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知识方剂集锦:回阳救急汤禁忌与方解

合集下载

回阳急救汤_玉案卷二_方剂树

回阳急救汤_玉案卷二_方剂树

回阳急救汤_玉案卷二_方剂树回阳急救汤_玉案卷二_方剂树 (1)1.原方 (3)1.1.组成:附子、干姜、人参、甘草、肉桂、陈皮。

(3)1.2.功效:直中阴经,无热,恶寒,面惨,手足厥冷,唇紫舌卷,爪甲青黑,身重难以转侧,不渴,卧多踡足,大便泄利,小便清白,脉沉细微。

(3)1.3.来源:《玉案》卷二。

(3)2.参附理中丸 (3)2.1.加:白术 (3)2.2.组成:白术4两,人参1两,附子5钱,肉桂1两,干姜1两,陈皮1两,甘草5钱。

(3)2.3.功效:脾胃平素虚寒,而饮食少减,或难于消化者,陡被外袭之寒淫所中,或内因有形之冷积所伤,一时肢体厥冷,心腹窘痛,恶心呕吐,暴泄清溏。

32.4.来源:《活人方》卷一 (3)3.启峻汤 (3)3.1.加:黄耆、当归、白术、茯苓、肉果、沉香 (3)3.2.组成:人参1钱5分,黄耆1钱5分,当归1钱5分,白术(炒枯)1钱5分,陈皮8分,甘草(炙)5分,肉桂半钱,茯苓1钱5分,干姜(炮)4分,肉果8分,沉香8分,附子(炮)1钱5分。

(4)3.3.功效:脾肾俱虚,腹胀少食。

(4)3.4.来源:《张氏医通》卷十三 (4)4.温中补脾汤 (4)4.1.加:黄耆、白术、半夏、茯苓、砂仁、白芍、丁香 (4)4.2.组成:人参、黄耆(蜜炙)、白术(土炒)、干姜、附子(制)、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砂仁、肉桂(去粗皮,研)、白芍(炒焦)、甘草(炙)、丁香。

(4)4.3.功效:慢脾风。

缘吐泻既久,脾气大伤,以致土虚不能生金,金弱不能制木,肝木强盛,惟脾是克,故曰脾风。

其证闭目摇头,面唇青暗,额汗昏睡,四肢厥冷,舌短声哑,频呕清水。

(4)4.4.来源:《金鉴》卷五十一 (4)5.四五汤 (4)5.1.加:白术、茯苓、白芷、川芎、茯苓、当归、芍药、半夏、枳壳、麻黄、苍术、桔梗、厚朴 (4)5.2.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白芷、川芎、甘草(炙)、茯苓(去皮)、当归(去芦)、肉桂(去粗皮)、芍药、半夏(汤洗七次)、陈皮(去白)、枳壳(去瓤,炒)、麻黄(去根,节)、苍术(米泔浸,去皮)、干姜、桔梗(去芦头)、厚朴(去粗皮)。

回阳急救汤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回阳急救汤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回阳急救汤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对于人类来说,养生是很重要的,毕竟身体会健康,而且气色也会改善不少,这让很多人为之心动,不过,养生的方法有很多种,很多朋友不知道用
对于人类来说,养生是很重要的,毕竟身体会健康,而且气色也会改善不少,这让很多人为之心动,不过,养生的方法有很多种,很多朋友不知道用哪一种好,对此,下面就为朋友们说一说中药方剂回阳急救汤,它是一种效果非常好的养生法,并且也是很多朋友共同使用的养生秘诀。

【处方】附子、干姜、人参、甘草、肉桂、陈皮。

【功能主治】直中阴经,无热,恶寒,面惨,手足厥冷,唇紫舌卷,爪甲青黑,身重难以转侧,不渴,卧多蜷足,大便泄利,小便清白,脉沉细微。

【用法用量】水1钟半,加大枣2个,生姜自然汁半盏煎,临服入泥浆水澄清。

每次温服1匙。

【摘录】《玉案》卷二
上文我们介绍了什么是回阳急救汤,我们知道回阳急救汤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方剂,有很好的养生和保健作用,对人体有很多好处,可以缓解很多症状,怎么样,你了解了吗?
生活常识分享。

大建中汤、四逆汤、白通汤、回阳救急汤、五积散、小青龙汤的功效与作用及干姜药方

大建中汤、四逆汤、白通汤、回阳救急汤、五积散、小青龙汤的功效与作用及干姜药方

大建中汤、四逆汤、白通汤、回阳救急汤、五积散、小青龙汤的功效与作用及干姜药方大建中汤、四逆汤、白通汤、回阳救急汤、五积散、小青龙汤的功效与作用及干姜药方大建中汤(《伤寒论》) 川椒、干姜、人参、饴糖。

