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参中24R拟人参皂苷提取工艺研究

合集下载

西洋参中皂苷类成分的研究

西洋参中皂苷类成分的研究

西洋参中皂苷类成分的研究作者:鲍建材、刘刚、郑友兰、张崇禧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s L.)系五加科人参属植物,原产于加拿大和美国,由于其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和独特的药理作用,多年来一直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

西洋参中的化学成分比较复杂,包括皂苷类、挥发油类、氨基酸类、糖类和聚炔类等,但主要是皂苷类成分。

人类对西洋参的研究可追溯到19世纪,早在1854年美国一学者便从西洋参中分离得到了第一个皂苷类成分,但对西洋参全面深人的研究却始于20世纪70年代。

迄今为止,中外学者已从西洋参中分离鉴定出的皂苷类成分有3种:达玛烷型(Dammarane),齐墩果烷型(Oleanane),奥克梯隆醇型(Ocotillol)。

而分离出的人参皂苷40余种。

根中皂苷的研究1976年,李向高从美国产西洋参中分离得到3种皂苷元,即人参二醇、人参三醇和齐墩果酸皂苷元。

1978年日本学者真田修一等从日本长野引种的西洋参中分离出人参皂苷Ro、Rb1、Rb2、RC、Rd、Re。

1982年Besso,H.等分离出7种皂苷,即Rg1、Rg2、Rb3、Rb1、F2,绞股蓝皂苷Ⅺ和西洋参皂苷R1(quenquinoside-R1)。

张崇禧从国产西洋参中分得人参皂苷RO、Rb1、Rb3。

Rc、Rd、Re等。

1983年魏均娴等从西洋参根中分得Ro、Rb1、Rg1、Re和pseudo-ginsenoside-F11(简称P-F11),P-F11是西洋参中的特有成分,是鉴别西洋参和人参的显著标志。

1985年松浦等从西洋参根中分离出13种皂苷,包括人参皂苷Rb1。

Rb2、Rb3、Rc、Rd、Re、Rg1、Rg2、F2。

拟人参皂苷F11(pseudoginsenoside-F11),绞股蓝苷XVⅡ(gynostenoside-XV Ⅱ)和一种新的皂苷,即西洋参皂苷R1。

1987年徐绥绪等从辽宁栽培的西洋参根中分得:RO、Rb1、Rb2、Rd、Re、Rg1。

西洋参中皂苷类成分提取方法对比_李建明

西洋参中皂苷类成分提取方法对比_李建明
Abstrac t O bjective: T o op tim ize the extraction m ethod and im prove the extraction ra tio of g insenosides from Panax quinquefoli um M ethods: Four d ifferent ex traction m ethods, including hea t reflux ex traction m ethod, ultrason ic extraction me thod, m ulti stag e counte rcurrent extraction m ethod and ultrason ic assisted mu lti stage countercurrent ex traction m ethod w ere com pared according to the ex traction ra tio of to ta l sapon ins and seven g insenosides analyzed by HPLC includ ing R b1, Rb2, R c, R d, R e, Rg1, Rg2 R esu lts: T he u l trasonic assisted mu lti stage countercurrent ex traction m ethod w as the best m ethod and had the advantages of higher e fficiency, low er ex traction tem pera ture and less so lvent consum ption Conclusion: T he u ltrasonic ass isted m ulti stage countercurrent ex traction me thod is hoped to be w idely used in the pharm aceutical industry

人参皂苷提取,纯化实验总结

人参皂苷提取,纯化实验总结

以下是人参皂苷提取和纯化实验的总结: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提取和纯化人参皂苷,评估提取和纯化方法的有效性和效率。

