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铜矿处理的理论研究
西藏某低品位氧化铜矿选矿试验研究报告

西藏某低品位氧化铜矿选矿试验研究报告西藏某低品位氧化铜矿选矿试验研究报告摘要:本试验旨在探究某低品位氧化铜矿选矿技术,选出品质较好的铜精矿。
试验选择的氧化铜矿石含铜量为0.91%,选矿工艺包括粗磨-粗选-二次磨-中选-精选-部分回收铜浸液等步骤。
通过对试验结果的统计和分析,发现该选矿工艺大幅提升了品质,选矿率从原来的5.23%提升至19.73%,铜品位达到23.80%。
关键词:低品位氧化铜矿,选矿试验。
一、选矿原理和工艺流程低品位氧化铜矿选矿试验的原理是通过机械物理和表面化学作用,在矿石表面形成一层带正电的氧化物膜,并利用匝道作用实现氧化铜矿和贫矿物分离。
本试验选择的选矿工艺包括:1. 粗磨-粗选:将矿石通过初级破碎、研磨等工艺,将含铜物质分离出来。
2. 二次磨-中选:在初选后,将结构更加密实的矿石再次进行破碎,将其适当细化。
然后通过中选实现铜和矿细粒子的分离。
中选选择的是机制相同但粒度不同的矿浆。
3. 精选:将经过中选的浮选精矿,进一步提纯铜等金属元素。
4. 部分回收铜浸液:通过回收和再利用浸液,提升铜的含量。
二、实验样品和方法1. 材料和设备试验中用到的样矿来自西藏某采掘区。
选矿设备包括球磨机、筛子、浮选机等。
2. 实验方法(1)粗磨:将样矿粗磨至0.074mm以下(2)粗选:粗磨后通过筛子进行筛选。
(3)二次磨:对筛选后的物料再次进行破碎(4)中选:给矿浆加入中选药剂,使用浮选机将铜精矿从悬浮的矿料中分离。
(5)精选:使用浮选机对铜精矿进行精选,进一步提取铜等金属元素。
(6)部分回收铜浸液:使用铜浸液反应棒将回收的铜浸液加入弱硫酸中进行沉淀和浓缩,得到含铜浸液。
三、实验结果1. 矿石品位原料废石片段不属于选矿过程中的矿物部分,而为矿山中的无用石头部分。
试验中样品含铜量为0.91%。
2. 矿石回收率试验中,对同等重量的样品进行选矿处理,矿石回收率由原来的5.23%提升至19.73%。
3. 铜品位试验中选择的选矿工艺在提纯铜精矿等金属元素上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提升,铜品位由原来的0.13%提升至23.80%。
氧化铜矿的处理工艺及其研究进展

第 2期
20 0 6年 4月
M uli tmn- s ilz to o i r lRe our e no e Ut ia n f M ne a s i cs
矿 产 综 合 利 用
N O.2 Apr 2 06 . 0
氧 化 铜 矿 的处 理 工 艺 及其 研 究 进 展
1 9 3) 1~3 9 6( : .
[5 郭振 宇.烧 结 矿 加 硼 工 业 试验 [ ] 烧 结 球 团 ,9 0 1] J. 18
( : 1 4) 5 .
[6 刘素兰 。 1] 张显鹏 , 传孟.硼 铁矿 冶炼 F —B s 合金 崔 e — i 的工艺研究 [ ] 金属学报 ,9 6 3 ( :9 36 J. 19 ,2 4)33~ 9 . [7 戴长虹 , 1] 张显 鹏.含挥发组 分 B O 渣 系活度 的测定 方 , 法 [ . J 金属学报 ,94,0 6 :4 26 19 3 ( ) 2 3~ 4 . [8 赵庆杰.硼铁矿选择 性还原 分离铁 和硼的研 究 [ ] 辽 1] J.
t引 言
我 国是 一个 铜 紧缺 国家 , 根据 对 婚 邸 一磉 - 晤
姜 翥 是 萎
主
但 富矿 少 、 贫矿 多 、 石 品位偏 低 , 矿 同时 还存 在 大量
院 学 报 ,9 7 1 ( )2 2~ 6 . 19 ,4 3 :6 26
L U R n,XUE X a gxn,JAN T o HANG S uh i HUANG we I a i —i n I G a ,Z h .u Da. i
.
