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机设计与实现
基本模型机设计与实现

15首劝学诗1.《劝学》唐·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2.《白鹿洞二首·其一》唐·王贞白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3.《金缕衣》唐·杜秋娘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4.《劝学诗》唐·韩愈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
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
5.《闲居书事》唐·杜荀鹤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事成,莫向光阴惰寸功。
6.《励学篇》宋真宗赵恒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房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愁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7.《劝学诗》宋·朱熹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8.《书院》宋·刘过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
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
9.《读书》宋·陆九渊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
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10.《四时读书乐·冬》元·翁森木落水尽千崖枯,迥然吾亦见真吾。
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
地炉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称读书者。
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11.《言志诗》明·杨继盛读律看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有青天。
男儿欲画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
12.《今日歌》明·文嘉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
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
13.《明日歌》清·钱泳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东流水,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14.《四季读书歌·春》民国·熊伯伊春读书,兴味长,磨其砚,笔花香。
第3讲—简单模型机设计(微程序实现)

4、微程序编写
编写程序
MOV1
MOV2 ADD
MOV3
HALT
05#,R0 01#,R1 R0, R1 R1,(FA#)
(2)操作码二进制代码
MOV1:0001
MOV2:0010 ADD : 0011
MOV3:0100
HALT: 0101
基本字长 8位 7 4 3 2 1 0 指令格式 操作码OP 寻址方式 寄存器号 寻址方式 寄存器号 源操作数
30↓ R0 +R1 →R1 ↓ PC → MAR ↓ JP
40↓ ↓ PC→ MAR G=1 ↓ PC+1→ PC ↓ RAM → MAR ↓ R1→ RAM ↓ PC → MAR ↓ JP
(5)编制微程序
根据指令流程和微指令格式就可以开始编制
微程序。 指令流程中每一个流程对应一条微指令,结 合总体结构框图图1,写出这个流程所对应的 数据通路的控制命令。 例RAM→IR所需的控制命令是MA, , CPIR并在表3-1中的相应位置填写上“1”, 不需要的命令填写“0”。 另外每一条微指令都要确定下条微指令地址 的生成方式。
图9中的 后继地址形成电路
功能:多路选择器 当JP=1,QJP=0时,Y7Y6Y5Y4Y3Y2Y1Y0 = μIR15 μIR14 μIR13 μIR12 μIR11 μIR10 μIR9 μIR8 当JP=0,QJP=1时,Y7Y6Y5Y4Y3Y2Y1Y0 = IR7 IR6 IR5 IR4 0000 链接时, Y7Y6Y5Y4Y3Y2Y1Y0连接µPC的D7~D0, µPC的RE接高电 平vcc。
操作码OP共4位,最多可定义16条指令。
