有效性;5. 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五、研究意义本文针对随机非线性大系统的分散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控制算法,可以使各个子系统之间实现有效的信息交换和协同工作,从而实现系统的稳定运行。
该研究对于提高分散控制的效率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工程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六、预期的研究成果本文预期的研究成果如下:1. 对随机非线性大系统的分散控制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2. 设计了一种新的分散控制算法,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分析;3.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验证了所设计的分散控制算法的有效性;4. 对研究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总结。
分散控制系统的可靠性优化

吉林电力Jilin Electric Power2020年8月第48卷第4期(总第269期)Aug. 2020Vol. 48 No. 4(Ser. No. 269)分散控制系统的可靠性优化张英I,豆中州2,曹伟1,李修成彳(1.国家能源集团吉林龙华白城热电厂,吉林 白城 137000;2.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长春 130021 华能吉林发电有限公司九台电厂,长春 130501)摘 要:为了提高分散控制系统(DCS)的可靠性,消除安全隐患,以某电厂330 MW 机组为例,分析原DCS 及保护 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分散处理单元(DPU)、保护系统、电源等采取了一系列改善措施,改造后提高了控制系统自动化程度及安全稳定性。
关键词:分散控制系统(DCS);安全隐患;改造;可靠性中图分类号:TK32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9-5306(2020)04-0040-03Reliability Optimization of 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ZHANG Ying 1 ,DONG Zhongzhou 2 ,CAO Wei 1 ,LI Xiucheng 3(1. CHN Energy Jilin Longhua Baicheng Thermal Power Plant ,Baicheng 137000,China ;2. State Grid Jilin Electric Power Co. ,Ltd. ElectricPower Research Institute,Changchun 130021 »China ;3. Huaneng Jilin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Jiutai Power Plant.Jiutai 130501 .China)Abstract :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of 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 and eliminate potential safety hazard. Taking 330MW unitof a power plant as an example,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original DCS and protection system are analyzed. A series of im provement measures are taken for the decentralized processing unit, protection system and power supply. After the transformation,the automation degree and safety stability of the control system are improved.Key words : DCS ; potential safety hazard ; transformation ; reliability随着火电机组分散控制系统(DCS)重要性的 提升,保证DCS 的可靠性已成为热工专业越来越重 要的任务。