功用:温中补虚,降逆止痛。

主治:中阳衰弱,阴寒内盛。

症见: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头足痛而不可触近,苔白滑,脉细紧,甚则肢厥脉伏;或腹中漉漉有声。

四逆汤(《伤寒论》) 附子、干姜、甘草。

功用:回阳救逆。

主治:①少阴病。

症见:四肢厥逆,恶寒卷卧,呕吐不渴,腹痛下痢,神衰欲寐,舌苔白滑,脉象细弱。

②太阳病误汗亡阳。

白通汤(《伤寒论》) 葱白、干姜:附子。

功用:通阳破阴。

主治:少阴病,下利,脉微者。

回阳救急汤(《伤寒六书》) 熟附子、干姜、肉桂、人参、白术、茯苓、陈皮、甘草、五味子、半夏。

功用:回阳救急,益气生脉。

主治:寒邪直中三阴,真阳衰微。

症见:恶寒倦卧,四肢厥冷,吐泻腹痛,口不渴,神衰欲寐,或身寒战栗,指甲口唇青紫,或口吐涎沫,舌淡苔白,脉沉微,甚或无脉等。

五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白芷、川芎、炙甘草、茯苓、当归、肉桂、芍药、半夏、陈皮、枳壳、麻黄、苍术、干姜、桔梗、厚朴。

功效:调中顺气,除风冷,化痰饮。

治脾胃宿冷,腹胁胀痛,胸膈停痰,呕逆恶心;或外感风寒,内伤生冷,心腹痞闷,头目昏痛,肩背拘急,肢体怠惰,寒热往来,饮食不进,及妇人血气不调,心腹撮痛,或经闭不通等。

小青龙汤(《伤寒论》) 麻黄、桂枝、芍药、甘草、干姜、细辛、半夏、五叶子。

功用:解表蠲饮,止咳平喘。

主治:风寒袭表,水饮内停,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而稀,或痰饮咳喘,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者。

苓甘五味姜辛汤(《金匮要略》) 茯苓、甘草、干姜、细辛、五味子。

功用:温肺化饮。

主治:寒饮内蓄。

症见:咳嗽痰多,痰稀色白,胸膈不快,舌苔白滑,脉弦滑等。

乌梅丸(《伤寒论》) 乌梅、细辛、干姜、黄连、当归、附子、蜀椒、桂枝、人参、黄柏。

回阳急救汤的功效与作用

回阳急救汤的功效与作用

回阳急救汤的功效与作用
关于《回阳急救汤的功效与作用》,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针对人类而言,健康养生是很重要的,终究人体会身心健康,并且面色也会改进许多,这让许多人为因素之动心,但是,健康养生的方式有很多种多样,许多盆友不清楚用哪一种好,对于此事,下边就为小伙伴们说一说中医药方回阳抢救汤,它是一种实际效果很好的健康养生法,而且也是许多盆友相互应用的养生秘诀。

特异药方生产
禄特科技、炮姜、山参、甘草、肉桂粉、茯苓。

特异功效与作用生产
直中阴茎,喷射式,畏寒,面惨,手脚厥冷,唇紫舌卷,爪甲青黑,身重无法转侧,口不干,卧多蜷足,排便泄利,小便清正,脉沉微小。

特异使用方法使用量生产
水1钟半,增加枣2个,姜片当然汁半盏煎,临服入沙浆水回应。

每一次温服1匙。

特异摘抄生产
《玉案》卷二
上文我们详细介绍了什么叫回阳抢救汤,我们了解回阳抢救汤是一种普遍的中医药方,有非常好的健康养生和养生保健的功效,对身体有很多益处,能够减轻许多病症,如何,你掌握了没有?。

回阳救急汤治疗心脏疾患举隅

回阳救急汤治疗心脏疾患举隅

回阳救急汤治疗心脏疾患举隅
杨家茂
【期刊名称】《辽宁中医杂志》
【年(卷),期】1993(20)1
【摘要】回阳救急汤出自陶氏《伤寒六书》,原方由附子、人参、白术、茯苓、姜半夏各三钱,干姜、陈皮各二钱,肉桂、五味子、炙甘草各一钱,麝香三厘、生姜三片组成。

