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选练习题8含解析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 力学综合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物理试题

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 力学综合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物理试题

力学综合训练一、选择题:(此题共8小题,每一小题6分,共48分.在每一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其中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答对得6分,选对但不全得3分,错选得0分)1.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位置开始做直线运动,其运动的v -t 图象如下列图,在0~t 0时间内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 )A .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B .甲的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C .甲的平均速度等于乙的平均速度D .t 0时刻甲、乙相遇解析:选A. v -t 图象中图线与横轴所围图形的面积表示位移,所以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故A 项正确; v -t 图象中切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所以甲的加速度一直减小,故B 项错误;由于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而时间一样,所以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故C 项错误;甲乙从同一位置开始运动,t 0时间内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所以t 0时刻甲在乙的前面,故D 项错误.2.假设我国宇航员在2022年,首次实现月球登陆和月面巡视勘察,并开展了月表形貌与地质构造调查等科学探测,假设在地面上测得小球自由下落某一高度所用的时间为t 1,在月面上小球自由下落一样高度所用的时间为t 2,地球、月球的半径分别为R 1、R 2,不计空气阻力,如此地球和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之比为( )A.R 1t 22R 2t 12 B .R 1t 1R 2t 2 C.t 1t 2R 1R 2D .t 2t 1R 1R 2解析:选D.对小球自由下落过程有:h =12gt 2,又天体外表上有G MmR 2=mg ,第一宇宙速度v =gR ,如此有v 地v 月= g 地R 地g 月R 月=t 2t 1R 1R 2,故D 项正确. 3.一物块从某一高度水平抛出,从抛出点到落地点的水平距离是下落高度的2倍,不计空气阻力,该物块落地时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 )A.π6B .π4C.π3 D .5π12解析:选B.物块平抛运动的过程中,水平方向有x =v 0t ,竖直方向有h =v y t2,又x =2h ,如此有tan θ=v y v 0=1,即θ=π4,故B 项正确.4.一串质量为50 g 的钥匙从橱柜上1.8 m 高的位置由静止开始下落,掉在水平地板上,钥匙与地板作用的时间为0.05 s ,且不反弹.重力加速度g =10 m/s2,此过程中钥匙对地板的平均作用力的大小为( )A .5 NB .5.5 NC .6 ND .6.5 N解析:选D.钥匙落地时的速度v =2gh =6 m/s ,以竖直向上为正方向,钥匙与地面作用前后由动量定理得:(F N -mg )t =0-(-mv ) ,解得F N =6.5 N ,故D 项正确.5.如下列图,质量分别为0.1 kg 和0.2 kg 的A 、B 两物体用一根轻质弹簧连接,在一个竖直向上、大小为6 N 的拉力F 作用下以一样的加速度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弹簧的劲度系数为1 N/cm ,取g =10 m/s 2.如此弹簧的形变量为( )A .1 cmB .2 cmC .3 cmD .4 cm解析:选D.此题考查了连接体问题的分析.对AB 两物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m A +m B )g =(m A +m B )a ,对B 物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T -m B g =m B a ,又F T =kx ,解得x =4 cm ,故D 项正确.6.如下列图,P 、Q 两物体保持相对静止,且一起沿倾角为θ的固定光滑斜面下滑,Q 的上外表水平,如此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 )A .Q 处于失重状态B .P 受到的支持力大小等于其重力C .P 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D .Q 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解析:选AD.由于P 、Q 一起沿着固定光滑斜面下滑,具有一样的沿斜面向下的加速度,该加速度有竖直向下的分量,所以Q 处于失重状态,故A 项正确;P 也处于失重状态,所以受到的支持力小于重力,故B项错误;由于P的加速度有水平向左的分量,所以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力方向水平向左,即P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故C项错误;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P对Q的摩擦力水平向右,故D项正确.7.如图甲所示,有一倾角θ=37°足够长的斜面固定在水平面上,质量m=1 kg的物体静止于斜面底端固定挡板处,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物体受到一个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作用由静止开始运动,用x表示物体从起始位置沿斜面向上的位移,F与x的关系如图乙所示,sin 37°=0.6,cos 37°=0.8,取g=10 m/s2.如此物体沿斜面向上运动过程中,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 )A.机械能先增大后减小,在x=3.2 m处,物体机械能最大B.机械能一直增大,在x=4 m处,物体机械能最大C.动能先增大后减小,在x=2 m处,物体动能最大D.动能一直增大,在x=4 m处,物体动能最大解析:选AC.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F f=μmg cos θ=4 N,所以当F减小到4 N 之前,物体的机械能一直增加,当F从4 N减小到0的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在减小,由F­x图象可知,当F=4 N时,位移为3.2 m,故A项正确,B项错误;当F=mg sin θ+μmg cos θ=10 N时动能最大,由F­x图象知此时x=2 m,此后动能减小,故C项正确,D项错误.8.绷紧的传送带与水平方向夹角为37°,传送带的v­t图象如下列图.t=0时刻质量为1 kg的楔形物体从B点滑上传送带并沿传送带向上做匀速运动,2 s后开始减速,在t =4 s时物体恰好到达最高点A点.重力加速度为10 m/s2.对物体从B点运动到A点的过程中,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sin 37°=0.6,cos 37°=0.8)( )A.物体与传送带间的摩擦因数为0.75B.物体重力势能增加48 JC.摩擦力对物体做功12 JD.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为12 J解析:选AD.物体前两秒内沿传送带向上匀速运动,如此有mg sin θ=μmg cos θ,解得μ=0.75 ,故A项正确;经分析可知,2 s时物体速度与传送带一样,由图象可知等于2 m/s ,2 s 后物体的加速度a =g sin θ+μg cos θ=12 m/s 2>1 m/s 2,故物体和传送带相对静止,加速度为1 m/s 2,所以物体上滑的总位移为x =vt 1+v 22a=6 m ,物体的重力势能增加E p =mgx sin θ=36 J ,故B 项错误;由能量守恒得摩擦力对物体做功W =E p -12mv2=34 J ,故C 项错误;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过程产生的热量为Q =μmg cos θΔx 1,结合图象可得Δx 1=x 带1-vt 1=2 m ,Q =12 J ,选项D 对.二、非选择题(此题共3小题,共52分)9.(9分)某同学用如下列图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在上方沿斜面向下推一下滑块A ,滑块A 匀速通过光电门甲,与静止在两光电门间的滑块B 相碰,碰后滑块A 、B 先后通过光电门乙,采集相关数据进展验证.(最大静摩擦力近似等于滑动摩擦力)(1)如下所列物理量哪些是必须测量的______. A .滑块A 的质量m A ,滑块B 的质量m B .B .遮光片的的宽度d (滑块A 与滑块B 上的遮光片宽度相等)C .本地的重力加速度gD .滑块AB 与长木板间的摩擦因数μE .滑块A 、B 上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2)滑块A 、B 与斜面间的摩擦因数μA 、μB ,质量m A 、m B ,要完本钱实验,它们需要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A .μA >μB m A >m B B .μA >μB m A <m BC .μA =μB m A >m BD .μA <μB m A <m B(3)实验时,要先调节斜面的倾角,应该如何调节?________________.(4)假设光电门甲的读数为t 1,光电门乙先后的读数为t 2,t 3,用题目中给定的物理量符号写出动量守恒的表达式________.解析:(1)本实验中要验证两滑块碰撞前后动量是否守恒,需要验证m Ad t A 甲=m A dt A 乙+m Bdt B 乙,应当选项A 、E 正确. (2)由于滑块A 匀速通过光电门甲,如此有mg sin θ=μmg cos θ,要通过光电门验证两滑块碰撞前后动量是否守恒,需要滑块B 也满足mg sin θ=μmg cos θ,即μ=tan θ,所以有μA =μB ,又因为碰后两滑块先后通过光电门乙,所以A 的质量大于B 的质量,故C 项正确.(3)实验过程要求两滑块匀速运动,所以调整斜面的倾角,当滑块下滑通过两光电门所用时间相等时,表示滑块在斜面上做匀速运动.(4)由第(1)问解析可得两滑块碰撞前后动量守恒的表达式为:m A dt 1=m A d t 3+m B d t 2. 答案:(1)AE (2)C(3)滑块下滑通过两光电门所用时间相等 (意思相近的表示均可给分) (4)m A d t 1=m A d t 3+m B d t 2(或m A t 1=m A t 3+m Bt 2)10.(20分)如下列图,一质量为m 1=1 kg 的长直木板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木板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1,木板最右端放有一质量为m 2=1 kg 、大小可忽略不计的物块,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2.现给木板左端施加一大小为F =12 N 、方向水平向右的推力,经时间t 1=0.5 s 后撤去推力F ,再经过一段时间,木板和物块均停止运动,整个过程中物块始终未脱离木板,取g =10 m/s 2,求:(1)撤去推力F 瞬间,木板的速度大小v 1和物块的速度大小v 2; (2)木板至少多长;(3)整个过程中因摩擦产生的热量.解析:(1)假设木板和物块有相对滑动,撤F 前, 对木板:F -μ1(m 1+m 2)g -μ2m 2g =m 1a 1 解得:a 1=8 m/s 2对物块:μ2m 2g =m 2a 2 解得:a 2=2 m/s 2因a 1>a 2,故假设成立,撤去F 时,木板、物块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 1=a 1t 1=4 m/s v 2=a 2t 1=1 m/s(2)撤去F 后,对木板:μ1(m 1+m 2)g +μ2m 2g =m 1a 3 解得:a 3=4 m/s 2对物块:μ2m 2g =m 2a 4 解得:a 4=2 m/s 2撤去F 后,设经过t 2时间木板和物块速度一样: 对木板有:v =v 1-a 3t 2 对物块有:v =v 2+a 4t 2 得:t 2=0.5 s ,v =2 m/s撤去F 前,物块相对木板向左滑行了 Δx 1=v 12t 1-v 22t 1=0.75 m撤去F 后至两者共速,物块相对木板又向左滑行了 Δx 2=v 1+v 2t 2-v 2+v2t 2=0.75 m之后二者之间再无相对滑动,故板长至少为:L =Δx 1+Δx 2=1.5 m(3)解法一:物块与木板间因摩擦产生的热量:Q 1=μ2m 2gL =3 J共速后,两者共同减速至停止运动,设加速度为a ,有:a =μ1g =1 m/s 2全过程中木板对地位移为:s =v 12t 1+v 1+v 2t 2+v 22a =4.5 m木板与地面间因摩擦产生的热量为:Q 2=μ1(m 1+m 2)gs =9 J故全过程中因摩擦产生的热量为:Q =Q 1+Q 2=12 J解法二:由功能关系可得:Q =Fx 1x 1=v 12t 1Q =12 J答案:(1)4 m/s 1 m/s (2)1.5 m (3)12 J11.(23分)如下列图,竖直平面内,固定一半径为R 的光滑圆环,圆心为O ,O 点正上方固定一根竖直的光滑杆,质量为m 的小球A 套在圆环上,上端固定在杆上的轻质弹簧与质量为m 的滑块B 一起套在杆上,小球A 和滑块B 之间再用长为2R 的轻杆通过铰链分别连接,当小球A 位于圆环最高点时,弹簧处于原长;当小球A 位于圆环最右端时,装置能够保持静止,假设将小球A 置于圆环的最高点并给它一个微小扰动(初速度视为0),使小球沿环顺时针滑下,到达圆环最右端时小球A 的速度v A =gR (g 为重力加速度),不计一切摩擦,A 、B 均可视为质点,求:(1)此时滑块B 的速度大小;(2)此过程中,弹簧对滑块B 所做的功; (3)小球A 滑到圆环最低点时,弹簧弹力的大小.解析:(1)由于此时A 、B 速度方向都是竖直向下的,即此时它们与轻杆的夹角大小相等,又因为A 、B 沿轻杆方向的分速度大小相等,所以此时滑块B 的速度大小为:v B =v A =gR .(2)对系统,由最高点→图示位置有:(W GA +W GB )+W 弹=⎝ ⎛⎭⎪⎫12m A v 2A +12m B v 2B -0其中:W GA =m A g ·Δh A =mgRW GB =m B g ·Δh B =mg ·(3R -3R )解得:W 弹=(3-3)mgR .(3)图示位置系统能够保持静止,对系统进展受力分析,如下列图kx 1=(m A +m B )g x 1=Δh B =(3-3)R小球A 滑到圆环最低点时弹簧的伸长量为:x 2=2R ,所以在最低点时,弹簧的弹力大小为:F 弹=kx 2解得:F 弹=6+23mg3答案:(1)gR (2)(3-3)mgR (3)6+23mg3。