简单模型机

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软件学院软件+电子商务专业2009-3 班一、课程设计(论文)题目基本模型机设计与实现二、课程设计(论文)工作自2011年 6月 20 日起至2011年 6月 24 日止。
三、课程设计(论文) 地点: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5#301)四、课程设计(论文)内容要求:1.课程设计的目的通过课程设计的综合训练,在掌握部件单元电路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整机概念。
培养学生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动手能力,最终目标是想通过课程设计的形式,帮助学生系统掌握该门课程的主要内容,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2.课程设计的任务及要求1)基本要求(1)课程设计前必须根据课程设计题目认真查阅资料;(2)实验前准备好实验程序及调试时所需的输入数据;(3)实验独立认真完成;(4)对实验结果认真记录,并进行总结和讨论。
2)课程设计论文编写要求(1)按照书稿的规格撰写打印课设论文(2)论文包括目录、绪论、正文、小结、参考文献、附录等(3)正文中要有问题描述、实验原理、设计思路、实验步骤、调试过程与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总结和讨论等(4)课设论文装订按学校的统一要求完成3)课设考核从以下几方面来考查:(1)出勤情况和课设态度;(2)设计思路;(3)代码实现;(4)动手调试能力;(5)论文的层次性、条理性、格式的规范性。
4)参考文献[1] 王爱英. 计算机组成与结构[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华东交通大学课程设计报告[2] 王爱英. 计算机组成与结构习题详解与实验指导[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5)课程设计进度安排内容天数地点构思及收集资料1图书馆实验与调试3实验室撰写论文1图书馆6)任务及具体要求设计实现一个简单的模型机,该模型机包含若干条简单的计算机指令,其中至少包括输入、输出指令,存储器读写指令,寄存器访问指令,运算指令,程序控制指令。
学生须根据要求自行设计出这些机器指令对应的微指令代码,并将其存放于控制存储器,并利用机器指令设计一段简单机器指令程序。
基本模型机的设计与实现 计算机组成实验教程

基本模型机的设计与实现计算机组成实验教程
基本模型机的设计与实现是计算机组成实验教程的重要部分,以下是基本步骤:
1. 确定设计目标:首先,需要明确模型机的设计目标。
这可能包括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掌握部件之间的交互,以及理解计算机的控制原理和过程。
2. 选择实验设备:根据实验需求,选择适合的实验设备。
例如,可以选择一个具有微程序控制功能的实验系统,如Dais-CMX16+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实验系统。
3. 设计实验方案:根据实验目标和设备,设计具体的实验方案。
这可能包括如何将各个部件组合在一起,如何通过微程序控制器来控制数据通道,以及如何编写和调试机器指令等。
4. 实施实验:按照实验方案进行操作,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这可能包括连接实验线路,编写和调试程序,以及在模型计算机上运行和测试程序等。
5. 分析实验结果: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与预期结果进行比较。
如果实验结果不符合预期,需要找出原因并修正实验方案。
6. 撰写实验报告:最后,需要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方法和结果,并讨论可能的改进和扩展。
以上步骤仅供参考,建议查阅计算机组成实验教程或者咨询专业人士获取更多帮助。
基本模型机仿真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基本模型机仿真软件的设计与实现基本模型机仿真软件的设计与实现摘要本文介绍了基本模型机仿真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首先,我们介绍了基本模型机的概念和应用场景,然后详细阐述了仿真软件的设计思路和实现步骤,并给出了具体的示例。
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将了解到如何设计和实现一个基本模型机仿真软件,并且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进一步扩展和优化。
