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艺美术史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文化艺术PPT优秀课件 中华书局版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文化艺术PPT优秀课件 中华书局版
位于今河 南洛阳市南 的龙门山。
是中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开 始动工开凿,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宋诸朝,雕凿不 绝。据统计,东西两山现存窟龛2345个,碑刻题记2800余块。 共有近11万尊大小佛像,虽经一千多年的风化和上世纪30年 代外国掠夺者的盗窃破坏,仍然保持了相当可观的面貌。
※历史评价: 我国古代著名书法家,
被后世尊称为“书圣”。
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序》(摹本)
欣 赏 与 临 摹
请同学们仔细欣赏并尝试临摹《兰亭序》 中不同的“之”字。说说你的感受。
佳作欣赏
兰亭序
顾恺之
※生活时期:东晋 ※主要成就:《女史箴(zhēn)图》
《洛神赋图》
※历史评价: 我国古代著名画家,
被世人称为“三绝”。
置画笔植 比生细于 例动劲洛以 都传古水曹 反神朴遇植 映,,宓《 了山色 洛 魏石彩 神 晋、艳妃赋 画树丽的》 风木厚浪为 。和重漫脚 人,故本 物人事, 的物,绘 配刻运曹
(mì)
《 洛 神 赋 图 》
名画欣赏
《女史箴图》局部
完善魏晋南北朝文化表格
领 域 时期
数 学 农 学 地理学 书 法 南朝 北朝 北朝 东晋 东晋 北朝
代表人物
祖冲之 贾思勰 郦道元 王羲之 顾恺之 杰出工匠
主要成就
把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之后七 位数,较国外早近千年。 著有《齐民要术》一书 著有《水经注》一书 《兰亭序》 《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绘 画 雕 塑
课堂感悟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博 大精深。学习本课,你体 会最深刻的是……
第19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文化艺术
江南春
杜牧

中国工艺美术史—6三国两晋南北朝

中国工艺美术史—6三国两晋南北朝
第六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工艺美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陶瓷工艺 第三节 画像砖 第四节 染织工艺 第四节 金属工艺 第四节 漆器工艺
概述
汉代后的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长期分裂战乱的时代,社会经 济、文化遭到严重的摧残和破坏,我们把这一时期简称为六朝。 1、这一时期工艺美术中最有突出成就的是瓷器的完成,它替代了铜器而制作出 各种生活器皿。
龙虎镜
兽形生肖镜
新疆克孜尔石窟
克孜zī尔石窟位于新疆拜城,现有洞窟236个,其中有70余窟壁画保存完 好。石窟壁画内容以佛本生故事、因缘故事和佛传故事为主。壁画风格具有鲜 明的西域特色。
新 疆 克 孜 尔 石 窟 壁 画
新 疆 克 孜 尔 石 窟 壁 画
甘肃天水麦积山石 窟麦积山位于甘肃 省天水市东南约35 公里处 。山峰的西 南面为悬崖峭壁, 石窟就开凿在峭壁 上,有的距山基二 三十米,有的达七 八十米。在如此陡 峻的悬崖上开凿成 百上千的洞窟和佛 像,在我国的石窟 中是罕见的。
金属工艺
1、在金属工艺中,一般日用器皿都被青瓷所代替,唯有铜镜尚有特色。 2、浙江绍兴的铜镜,多采用浮雕的手法,表现立体的效果,题材多为人神车马、神 话传说和历史故事等。
漆器工艺
1、由于战争混乱,这一时期的漆器已不如汉代那样发达。同时,由于 陶瓷生产发展 很快,许多生活用品都可以用陶瓷代替,因此漆器的生产就相对减少。但漆器制作 技术方面仍是向前发展的。 2、漆器工艺:夹纻造像、斑漆、绿沉漆。
莲花和忍冬: 莲花和忍冬是我国古代装饰中最早见到的花草纹样。从商周到 六朝以前是以动 物纹为题材的装饰阶段,唐代以后则是以植物纹为题材的装饰阶段,而六朝时期则 是一个重要的过度时期。 这也反映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提高,人们的审美意识也随之 在发展和变化, 人们的审美逐渐摆脱宗教和神话思想的束缚,、以自然花草为欣赏对象,获得了思 想上的解放。

