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知识方剂集锦:桂枝汤中药方剂
桂枝汤类方资料.

桂枝汤

【药物组成】桂枝、防风、神曲、使君子肉、厚朴、木香、白芍、陈皮。
【处方来源】《幼科直言》卷五。
【方剂主治】寒气入胃,吐虫,面青,手足作冷者。
【用法用量】生姜1片为引,水煎服。
桂枝汤 桂枝汤
【药物组成】桂枝、厚朴(炒)、陈皮、甘草、桔梗、红花、柴胡、麦芽、神曲、木香。
2.对汗液分泌的调节作用
桂枝汤煎剂灌胃能增加正常大鼠足跖部的汗腺分泌,抑制安痛定所致的汗腺
分泌亢进,也能拮抗阿托品引起的汗腺分泌减少。
3.抗炎镇痛作用
桂枝汤煎剂灌胃能对抗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抑制角叉菜胶所致大
鼠足肿胀,对小鼠甲醛性足肿胀也有抑制作用。还能降低醋酸所致的小鼠扭体发
生数,提高小鼠对热刺激的痛反应潜伏期。
4.抑制流感病毒和病毒性肺实变
桂枝汤煎剂灌胃能明显减轻流感病毒引起的小鼠肺部炎症,降低肺实变,减
少肺组织中增殖的病毒颗粒数量。以抑制流感病毒性肺炎、角叉菜胶性足肿胀、
炭末廓清功能为指标所作的正交设计实验结果显示,桂枝汤全方抑制病毒性肺炎,
增强网状内皮系统(RES)功能的作用显著强于组成药味的各种组合。方中各组
方歌(一)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自汗正宜用。
(二)桂枝汤方治中风,发热汗出又恶风,芍姜草枣啜热粥,调和营卫建奇功。
(三)头痛项强汗憎风,桂芍生姜三两同,枣十二枚甘二两,解肌还借粥之功。(陈修园《长沙方歌括》)
(四)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桂麻相合明各半,太阳如疟此为功。
桂枝汤加/减/换三方二十.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三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附子,将息如前法。
桂枝汤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桂枝汤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各种疾病的侵袭是现代人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大多是因为生活工作压力大造成的,也是生活习惯不规律的一个重要表现。
而且也容易导致人体出现
各种疾病的侵袭是现代人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大多是因为生活工作压力大造成的,也是生活习惯不规律的一个重要表现。
而且也容易导致人体出现提前衰老的迹象。
中药方剂是一个帮您摆脱各类疾病的好方法。
下面为大家讲一下桂枝汤的做法。
红花香附生地归尾元胡索防风赤芍独活各等分
【功能主治】理气活血,通络止痛。
治手臂筋骨损伤。
【用法用量】童便、陈酒煎服。
【摘录】《伤科补要》卷四
【处方】桂枝1两,白芍药1两半,甘草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风头痛,鼻鸣干呕,发热自汗恶风,或寒热汗出则少解,如疟状,脉浮洪虚大。
感冒过汗。
【用法用量】每服5钱,煎8分,食前服。
盖被取微汗。
【摘录】《普济方》卷一四七引《鲍氏方》
【处方】桂(去粗皮)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小儿中客忤,吐青白沫,及食饮皆出,腹中痛,气欲绝。
【用法用量】100-200日儿,每服半钱匕,以水半盏,煎至3分,去滓,空心、午后,分2次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七
生活常识分享。
总结桂枝汤方证

总结桂枝汤方证1、桂枝汤:1、组成: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个2、用法:上五味,切碎,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
服已须臾,服热粥一升,以助药力,并且盖上被子,大约出汗一小时左右,全身微微出汗,不可大汗淋漓,想洗澡一样,那样病可能就不会痊愈。
服药一次后,病好了,就不要再服第二次了。
服药后没有出汗,再次服药,如前发汗。
3、病机:太阳病中风证,风邪侵袭肌表,毛孔开放,卫气聚集抗邪于表,有汗出。
太阴中风证。
三才:寒——芍药热——桂枝、生姜平——大枣、炙甘草4、临床表现:发热,一般热势不高,鼻塞流涕,汗出,头痛,身痛,舌淡红苔薄白,脉象浮缓或浮细。
5、药症:1、桂枝——辛、甘,温。
《神农本草》: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
功能轻宣,入表而透达发散。
专主太阳、太阴、少阴、厥阴在表的风邪。
可以宣散温通,入于上焦和体表。
因此对于瘀滞的结气,喉痹、关节等,都可以宣通。
