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启东市天汾初级中学九年级政治全册4.8.1辉煌的历史篇章教案苏教版
江苏省启东市陈兆民中学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八课 第1框 辉煌的历史篇章教案 苏教版

(三)课堂小结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分组合作探究,并自由交流
小组合作探究,并畅所欲言
师生互动
课堂检测
《高效课堂导学案》单项选择题、简答题
教后反思
二、新课教学
(一)学生自读课文,完成以下问题
1、《高效课堂导学案》填空
2、简答题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学生自读课文,在书本上划出问题答案
教学
环节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教师引导活动
学生探究活动
展示探究
(二)教师边组织开展活动边明确答案,释疑解难,延伸拓展。
活动一:
1、列举史实说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所反映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历史巨变的原因和结论。
教具
学具
课本、《高效课堂导学案》
教学设计
教学
环节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教师引导活动
学生探究活动
预习交流
一、导入新课
党的十八大报告,勾画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宏伟蓝图,导入课题《辉煌的历史篇章》。
3、交流:
(1)说一说毛泽东这首诗所反映的历史事实
(2)列举一些革命烈士或革命英雄人物
(3)我参观的反映中国革命历史的纪念馆、烈士陵园,参观后的思想感受
4、小结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
活动三:
2、港澳回归:
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日益巩固和发展(“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二)结论:
1、“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江苏省启东市天汾初级中学九年级政治全册 4.10.3 共享经济繁荣成果教案 苏教版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及取得的相关成就
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 何意义?(学生看书回答)
课堂小结: 为坚持社会 公平, 维护社会稳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党和国家采取一系 列措施,切实解决民生问题,努力确保人民 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10 分钟 当 堂 检 测、 反馈、 矫正”环 节 课堂评价 小结 课后 作业 教后 反思 预习下一框题内容 生检测 师点评
2
。 备 习 复 们 学 同 给 于 强 很 参 性 用 实 套 万 上 了 出 战 奋 数 围 范 题 命 试 考 年 几 近 合 结 , 辑 编 和 理 整 心 精 的 师 教 大 广 过 经
社会协调发展,谋求共同富裕 的战略布局示意图。 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经 济协调发展,帮助贫困地区振 兴经济,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 富,逐步缩小地区差距,有利 于实现整个国民经济又好又快 发展,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 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保障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的目标顺利实现。
3
。 备 习 复 们 学 同 给 于 强 很 参 性 用 实 套 万 上 了 出 战 奋 数 围 范 题 命 试 考 年 几 近 合 结 , 辑 编 和 理 整 心 精 的 师 教 大 广 过 经
教 学 重 点 1.“关注民生、社会保障及心系西部发展的意义 难点 2. 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 教具学具 教学设计: 教学 环节 “15 分 钟温故、 自学、群 学”环节 复习过渡导入 :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 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 分配制度,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 人依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是实 现共同 富裕的必由之路。 为了坚持社会公平, 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共同富裕,构建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近年来,党和国家采取一系列 措施,切实解决民生问题,努力确保人民共 享经济繁荣成果。 一、关注民生 由于地理环境、历史条件等原因,由于职业 岗位、文化水平、技术能力的差异等因素,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必然会有经济发展不平 衡现象。 为什么关注民生,重视民生? 坚持以人为本, 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 关注贫困,关心群 众生活,认真解决好关系 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这是社会 主义的本质 要求,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 同学们能不能举一些爱心奉献 体现,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 的事例?(学生发言) 提问:党和政府还发起哪些活动关注民生、 扶贫济困的? 希望工程的成果等相关图片资料。 扶贫济困、 关爱他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九年级政治全册8.1辉煌的历史篇章教案苏教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第8课:拥护党的领导——第一框辉煌的历史篇章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思想情感。
2、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3、引领学生通过回顾历史、观察生活,进一步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为民族独立、国家统一、人民解放和祖国繁荣而 奋斗的光辉历程,进一步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祖国发生的巨大变化。
3、引领学生知道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特 别是正确理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意义。
4、帮助学生了解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及坚持这一基本路线的重要意义。
5、帮助学生了解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含义。
教学后记:
辉煌的历史篇章
第四单元情系祖国
第8课拥护党的领导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思想情感。
2、引导学生 初步确立坚持走建设Hale Waihona Puke 国特色社会主 义发展道路的思想信念。
〖知识与能力〗
1、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2、引领学生通过回顾历史、观察生活,进一步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为民族独立、国家统一、人民解放和祖国繁荣而奋斗的光辉历程,进一步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祖国发生的巨大变化。
交流活动:(1)长征(2)交流观后感P100
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P100
感悟历史巨变
感悟活动:(1)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2)历史巨变得出哪些结论?
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P102
【配套K12】九年级政治全册 8.1 辉煌的历史篇章教案 苏教版

