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论课件解析
西方文论课件ppt

CHAPTER 04
现代主义文论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现代主义文论是20世纪初至中期的 主要文学理论思潮,它强调文学的创 新、实验和个体表达。
反传统
反对传统文学形式和规范,寻求新的 表达方式和结构。
形式主义
重视文学形式和语言,认为形式与内 容同等重要。
主观主义
强调个体经验和主观感受,认为文学 是个人情感和思想的表达。
和评价标准。
崇尚理性
强调理性、秩序和规范,主张文学作 品应该符合普遍的道德和审美标准。
强调模仿
认为文学创作应该模仿古人的优秀作 品,追求完美的艺术形式。
代表人物与作品
代表人物
亚里士多德、贺拉斯等。
代表作品
《诗学》、《论诗》等。
对后世的影响
对文艺复兴的影响
古典主义文论为文艺复兴时期的 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推动了欧洲文学的复兴和发展 。
特点
浪漫主义文论主张文学作品的创造性 和个性,强调情感、想象和自然的美 ,反对理性主义和机械主义,重视个 人经验和直觉。
代表人物与作品
代表人物
威廉·布莱克、华兹华斯、雪莱、雨 果等。
代表作品
《抒情歌谣集》、《德国狂欢节》、 《浮士德》等。
对后世的影响
对现代主义文论的影响
浪漫主义文论为现代主义文论提供了重要的 思想基础,推动了文学批评和理论的变革。
现代主义文论对文学语言和形式 的探索,对后来的文学理论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CHAPTER 05
后现代主义文论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后现代主义文论是一种文学批评理论,它对现代主义的局限性和缺点提出了质疑,并试 图超越现代主义的理论框架。
特点
(完整版)西方文论课件1

恩格斯:
“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 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 萌芽,因此,如果理论自然科学想要追 溯自己今天的一般原理发生和发展的历 史,它也不得不回到希腊人那里去,而 这种见解愈来愈为自己开拓道路。”
源 头:
1、最基本的范畴 2、最基本的研究方法 3、决定了西方文论的基本面貌
四、西方文论的历史分期
1、古希腊罗马时期 2、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 3、十七、十八世纪时期 4、德国古典时期 5、十九世纪时期 6、二十世纪时期
第一编
古希腊罗马文艺思想
(公元前六世纪中叶至西罗马帝国476灭亡)
绪论
一、历史地位——西方文论的源头
“一提到希腊这个名字,在 有教养的欧洲人心中,尤其是 在我们德国人心中,自然会引 起一种家园之感。”
西方文论
主讲教师 袁梅
前言
一、对“西方文论”的界定:
1、界定的混乱现状 (1)西方=西半球(中、南美洲) (2)西方=发达国家 (3)西方=欧美(苏联、东欧) (4)西方=资本主义世界
2、以文化为中心的界定
新的历史学说:古代三大文明区划 *美洲、中美洲和中央安第斯文明区 *东亚、南亚、中国文明和印度地区 *印度河流域以西至地中海、西亚、 北非、南欧文明区
和发展方向
二、历史分期
从公元前六世纪中叶,到公 元五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476 年),大约跨越一千年时间。
三个时期:
1、早期:形成时期<bc6-bc4> 2、中期古典时代:鼎盛时期<bc5-
bc3> 3、晚期:衰落时期<bc4-476>
第一章
古希腊文艺理论
第一节 概 述
1、社会背景:兴起、鼎盛、衰落 2、文化背景:开放、民主、自由 3、文学概貌:神话、史诗、戏剧 4、文论——发源于古希腊的西 方两千五百多年的文学理 论遗产