实验步骤:1.人参饮片研磨:将人参饮片研磨成细粉末,增加其表面积,有利于提取。

2.提取溶剂选择:根据文献和先前研究的经验,选择适合的提取溶剂。

常用的溶剂包括水、乙醇和乙醚。

3.提取过程:将人参粉末与选择的溶剂进行浸泡或回流提取。

通过搅拌、温度控制和提取时间的调整,使人参皂苷溶解到溶剂中。

4.过滤和浓缩:将提取液过滤以去除悬浮物和杂质。

然后使用适当的浓缩技术(如真空浓缩或冷冻干燥)将提取液浓缩,得到浓缩的人参皂苷提取物。

5.纯化方法选择:根据实验要求和目标,选择合适的纯化方法。

常用的方法包括凝胶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溶剂萃取等。

6.纯化过程:根据选择的纯化方法进行操作,将提取物中的杂质和其他成分分离,得到纯化的人参皂苷。

7.纯化产物分析:使用适当的分析技术(如质谱、紫外-可见光谱、高效液相色谱等)对纯化产物进行分析和定量,以确保其纯度和含量。

实验结果与总结:根据实验结果,成功提取和纯化了人参皂苷。

通过测定纯化产物的含量和纯度,可以评估提取和纯化方法的有效性和效率。

此外,对提取过程中的各个步骤进行优化和调整,可以进一步改进提取和纯化的效果。

总结来说,人参皂苷提取和纯化的实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选择合适的溶剂、调整提取条件,并根据实验目标选择合适的纯化方法。

通过实验,可以得到纯度较高的人参皂苷提取物,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基础。

然而,对于特定的提取和纯化过程,仍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纯化产物的纯度和产量。

西洋参内生菌与人参皂苷类成分相关性的初步研究的开题报告

西洋参内生菌与人参皂苷类成分相关性的初步研究的开题报告

西洋参内生菌与人参皂苷类成分相关性的初步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人参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人参内含有大量的皂苷类成分,具有免疫调节、抗氧化、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

然而,由于人参野生资源逐渐减少,栽培资源日益紧缺,导致人参药材价格居高不下。

因此,研究如何培育出一种价格低廉、产量高且品质优良的人参,是当前人参产业亟需解决的难题。

据报道,西洋参内生菌是一种能够与西洋参共生的菌根菌,可以提高西洋参的生长速度、产量和品质。

而西洋参与人参同属五加科,因此猜测西洋参内生菌可能对人参的生长和品质也有一定影响。

本研究将通过初步实验,探究西洋参内生菌对人参内皂苷类成分的影响,为人参的高效栽培和质量提升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二、研究内容1. 采集不同来源的人参、西洋参植株和其内生菌根菌样品,进行分离、鉴定和保存,建立样品库。

2. 确定适宜的人参生长环境和西洋参内生菌接种量,依据不同条件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

3. 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定期采集不同阶段的人参样品,进行皂苷类成分的测定和分析,统计数据并作图。

4. 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对比和归纳,分析西洋参内生菌与人参内皂苷类成分之间的相关性,并探究其可能的分子机制。

三、研究意义1. 通过研究西洋参内生菌与人参内皂苷类成分之间的相关性,为人参的高效栽培和质量提升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2. 探究西洋参内生菌与人参内皂苷类成分之间的分子机制,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方向。

3. 建立人参、西洋参植株和其内生菌根菌的样品库,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宝贵的实验材料和资源。

四、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1. 样品的采集、分离、鉴定和保存。

2. 制备人参生长环境和西洋参内生菌接种溶液。

3. 根据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不同设定,进行人参样品的采集和皂苷类成分的测定和分析。

4. 统计数据,并通过图表展示和分析。

5. 对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对比和归纳,探究西洋参内生菌与人参内皂苷类成分之间的相关性和分子机制。