笔者临床加减治疗各种心脏疾患及强心药副反应,效果较好。

今举例如下,以供参考。

【总页数】2页(P36-37)
【关键词】心脏病;中医药疗法;心力衰竭
【作者】杨家茂
【作者单位】福建省邵武市中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9.410.5
【相关文献】
1.回阳救急汤治疗慢性泄泻60例疗效观察 [J], 吕玉秀
2.回阳救急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180例 [J], 靳建明;王明明;李万义
3.回阳救急汤合四物汤加减治疗牲畜"厥阴证" [J], 张宗武
4.回阳救急汤治疗慢性泄泻60例疗效观察 [J], 吕玉秀
5.自拟回阳生肌汤治疗阴性溃疡验案举隅 [J], 刘秀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常用方剂』温里剂回阳救逆回阳救急汤(方剂数据库)

『常用方剂』温里剂回阳救逆回阳救急汤(方剂数据库)

『常用方剂』温里剂回阳救逆回阳救急汤(方剂数据库)四逆汤出自《伤寒论》【组成】甘草二两,炙(6g) 干姜一两半(6g)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15g)【用法】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

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回阳救逆。

【主治】心肾阳虚寒厥证。

四肢厥逆,恶寒踡卧,神衰欲寐,面色苍白,腹痛下利,呕吐不渴,舌苔白滑,脉微细。

【方解】本方治证乃心肾阳虚,阴寒内盛之候。

阳气不能温煦周身四末,故四肢厥逆,恶寒踡卧;不能鼓动血行,故脉微细。

《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今心阳衰微,神失所养,则神衰欲寐。

肾阳衰微,不能暖脾,升降失调,则腹痛吐利。

此阳衰阴盛之证,非纯阳大辛大热之品,不足以破阴寒,回阳气,救厥逆。

故方中以大辛大热之生附子为君,入心脾肾经,温壮元阳,破散阴寒,回阳救逆。

生用则能迅达内外以温阳逐寒。

臣以辛热之干姜,入心脾肺经,温中散寒,助阳通脉。

附子与干姜同用,一温先天以生后天,一温后天以养先天,相须为用,相得益彰,温里回阳之力大增,是回阳救逆的常用组合。

炙甘草之用有三,一则益气补中,使全方温补结合,以治虚寒之本;二则甘缓姜、附峻烈之性,使其破阴回阳而无暴散之虞;三则调和药性,并使药力作用持久,是为佐药而兼使药之用。

综观本方,药简力专,大辛大热,使阳复厥回,故名“四逆汤”。

【运用】1.辨证要点:本方是回阳救逆的基础方,临床应用以四肢厥逆,神衰欲寐,面色苍白,脉微细为辨证要点。

若服药后出现呕吐拒药者,可将药液置凉后服用。

本方纯用辛热之品,中病手足温和即止,不可久服。

真热假寒者忌用。

2.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心肌梗塞、心力衰竭、急性胃肠炎吐泻过多、或某些急证大汗而见休克,属阳衰阴盛者。

【附方】1.通脉四逆汤(《伤寒论》) 甘草二两,炙(6g) 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20g) 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9~12g)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其脉即出者愈。

张仲景留下一“回阳”方,化解阳虚骨痛,风...

张仲景留下一“回阳”方,化解阳虚骨痛,风...

张仲景留下一“回阳”方,化解阳虚骨痛,风...
张仲景留下一“回阳”方,化解阳虚骨痛,风湿、类风湿患者有福了!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张“回阳方”。

它是出自张仲景《伤寒论》里头的“附子汤”。

【方药组成】:
制附子、茯苓、人参、白术、芍药。

【制法用法】:
所有这些,水煎服。

【医案分析】:
郭某,男,41岁。

两只脚疼,不敢走路。

至于为什么疼,他自己也不清朝。

反正,天气越冷,脚越疼。

刻诊,脉沉无力,舌苔白滑。

属于典型的阳虚寒湿痹症。

于是就给患者开了一张方子。

也就是上面提到的附子汤。

结果患者服药以后,双足疼痛消失,腹部拘挛缓解,食欲也明显提升,终于可以走路了。

【用药思路】:
制附子和人参大补阳气;白术和茯苓健脾益气;芍药缓急止痛,并能制约附子辛燥之性。

总而言之,通过这个附子汤,可以一改患者阳虚、寒湿凝滞经脉的状态,现代中医临床中,也常常用它来治疗风湿、类风湿。

因此,患有风湿、类风湿朋友,如果你也感觉有类似附子汤证,那我建议你就去找中医看看。

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来借鉴运用附子汤,最后应该会实现较好效果的。

#我要上微头条##清风计划#。

回阳救逆与温经散寒剂——四逆汤等变方、黄芪桂枝五物汤等

回阳救逆与温经散寒剂——四逆汤等变方、黄芪桂枝五物汤等

回阳救逆与温经散寒剂——四逆汤等变方、黄芪桂枝五物汤等回阳救逆剂四逆汤组成:附子、干姜、炙甘草功用:回阳救逆主治:少阴病,心肾阳衰寒厥证,症见四肢厥逆,神衰欲寐,面色苍白,脉微细。

