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2020年秋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2章 天气与气候 第2节 气温练习课件 (新版)浙教版【精】
【推荐使用】2020年秋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2章 天气与气候 2.4【精】

[解析] (1)风向指的是风吹来的方向。(2)纸飞机尖端,风向标箭头所指 的方向为风向。(3)风向标中一长横线表示4 m/s,一短横线表示2 m/s, 所以风速为10 m/s。
C.风力发电
D.帆船运动
第4节 风和降水
3.下列对空气中所含水汽的描述正确的是( D ) A.空气的相对湿度越大,水汽的含量就越小 B.空气的相对湿度越大,空气的温度就越低 C.空气的温度越高,所能含有的水汽就越多 D.空气的温度越高,水汽的含量肯定越大
第4节 风和降水
4.下列关于气压和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B.空气从气压低处向气压高处流动 C.空气的垂直运动叫风 D.风是空气的水平运动
谢谢观看,敬请指导
天平两臂平衡,表示两边的物体质量相等;两臂不平衡,表示两边物体的质量不相等。让学生在天平平衡的直观情境中体会等式,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例1在天平图下方呈现“=”,让学生用等式表达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相等关系,从中体会等式的含义。教材使用了“质量”这个词,是因为天平与其他的秤不同。习惯上秤计量物体有多重,天平计量物体的质量是多少。教学时不要把质量说成重量,但不必作过多的解释。 例2继续教学等式,教材的安排有三个特点: 第一,有些天平的两臂平衡,有些天平两臂不平衡。根据各个天平的状态,有时写出的是等式,有时写出的不是等式。学生在相等与不等的比较与感受中,能进一步体会等式的含义。第二,写出的四个式子里都含有未知数,有两个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这便于学生初步感知方程,为教学方程的意义积累了具体的素材。第三,写四个式子时,对学生的要求由扶到放。圆圈里的关系符号都要学生填写,学生在选择“=”“>”或“<”时,能深刻体会符号两边相等与不相等的关系;符号两边的式子与数则逐渐放手让学生填写,这是因为他们以前没有写过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与不等式。
【推荐使用】2020年秋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2章 天气与气候 2.6 【精】

8.读图B2-6-4,回答下列问题。 (1)迎风坡是___A_____(填“A”或“B”),此坡降水较___多_____, 原因是__暖__湿__气_流__被_迫__上__升_,__空_气_ 中 __的_水__汽__冷_却__凝_结__,__形_成__降_水___________。 (2)此图反映的是__地__形____因素对降水的影响。 (3)山越高,降水越多,对吗?请你简要分析原因。 _不__对__,_海__拔_高__到__一_定__程_度__,_空__气__中_的__水_汽__很__少_______。
[解析] 玉门关位于西北地区,夏季风吹不到那里,而受冬季风影响的 时间长。
第6节 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8.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表现在( D ) ①生活方面 ②农业生产方面 ③水利建设方面 ④城市建设方面 ⑤海陆空交通方面 A.①②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浙教版科学 八年级上 第二章 第2节 气温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第二章第2节气温一、单选题1.(2019八上·余杭期中)下列有关气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是22℃B. 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正午C. 同一纬度,海拔越高,气温越低D. 百叶箱内温度与百叶箱外阳光直接照射下的温度相比,箱内平均值低,数值变化小2.(2020八上·苍南期末)2019年12月22日是冬至,当天苍南天气预报:小雨,降水量3毫米-5毫米,东北风2级,全天气温8℃~15℃,当前相对湿度91%。
对这段天气预报理解正确的是( )A. 当日平均气温是11.5℃B. 东北风是指西南吹向东北的风C. 相对湿度越大降水概率越高D. 降水量是指雨量筒中水的体积3.(2019八上·诸暨月考)“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写的是( )A. 春天来了,花儿争奇斗艳B. 暖锋过境,带来降雪、大风和降温天气C. 暖锋过境,带来降雪、气温将升高D. 冷锋过境,带来降雪、大风和降温天气4.(2018八上·湖州期中)据我市气象台发布天气预报:“小雨,温度:6℃~11℃,风向:无持续风向,风力:微风级”对于这则预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温度6℃~11℃是通过温度计测得B. “小雨”说明这一天是受高气压控制C. 风向是通过风向标测得D. 风力是通过风速仪测得5.(2018八上·温州期中)下列现象属于描述温州天气的是()A. 春季多梅雨B. 冬季无严寒C. 今天阴转晴D. 夏季多台风6.(2018八上·温州期中)冷锋或暖锋发生时都会出现的天气现象是()A. 降雨B. 降温C. 升温D. 台风7.下列词组描述天气现象的是()A. 冬暖夏凉B. 四季如春C. 终年高温D. 和风细雨28.(2018八上·柯桥期中)人们用“晨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来形容我国西北广大地区气候的一个特点:气温的日较差远比沿海地区大。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第二章第2节 天气和气温练习