2019高考物理一轮复习选编练题8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

2019高考物理一轮复习选编练题8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

2019高考物理(人教版)一轮选编练题(8)李仕才1、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吋刻速度大小为4 m/s, 1 s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0m/s,在这1 s内该物体的()A.加速度的大小为6 m/s2,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同B.加速度的大小为6 m/s2,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反C.加速度的大小为14 m/s2,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同D.加速度的大小为14 m/s2,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反【答案】AD【解析】若初、末速度方向相同时,。

=宁=凹g 血Q=6皿已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同,A正确,B 错误;若初、末速度方向相反时,a=-Y~=——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反,C错误,D正确.2、如图4所示,小车内一根轻质弹簧沿竖直方向和一条与竖直方向成。

角的细绳拴接一小球.当小车和小球相对静止,一起在水平而上运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细绳•一定对小球有拉力的作用B.轻弹簧一定对小球有弹力的作用C.细绳不一定对小球有拉力的作用,但是轻弹簧对小球一定有弹力D.细绳不一定对小球有拉力的作用,轻弹簧对小球也不一定有弹力【答案】D【解析】接触不一定会有力的作用。

3、关于惯性的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高速运动的物体不容易停下來,所以物体运动速度越大,惯性越大B.用相同的水平力分别推放在地面上的两个材料不同的物体,则难以推动的物体惯性C.两个物体只要质量相同,那么惯性的大小就一定相同D.在月球上举重比在地球上容易,所以同一个物体在月球上比在地球上惯性小【答案】C【解析】惯性是物质本身的性质,在任何环境下都不受到影响,且惯性大小只与质量有关,故C正确。

