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多丽丝·莱辛《金色笔记》中自由女性的探索之路
论《金色笔记》中自由女性的生存困境及自我救赎

说分成 《 自由女性》 与五色笔记 ( 《 黑 色笔记》 《 红色笔 记》 种 族 问题 , 揭示英 国殖 民统治 的罪恶 , 但是读 者却将 该 《 黄色笔记》 《 蓝色笔记》 《 金 色笔记》 )两大板块 。其 中 , 书看成爱情题材的小说 。许多评论 家认 为 , 《 战争 边缘》 黑、 红、 黄、 蓝 四色笔记分别 被穿插 于《 自由女性 》 之后 , 充 满虚无 主义情感 , “ 没有什 么 比这种 虚无 主义更刻 骨 只有 《 金色 笔记 》 被 放在 《 自由女 性 》 的第 五 部分 之前 。 铭 心……让 自己华为乌有 ” ,这 种虚无主义使小说 大获 《 黑色笔 记》 讲述 了安娜 的非洲生 活 , 涉 及到殖 民主 义 、 成 功。 种族 主义等问题 ; 《 红色笔记》 讲述 了安娜的政治追求 和
可以说自由女性的政治觉悟改变了男性独占政治领域的局面这是对传统女性生活的重大突破但是安娜并未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因为英国与秩序相背的东西致使许多党员遭遇到不公待遇这种政治错误导致安娜对共产党充满怀疑
2 0 1 5竹
2 ‘ 期
太 原 城 市 职 业技 术 学院 学报
【 摘 要 、 说《 金 色笔记》 是莱辛的代表作 , 也是一部 杰出的女性主义作品。该书以独特 的叙述结构 、 细腻 的心理描 写、 多样化的叙事手 法, 讲述 了安娜及好友 莫莉的 生活经历和事业追 求 , 展 现 了现代女
性的生存 困境和 自我 觉醒。 本文从 小说 女主人公安娜 的角度 出发, 分析 了现代社会 中“ 自由女性 ”
通过这些 时态混用表达 了安娜的 内心迷茫。 是 一部有着强烈女性主义色彩 的作品 ,被誉为西蒙 ・ 波 历 , 伏娃 《 第二性》 的姊妹篇 。 二、 《 金 色笔记》 中“ 自由女性” 的生存 困境
解读《金色笔记》中的女性主义

解读《金色笔记》中的女性主义作者:丁永萍王长雨来源:《文学教育》2015年第12期内容摘要:《金色笔记》描述了女主人公安娜冲破男权文化、追求自由独立的经历。
本文结合20世纪晚期的时代背景及莱辛的人生经历,着重分析了“自由女性”安娜从最初对爱情、事业和信仰的迷惘,到通过自身努力及他人鼓励,冲破困境,最终走向自由独立的过程。
通过具体分析莱辛对女性追求自由的态度,为《金色笔记》和女性主义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关键词:《金色笔记》困境自由独立女性主义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的作品《金色笔记》(The Golden Notebook)描述了主人公安娜(Anna)这一“自由女性”的成长历程,展示了一个失重的灵魂如何在那个迷惘而多变的时代中探索和生存,以此隐射20世纪中期整个世界的风貌——表面平静而实际混乱。
虽然对于《金色笔记》主题、人物及作者的研究不胜枚举,但对安娜追求自由独立过程的研究则寥寥无几。
本文结合20世纪晚期的时代背景及莱辛的人生经历着重分析“自由女性”安娜在寻得自由过程中所处的困境、付出的努力以及最终的胜利,以丰富《金色笔记》和女性主义的研究。
一.陷入困境生活在男性主导的社会,安娜经历了许多痛苦和挣扎。
实际上,她陷入了各种不和谐的关系之中,其职业和信仰也一团糟。
1.不和谐的家庭和脆弱的友情在男性主导的社会,女人注定要依靠男人,她们就像机器,随时有可能被抛弃。
在家里,安娜被丈夫马克思(Max)伤害。
安娜与马克思的结合仅是为了要个孩子,和古代中国相似,女人只是男人用来生养后代的机器。
因此,在家庭中女性根本不可能拥有与男性同等的权利,其婚姻也注定以失败告终。
虽然安娜自己也想要孩子,但恰是马克思不断的要求和逼迫才使之成为可能。
孩子看似是连接他俩的桥梁,而实际却将她与这一虚假婚姻捆绑。