西方文论整合版剖析

西方文论绪论一.西方文论1.定义“文论”主要指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是文学实践的概括、总结和对文学发展的希望和预言,反过来它又指导和影响着文学实践活动。
“西方文论”是西方对文艺现象和规律的认识和看法。
文学理论涉及作品、宇宙、作家、读者等文学的四要素。
2.西方文论与哲学、美学的联系西方文论的主要来源:哲学家;作家;专门的文学批评家与哲学的联系:西方文艺理论著作大多出自哲学家的理论体系,依托一定的哲学思想。
与美学的联系: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
二.西方对文学本质的看法模仿说模仿说是西方文论中占主导地位的学说。
模仿是指两项事物及其对应关系。
模仿:艺术模仿现实世界表现说文学艺术本质上是艺术家内心世界的外化,是他们的感受、思想、情感的共同体现,是艺术家激情下的创造。
强调艺术家的主观能动性。
“诗只不过是诗人思想情感的载体”——华兹华斯形式论形式论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它的特殊的存在方式,在于它的审美特性。
康德“美在形式”瓦尔德俄国形式主义:“陌生化”三.西方文艺理论的发展概况古代:(分古希腊和古罗马两部分)古希腊: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文艺对话录》《诗学》古罗马:贺拉斯《诗艺》古典主义及“寓教于乐”;朗吉纳斯《论崇高》中世纪:文艺理论也成为神学的附庸。
奥古斯丁《忏悔录》文艺复兴:但丁;达芬奇;锡德尼《为诗一辩》古典主义:又称新古典主义。
布瓦洛《诗的艺术》是古典主义的法典。
启蒙主义:启蒙主义文论的主要目的是宣扬资产阶级思想。
功利性。
代表:狄德罗、莱辛、歌德德国古典美学和文艺理论:18世纪末19世纪初。
康德《判断力批判》黑格尔《美学》。
浪漫主义文论:主要是一些浪漫主义作家诗人的宣言。
华兹华斯《抒情歌谣集》序;雨果《克伦威尔》序;史达尔夫人《论文学》。
现实主义文论:主要以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为主。
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序;左拉;托尔斯泰《艺术论》;别林斯基;泰纳(种族、环境、时代)现代主义文艺理论:形式主义;结构主义;阐释学;后结构主义;心理分析批评;新历史主义。
西方文论 第1讲 古希腊文论ppt课件

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22年
9
4、亚里斯多德的主要文论思想 ①文艺的本质 A、文艺是人的行动的摹仿
与柏拉图一样,亚里斯多德也主张文艺的本质在于摹仿。然而,从哲学世界观 来看,后者的摹仿说与前者有着实质的不同。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见教材 P29-30) B、文艺摹仿比现实更真实 ——“诗比历史更富有哲学意味” C、文艺摹仿的真谛在于“合情合理”的创造
11
B、悲剧情节比悲剧人物性格更为重要 ——“悲剧是为了摹仿行动,才去摹仿行动中的人”
C、悲剧冲突的本质 ——“过失说”(不知而误犯)
D、悲剧的社会功能 ——“陶冶或净化说”(“卡塔西斯说”)
12
7
总结: 柏拉图的两种文艺观——
一种是理式的摹仿的摹仿的文艺活动;另一种是在神灵附体并唤起理式回忆的 条件下产生的文艺活动。 两种文艺观给后世文论提供的主要启示—— 文学反映论方面 文学创作论方面
8
三、亚里斯多德的《诗学》 1、生平简介 求学阶段(20年):“学院之灵” 君师阶段(9年):“太子太傅” 授业阶段(15年):“逍遥学派” 2、百科全书式的智者 3、文艺思想的代表作
——理想国不需要文艺
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
4
4、柏拉图的主要文论思想 ①基于理式论的摹仿说
