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多丽丝·莱辛《简·萨默斯的日记》.
从《简·萨默斯的日记》看莱辛的女性书写

质 和 新女 性 对 女 性 气质 的 回 归等 三 方 面剖 析 莱 辛 的 女 性 书 写 , 出 多丽 丝 ・ 辛对 于女 性 解 放 独 到 的 见 解 。 指 莱
关 键 词 :多丽丝 ・ 莱辛 ; 萨默斯的 日 ; 简・ 记 女性 书写 ; 女性主体 ; 女性 经验
Do i s i g SFe a e Na r tv r m r s Le s n ’ m l r a i e f o
文献标识码 : A
从 简萨 斯 日 》莱 的 性 写 《 ・默 的 外 国语 学 院 , 福 建 福 州 300 ) 507
摘
要 : 用女性 主义批 评理论分析 《简・ 运 萨默斯的 日记 》, 父权 制下传统女性的处境 、 从 新时代独立女性 的特
一
机会 , 头 来只 能含 辛 茹苦 独 自抚 养 孩子 , 到 终生 潦
倒 。 的 同事乔伊 斯 (o e )是 杂志社 有史 以来最 简 Jy e “
好 的 主编 , … , 是她 要 去 美 国 , 弃 一 份 很 少 … 但 放
人 能够 拥 有 的工 作 , 弃 家 庭 、 友和 家 , 一 个 放 朋 去
a ay e hs b o o he s e t— — fmae’dlmma i ar rhc s ce , etr s o e fmae n n lz st i o k fr tre ap cs m ls i e n p ti c i o it fau e f n w e ls a d a y
记 》 《 果老 人 能够 ……》 叙 述 了她 中年新 寡 后 和 如 , 在 亲情 和 爱情 上 的心 路 历程 ,并在 这 过程 中寻 找 到 自我 , 使女 陛身 份得 以 完整 。本 文从 女性 主 义文 学批 评 的 角度 , 图对 《 ・ 默 斯 的 日记 》 行解 试 简 萨 进 剖 , 示 菜辛对 当今 社会 女性 身份 和 处境 的看 法 。 揭
生命的流动:《简·萨默斯的日记》中的时态交叉

rng 6 7@ sn . o i 67 i a t m
英 国女作家 多 丽丝 ・ 辛 ( o sL s n ) 莱 D f es g 幼 i
人类 科 学 的 介 绍》中谈 到 , 生 命 的 过 程 是 一 时 “
年在殖 民地 长大 , 目睹 了很 多社会不公 , 一生受很 多“ 主义” 如共 产主义 、 , 马克 思主 义、 非主 义 的 苏
t r u h a ay i g t e t r e tn e nd tns n e s ci n u e n te n v 1 h o g n lzn h h e e s sa e e i tr e to s d i o e . h
K yw rs oi I si T e irs n o e lep i sp y t s t sc o e od :D r e s g h ai J e S m r i h oo h e ei e et n s. n D eo a f s f l n nr i Auh r Z a gLn l gi ap s rd a tdn e c ol f oe nL nu gs N nigU i ri f to : h n ig n ot au t s etnt ho o r g a gae , aj n esyo i s g e u i h S F i n v t S i c n eh o g N n n 10 4 C i ) sei in ri n m r a i rt e m i c neadT cn l y( aj g2 0 9 , hn , p c l i i B is adA ei nLt au .E a : e o i a a z g n th c e r l
从多丽丝·莱辛的现实主义小说《青草在歌唱》和《简·萨默斯的日记》看她的的边缘性和人文情怀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从多丽丝·莱辛的现实主义小说《青草在歌唱》和《简·萨默斯的日记》看她的的边缘性和人文情怀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英语语言文学指导教师:***20110631摘要摘要多丽丝·莱辛在她六十多年的写作生涯中创作了近30部作品,展现了多样的写作风格,反映了多元化的主题,众多莱辛研究专家一致认为很难对她的作品进行归类概括。
莱辛本人也拒绝被划分到某个固定的流派,而是始终坚持以一个边缘观察者的立场看待社会的大问题和生活中的普通问题,写出人生的边缘经验,使读者能够以全新的角度去看待早已被偏见定论的问题,作品中深深浸透着对弱者的人文关怀。
这一切都与她早年流亡的生活经历和逐渐形成的边缘文化身份有着深刻渊源。
莱辛一生为人类的福祉而尝试各种风格的写作,涉及多样的主题,探索表达思想的最有力方式,并认为19世纪的现实主义小说是文学的至高点。
本文选取莱辛现实主义处女作《青草在歌唱》和后期重返现实主义的第一本重要小说《简·萨默斯的日记》,解读莱辛对于社会异化的边缘书写和对女性问题的独特见解,追寻她不断转换的视角和转变的观念以及对写作形式的不断探索和发展,从而呈现她长期以流亡作家的独立气质和边缘姿态谱写对人类生存和精神状态的人文关怀。
关键词:多丽丝·莱辛;边缘性;流亡;人文关怀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ⅡAbstractInherOVer60yearsofwritingc{I慨DorisLessinghascreatednearly30fictions、析tllvariouswritingstylesandthemes.ExpertsonLessinghavedrawnaconclusionthatLessingandherworksagenoteasytoconcludeorcategorize.Meanwhile,tessingherselfrefusestobecategorizedintoany丘xodgroupfor10ng.