( otes r nvri ,S e y g i nn ,C ia N r at U i sy hn a ,La ig h ) h e n e t n o n
氧化铜选矿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

因此在闭路试验 的粗选流程中采取加药和快速优先 浮选来控制进 入粗铜精矿 中的锌l 。由于试验所 3 J
研究 矿石 中含有 较 多 的 黄铁 矿 , 因此 在精 选 流 程 中
[ ] 高起鹏 , 宪瑜 , 1 孟 秦贵 杰. 某铜 锌硫 多金属矿石 选矿试验研 究 []有 色金属( J. 选矿部分)2 0 ,5 :6 ,0 3 ( ) 1 . [] 于 2, 雪. 铜锌硫化矿难以分离的可能原 因及解决途径 [] 国外 J.
氧 化铜矿一 般见 于矿 床上 部 的氧化 带 。 由于氧 化 带 的物理化学 条件 极为 复 杂 , 以 , 所 氧化矿 的矿 物
组成 、 结构构造也很复杂。氧化铜矿的可选性取决
于铜矿 物的种类 、 石 的组成 、 脉 矿物 与脉 石共 生关 系 以及 含 泥量 的多 少 等 因素 [2] 13。 ,
2 氧化 铜的选 矿方 法
氧化 铜矿 的浮选 分 为直 接浮选 和硫 化浮 选 。直 ( ) 验 中发 现 , 磨 以后 闪锌 矿 不 易 被 抑制 , 2试 再
适应当前复杂难选氧化铜的需要 , 新药剂、 新工艺、
富集 在尾矿 中 , 以在后 续研 究 中考 虑 回收。 可
参 考 文 献:
Hale Waihona Puke 氧化铜选矿 的研究现状及存在 问题探讨
罗 良烽 文书明 周兴龙 胡天喜 徐凤平
( 昆明理工大学 国土资源学院)
摘
要: 综述 了氧化 铜选 矿 方法和 浮选 工 艺、 2 I 活化 剂 的浮 选特 点 , 型 螯合 剂 ] 10在氧 化 3 新 33 -
铜 矿选矿 的应 用 。
维普资讯
S r l .6 ei a No 4 0
氧化铜选矿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

氧化铜选矿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氧化铜矿是铜矿中的一种,成分主要包括氧化铜和碳酸铜等化合物,常见的氧化铜矿有赤铜矿、黑铜矿、红铜矿等。
由于氧化铜矿的难选性,其选矿工艺存在一些问题。
下面将对氧化铜选矿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探讨。
一、研究现状1.物理选择工艺氧化铜矿常采用的物理选矿工艺有颗粒物理选矿和浮选分级选矿。
颗粒物理选矿常用于中等粒度的氧化铜矿选矿中,其工作原理是根据矿石的颗粒大小和密度差异进行物理分离。
这种工艺需要从粗矿产中去除杂质,提高铜品位。
浮选分级选矿则是根据氧化铜矿的浮选特性采用的,先对氧化铜矿进行浮选分离,再进行进一步选矿处理。
由于浮选分级选矿简单易行,已成为氧化铜矿选矿中的主要工艺之一。
2.化学浸出法化学浸出法是将氧化铜矿中的铜溶解到溶液中,使用合适的还原剂还原铜离子,从而获得铜金属或质量较高的铜离子,其选矿工艺常采用“氧化浸出-氨解决-电渣重铜”工艺流程。
这种工艺适用于铜含量较高的氧化铜矿选矿中,但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选矿过程中浸出液前后的铜离子浓度不稳定,难以控制氨解反应的速率。
3.化学-物理复合法化学-物理复合法是将氧化铜矿中的铜溶解出来,在浸出液中加入还原剂还原铜离子,通过吸附剂吸附并回收铜离子。
这种工艺也被称为浮选前浸出-浮选分离-吸附回收。
其优点是可以通过优化化学浸出参数、吸附剂和表面改性,提高吸附效果,使选矿过程更加稳定和可控性。
此种工艺目前已广泛应用。
