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琴抄》中日本传统审美同西方唯美主义的融合

合集下载

千古绝唱:《春琴抄》

千古绝唱:《春琴抄》

千古绝唱:《春琴抄》文/不一定驴驴谷崎润一郎描写一对盲人师徒异样爱恋的唯美主义绝唱《春琴抄》,1935年至1976年之间曾经被岛津保次郎、伊藤大辅、衣笠贞之助、新藤兼人和西河克己分别五次搬上银幕。

很长一段时期里,《春琴抄》同川端康成《伊豆舞女》一样一直被作为日本文学电影化课题,及提高日本电影艺术水准的经典文本。

《春琴抄》五个版本与时俱进的风貌,反映了日本电影当时的艺术及技术进步水平。

1976年由山口百惠、三浦友和伉俪主演、西河克己执导的《春琴抄》是迄今最后一个版本。

西河克己自然无法相比影坛元老岛津保次郎、伊藤大辅、衣笠贞之助的声望,影片也仅是匠人式的、跟导演的作者意志无关的、单纯意义上的通俗化翻拍。

具体说是以山口百惠为本而流水作业的偶像片,与同期百惠版本的《伊豆舞女》、《潮骚》步调一致。

不过,纵然西河克己手法平庸,恪守商业法则而唯唯诺诺,影片美学意义上的成绩还是有目共睹(不妨对照一下三十年后行定勋执导的《春雪》,则会发现两者出发点的近似)。

再联想到山口百惠三浦友和二人日后银幕之下的爱情佳话,《春琴抄》就更加耐人寻味了。

《春琴抄》的故事是:大阪商贾家的千金、美人春琴(山口百惠饰)自幼失明,因家境富裕及盲人的关系,养成了任性乖张、待人傲慢的坏脾气。

春琴家的学仆、出身卑微的佐助(三浦友和饰)暗暗爱慕春琴,甘受春琴的欺负与难为,悉心照拂她,并拜她为师学习琴艺。

后来,春琴遭人加害花容月貌毁于一旦,佐助不忍心看到师傅变丑的样子,用针刺瞎了自己双眼。

与其说这是爱情故事,莫如说关于美的观念的主题。

西河克己企图使爱情变得合乎常理,为原作节外生枝了一个“佐助于某次地震中奋不顾身地前去保护春琴,从此两人心心相印”的小插曲,却基本上是徒劳无益的。

佐助对春琴的爱,不是因同情和怜悯而产生,与其说佐助爱慕春琴,毋宁说崇拜春琴更合适。

崇拜美——视觉上的美。

他怀着这样的审美感情:所谓“聋者似愚,盲者似贤”,我们看惯了神佛菩萨的慧眼,所谓“慈目观众生”的那双慈悲的眼睛总是半闭着的,才觉得瞑目比睁眼更加慈悲、更加高贵、肃穆。

浅谈《春琴抄》的美

浅谈《春琴抄》的美

论文知识【摘要】谷崎润一郎是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日本唯美主义作家,在谷崎的作品中,美是判断一切的准则与标准。

其作品中的最本质的东西便是对美的追求,这种追求贯穿于谷崎的每一部作品中。

本文试着主要通过《春琴抄》中的爱情之美来阐释谷崎对美追求的转变和独特性。

【关键词】谷崎润一郎;春琴抄;美日本的唯美主义文学最早是作为反自然主义的一个流派,于二十世纪初登上文坛,其发展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最初有一群文学青年以著名作家森鸥外为中心,从事诗歌、小说、评论的创作。

到后来发展到以永井荷风、谷崎润一郎为代表的唯美主义风格。

1910年谷崎在《新思潮》上发表了《文身》和《麒麟》,以唯美主义风格作家的身份登上了文坛,被视为谷崎古典回归时期最高文学成就的《春琴抄》正体现着作者对美的转变和独特的追求。

《春琴抄》虽篇幅不长,却讲述了一个极尽凄婉唯美的爱情故事。

一、三弦琴的音乐之美《春琴抄》讲述了一个富家女与穷仆人之间的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

