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 现浇板负弯矩筋砼保护层厚度的控制
浅谈现浇板负弯矩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检测与控制

浅谈现浇板负弯矩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检测与控制现浇板负弯矩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检测与控制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非常重要,对保证钢筋的耐久性和结构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现浇板负弯矩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检测和控制两个方面进行浅谈。
一、保护层厚度的检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检测是确保混凝土结构质量和耐久性的重要环节。
常用的保护层厚度检测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现场测量法:在施工现场用金属探针或特制的混凝土保护层测厚仪进行测量。
这种方法简单直观,操作方便,适用于小块混凝土结构。
2. 超声波测厚法:利用超声波在混凝土中的传播速度和回波信号的特性,通过测量回波信号的时间来推断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
这种方法准确度高,适用于大面积混凝土结构。
3. 磁力测厚法:利用磁感线在混凝土中的穿透能力和磁通量的变化来测量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
这种方法也比较准确,但需要专用的磁力测厚仪。
以上几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可以相互结合使用,以提高测量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保护层厚度的控制是指在施工过程中,通过控制混凝土浇筑的质量和施工的措施,使保护层厚度符合设计要求。
保护层厚度的控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1. 混凝土配制: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水灰比和施工质量,确保混凝土的均质性和流动性,避免出现浇筑不均匀和流动性差的现象,导致保护层厚度的不均匀。
2. 模板安装:在安装模板时,要保证模板的平整度和垂直度,避免模板变形或倾斜引起保护层厚度的不均匀。
3. 钢筋布置:在进行钢筋布置时,要保证钢筋与模板之间的间隙符合设计要求,并采取适当的措施防止钢筋的移位。
4. 浇筑工艺: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采取合适的浇筑方式和浇筑速度,避免浇筑过程中混凝土与钢筋的分离,确保保护层的均匀性。
5. 检测和整改:在施工过程中要及时进行保护层厚度的检测,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返工整改,确保保护层厚度符合设计要求。
探讨楼板负弯矩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在施工中的控制

探讨楼板负弯矩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在施工中的控制【摘要】控制钢筋工程属于隐蔽工程,是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监控的重点。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钢筋保护层偏差直接影响到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力学性能及耐久性,关系到建筑物的使用安全及使用寿命。
因此,参与建设、施工的各方均应足够重视并关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保护层问题。
下面就钢筋混凝土结构保护层厚度的控制提出几点见解供大家探讨。
【关键词】钢筋;保护层;施工;控制1、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作用1.1从力学角度分析一般来讲,无论是梁还是板,受拉钢筋总是应尽量靠近受拉一侧混凝土构件的边缘。
如挑梁的受力筋应设在构件上部受拉区,如果钢筋保护层厚度过大,轻则由于钢筋不能有效发挥其应有的抗拉作用,而使混凝土受拉应力超标产生裂缝,重则由于悬挑结构上部钢筋所受拉力的力矩高度(h0)变小,而使钢筋受拉应力超标发生结构断裂。
此类事故在建设史上并不少见。
再比如,大面积的现浇楼板,下排钢筋如果垫得过高,保护层过大,在外加荷载作用下,混凝土下部受拉应力超标,也会产生板底裂缝。
1.2从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力分析钢筋在混凝土中的保护层必须具有一定的厚度,才能保证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握裹力。
如果钢筋保护层厚度过小,钢筋过分靠近结构构件的边缘,容易造成钢筋露筋或钢筋受力时表面混凝土剥落,直接导致握裹力的减小。
另外,钢筋保护层过小,表层混凝土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碳化,边缘钢筋失去保护作用而导致钢筋锈蚀,钢筋与混凝土之间也会失去粘结力,从而使构件的承载力降低,严重时还会导致整个结构体系的破坏。
1.3从构件的耐久性分析保证保护层厚度在设计及规范规定范围之内,就能最大程度的保护钢筋免受锈蚀,延缓混凝土碳化深度到达钢筋表面的时间,确保结构的使用年限。