加强管理提高分散控制系统运行可靠性范文(二篇)

加强管理提高分散控制系统运行可靠性范文为了提高分散控制系统的运行可靠性,必须加强管理,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本文将介绍一些重要的方法和策略,以帮助实现这一目标。
一、设定明确的目标和指标在加强管理的过程中,首先要设定明确的目标和指标。
明确的目标可以使管理者和工作人员共同努力,达到一致的方向。
同时,指标可提供对系统性能的评估,以便管理者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二、建立完善的运行管理制度为了增强分散控制系统的运行可靠性,建立完善的运行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这包括设定系统管理计划、安全保障计划、系统维护计划等。
制度明确了每个阶段的责任和任务,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三、加强设备维护和保养分散控制系统中的设备是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非常重要。
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状况,及时更换老化或损坏的零件,对设备进行合理的维护,可有效地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四、加强人员培训和素质提升人员是分散控制系统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
因此,加强人员培训和素质提升是提高系统可靠性的重要措施。
通过定期培训和学习,使工作人员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同时,加强员工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培养,能够提高他们对工作的投入和对系统安全的认识。
五、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系统安全是分散控制系统运行的首要任务。
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系统,是保证系统可靠性的关键。
这包括制定严格的安全操作规程和标准,加强安全培训和教育,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评估等。
通过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最大程度地保障系统的安全运行。
六、加强信息管理和数据分析分散控制系统中产生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对这些数据和信息进行正确的管理和分析,能够帮助管理人员及时了解系统运行情况,并快速做出相应的决策。
因此,加强信息管理和数据分析是提高系统可靠性的重要途径。
建立完善的数据存储和管理系统,利用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可以更好地指导系统的运行和维护工作。
试论如何完善火电厂热工保护系统的可靠性

概率达到了一半以上 ,所 占比例最高。 保 护系统如果因 自身故 障而 引起 动作 ,造成主辅设备 的意外停运 , 会 2 . 2 应用 A P S技术 造成 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或者在主辅 设备发生故障时 ,因为保护 系统 A P S 技术 ,是 电厂机组 的控制 顺序 ,具有操作简单 的特 点 ,只需 自 身 故障而没能及时动作 , 则会扩大 事故的影响 。在 日常生产 当中 , 要在运行时 ,按下机组 中启动按钮中的控制按钮 即可 ,然后机组就会 热工保护误动或拒动 的情 况时有发生 ,需要引起相关人 员的重视 ,做 按照预先设定好 的顺序进行运作 。该技术 的主要 特点和优势在于 ,大 好 日常维护工作 ,完善 热工保 护系统的可靠性 ,防止或减 少热工 保护 大减少 了人力劳动 ,甚至 不需要人工就可 以完成 复杂 的操作流程 。因 误动 、拒动 的发生 , 从而为机组设备提供更加可靠的保护 。 此, A P S 的广 泛应用 ,能够 降低人 员的工作强度 ,同时还 能够在很大 程度上减少 由于人 为因素所造成 的系统 运行不稳定 。