4、(多选)我国新研制的隐形战机歼一20已经开始挂弹飞行.在某次试飞中,由静止开始加速,当加速度臼不断减小至零时,飞机刚好起飞,则此过程中飞机的()A.速度不断增大,位移不断减小B.速度不断增大,位移不断增大C.速度增加越来越快,位移增加越来越慢D.速度增加越来越慢,位移增加越來越快【答案】BD【解析】根据题意,飞机速度与加速度同向,飞机速度和位移都在增大,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由于加速度减小,所以速度增加越来越慢,而速度增大,会使位移变化越来越快,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5、(多选)给滑块一初速度內使它沿光滑斜面向上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务当滑块速度大小减为宁时,所用时间可能是(3 Vo【答案】BC【解析】当滑块速度大小减为守时,其方向可能与初速度方向相同,也可能与初速度方向相% v(\ V— V(\K) 3 Vci反,因此要考虑两种情况,即心才或心一才,代入公式t=—2得戸一或f=—,故B、2 2 a g gC正确.6、如图5所示,质量为/〃的物体用细绳拴住放在水平粗糙的传送带上,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当传送带分别以旳、血的速度逆时针运动时5<血),绳中的拉力分别为凡、斤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冷<甩B. 物体所受摩擦力方向向右C. 凡=斤2D. 传送带速度足够大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可为0【答案】C【解析】物体的受力如图所示,滑动摩揀力与绳拉力的水平分重平衡,因此方向向左,选项B 错误: { I >M 0 __ 设绳与水平方向成&角,则丹©&-订\=0,尺+斤宓3-哗=0,解得因为&不变, cobu 所以丹恒定不变,选项c 正确:滑动摩揀力Ff=FTC0S^-T^£2i^不变,选项A 、D 错误.cos &+3H u7、减速带是交义路口常见的一种交通设施,车辆驶过减速带时要减速,以保障行人的安全•当汽车前伦刚爬上减速带时,减速带对车轮的弹力为尺 下图中弹力尸画法正确且分解合理的是()【答案】R【解析】减速带对车轮的弹力方向垂直车轮和减速带的接触面,指向受力物体,故A 、C 错 误;按照力的作用效果分解,将F 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水平方向的分力产生的 效果减慢汽车的速度,竖直方向的分力产生向上运动的作用效果,故B 正确,D 错误.8、如图2所示,物体久〃叠放在水平粗糙桌面上,用水平力尸拉物体必使力随〃一起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与物体〃发生作用与反作用的力有()图5【答案】D【解析】A 随B —起向右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则对A 分析,可知A 受重力、支持力,水平方 向受到B 对A 的静摩擦力,所以八对B 也有静摩擦力;对B 分析可知B 受重力、支持力、压 力、拉力及地而对B 的摩擦力,还有A 对B 的静摩擦力,故B 受6个力;力的作用是相互 的,故与物体B 发生作用与反作用的力有六对.9、应用物理知识分析生活川的常见现彖,可以使物理学习更加有趣和深入.例如平伸手裳托起物体,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运动,直至将物体抛岀.对此现象分析正确的是()A. 手托物体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超重状态B. 手托物体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失重状态C. 在物体离开手的瞬问,物体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D. 在物体离开手的瞬I'可,手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答案】D【解析】手托物体抛出的过程,必有一段加速过程,其后可以减速,可以匀速,当手和物体 匀速运动时,物体既不超重也不失重;当手和物体减速运动时,物体处于失重状态,选项A 错误;物体从静止到运动,必有一段加速过程,此过程物体处于超重状态,选项B 错误;当 物体离开手的瞬间,物体只受重力,此时物体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选项C 错误;手和 物体分离之前速度相同,分离之后手速度的变化量比物体速度的变化量大,物体离开手的瞬 间,手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所以选项D 正确.10、(多选)(2018・山西五校四联)甲、乙两车在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其速度一时间 图象如图4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车做曲线运动A.三对B.四对C.五对B・0~10 s内,乙车的位移大于甲车的位移C. f=10 s 时,两车可能相遇D. 0〜10 s 内,必有某一时刻甲、乙两车的加速度相同【答案】BCD【解析】因甲、乙两车在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则甲、乙两车均做直线运动,因丫-f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则由题图可知乙车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变加速直线运动,甲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且时f=10 s时则0〜10 $内必有某一时刻处=_, A项错误,D项正确-因v-f團象中图线与f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则由题團可知0-10 s内乙车位移大于甲车位移,因题中没明确甲、乙出发位乱贝Mf=10s时两车可能相遇,B、C项正确.11、在一条平直的公路上,甲车在前以54 km/h的速度匀速行驶,乙车在后以90 km/h 的速度同向行驶.某时刻两车司机同时听到前方有事故发生的警笛提示,同吋开始刹车.已知甲、乙两车与路面的动摩擦因数分别是〃:=0. 05和“2 = 0.1, g取10 m/s?.请问:(1)若两车恰好不相碰,则两车相碰前刹车所用时间是多少?(2)若想避免事故发生,开始刹车时两辆车的最小间距是多少?分析①同时开始刹车;②两车恰好不相碰;③开始刹车时两辆车的最小间距.【答案】(1)20 s (2) 100 m【解析】⑴两车刹车过程中加速度犬小分别是:4=叱=0.5血戸a:=U2g=lnis^若两车恰好不相碰,则乙追上甲时,两车速度相等Y1 — Q】f=v:—a寸代入数据,解得r=20s(2)两车恰好不相碰时,开始刹车时两辆车的间距最小.甲的位移:x]=y】f-孝护乙的位移:X2 = V2t-^ait2若想避免事故发生,开始刹车时两辆车的最小间距为:g=X2_X】代入数据,解得:Ax-=100 m.12、如图4所示为杂技“顶竿”表演,一个站在地上,肩上扛一质量为M的竖直竹竿,竿上一质量为刃的人以加速度日加速下滑,求竿对“底人”的压力大小.(空气阻力不计)图4【答案】(M+刃)g—加【解析】对竿上的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Ff=ma由牛顿第三定律得人对竿的摩揀力大小等于竿对人的摩揀力斤对竿由平衡条件得•・ '龟+刃=% 解得:用=(5/+"起一陀a。