HPLC法测定西洋参口服液中人参皂苷Re的含量

HPLC法测定西洋参口服液中人参皂苷Re的含量
表2线性试验结果
序号 浓度(pg/mL)
峰面积
1 11.7247 17698
2 23.4494 35156
3
35.1741 52557
4 58.6235 88126
5 93.7976 140968
6 117.2470 176590
回归方程为:A=1506.3C-176.15
R= 1.00000
结果表明,人参皂昔 Re 在 11.7247 M,g/mL - 117.2470 p. g/mL
III级电磁环境条件下,工作频带内信噪比或信干比完全基 本能够满足系统性能要求,装备基本能够完全发挥其作战效
能。以通信系统为例,通信距离满足指标要求,话音质量达到
3 ~ 4级,数传正确率达到80%o 结束语
随着高技术航电武器装备的发展和运用,当前和未来战场
的电磁环境正变得越来越复杂,对机载电子设备的威胁日益增
2.4线性关系考察 称取约15mg人参皂昔Re对照品,置50ml容量瓶,用甲醇 溶解并稀释至刻度,作为对照品溶液。然后精密量取对照品溶
液不同体积,置适当的容量瓶中,用甲醇稀释制成不同浓度的
对照品溶液,采用上述色谱条件,注入液相色谱仪,分别精密量
取IOjiL,并记录色谱图。纵坐标是峰面积(A)为,横坐标是浓度 (C),进行线性回归,并计算R,下表2为测定结果。
范围内线性关系很好。
2.5精密度试验 取IOjxL线性下浓度为58.6235 口g/mL的人参皂昔Re对 照品溶液注入液相色谱仪,重复进样6次测定,考察色谱图峰面
积,下表3为结果。Biblioteka 表3测定结果(精密度试验)
序号 峰面积
1 88131
2 88234
3 88267

人参中人参皂苷的提取、分离和测定

人参中人参皂苷的提取、分离和测定

人参中人参皂苷的提取、分离和测定一、本文概述二、人参皂苷的提取方法人参皂苷的提取是从人参原材料中分离和纯化目标化合物的重要步骤。

提取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皂苷的得率和纯度。

常用的提取方法包括溶剂提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以及超临界流体提取法等。

溶剂提取法:这是最常见且相对简单的方法,主要利用人参皂苷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进行提取。

常用的溶剂包括甲醇、乙醇、丙酮等。

通过浸泡、回流或渗漉等方式,使人参皂苷从原材料中溶解到溶剂中,再通过蒸发溶剂得到粗提物。

微波辅助提取法:微波提取是利用微波对溶剂和原材料的加热作用,提高提取效率和速度。

微波产生的热能可以使细胞壁破裂,加速溶剂对人参皂苷的渗透和溶解,从而缩短提取时间。

超声波辅助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是通过超声波产生的空化效应、机械效应和热效应等作用,增加溶剂对原材料的穿透力,提高人参皂苷的提取率。

同时,超声波还可以破坏细胞结构,使皂苷更容易释放到溶剂中。

超临界流体提取法:超临界流体提取是利用超临界状态下的流体(如二氧化碳)作为溶剂,通过调节压力和温度来控制流体的溶解能力,从而实现对人参皂苷的高效提取。

这种方法具有提取效率高、操作温度低、对原料破坏小等优点。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人参原材料的性质、目标皂苷的特点以及实验条件等因素,选择最合适的提取方法。

为了提高提取效果,还可以结合使用多种提取方法,如先用溶剂提取法得到粗提物,再用超声波或微波辅助提取法进行进一步的纯化。

三、人参皂苷的分离技术人参皂苷的分离是提取过程后的关键步骤,其主要目标是从复杂的混合物中分离出单一或特定类型的人参皂苷。

这通常涉及到一系列的色谱技术,包括液-液分配色谱、固相萃取、柱色谱、薄层色谱以及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

液-液分配色谱,也称为液-液萃取,是基于不同物质在两种不相溶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进行分离的。