二、存在问题1.原材料质量问题氧化铜矿选矿的成功与否与原材料的质量直接相关。
氧化铜矿主要成分之一,氧化物是一种稳定的物质,可以在自然环境中长时间保存。
但是,氧化铜矿在矿区地质条件不同或存在不同的加工工艺问题,氧化铜矿的品位、矿石组成也会发生变化,进而对选择和设计选矿方案产生影响。
2.氧化铜矿的杂质问题氧化铜矿中会存在杂质,如Fe、Ca、Ni、Co等。
这些杂质会影响铜金属的质量和选矿回收率。
氧化铜矿中的一些杂质会降低铜的品位或影响浮选效果,导致不能顺利达到预期的选矿效果。
难选氧化铜矿石的处理技术研究

难选氧化铜矿石的处理技术研究詹信顺1 周 源2(1江西铜业集团公司江西贵溪335424 2江西理工大学江西赣州341000)摘 要 本文论述了难选氧化铜矿床类型,以及目前处理该类矿石的工艺流程及选矿药剂的现状,最后提出了处理难选氧化铜矿石的高效分选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难选氧化铜矿 化学选矿 生物处理 浮选药剂1 难选氧化铜矿的类型在我国铜矿资源中,除大多数硫化铜矿床上部有氧化带外,还有储量巨大的独立的氧化铜矿床。
在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铜矿中,氧化铜矿和混合铜矿占目前世界铜矿资源的10%~15%,约占铜金属量的25%。
随着高品位硫化铜矿资源的逐渐减少,氧化铜矿的应用与开发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尤其是难选氧化铜矿。
常见的难选氧化铜矿石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1)硅孔雀石型矿石。
此类矿石以含硅孔雀石为主,其他氧化铜矿物次之,矿物有孔雀石、蓝铜矿、黑铜矿、赤铜矿等结合式铜矿,含铜多水高岭土及少量次生硫化物。
硅孔雀石多呈短脉或团块状分散于岩石中,属难选型,可采用化学选矿法、离析-浮选法等方法处理。
2)赤铜矿型矿石。
矿石中以赤铜矿和孔雀石为主,其他氧化物次之,次生硫含量不多,矿物常呈团状和浸染状。
3)水胆矾型矿石。
此类矿石以铜的矾类矿物为主,常呈毛发状、针状和砂粒状集合体充填于淋滤孔洞和裂隙中,部分呈糖粒状与矿泥质物一起堆积。
品位较富,脉石矿物有硅酸盐矿物、褐铁矿和碳酸盐矿物等。
4)结合型矿石。
此类矿石以结合式铜矿或含铜多水高岭土为主,氧化铜矿物颗粒极细被包含于褐铁矿或泥质物中,成包裹体均匀分布。
一般品位较贫,在多数氧化矿体中占一定分量,脉石为硅酸盐类,则此类矿石属难选型。
如果脉石矿物为碳酸盐类,则属复杂难选型,常用的选矿方法有化学选矿法和离析浮选法等。
5)氧化铜混合型矿石。
此类矿石是由硅孔雀石、矾类、结合铜等难选矿物和孔雀石、蓝铜矿、赤铜矿等易选矿物混杂共生,脉石为硅酸盐和褐铁矿,矿石则属难选型。
若脉石矿物为碳酸盐类,则属复杂难选型,可用化学选矿-浮选、氨浸-萃取-电积法、离析-浮选等方法处理。
氧化铜矿浮选技术

氧化铜矿浮选技术一、前言氧化铜矿是一种重要的铜矿资源,其开采和利用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氧化铜矿的浮选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提取方法之一,本文将详细介绍氧化铜矿浮选技术的原理、工艺流程、影响因素以及优化措施。
二、原理氧化铜矿浮选技术是通过将氧化铜矿与药剂混合后进行搅拌和吹泡,使得氧化铜矿中的铜离子被药剂吸附到泡沫表面上,从而实现铜的分离和提取。
该技术主要依靠药剂与氧化铜矿之间的物理和化学作用来实现分离。
三、工艺流程1. 粗选阶段:将经过初步粉碎和筛分后的原料进行粗选,去除掉其中较多的杂质和非金属物质。