桂枝加大用量,降逆和补中气、利关节的作用就大。
尤其是对表邪很重的一些有汗出恶风的皮肤病,加大桂枝的用量,效果才好。
桂枝降冲逆是气得旁流的作用。
2、芍药——苦酸而凉。
《神农本草》:主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
有清热和收降的作用。
是针对少阳和阳明病。
小大黄,去阳明里实不重的,还利尿,去水饮3、生姜——辛热。
《神农本草》:主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生者尤良。
久服去臭气,通神明。
去内外水饮,止咳逆呕逆,止下利。
生姜止呕与解表,干姜则是温中,针对太阳和太阴。
4、大枣——甘咸而微温。
《神农本草》:主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
和百药。
针对阳明、少阳、太阳三纲,凡是三家的津液不足,胃气不和,都可以用。
5、炙甘草——甘平。
《神农本草》:主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尰解毒,久服轻身延年。
桂枝汤的配方组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桂枝汤的配方组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桂枝汤是中医药领域中一种重要的方剂,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
它是中国古代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创方,被载入了《伤寒杂病论》中,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桂枝汤的配方组成严谨,并且经过多年的实践验证,被广大医生和患者们所认可和推崇。
桂枝汤的主要成分是桂枝、生姜、大枣和甘草。
其中,桂枝为主药,具有温阳解表、强筋骨作用。
生姜为佐药,能够温里散寒、解表散邪。
大枣为使药,具有补中益气、和中益胃的作用。
甘草为引药,能够疏肝理气、调和诸药。
这四味药物相互协同,以达到调和人体阴阳、调整气血平衡的效果。
桂枝汤不仅适用于外感风寒引起的感冒发热、鼻塞流涕等症状,还能够治疗内伤寒邪引起的消化不良、腹痛腹泻等病症。
桂枝汤疗效确切、方便易取,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本文将着重介绍桂枝汤的配方组成和各个成分的功效作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桂枝汤的历史背景、传统配方及其应用前景。
通过深入研究桂枝汤的服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相信读者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桂枝汤的疗效,并在需要时正确使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促进健康的目的。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信息:文章结构部分旨在介绍本文的组织结构和内容安排。
主要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是整篇文章的开篇,旨在引入读者对于桂枝汤及其配方组成的基本背景和意义。
在引言部分中,将对桂枝汤的作用和应用进行简要概述,描述本文的目的和意义。
正文部分是本文的核心内容,主要分为桂枝汤的历史背景和桂枝汤的传统配方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在桂枝汤的历史背景部分,可以对桂枝汤的起源、发展和传承进行介绍,说明其在中药学中的重要地位。
在桂枝汤的传统配方部分,可以详细介绍桂枝汤所使用的主要药材及其配伍原理,解释每种药材的功效及其在配方中的作用。
结论部分是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和归纳,旨在总结桂枝汤的疗效和应用前景。
在结论部分中,可以简要概述桂枝汤对于疾病治疗的有效性和临床应用的重要性,指出其在中医药领域中的前景和发展方向。
新编医药常识桂枝汤-桂枝汤方_桂枝汤功效和作用

桂枝汤|桂枝汤方_桂枝汤功效和作用桂枝汤,中医方剂名。
为解表剂,具有辛温解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之功效。
主治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者。
临床常用于治疗感冒【组成】桂枝(去皮)(9克) 芍药(9克) 生姜(9克) 大枣(切)(3枚) 甘草(6克)【方诀】药枝枣姜甘(方剂速记法)【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