对一些特殊环境下的建筑物,如处于腐蚀气体环境下的建筑结构,设计上对混凝土结构的钢筋保护层还要作一些专门的规定,以确保建筑结构的耐久性。
1.4从混凝土的防火要求分析当建筑结构发生火灾时,环境温度急剧升高,钢筋与混凝土的热膨胀系数是不同的。
浅谈现浇板负弯矩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检测与控制

浅谈现浇板负弯矩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检测与控制现浇板是建筑施工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结构体系,其中负浆矩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是提高结构耐久性和安全性的重要因素。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保护层厚度进行检测和控制,以确保其达到设计要求。
一、保护层厚度的检测方法1、非破坏性检测非破坏性检测技术是保护层厚度检测的主要手段之一,其优点是可以在不破坏结构的情况下进行检测,而且速度快、成本低、可重复性好。
非破坏性检测方法主要有超声波式、磁性式、电磁式等多种方法,通过对混凝土中能量传递、衰减等因素的研究,可以得出保护层的测量值。
2、破坏性检测破坏性检测方法是通过对样本进行抽样观测,利用试验方法测量保护层厚度。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靠性高,但缺点也很明显,它会破坏混凝土,使得样本失去力学特性,而且会导致一定的损失成本。
二、保护层厚度的控制方法1、控制施工质量为了保证保护层的厚度,需要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合理的措施。
首先是要提高施工精度,这样才能减少保护层厚度偏差的产生,也可以关注施工现场的环境因素,如湿度、温度、风力等,这些因素都对混凝土的强度和收缩性能有影响,也会影响保护层厚度。
2、使用规范的施工工具和材料使用规范的施工工具和材料,可以有效降低保护层的厚度偏差,这种方法是最为基础的控制方法。
必须使用性能好、质量可靠的辅助材料和施工工具,比如钢筋楼板模具、浇注机械、信赖性好的电子测量仪器等。
3、要加强监测与管理为了正确控制保护层厚度,必须对其进行全面监测和管理。
通过建立合理科学的监测和管理体系,及时发现施工中出现的问题,防止施工过程中的不良影响,为保障工程实施提供更加完备的保障条件。
在现代建筑施工中,保护层厚度的检测和控制至关重要,精确、规范的检测方法和控制手段,有助于提高施工质量、保证工程安全,最终实现需要的效果。
负弯矩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控制措施

负弯矩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控制措施导言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起着保护钢筋、确保混凝土与钢筋的握裹力、保障结构承载力和耐久性的作用,因此,在确定现浇结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时,应综合考虑构件的耐久性、粘结锚固以及截面有效高度等因素。
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按构件的不同环境类别分别给出了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值,实际工程设计中也将该保护层最小厚度值作为构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设计值。
现浇混凝土中的钢筋保护层厚度是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重要指标。
由于种种原因,现浇结构实体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往往出现较大的偏差,楼板负筋较为严重。
而现浇板中的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控制一直是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在目前建筑市场中,现浇板中上层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部分甚至全部不合格。
究其原因,主要由于现浇板配筋规格较小,一般为8~10mm,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多工种交叉作业,钢筋容易因踩踏而变形,导致上层钢筋移位,甚至与下层钢筋重合,直接后果就是上层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变大,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过厚将削弱构件的承载能力。
工程概况某软件园工程为框架—核心筒结构,地上28层、地下1层,其中裙房3层,建筑高度100m,建筑面积达4.2万㎡,室内设备和装修标准高。
因此,严格控制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特别是现浇板中上层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成为防止现浇板裂缝、确保工程创优的重要措施之一。
确保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主要措施为了实现创优目标,经反复研究,决定采取以下措施。