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第十三章热学能力课气体实验定律的综合应用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第十三章热学能力课气体实验定律的综合应用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能力课 气体实验定律的综合应用一、选择题1.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当它的体积减小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单位体积内分子的个数增加 ②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气体分子对器壁碰撞的次数增多 ③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气体分子对器壁的作用力不变 ④气体的压强增大A .①④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解析:选B 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当它的体积减小时,单位体积内分子的个数增加,气体分子单位时间内与单位面积器壁碰撞的次数越多,气体压强增大,故B 正确,A 、C 、D 错误.2.(多选)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沿状态A 、B 、C 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沿A →B →C 变化,气体温度不变 B .A 、B 、C 三状态中,B 状态气体温度最高 C .A 、B 、C 三状态中,B 状态气体温度最低D .从A →B ,气体压强减小,温度升高E .从B →C ,气体密度减小,温度降低解析:选BDE 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T=常数可知,B 状态的pV 乘积最大,则B 状态的温度最高,A 到B 的过程是升温过程,B 到C 的过程是降温过程,体积增大,密度减小,选项B 、D 、E 正确,选项A 、C 错误.3.如图所示,U 形汽缸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用重力不计的活塞封闭着一定质量的气体,已知汽缸不漏气,活塞移动过程中与汽缸内壁无摩擦.初始时,外界大气压强为p 0,活塞紧压小挡板.现缓慢升高汽缸内气体的温度,则选项图中能反映汽缸内气体的压强p 随热力学温度T 变化的图象是( )解析:选B 当缓慢升高汽缸内气体温度时,开始一段时间气体发生等容变化,根据查理定律可知,缸内气体的压强p 与汽缸内气体的热力学温度T 成正比,在p ­T 图象中,图线是过原点的倾斜的直线;当活塞开始离开小挡板时,缸内气体的压强等于外界的大气压,气体发生等压膨胀,在p ­T 图象中,图线是平行于T 轴的直线,B 正确.二、非选择题4.(2018届宝鸡一模)如图所示,两端开口的汽缸水平固定,A 、B 是两个厚度不计的活塞,面积分别为S 1=20 cm 2,S 2=10 cm 2,它们之间用一根细杆连接,B 通过水平细绳绕过光滑的定滑轮与质量为M 的重物C 连接,静止时汽缸中的空气压强p =1.3×105Pa ,温度T =540 K ,汽缸两部分的气柱长均为L .已知大气压强p 0=1×105Pa ,取g =10 m/s 2,缸内空气可看作理想气体,不计一切摩擦.求:(1)重物C 的质量M ;(2)逐渐降低汽缸中气体的温度,活塞A 将向右缓慢移动,当活塞A 刚靠近D 处而处于平衡状态时缸内气体的温度.解析:(1)活塞整体受力处于平衡状态,则有pS 1+p 0S 2=p 0S 1+pS 2+Mg代入数据解得M =3 kg.(2)当活塞A 靠近D 处时,活塞整体受力的平衡方程没变,气体压强不变,根据气体的等压变化有S 1+S 2L T =S 2×2LT ′解得T ′=360 K. 答案:(1)3 kg (2)360 K5.(2018届鹰潭一模)如图所示,是一个连通器装置,连通器的右管半径为左管的两倍,左端封闭,封有长为30 cm 的气柱,左右两管水银面高度差为37.5 cm ,左端封闭端下60 cm 处有一细管用开关D 封闭,细管上端与大气联通,若将开关D 打开(空气能进入但水银不会入细管),稳定后会在左管内产生一段新的空气柱.已知外界大气压强p 0=75 cmHg.求:稳定后左端管内的所有气柱的总长度为多少?解析:空气进入后将左端水银柱隔为两段,上段仅30 cm ,初始状态对左端上面空气有p 1=p 0-h 1=75 cmHg -37.5 cmHg =37.5 cmHg末状态左端上面空气柱压强p 2=p 0-h 2=75 cmHg -30 cmHg =45 cmHg 由玻意耳定律p 1L 1S =p 2L 2S 解得L 2=p 1L 1p 2=37.5×3045cm =25 cm 上段水银柱上移,形成的空气柱长为5 cm ,下段水银柱下移,与右端水银柱等高 设下移的距离为x ,由于U 形管右管内径为左管内径的2倍,则右管横截面积为左管的4倍, 由等式7.5-x =x4,解得x =6 cm所以产生的空气柱总长为L =(6+5+25)cm =36 cm. 答案:36 cm6.(2019届河北四市调研)如图,横截面积相等的绝热汽缸A 与导热汽缸B 均固定于地面,由刚性杆连接的绝热活塞与两汽缸间均无摩擦,两汽缸内都装有理想气体,初始时体积均为V 0、温度为T 0且压强相等,缓慢加热A 中气体,停止加热达到稳定后,A 中气体压强变为原来的1.5倍,设环境温度始终保持不变,求汽缸A 中气体的体积V A 和温度T A .解析:设初态压强为p 0,对汽缸A 加热后A 、B 压强相等:p B p 0B 中气体始、末状态温度相等,由玻意耳定律得 p 0V 0p 0V B2V 0=V A +V B 解得V A =43V 0对A 部分气体,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得p 0V 0T 0=错误! 解得T A =2T 0.答案:43V 0 2T 07.(2018年全国卷Ⅲ)在两端封闭、粗细均匀的U 形细玻璃管内有一段水银柱,水银柱的两端各封闭有一段空气.当U 形管两端竖直朝上时,左、右两边空气柱的长度分别为l 1=18.0 cm 和l 2=12.0 cm ,左边气体的压强为12.0 cmHg.现将U 形管缓慢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没有气体从管的一边通过水银逸入另一边.求U 形管平放时两边空气柱的长度.在整个过程中,气体温度不变.解析:设U 形管两端竖直朝上时,左、右两边气体的压强分别为p 1和p 2.U 形管水平放置时,两边气体压强相等,设为p ,此时原左、右两边空气柱长度分别变为l 1′和l 2′.由力的平衡条件有p 1=p 2+ρg (l 1-l 2)①式中ρ为水银密度,g 为重力加速度. 由玻意耳定律有p 1l 1=pl 1′② p 2l 2=pl 2′③ l 1′-l 1=l 2-l 2′④由①②③④式和题给条件得l 1′=22.5 cm l 2′=7.5 cm.答案:22.5 cm 7.5 cm8.(2019届福州质检)如图所示,开口向上竖直放置的内壁光滑绝热汽缸,汽缸下面有加热装置.开始时整个装置处于平衡状态,缸内理想气体Ⅰ、Ⅱ两部分高度均为L 0,温度均为T 0.已知活塞A 导热、B 绝热,A 、B 质量均为m 、横截面积为S ,外界大气压强为p 0保持不变,环境温度保持不变.现对气体Ⅱ缓慢加热,当A 上升h 时停止加热,求:(1)此时气体Ⅱ的温度;(2)若在活塞A 上逐渐添加铁砂,当铁砂质量等于m 时,气体Ⅰ的高度. 解析:(1)气体Ⅱ这一过程为等压变化 初状态:温度T 0、体积V 1=L 0S 末状态:温度T 、体积V 2=(L 0+h )S 根据查理定律可得V 1T 0=V 2T解得T =L 0+hL 0T 0. (2)气体Ⅰ这一过程做等温变化 初状态:压强p 1′=p 0+mg S体积V 1′=L 0S末状态:压强p 2′=p 0+2mgS体积V 2′=L 1′S由玻意耳定律得p 1′L 0S =p 2′L 1′S 解得L 1′=p 0S +mgp 0S +2mgL 0.答案:(1)L 0+h L 0T 0 (2)p 0S +mgp 0S +2mgL 0 |学霸作业|——自选一、选择题1.(多选)(2018届兰州一中月考)如图所示,密闭容器内可视为理想气体的氢气温度与外界空气的温度相同,现对该容器缓慢加热,当容器内的氢气温度高于外界空气的温度时,则( )A .氢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B .氢分子的势能增大C .氢气的内能增大D .氢气的内能可能不变E .氢气的压强增大解析:选ACE 温度是分子的平均动能的标志,氢气的温度升高,则分子的平均动能一定增大,故A 正确;氢气视为理想气体,气体分子势能忽略不计,故B 错误;密闭容器内气体的内能由分子动能决定,氢气的分子动能增大,则内能增大,故C 正确,D 错误;根据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pV T=C 可知,氢气的体积不变,温度升高则压强增大,故E 正确.2.(多选)对于一定量的稀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压强变大时,分子热运动必然变得剧烈 B .保持压强不变时,分子热运动可能变得剧烈 C .压强变大时,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必然变小 D .压强变小时,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可能变小解析:选BD 根据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pV T=C 可知,当压强变大时,气体的温度不一定变大,分子热运动也不一定变得剧烈,选项A 错误;当压强不变时,气体的温度可能变大,分子热运动也可能变得剧烈,选项B 正确;当压强变大时,气体的体积不一定变小,分子间的平均距离也不一定变小,选项C 错误;当压强变小时,气体的体积可能变小,分子间的平均距离也可能变小,选项D 正确.V 与温度T 的关系图象,它由状态A 经等温过程到状态B ,再经等容过程到状态C .设A 、B 、C 状态对应的压强分别为p A 、p B 、p C ,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 .p A <pB ,p B <pC B .p A >p B ,p B =p C C .p A >p B ,p B <p CD .p A =p B ,p B >p C解析:选A 由pVT=常量,得A 到B 过程,T 不变,体积减小,则压强增大,所以p A <p B ;B 经等容过程到C ,V 不变,温度升高,则压强增大,即p B <p C ,所以A 正确.二、非选择题4.图甲是一定质量的气体由状态A 经过状态B 变为状态C 的V ­T 图象.已知气体在状态A 时的压强是1.5×105Pa.(1)说出A →B 过程中压强变化的情形,并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计算图甲中T A 的温度值;(2)请在图乙坐标系中,作出该气体由状态A 经过状态B 变为状态C 的p ­T 图象,并在图线相应位置上标出字母A 、B 、C .如果需要计算才能确定的有关坐标值,请写出计算过程.解析:(1)从题图甲可以看出,A 与B 连线的延长线过原点,所以A →B 是一个等压变化,即p A =p B根据盖—吕萨克定律可得V A T A =V BT B所以T A =V A V BT B =,0.6)×300 K=200 K.(2)由题图甲可知,由B →C 是等容变化,根据查理定律得p B T B =p C T C所以p C =T C T B p B =400300p B =43p B =43×1.5×105 Pa =2.0×105Pa则可画出由状态A →B →C 的p ­T 图象如图所示. 答案:(1)等压变化 200 K (2)见解析5.(2018届商丘一中押题卷)如图所示,用绝热光滑活塞把汽缸内的理想气体分A 、B 两部分,初态时已知A 、B 两部分气体的热力学温度分别为330 K 和220 K ,它们的体积之比为2∶1,末态时把A 气体的温度升高70 ℃,把B 气体温度降低20 ℃,活塞可以再次达到平衡.求气体A 初态的压强p 0与末态的压强p 的比值.解析:设活塞原来处于平衡状态时A 、B 的压强相等为p 0,后来仍处于平衡状态压强相等为p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对于A 有p 0V A T A =pV A ′T A ′① 对于B 有 p 0V B T B =pV B ′T B ′② 化简得V A ′V B ′=83③ 由题意设V A =2V 0,V B =V 0④ 汽缸的总体积为V =3V 0⑤ 所以可得V A ′=811V =2411V 0⑥将④⑥代入①式得p 0p =910. 答案:9106.(2018年全国卷Ⅱ)如图,一竖直放置的汽缸上端开口,汽缸壁内有卡口a 和b ,a 、b间距为h ,a 距缸底的高度为H ;活塞只能在a 、b 间移动,其下方密封有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已知活塞质量为m ,面积为S ,厚度可忽略;活塞和汽缸壁均绝热,不计它们之间的摩擦.开始时活塞处于静止状态,上、下方气体压强均为p 0,温度均为T 0.现用电热丝缓慢加热汽缸中的气体,直至活塞刚好到达b 处.求此时汽缸内气体的温度以及在此过程中气体对外所做的功.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解析:开始时活塞位于a 处,加热后,汽缸中的气体先经历等容过程,直至活塞开始运动,设此时汽缸中气体的温度为T 1,压强为p 1,根据查理定律有p 0T 0=p 1T 1① 根据力的平衡条件有p 1S =p 0S +mg ②联立①②式可得T 1=⎝ ⎛⎭⎪⎫1+mg p 0S T 0③ 此后,汽缸中的气体经历等压过程,直至活塞刚好到达b 处,设此时汽缸中气体的温度为T 2;活塞位于a 处和b 处时气体的体积分别为V 1和V 2.根据盖—吕萨克定律有V 1T 1=V 2T 2④ 式中V 1=SH ⑤ V 2=S (H +h )⑥联立③④⑤⑥式解得T 2=⎝ ⎛⎭⎪⎫1+h H ⎝ ⎛⎭⎪⎫1+mg p 0S T 0⑦ 从开始加热到活塞到达b 处的过程中,汽缸中的气体对外做的功为W =(p 0S +mg )h .答案:⎝ ⎛⎭⎪⎫1+h H ⎝ ⎛⎭⎪⎫1+mg p 0S T 0 (p 0S +mg )h 7.(2016年全国卷Ⅲ)一U 形玻璃管竖直放置,左端开口,右端封闭,左端上部有一光滑的轻活塞.初始时,管内汞柱及空气柱长度如图所示.用力向下缓慢推活塞,直至管内两边汞柱高度相等时为止.求此时右侧管内气体的压强和活塞向下移动的距离.已知玻璃管的横截面积处处相同;在活塞向下移动的过程中,没有发生气体泄漏;大气压强p 0=75.0 cmHg.环境温度不变.解析:设初始时,右管中空气柱的压强为p 1,长度为l 1;左管中空气柱的压强为p 2=p 0,长度为l 2.活塞被下推h 后,右管中空气柱的压强为p 1′,长度为l 1′;左管中空气柱的压强为p 2′,长度为l 2′.以cmHg 为压强单位.由题给条件得p 1=p 0+(20.0-5.00)cmHg ① l 1′=,2)))cm ②由玻意耳定律得p 1l 1=p 1′l 1′③ 联立①②③式和题给条件得p 1′=144 cmHg ④依题意p 2′=p 1′⑤l 2′=4.00 cm +,2) cm -h ⑥由玻意耳定律得p 2l 2=p 2′l 2′⑦联立④⑤⑥⑦式和题给条件得h =9.42 cm. 答案:144 cmHg 9.42 cm8.(2019届沈阳模拟)如图所示,内壁光滑的圆柱形导热汽缸固定在水平面上,汽缸内被活塞封有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活塞横截面积为S ,质量和厚度都不计,活塞通过弹簧与汽缸底部连接在一起,弹簧处于原长,已知周围环境温度为T 0,大气压强恒为p 0,弹簧的劲度系数k =p 0Sl 0(S 为活塞横截面积),原长为l 0,一段时间后,环境温度降低,在活塞上施加一水平向右的压力,使活塞缓慢向右移动,当压力增大到某一值时保持恒定,此时活塞向右移动了l 0p 0.(1)求此时缸内气体的温度T 1;(2)对汽缸加热,使气体温度缓慢升高,当活塞移动到距汽缸底部l 0时,求此时缸内气体的温度T 2.解析:(1)汽缸内的气体,初态时:压强为p 0,体积为V 0=Sl 0,温度为T 0末态时:压强为p 1p 0,体积为V 1=S (l 0l 0) 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得p 0V 0T 0=p 1V 1T 1解得T 1T 0.(2)当活塞移动到距汽缸底部l 0时,体积为V 2Sl 0,设气体压强为p 2 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得p 0V 0T 0=p 2V 2T 2此时活塞受力平衡方程为p 0S +F -p 2S +k (l 0-l 0)=0l 0后压力F 保持恒定,活塞受力平衡 p 0S +Fp 0S -k (l 0)=0解得T 2T 0. 答案:T 0 T 09.(2017年全国卷Ⅱ)一热气球体积为V ,内部充有温度为T a 的热空气,气球外冷空气的温度为T b .已知空气在1个大气压,温度T 0时的密度为ρ0,该气球内、外的气压始终都为1个大气压,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1)求该热气球所受浮力的大小; (2)求该热气球内空气所受的重力;(3)设充气前热气球的质量为m 0,求充气后它还能托起的最大质量.解析:(1)设1个大气压下质量为m 的空气在温度为T 0时的体积为V 0,密度为ρ0=mV 0① 在温度为T 时的体积为V T ,密度为ρ(T )=m V T② 由盖—吕萨克定律得V 0T 0=V TT③ 联立①②③式得ρ(T )=ρ0T 0T④气球所受到的浮力为f =ρ(T b )gV ⑤联立④⑤式得f =Vgρ0T 0T b.⑥(2)气球内热空气所受的重力为G =ρ(T a )Vg ⑦联立④⑦式得G =Vg ρ0T 0T a.⑧ (3)设该气球还能托起的最大质量为m ,由力的平衡条件得mg =f -G -m 0g ⑨ 联立⑥⑧⑨式得m =Vρ0T 0⎝ ⎛⎭⎪⎫1T b -1T a -m 0. 答案:(1)Vgρ0T 0T b (2)Vgρ0T 0T a(3)Vρ0T 0⎝ ⎛⎭⎪⎫1T b -1T a -m 0。