理式:超时空、非物质、非意识且永恒不灭的“本体”。它决定着现实世界的 一切,而现实世界则只是其影子。 文艺的本质:文艺是理式的摹仿的摹仿、影子的影子。他以三种床(“床喻”) 对此作出说明。 摹仿说的哲学本质:客观唯心主义。 摹仿说的文论价值:反映论(镜子说)
6
③文艺的灵感说 柏拉图虽然从哲学和政治理念上否定文艺,但对文艺活动本身又是深有体会的, “灵感说”的提出即源于此。 诗人灵感的由来源于“神灵附体”,其具体表现是心灵的迷狂状态。即是说, 只有诗神附体于诗人的心中,后者才能产生兴高采烈、眉飞色舞的特殊心境, 好诗由此得以出炉。(反问:好诗的出炉难道仅凭迷狂?) 灵感说的实质:诗人之灵魂对充满真善美的理式世界的回忆。
西方文论课件 PPT

第五章 新古典主义与启蒙运动时期的文论
新古典主义: 17世纪产生于法国并盛行于整个欧洲的文艺思潮。 其哲学基础是笛卡尔的唯理主义(强调天赋理性,抑 制后天情欲,“我思故我在”)。 新古典主义文论推崇古希腊、罗马的文艺,其基本特 点是崇尚理性、模仿自然、推崇古典。 代表作是布瓦洛的《诗的艺术》、蒲柏的《论批评》 启蒙运动: 17世纪中叶以后,启蒙运动蓬勃发展。 其实质是思想解放运动。 最早在英国出现,代表人物是培根 法国启蒙主义的代表人物有伏尔泰、卢梭、狄德罗 德国启蒙主义的代表人物有温克尔曼、莱辛
2.文艺才能的来源:灵感说
(1)灵感是文艺才能的来源 (2)灵感是一种迷狂状态 (3)灵感来源于“神启”或“前生 的回忆” “神启”:诗歌是神凭附人发的 诏令,诗人是代神说话 “前生的回忆”:灵魂是不死的, 是独立于物质的
3.“理想国”和文艺的功用
文艺功用观: (1)总要求是文艺要有益于城邦,合乎城 邦制定的规范 (2)核心内容是反对文艺的快感作用 评: (1)是奴隶主贵族的功利主义,把文艺变 成政治的附庸,是反动的。 (2)明确提出美感作用的对象是人的心灵, 发现了艺术特有的美感作用,是“真正伟 大的艺术思想”(车尔尼雪夫斯基语)
“画家应该研究普遍的自然,就眼睛所看到的 东西多加思索,要运用组成每一事物的类型的那 些优美的部分。用这种方法,他的心就会像一面 镜子真实地反映面前的一切,就会变成好像是第 二自然。” 涉及两大问题:
艺术的理想化 艺术创造
3、艺术应以表现人和人的感情为中心 主张绘画不仅求形似,而且要求神似,表现 人的“心灵的意向” 4、认为画优于诗 “画是哑巴诗,诗是盲人画” 但画优于诗: (1)更直观,审美效果更直接 (2)更容易使人看到和谐比较 (3)更需要智慧
西方文论课件知识讲稿

怀疑主义、相对主义、反基础主义、反本 质主义、反结构主义等。
核心思想
代表人物
后现代主义文论强调文本的独立性和自足 性,认为文本与作者、读者、世界的关系 是相对的,意义是多元的、不确定的。
德里达、福柯、德勒兹、加塔里等。
后现代主义文论的代表人物与思想
01
德里达
解构主义文论的创始人,认为语 言符号的意义是多元的、不确定 的,文本的意义也是多元的、不 确定的。他主张对文本进行“解 构”,即揭示文本中的矛盾和冲 突,打破原有的意义结构。
法国的布瓦洛、英国的德莱顿等。
思想
主张文学作品应追求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强调文学的教育功能和社会责任, 推崇古希腊罗马作家的创作原则和艺术标准。
古学的发展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欧洲文学的规 范化和艺术化。
局限性
过于强调模仿和传统,束缚了文学的 创新和个性表达,忽视了文学的情感 和内在价值。
西方文论的历史与发展
总结词
西方文论经历了古典主义、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和现代 主义等不同阶段的发展。
详细描述
