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灌夫

合集下载

2024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

2024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

于梁王,楚王时则称说梁王以为信,故梁楚之欢,由宋就始。语
曰:“转败而为功,因祸而为福。”老子曰:“报怨以德。”此
之谓也。夫人既不善,胡足效哉!
——
选自《新序·杂事》 【注释】①梁:即战国时的魏国。②劬:勤劳。
③窳:懒惰。④褊:气量狭小。
• 1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
项是( B)(3分)
• B.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C.此诸臣之不肖也
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 D.君嗜之,则臣食之 乡……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
•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 ①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
21.①让诸侯听到这件事,认为我们的君主重 视鸟而轻视有才能的人,这是第三条罪状。
C.衣粗衣,后来吊(慰问、吊唁) D.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厌恶)
•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
是( CD )(4分)
• A.孙叔敖为楚令尹 •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 B.足以治楚矣 •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C.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 •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 D.楚王不知臣之不肖 •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9-22题。
• 梁①大夫有宋就者,尝为边县令,与楚邻界。梁之边亭,与楚
之边亭皆种瓜,各有数。梁之边亭人,劬②力数灌其瓜,瓜美。
楚人窳③而稀灌其瓜,瓜恶。楚令因以梁瓜之美,怒其亭瓜之恶
也。楚亭人心恶梁亭之贤己,因夜往窃搔梁亭之瓜,皆有死焦者
矣。梁亭觉之,因请其尉,亦欲窃往报搔楚亭之瓜,尉以请宋就。
• 20.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BD ) (4分)
• A.汝可娶其女弟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题汇集(一)附答案解析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题汇集(一)附答案解析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题汇集(一)一、(2024·山东·中考真题)王公政教[明]沈德符王锐,永平府迁安县人,进士。

景泰间,为彰德知府,锐长身修髯顾眄生威有权术尚严政。

治察郡中吏民,自听其政,吏亡得为奸。

深究事情,吏民畏之如神。

令民临道屋俱作修廊,檐外浚深沟,雨潦得泄,中道隆,立令水赴沟中。

巷口树栅门,有钥,甲夜即阖门钉板,柝竟夜鸣,奸人莫敢入郡地也。

尤留心学校,凡朔望①谒先师庙已,坐明伦堂②,听诸生说经。

诸生皆居学宫,筹识姓名。

政少暇,令隶持数筹,造明伦堂。

诸生持筹来,自临试,或背诵书,或作义。

其他出及不衣冠居者,受笞。

当是时,黉序③间读书声洋洋盈耳。

丁祭④,陈钟鼓,鸣弦管,升降揖逊甚都。

参政姚龙行部至府,往见之,出而叹曰:“此虽国学⑤,亦无以加也。

”(选自《万历野获编》,有删节)[注]①朔望:农历每月的初一日和十五日。

②明伦堂:古代讲学、弘道、研究之所。

③黉(hóng)序:古代学校。

④丁祭:旧时每年于仲春及仲秋上旬丁日祭祀先师孔子。

⑤国学:国子监。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景泰”与“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中的“康乐”都是皇帝年号。

B.“吏民畏之如神”与“无丝竹之乱耳”两个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C.“令民临道屋俱作修廊”与“乃重修岳阳楼”的“修”,都是“修建”的意思。

D.“筹”的本义指小竹片,“筹识姓名”这句话意思是用小竹片标识学生的姓名。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锐防涝有法,要求百姓深挖排水沟渠,这样下大雨时可以及时泄洪。

B.王锐重视安全,在巷口处设置栅门,入夜便关门上锁,彻夜有人打更。

C.结尾使用对比,用正面描写的手法,借参政姚龙的话肯定王锐的政绩。

D.文章以叙为主,从防涝、治安、教育等方面记录王锐施政有为的事迹。

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需断句处相应的字母依次填写到答题卡上。

专题14 文言文阅读测试(测试)-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原卷版)

专题14 文言文阅读测试(测试)-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原卷版)

专题14 文言文阅读测试(测试)时间:90分钟满分:120分(11分)(2024·黑龙江哈尔滨·模拟预测)【最新模拟题】阅读《出师表》,回答小题。

出师表诸葛亮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做之、袆、允之任也。

1.(3分)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卑鄙:(2)顾:(3)驽钝:2.(4分)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3.(4分)诸葛亮认为蜀国已经具备了出师北伐的哪两个条件?(7分)(2024·四川凉山·模拟预测)【最新模拟题】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日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巢,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别有心旷神怡。