中国美术史讲义4(魏晋南北朝部分)ppt课件

中国美术史讲义4(魏晋南北朝部分)ppt课件
佛教自西汉就开始传入中国,东汉“永平 求法”正式开始传播。
作为外来文化因素与艺术表现形式,佛教 与佛教美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与中国本土 文化发生融合、影响,最终完成中国化的 改造,取得了继续、快速发展的空间。
7
魏晋南北朝时期时代概论
美术创作题材范围扩大,人物画进一步发展, 尤其是表现士族生活面貌的现实题材作品增加, 以文学作品为题材的创作活跃,山水、花鸟画 有脱离人物画而成为独立画种的趋势
二、“道教”的破土成宗与艺术表现形态 东汉时期开始产生的民间宗教形态。 追求长生不死的信仰与福禄功利的思想相
作用产生。 主要思想来源:老庄哲学思想、神仙方术
思想以及平民福禄思想等。 成为之后中国艺术发展中一大类重要表现
题材与画科——道释绘画与雕塑艺术。
6
魏晋南北朝时期时代概论
三、“佛教”传入发展与对中国艺术的影 响
26
南朝绘画
陆探微:刘宋时期,吴(今苏州)人。擅长 画肖像、人物、山水等,以“秀骨清像”为 特征,表现魏晋士人精神风度。
作画用笔劲利,气势连贯,被称“一笔画”, 是与顾恺之并称的“密体”画风的代表。谢 赫称其“穷理尽性,事绝言象,包前孕后, 古今独立”,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艺术风格参考作品:
南京西善桥南朝墓出土《竹林七贤与荣启期》 画像砖
31
32
33
34
[南朝·梁]萧绎《职贡图》(局部,宋摹本)
35
36
北朝绘画
18
《 洛 神 赋 图 卷》 ( 辽 博 本)
19
《 洛 神 赋 图 卷》 ( 辽 博 本)
20
《列女仁智图卷》
21
22
23
24
25
南朝绘画
地处江南的南朝(宋、齐、梁、陈)战乱 较少,经济繁荣,加上统治者喜好艺术, 因而绘画艺术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中国美术史第4讲 魏晋南北朝美术2PPT课件

中国美术史第4讲 魏晋南北朝美术2PPT课件
5
尸毗王本生图 敦煌254窟 壁画 北魏
6
鹿王本生图 敦煌257窟 壁画 北魏
7
萨埵那本生图 敦煌428窟 壁画 北周
8
狩猎图 敦煌249窟 壁画 西魏
9
六、雕塑 1、雕塑家 戴逵 戴顒
10
2、佛教雕塑
敦煌275窟主佛 敦煌莫高窟
彩塑 高334 十六国
11
敦煌259窟佛像 敦煌莫高窟 彩塑 北魏
宁懋石室 洛阳北邙山出土 石刻 北魏
1
孝子棺局部 美国纳尔逊美术馆 石刻 北魏
2
孝子棺局部 美国纳尔逊美术馆 石刻 北魏
3
四、谢赫《古画品录》 绘画功能:明劝戒,著升沉,千载
寂寥,披图可见 六法: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
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4
五、石窟壁画 以克孜尔石窟、敦煌莫
高窟代表,内容有说法、佛 传故事、佛本生故事等。
37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38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39
高22.4 569年
26
金铜二佛并坐像 东京根津美术馆 高23.5 489年
27
2、陵墓雕刻
石狮 南京甘家巷梁萧景墓 石刻 高350,长380 南朝
28
天禄 南京陈文帝永宁陵 石刻 高300,长311 南朝
29
铜俑 湖南津孽龙岗晋墓出土 湖南省博物馆 高26 东晋