人教版2019高考物理一轮选训习题8含解析

人教版2019高考物理一轮选训习题8含解析

2019人教高考物理一轮选训习题(8)及答案一、选择题1、如图,通电线圈abcd平面和磁场垂直(不考虑电流间相互作用),则( )A.ab边受到向左的安培力B.bc边受到向下的安培力C.线圈面积有缩小的趋势D.线圈有转动的趋势【解析】选C。

根据左手定则:伸开左手,拇指与手掌垂直且共面,磁感线向里穿过手心,四指指向电流方向,则拇指指向安培力方向,由上分析,那么ab边受到向右的安培力,bc边受到向上的安培力,故A、B错误;同理可知,线圈有收缩的趋势,故C正确;因为各边受到的安培力方向与线圈在同一平面,则线圈不会转动,故D错误。

2、如图2所示,一个人沿着一个圆形轨道运动,由A点开始运动,经过半个圆周到达B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2A.人从A到B的平均速度方向沿B点的切线方向B.人从A到B的平均速度方向由A指向BC.人在B点的瞬时速度方向由A指向BD.人所经过的位移大小为圆周长的一半【答案】B【解析】人从A到B的位移方向由A指向B,故平均速度方向由A指向B,故选项A错误,B正确;瞬时速度沿轨迹的切线方向,故人在B点的瞬时速度方向沿B点的切线方向,故选项C错误;人经过的位移大小为A、B间的直线长度,故为直径长度,选项D错误.3、在研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因素的实验中,一已充电的平行板电容器与静电计连接如图所示。

现保持B板不动,适当移动A板,发现静电计指针张角减小,则A板可能是( )A.右移B.左移C.上移D.下移【解析】选A。

将A板向右移一些,板间距离减小,由电容的决定式C=可知,电容增大,而电容器带电量不变,由C=分析得知,板间电势差减小,则静电计指针张角减小;同理可知,A板向左移一些时,静电计指针张角增大,故选项A正确,B错误;A板向上或向下移一些,两极板正对面积减小,由电容的决定式C=可知,电容减小,而电容器带电量不变,由C=分析得知,板间电势差增大,则静电计指针张角增大,故选项C、D错误。

4、一物体以初速度v0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第1 s内通过的位移为x1=3 m,第2 s 内通过的位移为x2=2 m,又经过位移x3物体的速度减小为0,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初速度v0的大小为2.5 m/sB.加速度a的大小为1 m/s2C.位移x3的大小为1.125 mD.位移x3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0.75 m/s【答案】A5、上海市第十三届“未来之星上图杯”创新模型大赛在上海图书馆举行,比赛中某型号遥控车启动过程中速度与时间图象和牵引力的功率与时间图象如图所示,设遥控车所受阻力大小一定,则该遥控车的质量为( )A. kgB.kgC. kgD.kg【解析】选B。