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4.(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义或用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若夫..霪雨霏霏(用在一段话开头,以引发议论)B.至若春和景.明(日光)C.而或长烟一.空(全)D.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也许,表示委婉语气)5.(2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选文第一段用一连串的四字短句,层层渲染,写天气的恶劣,人心的酸楚,突出了一种悲凉的情景。

专题04《诫子书》(真题专练)-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原卷版)

专题04《诫子书》(真题专练)-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原卷版)

专题04:《诫子书》(原卷版)真题专练【12023年山东省枣庄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出师表(节选)诸葛亮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乙)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0.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一致..的一项是()A. 先帝不以臣卑鄙.. B.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C. 非淡泊..无以明志 D. 险.躁则不能治性11.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受任于败军之.际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说》)B. 还于.旧都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C.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D.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12. 下列句子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B.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C.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D.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13. 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甲文是诸葛亮出师伐魏前呈给后主的表文,乙文是诸葛亮写给儿子的家书。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魏其侯窦婴者”文言文阅读理解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魏其侯窦婴者”文言文阅读理解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魏其侯窦婴者”文言文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魏其侯窦婴者,孝文后从兄子也。

父世观津人。

喜宾客。

孝文时,婴为吴相,病免。

孝景初即位,为詹事。

梁孝王者,孝景弟也,其母窦太后爱之。

梁孝王...朝,因昆弟燕饮。

是时上未立太子,酒酣,从容言曰:“千秋之后传梁王。

”太后欢。

窦婴引卮酒进上,曰:“天下者,高祖天下,父子相传,此汉之约也,上何以得擅传梁王!”太后由此憎窦婴。

窦婴亦薄其官,因病免。

太后..除窦婴门籍,不得入朝请。

孝景..三年,吴楚反,上察宗室诸窦毋如窦婴贤,乃召婴。

入见,固辞谢病不足任。

太后亦惭。

于是上曰:“天下方有急,王孙宁可以让邪?”乃拜.婴为大将军,赐金千斤。

婴乃言袁盎、栾布诸名将贤士在家者进之。

所赐金,陈之廊庑下,军吏过,辄令财取为用,金无入家者。

窦婴守荥阳,监齐赵兵。

七国兵已尽破,封婴为魏其侯。

诸游士宾客争归魏其侯。

孝景时,每朝议大事,条侯、魏其侯,诸列侯莫敢与亢礼。

武安侯田蚡者,孝景后同母弟也,生长陵。

孝景子武帝时,武安宴诸宾,魏其以灌夫故后因坐之。

而于是上使御史簿责魏其所言灌夫,颇不雠,欺谩。

劾系都司空。

孝景时,魏其常受遗诏,曰“事有不便,以便宜论上”。

及系,灌夫罪至族,事日急,诸公莫敢复明言于上。

魏其乃使昆弟子上书言之,幸得复召见。

书奏上而案尚书大行无遗诏诏书独藏魏其家家丞封乃劾魏其矫先帝诏罪当弃市。

五年十月,悉论灌夫及家属。

魏其良久乃闻,闻即恚,病痱,不食欲死。

或闻上无意杀魏其,魏其复食,治病,议定不死矣。

乃有蜚语为恶言闻上,故以十二月晦论弃市渭城。

(节选自《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有删节)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书奏上而案尚书/大行无遗诏/诏书独藏魏其家/家丞封/乃劾魏其矫/先帝诏罪当弃市B.书奏上/而案尚书大行无遗/诏诏书独藏魏其/家家丞封/乃劾魏其矫先帝诏/罪当弃市C.书奏上而案尚书/大行无遗诏/诏书独藏魏其/家家丞封/乃劾魏其矫/先帝诏罪当弃市D.书奏上/而案尚书大行无遗诏/诏书独藏魏其家/家丞封/乃劾魏其矫先帝诏/罪当弃市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A.梁孝王,汉景帝刘启的弟弟。

初中语文2024届中考复习文言文阅读练习0816(共四组,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初中语文2024届中考复习文言文阅读练习0816(共四组,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岳阳楼记》与《渑水燕谈录》[甲]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初,范文正公贬饶州①,朝廷方治朋党②,士大夫莫敢往别,王待制质③独扶病④饯于国门。