教学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2.只有 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 国,我们必须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3.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
五、矫正反馈
学习手 册38页1、2、3题,41页18题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起到主导作用, 再学生自学过程中巡视,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梳理,在精讲时有针对性地讲解。
2.建设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教学方法
讲授、提问、讨论交流 、合作探究等
教 学过程
个人复备
一、自学质疑
阅读课本98-102页,思考下列问题:
1、中国共产党的 地位、作用如何?
2、自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4、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如何?
辉煌的历史篇章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思想情感
2、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理解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了 解中国革命和建设巨大成就带来的历史巨变。
教学重、
难点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
四、精讲点拨
(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
1.性质: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
提示:从政治、经济、文化、人民生活、祖国统一等方面列举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
5、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发生了哪些历史巨变?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八课 第1框《辉煌的历史篇章》课件 苏教版

• 视频 《关注民生》
能力拓展(小组活动)
• 材料一:“十五”期间,全国财政用于教育支出累计2.43万 亿元,农村义务教育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用于医疗卫 生支出累计6294亿元,城乡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 健全。安排就业补助资金累计666亿元,用于文化体育事业 支出累计3104亿元,县乡两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 材料二:张家港市委市政府在拆迁过程中更加关注民生。继 11月3日现场督查实事工程推进情况后,市委书记徐美健再 一次把目光锁定民生。昨天上午,徐美健走进被拆迁户的临 时过渡安置房里,看望群众,倾听呼声,了解情况,真心实 意地了解民意,设身处地地为群众着想,千方百计地解决他 们生活上的难处
第八课 拥护党的领导
第1框 辉煌的历史篇章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最后一 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举行。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 党”。党的一大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课堂交流
交流预习: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带领 人民建立新中国的28年历程中经历了哪 些革命阶段?
为什么?
结论: ①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②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要坚持党的领导 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小组活动
• 1.交流预习8,列举祖国巨变的典型事例 • 2.现场采访——从身边感受祖国巨变
经 济 方 面
青藏铁路
三峡水利工程
政 治 方 面
英国 国旗 降落 五星红旗 飘扬在澳 门上空
国庆60年阅兵
• 思考:①上述两段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重要道理? • ②请从党的性质和宗旨的角度谈张家港市委市政府为什么要这样 做?
九年级政治全册 8.1 辉煌的历史篇章导学案 苏教版

8.1辉煌的历史篇章一、学习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领悟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知识与能力】 1、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了解中国革命和建设带来的历史巨变。
2、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二、学习导航(一)预习检测:填空题: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宗旨是请你说出:党和国家采取成功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的基本方针。
竞答题: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奋斗历程表明了什么?(二)质疑问难三、探究交流1、查阅资料:同唱一首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列举史实说明这首歌所反映的道理。
史实:道理:2、回顾历史:寻访先辈的足迹●小组讨论交流展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取得了哪些重大革命战争的胜利?●你的思想感受:3、观察生活:感悟历史巨变●引领抢答: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方面的巨大成就?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你知道吗: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年来的奋斗对中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它告诉了我们哪些道理?四、训练反馈一、精挑细选·理解生活1.8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为了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谱写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篇章。
历史雄辩地证明了()①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②共产党从其诞生起就是中国的执政党③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④中国共产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A. ①③④B. ①②③C. ①②④D. ②③④2.成功解决了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党和政府采取的基本方针()A.基本路线B.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C.改革开放D.依法治国3.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实现了国家独立,彻底改变了旧社会四分五裂的状态;人民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改变了旧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初步实现了繁荣和富强。
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八课 第1框 辉煌的历史篇章导学案 苏教版

辉煌的历史篇章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理解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了解中国革命和建设巨大成就带来的历史巨变。
3.感悟: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
学习重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学习难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一、学在课前(预习导航):二、合作探究(学在课堂):1.史实:从1840年艳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大四的侵略和掠夺,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但这些斗争和探索都一次次失败了,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才是中国革命进入了崭新的历史阶段。
道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2.国旗:大五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小五星代表亿万人民,紧紧围绕在党的周围,团结一致。
党旗:红色代表革命,黄色的锤子、镰刀代表工人和农民的劳动工具,象征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3.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
4.《长征》这首诗,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进行两万五千里长征这一壮举的生动写照和热情讴歌。
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转移,走过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甘肃、陕西等11个省,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1936年10月,红二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与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
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5.夏明翰:就义诗震撼天下……方志敏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6.徐州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
感受:①中国革命的艰苦卓绝;②中国共产党人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③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勤奋学习、立志成才,承担起振兴中华的历史重任。
九年级政治全册全一册教案(打包35套)苏教版