西方文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罗马时期,其发展 过程中经历了古典主义、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和现代主 义等不同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理论观点和代表 人物,如古典主义的亚里士多德、文艺复兴时期的莎士 比亚、启蒙运动时期的卢梭以及现代主义的卡夫卡等。 这些理论观点和代表人物对西方文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西方文论课件知识讲稿
目录
• 西方文论概述 • 古典主义文论 • 浪漫主义文论 • 现实主义文论 • 现代主义文论 • 后现代主义文论
01 西方文论概述
西方文论的定义与特点
要点一
总结词
西方文论是关于西方文学的理论研究,具有多元性、历史 性和批判性的特点。
(完整word)西方文论课件

古罗马古典主义文论关于古罗马:公元前753年,罗慕洛在台伯河畔建立了罗马城,开创了古罗马的王政时代;至公元476年,西罗马最后一个皇帝在日尔曼民族铁骑的逼迫下退位,古罗马时期宣告结束.罗马是一个很奇特的国家,其军事实力相当强大,由于集体主义和尚武精神的存在,全盛时期的罗马帝国的版图横跨了亚欧大陆;在政治上罗马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民主的民族国家;但罗马的文化却是一个纯粹的舶来品,几乎全部脱胎于古希腊。
古罗马的文艺创作情况:古罗马奴隶制的全盛时期:罗马神话是把罗马神的名字和古希腊神话的内容结合起来形成的;罗马的第一位诗人安德罗尼库斯是俘虏的希腊奴隶;罗马史上重要的剧作家-—普劳图斯和泰伦斯的作品也是模仿希腊米南德的新喜剧。
罗马共和时期的黄金时代:维吉尔、贺拉斯和奥维德的创作都是从古希腊的神话、史诗、抒情诗中汲取养分,进行改造和创新的。
第一节贺拉斯及其《诗艺》贺拉斯是奥古斯都的宫廷诗人,也是古典主义的奠基人.《诗艺》是西方诗人谈诗的第一部著作,是对亚里士多德《诗学》的一个模仿,提出了罗马帝国的文艺法则,其主要观点包括:1、古典主义原则--从总的方向上为罗马文艺立法承袭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提出文艺模仿古典的原则,主张全面向古希腊的艺术家学习,创造表现罗马奴隶主上流社会人物的军功伟业和高贵性,创造无愧于罗马大帝国的光辉艺术。
题材上要求既要从荷马史诗中取材,又要描写罗马祖先的光辉业绩;语言上既主张向古希腊的诗人学习,又鼓励诗人敢于创新。
2、理性主义倾向——从目标上为罗马文艺立法贺拉斯说:“要写作成功,判断力是开端和源泉。
”A 承认诗人的天才有天资的因素,更强调苦学和训练B 认为诗人应该从古希腊哲学家那里吸取思想材料,要有对国家、对朋友尽责的道德感,要懂关于元老、法官的职责及战场上将领的作用等知识,他才能正确的进行文艺创作--指出艺术模仿生活是通过作家主体判断的模仿,揭示了主体创作的重要作用3、艺术创作的“合式”原则——从内容到形式上为罗马文艺立法合式:要求在艺术上做到协调一致、妥帖得体,恰到好处,叫人感到合情合理、无懈可击。
西方文论――19世纪现实主义文论PPT课件

24
巴尔扎克以“当代社会性风俗史家” 自命,1829 年, 他首次用真名发表了长篇历史小说《朱安党人》,此后二 十 年间创作了90 部小说,共命名为《人间喜剧》。
“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 卓
越的现实主义历史”。
拿破仑用剑来征服世界,我用笔来征服世界
13
《人间喜剧》 序言中的现实主义文论思想:
艺术产生的四个阶段:
首先是总的形势;总的形势产生特殊的倾向和才能;这些倾向和 才能占据了优势后造成了一个中心人物(时代典型 );最后是声音形 式色彩等,把中心人物变成形象。
17
2、艺术要表现事物的主要特征。
艺术要表现事物的主要特征,就是指表现事物的 本质。艺术要模仿生活现实,但不是单纯的复制,而 是要模仿事物之间的关系,把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的 各种关系表现出来。
19世纪现实主义文论
1
一、社会背景和艺术创作情况
1、功利务实的时代精神