大臣责之曰:“君,长者,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顾质何敢望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闻者为之缩颈⑤。

(选自《渑水燕谈录》,有删改)【注释】①范文正公贬饶州:范仲淹因上书主张革新与宰相发生冲突,遭诬告,贬官饶州。

②朋党:同类的人为私利而结成的小集团。

③王待制质:即王质,待制为官名。

④扶病:抱病,带病。

⑤缩颈:缩头,表示吃惊害怕。

1.甲文中描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有什么作用?2.解释下列加粗词的意思。

(1)薄暮冥冥()(2)锦鳞游泳()(3)士大夫莫敢往别()(4)若得为范公党人()3.王质说“范公天下贤者”,从甲文来看,范仲淹之“贤”表现在哪些方面?4.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

(各标一处)(1)至若春和景明(2)闻者为之缩颈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王待制质独扶病饯于国门。

(二)(甲)洪武①初,欲于南京狮子山顶建阅江楼,楼未造,太祖②先令儒臣作记。

即日文成,上览之曰:“乏人矣。

昔唐太宗繁工役,好战斗,宫人徐充容③犹上疏曰:‘地广非久安之道,人劳乃易乱之源,东戍辽海,西役昆丘,诚不可也。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含答案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甲】孔子适周,见于李子。

李子曰:“吾闻夫子圣人也,吾所见者,夫子盖儒者邪?”孔子曰:“然。

”李子曰:“儒者所谓中国者,五千里地,盖天下之一分也。

非邪?”孔子曰:“然。

”李子曰:“吾闻夫子之车,万乘也;积粟万钟。

夫子盖富矣?”孔子曰:“吾无得车马,而食亦薄矣。

”李子曰:“吾闻夫子之言论,其shipu2博矣。

”孔子曰:“吾言少而精,辞不迫切,而意已独至矣。

”(选自《孔子世家》)【乙】昔者,齐景公田于沛,招虞人。

虞人闻车马之声而却走。

公曰:“寡人善射,与若捕禽兽,虞人且不敢前,况他人乎?”少进,公谓梁丘据曰:“我马之足,不过中人;然已至于沛矣。

我马之良,真足以使我马也。

”梁丘据曰:“马至于沛,非不足也;然而非马之力也,又非御者之善也,得彼丘陵之助焉耳。

”公曰:“然则寡人已知所以御马矣。

”遂驱马疾驰,不复以虞人为意。

马逸,至于坑谷,公遂坠马。

孔子闻之,曰:“善御者正其心,各以其道,使皆用力而不见其所畏。

此所以趋也。

”(选自《孔子家语》)1. 下列词语在文中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 吾所见者,夫子盖儒者邪 / 吾闻夫子之车,万乘也B. 吾闻夫子之言论,其shipu2博矣 / 吾言少而精C. 寡人善射,与若捕禽兽 / 然已至于沛矣D. 马逸,至于坑谷 / 公遂坠马2. 下列对【甲】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吾闻夫子之言论/其shipu2博矣B. 吾闻夫子之言论其shipu2博矣C. 吾闻夫子之言论/其shipu2博D. 吾闻夫子之言论其shipu2博矣3. 下列对【乙】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田:打猎B. 招:召唤C. 御者:驾驭车马的人D. 逸:逃走4. 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 【甲】文孔子自嘲,【乙】文齐景公自大B. 【甲】文孔子谦虚,【乙】文齐景公自省C. 【甲】文孔子自省,【乙】文齐景公自大D. 【甲】文孔子自大,【乙】文齐景公谦虚5. 下列对【甲】【乙】两文所蕴含的道理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 【甲】文强调谦虚使人进步,【乙】文强调自省使人明智B. 【甲】文强调知识的重要性,【乙】文强调实践的重要性C. 【甲】文强调言行一致,【乙】文强调自省使人进步D. 【甲】文强调谦虚使人进步,【乙】文强调合作的重要性答案:1. B2. A3. D4. C5. A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中考文言文《魏其武安侯列传》全文详细翻译

中考文言文《魏其武安侯列传》全文详细翻译

中考文言文《魏其武安侯列传》全文详细翻译本文是关于中考文言文《魏其武安侯列传》全文详细翻译,感谢您的阅读!魏其侯窦婴是孝文皇后堂兄之子,自他父辈以上,世世代代都住在观津,喜好宾客。

