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人教版七级语文下册回忆鲁迅先生教案 (1)word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回忆鲁迅先生(1)教案教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回忆鲁迅先生(1)教案教案设计

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1.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伟人鲁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面。

2.学习本文用撷取生活细节去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培养学生对杰出人物的爱戴与敬仰之情。

一、导入新课1.问:你对鲁迅先生有哪些了解?(学生自由回答)2.出示鲁迅先生的《自嘲》和《自题小像》两首诗,导入教学。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自嘲》(鲁迅)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自题小像》(鲁迅)人们把这些诗句看作是鲁迅先生自己品质的真实写照。

这些诗充分体现了他对待敌人永不妥协的斗争意志,对进步青年和人民大众的热爱,对国家和民族的献身精神。

提起鲁迅,人们总会想起很多词语:深邃、沉重、严厉、倔强、勇毅、果敢……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吸着烟、面目严肃冷峻。

这是鲁迅通常留给我们的印象,他似乎“对一切人都怀有忧虑和敌意”。

因此,在一些人的心目中,鲁迅是严厉的、尖锐的,甚至是可怕的。

其实,这是人们对他的误解。

这只是鲁迅先生性格特征的一个方面,即“横眉冷对千夫指”这一方面,但这不是他的全部。

鲁迅先生在世的时候,十分关心、爱护进步青年,著名的“左联”五烈士,还有文学家唐弢等都受到他的帮助。

因此,他的周围有许多文学青年愿意亲近他,萧红就是其中的一个。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萧红写的《回忆鲁迅先生》中的一部分。

让我们一起走近鲁迅,感受鲁迅。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速读课文,概括内容1.了解作者以及鲁迅。

(课前搜集相关资料,组内交流,自主了解相关内容)(1)鲁迅生平简介。

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

(2)作者生平简介。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教学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教学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迅先生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

2. 学习作者通过日常琐事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文章内容,体会鲁迅先生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

2. 难点:学习作者通过日常琐事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多媒体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鲁迅先生的相关视频,引出课题。

(二)整体感知
1. 学生自读课文,查字典,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2. 思考问题:本文主要写了鲁迅先生的哪些事情?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
(三)深入研读
1. 分析鲁迅先生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

2. 品味作者通过日常琐事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四)拓展延伸
1. 让学生模仿作者的写作方法,写一篇回忆自己亲人或朋友的文章。

2. 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老师进行点评。

(五)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再次强调鲁迅先生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

(六)布置作业
1. 完成课后练习。

2. 阅读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如《呐喊》《彷徨》等。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鲁迅先生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有了更深入的了
解,同时也学习了作者通过日常琐事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阅读和思考,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回忆鲁迅先生》初中语文课教案

《回忆鲁迅先生》初中语文课教案

课程名称:《回忆鲁迅先生》初中语文课教案年级:初中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理解《回忆鲁迅先生》这篇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感受。

分析文章中的语言和结构。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和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鲁迅先生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感受。

文章的语言和结构。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文章背后的情感和思想。

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语言和结构。

教材准备:《回忆鲁迅先生》这篇文章的文本。

板书或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短的问题引入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你们知道鲁迅先生吗?你们了解他的文学成就吗?”第二步:介绍鲁迅先生(10分钟)简要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包括他的早年生活和教育背景。

强调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如他的小说和散文作品,以及他对中国文学的贡献。

第三步:阅读与讨论(20分钟)让学生阅读《回忆鲁迅先生》这篇文章。

讨论文章中的内容,特别是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回忆和感受。

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语言和结构,如比喻、修辞和段落的组织方式。

探讨文章中的情感和思想,以及作者通过文字传达的信息。

第四步:总结与讨论(10分钟)总结本课的重点内容,强调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和文章作者的感受。

与学生讨论鲁迅先生对中国文学和社会的影响。

第五步:课堂反馈(5分钟)请学生提出问题或分享他们在课堂上的收获和疑惑,以便进行反馈和解答。

拓展活动:可以要求学生选择一个文学名人,进行研究,并在课堂上分享他们的成就和影响。

这个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和文学成就,以及文章作者的感受。

通过阅读、讨论和思考,学生将更深入地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价值和影响。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需要进行调整,以确保教学效果。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下册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回忆鲁迅先生》教案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下册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回忆鲁迅先生》教案