秦汉三国魏晋南北朝纹样 ppt课件

秦汉三国魏晋南北朝纹样 ppt课件
每个朝代的纹样都是 历史的一面镜子,绝 不仅仅是对自然界的 简单临摹,还体现了 艺术发展的规律和人
们的精神取向。
秦朝至南北朝的 装饰纹样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升时期,装饰纹样的图题材内容 比春秋战国时期更加丰富,装饰 包括劳动场景、贵族生活、乐舞 杂技、历史故事、神话传说、自 然天象等许多方面。反映了当时 人们对从天界到世俗的关注。装 饰形式从写实到写意抽象发展, 注重气势的描绘。
秦汉时期的瓦当图案很精彩,大体 可分为植物纹,文字纹和动物纹三 类。
1:植物瓦当 这类瓦当中有树纹,花草纹等大都以 简洁手法,表现单一内容。
文字纹
文字瓦当是用文字在瓦当这一特定的圆形范围内组成的图案 文字的内容有标明建筑内容,建筑用途或赋予吉祥之意 文字瓦当图案,疏密有致,促长行短,布局讲究。
万 岁 文 字 瓦 当
千 秋 万的 文 字 纹
秦汉时期经济发展迅速,工艺制 作技术明显提高,装饰图案因织 机的改进而更为丰富和多边,锦 的织造一般已用四、五套色织成。 漆器了除继承传统的彩绘、针刻、 浮雕、铜扣和银扣等工艺外,还 新创了“金扣器”与镶嵌工艺, 图案细如游丝,表现高超的技艺。 特别是漆器和丝绸上的云气纹, 形象多样而生动,布局紧密而均 匀,飞扬的气势体现了汉代图案 特有的韵味和风格。
云气纹
汉魏时期流行的主要花纹 之一。它的特点是用流畅 的圆涡形线条组成的图案。
寓意是高升和如意,出
现的根本原因是人类对自 然的崇尚和对神仙的崇拜。
云 气 纹
丝 绸 上 的 云 气 纹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工艺美术精品PPT课件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工艺美术精品PPT课件
2.产品构成:传统陶瓷材料将德清窑定义为以烧造黑瓷为主,德清窑也 以黑釉产品而闻名,然而通过最新德清小马山窑址、余杭石马斗窑址的 发掘成果表明,出土标本数量上青瓷占绝对优势,黑瓷所占比例不足 20%。另外青山坞汉代窑址、墅元头隋唐窑址、宅前隋唐窑址等处采集 的大量标本也均以青瓷为主,只有少量的黑瓷产品。所以可确定,德清 窑自东汉至隋唐时期兼烧青釉和黑釉产品,以烧造青瓷为主。
“南朝寺庙四百八十寺”的南京市鸡鸣寺
二、各种工艺 1.陶瓷工艺
商代的“釉陶”已经具备 早期瓷器的特征,是瓷器 的萌芽,称为“原始瓷 器”。 (P39)
黄釉瓷尊 商
早期青瓷在汉代取得 了很大的成就,具备了成 熟的条件。釉陶到铅釉陶 和青釉陶(即青瓷发展过渡 产物)、原始青瓷。已经选 用了高岭土作材料,还制 造了早期黑瓷。(P99、 100)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 工艺美术
第六章
目录
一、历史背景 二、各种工艺 1、陶瓷工艺
2、染织工艺 3、金属工艺 4、漆器工艺 5、其他工艺 三、总结三国两晋南北朝工艺美术的特点、地位
一、历史背景
1.从年代上来讲,处于220年—589年:分为三国时期(曹 魏、蜀汉与孙吴并立)、两晋时期(西晋时期、东晋时 期)、十六国时期、南北朝时期(南朝与北朝对立时期)
又称魏晋南北朝、六朝。
社会动荡、文化交流
200年 曹操官渡之战 统一北方
208年 赤壁之战 确立三国鼎立的格局
220年 曹丕称帝建魏 定都洛阳
221年刘备建蜀 定居成都
222年 孙权建吴 定都建业
“司马昭之心 路人皆知”
265年 司马炎废魏 立晋,定都洛阳, 史称“西晋”
晋惠帝“八王之
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 地点:甘肃、陕西、山西、河北、辽宁南部