珍妮特(Janet)的出生是一个意外,正因为她,安娜陷入了不幸的婚姻。
离异后,她把女儿作为唯一的依赖和希望。
解读《金色笔记》中的女性主义

多丽丝 ・ 莱辛 ( D o r i s L e s s i n g )
和 古 代 中 国 相 似 ,女 人 只 是 男 人
事 业 而 奋 斗 ,她 期 盼 揭 露 社 会 的
的作 品 《 金色 笔记 》 ( T h e G o l d e n
N o t e b o o k )描 述 了主 人 公 安 娜 ( A n — n a ) 这一 “ 自由女性 ” 的成长 历程 ,
情 在 男 性 主 导 的 社 会 ,女 人 注
娜 和茉莉关 系很好 ,但她仍 对这 份友谊存在 困惑 。又或者说 , 她对
自己并 不 十 分 了解 ,她 对 家 庭 和
何事都无 从下笔 ,安娜在文 学上
的 才 能 和 智 慧 终 于 被 残 酷 的 现 实 和思想的绝望扼杀了。
友 谊 的 困惑 实 际 是 对 自 己 的 困 惑 。她与 自己的内心世 界 , 实际是
混 乱 无 序 ,她 想 过 一 种 全 新 的生
活。 除 了 家 庭 关 系 不 和 谐 ,安 娜
力 以及最终 的胜利 , 以丰 富《 金 色
笔记》 和女性主义的研究 。
一
.
陷入 困境
与别 人 相 处 也 并 不 融 洽 。茉 莉
生 活 在男 性 主 导 的社会 , 安
( Mo l l y ) 是安娜最好 的朋 友 , 她们常 在一起谈天说地 。即使 如此 , 她们
也 会 因 一 些 琐 事 而 不 安 。虽 然 安
娜经历 了许多 痛苦 和挣 扎 。实 际
上 ,她 陷 入 了各 种 不 和 谐 的关 系
以上两件 事使安 娜对 自己 的
写作 事业 心 灰 意 冷 。最 终 , 她 对 任
论《金色笔记》中自由女性的探索之路

论《金色笔记》中自由女性的探索之路论《金色笔记》中自由女性的探索之路摘要:本文主要对莱辛《金色笔记》中的自由女性进行解析,首先从莱辛的创作和女性主义的理论出发,对《金色笔记》中自由女性面临的政治、生活、爱情等困境进行详细阐述,并提出自由女性的自我探索和出路。
莱辛通过《金色笔记》中自由女性安娜的自我反思,提出最美好的两性关系――“双性和谐”,即男女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和谐共处,实现真正的身心自由。
关键词:《金色笔记》多丽丝·莱辛自由女性引言《金色笔记》描写了“自由女性”的生活状况及生存困境,并从政治、社会、婚姻、爱情等多角度,刻画自由女性(以安娜为代表)内心的痛苦。
《金色笔记》的主人公安娜在遭受政治和爱情的双重打击后,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并肯定自由女性及自我的存在价值。
多丽丝·莱辛以安娜的口吻,提出一条女性真正自由的道路,即男女双方构建一种“双性和谐”的新型关系。
一、莱辛的创作和女性主义女性主义主要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并得到广泛发展,而女性主义批评最大的一个分支就是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主要融入了现象学、社会学、诠释学、现代心理学、精神分析学和结构主义等诸多的文学理论。
英国是女性主义文学的发展源头,这与英国的资本主义繁荣及女性社会地位的提升等密不可分。
19世纪英国文学上出现一批优秀的女性作家,如简·奥斯丁、乔治·艾略特和勃朗特姐妹等,她们是英国女性文学的启蒙者。
到了20世纪,弗吉尼亚·伍尔夫提出“双性同体”的想法,并将其融入文学创作,为世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出现奠定基础,同时对英国,甚至世界的女性主义学者和批评家产生重大影响,如莱辛。
莱辛因其自身的遭遇,更能理解女性的痛苦,因此,她将女性自由的理论放在自己的作品中,让整个社会去思考。