《回忆鲁迅先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品读关键字句,把握作者笔下鲁迅的精神品质。

2.通过朗读,体会怀人文章饱含的深厚情感。

二、教学重点:概括文章交代的事件,结合事件与关键字句,把握萧红眼中鲁迅的精神品质。

三、教学难点:通过朗读的方式,体会萧红对鲁迅的尊敬、爱麟口怀念之情。

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方法:讨论法、思维导图法第一单元单元整体架构人文主题:本单元主要讲述名人的故事。

编排了4篇课文:《邓稼先》《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回忆鲁迅先生》《孙权劝学》。

通过学习,感受名人风采,了解课文所涉及的杰出人物的成就W襟怀,把握课文的思想内涵,唤起自己的理想与抱负。

语文要素:学习本单元,学习精读的方法,注意把握牵动全篇的关键语句或段落,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

通过对细节描写的分析,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的思想情感。

《回忆鲁迅先生》解析人文主题:理解萧红字里行间里流露出的对鲁迅的尊敬、爰戴和怀念之情。

语文要素:自主阅读课文,梳理文章内容,并思考批注中提出的问题。

把握主要人物的形象特征和精神品质,理解作者的情感。

揣摩重要语句、段落的含义,品味作者语言细腻的特点,体会课文在表达方面的妙处。

教学过程单元整体架构参见上方。

导入新课教师语言: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关于鲁迅的文章呢?学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五猖会》……教师语言:你印象中的鲁迅是怎样的?学生:鲁迅先生是一个热爱自然、充满童趣的人……教师语言: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看看萧红眼中的鲁迅又是怎样的呢?【设计意图】激发学生产生阅读兴趣。

默读并概括课文教师语言: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请你边读边思考,关于鲁迅先生本人,作者讲了哪几件事呢?学生活动:1.自主标注概括文章事件。

2.自主发言,概括事件。

明确:1.鲁迅先生笑声明朗。

2.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

3.鲁迅先生和夫人热情留客,包车送客人。

4.鲁迅先生喜欢吃北方饭。

七年级语文《回忆鲁迅先生》的教案设计(通用8篇)

七年级语文《回忆鲁迅先生》的教案设计(通用8篇)

七年级语文《回忆鲁迅先生》的教案设计(通用8篇)七年级语文《回忆鲁迅先生》的教案设计(通用8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七年级语文《回忆鲁迅先生》的教案设计(通用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语文《回忆鲁迅先生》的教案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1.知识与技能(1)记忆本课中出现的新的生字、生词,了解萧红其人及与鲁迅的关系。

(2)能够有感情地、流畅地朗读课文。

(3)能够理清中的主要事件并进行概括。

(4)学习作者选择生活中的点滴来表现人物的特点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1)自读,梳理事件。

(2)小组探究,分析人物特点。

(3)品悟白描的描写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鲁迅先生温和平易的性格和细腻的精神世界。

(2)感受鲁迅克己爱人、奋斗不息的精神。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导入新课教师谈话导入:1936年10月19日,鲁迅因病去世。

伟人的去世令许多人悲伤不已,其中有一位年轻的女性作家,她曾经得到过鲁迅的帮助和扶持,在万分悲痛中,她用清新、冷静的笔触勾勒了一位普通却又绝不普通的亦师亦友的鲁迅先生。

引入课文。

预习准备:自读课文,学习课内生字词;查找资料,了解萧红其人及其作品,了解萧红与鲁迅的交往。

课堂交流:教师检查预习,学生汇报学习所得。

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2、师友互助教师提出合作要求:1、形式上以空行分段,讲到了哪些事,试用简短的词语概括出来。

2、作者的选材有什么特别之处?在我们的印象中,鲁迅先生是那个带着伟大光环的革命家、思想家和文学家,而在这篇课文中,我们了解了他的更多的身份,这篇中的鲁迅都有哪些身份?哪一个事件中的鲁迅是你喜欢的,说说自己的理解。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语文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语文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教案
五、பைடு நூலகம்学反思
在本次《回忆鲁迅先生》的教学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鲁迅先生的精神魅力和对学生产生的影响。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对他的人格魅力和文学成就表示敬佩。然而,我也意识到在教学中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在新课导入环节,我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但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鲁迅先生的了解程度有限,导致讨论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在导入环节增加一些背景知识的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注意到学生们对于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和人格魅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在讲解重点难点时,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一些修辞手法和语句含义的理解仍然存在困难。为此,我尝试采用了举例和比较的方法进行讲解,但效果并不理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寻找更多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以便他们能够更容易地理解和掌握。
二、核心素养目标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特别是与鲁迅先生生平相关的词汇;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回忆与怀念之情;
-分析课文结构,认识作者通过具体事例展现鲁迅先生的精神品质;
-品味课文中的精彩语句,领悟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与敬意;
-通过鲁迅先生的事迹,体会其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及对青少年的启示。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文学成就和精神品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鲁迅先生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鲁迅精神。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七年级语文回忆鲁迅先生教案设计