八年级上第二章第2节天气和气温练习课前导学:1.想一想:一大群蚂蚁搬家往往预示着仔细观察上面的天气预报,你认为大气预报涉及方面;从这些方面你认为天气有因素组成。
课堂探究:1.下列描述天气的是( )①昆明四季如春②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③明天大风降温④极地地区全年严寒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2.观察教科书第59页图2-8和图2 -9,回答下列问题:(1)气象观测站的百叶箱内放置有一对温度计,用来测定空气的和湿度;温度汁,用来测定一定时间间隔内的温度;温度汁,用来测定一定时间间隔内的温度。
(2)温度计通常放在一只白色的百叶箱里,这样做的目的是:①;②(3)为使所测的温度具有代表性,百叶箱离地面要有—定的高度标准,一般是1.5米左右,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4)你知道百叶箱的门是朝哪个方向开的吗? 并说说理由。
(5)图2-2-1表示最高温度计的—部分,这段时间内的最高温度是自评演练:1.天气谚语“蜻蜓低飞,下雨也阴”,反映的科学道理是( ) A.要下雨时气压低,蜻蜒飞不高B.下雨前天上的云很多,蜻蜒飞不进去C.下雨前空气的湿度大,蜻蜒的翅膀变软飞不高D、下雨前,上面空气温度低2.下列现象属于大气的是( )A.长冬无夏B.秋高气爽C.电闪雷鸣D.冬雨夏干3.下列有关天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B、天气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平均大气冷热状况C、天气仅指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D、目前,天气预报水于低于地震预报水平4.天气的主要组成要素是( )A.气温B.降水C.气压D.前面三项都是5.一天当中,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 )A.中午12时B.上午10时C.午后2时D.午后4时6.一天当中,陆地最低气温出现在( )A.清晨日出前后B.早晨8时C.午夜12时D、午夜4时7 有关气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气温是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B.测气温的温度计通常放在一只漆成黑色的百叶箱里C.一天内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D.我国的最低气温约-53.3℃8A.6℃B.4℃C、3℃D.0℃9.在夏季,下列方法可以有效抗高温的是( )①地面洒水②紧闭门窗③打开电风扇④打开电冰箱A.①③B.②④C.①②D.①④10.在冬季,下列做法可以有效御寒的是( )①给自来水管包上草绳②在麦田里灌满水③在麦田里施放烟雾④给汽车轮子绑上铁链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11.一日内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的主要原因是( ) A.此时太阳光线照射的能量最强B、此时大气热量的收入大于支出c.此时大气热量的收入小于支出D、此时大气热量的收入等于支出12.气象作者用来表示某地大气冷热状况的是( )A.最高气温B、最低气温C、.平均气温D.以上都是13.空气的温度称为,反映当地空气的程度。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第2章 天气与气候(2.1-2.3)单元测试(含答案)

第2章天气与气候班级得分姓名学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60分)1.下列关于大气层的分析和理解错误的是( )A. 大气分层的主要依据是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变化B. 地球上如果没有大气,火山喷发现象依然存在C. 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有强烈的对流运动D. 雷电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平流层2.下列关于气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气温是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B. 气温是指某地空气的冷热程度C. 测量气温的温度计通常放在白色的百叶箱内D. 一天内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正午 12时3.下列选项中,不能用“热空气上升原理”来解释的是( )A. 热气球在空中飘来飘去B. 刚出锅的馒头冒热气C. 烟花飞上天空D. 暖气片安装在房间的低处4. 如图是小金老师手机上收到的一周天气预报,则本周气温日较差最小的一天是( )A. 昨天B. 今天C. 周二D. 周四5. 杭州地区多云转晴,偏北风3~4级,温度5~17℃。