出生于一家中药材商家里的春琴,自幼聪颖、极富音乐天赋。

然而不幸的是其九岁时患眼疾双目失明。

自尊自强的春琴不想从此成为众人眼中无用的残疾人,于是借着自己的音乐天赋,以琴为一技,专练古琴三弦,没头于此道,不辞失明的艰辛,凭着自己惊人的天赋与毅力,功夫不负有心人,盲女春琴终于成为了一代女琴师。

可以说三弦琴是佐助和春琴沟通的桥梁,更是二者相知相恋的媒介。

在等级森严的旧时代,门不当户不对的爱情并不被祝福。

然而虽然现实的鸿沟横跨在二者之间,难以逾越,但是心灵的距离确可以拉近,彼此心心相印,于是借助三弦琴,春琴成为佐助的师傅,从而在琴的世界中,只有春琴和佐助两个人,通过三弦琴,二者之间的交流并没有等级、身份的局限,没有等级、身份门第的干扰,有的只是关于琴意亦是情意的交流的。

在纷扰的世俗中,只有这里是平等的,真实的,透过琴的世界二者实现了真正平等的交流,心心相印,得到一份纯粹的精神之恋。

于是极其普通平凡的三弦琴便成为一段冲破森严等级、门第观束缚的奇特爱情的媒人,成就了一段平等的精神之恋。

《春琴抄》 影评与感悟

《春琴抄》 影评与感悟

觀《春琴抄》有感鐘婉儀1005010138於我而言,第一感覺,電影《春琴抄》彌漫著一種凝重、柔美與冷冽的意境。

優美靜謐的琴瑟之音,女人低垂的眼眸、華美的和服、雪花和溪水,舞不體現著日本古典美的精緻與細膩,讓人感覺它的節奏很慢很慢,如同凝滯的琴聲和女子的腳步。

而電影的藝術手法體現了典型的日本美學的一種冷艷、空靈、潔淨與細膩。

過去看《源氏物語》、川端康成的《雪國》、《古都》等著作,也體會到這種美。

但是與許多日本的小說慣用的表達,以美好的軀殼,包裹著人性的隱秘罪惡,達到衝擊和矛盾的美,這種極致美的表層下面,往往隱含了一種極致的醜。

如同川端的小說,唯美、輕盈,但是卻有另一種隱秘的情感,我認為有一種淒美的死氣,在許多文學和電影中,我都感受到這種死氣,也許是日本藝術的“物哀”和“佗寂”的精神,美好的事物必然走向死亡和消卻,這種走向終了前表現出極度的美麗和哀情是日本藝術慣於表達的,如同川端《雪國》裏的美麗的歌舞伎,《一隻胳膊》裏在沉睡中死去的美麗少女,都是寂靜地,美麗的,默默地走向美麗應有的死亡,正是這種哀傷之美使得這種美格外地令人憐惜和嘆息,感嘆生命與自然的無常,變幻,命運的多羈,世事的冷漠。

小姐春琴一出場變讓我內心顫動,她是一個很美的人,就算看不見她的眼神,但是她低垂的眼眸、粉白的臉孔、彈琴的手、溫柔和服中伸出的優雅的脖頸都是美的,複合日本女性審美,我可以理解盲人成為出色琴師的原因,歷史上有許多出色的藝術節都是殘缺的,而盲人音樂家尤為凸顯,因為盲人不能視物,則對周圍的一切十分敏感,用耳朵聽,用手觸摸,對聲音與觸感比平常人要多許多的理解。

在某種方面上看,純淨無雜質的音樂,需要只用到耳朵,保持欣賞的潔淨,沒有視覺,沒有語言,只留下自己唯一與世界的感覺系統——聽覺。

春琴看似技藝精湛,青春貌美,孤傲冷艷,但是心理卻是矛盾、扭曲和怪異的,她雙目失明,使得她性格十分敏感、多疑和孤僻,她難以相信別人,只相信自己。

她一方面是高傲的,因為自己的地位、樣貌和琴藝,但一方面又是害怕的、自卑的,因為她是殘缺的,她渴望情感,但是又不願意去承認它,她難以擺脫世俗的外衣,在矛盾中前行。

从《春琴抄》看日本审美意识

从《春琴抄》看日本审美意识

Vol.33No.3M ar.2012第33卷第3期2012年3月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Soc.Sci )谷崎润一郎是日本唯美派文学大师。