七年级语文回忆鲁迅先生教案设计

七年级语文回忆鲁迅先生教案设计七年级语文《回忆鲁迅先生》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体会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了解鲁迅作为普通人的一面,理解由衷的爱戴之情。

2、学习善于撷取生活琐事来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学习用质朴平实的语言表达真情实感的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浅白质朴、清新隽永的语言和善于通过生活琐事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1、理解萧红笔下的鲁迅形象,体会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2、学习从多角度多侧面挖掘人物内涵。

教学方法:讨论法问题教学法【教学过程】:一、课文导入同学们,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个人,为了疗救愚弱的国民,他弃医从文;为了揭露“吃人”的社会,他上下求索。

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他是一位清醒的智者;在白色恐怖的年代,他是一位不屈的斗士。

他一生致力于唤醒麻木不仁的国民,是当之无愧的伟人。

这就是鲁迅先生。

对于鲁迅先生,同学们再熟悉不过了,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曾经学过的鲁迅的作品。

鲁迅文学中的鲁迅形象:小时候的鲁迅——天真、烂漫、充满童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赴日本求学时期、弃医从文的鲁迅——觉悟、思想、爱国情怀《藤野先生》回国组织同盟会时期的鲁迅——觉醒追求、执着坚定《孔乙己》老师启发导入:从学过的这些文本中,同学们似乎很容易不由自主地选择“伟大”这个词来形容鲁迅,他的地位如同圣人一般高大,好像他的一言一行都充满了严肃的意味,让人只可远观,难以接近。

在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回忆鲁迅先生》里,萧红就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平凡的鲁迅先生。

简介萧红二、初步感知——感悟鲁迅的普通与平凡同学们课前也做了预习工作,下面同学们快速通读文本,感悟萧红塑造的鲁迅形象。

以小组为单位,思考一下,在这篇回忆录中,一共叙述了鲁迅先生哪些生活细节?鲁迅的“笑”鲁迅的步伐鲁迅品评衣着鲁迅的休息鲁迅昼夜陪客人、加班鲁迅谈鬼故事海婴的问好病种时刻伴随的小画鲁迅最后的时刻<讨论>你觉得哪个片段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为什么?三、深入文本——感悟鲁迅平凡之中蕴含的不平凡老师引导:体贴、明朗的笑、幽默展现了鲁迅先生和我们一样也是拥有喜、怒、哀、乐的“普通人”。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案-回忆鲁迅先生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案-回忆鲁迅先生

3回憶魯迅先生教案教學目標1.學習並掌握本課生字新詞。

2.理解課文內容,瞭解表現魯迅先生性格特點的幾件事情,學習作者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3.聯繫上下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4.正確﹑流利﹑有情感地朗讀課文。

重難點1.聯繫上下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2.抓住關鍵語句,體會魯迅先生高貴的品質。

教學方法自瀆自悟﹑合作探究。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課時劃分兩課時第一課時教學目標1.默讀課文,學習並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