舢lthroughoutherwritingcareer,shepositionsherselfasamarginalobserverandexpressesherideasaboutsocialissuesandcommonproblemsindailylife.Herarticulationofmarginallifeexperienceenablesreaderstocastnewperspectivesonwhatthedominantculturehasstereotypedandarticulated.Therefore,humanityprevailsina11herworks.Allthisisintenselyconnected、析Ⅱlherearlylifeexperienceandcultureidentityofanexilicwriter.Forthewelfareofhumanbeings,Lessinghasbeenseekingthemostsuitablestyleandformforfictions.Sheconsidersthe19也centuryrealistfictionstobethehighestformofliterature.ByanalyzingherfirstrealistnovelTheGrassIsSingingandherfirstimportantnovelDiariesofJaneSomersaftershereturnedtorealiststyleintheeighties,thisthesistriestopresentLessing’Shumaneconc是l'nabouthumansurvivalandmentalstate弱anindependentandexilicintellectual.ItelaboratesLessing’suniqueperspectiveonalienationofsocietyandfemaleissue,andherconversedviewpointsandconsistentexplorationofwritingstyle嬲well.Marginalityinheridentitycartexplainallhereffortsofexploration.Keywords:DorisLessing;Marginality;Exile;Humanitym啪5叫7㈣5㈣8Ⅲ9㈣9……1洲Y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IV中文文摘中文文摘第一章引言首先,本章介绍多丽丝·莱辛的创作生平和她在文学界的地位。
从《简·萨默斯日记》看家庭关系与现代女性生存价值实现

从《简·萨默斯日记》看家庭关系与现代女性生存价值实现作者:韩晴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5年第09期内容摘要:多丽丝·莱辛(1919年-)是英国当代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小说家之一。
她多产而高寿,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发行,享有极高的国际声誉。
她被认为是继弗吉尼亚·伍尔夫以来英国女性作家的领军人物之一。
她在小说领域中的成就主要来自于她对现代女性群体的全面细致的刻画与描写。
莱辛在作品里从不同的视角切入,对当代西方女性的生存状态和自我价值实现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对女性自由的现状、实质等问题表达了自己辩证而多维的观点。
关键词:《简·萨默斯日记》现代女性价值实现女性的自由与生存价值的实现离不开对家庭的依托与付出及男女两性的和谐相依,也无法脱离大社会而存在,女性追求自我在某种程度上永远都是有限的。
(夏琼,2007)现代女性在牺牲自我和追求自我两者之间仍然难以抉择。
单纯的追逐自我价值不一定意味着幸福,某种程度上“牺牲自我”却往往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必然途径。
即现代女性自我价值的实现与履行传统的家庭角色之间并不相悖。
《简·萨默斯的日记》作为莱辛后期代表性的作品,体现了莱辛终其一生对于现代女性生存价值的深刻关注和思考。
一.现代女性生存价值的实现离不开来自家庭的支持和对家庭的付出《简·萨默斯的日记》中女主人公简·萨默斯的经历表明:现代女性实现自身生存意义和改善自身生存状态的重要一环在于回归女性的天性,协调好自身传统的家庭角色和现代社会角色的关系。
传统的家庭角色要求女性付出爱和在一定程度上牺牲自我,而现代社会角色即工作会帮助女性实现自我价值。
莱辛在作品中认为现代女性需要在追求自我与牺牲自我之间达到平衡,在和谐的两性关系,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下实现自身的最大价值。
漂亮能干的中年职业女性简,在杂志社有一份体面的工作。
但她自私而麻木,生活枯燥乏味,所在乎的一切就是自己的工作和自身形象。
悖反式回归_简_萨默斯的日记_中女性主义的另一种解读_秦治全

外国语文 Foreig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Dec. , 2010 Vol. 26 No. 6
一、 引言 作为一种社会思潮, 女性主义一开始就备受关注, 吸引 社会学、 心理学、 哲学 了众多研究者的追随。他们从种族学、 等角度切入, 或以理论, 或以作品, 或以实践形式对其进行诠 释与演绎, 取得了累累硕果。但他们大都局限于从单纯的性 别对立, 或者拘泥于从理论科学对其进行剖析, 最终要么将 其演变成了新格局下的男女性别的对立斗争, 从而将女性 主义拉向了一个偏激的维度; 要么全盘否定女性主义的历 史意义, 将其封杀在男性政治之下 。 笔者认为, 这不能不说 它既富于启示 是一个遗憾。 因为从女性主义发展史来看, 性, 又存在一些偏颇之处。但整体而言, 作为一种历史思潮, 它无疑具有必然性和历史意义 。但它的最终旨归指向何处, 却是一个亟待探索的重要话题, 因为它关涉着整个人类未 来的命运。为此, 各类艺术家、 社会学家、 作家、 心理学家纷 纷对其深入探索, 并且取得了骄人成绩。 其中, 诺贝尔文学
悖反式回归
— — —《 简·萨默斯的日记》 中女性主义的另一种解读 秦治全
( 武汉工业学院 外语系, 湖北 武汉 430023 )