中外美术史(魏晋南北朝美术)PPT课件

中外美术史(魏晋南北朝美术)PPT课件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23
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24
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25
中外美术史
2、顾恺之 顾恺之原名长康,字虎头,出生于晋陵(江苏无锡)
官僚家庭。为东晋大画家和文学家,他以“画绝、才绝、 痴绝”而驰名于世。顾恺之主张画人物要有传神(对人物 性格、内在气质、才情的表现)之妙。 四体疵研,本无关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之中 ——意思是四肢外形画得好不好看,与表现人物性格无 关,传神的关键就在眼睛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概况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在经济、文化、 社会领域发生重要变动的时代。 军阀割据一方,战乱不已,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异 常尖锐。这一时代又是民族和文化重新打散、整合的时 代。汉末三国鼎立的局面短期统一于西晋政权,随后的 “八王之乱”导致西晋王室的南迁和北方、西北少数民 族进入中原建立国家,形成南北割据的格局。
28
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29
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小结: 秦汉歌功颂德,尊崇孝道;南北朝重视个人修养,脱离功利。 秦俑与汉佣的特点,马踏飞燕与马踏匈奴 早期书法的演变 顾恺之绘画特点与意义:中国古代绘画第一人 谢赫六法:绘画评价标准 春蚕吐丝,秀骨清像,曹衣出水
9
10
11
12
13

魏晋南北朝美术ppt课件

魏晋南北朝美术ppt课件

画学论著
顾恺之的画论
顾恺之的画论著述流传下来的有《画云台山 记》和《论画》两篇。在此,顾恺之明确提 出了绘画表现对象的要求,他说:“凡画, 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台谢一定器尔, 难成而易好,不待迁想妙得也。”这里他继 承了战国时期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而有了进 一步的发挥。他特别注重人物的“传神”, 认为“传神写照正在阿睹中”。在阐明表达 人物神情气质的同时,又强调绘画技巧的重 要性。顾恺之论画的重要性在于把绘画的一 般性论述提高到独立的理论认识高度。
一、宗炳《画山水序》
宗炳的思想始终与般若派名僧释慧远相一致, 而般若学则与玄学互为连类而相比附,因此 宗炳的主张受玄学影响很深。
他在《画山水序》中接触到了绘画创作的规 律和方法问题,以及对形象再现和创造的认 识,对具体的表现方法和初步领会到的透视 原理也十分透彻精辟地作了概括。
宗炳将山水画创作归于“神思”,即强调艺 术家的想象活动。这种对情致和意境创造的 领略,无疑和后世追求的:“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有着一脉相承的关联
陆探微,南朝刘宋时杰出画家,擅长人物画。 他运用草书的体势,形成气脉连绵不断的 “一笔画”的笔法,而画人则能作到“精利 润媚”、“笔力劲力如锥刀焉”。创造的 “秀骨清像”的人物形象,清秀隽永,是对 崇尚玄学,重清谈的六朝士人形象的生动概 括。他所创造的这种人物画式样在当时蔚然 成风,并影响到雕塑的造型。