莱辛的文学作品主要是对女性生存状态的关注,并将人们熟知的女性主题与时代紧密联系,使女性主义的视角更加广阔和深远。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金色笔记》解读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金色笔记》解读《金色笔记》通过描写“自由女性”的生活状况与生存困境,从政治、社会、婚姻、爱情、自由等多个角度,刻画了自由女性内心的痛苦与挣扎。
本文将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独立女性追求自由途中的困境,进而指出其真正出路,女性要获得自由,关键在于对自己的人生处境有正确的认识,并且不断进行探索。
标签:金色笔记;多丽丝·莱辛;女性主义多丽丝·莱辛作为英国著名作家,其作品因深刻性、丰富性与哲理性而备受关注,尤其是其作品中对独立女性的精神世界及其各种困境而更受到女性主义者的关注。
她的《金色笔记》〔1〕更是荣获了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评语为“以具有史诗般磅礴气势的女性经验,以怀疑的精神,强烈的使命感,透视心性的想象力,审视分崩离析的现代文明。
”〔2〕《金色笔记》包括一个独立故事与五本笔记,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自由女性”,而“黑”、“红”、“黄”、“蓝”四种颜色的笔记分别象征了安娜生活的四个角度:作家生活、政治生活、情感生活与精神生活。
这四种不同的颜色使安娜的生活始终无法统一,处于一种精神分裂状态之中。
最后《金色笔记》总结了安娜的生活,意味着她分裂的生活整合之后得到了统一。
〔3〕莱辛的《金色笔记》被视为女性解放与成长的经典之作,体现了她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为了更好地解读《金色笔记》,本文将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对莱辛的《金色笔记》进行一番探讨,以求可以为读者解读莱辛的作品提供一些新角度或新思路。
一、莱辛创作中的女性主义女性主义,兴起于上世纪60年代,这一思想反映在文学批评中就是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发展,女性主义批评逐渐融入了现象学、社会学、阐释学、现代心理学、精神分析学与结构主义等理论之中。
英国作为女性主义文学源头,这类文学的发展离不开英国资本主义的繁荣与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
在19世纪,英国文坛涌现了很多优秀女性作家,像简·奥斯汀、乔治·艾略特与勃朗特姐妹等,这些均为英国女性文学的奠基者。
多丽丝·莱辛《金色笔记》中的自由追求

基金项 目 : 广东省 大学英语教 学改革项 目( G一 5 6 ) 。 作者简 介 : 唐 恩莉 ( 1 9 7 4一 ) , 女, 清远 职业技术学院外语 与经 贸学院副教授 , 硕 士, 主要从事英美文 学研 究。
是 男 权 社 会 和父 权 制 的产 物 , 也 是 便 是 代 表 。莱 辛 在 其 代 表 作 《 金 色 笔 记 》中 便 提 的 控 制 和 预 期 , 出女 性 需 要 有 属 于 自 己性 别 身 份 的 文 学 。小 说 故 社 会 发 展 中关 于 男 权 与 女 权 问题 的一 种 辐 射 。在
代表女 性精神世界 的追求 , 揭示女性在追求独立 的同时必须具有方 向和 目标 。《 金色 笔记》 带给女 性的启示是 耀
眼夺 目、 鼓舞人心 的, 并且具有一定 的警 示意义 , 劝诫女 性在 追求 自由的 同时不要迷失方 《 金 色笔记》; 自由; 女性
Vo 1 .3 7 No .4
J u 1 .2 0 1 7
多丽 丝 ・ 莱辛《 金色笔记》 中的 自由追 求
唐 恩 莉
( 清远 职业 技术学院 外语 与经贸学院 , 广东 清远 5 1 1 5 1 5 )
摘