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者。
本方不单可用于外感风寒的表虚证,对病后、产后、体弱而致营卫不和。
证见时发热自汗出,兼有微恶风寒等,都可酌情使用。
(本方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原因不明的低热、产后及病后的低热、妊娠呕吐、多形红斑、冻疮、荨(qian)麻疹等属营卫不和者。
)【用法】水煎服。
本方服法也极为讲究,首先是药煎成取汁,适寒温服,服已须臾,啜热稀粥,借水谷之精气,充养中焦,不但易为酿汗,更可使外邪速去而不致复感。
同时稳覆令一时许,即是避风助汗之意。
待其遍身zhezhe,微似有汗者,是肺胃之气已合,津液得通,营卫和谐,腠理复固,所以说益佳。
至于服后汗出病瘥,停后服;不效,再服,乃服至二、三剂;以及禁食生冷粘腻,酒肉臭恶等,尤其是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是服解表剂后应该注意的通则。
【方解】风寒伤人肌表,原应恶寒发热而无汗,今汗自出而发热,恶风不解,且有鼻鸣、干呕,是腠理不固,卫气外泄,营阴不得内守,肺胃失和之故,所以是表虚证。
究其病机,是风寒外感,卫强营弱,即《伤寒论》第五十三条所说:以卫气不共营气谐和故尔。
风寒在表,当用辛温发散以解表,但本方证属表虚,腠理不固,且卫强营弱,所以既用桂枝为君药,解肌发表,散外感风寒,又用芍药为臣,益阴敛营。
桂、芍相合,一治卫强,一治营弱,合则调和营卫,是相须为用。
生姜辛温,既助桂枝解肌,又能暖胃止呕。
大枣甘平,既能益气补中,又能滋脾生津。
姜、枣相合,还可以升腾脾胃生发之气而调和营卫,所以并为佐药。
桂枝汤-附43首桂枝汤加味方分析-PPT精选文档

(4)加补肺化痰药(黄芪、半夏、饴糖) 代表方:《外台秘要》建中汤 适应证:肺虚损不足的咳喘。 (5)加解表降逆药(葛根、麻黄、半夏) 代表方:葛根加半夏汤 适应证: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 者。
2019/2/18 桂枝汤加味方分析 21
学习《伤寒论》方的几点体会: 1、注重症状的描述
2、注重剂量的比例
3、注重方后的加减
2019/2/18
桂枝汤加味方分析
22
加味药出现频次表:
加味药物 芍 药 麻 黄 葛 根 当 归 、 黄 芪 人 参 、 附 子 、 黄 芩 半 夏 、 胶 饴 、 杏 仁 首 乌 、 防 风 、 柴 胡 、 栝 楼 根 、 石 膏 、 陈 皮 、 白 术 、 厚 朴 、 桃 仁 、 大 黄 、 肉 桂 、 吴 茱 萸 、 泽 泻 、 乌 头 、 龙 骨 、 牡 蛎 、 防 己 、 茯 苓 、 知 母 、 川 芎 、 阿 胶 、 生 地 、 生 姜 、 桂 枝 、 桔 梗
2019/2/18 桂枝汤加味方分析 14
4.腹痛类
(1)加滋阴养血药(芍药、饴糖、当归) 代表方:小建中汤、桂枝加芍药汤、《千金》内补当归建 中汤 适应证:虚劳里急,腹中痛,脉弦涩;太阳病误下后腹满 时痛;产后虚羸不足,腹中绞痛不止。 (2)加滋阴清热药(芍药、阿胶、黄芩) 代表方:《仁述便览》小建中汤 适应证:虚中夹热,伴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自汗,里急 腹痛。 (3)加养血温里药(芍药、附子) 代表方:《易简方》附子建中汤 适应证:冒涉湿寒,贼风入腹,拘急切痛。
2019/2/18 桂枝汤加味方分析 17
(4)加固涩药(龙骨、牡蛎) 代表方: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适应证:阴阳两虚,精血衰少,目眩,发落,脉 极虚芤迟,失精。 (5)加养血温里药(芍药、附子) 代表方:《易简方》附子建中汤 适应证:阴阳两虚,寒湿贼风入腹,泄泻呕吐。 (6)加解表升阳药(葛根、麻黄) 代表方:葛根汤 适应证:太阳与阳明合病,自下利。
【桂枝汤原方剂量】

【桂枝汤原方剂量】
桂枝汤也是有名的中医方剂,这一他汤药具有解肌发表等功效,是主要治疗普通感冒以及流行性感冒的中药方剂,对于不明原因导致的低烧,产后低烧,荨麻疹等都有不错的治疗效果,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桂枝汤原方剂量。
桂枝汤的药物组成和剂量(古方剂量)是:
桂枝9克、芍药9克、生姜9克、大枣3枚、甘草6克,剂量可以随病情和体重加减,也可以按比例增加。
桂枝汤具有解肌发表,调和营卫的功效。
用来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证,症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等症。
也可以用于表阳虚的怕冷、营卫不调的荨麻疹等症。
桂枝汤方解:
桂枝:壮心阳,加速动脉血液流速,使病毒通过人体免疫系统以“汗液”为载体清除体外。
白芍:加速经脉血液回流速度,轻用还有补血的作用。
因为人的动脉长度和静脉长度是等长的,所以桂枝和白芍是等量的。
甘草:解百毒,人体生病以后,食欲不振,因为能量都跑去对抗病毒了,所以肠胃蠕动减缓,会有食物坏死在肠道里。