谢赫的《画品》
谢赫是南齐前后的画家,理论家,以时装人 物和肖像画为题材进行创作,但主要贡献在 绘画理论发面。他的《画品》是古代第一部 对绘画作品、作者进行品评的理论文章。 《画品》中提出了绘画的社会功能以及品评 绘画的六条标准,即“六法”:一、气韵生 动;二、骨法用笔;三、应物象形;四、随 类赋彩;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模写。 “六法”的提出是古代长期绘画实践和理论 探讨的具有总结意义的完整认识,在绘画发 展史上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瓷的出现,为制瓷业开辟了一条广阔的道路。有了白瓷才有 青白瓷、青花、釉里红,才有斗彩、五彩、粉彩等等琳琅满目、色彩 缤纷的彩瓷。所以白瓷的发明,是我国陶瓷史上的一个新的之丽
青白瓷
• 这是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瓷器,因为它的釉色介 于青、白二色之间,青中有白,白中泛青,所以 叫青白瓷。有称影青瓷,也有叫它隐青、映青、 罩青的。 • 一般认为,青白瓷在五代是开始创烧,成熟于北 宋中期,宋代已形成风尚。“假玉器” “晶莹如 玉”可说是对宋代景德镇青白瓷的恰切形容。 景 德镇是宋代的名窑之一,由于它的自然条件和技 术条件的优越,其产品集中的代表了宋代的制瓷 水平。青白瓷无疑是景德镇一项新的发明。
东汉到南宋青瓷的发展