这种方法对于初步分离人参皂苷和其他杂质非常有效。

固相萃取是一种基于吸附和解吸原理的分离技术。

西洋参提取工艺总结全解

西洋参提取工艺总结全解

经实验发现提取温度在60℃,料液比为1:16,提取时间90分钟为最佳实验条件。
其中实验发现提取液经直接浓缩得到的提取物含量较低,Re含量 占总提取物的0.92%左右。 醇沉:选用70%乙醇用作醇沉。得到的皂甙含量有所提升总提取 物的1.2%左右。 经过絮凝后(絮凝剂为0.3%FeSO4和CaO)调PH 9-10,过离子 交 换树脂得到的提取物提取率和含量均偏低,含量与直接浓缩相差不大 Re占总提取物的1.0左右。 经过大孔吸附树脂的提取液得到的提取物Re含量占总提取物含量 的6.3%以上。 综上所述:选取大孔吸附树脂方法分离皂甙的方法较为合适。
配方:提取物/麦芽糊精/木糖醇=1/0.85/0.75
多西 糖洋 提参 取皂 物苷 和 添 加 辅 料 造 粒 机 造 粒
加 水 混 匀
过 筛
密 封 保 存
麦芽糊精、木糖醇 水分含量适宜
注:制备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室内环境的温度和湿度,确保恒温恒湿。
西洋参含片制作工艺
西洋参 颗粒
0.3%微粉硅胶
烘干( < 4%,H2O)
混匀
密封保存
压片
注:制备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室内环境的温度和湿度,确保恒温恒湿。
西洋参参脯制作工艺
方 案 : 西洋参鲜参 一
切片
刷洗修整 加热浸泡40min
糖30g/L 表皮软化
晾晒
喷淋蜂蜜水
糖渍数小时
烘干
密封保存
方 案: 二
西洋参鲜参
刷洗修整
浸泡
蒸润
切片
配制糖液辅料
糖煮
烘烤
注:按方案二操作,出现参片碎裂现象,参心与表皮分离,后续蜜炼过程中出现裂口。
西洋参提取工艺总结
2014.9.26

西洋参提取工艺总结讲解

西洋参提取工艺总结讲解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西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参提取工艺总结
2014.9.26
实验室提取西洋参工艺流程图
茎叶
粉碎

加热提取(水提)

过滤 滤渣 回收再利用
提取液
浓缩
干燥
总提取物
(0.92%)
醇沉
絮凝 大孔吸附树脂
过滤 浓缩
离子交换树脂 浓缩 解析
干燥 (1.0-1.2%) 干燥 皂苷
浓缩
(6.3%)
流出液 醇沉 离心过滤
浓缩干燥 (多糖)
10%13%。
经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后提取液所得的提取物Re含量占总提 取物含量的6.0%以上,提取率约为9%。
车间生产工艺流程(实验室)
多 西洋参茎叶 1:16 功

参鲜
1:12 提 取

干参
1:16 浸 提
皂 苷
干燥
60℃ 2次
储罐静置
浓缩液
浓缩
洗脱液
板框过滤
70%乙醇 树脂吸附
解析
多 糖
浓缩、干燥
注:制备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室内环境的温度和湿度,确保恒温恒湿。
西洋参含片制作工艺
西洋参 颗粒
0.3%微粉硅胶
烘干( < 4%,H2O)
混匀
密封保存
压片
注:制备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室内环境的温度和湿度,确保恒温恒湿。
西洋参参脯制作工艺
方 案
: 西洋参鲜参