早期作品追求从嗜虐与受虐中体味痛切的快感,在肉体的残忍中展现女性的美,故有“恶魔主义者”之称。

《春琴抄》是其的代表作,在结构上,作品以叙述人的身分,根据佐助的口述和侍奉佐助、春琴两人生活的泽照女的回忆、推理写成。

女主人公春琴双目失明,但相貌美丽,聪颖异常,在音乐方面极有天赋,但她性格傲慢,固执任性。

男主人公佐助从小做她的引路人,无微不至地照顾她的生活起居。

一个夜晚,春琴被人用热水烫伤脸部,为保持心中春琴的最美丽形象,佐助自毁双目,将昔日春琴的美丽永驻心间。

春琴和佐助在作品中缔结了主仆、师徒、事实上的夫妻即肉体关系等错综复杂的关系。

作者运用巧妙的构思,采用精湛的古典技法和优美典雅的文体,将贯穿其文学作品主题的女性形象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本文将通过对谷琦润一郎写作风格特征的分析,从女性审美、日本传统审美角度来分析《春琴抄》这部小说。

一、女性审美谷崎润一郎在文学创作上追求传统的古典美、永远的女性美、病态的官能美,形成其具有特色的“女性崇拜”思想,在其作品中“女性至上”是永久的主题。

谷崎润一郎是极端的美的追求者,决不能满足于平凡的美的憧憬之中,即使是同样的美,他也要求是异常的非凡的,不是生活表面所能常见的美,而一种怪诞的美。

谷崎润一郎其创作倾向颓废,追求强烈的刺激、自我虐待的快感和变态的官能享受。

谷崎的“美”理论集中表现在女性身上,女性就是他“唯美理论”的代言人。

《春琴抄》就是创作于这样一个转变时期,集中体现了谷崎美学中“以丑为美,以恶为美”,“美就是女体,美的东西是强有力的,被美的东西征服是愉悦的”等中心内容。

佐助对于春琴的种种施虐行为,全都默默忍受,这不是对春琴行为的妥协,而是对绝对价值美的自我牺牲。

试论《春琴抄》作品的批评性格

试论《春琴抄》作品的批评性格

试论《春琴抄》作品的批评性格作者:缪霞来源:《电影评介》2009年第19期摘要谷崎润一郎代表作《春琴抄》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颇具特色,身为传统美如性代表的主人公春琴表现出“叛逆”性的一面,而佐助“丁稚”的社会身份和小说高潮“刺目”的设定分别反映“反社会、反现实”的特点,充分体现唯美主义文学作品的“批评”性格。

关键词《春琴抄》批评性格叛逆反现实《春琴抄》(1933)被誉为表达日本传统美、古典美、阴翳美等的典范之作,作为日本唯美主义大家谷崎润一朗文学的代表作一直以来都被视作体现日本传统美之集大成者,表现东方式的感觉美、虚幻美,是谷崎文学“美意识”之结晶,是作家脱离恶魔主义回归日本传统的坐标性创作。

然而试分析“春琴”与“佐助”这“因奇妙姻缘而朝夕为伴的师徒二人”的人物性格、身份设定以及情节安排,不难发现作品强烈体现着唯美主义的“批评”特性。

一、谷崎作品特点日本明治末时代混乱,社会压抑,世风卑俗,思想言论不自由,明治40年代的文学舞台上活跃着自然主义文学,作家平淡、如实描述日常生活,充满乡村式的风格。