这一天时间里杭州地区的大气状态及其变化称为( )A. 天气B. 气候C. 降雪D. 气候特征6. 电影《攀登者》讲述了1960年中国登山队成功从北坡登顶珠穆朗玛峰,完成人类首次北坡登顶珠峰的故事。
攀登者在登山过程中随着高度的上升,下列符合事实的是( )A.大气压强逐渐增大B.大气温度越来越高C.生物种类越来越丰富D.大气中的氧气逐渐稀薄7.如图所示的现象中,不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8.兴趣小组记录了杭州市一段时间内的大气压和天气情况,部分信息如表所示。
下列对表格信息的解读中,较合理的是( )A. 雨天的大气压一定比晴天的低B. 当大气压小于1×10⁵ 帕时一定是雨天C. 夏季的大气压一般比冬季低D. 冬季的雨天一般与夏季的一样多9. 为了更好地证明大气压的存在,老师对覆杯实验进行了改进(如图甲所示),如果抽气接近真空,你看到的现象将是( )10. 小乐将两支冒烟的木条放在烧杯上方,如图所示。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天气与气候》第1_3节测试卷(答案部分为图片)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天气与气候》第1_3节测试卷(答案部分为图片)](https://img.taocdn.com/s3/m/2fb90f13cfc789eb172dc8f6.png)
2016-2017八年级(上册)科学测试卷(四)第二章《天气与气候》第1-3节测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在低气压地区,一般较多会出现()A.湿热天气B.寒冷天气C.阴雨天气D.晴朗干燥天气2.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层,则下列现象中仍有可能发生的是()A.细雨绵绵B.瓦蓝的天空C.喜马拉雅山D.风吹枝摇3.某地短时间里冷热、干燥、风、气压、阴晴等大气状态及其变化的综合状况称为()A.气温B.气象C.天气D.气候4.在睛朗的下午,百叶箱(如图)内的温度与百叶箱外的温度相比较,则()A.百叶箱外温度高B.百叶箱内温度高C.一样高D.有时百叶箱内高,有时百叶外高5.如图所示的现象中,不能运用大气压强知识解释的是()A.甲图:用纸板盖住水杯,倒置后水不流出B.乙图:吸盘能吸附在墙上C.丙图:台风能掀开屋顶的瓦D.丁图:用吸管喝饮料6.下列有关天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B.天气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平均大气冷热状况C.天气仅指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D.目前,天气预报水平低于地震预报水平7.北方地区冬天很冷,许多城市采用供应暖气的方法为居民供暖。
住房中都安装了暖气片。
为了通过对流加热空气,暖气片应安装在()A.靠近地面的墙上B.任何地方都可以C.房间的中央D.靠近天花板的墙上8.飞机在大气层中飞行主要是在平流层而不是在对流层是因为()A.平流层没有强的对流运动,而且空气流动平稳B.平流层距地面最低,有利于飞机的飞行C.对流层的温度太高了,飞机承受不了D.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但不会影响飞机的飞行9.如图所示,“豪客号”与“奥林匹克”号相撞的原因是()A.甲处流速比乙、丙处小,压强比乙、丙处大B.甲处流速比乙、丙处小,压强比乙、丙处小C.甲处流速比乙、丙处大,压强比乙、丙处大D.甲处流速比乙、丙处大,压强比乙、丙处小10.下列有关气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B.气温与生命活动关系密切C.气温在25℃以下,知了就停止鸣叫,说明动物行为与气温有关D.气温即大气温度,气温测量不需要在百叶箱里进行11.下列有关对“大气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马德堡半球实验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B.晴天、阴雨天等天气的变化也会影响大气压C.大气压的大小与大气的密度有关,离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气压也越大D.标准大气压的数值约为1.01×105pa12.民间常用一种“拔罐子”的方法治疗腰腿痛病。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温同步训练B卷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温同步训练B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7题;共34分)1. (2分)人们通常描述天气现象的词语是()A . 狂风暴雨B . 四季如春C . 秋高气爽D . 终年高温2. (2分)图表示的是()半球()月份等温线分布图()A . 北 1B . 北 7C . 南 1D . 南 73. (2分)读图此图地区位于()A . 