刷洗修整
加热浸泡40mi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结" 论
# )通过 对 西 洋 参 中 #23## 的 提 取 工 艺 进 行 优 化, 获得的最佳提取工艺为 ’ 倍量的 /%4 乙醇溶液 回流 & 次, 每次 & 5。 ( )(. ( $) 拟人参皂苷是一种极性较大、 结构复 杂的化合物, 几乎没有紫外吸收, 加之其测定经常受 到药材中糖类成分的干扰, 因而分析检测难度大。 曾有文献报道用液相色谱2蒸发光散射检测器 ( 602 7681) 测定西洋参中无紫外吸收的 #23
6%*-)$3-: 61?! LA AP?;U;_= ?5= =>:;>==Q;>: A[ #23## =a?QBS?=@ [QAU "%&%’ 2.)&-.+0/1).3 6$ @(-’.7* ! #23## NBR B>B<]_=@ ‘] E;:5 F=Q[AQUB>S= 6;bK;@ 05QAUB?A:QBP]27<=S?QARPQ]29BRR 8P=S?QAU=?Q] B>@ ?5= =a?QBS? =>:;>==Q;>: NBR AP?;U;_=@ ?5QAK:5 B>B<]R;R A[ OBQ;B>S=$ A(*+,-* ! MP?;UKU =a?QBS? =>:;>==Q;>: A[ #23## NBR /%4 B<SA5A<, #% ?;U=R Q=[<Ka;>: B>@ =a?QBS?;>: [AQ & ?;U=R, + 5 =BS5 ?;U=$ B.23,+*1.2! L5= AP?;UKU =aQBS? =>:;2 ?5= BUAK>? A[ UB?=Q;B<R, >==Q;>: ;R R?B‘<= B>@ Q=<;B‘<=$ C(4 >.)7*: "%&%’ 2.)&-.+0/1).3 6; (. ( $) 2PR=K@A:;>=>AR;@=;AQ?5A:A>B< ?=R? 万方数据
西北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年 $" 月, 第 %# 卷第 & 期, ’()* , !""# , +,-* %# , .,* & /,0123- ,4 .,1)5678) 92:;718:)<( .3)013- =(:72(7 >?:):,2)
・化学与化学工程・
西洋参中 !" ( !) #拟人参皂苷提取工艺研究
+ % " 6 7 8 ,
#( ##+ $
! ! ;"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精确称取西洋参干燥粗根粉 "! # $, 按表 - 的设 计进行实验, 提取液过滤, 蒸干, 残渣用甲醇转移至 "# &’ 量瓶中定容, 摇匀, 用 #! %" !& 滤膜过滤, 备 用。 ! ! <" 标准曲线的绘制 精密称取 !)*(( 对照品 +! 6 &$, 配制成 #! 7- $ 3 ’ 对照品溶液, 分别稀释为 #! #+6 , #! #, , #! (8 , #! +6 , #! 7- $ 3 ’ 溶液, 在拟定实验条件下, 自动进样器进 样 (# !’ 进行分析, 以峰面积对进样量作图。得回 % 9 (+8 ,77 & : -6- 6+6 , 线性 归方程为: ! 9 # ’ ,,, 6 , 万方数据 范围为 #! +6 ; 7! -# !$。 ; ! #" 直观分析 通过比较表 - 中各因素的极差值 ( $) 可以看 出, 影响 !)*(( 提取各因素顺序为 / < 1 < 0 < 2, 最 佳提取条件为 /- 0- 1+ 2- 。 ; ! $" 方差分析 由表 + 可以看出, /, 0, 1, 2 % 个因素对 !)*(( 的 /, 0, 1 + 个因素 ( = #! #( , 因素 提取均有显著影响, 2 的 ( = #! #" , 其顺序为 / < 1 < 0 < 2。
[ #, &] 血心肌供血等作用 , 结构见图 $ 。由图 $ 可知,
该皂苷成分在紫外区几乎无吸收, 用紫外检测器难 以进行检测。本文以高效液相色谱A离子阱质谱联 用 ( IJAK=) 正离子全扫描法为检测手段, 对西洋参 中 "AF$$ 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
$% 仪器与药品
$ * $% 仪% 器 液相色谱A质谱联用仪: HL:-72) $$"" 系列液相 色谱系统, 电喷雾离子源, 离子阱质量分析检测系 统; H--)7(5 固相萃取仪, HL:-72)J$E 固相萃取小柱; 基 因公司 K3M:N3 超纯水机。 $ * !% 药% 品 !# ( !) A拟人参皂苷对照品 (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 , 西洋参药材 ( 陕西省留 鉴定所, 批号为 E#$ABB"% ) 坝县) , 甲醇 ( F:8571 公司 OPIJAQ13?7 ) , 其他试剂均