然而唯美主义作家谷崎润一朗的作品不是单纯的对现实的写生,作者是在想像的世界里,将人类对生活的感受用较之现实更为浓墨重彩的描绘。

显示的是江户情趣、中国情趣以及对西方的向往,描绘了一个纯都市文化的、华丽浪漫的虚构世界。

“排斥写实。

耽于感觉、幻想和人工的技巧”的创作特点与当时的主流文学——自然主义文学风格迥异,作品鲜明的反自然主义文学的特征使得谷崎甫入文坛即令世人震惊,小田切秀雄称“唯美派暴露了明治时代的秩序和良俗的虚伪面孔”,反社会反封建,反对当时文学潮流,批判文坛主流“私小说”创作的所谓现实主义,乃至唾弃社会习俗。

谷崎文学就是在反自然主义文学的浪潮中应运而生,问世之初便已烙印上“批评文学”的性格,在日本文学史上有其不可忽视的个性化地位。

二、春琴形象的“叛逆”面谷崎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的女性人物形象,女性美、女体美贯穿谷崎文学始终,尤其是前期文学主题,谷崎文学的“美”离不开女性,尤其是女性躯体,以夸张的“恶”为铺垫,或与道德发生;中突的“美”,完成对“永恒女性”的追求。

中期谷崎文学的变化和统一

中期谷崎文学的变化和统一

中期谷崎文学的变化和统一在日本文坛上,谷崎润一郎是一位颇有争议的作家。

对于谷崎文学的评价褒贬不一,众说纷纭,而且其褒贬毁誉的激烈程度真可谓前所未有。

其中,对于谷崎文学是否具有思想性的争议最多。

此外,关于谷崎润一郎的创作时期也有很多种分法。

而对于谷崎文学的转折点及作家的艺术本质也有很多种说法。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谷崎润一郎的三篇作品——《痴人之爱》《?》《春琴抄》来论证这段时期,即谷崎润一郎移居关西之后,大约从1924年到1945年之间这段时期,文学创作的变化发展和统一。

本文试图从两个角度分析这三篇作品。

一、嗜虐性文学及其女性形象。

二、东西文化的对立和融合。

主要想从这两方面来分析这段时期谷崎文学的变化和统一,根据这两个角度把文章分为两章。

引言部分简单概括到目前为止关于谷崎润一郎及谷崎文学的几个争议点。

接着对本文要论述的内容进行了简单说明,并阐述了选择《痴人之爱》《?》《春琴抄》这三篇作品的理由。

最后,还简单评价了谷崎润一郎的晚年作品。

第一章分四节,从嗜虐性文学的角度沦证这一时期谷崎文学的变化和统一。

(《痴人之爱》中所体现的肉体嗜虐及其娼妇型女性:《?》中所体现的过渡期及其女性形象;《春琴抄》中所体现的心理嗜虐及其良家型女性;第一章小结)这段时期,谷崎嗜虐性文学从《痴人之爱》中所体现的肉体嗜虐性文学转变到《春琴抄》中所体现的心理嗜虐文学。

而随着这一变化,其嗜虐性文学的女主人公形象也由娼妇型转变为良家型。

这是嗜虐性文学的变化和发展。

但是,我们进一步分析就会发现这两类女性形象有几点共同之处,关于这点,本章的第四节中做了详细论述。

通过论述,我们看出这两类女性形象从不同侧面反映了谷崎润一郎的女性观:“女とぃぅものは神でぁゐか玩具でぁゐかのぃずゎでぁゐ (女人不是神就是玩具)”。

这是谷崎嗜虐性文学的统一。

第二章也分四节,从谷崎文学中体现的对东西方文化的态度的角度出发,论证这一时期谷崎文学的变化和统一。

(《痴人之爱》等所体现的西洋憧憬;《?》等所体现的过渡期;《春琴抄》中所体现的古典情趣;第二章小结)这段时期,谷崎文学从《痴人之爱》中所体现的对西洋的憧憬转变到《?》等作品中体现的开始回归日本古典、最后转变到《春琴抄》中体现的完全回归日本古典。