特点:本方大辛大热,重在温阳气,散阴寒,力挽元阳,少佐甘缓,破阴回阳而无耗散之弊鉴别:通脉四逆汤、四逆加人参汤、白通汤都是从四逆汤基础上化裁而来,都可治疗少阴阳虚证,通脉四逆汤除可治少阴四逆之外,还可治疗阴盛格阳,真阳欲脱之危象,在四逆汤基础上重用姜、附,恐寒盛拒药,可加猪胆汁反佐;四逆加人参汤原有下利,若利止而四逆证仍在,是气血大伤之故,或四逆汤证兼气短、气促者可用;白通汤是四逆汤去甘草,减少干姜用量,再加葱白而成,主治阴寒盛于下焦,急需通阳破阴,以防阴盛格阳。

回阳救急汤组成:六君子汤+四逆汤(炮附子)+生姜、肉桂、麝香、五味子功用:回阳固脱,益气生脉主治:寒邪直重三阴,真阳衰微证,症见四肢厥冷,神衰欲寐,下利腹痛,脉沉微或无脉为辨证要点温经散寒剂当归四逆汤组成:当归、芍药、桂枝、细辛、炙甘草、大枣、通草功用: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主治:血虚寒厥证,症见手足厥寒,舌淡苔白,脉细欲绝。

鉴别:四逆散、四逆汤、当归四逆汤三方皆见'四逆',三者病机不同,四逆散为外邪传经,气机郁滞,不达四末所致,故其逆冷仅在肢段,一般不过踝腕,可兼身热、脉弦;四逆汤证是阴寒内盛,阳气衰微,无力达四末而致,所以其厥逆严重,一般超过肘膝,并兼有神衰欲寐,腹痛下利,脉微欲绝等;当归四逆汤之手足厥寒程度较四逆汤证轻,并见肢体疼痛等症。

黄芪桂枝五物汤组成:黄芪、桂枝、芍药、大枣、生姜功用:益气温经,和血通痹主治:血痹,症见气虚血滞中风之后,半身不遂或肢体不用,或半身汗出,肌肉消瘦,气短乏力等,以肌肤麻木,或身体不仁,微恶风寒,舌淡,脉微涩而紧为辨证要点。

鉴别:黄芪桂枝五物汤、当归四逆汤皆由桂枝汤化裁而来,当归四逆由桂枝汤去生姜,加当归、细辛、通草而成,主治血虚受寒,寒凝经脉证的手足逆冷及疼痛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禁忌】方中麝香用量不宜过大。

服药后手足温和即止。

【方解】本方证是由寒邪直中三阴,阴寒内盛,真阳衰微欲脱所致。

素体阳虚,寒邪直中,三阴受寒,故腹痛、吐泻、肢厥、神衰、脉微俱见;身寒战栗、唇指青紫、无脉乃阴寒内盛,阳微欲脱之兆。

治当回阳固脱,益气生脉。

本方以四逆汤合六君子汤,再加肉桂、五味子、麝香、生姜组成。

方中以附子配干姜、肉桂,则温里回阳,祛寒通脉之功尤著。

六君子汤补益脾胃,固守中州,并能除阳虚水湿不化所生的痰饮。

人参合附子,益气回阳以固脱;配五味子益气补心以生脉。

麝香三厘,辛香走窜,通行十二经脉,与五味子之酸收配合,则散中有收,使诸药迅布周身,而无虚阳散越之弊。

诸药相合,共收回阳生脉之效,使厥回脉复而诸症自除。

【化裁】若呕吐涎沫,或少腹痛者,可加盐炒吴茱萸,温胃暖肝,下气止呕;泄泻不止者,可加升麻、黄芪等益气升阳止泻;呕吐不止者,可加姜汁温胃止呕;若无脉者,可加少许猪胆汁,用为反佐,以防阳微阴盛而成阳脱之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