要: 多丽丝 ・ 莱 辛的《 金色笔记》 以独特 形象和文 学高度长 期受到国 内外评论 家 的关注 。小说 以“ 金色”
第3 7卷 第 4 期
2 0 1 7年 7月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 人 文社会科学版 )
那抹炫目的金色--莱辛《金色笔记》中的自由追求

生 活 如此 , 写作 领 域 也 不 例 外 , 莱 辛 的《 金色笔记》 在 国王惩 罚 西 绪 弗斯 , 在地 狱 推 圆石 上 山 , 一 旦 它 到达 2 0世 纪 6 0年 代开 辟 了写 作 方 式 的 突破 。“ 如 果 女人 山顶 , 圆石 就会 滚下 , 他不 得 不一 次 又一 次 重 复 , 永无
注 。“ 英语 女 作 家 从 来 不 缺 乏读 者 ” 。莱 辛 就 是 这 么 活本 身 是 可 以打破 的 , 虽然 会 有 不 幸 , 但 真 正 的意 义
一
个有开拓精神的女作家 , 由此 , 她 的 这 篇著 作 获得 在 于 : 共 同不懈 努力 , 不 要停 止 与命 运 斗争 , 那 么 会有
一
莱辛《 金色笔记》 中 的 自由追求
徐 静
南通 2 2 6 0 0 0)
( 南通师范高 等专科学校 外语 系,江苏
[ 摘
要 ]多丽丝 ・莱辛的《 金 色笔记》 以独特的 写作形 式和 它所代表 的文 学高度 长期 受到 国 内外评论 家的 关注。本
文 从 笔 记 中的 “ 金 色” 代 表 女 性 精 神世 界 的 追 求这 个 角度 出发 , 揭 示在 3代 - 社 会 女 性 追 求 独 立 的 同 时 需要 目标 和 方 向 。 '
居 住 在一 个不 同 于男人 的 国家 , 并 且 从 未 读 过男 人 的 止境 。西绪 弗斯 以行 动显 示 了《 金 色笔记 》 的主题 : 超
作 品 。女 人们 就会 有 她 们 自己的 文 学 。 ” 《 金色笔记》 越 自我 , 关 注女 性生 存 的意义 。莱 辛 用 这个 神 话 给读 中包 含多个 碎 片 和混乱 的结 构 , 受 到许 多 研 究者 的关 者指 明 了追 求 真理 、 迈 向更 高层 次 的文 明的 道路 。生
“自由女性”的困境与求索——《金色笔记》分析

关 键词 : 自由女 性 ; 分裂 ; 整合 ; 精神 求 索
西蒙娜 ・ 德・ 波伏娃在 1 9岁 时就 发 表 了 一项
着摆 脱 了家庭 的束 缚 和身份 的 自由?根据 小说 的
描述 . 这 些 自 由女 性 有 绝 顶聪 明 的 头 脑 , 在 事 业
们 并 没有 从 男 人 中“ 自由” 出来 , 并 且 一 般也 不 想 从 男人 中“ 自由” 出来 。“ 自由女 性 ” 们 既厌 倦 家庭 的束 缚 。 又 想 享 有 幸 福 和谐 的 家 庭 生 活 ; 既 想 维 护 自己 的精 神 自由 , 然 而 在 没有 理 想 情 人 出现 之
“ 自由” 还 是 尴尬 ?
时 又 无 法 排 解 自己 内心着 压抑 、 焦 虑 和 痛苦 , 所以, 自由在 某
种 程度 上变 得非 常尴 尬 。这 种 “ 自由” 到底 是 她们
一
、
想 要 的理 想 生 活状 态 , 还 是 一种 无 法 摆脱 的尴 尬 处境 ? 安娜 ( 以及 安娜 以 自己为 原 型塑 造 的 爱拉 ) 经 济独 立 、 思 想 进步 、 言行 自由 , 而 且 是一 位 具 有
自己的作 品被贴 上 女 性 主义 的标 签 , 虽 然 她 支持
妇 女运 动 , 但 并 不 希望 自己的作 品成 为 号 角 。她
的作 品探 讨 的虽 是 女 性 问题 , 却并 非 要 和男 性 开 战 。她不 只是讨 论 女 性所 遭 受 的 不 平等 、 男 性 的 粗 暴 和不 忠 , 也探讨女人与爱情 、 婚姻 、 家庭 、 事
心陷入恐慌混乱 , 失 去 了创 作 能 力 , 将 自己 的 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多丽丝莱辛《金色笔记》中自由女性的探索之路黄菲贵州师范学院贵州550018摘要:多丽丝莱辛在其代表作《金色笔记》中所描述的“自由女性”的形象十分立体、生动,并以独特的视角为人们呈现出女性敢于挣脱束缚、勇于追求理想生活的一面。