论《春琴抄》中谷崎润一郎的女性崇拜思想

论《春琴抄》中谷崎润一郎的女性崇拜思想

论《春琴抄》中谷崎润一郎的女性崇拜思想日本唯美派作家谷崎润一郎在文学创作上,追求传统的古典美、永远的女性美、病态的官能美,形成其具有特色的“女性崇拜”思想。

《春琴抄》作为谷崎润一郎的代表作之一,被人们公认为是体现其“女性崇拜”思想的巅峰之作。

本文拟通过分析谷崎润一郎女性崇拜思想产生的原因,以及《春琴抄》中女性崇拜的具体表现,来感受谷崎润一郎作品中所特有的美学观点。

一、女性崇拜思想形成的原因1、家庭环境谷崎润一郎生于1886年的日本东京,祖父皈依了当时仍被作为异教而遭禁的天主教。

小时候经常看到祖父在土仓库里的圣母玛利亚像前顶礼膜拜,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认为祖父跪拜西方女神,就是拜倒在美丽女性的裙下。

而谷崎润一郎的母亲在当时被喻为有着锦绘上的美人般的姿容,这种对母亲“美”的印象,为谷崎润一郎文学上的“恋母情结”打下了基础。

可见,家庭因素是谷崎润一郎形成女性崇拜思想的温床。

2、感情经历谷崎润一郎一生的感情颇为曲折,初恋不仅招致各方的反对,还切断了他圆满完成学业的经济来源;后又经过两次失败的婚姻,才在第三位妻子那里找到了幸福。

或许正是这曲折的婚姻史,使他产生了对婚姻的挫折感和逃避感,从而幻想一种美好的精神恋爱,把女性放在一个让人观赏的角度,从而去顺从她,欣赏她,讨好她。

当然,谷崎润一郎女性崇拜思想的形成与其成名之路的艰辛和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也是分不开的。

但更多的是其家庭生活的经历和婚姻上的曲折与满足,以及他个人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促使他形成了女性崇拜的思想。

这一思想的贯穿便有了美丽无伦,琴技高超,而又桀骜不驯的春琴。

二、《春琴抄》中女性崇拜的表现学术上习惯把谷崎润一郎的女性崇拜思想概括为以下五点:1、视觉主义,官能主义;2、感情的否定;3、男性美的否定;4、女性美的至上主义;5、排除经济,孩子等因素,脱离现实。

美,应该是源自于实感,而女性的美是天生与后天的养成,是自矜与魅力的完美结合。

谷崎润一郎笔下的春琴有着娇小玲珑的身躯,白皙润泽的肌肤,孤傲乖僻的性格,精湛高超的琴技,它们的综合便正面立体的构成了春琴直观的美丽。

《春琴抄》的独特的文学世界

《春琴抄》的独特的文学世界

《春琴抄》的独特的文学世界谷崎润一郎不仅在诺贝尔文学奖中被提名,而且是日本第一位被当选为美国艺术院美国文学艺术协会的名誉会员。

谷崎润一郎是日本近代的大文豪,被称为“大谷崎”。

他一生经历了明治、大正、昭和三个时代,其创作初期被称为“恶魔主义”作家,中期被称为“无思想性的异国情调”作家,昭和时代之后,被称为“日本古典美的集大成者”。

事实的确如此,谷崎润一郎作为“性欲主义”、“恐怖恶魔主义”、“耽美主义”、“东西融合主义”的代表作家,融合了东西方的文化,是在文学创作中取得巨大成功的作家;把日本的传统古典美和西方的叙述技巧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构建了独特的日本传统美的世界,是在日本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家。

谷崎润一郎关西移居后,更深刻地认识到了纯日本的、古典的、传统的文化,进而发现了“上方”的日本传统女性的美。

于昭和八年在《中央公论》发表的《春琴抄》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发表后立刻就好评如潮,后五次搬上电影屏幕、二十多次拍成戏剧。