2.瞭解課文主要內容,理清文章的條理。

3.讀課文,瞭解魯迅先生笑和走路的特點。

重難點1.學習並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

2.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理清文章的條理。

3.讀課文,瞭解魯迅先生笑和走路的特點。

教學過程一板書課題,瞭解魯迅。

1.板書課題,學生讀題目。

2.教師:從題目中,我們可以瞭解到本文主要是介紹魯迅先生的。

對於魯迅先生大家應該都不陌生,誰來說一說。

3.學生展示課前收集的資料,認識魯迅。

4.導入:今天,我們就隨作者蕭紅走進魯迅先生,看看在蕭紅的印象中,魯迅是一個怎樣的人。

二﹑默讀課文,理清條理。

1.提出要求,學生默讀課文。

(1)默讀課文,圈畫本課的生字﹑新詞﹑聯繫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

不濟解剖咳嗽躊躇遭殃(2)思考:課文講了幾件事?試著給它們加小標題。

2.出示生字詞課件。

Sòu jìpōu chóu chǘyāng咳嗽不濟解剖躊躇遭殃(1)指名讀,正音。

(2)強調“嗽”“躊躇”的書寫。

(3)理解以上幾個詞語的意思,指名說說。

3.指名回饋:課文講了幾件事?(1)“我”到魯迅家做客。

(2)魯迅先生讀青年人的來信。

(3)魯迅夜間踢鬼。

4.引導學生找出具體的段落,並加上小標題。

5.指名回饋,(做客、讀青年人來信、踢鬼)6.教師:除了這件事情,作者還寫了哪些和魯迅先生有關內容?(指名回饋:(1)笑聲明朗(2)走路很輕捷。

(3)不大注意人的衣著。

)三.反復誦讀,感悟特點。

1.引導學生自由讀,反復讀課文第1-3自然段讀出自己的感受,寫在旁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人教版七级语文下册回忆鲁迅先生教案 (1)word版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文的研读,感受鲁迅先生超群的智慧,广阔的胸襟和可亲可敬的个性品质;
2、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中流露出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

说明:
对于普通人来说,伟人似乎总是高高在上,令人不可触及。

但实际上,伟人也和普通人一样,拥有喜怒哀乐。

本文作者通过女性的细心体察,敏锐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出鲁迅超群的智慧,广阔的胸襟和可亲可敬的个性品质。

无怪乎,有人说:在林林总总的鲁迅回忆录中,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是一枝独秀。

它不仅是鲁迅回忆录中的珍品,而且可谓是中国现代怀人散文的楷模,是敬献于鲁迅灵前一个永不凋谢的花圈。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难点:理解伟人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说明:
语文学习需要沉浸,要给学生思考活动的时空、让他们在对具体文字段落的品味感悟中,加深理解,表达各自见解,不断提升能力。

作者笔下的鲁迅先生对妻子敬重与依赖,对小辈的体恤关怀,乐观幽默,宽容别人,严格要求自己,支持革命进程等,所有这些是需要在阅读中需要细心体会的。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谈谈你熟悉的鲁迅。

(学生可能因为阅读鲁迅的文章大都比较深刻,含蓄,因此感到鲁迅是深邃的、沉重的、严厉的。


2、请同学课前收集萧红的生平事迹,在课堂上进行交流。

1、找准话题能使学生更快进入课堂。

越是反差大的东西,越是能引起学生的注意。

2、介绍萧红的生平事迹,有利于对文章的整体把握。

理清思路
体会情感
1、提问:本文作者选取了哪些生活场景来表描写鲁迅先生?
2、思考,文中的鲁迅给你的总体印象是怎样的?
3、如果把第二自然段和第一自然段倒置,你觉得是否可以?
思考,交流。

1、有以下生活场景:(1)笑声明朗;(2)、走路轻捷;(3)、品评衣着;(4)、待人饮食;(5)、调侃玩笑;(6)、
感染快乐;(7)、接待商人;(8)、回复来信等,这些生活场景体现了他和我们一样也是拥有喜、怒、哀、乐的“普通人”。

2、这篇怀人散文内容设计多个方面,没有严格的逻辑顺序,有时会形成某种断裂。

这表明:这是一篇情绪化的文章,感情的红线将素材织成一幅清晰的画面。

1、既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又使学生从吃、穿、住、行多侧面了解鲁迅,感受鲁迅的平易近人。

2、因为萧红这篇文章似乎漫不经心,全无预设,是真实情感的表现,所以文中的鲁迅先生才更显得真实而有个性。

所以写文章必须有真情实感受。

深入文本
体悟有血有肉、平凡中见伟大的真鲁迅。

提问:大家通过初步探讨课文,都感到鲁迅是非常平凡可亲的。

但这篇文章不仅写出了鲁迅的平凡可亲,也通过捕捉鲁迅先生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出鲁迅的个性,情趣,魅力,气质,试从文中找出这些细微处加以分析。

请同学讨论有关句子的含义。

1、你不穿我才说的,你穿的时候,一说,你该不穿了。

2 、以后,我们又做过韭菜合子,又做过合叶饼,我一提议鲁迅先生必然赞成,而我做得又不好,可是鲁迅先生还是在饭桌上举者筷子问许先生:我再吃几个吗?
3、许先生和鲁迅先生都笑着,一种对于冲破忧郁心境的展然的会心的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