另外 ,A P S 的应 1 火 电厂热控保护 系统存在的 问题 用还实现 了电厂整个 机组 的 自动化操作 ,有效提 高了生产效率 ,有利 保证机组设备稳定 、安全 地运行 ,基本前提是加强对 热工保 护系 于企业提高参与 市场经济的综合 实力。因此 , A P S的应用将成为 电厂 统的控制与管理 。因此 ,有必要 定期对热工保护系统进行检修与 维护 机组控制 的必然发展 方向 ,相关的研究人 员应 当有意 识地加强相关知 管理 。通过 日常实践 ,笔者认 为 ,为了促使热工保护 系统 能够长 期、 识的学 习,并熟练掌握标准和技术 , 让A P S 能够在实践应用 中发挥其 稳定地运行 ,必须对 热工保护系统做好全面 的 日 常维 护 ,加强对热工 应有的作用 。 保护系统运行环境 的监 督。同时 ,笔者结合 日 常工作 队当前火 电厂热 2 . 3 实现 单 元 机 组 智 能 控 制 工保护系统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总结 ,具体 如下 : 系统控制 的智能化是 自动化系统 的必然趋势。单元机组控制主要 1 . 1 可靠性管理重视程度不足 在 DC S 中得 以应 用 ,能 够有效提 高机组 的控制 能力 。但从 目前 的发 现阶段 , 火 电热工保护系统监控功 能越来越 多 ,而且其所监控的 展情 形来看 ,我国火 电厂所应用 的单元机组控制与智能化发 展还 存在 范 围也有所扩大 ,以致提高了故 障发生 的可 能性。如果在热工保护系 真较大 的差距 。近几年来 ,我 国计 算机技术得到了迅猛 的发展 ,微控 统安装 、调试 、运 行等某个环节 出现纰漏 ,将会大 幅度提高热工保护 制器 应运而生 ,市场上 出现 了种类 繁多的智能化控制 系统 ,火电厂应 系统 发生误 动和拒动的概率 ,甚 至可 能出现 跳闸的现象 ,进而影 响机 当在 生产中积极引入这些 先进的技术与设备 ,以期 能够 实现单元机组 组设备 的稳定运行 ,并造成一定 程度 的经济损失 。由此可 以看 出 , 保 控制的智能化 ,尤其是智 能化的仪表、仪器等 ,从而使得 热工控制系 证 系统 的可靠性是运行 、维护 、管理 工作中的重点 ,但通常情况 下 , 统的可靠性得 以显著提高。 人们却往往容易忽视可靠性 的重要性 。 2 . 4 应用无线测量技术 1 . 2 管 理 水 平 、 模式 滞 后 无线测量技术不仅 能够大幅度节约安装成 本 ,更重要的是可 以促 虽然设备、技术都有 了更 新 , 但 管理模式上却按部就班 ,没 有对 使 自动化系统水平得 以大幅度提高 。例如在供 油、供热、煤量监测 、 设备 系统的性能进行全面分析 ,从而影响了根据设备的特点制定 更为 污水 区测量等环节 中运用无线测量技术 ,可 以提高安全系数 ,降低测 有效 的管理方案 。热工保 护系统在设计、延时时 间的设定 、系统 的安 量风险 ,使得测量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 装与 调试等方面还存在一 些明显的不足 ,但往往对这些 问题又未 能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分散控制系统运行可靠性的研究张趁祥摘要:DCS控制系统,提高了电厂的自动化水平,在根本上优化了电厂的运行环境,体现DCS控制系统的高效性。
电厂在DCS控制系统上,注重可靠性的建设,只有保障DCS控制系统的可靠性,才能满足电厂的自动化需求,提升电厂生产及运行的水平。
文章主要围绕DCS控制系统,分析怎样提高此系统的可靠性。
关键词:分散控制系统;运行管理;检修管理;运行考核引言我国电厂运行中,采用了DCS控制,在分散控制的基础上,完善电厂的运行环境。
DCS控制系统,在电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现代电厂的发展,DCS控制在可靠性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目的是确保DCS控制系统,能够符合电厂的基本需求。
1DCS控制系统的可靠性概念可靠性是产品质量指标,它是指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功能的产品。
条件的规定是工作环境和维护条件的产品,操作条件,规定时间是正常工作时间函数的产品,是指规定,产品应当实现。
必须指出,上述三种情况不同,可靠性不同。
例如,工作和工作的可靠性在实验室的同一产品的不好的条件下不一样,在相同条件下的工作和工作的可靠性与可靠性的定义也不同。
可以看出,概念的可靠性是定性的,为了研究可靠性的问题,必须进行可靠性的测量,从而达到定量进化的目的。