提
, 《简 · 萨默斯的日记 》 要: 作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多丽丝 ·莱辛的后期之作 无疑可谓经典。 它以独特的人
但其光环却屡屡被人忽略, 尤其为其著作的另一部 物形象和与众不同的艺术形式演绎和丰富了女性主义的内涵, 《金色笔记》 作品 的光芒所掩盖。笔者认为, 该作品表达的女性主义思想已超越了同时代不同领域有关女性主义思 想的阐释, 从而上升到一个更加可感和有质的高度, 因此它理应被深入挖掘 。 而且, 对这一作品的深入解读, 有利 于我们进一步走近多丽丝 ·莱辛, 是对其价值的进一步认识 。换言之, 对其进行深入解读, 不仅是对多丽丝 · 莱辛 卓绝之处的深入挖掘, 亦是对女性主义思想的进一步发展与思考, 有益于人类和谐。 ; 悖反; 回归; 女性主义 关键词:《简·萨默斯的日记》 中图分类号: I561. 0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 6414 ( 2010 ) 06 - 0011 - 04
从新历史主义角度解析《简·萨默斯的日记》

西方文论界的认可。新历史主义主张将历史考察带人文学研究 ,指 点滴 。她 开始 注意 观察 周 围的人 和事 物 ,寻找生 活 的乐趣 和美好 。 出文学 与历史 之间是 相互作 用 ,相互 影 响的关 系 ,而非 “ 前景 ”与 而对于莫迪来说 ,在她终老前夕有人给予她无微不至的照顾,实为 “ 背景 ”的关 系。它具 备 明显 的批判 性 、消解 性和颠 覆性 等后 现代 主义特 征 , 主体对 历史 的干 预和 改 写 。在 批评 实 践上 ,新历 史 强调 主义 跨越 了文学 、史学 、哲学 、政 治学 、社 会学 的学科 界 限 ,具有
多 丽丝 ・ 莱辛 (oiL si ,11一是一 位享 誉世 界 文坛 的 当 D r es g 9 9 ) s n
的年龄 ) 觉到 身 边 的男 人 们不 再 注意 她 ,这 种受 人漠 视 的感觉 时察
代 英 国女 作 家 。2 0年 l月 ,在 囊 括 了 欧洲 几 乎 所有 文 学 奖项 之 使她 感触 良深 。不仅 如此 ,在 这个 现实 的社会 里 ,中老年人更 是成 07 0
21血 00
南昌教 育 学院学报 文学 艺术
第2 卷 第4 5 期
从新历史主义角度解析 《 ・ 简 萨默斯的 日记 》
陈桂 珍
( 州大学 阳光学 院外语 系 福 建福 州 301 ) 福 506
摘 要 :具有鲜 明后现代 色彩 的新历 史主 义批评是 对传统历史主义和 形式主义的双重反拔 ,它强调 文学文本与历 史文本之 间的互文 性。本文试从新历史主义批评 的角度 来剖析英 国" 3代女作家多丽丝 ・ - 莱辛后期 重返现 实主义的一部重要作品 《 ・ 简 萨默斯 的日 》,浅析 记 这位 “ 文坛常青树”是如何以其独特 的艺术视 角来展现她 所生存 时代的重大社会 问题 , 其对人 类命运和精神世界的探 索。 及 关键词:新历史主义批评 ;多丽丝 ・ 菜辛 ; 《 ・ 简 萨默斯的 日 5 记 5;互文性 中图分类号 :10 文 献标识码 :A 16 文章 编号 :1 0 — 7 7( 0 0) 4 0 2 - 2 0 8 6 5 2 1 0 — 0 6 0
重塑自我与他人的关系--解读多丽丝·莱辛的《简·萨默斯的日记》

重塑自我与他人的关系--解读多丽丝莱辛的《简萨默斯的日记》张秀芳【摘要】《简·萨默斯的日记》是多丽丝·莱辛晚年的一部代表作。
莱辛通过主人公简一生的起伏沉落,阐释了正确认识自我与他人关系的重要性。
本文结合萨特对于“他人”理论的论述,着重分析简在对待自我、对待他人态度以及对待他人判断方面所发生的巨大转变,这一系列的转变不仅使简享受到了生活的乐趣,领略了生活的真谛,也使简逐渐成为一个真正的自为存在的人。
【期刊名称】《兰州教育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00)006【总页数】3页(P18-19,22)【关键词】《简·萨默斯的日记》;转变;自我;他人;自为存在【作者】张秀芳【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珞珈学院,湖北武汉 43006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106.4《简·萨默斯的日记》是多丽丝·莱辛1984年匿名发表的一部作品,小说采用日记的形式对主人公简的内心世界进行了直接的透视:简曾是一位眼界狭窄的中产阶级妇女,与他人的关系十分糟糕,亲情、友情和爱情都与她相距甚远。
随着丈夫和母亲的相继去世,简的内心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此时,简偶遇莫迪,随着与莫迪交往的逐渐深入,简经历了人生彻底的蜕变,与他人的关系也出现了重大转变,简最终体味到了美好的亲情、友情和爱情。
《日记》虽说在莱辛的全部作品中不是最重要的作品,但常被称之为一部对她后期写作尤为关键的作品。
因此,不少国内外的评论家对这部作品也给予了积极的关注,但多从母女关系、女性主义和精神分析等角度进行分析。
本文将结合萨特对于“他人”理论的论述,着重分析简在与他人关系中所发生的巨大转变。
在《存在与虚无》中萨特指出,存在可划分为自在的存在、自为的存在和为他的存在。
自在的存在指无意识的物的存在,即是其所是。
自为的存在指有意识的人的存在,它具有人为性、时间性和超越性的特点。
为他的存在指自我在他人的“注视”下感到了自身的异化,但我既不能完全被他人对象化,又不能完全把他人对象化;我与他人总是处在互为对象化的纠缠和矛盾之中。
试析多丽丝·莱辛笔下的生命哲学观

试析多丽丝·莱辛笔下的生命哲学观摘要多丽丝·莱辛是20世纪英国文坛杰出的女作家之一,她以女性作家特有的笔触刻画了众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
本文利用批评性话语分析的主要方法之一——话语历史背景分析法,通过分析《简·萨默斯的日记》中语篇产生和接受的时空结构和人物关系的对应形式,并且结合生命哲学观来揭示多丽丝·莱辛笔下的生命哲学观。