北半球B . 南半球C . 东半球D . 西半球4. (2分)图是小华画的等温线图.在改正之后的图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甲地是高温中心B . 乙地是高温中心C . 丙地是高温中心D . 乙地是低温中心5. (2分)在我们一天的生活中,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A . 日出前后B . 正午12时C . 午后2点左右D . 上午10时6. (2分)北京七月平均气温是26℃,一月是﹣4.7℃.北京的气温年较差是()A . 21.3℃B . 30.7℃C . 26℃D . ﹣4.7℃7. (2分)某同学要测量学校所在地的气温,为了使测得的温度更接近于实际气温,则温度计最好放在()A . 楼顶B . 篮球场C . 树荫下D . 教室内8. (2分)在气温的日变化中,最高气温出现在()A . 中午12点B . 凌晨2点C . 午后14点D . 日出前后9. (2分)读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该图是气温年变化图B . 该图是气温日变化图C . 最高气温出现在12时D . 气温日较差大约是10℃10. (2分)北半球国家气象站台的百叶箱正门的朝向应该为()A . 朝北B . 朝南C . 朝东D . 朝西11. (2分)经过对气温的观测,我们发现一天中的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A . 日出前后B . 正午时分C . 日落前后D . 午后2点12. (2分)下列有关气温的叙述,正确的是()A . 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正午12时左右B . 人体感觉最舒服的气温约为37℃C . 气温在低于一定数值后,知了就停止鸣叫,说明气温能够影响动物的行为D . 气温即大气温度,测量气温不需要在百叶箱里进行13. (2分)根据某地的气温资料,该地的气温年较差是()A . 12.2 ℃B . 26.4 ℃C . 25 ℃D . 13 ℃14. (2分)下列气候类型中,降水集中在冬季的是()A . 热带雨林气候B . 地中海气候C . 温带大陆性气候D . 温带季风气候15. (2分)影响气候最基本的因素是()A . 海陆分布B . 纬度位置C . 地形D . 洋流16. (2分)关于气温的叙述,正确的是()A . 气温年较差指一年中出现的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B . 7月份世界最热的地方出现在20°N—30°N的沙漠地区C . 北半球1月份陆地的气温高于同纬度海洋上的气温D . 世界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北极地区17. (2分)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该图为气温日变化曲线图B . 该图所示地区位于南半球C . 该图所示地区位于海洋上D . 该图所示地区河流冬季有结冰现象二、填空题 (共4题;共12分)18. (5分)读“水循环”示意图和大气运动示意图,完成下面问题。
【精品推荐】2020年秋八年级科学上册第2章天气与气候2.4风和降水2.4.2空气的湿度降水练习课件新版浙教版

第4节 风和降水
9.如图B2-4-2是小华同学在做水汽凝结实验的示意图,三只 相同的烧杯中加入等量的水,它们的水温分别是25 ℃、45 ℃、 60 ℃,在杯口同时盖上玻璃片,过一会儿看到如图B2-4-2所 示的现象。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第4节 风和降水
(1)丙杯的水温为( A ) A.25 ℃ B.45 ℃ C.60 ℃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2)玻璃片上出现水珠,事实上是水由____气____态变为___液_____态, 这是一个____放_热_____(填“吸热”或“放热”)的过程。 (3)由这个实验可以得出下列结论:空气中所含的水汽在一定范围 内温度越高,可容纳的水汽量就__越__多___(填“越多”或“越少”)。 (4)为了使玻璃片上的水珠凝结得又快又多,你会采取什么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谢谢观看,敬请指导
天平两臂平衡,表示两边的物体质量相等;两臂不平衡,表示两边物体的质量不相等。让学生在天平平衡的直观情境中体会等式,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例1在天平图下方呈现“=”,让学生用等式表达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相等关系,从中体会等式的含义。教材使用了“质量”这个词,是因为天平与其他的秤不同。习惯上秤计量物体有多重,天平计量物体的质量是多少。教学时不要把质量说成重量,但不必作过多的解释。 例2继续教学等式,教材的安排有三个特点: 第一,有些天平的两臂平衡,有些天平两臂不平衡。根据各个天平的状态,有时写出的是等式,有时写出的不是等式。学生在相等与不等的比较与感受中,能进一步体会等式的含义。第二,写出的四个式子里都含有未知数,有两个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这便于学生初步感知方程,为教学方程的意义积累了具体的素材。第三,写四个式子时,对学生的要求由扶到放。圆圈里的关系符号都要学生填写,学生在选择“=”“>”或“<”时,能深刻体会符号两边相等与不相等的关系;符号两边的式子与数则逐渐放手让学生填写,这是因为他们以前没有写过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与不等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2 节 气温