1. 引言基本模型机是一种用于对复杂系统进行模拟和实验的虚拟设备。
它通过模拟现实世界中的各种因素和变量,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预测系统的行为。
基本模型机广泛应用于飞行模拟器、电路仿真、机器人控制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 基本模型机的概念与应用基本模型机是指根据实际系统的特点和需求,建立起来的一个能够模拟该系统行为的模型。
它能够接受输入,经过处理,输出与实际系统相似的结果。
基本模型机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系统分析与优化:通过对系统的模拟和实验,可以帮助用户理解系统的运行规律,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2)教育与培训:基本模型机可以作为一种教学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在实践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产品验证与测试:通过对产品进行模拟和测试,可以在产品设计阶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优化,降低后期的成本和风险。
3. 仿真软件的设计思路基本模型机的仿真软件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需求分析:明确仿真软件的功能和需求,包括输入输出接口、系统参数和变量、仿真精度等。
(2)模型建立: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并确定模型的初始状态和边界条件。
(3)数据采集与处理:根据模型的输入要求,采集和处理相关数据,并根据需要进行数据转换和滤波处理。
(4)仿真运算:根据模型和数据,进行仿真运算,计算系统的状态和输出,并将结果返回给用户。
(5)结果分析与展示: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并以图表等形式展示给用户。
4. 基本模型机仿真软件的实现为了更好地说明基本模型机仿真软件的实现过程,我们以飞行模拟器为例,介绍具体的实现步骤。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复杂模型机的设计与实现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一~复杂模型机的设计与实现课程设计2011 年 12 月设计题目 学生姓名学 号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复杂模型机的设计与实现范加林20092697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9-2郭骏一、课程设计目的与要求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是《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之后开设的实践环节课程。
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计算机原理系列课程相关内容的理解,掌握CPU设计的基本方法和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原理,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锻炼计算机硬件的设计能力、调试能力;培养严谨的科学实验作风、良好的工程素质及团队协作精神,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设计要求:基于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实验系统设计并实现一个具有16条机器指令、采用微程序控制器的8位计算机。
并根据设计课题要求,给出模型机的设计方案(包括指令系统和硬件结构)。
画岀所设计计算机的硬件连接图,针对所设计的指令系统编写出相应的微程序。
对所设计的计算机进行安装与调试。
编写测试程序, 对系统进行验证。
编写课程设计报告。
二、指令格式和指令系统(-)指令格式K数据格式模型机规定采用定点补码表示数据,且字长为8位,其格式如下:7 6 5 4 3 2 1 0符号尾数其中第7位为符号位, 数值表7K范是:W X<lo2、指令格式模型机设计四大类指令共16条,其中包括算术逻辑指令、I/O指令、访问及转移指令和停机指令。