孝文帝时,窦婴曾在吴国任丞相,后因病免官。

孝景帝刚即位不久,任用窦婴为詹事。

魏其侯窦婴者,孝文后从兄子也。

父世观津人。

喜宾客。

孝文时,婴为吴相,病免。

孝景初即位,为詹事。

梁孝王是孝景帝的弟弟,他的母亲窦太后很喜欢他。

一次,梁孝王入朝,孝景帝以兄弟之礼设家宴招待他。

当时,孝景帝还没有立太子,酒酣耳热之际,孝景帝随随便便地说道:“我去世之后,把帝位传给梁王。

”窦太后听了很高兴。

这时,窦婴捧了一杯酒进献给皇上,说:“天下是高祖的天下,帝位应当父子相传,这在汉家早有约定,皇上怎么能擅自传给梁王!”太后因此而憎恨窦婴。

窦婴也看不上詹事这区区小官,就托病辞职了。

窦太后把窦婴的名字从出入宫门的登记簿籍上除去,不准他来见皇帝。

梁孝王者,孝景弟也,其母窦太后爱之。

梁孝王朝,因昆弟燕饮。

是时上未立太子,酒酣,从容言曰:“千秋之后传梁王。

”太后驩。

窦婴引卮酒进上,曰:“天下者,高祖天下,父子相传,此汉之约也,上何以得擅传梁王!”太后由此憎窦婴。

窦婴亦薄其官,因病免。

太后除窦婴门籍,不得入朝请。

孝景三年,吴、楚等国发动叛乱,(为了平叛)皇上把刘姓的皇族和窦家的人都考察了一下,觉得没有谁比窦婴更贤能,就下令征召窦婴。

窦婴入朝拜见皇上,坚决推辞。

他借口有病,说不足以当此重任。

事至如此,太后也很惭愧。

于是皇上说:“天下正有危难,王孙怎能推辞呢?”就拜窦婴为大将军,赏赐黄金千斤。

窦婴便推荐了赋闲在家的袁盎、栾布等名将与贤士。

皇上赐给他的黄金,都放置在两廊之下,属下的军吏来了,就让他们酌量着拿了去用,自己却从没往家里拿过一块金子。

窦婴坐镇荥阳,负责统制进攻齐、赵两国的汉军。

吴、楚七国的反叛全部平定之后,窦婴被封为魏其侯。

那些游士和宾客都争相投靠到魏其侯门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灌夫
灌夫
灌将军夫者,颍阴人也。

夫父张孟,尝为颍阴侯婴舍人,得幸,因进之至二千石,故蒙灌氏姓为灌孟。

吴、楚反时,颍阴侯灌何为将军,属太尉,请灌孟为校尉。

夫以千人与父俱。

灌孟年老,颍阴侯强请之,郁郁不得意,故战常陷坚,遂死吴军中。

军法:父子俱从军,有死事,得与丧归。

灌夫不肯随丧归,奋曰:“愿取吴王若将军头,以报父之仇。

”于是灌夫披甲执戟,募军中壮士所善、愿从者数十人。

及出壁门,莫敢前。

独二人及从奴十数骑驰入吴军,至吴将麾下,所杀伤数十人。

不得前,复驰还,走入汉壁,皆亡其奴,独与一骑归。

夫身中大创十余,适有万金良药,故得无死。

夫创少瘳,又复请将军曰:“吾益知吴壁中曲折,请复往。

”将军壮义之,恐亡夫,乃言太尉。

太尉乃固止之。

吴已破,灌夫以此名闻天下。

灌夫为人刚直使洒,不好面谀。

贵戚诸有势在己之右,不欲加礼,必陵之;诸士在己之左,愈贫贱,尤益敬与钧。

稠人广众,荐宠下辈。

士亦以此多之。

夫不喜文学,好任侠,已然诺。

诸所与交通,无非豪杰大猾。

家累数千万,食客日数百人,陂池田园,宗族宾客,为权利,横于颍川。

颍川儿乃歌之曰:“颍水清,灌氏宁;颍水浊,灌氏
族。


1、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夫身中大创十余②至吴将麾下③宗族宾客为权利,横于颍川。