该书中的主人公安娜很鄙夷她的首部小说作品“自由女性”,她认为这类畅销作品歪曲且粉饰了现实生活中的真相,把有关种族压迫的残酷性与生活中卑劣的一面用老式感伤浪漫故事叙述出来,这样的“自由女性”作品很具有讽刺意味。
而且,私下里的“自由女性”们也面临着生活的艰难与不易。
多丽丝莱辛在其作品中用独特的创作基调将女性细腻的内心世界呈现给世人,给作品中的“自由女性”留下了足够的思考空间,也带给读者以思索。
本文就多丽丝莱辛的代表作品《金色笔记》进行论述,剖析作者在其中探索的女性“自由”之路。
关键词:多丽丝莱辛《金色笔记》自由女性前言:《金色笔记》一书是英国文学界中最具女性主义象征的大师级作品。
全书是围绕着“自由女性”而展开的一部短篇小说,并以女性追求理想生活为框架,构建较为新颖的追求“自由女性”发展之路。
该短篇小说分別以黑色、红色、黄色与蓝色四部笔记记录的形式呈现给读者[1]。
多丽丝莱辛的《金色笔记》整部作品都是在描述“自由女性”的主角们如何记录生活与进行文学创作,并且用钢笔斜斜地划去一页页的笔记,而留下支离破碎的部分,于是就诞生了一部新的“金色笔记”。
《金色笔记》这部小说描写了多个女性的思维、感受、情绪与人生阅历,作家多丽丝莱辛以女性的视角来探索所谓“自由女性”的精神世界。
一、多丽丝莱辛在《金色笔记》中所描述的“自由女性”形象多丽丝莱辛在探寻“自由女性”之路上受到诸多现实生活的启迪,生活环境的变故是她塑造人物性格的思想源泉。
多丽丝莱辛在《金色笔记》中所叙述的“自由女性”形象实则是主人公对现实生活的反击,她将自己的思想灌输于主人公安娜的脑海中,并尽可能丰富其内涵。
总体来看,多丽丝莱辛所塑造的“自由女性”形象极为生动,也充满了种种复杂之情,讽刺意味贯穿故事始终,让我们感受到各个人物的真实性。
并且,在领略“追寻自由”过程的同时,读者也能够跟随作者一同陷入到对女性追求“自由”的深深思考之中。
(一)多丽丝莱辛其人《金色笔记》的作者多丽丝莱辛,是2007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也是当代欧洲最重要的多产作家之一。
多丽丝莱辛也被誉为继伍尔夫之后最伟大的女性作家,并多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以及世界级文学奖项。
多丽丝莱辛的创作风格独特,思想深邃,见解新颖,其作品总给读者带来别具一格的感觉。
多丽丝莱辛在其作品中的某些观点似乎也能够代表她本人的意志,即不愿屈从于他人的意志,希望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和愿望度过短暂的一生。
虽然多丽丝莱辛有着自己的人生追求,但她并不喜欢世人将她的作品贴上女权主义的标签,她作品中的“自由女性主义”并非一定要站到男性的对立面,或与之开战[2]。
但不得不说,多丽丝莱辛的《金色笔记》一书中讨论了部分女性在生活中所遭受到的不平等待遇,以及描写了男性的暴力行径给女性带来的恶劣感受,从而令女性更加渴望“自由”。
(二)《金色笔记》内容综述1.小说内容描述多丽丝莱辛在其作品《金色笔记》中并没有运用读者熟知的“情节”式写作手法,全书难以用叙事的笔调勾勒出来,这也正是该部作品的特别之处。
多丽丝莱辛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将书中主人公安娜弗里曼吴尔夫的生活呈现给读者。
多丽丝莱辛的构思极为巧妙,即便是主人公的名字也具有象征意味,例如:玛莎奎斯特直译为“追求”,还有安娜全名中的弗里曼直译为“自由人”,名字的象征意义给人以“追求自由”的暗示,在作品中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3]。
2.多丽丝莱辛作品中所暗含的政治因素与社会背景多丽丝莱辛在书中也记录着部分当时社会中发生的政治事件,以及事件发生前后的社会活动对人们生活所带来的种种影响。