(1)算术逻辑指令设计9条算术逻辑指令并用单字节表示,寻址方式采用寄存器直接寻址,其格式如下:7 6 5 4 3 2 1 0OP-CODE Rs Rd其中,OPCODE为操作码,Rs为源寄存器,Rd为目的寄存器,并规定:Rs 或Rd选定的寄存器00R001R110R211R39条算术逻辑指令的名称、功能和具体格式见7-12-1o⑵访问指令及转移指令模型机设计2条访问指令,即存数(STA)、取数(LDA) , 2条转移指令,即无条件转移(JMP)、结果为零或有进位转移指令(BZC),指令格式为:其中“00 M”为源码段,2OP-CODE为目的码段(LDA、STA指令使用)。
基础模型机的设计与实现分析.doc

基础模型机的设计与实现分析。
南京晓庄工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基础模型机械级专业课的设计与实施:ClassNo .计算机专业14班1班:14131521名称:尹玉香的学术头衔:姓名:学生编号:姓名:时间:12月10日,XXXX一、实验的目的和要求:1.该系统在掌握元器件电路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组成基本模型实验计算机。
2.设计五条机器指令,编写相应的微程序,对机器进行具体调试,掌握整机软硬件组成的概念。
二、实验设备、装置和环境:DWCC——计算机组成原理系统基本模型机的设计与实现:ClassNo .计算机专业14班1班:14131521名称:尹玉香的学术头衔:姓名:学生编号:姓名:时间:12月10日,XXXX一、实验的目的和要求:1.该系统在掌握元器件电路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组成基本模型实验计算机。
2.设计五条机器指令,编写相应的微程序,对机器进行具体调试,掌握整机软硬件组成的概念。
二、实验设备、装置和环境: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备注、计算机组成原理系统DWCC:在组件实验过程中,每个组件单元的控制信号都是通过人工模拟产生的,本实验将在微程序的控制下自动产生每个组件单元的控制信号,实现特定指令的功能。
这里,实验计算机的数据通路的控制将由微程序控制器完成。
中央处理器从存储器中取出一条机器指令,并通过一系列微指令从指令执行结束开始完成一个指令周期,即一条机器指令对应一个微程序。
(1)在前面的实验中已经详细描述了微控制器部分(2)主存储器的读、写和运行。
为了将程序或数据加载到主存储器的随机存取存储器中,并检查写入是否正确以及能否在主存储器中运行程序,必须设计三个控制操作微程序。
内存读取操作:在主清除开关切换后,当控制开关SWC和SW A设置为“0 0”时,内存写入操作:在主清除开关被切换后,当控制开关SWC和SW A被设置为“0 1”时,通过根据需要连接导线,然后按下“启动操作”开关,可以手动连续写入主存储器RAM。
基本模型机的设计与实现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报告题目:简单模型机设计院(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级:100602学生:王朝纲学号:*********指导教师:***2012年6月一、实验目的1、在掌握部件单元电路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其组成系统地构造一台基本模型计算机。
2、为其定义5条机器指令,并编写相应的微程序,上机调试掌握机概念。
二、实验设备Dais-CMH+/CMH计算器组成原理教学实验系统一台,实验用扁平线、导线若干。
三、实验内容1.实验原理部件实验过程中,各部件单元的控制信号是以人为模拟产生为主,而本次实验将能在微程序控制下自动产生各部件单元的控制信号,实现特定的指令的功能。
这里,计算机数据通路的控制将由微程序控制器来完成,CPU从内存中取出一条机器指令到指令执行结束的一个指令周期全部由微指令组成的序列来完成,即一条机器指令对应一个微程序.在这次课程设计中,主要用到IN(输入)、ADD(加法)、STA(存数)、OUT(输出)、JMP(无条件转移)五条机器指令,其指令格式如下(前四位为操作码):其中IN为单字节(8位),期于为双字节指令,XXXXXXXX 为addr对应的二进制地址码。
系统涉及到的微程序流程图如图1-1所示,数据通路框图见图1-2,当拟定“取消”微指令时,该微指令的差别测试字段为P(1)测试。
由于“取指”微指令是所有微程序都使用的公用微指令,因此P(1)的测试结果出现多路分支。
本机用指令寄存器的前4位(IR7~IR4)作为测试条件,出现5路分支,占用5个固定微地单元。
图1-1微程序流程图图1-2数据通路框图其中:①ALU:这是4位带进位的加法器。
带有两个锁存器IR1、IR2。
由S0、S1、S2、S3、CN、N控制信号设置其运行状态。
S0、S1、S2、S3控制ALU的运算方式;同时当二进制开关N=1是进行逻辑运算,当N=0是进行算术运算。