2. 中选阶段:将粗选后的物料进行中选处理,通过调整药剂种类和用量等参数来实现对于含铜量较高的部分进行提取。
3. 精选阶段:将中选后的物料进行精选处理,通过再次调整药剂种类和用量等参数来提取残留的铜矿石。
四、影响因素氧化铜矿浮选技术的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药剂种类和用量:药剂种类和用量是影响氧化铜矿浮选效果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
2. 搅拌速度和时间:搅拌速度和时间对于氧化铜矿浮选过程中泡沫生成和控制起着关键作用。
3. 浮选机型号和规格:不同规格、型号的浮选机对于氧化铜矿浮选效果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4. 环境条件: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等也会对于氧化铜矿浮选产生一定影响。
五、优化措施针对以上影响因素,可以采取以下优化措施来提高氧化铜矿浮选技术效率:1. 选择合适的药剂种类和用量,通过实验确定最佳使用方案。
2. 控制搅拌速度和时间,保证泡沫生成和控制的稳定性。
3. 选择合适的浮选机型号和规格,根据生产需求进行合理配置。
4. 优化环境条件,如保持温度、湿度等在合适范围内。
六、总结氧化铜矿浮选技术是一种重要的铜矿提取方法,其原理简单、工艺流程清晰。
但是其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措施。
通过对于药剂种类和用量、搅拌速度和时间、浮选机型号和规格以及环境条件等方面进行优化可以提高氧化铜矿浮选技术效率,实现更加高效的铜矿提取。
刚果(金)某矿山低品位氧化铜选矿试验研究

采矿工程M ining engineering 刚果(金)某矿山低品位氧化铜选矿试验研究张晓峰1,钟先林2,赵要锋1,田春友2(1.中色华鑫马本德矿业有限公司,刚果(金) 卢本巴西 999059;2.中色华鑫湿法冶炼有限公司,刚果(金) 利卡西 999059)摘 要:随着近年来刚果(金)卢本巴西-利卡西地区高品位铜矿消耗,当地铜湿法冶炼企业被迫采用更低品位的氧化铜矿为原料组织生产。
采用浮选方式对低品位氧化铜矿石处理富集成较高品位铜精矿是解决方法之一。
本文论述低品位矿浮选的意义,同时介绍该地区典型低品位铜矿的浮选实验结果,采用常规浮选方法对浮选药剂、碎磨工况、综合浮选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矿砂浮选试验获得铜精矿中氧化铜中铜品位可达到5.12%,铜回收率为82.59%,对原矿氧化铜中铜回收率为73.28%。
关键词:刚果(金);低品位;氧化铜;浮选中图分类号:TD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19)11-0029-2Experimental study on ore dressing of the D. R. Congo low grade oxide copperZHANG Xiao-feng1, ZHONG Xian-lin2, ZHAO Yao-feng1, TIAN Chun-you2(1.CNMC Huachin Mabende Mining S.A., Lubumbashi 999059, DRC;2.CNMC Huachin Metal Leach S.A., Likasi 999059, DRC)Abstract: With the consumption of high-grade copper ore in D.R. Congo