资产阶级的政权确立,理想、热情、英雄主义、原则等过去引以为崇 高的东西消退,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代充满了黑暗和丑恶,金钱成为社会 权力的第一杠杆,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犯罪普遍。失望与冷静务实之风 汇合,转化成为对现实进行理性的剖析和严厉的批判。
14
2、艺术的使命是创造伟大的典型。
艺术要严格摹写生活,但决不是自然的照搬。典型是一类 人的代表,具有普遍的共性。
如何塑造典型?小说家应该有一个美好的理想作为目标, 根据理想,对所描写的人和事物有所抉择。文学典型经过了作 家理想和愿望的参与,比现实生活的人物更高、更理想、更丰 富,所以更具有真实集中性。
2、自然科学发展的科学精神
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进化论等三大成就,使人们对自然规律的认 识发生了一次飞跃。加强了哲学认识论上的唯物主义倾向,使人们意识活 动的关注中心转向现在的“认识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法国新古典主义文论 一、基本界定: 1.新古典主义:指十七世纪君主专制时期所倡导的对古典的 摹仿,它是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中的一 种带有浓厚宫廷色彩、贵族倾向的资产阶级文艺思想。 它把向古典学习推到极点,并使之系统化、法律化,而 且较多的是在政治、伦理上对古罗马精神的借用,赋予 其更多的现时代的官方意志。 2.新古典主义文论产生的文化语境及特征 (1)政治基础:中央集权制 (2)哲学基础:唯理主义 (3)文化历史传统
3. 德谟克利特(公元前460-前370左右) :摹仿说 (1)基本思想:宇宙万物是由不可分割的原子构成,物 体中的原子流放射出来,造成影像,作用于人的感 观与心灵,从而引起人对事物的认识。 (2)艺术和美:“文艺摹仿自然”(根据人的需要进行 创造) A、对象:社会的人,外形和内心统一的人。 B、艺术家的主观条件:天才、灵感和语言。 C、文艺作品的社会效果:人求美/文艺在于“快 乐”。 评价:是西方第一个从研究自然过渡到研究社会,探求 美和艺术的本质的哲学,影响深远。
C、悲剧人物的性格特点是: c1.必须善良; c2.必须合适; c3.必须与一般人相似; c4.必须一致。
d.悲剧的布局:“情节的整一性”原则 “突转”:指要安排一些行动,使主人公突然由顺境急转 为逆境; “发现”:指让行动揭示主人公由顺境转为逆境的潜在的 秘密的原因,这样才能使观众惊奇,从而形成怜悯与 恐惧的心理,达到悲剧的效果。
三、注意事项:
1.西方文学艺术创作的发展变化与文艺理论发展变化的关系。 2.西方社会生活的演变,特别是政治生活的变化对西方文艺理论 发展的重要影响。 3.哲学思潮的变化对西方文艺理论的影响。 4.基督教神学对西方文艺理论的影响。 5.语言学、符号学的发展对西方文艺理论的影响。 6.西方文论研究重点的转移和自身范畴的演变,文学艺术理论是 在文艺实践发展的基础上,受政治、哲学等条件的影响而发 展的。
2.理性主义倾向:“要写作成功,判断力是开端和源泉。” 贺拉斯的“合理与合式”就是“内容与形式”的最早源 头,标志着现代美学和文艺理论中与内容相对应的 “形式”概念最早之滥觞。 3.艺术的功用:“寓教于乐”原则 (春秋的孔子)
二、 朗吉弩斯《论崇高》 1、 崇高的概念(文学风格的崇高) 所谓崇高,与伟大、雄浑、高远、壮丽是同义语,是 指伟大不平凡的对象所唤起的高亢强烈的情绪,不可 抗拒的威力和尊严感。 2、 崇高的来源(五种因素): ①深刻而伟大的思想; ②强烈深厚的激情; ③运用词藻的能力; ④高雅的措辞; ⑤卓越的结构。
2.发生发展:源远流长 (马克思主义文论仅为其中一种)
(1).分类标准: A.按与文艺发展之关联分: 古代、近代、现代、后现代文论 B.按思考方式的变化分: 本体论-认识论-语言论……