CN 是ALU的进位控制开关,当CN=0是无进位;CN=1是带进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课程设计课程名称计算机组成原理题目模型机设计与实现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级计算机1111班姓名成绩__________________指导教师田小华年日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模型机设计与实现设计目的1. 巩固和加深所学的硬件系统知识;2. 学习和掌握硬件系统的设计方法;3.掌握计算机各模块的原理和相互关系,建立计算机整机概念4.利用基本模型机的构建与调试实验,完整地建立计算机硬件的整机模型,掌握CPU的基本结构和控制流程,掌握指令执行的基本过程。
设计任务(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下列任务)1.掌握CISC微控制器功能与微指令格式2.设计五条机器指令,并编写对应的微程序3.在TDN-CM+教学实验系统中调试机器指令程序,确认运行结果时间安排1.第18周周1(12月31日下午):全体集中讲解课程设计原理与方法2.第18周周1~5(12月31~元月6日):分班调试,撰写设计报告具体要求1.12月31日周1:熟悉任务,掌握设备2.周2:完成模型机的实验线路连接3.周3:调试模型机,记录实验结果4.周4:拟定课程设计报告大纲5.周5:撰写并打印课程设计报告指导教师签名:田小华2011年12月20日教研室主任签名:年月日1.设计时间2013年12月23日~2013年12月27日2.设计目的掌握计算机功能模块的原理,建立计算机整机概念3.设计设备TDN-CM组成原理实验系统,排线若干,PC机一台4.设计原理4.1课程设计原理部件实验过程中,各部件单元的控制信号时人为模拟产生上的,而本次实验将在微程序控制下自动产生各部件单元控制信号,实现特定指令的功能。
这里,计算机数据通路的控制将由微程序控制器来完成,CPU从内存中取出一条机器指令执行结束的一个指令周期全部由微指令组成的序列来完成,即一条机器指令对应一段微程序。
4.1.1采用五条机器指令:IN,ADD,STA,OUT,JMP本系统有两种外部I/O设备,一种是二进制代码开关,它作为输入设备( INPUT DEVICE );另一种是数码块,他作为输出设备( OUTPUT DEVICE)。
例如:输入时,二进制开关数据直接经过三态门送到总线上,只要开关状态不变,输入的信息也不变。
输出时,将输出数据送到数据总线上,当写信号(W/R)有效时,将数据打入输出锁存器,驱动数码块显示。
本实验设计机器指令程序如下:地址(二进制)容(二进制)助记符说明0000 0000 0000 0000 IN R0 “INPUT DEVICE(班号)”→R00000 0001 0001 0000 ADD [0AH],R0 R0+[0AH] →R00000 0010 0000 10100000 0011 0010 0000 STA R0,[0BH] R0→[0BH]0000 0100 0000 10110000 0101 0011 0000 OUT [0BH] [0BH] →LED0000 0110 0000 10110000 0111 0100 0000 JMP 00H 00H→ PC0000 1000 0000 00000000 10010000 1010 00010101 学号(21号同学)0000 1011 求和结果(班号加学号)IN指令:输入开关值的数据即输入班号:01H。
开关应拨出00000001,将这个数据送入R0寄存器中。
ADD指令:进行班号+学号运算,并将结果存入RO寄存器。
STA指令:将RO寄存器的结果存入存储器OB的存储单元中。
OUT指令:输出存储器OB地址单元的内容。
JMP指令:无条件转移到00地址。
4.1.2实验数据通路框图:图1 实验数据通路框图4.2 微指令格式4.2.1实验过程中使用的机器指令的微指令格式如图24.2.2微程序流程图:图3 微指令流程图4.3微指令二进制代码表4.3.1微指令二进制代码表:表1 微指令二进制代码表4.4实验步骤4.4.1实验接线图:图4 实验接线图注意:接线过程中不得有任何错误(1)REG UNIT上的LDRO 要与MICRO-CONTROLLER上的LDRi连单芯线,且连高(2)EXT BUS上W/R 要与MAIN MEM 上的W/R 以及OUTPUT DEVICE上的W/R都分别连线(3)注意在连线前要验线:从开关接到总线单元,SW-B置为0,拨动开关,LED等会有相应的显示4.4.2实验操作步骤⑴微控器编程开关拨至RUN,“STEP”→STEP,“STOP”→RUN⑵实验箱利用COM1口与微机连接,实验箱加电,启动微机:①进入安装实验系统的目录,例如D:\CMP;②对实验箱复位;③桌面上选择:CMP图标,运行CMP.EXE,进入实验运行环境;④选择转载菜单的装载功能: C:\TANGDU\CMP\SAMPLE\EX1.TXT⑤选择数据通路图标:开关置班号,内存0AH单元置学号⑥CLR:1→0→1⑦运行菜单的连续运行功能,若运行正确,将在“OUTPUT”模块看到十六进制的结果:班号:01H=00000001B 学号:15H=00010101B00000001B+ 00010101B00010110B班号加学号的和=00010110B=16H⑧采用连续运行方式执行机器指令程序,参照机器指令程序及微程序流程图,将实验结果与程序的理论分析结果进行比较,验证实验系统执行机器指令程序的正确性。