关键词批评性话语分析;话语历史背景分析;《简·萨默斯的日记》;时空;生命哲学一、前言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1919—)是当代英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被誉为继伍尔芙之后最伟大的女性作家,并几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以及多个世界级文学奖项。
作为多丽丝·莱辛后期的重要作品之一,《一个好邻居的日记》受到国外许多评论家的关注。
1997年,Muge Galin出版了她的专著《在东西方之间一多丽丝·莱辛小说中的苏菲主义》,其中《一个好邻居的日记》被认为是莱辛苏菲主义教育小说之一。
2000年,维基尼亚-泰戈发表了评论《老龄焦虑——(简·萨默斯的日记)》,评论涉及文艺女性代表、莱辛的双角色应用、为孩子包办一切的母亲以及莱辛在现实主义和幻想主义之间的游离等众多主题。
2006年,我国学者王丽丽教授和郭曼在《山东外语教学》上发表了《灵魂的影子——论(简·萨默斯的日记>中双人物的特征和功能》一文,通过双人物的起源、死亡与新生、现实与梦境和心灵告白分析了双人物的关联性特征及在小说中发挥的独特功能。
以往国内外对《简·萨默斯的日记》的评论多是从心理补偿、女性主义、心理学、反射理论或新历史主义批评等方面来分析,却少有学者从批评性话语分析中的话语历史背景分析法来解析此部作品。
本文将利用话语历史背景分析方法,对小说中主人公之间的语篇描述进行分析,以揭示作品潜在的生命哲学观。
“时空”与“语篇叙述”是体现作品及作者思想意识的最好方法,并且在特定的文学语境下,通过具体、客观的分析的小说产生的话语背景,这不仅展现了人物的关系和情节的发展,而且深刻地揭示作品背后的社会意义,这也是多丽丝·莱辛笔下所潜在的思想艺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多丽丝·莱辛《简·萨默斯的日记》【作者】李彦;【导师】王丽丽;【作者基本信息】山东大学,英语语言文学, 2005,硕士【副题名】浅析多丽丝·莱辛《简·萨默斯的日记》【摘要】老年人问题是世界各国一个日益引人注目的社会问题。
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不少国家人口结构中,老年人的比例逐渐增大。
这种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表现十分突出。
老年人的问题向来是被人们遗忘的一个角落。
他们被排斥在社会生活的主流之外,很多人不仅遭受贫困与疾病的折磨,而且始终要面对社会的冷漠、歧视和偏见,很少有人了解他们的困难与要求。
但是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这种情况有所改善,老年人问题已经引起愈来愈多的人关注。
在文学领域也出现了大批关注老年人命运的作家,多丽丝莱辛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多丽丝莱辛是二十世纪以来英国才华横溢且风格多变的女小说家,她自开始创作生涯以来就以其卓越的艺术成就而蜚声战后的英国文坛。
她的作品不仅在英国,并且在整个英语国家的文学界有着广泛的影响。
她的作品已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流传。
她作为当代英国小说家中获奖最多者之一,曾经连续数年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但由于种种原因未果。
她的作品无论对男人或女人,老人或年轻人都有着深远、持久的影响。
虽然组成《简萨默斯的日记》的两部小说《一个好邻居的日记》(1983)和《假如老人能够》(1984)在她的众多著作中称不上巨著,但也可算作是莱辛创作后期的重返现实主义的一部重要作品,本书即描述了以吉尔为代表的青年,又描写了和以莫迪为代表的老年人,而中年人简娜是他们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意识到时间的力量,从年轻人身上看到自己的过去,从老年人那里预见到自己的将来。
着本书赋予了生活更多的意义,也体现了作者对于人性的特殊关切。
也正是莱辛对人性的深切关注和对人生的领悟,构成了这篇论文三个章节的框架。
第一章主要是对老年人面临的健康、经济困扰、孤独等问题的分析。
不像在那些传统的国家里,英国的老年人不再能够从子女那里得到帮助和照料,相反,他们还要尽可能地不去“麻烦”他们已经成年独立的子女。
莫迪是女主人公简娜在当地议价药店里结识的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她虽然贫穷,但个性很强,骨子里透出一股傲气。
简娜更多还原【Abstract】 The plight of the aged, for so long neglected, has recently come to be regarded as a major social problem all over the world. The proportion of the aged members is increasing in most of the countries of the world after the improvements of the living level and the health-care standard. The problem of aging population is attracting more attentions.The aged have always been neglected. They are offered a sick role-the role of the infirm person who hasoutlived his or her usefulness to society. Quite a number of the elderly not only suffer from the illness and poverty, but also face the ignorance, prejudice and loneliness. Few people know their plight and request. This kind