整部作品都是在社会事件的映衬下创作出来的,同时也融合了作者当时的孤独迷惘的心情。
其中,黄本中是多丽丝莱辛的一束草稿,描写了一个名为爱拉的女性的写作过程及她各种复杂心情的变化;蓝本是主人公安娜的日记,不仅有零散的情绪化的记录,而且也叙述了安娜当时在英国共产党所管理的出版社工作的状况,多丽丝莱辛借安娜这个人物形象表达了她本人对于工作等方面的纠结心情,再加上安娜在后来退出英国共产党前后极为痛苦的状态,都以日记的形式呈现给读者[4]。
另外,正是由于种种生活的变故,与安娜相处多年的男友也离她而去,也使她的心情雪上加霜。
这样一来,读者对于主人公安娜“追求理想和自由”的心情就不难理解了[5]。
多丽丝莱辛在《金色笔记》这部作品中所暗含的政治因素与社会背景给探索“自由女性”之路赋予了更深层次的意义。
(三)多丽丝莱辛在《金色笔记》中表述的“自由女性”部分《金色笔记》这部作品奠定了多丽丝莱辛在西方文坛的地位,这也被公认为是其代表作。
这本大作叙述手法已有别于现代主义所强调的意识流。
故事似乎是相互连贯的,但莱辛将它分为五部分,在每部分之间依次插入黑、红、黄、蓝四种笔记。
虽然此书是安娜的成长纪录,但内容也涉及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共产主义与男女间的爱情[6]。
其中,“自由女性”这篇文字大概六万字左右,讲的是女主人公安娜与她的女友摩莉的感情生活。
她们标榜自己是自由女性,喜欢在一起说一些关于男人的坏话,她们的所作所为也确实像女权主义者。
“自由女性”这部分情节令整部小说的内容丰富起来,兼具感性与知性。
19二、“自由”抑或“不自由”人们对于“自由”一词的定义不尽相同,“自由”与否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处时代有着极大的关联。
在《金色笔记》一书中,多丽丝莱辛运用“自由女性”这一概念,其目的并非向读者解读真正的“自由”,而是借助这个词语的反讽意味,描述女性在追求“自由”之路上所受到的种种精神压力,重要的是女性追求自由理想的整个过程。
多丽丝莱辛在《金色笔记》中将女性追求“自由”的这种心理与行动展示出来,其反讽的写作手法较为新颖,引人入胜[7]。
也正是如此,我们无法准确的给“女性自由”这一概念下定论。
三、自由女性的精神探索之路在多丽丝莱辛《金色笔记》作品中有三个主题思想,恰如三条叙事主线贯穿在整部文学作品之中。
一般学者认为,这三条主线为:其一是反映女性意识形态上四分五裂的精神世界;其二是描述女主人公独特的人格;其三是借助该部小说作品抒发作者多丽丝莱辛本人的观点。
(一)多丽丝莱辛对女性意识形态的探索多丽丝莱辛对女性意识形态的探索在《金色笔记》这部作品中主要借助主人公安娜的思想状态的变化体现出来。
在遭遇到生活的种种变故时,以及经历了一些事件后,安娜深感到自己被困于重重矛盾之中,并且深受人格分裂般精神状态的困扰,使其无所适从。
在一段时期以后,安娜无法在文学中找寻自我救赎的途径,于是她求助于一位绰号是“甜大妈”的当地心理医生,并向她倾诉自己内心当中的种种焦虑,在她面前描述各式各样的梦境,并乐于倾听她的分析。
安娜满载着种种负面情绪的内心世界随着倾诉的完结而得到解脱。
她同时使用四个笔记本,把经验分为往事与现今,政治与私生活,实在的与虚构的,并试图在纷扰的生活中找到一丝灵感。
(二)多丽丝莱辛在其作品中所呈现出来的女性人格特征多丽丝莱辛在《金色笔记》中所刻画出来的女性人物性格各具特点,但又存在着极大的共性,那就是在生活中都对“女性自由”有一定的思索,甚至是付出一切去勇敢追求她们所谓的“自由”。
在探索“女性自由”之路上,她们同样存在种种困惑与思想纠葛。
正是由于她们在内心深处诚惶诚恐,很多时候她们对待自身所从事的工作与事业并不热衷,甚至自信心也随着生活的变动而消失殆尽,这尤其体现在安娜的“写作心理障碍”中[8]。
安娜看到小说中文字描写与现实生活中所记载文字叙述的差异性,于是,安娜对语言产生了极大的不信任,便从此不再执笔记录生活与进行文学创作。
(三)多丽丝莱辛的“自由女性”探索之路除了多丽丝莱辛的作品中的所表述的女性感受之外,在其作品中同样充斥着极为深刻的文学思想。