Lubumbashi-Likasi region in recent years, local copper hydrometallurgy enterprises are forced to use lower-grade oxidized copper ore as raw material to organize production. It is one of the solutions to treat the low-grade copper oxide ore with flotation to get the higher-grade copper concentrate. Firstl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ignificance of flotation of low-grade ore. The flotation experiment results of typical low-grade copper mines in this area were introduced, and the flotation agents, grinding conditions and comprehensive flotation experiment results were analyzed by using conventional flotation method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pper grade of copper oxide in copper concentrate reached 5.12%, the recovery of copper was 82.59%, and the recovery of copper in copper oxide was 73.28%.Keywords: D. R. Congo; Low grade; Copper oxide; Flotation刚果(金)铜、钴资源丰富,随着近几年政局稳定,铜、钴资源开发出现井喷式发展,特别是中资企业发展迅猛,随着高品位氧化铜矿石枯竭,采用更低品位矿石冶炼是唯一选择。
对低品位氧化铜矿选矿技术的研究

对低品位氧化铜矿选矿技术的研究摘要:氧化铜矿石一般具有矿物组成复杂、品位低、氧化率高、含泥量高等特点,因此开展氧化铜矿石综合回收利用研究,对中国工业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即详细阐述了低品位氧化铜矿选矿技术的要点。
关键词:低品位;氧化铜;矿选;浮选1.矿石性质某氧化铜矿石铜品位为1.24%、银品位为37.2g/t,二氧化硅品位较高,为83.19%。
矿石中矿物组成较复杂,目标矿物主要为孔雀石和蓝铜矿,伴生的金属矿物有黄铁矿、黄铜矿、褐铁矿和赤铜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碳酸盐、泥质岩、硅质岩、石英等。
矿石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见表1,铜物相分析结果见表2。
表1 矿石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2 铜物相分析结果1.试验结果与讨论该矿石属典型的氧化铜矿石,自由氧化铜为主,次为结合氧化铜,含少量硫化铜。
矿石中铜氧化率近90%,其中结合氧化铜含量较高,达20%以上。
单一处理方法如湿法冶金或浮选法都有其不适应的铜矿物对象,因此,选-冶(冶-选)联合工艺为首选推荐工艺;考虑到矿石酸性脉石为主(硅、铝质占67.5%,钙镁质占约5%),湿法冶金首选酸浸(硫酸)。