A、zhōngchuànghuīwéihèng
B、zhòngchuāngmáowèihèng
C、zhōngchuàngmáowéihéng
D、zhòngchuānghuīwéihéng
2、对“壁”的意义,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壁中曲折②出壁执戟③森严壁垒④家徒四壁⑤坚壁清野
A、①②③⑤/④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
②⑤/③④
3、第四段“吾益知吴壁中曲折”一句中“曲折”一词的意义是
A、军中的矛盾
B、兵力的虚实
C、路径的复杂
D、防御的工事
4、第六段“已然诺”的意思是
A、不肯答应别人的请求
B、答应的事就一定办到
C、答应的事总是不办
D、人有所求必定应允
5、第三段“占常陷坚”的意思是
A、战斗中常常向敌军防卫最强处攻击
B、战斗中常常中了敌军的埋伏
C、战斗中常常陷入敌军防卫最强的地方
D、战斗中常常攻破敌军防卫最强的地方
6、对“将军壮义之,恐亡夫”一句,翻译正确的是
A、将军是一个豪壮而很重义气的人,担心如果答应了他的请求,他会战死。

B、将军认为灌夫此举壮烈且合于正义,但担心军士伤亡太大。

C、将军钦佩灌夫的胆量,认为此举合于正义,但担心他会战死。

D、将军认为他很豪壮、讲义气,恐怕这样做会失去他。

7、对“贵戚诸有热力在己之右,不欲加礼,必陵之”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对许多地位在他之上的贵戚、有势力的人,他都不愿礼敬,且一定要凌辱他们。

B、凡地位在他之上的贵戚,只要他不想对他们表示尊敬,就一定要压过他们。

C、许多地位在他之上的贵戚,只要对他不表示尊敬的,就一定要处置他们。

D、对于那些地位在他之上的贵戚,他一概不想特别礼敬,并且还要凌辱他们。

8、本文最后引用的民歌,其含意是
A、灌氏家族盛衰难卜。

B、灌氏迟早要族灭。

C、太平时灌氏兴,乱世时灌氏亡。

D、灌氏的兴亡,关
系世事盛衰。

1、D
2、A
3、C
4、B
5、A
6、C
8、B
灌夫将军,是颍阴人氏。

他的父亲张孟,曾颍阴侯婴的门客,受到宠受,于是提拔他到了收入二千石谷的地位,所以承蒙灌氏的姓,改姓名为灌孟。

吴、楚反叛时,颍阴侯灌何当将军,官为太尉,请灌孟做校尉。

灌夫率千人与父亲同样。

灌孟年老时,颍阴侯非要请他出战不可,他心中很不快,所以战斗中常常向敌人防卫最强处攻击,就死在吴军之中。

军法规定:父子二人都在军队中,有死人的事情,可以随办丧事回家。

灌夫不愿随办丧事回家,奋勇表态说:“我愿取来吴王若将军的头来,以此报杀父之仇。

”于是灌夫穿好铠甲手执长戟,招募军中善战、愿意随同的壮士几十人。

军队前进受阻,又跑回来,跑到汉壁,随同的奴仆也都死了,独自一人骑马而归。

灌夫身负重伤十余处,恰好有价值万金的良药,所以才免一死。

灌夫的伤稍稍有好转,又再次向将军请战说:
“我非常了解吴国军壁中道路的曲折变化,请允许我再次前往。

”将军很钦佩灌夫的胆量,又认为此举合于正义,又担心他会战死。

于是向太尉汇报,太尉坚决阻止了将军。

待吴军大败,灌夫以此名闻天下。

灌夫为人刚直好饮酒使性,不喜欢当面
奉承人。

凡地位在他之上的贵戚,只要他不想对他表示尊敬的,就一定要压过他们。

凡地位在他以下的人士,愈是贫贱,愈加看重他们。

在稠人广众面前,荐举、喜欢下辈人。

名士们也因此而日益增多。

灌夫不喜欢文学,喜欢侠义的性格,答应的事说了就算数。

与他相交往的各种人,无非都是豪杰侠义的人。

家产超过几千万,每日里食客几百人,坡地、水塘、田园很大,他的同宗及其宾客们,凭仗权利,在颍川横行。

颍川儿童唱道:“除非颍水变清,灌氏家族才会安宁;颍水不会变清,灌氏必会全族灭亡。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