多丽丝莱辛虽说是一名职业作家、评论家,但其作品中却很少涉及到对社会制度等问题的评论内容。
从文学思想的角度来看《金色笔记》,从中我们却能够寻找到一些在面对现实生活时极为客观的思想观念,值得广大读者及业界文人加以借鉴。
1.文学创作与自由之间的关联多丽丝莱辛作品中的主人公之一安娜认为:在创作小说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尽量使作品具备一定的真实性,但作品的真实性并不等同于现实经验的真实性。
可见,作者对于文学真实性的看法与安娜较为契合,文学的真实性是相对的。
在多丽丝莱辛的《金色笔记》中,提及“自由女性”这篇文章的创作初衷是源于四本彩色笔记中的资料,从中可以窥见主人公的写作状态及复杂的情绪变换[9]。
安娜之所以对“自由女性”这篇作品的创作不满,主要是由于她内心当中对于文学作品创作真实性的疑惑与纠结。
安娜翻看四色不同的笔记中所记载的内容都较为丰富,即便如此,她创作的“自由女性”更加有可读性,因此,她对文学创作产生了质疑:究竟是生活所积累的经验本身重要还是文学作品所描绘的生活重要?到底什么是真实的?这是安娜的思考,也是作者多丽丝莱辛的内心深处的声音。
2.文学创作过程对女性精神世界的探索在现代文论中有一种较为普遍的观点:个性化创作已经退出历史的舞台。
多丽丝莱辛在作品中把生活划分成许多“部类”,而这种作法无疑又加深了“追求“自由”的女性精神分裂的程度。
例如:安娜在几近精神分裂时,结识了一个新男友,即与她的经历和思想状况近似的美国人索尔[10]。
在共同生活以后,他们互相扶持,又互相折磨与厌恶,再次令主人公经历了精神崩溃。
多丽丝莱辛用及其细腻的写作手法,将种种复杂的女性情绪表达出来。
不得不说,她的文学创作过程就是对女性精神世界的探索过程。
结束语:多丽丝莱辛是二十世纪欧洲最著名的女性小说家之一,她被业界誉为多产的小说家,其中《金色笔记》是她创作的小说作品中反响最为强烈的一部著作。
小说《金色笔记》的全文是以"自由女性"的第三人称叙述为主要框架,显示出了现代女性对于自由的渴望与向往,对于理想的努力与奋斗,对于自我解放的勇气与智慧。
多丽丝莱辛通过其作品给读者呈现出一个个极为生动的“自由女性”形象。
参考文献:[1]付邦明.多丽丝莱辛《金色笔记》中自由女性形象解读[J].芒种,2013,11(11):116-117.[2]裘乐英.从《金色笔记》看多丽丝莱辛的女性观[J].名作欣赏,2011,2(02):151-152.[3]许丽青.“自由女性”的困境与求索——《金色笔记》分析[J].汉语言文学研究,2013,3(06):178-179.[4]曹友义,刘樟民.浅析《金色笔记》中自由女性的精神困惑[J].才智,2013,6(06):145-146.[5]樊晓君.《金色笔记》的叙事空间建构[J].文学界(理论版),2010,8(08):123-124.[6]刘金保,林琳.自由追求与生存困境——从《金色笔记》看多丽丝莱辛的女权主义思想[J].外语学刊,2012,9(09):117-118.[7]牛芝霞.超越自我的荆棘之路——论《金色笔记》中安娜的精神探索[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2,11(11):156-157.[8]卢婧.从虚无主义走向苏菲主义——关于《金色笔记》中几处空间场景的内涵解读[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学院学报,2012,12(12):103-104.[9]王琳琳,李忠霞.多丽丝莱辛小说中的边缘人阐释[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01):121-122.[10]叶敬霞.多丽丝莱辛的女性主义与非女性主义思想——从男女不同视角解读《金色笔记》[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1(11):169-17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