1.硫化作用机理氧化矿亲水性强,用黄药类捕收剂不易浮选,通过添加硫化剂(如Na2S)对氧化矿进行表面改性,使氧化矿活化而被捕收。
硫化钠在溶液中发生水解,水解反应见式(1)~(3),水解产物又进一步解离为OH-,HS-,S2 -等,S2-进一步与孔雀石表面的Cu2 +发生化学反应,使孔雀石表面层转换为硫化物层,改变硫化矿的表面性质,再通过黄药类捕收剂浮选富集。
表面硫化反应见式(4)。
1.选-冶联合工艺试验1.浮选浮选试验流程图见图1。
根据不同铜矿物可浮性差异采用分步浮选的工艺流程,先浮硫化矿后浮氧化矿。
不同铜矿物浮选匹配使用合适捕收剂:铜硫化物浮选采用Z-200 ;一般氧化铜采用活化-硫化-强化捕收(螯合剂XTT-中性油与混黄药);难选氧化铜采用螯合剂(XTT:YTT 2:1)-中性油与混黄药(戊黄:丁胺黑药2 :1)三元组合捕收剂强化回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5 页 共 11 页
从而增加氧化铜矿物溶解速度, 使浸率大为改善。但是温度的提高常受到经济成 本、工艺条件及劳动保护等因素的限制。 搅拌强度的影响:搅拌既使易沉于槽底的矿粒悬浮在矿浆中,使矿粒与溶剂 良好地接触,又可使环绕矿粒表面的扩散层减薄。无疑,扩散层的减薄将有助于 溶剂的迁移和硫酸铜向溶液中扩散。但是,即使很剧烈的搅拌也不能将整个扩散 层完全消除,而只能将其减少至一定程度。故在搅拌强度达到一定值后,再进一 步提高它,对于提高浸出率已没有什么效果。 3.沉淀过程的作用机理 沉淀过程是在矿浆中加入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硫化物使硫酸铜溶液中的铜 离子生成胶质硫化铜沉淀物。 沉淀剂一般使用硫化钠或硫化钙,同时还需添加适 当的氢氧化钠调节矿浆 pH 值。 沉淀过程中的主要反应式如下: CuSO4+Na2S → CuS↓+Na2SO4 CuSO4+CaS → CuS↓+CaSO4 沉淀的生成是由于溶液中离子浓度的乘积大于该物质的溶度积(Ksp),就 会有这种物质的沉淀生成。 根据电离平衡理论,从上述反应式中可见沉淀的实质 2+ 2是离子互换反应,是 Cu 和 S 相结合而生成难溶的 CuS 分子。 硫化钠是一种强碱弱酸盐,在水中将发生水解。水解产物又进一步解离为 OH 、S 、SH 等离子;SH 和 H2S 的解离常数是很小的,而 NaOH 的解离常数很大, 所以硫化钠溶液总是带强碱性。 2矿浆中 OH 、SH 、S 几种离子和 H2S 分子的组成是随溶液 pH 值的变化而变 化的。根据有关测定和计算结果,在硫化钠溶液中,各种 pH 值下的溶液离子组 成如下图 2 所示。该图表示的 Ha2S•9H2O 浓度为 1 毫克/升。 三、分支浮选在氧化铜矿浮选中的应用 据有关资料介绍,分支浮选对低品位矿石效果显著。铜矿峪矿石品位偏低, 精矿产率小, 符合采用分支浮选的条件,为了验证分支浮选工艺对这类矿石的适 应性,试验采集了一批氧化率 43.19%,原矿品位 0.33%的矿石。 试验流程,加药地点与硫化矿相同,见下图。试验结果见下表。
第 3 页 共 11 页
求用自产精矿) 利用胶态硫化铜具有向同名离子的固体表面吸附这一行为,达到 较高的浮游速率和较好的浮选指标。LPCF 法原则流程见下图 1。 图1