4.4.3 EX1文本文件内容按照规定格式,将机器指令及表1微指令二进制表成十六进制的如下格式文件。
机器指令程序:$P0000$P0110$P020A$P0320$P040B$P0530$P0740$P0800$P0A09机器指令对应的微程序:$M00018110$M0101ED82$M0200C048$M0300E004$M0400B005$M0501A206$M06959A01$M0700E00D$M08001001$M0901ED83$M0A01ED87$M0B01ED8E$M0C01ED96$M0D028201$M0E00E00F$M0F00A015$M1001ED92$M1101ED94$M1200A017$M13018001$M14002018$M15070A01$M1600D181$M17070A10$M18068A114.5系统调试:4.5.1 系统调试过程(1)将数据开关置为01H(0000 0001);(2)向地址[0A]单元中置数据15H(0001 0101);(3)将R0中的班号01H(0000 0001)装入DR1中,同时将内存RAM中的学号15H(0001 0101)装入DR2中。
(4)将DR1和DR2的值送入ALU运算器中,进行加法运算,得结果为16H,并将其送入R0中。
(5)将R0中的和送入输出单元OUTPUT中。
图5 实验结果图5.课程设计总结5.1 给出每条机器指令的微程序(十六进制格式):IN:01Q: 01ED82H OUT:02Q: 00C048H 01Q: 01ED82H10Q: 001001H 02Q: 00C048H ADD: 13Q: 01ED8EH01Q: 01ED82H 16Q: 00E00FH02Q: 00C048H 17Q: 00A015H11Q: 01ED83H 25Q: 070A10H03Q: 00E004H JMP:01Q: 01ED82H04Q:00B005H 02Q: 00C048H05Q: 01A206H 14Q: 01ED96H06Q: 959A01H 26Q: 00D181H STA:01Q:01ED82H02Q:00C048H12Q:01ED87H07Q:00E00DH15Q:028201H这次计算机组成原理实训跟以往不同,以前是动脑占主要地位,动手次之。
这次需要全副武装,动手的能力直接关系到我们实验是否会成功。
虽然老师早就把任务书给我们了,但看到实训的任务,心里就有点担忧。
正式实训是星期一下午,老师先讲了实验的内容及要注意点事项后,我的心里就有点底了,毕竟我已经做了很多次实验,动手能力也强了很多了。
于是自己就把实验指导书又看了一遍。
紧接着就进入自己的实验部分。
实验开始是实验按实验图连线,这次的图比以往复杂,一个不留神,就会接掉一根线或接错一根线,所以我就一步一步按照自己心里的想法连线,连一根线在指导书上画一下,以防自己出错,就这样,连完了实验图。
图连完倒是松了口气,但实验才进行了一步分。
接着就是实验运行部分,刚开始,按着实验步骤进行完后,就匆忙地把老师请过来检查,当老师说我的实验连线没有错时,心里有一种莫名的激动感,可好戏还在后头。
实验运行完后,结果既然错了。
心里一阵疑惑,连线明明是好的,怎么就错了,心里就有慢慢想,慢慢的找问题,可还是没有得到正确的结果,去问了一下同学后,才知道我运行时,漏了一个步骤。
于是,自己又运行了一遍,在实验运行时,我就目不转睛的盯着PC机屏幕,当正确结果出来后,心里又激动了一回,赶忙把老师请过来检查,老师一看就说是正确的,就这样我的实验部分就完成了。
这次实训通过老师的指导,同学的互相学习,换来最终完美的结果。
此次设计也让我明白了思路即出路,有什么不懂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时请教或上网查询,只要认真钻研,动脑思考,就没有弄不懂的知识,收获颇丰。
这次实训让我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不管是做实验还是做事,不能太急于求成,要一步一个脚印,把基础的牢牢打好,才能使的做实验胜利的进行。
这次由于我过于心急,漏了一个步骤,导致实验进行的不是很胜利,但最后还是成功的完成实验。
这次实训学到了很多,实验的过程中让我更深层的理解了实验的原理,以及各个器件的功能与作用,更熟练地的掌握了微地址的使用与机器指令的设计。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诚然是一门专业课,给我很多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上的提升,同时又是一门讲道课,一门辩思课,给了我许多道,给了我很多思,给了我莫大的空间。
而这是日后最实用的,真的是受益匪浅。
要面对社会的挑战,只有不断的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
这对于我们的将来也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