of social problem has been improved a lot since 1980s, and more and more people start to realize the plight of the aged. Apart from the sociologists and gerontologists, there are also a lot of literary writers who are deeply concerned in the fate of the elderly, and Doris Lessing is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s.Doris Lessing has been a renowned and talented British novelist. Her works has a profound influence not only in Britain but also in the whole world. Her books have been translated into various languages and have been worldly known. Having won numerous prizes all over the world, she also has been nominated for Literary Nobel Prize for many years. Her works has deep and lasting influence on both the old and the young.Though the novel The Diaries of Jane Somers which combined with The Diaries of a Good Neighbour and If the Old Could is not the most outstanding works among her famous books, it has also been regarded as an important book coming back to Realism during the latter period her creation. The readers sense Doris Lessing’s deep and special concern for the humanity. Her concern for the humanity forms the framework of the three chapters of this thesis.The first chapter mainly analyzes the plight of the aged faces such as thehealth problems, the economic problems and loneliness. Unlike the elders in a traditional society, the British aged can no longer lay automatic claim on their kin for support and social participation. On the contrary, they are more likely to have to try not to be a "nuisance" to they now independent adult offspring.2 Maudie is an old woman whom Janna, the protagonist meets in a chemist’s shop. She is proud and strong-willed though she lives in poverty. It’s hard to find thereal friendship in the rich and fast-developing society. On the surface, the chasm between the two women is enormous, Janna: elegant, pushy, middle-aged career woman; Maudie: slow, old, troublesome and needy. But an extraordinary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grows from this chance encounter and they change each other’s l ife. It is a big mock at the contemporary society. Lessing always tries to find some merits on the humanity though it is hard to find them in reality.The secondchapter presents several youngsters’ different characters, ambitions and their attitudes toward life. Young people are the hope and future of the world. They are less willing to accept the values of the society unquestionably than the youngsters in the past. They are more concerned with self-fulfillment and preserving personal privacy than youth were then3. Lessing depicts several different young people in this book. We have a clear idea of the younger generation’s characteristics. If there is any