“有很多方法来测量数量,这里介绍了常用的可靠性量化指标。
这些指标构成了可靠性的定量系统。
1.1可靠度可靠度是直接从可靠性演化而来的定量指标,在国家标准中对可靠度的定义是: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
1.2失效率失效率是指系统运行到t时间后的单位时间内发生故障的系统数与时刻t时完好的系统数之比。
对于电子产品而言,失效率记作λ(t),λ(t)的单位是时间的倒数,一般即L/小时。
这就是著名的浴盆曲线。
该曲线可分为三个部分,第1部分为早期失效期,这一时期内引起产品失效的主要原因是生产过程中的缺陷,随着时的增加这种情况迅速减少。
第2部分为偶然失效期,其中很低,并且几乎与时间无关,这一时期也称为寿命期,它持续的时间很长。
第3部分为耗损失效期,这一时期内产品已达到其寿命,失效率迅速上升。
1.3平均寿命与平均维修时间按照可靠度定义,若是一处产品在时刻t内正常工作概率为R(t),则按照统计学的理论,该产品寿命数学期望值亦即平均寿命m可以表达为:。
若是产品有故障出现后就不能修复,则其寿命m又可称作平均无故障时间(Mean Time To Failure),简称MTTF,若是产品故障可以修复,则其寿命m代表的是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简称MTBF。
DCS故障均应是可以修复,所以将平均寿命统称作MTBF。
对于可修复的系统,还有一个重要的可靠性指标,就是平均修复时间(Mean Time To Repair),亦称为MTTR。
MTTR也是一个统计值,但由于MTTR一般远远小于MTBF,是一段很短时间,可以通过试验和经验确定,因此不再以表达式来计算MTTR,而只是提出这个概念。
1.4利用率利用率就是可修复产品的可靠性的指标,下式就是定义:A=MTBF/MTBF+MTTR也就是说,利用率就是产在品正常工作时间在总时间占的比率。
一方面可以对产品MTBF进行提高,另一方面产品的MTTR还要减小,可以让利用率得到提高。
2电厂DCS控制系统可靠性的影响因素电力系统DCS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干扰,影响了DCS控制系统的具体应用。
分析DCS控制系统可靠性在电厂中的影响因素,如:(1)自然环境,当发电厂DCS控制系统运行时,湿度,温度,雷击和降水的外部自然环境将会导致系统中的干扰波动,这是不利于DCS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并减少发电厂DCS的可靠性;(2)工作环境,发电厂DCS控制系统的工作环境直接影响系统的工作状态,当受到静电、电磁场与波干涉,干预DCS控制系统的准确性,工作环境的干扰,实际DCS内部属于干涉控制系统,安全状态将会摧毁DCS干预,潜在的差异。
诱导振荡、振动问题,降低DCS控制系统的性能,造成了系统的可靠性问题3电厂DCS控制系统可靠性提高的方法3.1网络通信目前,主流DCS在冗余网络中应用广泛,提高了网络系统的可靠性,但基本上是一种待机模式或双模式流量平衡的工作。
当工作链路故障时,重新切换必须连接或连接建立,开关时间很长,通常为几秒或几十秒。
在EDPF-NT+系统中,首次提出无需切双收双发、先到先用的冗余双网的工作方式。
基本原理是:发送站,发送消息之前,必须先填写消息序号,然后通过网络发布,在接收站接收消息时,首先使用一个独特的快速搜索和判断算法确定消息是一个新的消息和正确领导;新信息是正确的,在注册被传递到上位协议之后;如果被发现有注册,那么这是一个信息,不再需要转让,可以直接扔掉。
有两个访问链路冗余双网络结构使得任意两个站点之间,与这种双收双发的通讯手段,保证两个工作同时,相互不影响,只要有一个网卡工作可以保证系统连续稳定,没有开关,重新建立连接。
3.2电源供应电源系统是DCS系统的供电来源,可以确保运行的可靠性,重要程度可想而知。
示范工程在设计电源系统上采取了大量行之有效措施,确保电源安全以及可靠。
3.2.1系统部件和重要保护回路尽可能采用直流电源并按冗余设计控制器电源、I/O电源、控制柜风扇电源都用2路的24VDC电源,DI模块用48VDC查询的电源,MFT跳闸柜以及METS继电器逻辑回路采用2路110VDC或者2路220VDC电源。
在这些系统部件中进行电源的切换,切换的装置非常简单而可靠,切换过程不用担心无扰。
按实际布置,METS继电器逻辑中将跳闸电磁阀分为2组,2组分别用不同的电源进行供电,避免一路的电源失去后机组出现跳闸。
3.2.2采用交流电源的部件选配高性能交流电源切换装置上位机、网络交换机在供电时用交流电源。
为实现上位机供电的可靠性,给在选配高性能交流电源切换装置进行供电基,上位机分为2组,对于不同组操作员站交叉布置,给予1套高性能交流电源的切换装置,使其电源可靠性得到保障。