1.做好技术交底工作项目部组织有关工种进行技术交底,详细介绍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有关知识,混凝土保护层过大,板面容易开裂;混凝土保护层过小,钢筋容易锈蚀,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年限。
使操作人员明白控制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重要性和危害性,同时与有关班组签订控制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责任状,明确直接责任人。
2.正确安排施工顺序在钢筋施工前,木工必须将模板全部搭设完毕,然后由钢筋工铺现浇板底层钢筋,完成后,暂时不垫保护层垫块,水电工开始布管,布管结束后,钢筋工再继续作业。
浅谈现浇板负弯矩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检测与控制

浅谈现浇板负弯矩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检测与控制随着现代建筑工程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结构采用了现浇板负弯矩钢筋混凝土(简称现浇板)作为承重结构,以提高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而现浇板的负弯矩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检测与控制是保证现浇板结构质量和使用安全的重要环节。
现浇板负弯矩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是指钢筋表面到混凝土外表面之间的距离。
保护层主要起到防止环境腐蚀和火灾热量传递的作用,也可以有效分散和传递荷载,提高结构的受力性能和耐久性。
保护层厚度的检测与控制是确保结构质量和使用安全的关键一环。
保护层厚度的检测主要通过开槽法和无损检测法进行。
开槽法是在混凝土表面开槽,测量开槽后的钢筋深度,从而确定保护层厚度。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会造成表面损伤,需要后期修复。
无损检测法主要包括超声波检测和电磁法检测。
超声波检测利用超声波在混凝土和钢筋之间的传播速度不同来测量保护层厚度,精度较高,但需要专业仪器和技术操作。
电磁法检测则利用电磁场的变化来判断保护层厚度,同样需要专业仪器和技术操作。
无损检测法不会对混凝土和钢筋造成损伤,但对技术要求较高。
保护层厚度的控制主要包括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验收过程中的检查。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施工,合理设置模板,控制混凝土浇筑质量和施工操作,以确保保护层厚度的符合设计要求。
在施工过程中还需要进行现场检测,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验收过程中,需要根据设计要求和规范对保护层厚度进行检查。
验收时可以采用开槽法或无损检测法进行检测,确保保护层厚度的符合要求。
保护层厚度的控制对于保证现浇板负弯矩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安全和耐久至关重要。
通过科学的检测方法和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可以确保保护层厚度的符合设计要求,提高结构的使用安全性和耐久性。
还需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监督,提高其质量意识和技术水平,确保施工的质量和工期。
建筑监理部门也需要加强对工程的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保证施工的质量和工期。
浅谈现浇板负弯矩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检测与控制

浅谈现浇板负弯矩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检测与控制现浇板是指在施工现场使用混凝土浇筑的板状构件,是建筑中常见的一种结构构件。
在现浇板结构中,负弯矩区域为梁底混凝土,受拉区域为混凝土板,而在这两个区域之间则需要设置适当的钢筋保护层来确保混凝土的性能和结构的安全性。
本文将围绕着现浇板负弯矩区域的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检测与控制展开讨论。
一、负弯矩区域保护层厚度的意义在现浇板中,负弯矩区域是承受负荷的主要部位,因此在该区域设置适当的保护层是至关重要的。
保护层的主要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防止钢筋锈蚀:在混凝土中,钢筋处于潮湿环境下容易发生锈蚀,而合适的保护层可以有效地隔离潮湿,避免钢筋被氧化,从而保证钢筋的使用寿命。
2. 保证混凝土性能:保护层的存在可以有效地隔离外界的方方面面的不利因素,确保混凝土的性能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3. 提高结构的整体稳定性:适当的保护层可以提高混凝土板和梁底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性能,从而加强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负弯矩区域保护层厚度的合理控制对于现浇板的质量和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直接测量法:直接使用尺子或卡尺等工具对现浇板的负弯矩区域进行测量,直接得到保护层的厚度。
2. 钢筋探测法:使用专业的钢筋探测仪器对混凝土中的钢筋进行探测,根据探测结果得出保护层的厚度。
3. 超声波法:利用超声波技术对混凝土中的钢筋和保护层进行非破坏性检测,得出保护层的厚度。