(2)发展状况: A、古典文论(古希腊文论—新古典文论 ): 古希腊文论—罗马古典主义文论—中世纪基督教神学 文艺思想—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思想—新古典主义 B、近代文论(启蒙主义—自然主义 ): 启蒙主义—德国古典美学文艺理论—浪漫主义—现实主 义—实证主义和自然主义
f、悲剧理论的发展: f1、亚里士多德:定义;悲剧的美感 f2、黑格尔:冲突(两种理念)——正、反、合 f3、叔本华:悲剧类型——恶人造成的;盲目的命运;小 人物的悲剧 f4、马克思: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 能实现之间的冲突。
g、中国的悲剧: g1、基本情况:正剧——大团圆结局【梁祝;《孔雀东 南飞》;《窦娥冤》;《药》……】 g2、缺少西方意义上的悲剧,原因: g21、宗教世俗化; g22、太重视伦理和谐; g23、实践—追求有限范围内人与自然的和谐
d. 理论价值(唯心本质,丰富和发展了此前的摹仿说): d1. 本体论层面: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层面:反映论。 它是西方最早把文艺比喻成反映生活的镜子的说法, 客观上揭示了文艺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这一事实。 d2.对文艺共性的隐约要求: 艺术表现个别事物的外形,也要表现事物的本质和共性。
2. 文艺的社会功用: a.理想国:“正义” b.艺术:三条罪状 c.对审美教育的重视与政治第一的文艺标准
C、现代文论(唯美主义—结构主义): 唯美主义—直觉主义—象征主义与意象派诗论——现代 心理学文艺理论—俄国形式主义—现象学与存在主义 文学理论—英美“新批评”—结构主义 D、后现代文论(解构主义—后殖民主义 ): 解构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阐释—接受理 论、读者反应批评—女权主义批评—新历史主义批 评—后殖民主义批评
2、民族语言(《飨宴》《论俗语》): (1)辩护: (2)基础与意义: 在意大利各地方“俗语”的基础上创立一种统一的、 有权威性的新的民族语言。该语言既是全民族传达思 想、交流感情的工具,又是作家创作所采用的语言。 【该语言必须建立在坚实的基础即“俗语”上。 (“光辉的、基本的、宫廷的和法庭的”)】
二、布瓦洛《诗的艺术》: 1、理性原则: (1)布瓦洛强调的理性是笛卡尔主义的理性,即人天生 就有的良知,这是一种抽象的、不变的,普遍地存在 于每一个人的心底的判断是非、辨别善恶的能力,它 是普遍人性的一部分。 (2)对理性的认识: A、理性是艺术达到完美的最高尺度,是创作与批评的最 高原则,只有抓住普遍永恒性的作品才是美的。
第一章 古希腊的文艺理论
第一节 古希腊早期的文艺思想 1. 毕达哥拉斯(约前580-前500):“数的和谐” (1)基本观念:“数”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数的原则是 一切事物的原则,整个天体就体现着一种数的和谐。 (2)艺术和美:美是和谐统一(从数量比例关系角度探 讨艺术的形式美) (3)大小宇宙思想(天体/人)
第二节 柏拉图的文艺思想
1. 理式论摹仿说 a.“理式” : a1.超时空、非物质、永恒不灭的“本体”。 a2.层次性:由低到高(具体事物的理式……艺术道德等 的理式……最高的理式)(真善美合一) b.三层世界: 理式世界(蓝本/真善美合一); 现实世界(摹本/和真理隔一层/影子); 艺术世界(摹本的摹本/和真理隔两层/影子的影子) c.文学艺术:对理式的摹仿的摹仿 。
B、理性之所以重要在于它能帮助诗人正确认识事物的关 系、程序、条理,可以帮助作家写出有条有理、合乎 情理的文章。人们凭借理性判断是非真伪,凭借理性 从善避恶,求得真理。真理是理性的产物。美的东西 必然是符合理性的,理性=真实=美。 C、不反对艺术表达情感。但他认为不论是作家的情感和 想象,还是艺术的内容和形式,都必须服从理性。
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文艺思想