2. [永州中考] 下列诗句中,可以描述天气的是( A ) A.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B.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C.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 D.五月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
解析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是短时间的大气状况,描述的 是天气;B、C、D选项描述的是稳定的大气状况,是气候。
B.正午 12 时 D.16 时
第 2 节 气温
解析 气温的日变化规律为: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一天中 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从图中可以看出,一天中最高气温不是出现 在正午时刻,而是出现在正午过后,约14时。
第 2 节 气温
6.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下列描述动物(或人)的行为与气温变化无 关的是( C ) A. 随着气温的升高,狗的呼吸频率要明显加快 B. 冬天到来的时候蛇要进行冬眠,一直到春暖花开的时候才出来 活动 C. 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气温约为 22 ℃,因此许多人喜欢在夜间工作 D.蜗牛在夏天高温的时候会选择夏眠
第 2 节 气温
3. “今天有冷空气南下,傍晚起有一段降水过程,雨量小到中
雨,明天起转阴到多云。”这段话描述的是(A )
A.某地的天气
B.某地的气候
C.某地的气象
D.某地的气温
第 2 节 气温
4. 为了证实天气观测中温度计要放在百叶箱里的必要性,小明把两 支温度计分别放在箱内和箱外观测。得到的数据如下:
①选取三辆颜色、型号相同的同款汽车,并排朝南停放在阳光充
足的空旷地方;
②将三款汽车遮阳帘分别安装在汽车的前挡风玻璃后,关上车门,
并编号;
③一段时间后,用灵敏温度计分别测量车内的温度。
(1)进行该实验的最佳时间是__B___ 。
A.早晨
B.中午
C.傍晚
第 2 节 气温
7.夏天烈日曝晒过的汽车,车内温度可达50 ℃以上。针对这一情 况,市场上出现了一些汽车遮阳帘,汽车遮阳帘是否真的有遮阳 效果?研究人员选取了普通型、加厚型和折叠型三款表面镀铝膜 的汽车遮阳帘进行了以下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①选取三辆颜色、型号相同的同款汽车,并排朝南停放在阳光充 足的空旷地方; ②将三款汽车遮阳帘分别安装在汽车的前挡风玻璃后,关上车门, 并编号; ③一段时间后,用灵敏温度计分别测量车内的温度。 (2)该实验设计中的不足之处是__没_有_设__置_不__装_遮__阳_帘__的_对_照__组_____。
第 2 节 气温
解析 天气是描述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所以选项 A、 C 都属于 天气。选项 D 是以比喻的方式描述了大气状况(非常潮湿), 也属于天气。近几年冬天转暖是多年的大气状况,不是天气,而 是气候。
第 2 节 气温
方法透视 天气和气候的描述很容易混淆,辨别时要抓住根本的 区别点,即天气是描述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而气候是长时间 形成的、稳定的大气状况。
方法透视 要全面掌握气温的知识。了解气温是构成天气的基本要 素,掌握气温的测量工具、气温最高气温出现的时间等。
【试题链接】 小试身手 4,创新培优 5
第 2 节 气温
常考3 理解气温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其他生物的密切联系。
【考试热度】 ★
例3 市场上出售的哈密瓜有两种:一种产自广东,一种产自新疆。
但新疆的哈密瓜比广东的哈密瓜价格贵得多,因为新疆的哈密瓜特
别甜。新疆的哈密瓜之所以特别甜是因为当地( D )
A. 雨量充沛
B. 气温较低,水分蒸发少
C. 二氧化碳浓度高
D. 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
第 2 节 气温
解析 新疆白天温度高,日照时间长,有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葡萄 糖;而夜晚气温低,植物呼吸作用减弱,葡萄糖消耗较少。所以新疆的哈密 瓜比广东的更甜 , 价格也更贵。
第 2 节 气温
解析 此实验探究汽车遮阳帘是否真的有遮阳效果,所以实验的自变量为 汽车遮阳帘,无关变量为阳光强度等,其中阳光强度在较大时才能保证实 验的进行。为了使实验探究更具有说服力,一般要设置对照组。
谢谢观看,敬请指导