以上三种方法各有优缺点,但是在实际施工中,常常采用直接测量法和钢筋探测法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负弯矩区域保护层厚度的检测。
1. 合理设置模板:在现浇板的施工中,合理设置模板是保证保护层厚度的重要手段。
在现浇板模板的设计和安装过程中,需要根据设计要求合理设定钢筋的位置和尺寸,确保保护层的厚度不小于设计要求。
2. 控制混凝土浇筑质量:混凝土的浇筑质量直接影响保护层的厚度。
在现浇板的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浇筑工艺,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从而保证保护层的厚度符合设计要求。
浅谈现浇板负弯矩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检测与控制

保护层厚度的检测与控制在现浇板负弯矩钢筋混凝土工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合适的保护层厚度可以有效地保护钢筋免受外界环境的侵蚀和损坏,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保护层厚度的合理设计和控制可以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和承载能力,确保结构的安全可靠性。保护层厚度的检测与控制也是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可以保证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和工程的顺利进行。
3.2 展望
展望:未来随着建筑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现浇板负弯矩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检测与控制将会变得更加精准和高效。我们可以预见到在未来,随着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检测方法将变得更加自动化和智能化,可以通过传感器、无人机等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从而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建立更加准确和全面的保护层厚度检测模型,从而预测和避免建筑质量问题的发生。未来还可以通过引入更环保和节能的建筑材料,如纳米材料、生物材料等,来进一步提高现浇板负弯矩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性能和耐久性。
2.5 误差分析
误差分析是现浇板负弯矩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与控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实际检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导致保护层厚度检测结果存在误差。为了减小误差,需要进行详细的误差分析。
误差来源可以分为人为误差和仪器误差。人为误差主要包括操作不规范、测量时注意力不集中等因素;仪器误差则包括仪器精度、测量环境等因素。对于人为误差,可以通过规范培训操作人员、确保操作流程的标准化来减小误差;对于仪器误差,则需要经常校准仪器、保持良好的测量环境等措施。
3. 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保护层厚度控制的重视和技术水平,并定期进行技术培训和考核。
4. 对现浇板工程质量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施工过程中保护层厚度的合理控制。
5. 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对现浇板施工的质量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提高工程施工质量与效率。
现浇板负弯矩筋砼保护层厚度的控制

现浇板负弯矩筋砼保护层厚度的控制泰兴市天润建筑安装有限公司汤勇叶文明摘要:针对现浇混凝土板、尤其是悬挑板负弯矩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薄弱的现状。
介绍了采用粗钢筋(或钢管)悬挂负弯矩钢筋,该法具有材料成本、人工操作简便、控制效果稳定等特点。
关键词:负弯矩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悬挂施工方法悬挑构件的板面负弯矩钢筋,由于多为一级钢筋,一般直径较小,材质本身刚度低,施工过程中容易受浇注混凝土时的冲击力和施工人员践踏等影响,楼板负弯矩筋多有变形下沉,有的甚至降到中轴以下的现象,仅靠一些点的支撑难以较好地控制钢筋不变形下陷。
板面负弯矩筋保护层厚度的控制一直处于薄弱环节,为确保楼板负弯矩钢筋保护层达到合格,本人先后试验了多种控制板负筋保护层厚度的方法,经过对几种方法施工的负弯矩钢筋保护层及楼板厚度进行检测对比,认为采用粗钢筋(或钢管)悬挂负弯矩钢筋的方法因其材料成本低、人工操作简便、控制效果稳定等方面要优于其它方法,有实际使用价值,并总结如下:一、楼板负弯矩筋悬挂施工方法1、工艺原理采用不小于ф20mm的粗钢筋作为辅助架立筋,将板的负弯矩钢筋临时悬挂固定于辅助架立筋下,使负弯矩钢筋、辅助架立筋、分布筋和撑脚连成整体,从而构成刚度较大的钢筋网片,能承受一定的冲击力和偶尔的人工踩踏,避免混凝土浇捣过程中造成负弯矩筋的严重偏位、下陷和严重变形情况,较可靠地保证负弯矩钢筋的正确位置,从而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合格率。