2019高考物理一轮选练练题8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9高考物理一轮选练练题8含解析新人教版

(人教)物理2019高考一轮选练练题(8)及答案李仕才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粗糙水平面上有一固定的、粗糙程度处处相同的圆弧形框架ABC,框架下面放置一块厚度不计的金属板,金属板的中心O点是框架的圆心,框架上套有一个轻圆环,用轻弹簧把圆环与金属板的O点固定连接,开始时轻弹簧处于水平拉伸状态.用一个始终沿框架切线方向的拉力F拉动圆环,从左侧水平位置缓慢绕框架运动,直到轻弹簧达到竖直位置,金属板始终保持静止状态,则在整个过程中( )A.沿框架切线方向拉力F逐渐减小B.水平面对金属板的摩擦力逐渐增大C.水平面对金属板的支持力逐渐减小D.框架对圆环的支持力逐渐减小解析:选C.弹簧伸长量不变,弹簧的弹力大小F′不变,弹簧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金属板受重力mg、支持力N、弹簧的拉力F′和向右的静摩擦力f作用,水平方向f=F′cos θ,竖直方向N+F′sin θ=mg,得N=mg-F′sin θ,随着θ的增大,支持力不断减小,静摩擦力逐渐减小,故B错,C对;圆环受弹簧的拉力、框架的支持力(大小不变为F′)、拉力F和滑动摩擦力f′,有F=f′=μF′,故拉力大小不变,A、D错.2、(2017·浙江嘉兴测试)如图所示是一种腹部先着水的跳水比赛,击水时水花最大者获胜,水花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运动员入水时具有的动能.假设甲、乙两运动员都站在3 m高的平台上(甲、乙站立时的重心位置离平台均为1 m),其中质量为120 kg的甲简单地步出平台倒向水面.若质量为100 kg的乙要不输于甲,则需要通过起跳使自身重心至少升高约( B )A.0.6 mB.0.8 mC.1.6 mD.1.8 m解析:由机械能守恒定律,甲入水时动能为E k1=m1gH=120×10×(3+1)J=4 800 J;乙要不输于甲,乙入水时动能至少为E k2=m2g(H+h)=100×10×(3+1+h)J=4 800 J,解得h=0.8 m,选项B正确.3、在地面上以初速度v 0竖直向上抛出一小球,经过2t 0时间小球落回抛出点,其速率为v 1,已知小球在空中运动时所受空气阻力与小球运动的速度成正比,则小球在空中运动时速率v 随时间t 的变化规律可能是( )【答案】A【解析】小球上升过程中,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 +kv =ma ,故随速度的减小,加速度逐渐减小,v —t 图象的切线斜率逐渐减小;小球下降过程中,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 -kv =ma ,则随速度逐渐增大,加速度逐渐减小,v —t 图象的切线斜率逐渐减小;由于有阻力作用,故回到地面的速度将小于初速度v 0,选项A 正确。

2019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选择题(8)(含解析)新人教版(含答案).doc

2019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选择题(8)(含解析)新人教版(含答案).doc

选择题(8)李仕才1、(加速度)(2017·甘肃天水期中)下列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速度越大,加速度也越大B.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C.某时刻物体的加速度为零,则速度一定为零D.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越大答案B解析速度越大,有可能是匀速运动,故A错误;加速度是反映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越大,速度变化越快,故B正确;加速度为零说明物体的速度没有发生变化,速度没有发生变化,而速度不一定为零,故C错误;速度变化越大,但不知道变化所用时间,故不能确定加速度也越大,故D错误。

综上本题选B。

2、(摩擦力的突变)如图所示,一物块开始时静止在粗糙的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上。

从某时刻开始,物块受到一方向不变、大小从零均匀增大、与斜面平行的拉力作用。

假设物块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以F f表示物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F表示拉力的大小。

能正确描述F f与F之间的关系的图象可能是()答案B解析因为物块开始时静止在粗糙的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上,所以F f=mg sin θ,方向沿斜面向上,也说明F fm=μmg cos θ≥mg sin θ;当受到力F后,摩擦力F f=mg sin θ-F,F大小从零均匀增大,当F=mg sin θ时,Ff =0,当F>mg sin θ时,Ff反向增大,当F=mg sin θ+F fm时,物块将要开始向上滑动,此后摩擦力不变。

所以B正确,A、C、D错误。

3、(多选) 跳高运动员从地面起跳的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大于运动员受到的重力B.地面对运动员的支持力大于运动员受到的重力C.地面对运动员的支持力等于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D.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大小等于运动员受到的重力答案ABC解析压力与支持力是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C正确;起跳瞬间,支持力大于重力,则压力大于重力,故A、B正确,D错误。

4、(小船过河)一小船渡河,已知河水的流速与距河岸的距离的变化关系如图甲所示,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A.船渡河的最短时间为75 sB.要使船以最短时间渡河,船在河水中航行的轨迹是一条直线C.要使船以最短路程渡河,船在行驶过程中,船头必须始终与河岸垂直D.要使船以最短时间渡河,船在河水中的速度是5 m/s答案A解析当船的速度与河岸垂直时,渡河时间最短,t=s=75 s,故A正确;船在沿河岸方向上做变速运动,在垂直于河岸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两运动的合运动是曲线运动,故B错误;要使船以最短时间渡河,船在行驶过程中,船头必须始终与河岸垂直,故C错误;要使船以最短时间渡河,船在航行中与河岸垂直,根据速度的合成可知,船在河水中的最大速度是5 m/s,故D错误。

2019精选教育人教版高考物理一轮选训练导(8)及答案.doc

2019精选教育人教版高考物理一轮选训练导(8)及答案.doc

2019人教版高考物理一轮选训练导(8)及答案一、选择题1、频闪照相是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的照相方法,在同一张相片上记录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

如图所示是小球在竖直方向运动过程中拍摄的频闪照片,相机的频闪周期为T,利用刻度尺测量相片上2、3、4、5 与1 位置之间的距离分别为x1、x2、x3、x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球一定处于下落状态B.小球在2位置的速度大小为C.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D.频闪照相法可用于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答案】D【链接】(2019·安阳二模)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沙袋用不可伸长的轻绳悬挂在支架上,一练功队员用垂直于绳的力将沙袋缓慢拉起,使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30°,且绳绷紧,则练功队员对沙袋施加的作用力大小为()A.mg2 B.32mgC.33mg D.3mg解析:选A.如图,建立直角坐标系对沙袋进行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有:Fcos 30°-F T sin 30°=0,F T cos 30°+Fsin 30°-mg=0,联立可解得:F=mg2,故选A.2、(2019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摸底)假设宇宙中有两颗相距无限远的行星A和B,半径分别为R A和R B。