因为网络系统非常重要,互为冗余的2台交换机分别配1套高性能交流电源的切换装置,2套切换装置2路要有电源独立设计的输入。
3.2.3公用系统总电源设计总功率的设计方法就是公用系统的2路总电源就是接入1号机组和2号机组的UPS电源。
这种设计出现问题是停机进行检修一个机组时,公用的系统可能成为一个电源而供电,存在很大的危险性。
在公用系统接入2台机组UPS以及保安电源,1号机组UPS以及2号机组的保安电源经过切换后就是公用系统第1路电源,2号机组UPS电源以及1号机组的保安电源经过切换后就是第2路电源,UPS电源优先设计进行回路的切换,使其公用系统电源可靠性得到解决,实现更为可靠。
上位机以及网络交换机当供电时用交流电源。
选配高性能的交流电源切换器,使其上位机供电更可靠。
3.3重新建立组态在原有的协调控制思想的基础上,优化控制功能适应了工厂的实际情况。
优化配置直观且易于维护。
由于我厂煤炭质量的巨大变化,当机组进入AGC控制时,原控制逻辑在负荷上发生了快速变化,协调控制功能无法及时反应,负荷变化率只能达到6MW/m,有时要AGC控制进行切除之后,通过手动的控制,使其加减的负荷速度加快。
优化之后的逻辑,为了使协调的控制能力得到提高,就要做煤量修正。
原有的协调控制有4个功能组,有178个功能块,经过重新组态,有两个功能组,有89个功能块,CP的处理信息量得到减少。
3.4调整模块的处理周期和相位①周期:处理的周期。
为了实现处理所有的模块,功能组在处理周期上一定不超过它所包含的所有的模块中最小的处理周期。
②相位:相位号,为了使处理机的负荷得到控制,指定该组合模块运行时间是否要延迟几个基本的处理周期。
相位的个数就是以秒为单位的处理周期乘以2,假定处理周期5秒,就有0~9 10个相位。
③统计的结果:原有的功能块周期以及相位在设置上有相对集中现象存在。
引起控制器在对数据进行处理时非常困难,负荷率就会上升。
经过调整,调整后的重要信号周期以及相位调整相对较小,如协调控制以及保护功能上;调整普通的信号后相对较大,如燃油控制等。
功能块的处理周期以及相位分布保持均匀,同一时期CP处理器工作量得到减小。
3.5检修对于不同级别进行维护的过程中,就要测试抗、功能以及通道。
特别是a级的维修,单位要全面的进行测试卡系统测试,在远程处理器,如DPU、MFP等上要重视,如果没有条件,到相关技术能力的制造商必须进行测试。
对稳定性,抗干扰能力等进行测试。
不稳定部件的修理以及调试,若是不能稳定操作,必须进行更换。
对连接和测试通信网络进行检查。
对内部电源接线进行检查。
注意测试室继电器的条件,确保良好的接地电阻。
电源的切换测试做好。
3.6技术改造在设计和安装的问题分析中,改造的过程中结合相关的的技术可行性分析。
作为我们公司在改造电力系统MAX1000时,将以前设计的子系统进行供电的分开,确保电源柜独立地供电。
修改一些辅助逻辑,使误操作的次数大大减少了。
3.7强化人员技能和DCS控制系统的相关的人员就是操作人员以及热控制人员,从可靠性角度去分析,可以实现员工的技能提升的建议如:(1)操作员根据运行人员的建议,在DCS控制系统中,进行了反复考虑后,DCS控制系统接口必须保证规范。
对每一个员工,掌握熟悉界面的操作方法,DCS控制系统的应用培训,调试可以在同一时间进行开展,对DCS控制系统的操作流程进行改进;(2)热控制人员,调试DCS控制系统中,对其工作中做好相关的培训工作,掌握相关的内容,促进DCS控制系统稳定,使其热控制的人员更熟悉其系统,对于系统操的作方法,热控制人员要在培训中逐步接受,加使其热控制人员在发电厂DCS控制系统中更加规范化,安全人员的技能可以更可靠。
4结束语总的来说,电厂DCS控制系统,强调可靠性,理解DCS控制系统的可靠性的当前状态发电厂,把握系统的可靠性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实现方法改进可靠性,促进电厂DCS控制系统的发展,提高系统的可靠性,为电厂提供的基础操作自动化的条件,以及改善操作环境。
参考文献:[1] 娄云.提高分散控制系统运行可靠性降低控制单元负荷率[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4,(07):185-186.[2] 赵军.轨道交通控制系统可靠性评价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3.[3] 朱强.基于对等网络架构的新型控制系统研究与实现[D].上海大学,2011.[4] 杜大军.网络控制系统的学习和控制策略研究[D].上海大学,2010.[5] 朱尤成.浅议如何提高运行分散控制系统的可靠性[A].全国发电机组技术协作会.全国火电大机组(300MW级)竞赛第37届年会论文集[C].全国发电机组技术协作会:,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