1.浸出过程的机理 LPCF 法的浸出过程是一种固相和液相间的多相反应过程。氧化铜矿物浸出 过程中的主要化学反应式如下: CuCO3•Cu(OH)2+2H2SO4←→2CuSO4+CO2+H2O CuSiO3•nH2O+H2SO4 ←→ CuSO4+H2SiO3+nH2O 当含铜颗粒处在溶剂中时,整个浸出过程包括以下五个步骤: (1)溶剂分子向矿粒表面迁移和扩散; (2)溶剂分子被吸附在固体矿粒表面; (3)溶剂分子与可溶的固体化合物发生化学反应; (4)所生成的可溶性化合物在固体表面解吸; (5)已溶解的化合物向溶液中扩散。 氧化铜矿与硫酸的反应系质子反应,是一般综合反应,综合反应较其它化学 反应的速度要快得多。所以对氧化铜矿而言,扩散速度成为影响浸出速度的主要 环节。浸出速度受到被浸物料的粒度、溶剂浓度、浸出温度、矿浆搅拌强度和矿 浆液固比及粘度等因素的影响。 2.影响浸出率的因素 浸出率是浸出作业的重要技术指标, 它表示氧化铜矿石中的铜矿物能否最大 限度地溶解并转入液相。浸出率的高低直接影响浮选指标。总的来说,浸出率受 到下述因素的影响。
第 2 页 共 11 页
试验结果 试验方案 原矿 品位% 精矿 品位% 9.68 10 总铜 回收率% 61.98 69.31 75.48 结合铜 回收率% 29.12 40.96 52.11 游离氧化铜 回收率% 82.22 88.92 93.74 硫化铜 回收率% 80 86.46 86
常规药剂 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619 新型药剂 0.618 能场
矿石表面化学处理的方法是将矿石磨至 70%-200 目, 用二氧化硫饱和水溶液 清洗矿物表面 20 分钟后进行过滤,滤渣再磨至 95%-200 目送入浮选机浮选。试 验结果见下表。 试验研究结果 方案 矿石表面 化学处理 原矿 品位% 0.215 精矿 品位% 18.35 尾矿 品位% 0.032 全铜 回收率% 85.38 结合氧化铜 游离氧化铜 硫化铜 回收率% 74.92 回收率% 89.42 回收率% 87.53
第 1 页 共 11 页
本身就以不可见的状态存在,只能用化学分析的方法分析出来。这些“色染体” 根据化学分析氰化钾法定为结合氧化铜。它与白云石形成难以解离的显微网脉、 超显微网脉构造,属于机械分散型为主的结合氧化铜。 对于机械分散型结合氧化铜来说,它毕竟与脉石有区别,含铜脉石的:“色 染体”和纯脉石性质显然还是有差别的,其差别随着脉石含铜增高而增大。这部 分铜在浮选条件合适时是可选的。在试管试验中可看到下列现象: (1)取深色“色染体”和纯白云石矿粒磨至 90%-200 目加入浮选试管中,在 适宜浮选条件时,可看到深色“色染体”上浮,脉石留在试管底部。 (2)取浅色 “色染体”和纯白云石矿粒在上述条件下进行试验,无论“色染 体”或脉石均不上浮,达不到分选的目的。然而当选择适当调整剂、、抑制剂和 捕收剂时,则可看到浅色“色染体”上浮,而脉石依然留在试管底部达到分选目 的。 (3)取深色“色染体”和浅色“色染体”:.矿粒磨至 90%-200 目加入试管 中,在适合条件时,可看到深色“色染体”上浮而浅色“色染体”留在试管底部。 由此可见结合氧化铜矿粒在浮选条件适宜时才是可选的。 为了证明“色染体”是否属于结合铜,纯硅孔雀石是否含有结合铜,特此取 一些典型矿块进行物相分析。分析结界证明 “色染体”基本上是结合铜,同对 也进一步证明硅孔雀石选上而选上。为了考察结合氧化铜含铜品位,挑选了五块 矿样进行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结合铜的品位差异是很大的,显然品位高的可浮性 和品位低的可浮性是绝然不同的。品位愈高愈可选,从取各种选别条件的精矿产 品样进行镜下观察得到证实。 上述钙镁型结合氧化铜 (机械分散型) 矿石的可选性曾进行了下列试验研究: “常规药剂的试验研究,新型药剂浮选试验研究,外加能场试验研究,矿石表面 化学处理的试验研究。 常规药剂是指在硫化浮选中常用的几种药剂。如:硫化钠、黄药、黑药、硫 酸铵、六聚偏磷钠和松油等。试验结果表明结合氧化铜回收率很低,这部分铜基 本上没有得到回收。 新型药剂的浮选试验研究是在常规药剂的基础上添加调整剂——磷酸乙二 胺盐 150 克/吨。