两颗行星周围卫星的轨道半径的三次方(r3)与运行周期的平方(T2)的关系如图所示;T0为卫星环绕行星表面运行的周期。

则()A. 行星A的质量大于行星B的质量B. 行星A的密度小于行星B的密度C. 当两行星的卫星轨道半径相同时,行星A的卫星向心加速度大于行星B的卫星向心加速D. 行星A 的第一宇宙速度大于行星B 的第一宇宙速度【答案】C错误;根据得: ,当两行星的卫星轨道半径相同时,A 的质量大于B 的质量,则行星A 的卫星向心加速度大于行星B 的卫星向心加速,故C 正确.第一宇宙速度,A 的半径大于B 的半径,卫星环绕行星表面运行的周期相同,则A 的第一宇宙速度大于行星B 的第一宇宙速度,故D 错误;故选C.3、(2019届山东省枣庄市第八中学东校区月考)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斜面小车静止在水平面上,质量为m 的物块从斜面上端由静止释放,不计一切摩擦,物块从斜面底端滑出时,物块与斜面小车的速度大小关系是( )A. v 1∶v 2=M ∶mB. v 1∶v 2=m ∶MC. v 1∶v 2>M ∶mD. v 1∶v 2<M ∶m【答案】C4、(2019山东枣庄八中重点班月考)如图甲所示,一轻弹簧的两端与质量分别为1m 和2m 的两物块A 、B 相连接,并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 现使A 瞬时获得水平向右的速度3m/s ,以此刻为计时起点,两物块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从图像信息可得( )A. 在1t 、3t 时刻两物块达到共同速度1m/s ,且弹簧都是处于压缩状态B. 从3t 到4t 时刻弹簧由压缩状态恢复到原长C. 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12:1:2m mD. 在2t 时刻A 与B 的动能之比为12:1:8k k E E【答案】CD弹簧的长度将逐渐增大,两木块均减速,当t 3时刻,二木块速度相等,系统动能最小,弹簧最长,因此从t 3到t 4过程中弹簧由伸长状态恢复原长,故B 错误;系统动量守恒,选择开始到t 1时刻列方程可知m 1v 1=(m 1+m 2)v 2,将v 1=3m/s ,v 2=1m/s 代入得:m 1:m 2=1:2,故C 正确;在t 2时刻A 的速度v A =1m/s ,B 的速度v B =2m/s ,根据m 1:m 2=1:2,求出E k1:E k2=1:8,故D 正确.5、(2019届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2月月考)如图所示,光滑导轨MN 和PQ 固定在同一水平面上,两导轨距离为L ,两端分别接有阻值均为R 的定值电阻和,两导轨间有一边长为的正方形区域abcd ,该区域内有方向坚直向下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一质量为m 的金属与与导轨接触良好并静止于ab 处,现用一恒力F 沿水平方向拉杆,使之由静止起向右运动,若杆出磁场前已做匀速运动,不计导轨及金属杆的电阻.则A. 金属杆出磁场前的瞬间流过的电流大小B. 金属杆做匀速运动时的速率C. 金属杆穿过整个磁场过程中上产生的电热D. 金属杆穿过整个磁场过程中的电荷量为【答案】BDB正确;C、设整个过程电路中产生的总电热为Q,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得:,代入v可得,根据能量分配关系可得R上产生的电1热,故C错误.D、根据电荷量的计算公式可得全电路的电荷量的电量只是q的一半,所以金属杆穿过整个磁场过程,而流过R1的电荷量为,故D正确.故选BD.中通过电阻R16、两个相邻的分子之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它们随分子之间距离r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虚线是分子斥力和分子引力曲线,实线是分子合力曲线.当分子间距r=r时,分子之间合力为零,则下列关于这两个分子组成系统的分子与两分子间距离r的关系曲线,可能正确的是( )势能Ep【答案】BCE【解析】由于r=r0时,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为零,当r>r0时,分子间的作用力为引力,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当r<r0时,分子间的作用力为斥力,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故r=r0时,分子势能最小.综上所述,选项B、C、E正确,选项A、D错误.二、非选择题(2019届广东省肇庆市第二次统一检测)甲、乙、丙三同学所在的学习小组利用旧手机的电池及从废旧收音机拆下的电阻、电容器、电感线圈等电子元器件进行实验操究。

2019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精选题辑:课练 8 含解析 精品

2019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精选题辑:课练 8 含解析 精品

课练8牛顿运动定律1.(2018·黑龙江双鸭山一中期末)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物理学》中写道:一切物体都具有某种“自然本性”,物体由其“自然本性”决定的运动称之为“自然运动”,而物体受到推、拉、提、举等作用后的“非自然运动”称之为“受迫运动”.伽利略、笛卡儿、牛顿等人批判地继承了亚里士多德的这些说法,建立了新物理学;新物理学认为一切物体都具有的“自然本性”是“惯性”.下列关于“惯性”和“运动”的说法中不符合新物理学的是()A.一切物体的“自然运动”都是速度不变的运动——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B.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是使物体做“受迫运动”即变速运动的原因C.竖直向上抛出的物体,受到了重力,却没有立即反向运动,而是继续向上运动一段距离后才反向运动,是由于物体具有惯性D.可绕竖直轴转动的水平圆桌转得太快时,放在桌面上的盘子会向桌子边缘滑去,这是由于“盘子受到的向外的力”超过了“桌面给盘子的摩擦力”导致的答案:D解析:根据惯性的定义可知A、B、C正确;绕竖直轴转动的水平圆桌转得太快时,放在桌面上的盘子会向桌子边缘滑去,这是由于“盘子需要的向心力”超过了“桌面给盘子的摩擦力”导致的,故D 错误.2.(2018·江西丰城中学二诊)如图所示,物体静止在一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的斜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和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B.物体所受重力可以分解为沿斜面的力和对斜面的压力C.物体所受重力和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D.物体对斜面的摩擦力和物体重力沿斜面的分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答案:C解析: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和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但是这两个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所以应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所以A错误.物体所受的重力可以分解为沿斜面向下的力和垂直于斜面向下的力,垂直于斜面向下的分力不是对斜面的压力,因为作用点不同,对斜面的压力作用点应在斜面上,而垂直于斜面向下的分力作用点在物体上,所以B错误.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是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合力,与物体的重力平衡,所以物体所受的重力和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C正确.物体对斜面的摩擦力和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物体所受斜面的摩擦力与重力沿斜面的分力为平衡力,所以D 错误.3.(2018·湖北天门期末联考)很多教室里都安装有吊扇,下列关于吊扇对悬挂点的作用力的判断正确的是()A.不转动与正常转动时相比,吊扇对悬挂点的拉力相等B.不转动与正常转动时相比,不转动时吊扇对悬挂点的拉力要小一些C.不转动与正常转动时相比,不转动时吊扇对悬挂点的拉力要大一些D.在不转动与正常转动的实际情况下,吊扇对悬挂点可能存在拉力、压力或没有作用力三种情况答案:C解析:吊扇不转动时,吊扇对悬挂点的拉力大小等于吊扇的重力大小,吊扇旋转时要向下扇风,即对空气有向下的压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空气也对吊扇有一个向上的反作用力,使得吊扇对悬挂点的拉力变小,故C正确,A、B错误;在实际的情况下,一般是不会出现空气对吊扇的作用力大于等于其重力的,故D错误.4.(2018·山东潍坊中学月考)物块A放在斜面体的斜面上,和斜面体一起水平向右做加速运动,如图所示,若物块与斜面体保持相对静止,物块A受到斜面对它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合力的方向可能是()A.斜向右上方B.水平向右C.斜向右下方D.竖直向上答案:A解析:物块A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而加速度水平向右,即A 受到的合力水平向右,所以只能再受到斜向右上方的作用力,即物块A受到斜面对它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合力的方向可能斜向右上方,A 正确.5.(2018·浙江绍兴一中期末)如图所示,一幼儿园小朋友在水平桌面上将三个形状不规则的石块成功叠放在一起,受到老师的表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石块b对a的支持力与a受到的重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B.石块b对a的支持力一定等于a受到的重力C.石块c受到水平桌面向左的摩擦力D.石块c对b的作用力一定竖直向上答案:D解析:石块b对a的支持力与其对a的静摩擦力的合力,跟a受到的重力是平衡力,故A、B错误;以三个石块作为整体研究,则石块c不会受到水平桌面的摩擦力,故C错误;选取a、b作为整体研究,根据平衡条件,则石块c对b的作用力与a、b的总重力平衡,则石块c对b的作用力一定竖直向上,故D正确.6.(2018·湖北黄冈中学模考)(多选)如图所示,三个质量均为m的物块a、b、c,用两个轻弹簧和一根轻绳相连,挂在天花板上,处于静止状态.现将b、c之间的轻绳剪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刚剪断轻绳的瞬间,b的加速度大小为gB.在刚剪断轻绳的瞬间,c的加速度大小为2gC.剪断轻绳后,a、b下落过程中,两者一直保持相对静止D.剪断轻绳后,a、b下落过程中加速度相等的瞬间,两者之间的轻弹簧一定处于原长状态答案:BD解析:剪断轻绳的瞬间,绳的弹力立即消失,而弹簧弹力瞬间不变;对b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ma b=2mg,解得a b=2g,方向向下;处于原长状态,此时二者的加速度都为g,D正确.湖南株洲一诊)一质量为m的铝球用细线悬挂静止在足),某时刻剪断细线,铝球开始在油槽中下沉,通过传感器得到铝球的加速度随下沉速度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铝球刚开始运动的加速度a0=g错误.山东省实验中学二诊)(多选)如图所示,两轻质弹簧整体处于平衡状态,3:23:1下端与小球松脱,则松脱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下端与小球松脱,则松脱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物块始终受水平恒力块继续向右运动,弹簧的形变量持续增大,此时弹力大于恒力F,则a=F弹-Fm,方向向左,物块开始减速,当速度为零时,物块的加速度仍然向左,不为零,所以C项错误.综上可知,物体接触弹簧后向右先做加速运动,再做减速运动,所以D项正确.10.如图所示,小车内两根不可伸长的细线AO、BO拴住一小球,其中BO水平,小车沿水平地面向右做加速运动,AO与BO的拉力分别为T A、T B.若加速度增大,则()A.T A、T B均增大B.T A、T B均减小C.T A不变,T B增大D.T A减小,T B不变答案:C解析:设O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则对小球有T A cosθ=mg,T B-T A sinθ=ma,故若加速度增大,T A不变,T B增大.选项C正确.11.如图所示,在水平面上沿直线运动的小车上有一个固定的水平横杆,横杆左端悬挂的小球A和小车右端放置的物块B都相对车厢静止.关于物块B受到的摩擦力,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物块B不受摩擦力作用B.物块B受摩擦力作用,大小恒定,方向向左C.物块B受摩擦力作用,大小恒定,方向向右D.因小车的运动方向不能确定,故物块B受的摩擦力情况无法判断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小球处于静止状态,设细绳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小球受到重力和沿绳方向的拉力,小球加速度为a=g tanθ,方向水平向右,则物块B受到重力、支持力和向右的摩擦力,故选项A、B、D错误,选项C正确.12.(2018·天津五区县联考)如图甲所示,光滑平台右侧与一长为L=2.5 m的水平木板相接,木板固定在地面上,现有一小滑块以初速度v0=5 m/s滑上木板,恰好滑到木板右端静止.现让木板右端抬高,如图乙所示,使木板与水平地面的夹角θ=37°,让滑块以相同的初速度滑上木板,不计滑块滑上木板时的能量损失,g取10 m/s2(sin 37°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滑块从滑上倾斜木板到滑回木板底端所用的时间sm,木板水平时滑块加速度大小为如图所示,一只猫在桌边猛地将桌布从鱼缸下拉出,鱼缸最终没有滑出桌面.若鱼缸、桌布、桌面两两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相等,则在上述过程中().桌布对鱼缸摩擦力的方向向左的质量相同,相连,通过系在现将细线剪断.相对于原长的伸长量分别记为.若两个雨点的半径之比为:.:.:.:4 .:8答案:A解析:当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重力与阻力相等,即r2×v2=r3g,即:2,则落地速度之比为:5)(多选光滑的水平面上,木板的左端有一质量为M加速度减小,木板的加速度增大,则t增大,安徽安庆期末联考)如图所示,分别是光滑斜面AB、AC的中点,如图所示,在动摩擦因数小球左侧连接一水平轻弹簧,河北正定中学期中)如图所示,一固定杆与水平方向夹的滑块套在杆上,通过轻绳悬挂一个质量为的小球,杆与滑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黑龙江哈六中月考)如图所示,37°的斜面AB=0.5,g取10 m/s小铅块相对木块滑动时小铅块的加速度大小;小铅块下的木块刚发生运动时小铅块的瞬时速度大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高考物理(人教版)一轮选练习题(8)
李仕才
1、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成功完成月面软着陆,并且着陆器与巡视器(“玉兔号”月球车)成功分离,这标志着我国的航天事业又一次腾飞,下面有关嫦娥三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嫦娥三号刚刚升空的时候速度很小,加速度也很小
B.研究“玉兔号”月球车在月球表面运动的姿态时,可以将其看成质点
C.研究嫦娥三号飞往月球的运行轨道时,可以将其看成质点
D.“玉兔号”月球车静止在月球表面时,其相对于地球也是静止的 【答案】C
【解析】嫦娥三号在刚刚升空的时候速度很小,但是速度变化很快,加速度很大,故选项A 错误;研究“玉兔号”月球车在月球表面运动的姿态时,“玉兔号”月球车的大小和形状不能被忽略,不能看成质点,故选项B 错误;研究嫦娥三号飞往月球的运行轨道时,嫦娥三号的大小和形状可以被忽略,可以看成质点,故选项C 正确;“玉兔号”月球车静止在月球表面时,相对月球是静止的,相对地球是运动的,故选项D 错误.
2、某物体自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经过秒到达斜面中点,从斜面中点到达斜面
底端的时间是( )
A. 秒
B. 秒
C.
秒 D.