大枣:因为喝完桂枝汤,人会出汗,为了防止津液不足,红枣将其肠胃津液补足,防止便秘。
生姜:起发阳的作用,就是提供动能,加速肠胃蠕动,恢复食欲。
桂枝汤的主力是桂枝、白芍,把人体的病毒从体内清除出去,甘草、生姜、大枣,起的主要作用是“固本”,保护肠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名
桂枝汤
出处
《伤寒论》
分类
解表剂-辛温解表
组成
桂枝(9克)芍药(9克)生姜(9克)大枣(3枚)甘草(6克)
功用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
外感风寒。
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者。
本方不单可用于外感风寒的表虚证,对病后、产后、体弱而致营卫不和。
证见时发热自汗出,兼有微恶风寒等,都可酌情使用。
(本方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原因不明的低热、产后及病后的低热、妊娠呕吐、多形红斑、冻疮、荨(qian)麻疹等属营卫不和者。
)
禁忌
表实无汗,或表寒里热,不汗出而烦躁,以及温病初起,见发热口渴,咽痛脉数时,皆不宜使用。
(凡外感风寒表实无汗者禁用。
服药期间禁食生冷、粘腻、酒肉、臭恶等物。
)
方解
风寒伤人肌表,原应恶寒发热而无汗,今汗自出而发热,恶风不解,且有鼻鸣、干呕,是腠理不固,卫气外泄,营阴不得内守,肺胃失和之故,所以是表虚证。
究其病机,是风寒外感,卫强营弱,即《伤寒论》第五十三条所说:“以卫气不共营气谐和故尔。
”风寒在表,当用辛温发散以解表,但本方证属表虚,腠理不固,且卫强营弱,所以既用桂枝为君药,解肌发表,散外感风寒,又用芍药为臣,益阴敛营。
桂、芍相合,一治卫强,一治营弱,合则调和营卫,是相须为用。
生姜辛温,既助桂枝解肌,又能暖胃止呕。
大枣甘平,既能益气补中,又能滋脾生津。
姜、枣相合,还可以升腾脾胃生发之气而调和营卫,所以并为佐药。
炙甘草之用有二:一为佐药,益气和中,合桂枝以解肌,合芍药以益阴;一为使药,调和诸药。
所以本方虽只有五味药,但配伍严谨,散中有补,正如柯琴在《伤寒论附翼》中赞桂枝汤“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
”
化裁
恶风寒较甚者,宜加防风、荆芥、淡豆鼓疏散风寒;体质素虚者,可加黄芪益气,以扶正祛邪;兼见咳喘者,宜加杏仁、苏子、桔梗宣肺止咳平喘。
附方
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加桂汤、桂枝加芍药汤
附注
本方为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证的基础方,又是调和营卫、调和阴阳治法的代表方。
临床应用以恶风,发热,汗出,脉浮缓为辨证要点。
本方特点:“桂芍等量”◆方剂比较:上述四方皆为桂枝汤类方,其证之病机以营卫不和或气血阴阳失调为共性,故用桂枝汤和营卫、调阴阳。
前二方主治证以外感风寒表虚为基本病机,桂枝加葛根汤主治外感风寒,太阳经气不舒,津液不能敷布,经脉失去濡养之恶风汗出、项背强而不舒,故用桂枝汤加葛根以解肌发表,升津舒经;桂校加厚朴杏子汤主治风寒表虚证兼见肺失肃降之喘逆,故加厚朴、杏仁降气平
喘。
后二方因药量之变化,已由治表之剂变为治里之方,其中桂枝加桂汤主治太阳病发汗太过,耗损心阳,心阳不能下蛰于肾,肾中寒水之气上犯凌心所致的奔豚病,故加桂二两以加强温通心阳、平冲降逆的作用;桂枝加芍药汤主治太阳病误下伤中、邪陷太阴、土虚木乘之腹痛,故用桂枝汤通阳温脾,倍芍药以柔肝缓急止痛。
文献
方论吴谦:“凡风寒在表,脉浮弱自汗出者,皆属表虚,宜桂枝汤主之。
名曰桂枝汤者,君以桂枝也。
桂枝辛温,辛能散邪,温从阳而扶卫。
芍药酸寒,酸能敛汗,寒走阴而益营。
桂枝君芍药,是于发散中寓敛汗之意;芍药臣桂枝,是于固表中有微汗之道焉。
生姜之辛,佐桂枝以解肌表;大枣之甘,佐芍药以和营里。
甘草甘平,有安内攘外之能,用以调和中气,即以调和表里,且以调和诸药矣。
以桂、芍之相须,姜、枣之相得,借甘草之调和阳表阴里,气卫血营,并行而不悖,是刚柔相济以为和也。
而精义在服后须臾啜热稀粥以助药力。
盖谷气内充,不但易为酿汗,更使已入之邪不得少留,将束之邪不得复入也。
又妙在温覆令一时许,zhezhe微似有汗,是授人以微汗之法。
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示人以不可过汗之意也。
此方为仲景群方之冠,乃解肌发汗,调和营卫之第一方也。
凡中风、伤寒、脉浮弱、汗自出而表不解者,皆得而主之。
其他但见一、二证即是,不必悉具。
”《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
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
啬啬(se)恶寒,淅淅(xi)恶风,翕翕(xi)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