@ @ @ @ @ @ 收稿日期: !""%A"BA%" 基金项目: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A!C# )
图 $@ !# ( !) A拟人参皂苷结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F:L* $@ R57 8)10()017 ,4 !# ( !) /S870?,L:272,8:?7
!% 分析条件
色谱柱: T,1U3M =VAJ$E , $&" NN W !* $ NN, & "N; 流速: "* % NI X N:2; 进样体积: $" "I, 流动相: H Y &* " NN,- X I 甲酸胺, V Y 甲醇; 梯度: 体积分数为 &"G V, 保持 $&* " N:2, 在 #& N:2 内至体积分数为 $""G V; 质 D 谱条件: 电离源模式 ( 电喷雾电离源) ; 干燥气流速: I X N:2; 雾化气压力: !#$ ZP3; 干燥气温度: %!&[ 。
参考文献:
[#] ! 原晓勇, 孙来琦, 李宝璋, 等$ 西洋参悬浮细胞培养条 ( 编! 辑! 陈镱文)
6 *-+74 .2 -’( 8)(8$)$-1.2 ./ 9: ( !) ;8*(+7.<12(2.*17( 12 "#$#% &’($)’*+,-(’. = >1-’ .)-’.<.2$, -(*I"YT 3B>:# , I"YT Z;BA2[B>:# , DE"M Z;>2[=>:( , 6H\ ";2[B>:( , DE7YT Z;BA25K;(
王 @ 芳$ , 王小芳$ , 赵新锋! , 刘爱芳! , 郑晓晖!
( $* 西北大学 化学系, 陕西 西安@ D$""CB ; !* 西安交通大学 中草药现代化研究及工程中心, 陕西 西安@ D$""C$ )
摘要: 目的@ 对西洋参中 !# ( !) A拟人参皂苷( "AF$$ ) 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方法 @ 以 "AF$$ 为指标 物质,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A离子阱质谱联用正离子全扫描法检测, 经方差分析筛选 "AF$$ 的提取工 艺。结果@ "AF$$ 的提取工艺为: E 倍量 D"G 的乙醇加热回流 % 次, 每次 % 5。结论 @ 提取溶剂浓度 对西洋参中 "AF$$ 提取效率的影响最大。 关@ 键@ 词: 西洋参; 拟人参皂苷; 正交实验 中图分类号: ’C&D* C%@ @ 文献标识码: H@ @ 文章编号: $"""A!D# ! ( !""# ) "&A"&&&A"% @ @ 西北大学曾从多角度对西洋参进行过研 究
[ $, !]
为分析纯, 超纯蒸馏水。
, 我们的工作侧重于人参皂苷的提取。
本文用五加科植物西洋参 ( #$%$& ’()%’(*+,-)(. [ %] I* ) 的干燥根 , 味甘、 微 苦 凉、 补 气 养 阴、 清热生 津, 可用于气虚阴亏、 内热、 咳喘痰血、 虚热烦倦、 消 渴、 口燥咽干。其主要活性成分为人参皂苷, 其中 "A F$$ 为西洋参中的特有成分, 具有增强记忆、 增加缺
。笔者
经过实验发现, 7681 作为一种通用检测器, 虽能检 测 #23## , 但检测限较高, 线性范围较窄, 从而应用范 围受到限制。本文采用 60298 法从总离子流图、 提 取离子图及相应碎片离子质谱图 & 方面进行检测, 方法准确、 可靠, 所筛选的提取工艺科学性强。 感谢 ":;<=>? 科技有限公司 @A>B?;A> 计划所提 供的仪器设备。
;" 结果分析
第 ) 期! ! ! ! ! ! ! ! ! ! ! ! ! 王! 芳等: 西洋参中 (. ( $) 2拟人参皂苷提取工艺研究
— ))/ —
表 !" 方差分析结果表 #$%& !" #’( )(*+,- ./ 0$)1$23( $2$,4*1*
方差来源 " 0 1 误差 平方和 #$ %&’ ( %$ %*# * %$ #/% ’ %$ %.* . %$ #%. ’ 自由度 ( ( ( ( #’ 方! 差 %$ )#* # %$ %.+ % %$ %’) . %$ %(. / %$ %%) ’ 件的研究 [ C] $ 西北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 , (. !值 ’*$ #+( % /$ ’*( % #.$ ++’ % .$ (.& % 显著性试验 " , %$ %# " , %$ %# " , %$ %# " ,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