【答案】A
3、(多选)给滑块一初速度v 0使它沿光滑斜面向上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g
2,当滑块速度大小减

v0
2时,所用时间可能是( ) A.
v02g B.v0g C.3v0g D.3v02g
【答案】BC
【解析】当滑块速度大小减为v0
2时,其方向可能与初速度方向相同,也可能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因此要考
虑两种情况,即v =v02或v =-v02,代入公式t =v -v0a 得t =v0g 或t =3v0
g
,故B 、C 正确.
4、(2018·四川德阳调研)如图6所示,一个人站在水平地面上的长木板上,用力F向右推同样放置在木板上的箱子,木板、人、箱子均处于静止状态.三者的质量均为m,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6
A.箱子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右
B.人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右
C.地面对木板的摩擦力方向向右
D.若人用斜向下的力推箱子,则木板对地面的压力会大于3mg
【答案】B
5、如图4所示是轿车常用的千斤顶,当摇动把手时,螺纹轴就能迫使千斤顶的两臂靠拢,从而将汽车顶起.当车轮刚被顶起时,汽车对千斤顶的压力为1.0×105 N,此时千斤顶两臂间的夹角为120°.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图4
A.此时千斤顶每臂受到的压力大小均为5.0×104 N
B.此时千斤顶对汽车的支持力为1.0×104 N
C.若继续摇动把手,将汽车顶起,千斤顶每臂受到的压力将增大
D.若继续摇动把手,将汽车顶起,千斤顶每臂受到的压力将减小
【答案】D
6、如图5所示,一质量为m的沙袋用不可伸长的轻绳悬挂在支架上,一练功队员用垂直于绳的力将沙袋缓慢拉起使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30°,且绳绷紧,则练功队员对沙袋施加的作用力大小为()
图5
A. B.mg C.mg D.mg
【答案】A
【解析】建立如图所示直角坐标系,对沙袋进行受力分析.
由平衡条件有:
F cos 30°-F T sin 30°=0,
F T cos 30°+F sin 30°-mg=0,
联立可解得:F=,故选A.
7、汽车拉着拖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汽车能拉着拖车前进是因为汽车对拖车的拉力大于拖车对汽车的拉力
B.汽车先对拖车施加拉力,然后才产生拖车对汽车的拉力
C.匀速前进时,汽车对拖车的拉力等于拖车向后拉汽车的力;加速前进时,汽车对拖车的拉力大于拖车向后拉汽车的力
D.拖车加速前进,是因为汽车对拖车的拉力大于地面对拖车的摩擦阻力
【答案】D
【解析】汽车对拖车的拉力与拖车对汽车的拉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等大反向,故A错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具有同时性,故B错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等大反向,匀速前进时,汽车对拖车的拉力与拖车向后拉汽车的力等大反向,故C错误.对拖车受力分析,拖车受汽车对拖车的拉力,地面对拖车的摩擦阻力,故加速前进时,是因为汽车对拖车的拉力大于地面对拖车的摩擦阻力,故D正确.
8、(2018·湖南怀化质检)如图8所示,A、B、C三球质量均为m,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斜面顶端、另一端与A球相连,A、B间固定一个轻杆,B、C间由一轻质细线连接.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固定在地面上,弹簧、轻杆与细线均平行于斜面,初始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细线被烧断的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