word that fits the present youngsters, it might be " anxious." Young people are eager to do well in school, to get started on careers, to lend a hand in solving the country’s problems. But they are also filled with anxiety, fearing that they won’t be given a chance to show their talents.The third chapter discusses the intergenerational relationships and influences among the three generations. Being obsessed with her work, Janna has taken her husband and mother for granted all the time. Only after their death does she realizes her ignorance and indifference to them. After the chance encounter in the chemist’s shop, Janna and Maudie become friends. The relatioship between them is more like kinship. In some way, Janna takes Maudie as a mother and Maudie also finds her long-lost lovefrom Janna. Her relationship with Maudie exposes Janna to many aspects of herself that have previously remained buried and leads her to look with fresh eyes at our society’s callous disregard for the loneliness, deprivation and suffering of the old.Janna’s two nieces Jill and Kate are the typical representatives of the two kinds of young people. Jill is smart, considerate and ambitious. She works hard and takes Janna as her model. Janna sees her younger self on Jill. On the contrary, Kate isolates herself from the real world with alcohol and music. She wishes to be as excellent as Jill while she is too self-indulgent to work hard. She is anxious to get the help from her senior adults but she is unwilling to show it. Janna tries to save Kate but in vain. Lessing gives the readers confidence at the end of the book.. Kate has been taken care by Janna’s colleague Hannah. We see hope from Kate’s letter to Janna.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wo generations is both ordinary and delicate. The old need support from their offspring and the society, and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that they should face the reality of the declining health and mentality that will come sooner or later in a reasonable way. They should not live in memories, in regrets for the good old days, or in sadness about friends who are dead. Their thoughts must be directed to the future, and to things in which there is something to be done. The younger generation is ambitious, energetic and fearless, and they are eager to do well. They still need the directions oftheir adults though it is no use telling grown-up children not tomake mistakes, both because they will not believe, and because mistakes are an essential part of education. 更多还原【关键词】老人;青年;从冷漠到理解;人性;【Key words】 age; youth; from ignorance to understanding;humanity;参考文献:论《简·萨默斯的日记》的叙事艺术作为一位才华横溢,风格多变的女作家,莱辛一直笔耕不辍,她一生荣获多种文学奖项包括诺贝尔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