一、但丁的“四义说”和民族语言理论: 1.文学语言(《圣经》的语言): (1)四含义:字面义;譬喻义;道德义;寓言义 (2)理论价值: A、揭示了语言艺术意义的多层次性,为文学批评以及语 言理论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启示。 B、“四义说”是对文学艺术存在权利的有力辩护,同时 它也成为但丁宣扬人文主义理想、反对教会的有力武 器。
导 论
一、基本概念 1. “西方”: A、与他者的区别:东方的阿拉伯、印度、中国相对 B、自身的含义:地理、思想和文化概念 C、自身含义的动态性: 古希腊-古罗马帝国-近代欧洲(英法德)-后又包括 美国 2. “文论”: A、关于“文”的论述(“文”-“文章”-“文学”) B、文学:不同的描述角度
g3、宗教:此岸——彼岸 西方:二者决然对立,此岸的人要想达到理想的彼岸, 必须要抗争。西方宗教本身充满悲剧精神。 中国:二者互通(儒家:圣;道家:仙;佛家:佛。“四 端”,清心寡欲,佛性)——国人养成知足常乐、乐 天知命的性格——悲剧:正剧
第二章 罗马古典主义文论
一、 贺拉斯与《诗艺》 贺拉斯(Horatius公元前65-公元8),罗马杰出诗人、 文艺批评家。《诗艺》是一封诗体书信,主要谈个人 的创作体会,分为诗意论、诗法论、诗人论。 1.古典主义诗学原则: (1)借鉴原则:即把古希腊文学作为典范来学习借鉴。 (2)合式原则:主要指艺术上的协调一致、恰当得体, 符合自然、符合情理、符合观众心理、符合艺术原则, 是批评家为艺术创作从内容到形式确立的具体法则。
课程名称:西方文论史
教材:马新国《西方文论史》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考书目:
1.
2.
3.
4.
5.
[美]卫姆斯特、布鲁克斯:《西洋文学批评史》,颜元叔译, 志文出版社 [英]塞尔登编:《文学批评理论—从柏拉图到现在》,刘象 愚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美]马克· 爱德蒙森:《文学对抗哲学——为诗一辩》,王 柏华、王晓冬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罗素:《西方哲学史》,商务印书馆. 斯特龙伯格:《西方现代思想史》,刘北成、赵国新等译. 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
e.悲剧冲突的本质:“过失”说 悲剧人物必须善良,不善良不能引起观众的怜悯和恐惧 之情;悲剧冲突的本质是好人犯了错误,这就是“过 失”说. f.悲剧的社会作用:“卡塔西斯说” f1、悲剧通过人物动作“借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这种情 感得到陶冶。” f2、“陶冶”:原文katharsis—“净化”或“宣泄”之 意。 朱光潜:“可知‘净化’的要义在于通过音乐或其他艺 术,使某种过分强烈的情绪因宣泄而达到平静,因此 恢复和保持心理的健康。” 罗念生:其作用就是借悲剧引起怜悯和恐惧之情,是观 众的太强太弱的感情得到锻炼,达到适度。
3. 灵感说 a.基本含义 :“神助”、“灵启”、“陶醉”、“迷狂” 等。原意是“神灵的附体”,“神灵感发”,柏拉图 集其大成,用其本义,并将之运用于文艺创作和欣赏 方面 。 b.柏拉图的解释:“神灵附体”、“迷狂”、“灵魂回忆” (三个方角度:灵感的源泉;灵感的表现;获得灵感的 过程)
C、价值: c1、确认灵感对文艺活动的重要意义,优美的文艺作品就 是灵感的产物;看出理智和灵感的区别,前者是科学 的思维形式,后者是艺术创造的思维形式。 c2、看出文艺创作与技术制作的区别:艺术创作不只是凭 技艺,而是凭灵感。 c3、强调灵感是人的不朽灵魂“见到尘世的美”而回忆起 “上界里真正的美”;揭示了艺术创造离不开现实美 的触发,但又不停留在对现实美的摹写上,而是努力 创造有普遍性的理想美的形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