2、工艺流程钢筋上下板筋绑扎——布置钢筋撑脚——摆放辅助架立筋——撑脚与辅助架立筋绑扎——负弯矩钢筋与辅助架立筋逐点绑扎——检查复核撑脚的高度、间距——混凝土浇筑找平——平板振动器第一遍振捣——拆除辅助架立筋——补平粗钢筋位置的凹槽——平板振动器第二遍振捣——混凝土抬吊表面收浆抹平。
3、操作要点(1)同一粗钢筋上撑脚的间距:当粗钢筋直径为ф25mm时800mm 为宜,当辅助架立筋直径较小时,适当减少脚撑间距;(2)混凝土第一次振实的厚度不应接近实际板厚度,应留有3~5mm的余量;(3)辅助架立筋待第一遍振捣后应马上拆除,以便平板振动器第二遍振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现浇板负弯矩筋砼保护层厚度的控制
中城建六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郝君
摘要::现浇板负弯矩钢筋保护层偏差直接影响到钢筋混凝土板的力学性能及耐久性,关系到建筑物的使用安全及使用寿命。
针对现浇混凝土负弯矩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薄弱的现状。
介绍了采用粗钢筋(或钢管)悬挂负弯矩钢筋,该法具有材料简单,成本低、人工操作简便、控制效果稳定等特点。
关键词:负弯矩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悬挂施工方法。
现浇板负弯矩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合格点率偏低是建筑工程质量通病之一。
现浇板负弯矩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偏大会导致现浇板沿支座处出现环状裂缝,影响板的安全性和使用功能;悬挑板负弯矩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偏大,会影响悬挑板的承载力甚至导致悬挑板断裂跨塌。
根据目前主体结构现浇板负弯矩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进行现场检测,负弯矩筋保护层厚度误差不符合规范要求的较多,施工单位编制经监理及设计认可的施工处理方案进行处理。
尤其这样处理不如加强事前与事中控制,确保现浇板负弯矩筋保护层厚度。
简支板及悬挑构件的板面负弯矩钢筋,一般直径较小,材质本身刚度低,施工过程中容易受浇注混凝土时的冲击力和施工人员践踏等影响,楼板负弯矩筋多有变形下沉,有的甚至降到中轴以下的现象,仅靠一些点的支撑难以较好地控制钢筋不变形下陷。
板面负弯矩筋保护层厚度的控制一直处于薄弱环节,为确保楼板负弯矩钢筋保护层达到合格,本人先后试验了多种控制板负筋保护层厚度的方法,经过对几种方法施工的负弯矩钢筋保护层及楼板厚度进行检测对比,认为采用粗钢筋(或钢管)悬挂负弯矩钢筋的方法因其材料成本低、人工操作简便、控制效果稳定等方面
要优于其它方法,有实际使用价值,并总结如下:
一、楼板负弯矩筋悬挂施工方法
1、工艺原理
采用不小于ф20m m的粗钢筋作为辅助架立筋,将板的负弯矩钢筋临时悬挂固定于辅助架立筋下,使负弯矩钢筋、辅助架立筋、分布筋和撑脚连成整体,从而构成刚度较大的钢筋网片,能承受一定的冲击力和偶尔的人工踩踏,避免混凝土浇捣过程中造成负弯矩筋的严重偏位、下陷和严重变形情况,较可靠地保证负弯矩钢筋的正确位置,从而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合格率。
2、工艺流程
钢筋上下板筋绑扎——布置钢筋撑脚——摆放辅助架立筋——撑脚与辅助架立筋绑扎——负弯矩钢筋与辅助架立筋逐点绑扎——检查复核撑脚的高度、间距——混凝土浇筑找平——平板振动器第一遍振捣——拆除辅助架立筋——补平粗钢筋位置的凹槽——平板振动器第二遍振捣——混凝土抬吊表面收浆抹平。
3、操作要点
(1)同一粗钢筋上撑脚的间距:当粗螺纹钢筋直径20m m三级钢,间距800m m为宜,当辅助架立筋直径较小时,适当减少脚撑间距;
(2)混凝土第一次振实的厚度不应接近实际板厚度,应留有3~5m m的余量;
(3)辅助架立筋待第一遍振捣后应马上拆除,以便平板振动器第二遍振捣。
4、作业条件
(1)梁、板钢筋已绑扎完毕并经验收合格;
(2)辅助架立筋数量满足混凝土浇筑需要;
(3)钢筋撑脚验收合格。
5、工艺特点
(1)所采用的辅助架立筋可重复多次使用;
(2)经济成本低;
(3)操作比较简单;
(4)既控制了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和负弯矩钢筋的正确位置,又控制了楼板厚度。
6、质量要求
(1)辅助架立筋必须顺直,第一根距梁、墙边缘100-150m m 通长设置,两根架立筋之间间距500~700m m;
(2)辅助架立筋、撑脚及负弯矩钢筋之间必须逐点绑扎牢固;
(3)撑脚支承辅助架立筋的平直段宽度约为100m m,高度由负弯矩钢筋的具体位置及设计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确定,间距600~700m m;
(4)撑脚的下端平直段须直接支撑在楼板模板上,不得支撑在楼板底筋上。
二、结论与建议
1、楼板负弯矩钢筋悬挂施工方法对于控制楼板负弯矩钢筋保护层厚度在实践中有极好的效果,但也有一部分工程,尽管使用了该“悬挂法”,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在检测中合格点率仍然较低,究其原因,总是出在管理不到位,使用方法不当。
因此,加强管理是质量的根本保护,不能因为新施工法而疏于管理。
2、楼板负弯矩钢筋悬挂施工方法应注意以下事项:①每侧负弯矩钢筋网宜用两根以上粗筋悬挂,单根效果不佳;②粗筋长度≥3m,直径宜选ф20m以上或刚度较大的镀锌钢管,这样既能保证支座的整体刚度,且解扣方便;③负弯矩钢筋必须与悬挂筋逐点绑扎;④粗筋宜两端设固定撑脚,其余用活动马蹄铁支撑高度要准确。
3、楼板负弯矩钢筋悬挂施工方法是在常规钢筋保护层支撑支垫的基础上进行的,常规的对钢筋的支撑支垫不能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