天平两臂平衡,表示两边的物体质量相等;两臂不平衡,表示两边物体的质量不相等。让学生在天平平衡的直观情境中体会等式,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例1在天平图下方呈现“=”,让学生用等式表达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相等关系,从中体会等式的含义。教材使用了“质量”这个词,是因为天平与其他的秤不同。习惯上秤计量物体有多重,天平计量物体的质量是多少。教学时不要把质量说成重量,但不必作过多的解释。 例2继续教学等式,教材的安排有三个特点: 第一,有些天平的两臂平衡,有些天平两臂不平衡。根据各个天平的状态,有时写出的是等式,有时写出的不是等式。学生在相等与不等的比较与感受中,能进一步体会等式的含义。第二,写出的四个式子里都含有未知数,有两个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这便于学生初步感知方程,为教学方程的意义积累了具体的素材。第三,写四个式子时,对学生的要求由扶到放。圆圈里的关系符号都要学生填写,学生在选择“=”“>”或“<”时,能深刻体会符号两边相等与不相等的关系;符号两边的式子与数则逐渐放手让学生填写,这是因为他们以前没有写过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与不等式。
第 2 节 气温
解析 在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中,包括了气温、气压、风、湿度、降水等。 为了如实地反映大气温度,测量气温时,必须在百叶箱内进行。一天之中, 最高气温并非出现在太阳高度角最大的中午,而是在地表温度“由盈转亏” 的午后 2 时左右。我国的最低气温出现在黑龙江漠河,约为 -52.3 ℃。
第 2 节 气温
(2) 教学方程的意义,突出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含有未知数”与“等式”是方程意义的两点最重要的内涵。“含有未知数”也是方程区别于其他等式的关键特征。在第1页的两道例题里,学生陆续写出了等式,也写出了不等式;写出了不含未知数的等式,也写出了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这些都为教学方程的意义提供了鲜明的感知材料。教材首先告诉学生: 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让他们理解x+50=150、2x=200的共同特点是“含有未知数”,也是“等式”。这时,如果让学生对两道例题里写出的50+50=100、x+50>100和x+50<200不能称为方程的原因作出合理的解释,那么学生对方程是等式的理解会更深刻。教材接着安排讨论“等式和方程有什么关系”,并通过“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先找出等式,再找出方
第2章 天气与气候
第2节 气 温
第 2 节 气温
常考透视
常考1 知道天气的概念和要素;会区分天气与气候。 【考试热度】 ★★★
例1 下列叙述中,描述的不是天气的是( B ) A. 今天的气温突然降了下来 B. 近几年杭州的冬天好像暖和了许多 C. 看,天上飘着好多的云 D. 现在空气中好像能挤出水来
第 2 节 气温
4. 为了证实天气观测中温度计要放在百叶箱里的必要性,小明把 两支温度计分别放在箱内和箱外观测。得到的数据如下:
(3) 百叶箱内、外气温变化较大的是_百__叶_箱__外____ 。
考] 如图 2-2-6 所示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约( C )
A.10 时 C.14 时
(1) 求出两支温度计 6 次观测的平均温度 值:箱内温度为_21_._7_℃_ , 箱外温度为_______ 。 22.0 ℃
第 2 节 气温
4. 为了证实天气观测中温度计要放在百叶箱里的必要性,小明把 两支温度计分别放在箱内和箱外观测。得到的数据如下:
(2)箱外的平均气温要比箱内__高____ ,这是由于百叶箱内能避免阳光 _照_射__,_减__少_空_气__流_动__对气温测量的干扰,箱体又涂成白色,能较好地反射太阳光
第 2 节 气温
解析 在夜间工作是一种习惯,主要是为了安静;A、B、D都是生物对气温 变化的适应性。
第 2 节 气温
7.夏天烈日曝晒过的汽车,车内温度可达50 ℃以上。针对这一情
况,市场上出现了一些汽车遮阳帘,汽车遮阳帘是否真的有遮阳
效果?研究人员选取了普通型、加厚型和折叠型三款表面镀铝膜
的汽车遮阳帘进行了以下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试题链接】 小试身手 1、2、3
第 2 节 气温
常考2 了解气温的知识。
【考试热度】 ★★★
例2 下列有关气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C ) A. 气温是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 B. 测气温的温度计一般放在一只漆成白色的百叶箱内 C. 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中午 12 点左右 D. 我国出现的最低气温约为 -52.3 ℃
第 2 节 气温
方法透视 环境直接影响着生物的生长、分布、形态、结构等,这 是自然界的一大特征。
【试题链接】 创新培优 6、7
第 2 节 气温
挑战自我
小试身手
1. 某地在一段较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及变化 ,称为( C )
A.气温
B.气压
C.天气
D.气候
第 2 节 气温
解析 空调安装在靠近天花板的墙上,在工作时,排出的冷空气密度大下 沉,热空气密度小上升,房间内形成对流,制冷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