感受社会变化,、新挑战,理解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的重要性。
课本、《当堂反馈》教学设计们,子、衣服、个性、教室、教师我们大家都生活中这个不断如常看战争题材的电视、方式不标。
策?P3、师生共同小结本课内容关心社会发展方法。
帮助学生把握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培养关心社会、参教具教学设计水手的含义?就会干涸。
P8结本课内容学会亲近社会.知道亲近社会的道理。
教学设计:杂。
我们要努力培养亲近社会行为,积极参)我国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对促进社会全面进人为乐、爱护公物、尊老爱幼、保护环境已坏公物、破坏公共秩序,乱砍乱伐,偷捕偷制来三、善于明辨是非爱护公物、尊老爱幼、保护环境聚众赌走好每一步,只有这样才能随着时代的发展克服“看客”现象教后自觉服务社会、知道亲近社会、服务社会,不仅要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还要乐于为社会为他人教学设计:见《高效课堂导学案》生自主学习、展示,师简要点评、一、导入:(复习提问)1、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三个文明”之间有什么关系?人和社会有什么关系?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了解时事政治?作为青少年应该如何亲近社会?过渡:人生价值的实现,与祖国的命运、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
我们青少年只有胸怀祖国,脚踏实地,投身实践,才能服务社会,有所作为。
自觉服务社会是亲近社会的重要表现。
对于我们广大青少年来说,如何去自觉服务社会呢?二、新授:(一)忠于职守1.公民应该履行的职责和义务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了我国公民的政治性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注意对学生进行解释这些内容。
请问大家,王某为什么必须要先去服兵役呀?学生回答: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
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
过渡:对了,服兵役和照顾家庭,都是我们每一个人应该承担的职责,但是我们知道,我们所承担的职责有主次之分、轻重)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
之分。
那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最重要的责任是什么呢?2.我们最重要的责任是国家责任和社会责任对了,你看“国家”这个词,国在前,家在后,没有了国,那还有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
学
目
标
1.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理解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了解中国革命和建设巨大成就带来的历史巨变。
3.感悟: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 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教学重点难点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3.交流:
(1)说一说毛泽东这首诗所反映的历史事实
(2)讨论: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革命的过程中的奋斗历程
提示:从政治、经济、文化、人民生活、祖国统一等方面列举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
1.《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所反映的道理。
2.说说中国共产党党旗、国旗的红 色旗面及图 案的象征意义。
(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
1.性质: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三)视频:近代中国
1.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成果
(二)结论:
1.“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2.只有社会主 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我们必须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3.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表达了人们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高度赞誉和衷心拥护,揭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一历史结论和正确道理
2.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全面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第三目感悟历史巨变
(一)感悟:
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党作出了一项什么重要的决定,从而使国家,人民逐渐富强起来? ——改革开放
1.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 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
2.港澳回归:
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日益巩固和发展(“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的基本方针)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教具学具
教学设计: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过程
思考与调整
活动内容
师生行为
“15分钟温故、自学、群学”环节
生自主学习、展示,师简要点评、归纳。
“20分钟展 示交流质疑、训练点拨提高”环节
导入:
播放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新授:
第一目同唱一首歌
(一)听完这首歌,你能感受到了什么?感悟
2.自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
4.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第二目寻访先辈的足迹
(一)回顾近代中国前80年的历史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二)党的丰功伟绩
1.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开辟了符合中国实际的 革命道路,领导人民取得了革命的 胜利。
——红色象征革命,金黄色党徽图案,象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代表着工人阶级和广大人们群众的根本利益。
国旗:大五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星代表亿万人民,紧紧围绕在党周围,团结一致。
思考:
1.当时中国是一个怎样的社会?
2.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有哪 些?
1.朗读方志敏名言
2.齐颂毛泽东《七律长征》
经济:长江三峡,青藏铁路,西部开发
政治:民主自治,建设和谐社会
文化:社国
生产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
“10分钟当堂检测、反馈、矫正”环节
生检测
师点评
课堂评价
小结
课后
作业
预习下一框题内容
教后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