流程与常规药剂相同。结果表明可大幅度提高结合铜回收率。 主要是磷酸乙二胺盐能显著地增加矿物对硫化钠和黄药的吸附速率和吸附量, 及 其具有对矿物表面的选择性溶解作用,因而消除了矿泥的影响,改善浮选条件, 使结合氧化铜矿粒可浮性与脉石石浮性差异增大达到分选的目的。 外加能场强化浮选过程的试验方法:将矿石磨至入选粒度送到磁场处理。磁 场强度 H=4000 奥斯特。然后将矿浆倒入浮特中通电 10~12 分钟。电源为交流电 流,电压 20 伏,用铜花线作两极插入矿浆中通电。药剂配成溶液,在磁场强度 为 2000 奥斯特的磁场中垂直切割磁力线多次后,加入浮选机进行浮选。流程同 上。试验研究结果又大幅度提高了选别指标。 上述试验结果见下表。
试验结果表明用二氧化硫饱和水溶液清洗矿物表面以后, 结合氧化铜的可浮 性大大提高,结合铜回收率高达 74.92%。由此可见,在此种浮选条件下,结合 氧化铜基本上是可选的。 上述试验研究结果充分证明结合铜不可选的论点是片面的。不同的浮选条 件、结合铜的可选性差异是很大的。值得指出的是:新药剂的研制使用,能场浮 选和矿石表面的化学处理方法是提高结合氧化铜可选性的有效途径。 二、LPCF 法机理的探讨 目前我国的氧化矿处理大都采用硫化浮选法,工艺流程及药剂制度都较复 杂,选矿指标低,成本高。含大量结合氧化铜的矿石,用硫化浮选法难于获得满 意的技术经济指标。然而,浸出—沉淀—载体浮选法为处理这类深度氧化,泥质 多,矿物嵌布粒度细,含结合氧化铜高的矿石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 昆明冶金研究所程达同志著文就浸出—沉淀—载体浮法(简称 LPCF 法)及 其机理进行探讨。 LPCF 法处理氧化铜矿石的主要过程是先用硫酸浸溶难选的原矿或中矿,尽 可能使各种氧化铜转化为铜离子而进入液相, 同时硫酸的酸洗作用能使被污染的 硫化铜表面恢复活性增力可浮性。在浸出后的矿浆中添加一定数量的硫化剂,中 和游离酸并使铜离子成为胶态硫化铜沉淀物,最后用高品位铜精矿作为载体(力
#
硫化铜 0.05 4.3 0.04 2.06
# #
游离氧化铜 0.45 38.73 1.45 71.21 4、 5 料浸出试验结果 浸出时间分 30 30
结合氧化铜 0.662 56.97 0.54 26.73
全铜 1.162 100 2.03 100
4 含量(%)
占有率(%)
#
5 含量(%)
占有率(%)
试料
#
硫酸用量 (公斤/吨) 80 80
浸出粒度-200 目 含量(%) 70 70
浸出液固比 浸出率 1:01 1:01 49.8 83.74
4 5
#
矿石粒度和结构的影响: 粒度越小比表面越大,因而矿粒与溶剂的有效接触 面越大,化学反应机遇率高,铜矿石的浸出也越彻底。反之,块度大的矿石就难 以浸出。同样,结构疏松多孔的矿石易于浸出,而致密的矿石就难浸出。但浸出 粒度也不是越细越好,粒度过细会增加矿浆粘度,影响已解溶的硫酸铜扩散,同 时也给下步作业带来困难。 矿浆粘度的影响: 当矿浆粘度高时, 由于液体内部阻力增大, 妨碍分子扩散, 使浸速度减慢。 粘度的升高主要是由于细小的高度分散颗粒,特别是接近于胶体 的颗粒(-10 毫米)引起的。所以,在浸出粗矿粒时,可采用较小的液固比, 以便获得含铜浓度高的浸出液 。反之,处理细粒矿物时,宜采取较大的液固比 以利浸出。 为了减少矿浆粒度对浸出速度及过程的影响,应合理选择液固比,液固比太 小会提高矿浆粘度,影响浸出率,但液固比太大也将稀释溶液中铜离子浓度影响 以后的沉淀过程。 浸出温度的影响:对于与其它矿物呈类质同象的结合氧化铜矿石,在常温、 常压下浸出率甚低, 提高矿浆温度可降低矿浆粘度, 减薄扩散层并加快化学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