黑瓷
• 黑瓷是在青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黑瓷和青 瓷的呈色剂都是铁元素。在工艺上设法排除铁的 成色干扰,就是白瓷;相反,加重铁釉着色,便 成为漆黑闪亮的黑瓷了。 • 黑瓷是东汉时期的创新产品,产地在南方。当 时浙江的上虞、宁波窑即烧制黑瓷。此外,在湖 北、江苏、安徽、江西等地的东汉中晚期也有黑 瓷出土。东晋之后,北方才开始烧造黑瓷。
中国工艺美术史-----三国两晋南北朝
一.三国两晋南北朝美术工艺背景概况 二.陶瓷之路—青瓷、黑瓷、白瓷(青白瓷) 三.织绣之锦—染织、刺绣 四.金属之落—青铜、金银饰品 五.漆器之改—佛像 六.玻璃之晶—器皿、饰品
三国两晋南北朝美术史背景
中国三国、两晋、南北朝,从3世纪初至6世纪末,长达 4个世纪。由 于这一时期政治上处于分裂、动乱局面,工艺美术处于发展的低潮阶 段,但全国各地区情况不平衡。 北方地区遭受战乱破坏比较严重;南方,特别是江南广大地区, 战乱较少,社会相对安定,加上这一时期的手工业者已经可以允许在 一定范围内独自经营,能够比较自由地进行生产技术的改造,所以,某 些手工业,如制瓷业等,在南方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同时,北方边境地区少数民族的崛起及其内迁,促进了各民族之 间在经济、文化方面的相互交融,对工艺美术的发展也是有利的。这 时期广为流行的佛教和佛教艺术,使一部分工艺美术的制作宗教化, 并对工艺美术题材、艺术风格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作为佛教象征的莲 花纹的广泛应用,漆器中夹造像的发展,金属、玉石工艺中的大量佛 像的产生,成为这一时期工艺美术的时代特征之一。 成就最突出的是陶瓷工艺,其他如织绣、金属、漆器、玻璃等工 艺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陶瓷之路
1.青瓷(产地、越窑、发展欣赏) 2.黑瓷(概况、黑瓷欣赏) 3.白瓷(概况、白瓷欣赏) 4.青白瓷(概况、青白瓷欣赏) 5.小结
青瓷— 产地
• 成就突出的是青瓷生产。 • 这时期南方青瓷的主要产地是浙江、江苏和江西 等地。其中尤以浙江的青瓷最著名。浙江北部、 中部和东南部的广大地区均建有窑场。 • 它们分别属于越窑、瓯窑、婺州窑和德清窑4个系 统越窑系统的主要窑场分布在今浙江余姚、上虞 一带,瓯窑系统的主要窑场分布在今浙江南部的 温州一带,婺州窑系统的主要窑场分布在今浙江 中部的金华地区,德清窑系统的主要窑场分布在 杭嘉湖平原西端。其中,发展最快、窑场分布最 广、瓷器质量最高的是越窑系统。
织绣之锦
1.染织概况
(1).丝织蜀锦介绍 (2.)丝织蜀锦纹饰 (3.)丝织欣赏
2.刺绣概况
3.织绣纹饰应用欣赏
染织
• 染织工艺中又包括丝织、麻织、毛织、棉织和印染等工 艺。其中以丝织工艺的成就最突出。三国时四川生产的 蜀锦盛极一时。 • 到西晋时,四川的织锦业在全国占有主导地位,蜀锦的 织造技术也传入南北方和云南、贵州、广西等少数民族聚 居地区。四川成都、江南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和北方 的定州(今河北省定州市)成为织锦业的三大中心。 • 不论是南方还是北方的锦,织锦中最有特色的纹样是禽 兽纹。织锦除主要供国内统治阶级享用外,还是对外交流 的重要物品。 • 日本流行的和服,最初就是用三国时期从东吴输入的丝 绸制成的。
黑瓷之美
白瓷
• 白瓷和青瓷、黑瓷,都是同一种原料烧造的。因为所有的制瓷 原料,都含有一定量铁的成份。含铁的坯和釉,经过还原焰焙烧后,, 便呈现各种深浅不同的色调。控制胎、釉中的含铁量,克服铁的呈色 的干扰,便能烧出白瓷。 白瓷最早出现于北朝的北齐。早期的白瓷胎料较为细白,显然 经过淘练,但未上护胎釉;釉色乳白,釉层薄而滋润;釉厚处呈青色, 而且器表普遍泛青。隋代白瓷有较大的进步,胎质更白,釉面光润, 胎釉均无泛青、闪黄的现象。唐代邢窑烧造的白瓷,胎、釉白净,如 银似雪,标志着白瓷的真正成熟。
瓷器小结
• • 在南方青瓷发达的基础上,北方青瓷生产也发展起来。 这时期青瓷的造型和纹饰均富有特色,品种和造型日益丰富。主要 品种有盘口壶、唾壶、罐、盆、钵、碗、(多子盒)、水盂、砚、香薰、 鸡头壶、灯虎子等,反映了瓷器正在逐渐取代过去铜器和漆器的地位。 这些器皿中造型最有特色的是蛙形水盂、熊形或狮形灯、鸡头壶和莲 花尊。 • 这时期青瓷的装饰手法,有模印、刻画、堆贴、塑饰、雕镂、釉彩 变化等。其装饰纹样早期常用铺首纹、联珠纹等,最具有时代特色的纹 样是莲花纹和忍冬纹(也称卷草纹)。 • 除青瓷外,东晋时开始的浙江德清窑系统和北齐时出现的北方的黑 瓷以及北朝后期在北方出现的白瓷,也是这一时期制瓷工艺的新成就。 其中白瓷的产生,为以后各种彩绘瓷器的出现,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 这时期的制陶工艺虽不及同时期的制瓷工艺那样发达,但也有自己 的特点。日用器皿数量大减,陶制明器则大量流行。作为明器重要组 成部分的陶塑──动物俑和人物俑,突破了前代陶俑古拙生硬的作风, 而注重神态的刻画。肃然拱立的文吏俑、神气威武的武士俑、体态端 庄的女侍俑以及从北朝才开始出现的骆驼俑,是这时期最有时代特色 的陶塑作品。
青瓷之越窑
• 越窑青瓷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经考古调查证明,它 的主要产地是在浙江省的宁绍地区。(即唐代明州慈溪县 上林湖,五代时划归越州,唐代亦称越州)是中国主要的 青瓷发源地。 • 在这片古窑厂中,保留着丰厚的陶瓷遗存。当时的陶瓷不 但坚固耐用,而且质量较高,有耐酸碱,盛食不变味,易 洗涤等特点。瓷器表面细腻光滑,滋润似玉,呈半透明色, 极富美感。因此,六朝时期有“陶瓷时代”的美誉。 • 东汉后期,烧制青瓷的技术已基本成熟,在迅速发展和工 艺长进的基础上,经三国两晋南北朝,青瓷的烧制技术得 到进一步发展,制瓷业的地域由南向北,几乎遍及全国。 因此促使它不断发展 ,呈现丰富多彩、欣欣向荣的局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