本文试图把《春琴抄》与谷崎润一郎的早期作品《麒麟》和中期作品《痴人之爱》进行比较,来探求《春琴抄》的独特的文学世界。

本论文由五部分组成。

序论部分介绍了论文的选题动机及意义,中日两国关于谷崎润一郎研究的成果和本论文的立场及角度。

第一部分对《麒麟》、《痴人之爱》、《春琴抄》的创作动机进行了分析,并对《春琴抄》创作动机转变的原因和创作动机转变所产生的强大生命力进行了分析。

揭示“女性崇拜”虽然是谷崎润一郎作品永恒不变的主题,但《麒麟》和《痴人之爱》中的“女性崇拜”仅仅停留在女性肉体美、官能美也就是西洋崇拜上。

但谷崎润一郎在从西洋崇拜到回归日本古典的艰难的摸索中,因为汲取了日本传统古典文化的营养,迎来了以《春琴抄》为代表作的创作“创作黄金期”,从女性肉体美、官能美中确定了向日本传统女性的精神上的跪拜和回归日本古典阴翳的美意识的创作动机,创作了《春琴抄》的独特的文学世界,焕发出独特的文学魅力,爆发了强大的生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WEN
XUE 2017.09
谷崎润一郎是日本唯美
派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创作了很多经典的文学著作,其中《春琴抄》是其极其重要的一部代表作。

小说主要描述了一位男学徒和盲女琴师之间的故事,体现了作者对感官美、女性美以及古典美的追求。

在这部小说中,作者对美的追求具有一定的畸形性,其中充斥着种种受虐与施虐的变态快感,人们称作者这种对唯美的追求为“恶魔主义”。

另外,这部小说中也有西方唯美主义的种种体现,西方的唯美主义与日本传统美学的融合构成了这部小说具有独特性的唯美主义。

一、《春琴抄》所体现的日本传统审美
不同国家在审美追求上有所区别。

在我国的传统审美中,道德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就女性来说,她首先要拥有贤淑的特质,其次才考虑肉体上所表现出的美感,包括皮肤细腻、五官端正等等,可以说完美无缺是我国传统
审美的重要追求。

而日本的传统
审美却将残缺美和肉体美放在重
要位置,将外表缺陷当作一种缺
陷美。

《春琴抄》中塑造的春琴具
有皮肤细腻、四肢柔软、五官秀美
端正的特点,可见其外观上具有无
可挑剔的特点,佐助为了能够长期
欣赏这种美,开始了其匪夷所思的
行为。

从开始为春琴引路,他就从
未被尊重过,但此时的春琴为了将
自己的风度维持下去,并没有进行
语言或者行动上的直接呵斥,而只
是通过暗示。

之后,佐助跟着春琴
学习三弦琴,他的受虐生活也就开
始了。

春琴对其非骂即打,但所有
这些佐助都选择了默默忍受,春琴
父母都觉得这样过分,于是让佐助
跟着春琴的师傅学习。

尽管春琴
的性格非常古怪,但佐助认为这都
是她的眼疾所导致的,并且相对于
春琴的绝世美貌来说,这点瑕疵完
全可以忽略。

在常人看来,春琴或
许有些不知好歹,佐助如此爱恋、
容忍她,尽管她可能也对佐助有着
爱恋之情,却在精神和肉体上对佐
助进行双重折磨,甚至怀了佐助的
孩子也不愿意承认。

可以说,春琴
虽然歧视佐助,但同时也无法离
开佐助而独立生活,对佐助有一
定的依赖感。

而对于佐助来说,
他具有受虐的倾向,为了追求春
琴的这种美,他能够忽略肉体和
精神上的种种折磨。

在佐助看
来,春琴的自私、残忍、暴戾以及
眼盲都是残缺美的重要体现,于
是,所有的缺点也就成了佐助眼
中的优点。

在日本美学文化的影响下,很
多人都非常欣赏残缺美,比如小说
中有一个叫利太郎的人,也欣赏这
种残缺美而跟着春琴学习,但最终
无法忍受春琴的暴戾而离开。


比之下,佐助则对春琴的残缺美一
直保持欣赏的态度,为了能够让春
琴在自己心中的美好印象得以保
持,更是在春琴毁容之后,刺瞎了
自己的眼睛,以便让春琴的美好形
象能够始终保持在自己的心中。

在小说中,春琴一直以来的生活都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金兰兰
《春琴抄》中日本传统审美同西方唯美主义的融合22
DOI:10.16412/ki.1001-8476.2017.27.013
ywjsxxk@
比较奢侈,从开始依靠父母,到后来依靠哥哥,直到生活已经非常窘迫时,春琴依然不愿意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这可以说是一种极其自私的表现。

而佐助为了能够让春琴始终保持这种奢侈的生活,自己勤俭节约,连孩子都无法自己养育,就是为了维持春琴原本的生活,到老了甚至只能靠他人的照顾维持基本生活。

从小说中可以看出,残缺美在春琴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而佐助对于美的追求也是一种残缺的体现,这种残缺是心理和精神上的。

谷崎润一郎在叙述中将“恶”当作了一种美,他将春琴人生的缺陷和外表的美丽综合起来。

春琴的缺陷体现在生理和精神两个方面,在生理上,她的缺陷主要是眼疾与后来的毁容,而在精神上,主要缺陷则体现在道德与性格上,春琴整个人是残暴与自私的。

就常理来说,这些缺陷通常会受到批判,但谷崎润一郎却将这些缺陷当作美来表现,可以说是一种异端,也是恶魔美学的重要体现。

二、《春琴抄》中日本传统审美同西方唯美主义的融合
流行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方唯美主义文学思潮强调艺术的重要性,在追求美时,注重感官刺激,不注重社会责任,对政治宗教和道德抱以漠不关心的态度,强调美应当给人以感官上的
刺激,即使事物本身是丑恶的也无所谓。

波德莱尔是这一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有《恶之花》。

在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大量引入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唯美主义也在这一时期流入日本,并在日本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在此基础上涌现出一批独具特色的文学家,谷崎润一郎就是其中的重要代表人物。

在文学创作上,日本唯美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非常重视审美情趣在感官上的体现;二是非常重视情趣,认为追求异国情调很重要;三是价值观具有颠倒性,他们在恶和丑中追求美,强调畸形与颓废也是美的重要体现。

通过对西方的唯美主义和日本传统美学的分析可知,二者有一个共同特征,即极为强调残缺美。

日本传统美学中所强调的残缺美仅仅是身体上的,对道德上并未加以强调,谷崎润一郎则将日本和西方的美学,通过春琴这样一个形象进行了融合。

在春琴身上,我们既能看到西方唯美主义对于感官刺激美的强调,同时又能体会到日本传统的缺陷美。

正如西方唯美主义所强调的那样,美的追求与宗教、道德、社会责任都无关,春琴身上所体现出的道德败坏也不能视为缺点,在各种缺陷的综合下,春琴依然不乏追求者。

西方唯美主义中强调的异国情趣,在《春琴抄》中也有所体现,
主要是佐助与春琴之间的男女关系上。

春琴作为一个名门小姐,未婚先孕的行为在东方国家是令人不齿的,但小说并没有强调这是一种道德败坏行为,春琴的父母也不以为意,只是想借助这一事情,为春琴找到归宿。

春琴尽管歧视佐助,强调自己不会结婚,却非常需要佐助的爱情,在孩子出生以后,她依然不承认孩子与佐助之间的关系,甚至将孩子送给了别人。

在西方的唯美主义中,价值观是颠倒的,这种颠倒的价值观在《春琴抄》中也有非常显著的体现。

春琴的个性自私,她一直在向别人索取,却不愿付出,这种索取体现在对父母、恋人、下人以及孩子身上,让人无法理解。

而更让人费解的是,佐助认同春琴畸形的道德观,为了追求这种恶性美,他穷尽了自己的一生,忍受着身体上的虐待,人格上的侮辱,甚至放弃了对自己亲生骨肉的抚养,最终为了追求这种极致的美而做出自残的行为,这种行为很显然是价值观颠倒的体现。

阅读《春琴抄》时,我们能感受到佐助与春琴的种种病态,一个是虐待狂的扭曲,一个是受虐的病态,很难从中感受到美。

不可否认的是,在唯美文学盛行的年代,这部作品非常具有代表性,甚至在文学界刮起了一股新风气,但显然这种美学很难被大众认可,因而也
没有得以长久流传。

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