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铜矿介绍

合集下载

氧化铜矿浮选方法介绍

氧化铜矿浮选方法介绍

立志当早,存高远氧化铜矿浮选方法介绍常见的主要氧化铜矿物有:孔雀石(CuC03-Cu(OH)2,含铜57.4%,密度4g/cm3,硬度4);蓝铜矿(石青,2CUC03.Cu(OH)2,含铜55.2%,密度4g/cm3,硬度4)。

其次有:硅孔雀石(CuSi03-2H20,含铜36.2%,密度2~2.2g/cm3,硬度2~4)及赤铜矿(CU20,含铜88.8%,密度5.8~6.2g/cm3,硬度3.5~4)。

脂肪酸类捕收剂对有色金属氧化矿物具有良好的捕收性,但因选择性差(特别当脉石是碳酸盐矿物时),精矿品位不易提高。

黄药类捕收剂中仅高级黄药对有色金属氧化矿物有一定捕收作用。

但未经硫化,直接用黄药浮选氧化铜矿时因成本高在工业上未得到应用。

实践上得到应用的方法有:1、硫化法-最为普遍,工艺简单,凡能进行硫化的氧化铜矿均可用此法进行浮选。

经硫化后的氧化矿具有硫化矿的性质,可用黄药进行浮选。

孔雀石和蓝铜矿很容易用硫化钠硫化,而硅孔雀石和赤铜矿较难硫化。

硫化时硫化钠用量可达1~2kg/(t 原矿)。

因硫化钠等硫化剂本身易氧化,作用时间短,生成的硫化膜不稳固,强烈搅拌容易脱落,所以应分批添加,并不需预先搅拌,直接加入浮选机第一糟。

硫化时,矿浆pH 值越低,硫化越快。

矿泥多、需分散时应加分散剂,通常用水玻璃。

捕收剂一般用丁基黄药或同黑药混合使用。

矿浆pH 值通常保持9 左右,过低时,可适量添加石灰。

2、有机酸浮选法-有机酸及其皂类可很好地浮选孔雀石及蓝铜矿。

如脉石矿物不是碳酸盐类矿物时可用此法。

否则,将使浮选失去选择性。

当脉石中含有大量可浮的铁、锰矿物时,会产生同样的效果,使浮选指标变坏。

用有机酸类捕收剂进行浮选时,通常还要加碳酸钠、水玻璃、磷酸盐作脉石的抑制剂和矿浆调整剂。

也有混合应用硫化法与有机酸浮选法的实例。

先用硫化钠及黄药浮起硫化铜。

氧化铜矿处理的理论研究

氧化铜矿处理的理论研究

氧化铜矿处理的理论研究一、结合氧化铜可选性的讨论结合氧化铜的概念最初是由苏联罗利伏—多布洛沃尔斯基和克利门科两位学者提出来的。

从选矿角度可将氧化铜矿石分为两类,即游离氧化铜和结合氧化铜。

所谓游离氧化铜是铜成含氧化物存在,以单独氧化矿物的状态出现,在多数情况下,主要以碳酸盐存在;所谓结合氧化铜是指铜的氧化物有一部分以某种形态与脉石相结合,或以机械方式成为极细分散的铜矿物之包裹体,或以化学方式成为类质同象的或吸附型的杂质。

对结合氧化铜无论是用机械的方法,把矿石磨碎到技术上可能达到的最细磨矿细度都不能使这部分铜分离出来。

结合氧化铜以三种形式与疏松的泥质的硅铝、钙镁、或铁锰等氧化物相结合。

上述结合氧化铜的概念已清楚地表明它指的是氧化铜矿物在矿石中所处的状态,而不是指矿物的各类。

然而,目前国内外许多单位在侧定矿石中结合氧化铜的含量时,均以氰化物浸出法为标准。

在氰化钾分析方法中,氧化铜矿物中能溶解于氰化物的部分就称为游离氧化铜,不能溶解的就称为结合氧化铜。

国内外出版的有关选矿方面的书籍和文献资料中,在叙述氧化铜矿浮选问题时,一再明确指出结合氧化铜是不可选的。

如:米特罗法诺夫指出:凡溶于氰化物溶液中的那部分氧化铜,用浮选法比较容易回收,凡不溶于氰化物溶液中的那部分氧化铜称结合铜,用浮选法不能回收。

江西铜业公司科研处陈安达同志认为,国内外书刊文献资料中一再指出结合铜是不可选的论点是不全面的。

该论点也许是对吸附型结合氧化铜而言,而对机械分散型结合氧化铜来说则是不适合的。

其片面性在于没有考虑如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不可选的论点没有考虑浮选技术的发展,浮选条件变化对结合氧化铜的表面形态和可浮性的影响。

(2)人为结合铜的概念,没有说清楚与脉石结合的程度。

也就是说没有规定结合铜的品位范围,这样很显然矿粒的结合铜品位高与低差异性是很大的,因此可选性差异也很大。

(3)不可选的论点没有考虑结合氧化铜的人为概念与化学分析测定的差呼异。

赤铜矿型氧化铜矿浮选试验研究

赤铜矿型氧化铜矿浮选试验研究

赤铜矿型氧化铜矿浮选试验研究一、引言1.研究背景及意义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3.研究目标和内容二、实验设计1.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2.实验流程及方案设计3.实验条件设定三、实验结果分析1.矿石性质分析2.对比实验证明3.浮选试验结果四、实验结果分析1.浮选试验结果分析2.浮选工艺优化研究3.浮选尾矿处理技术研究五、结论与展望1.论文结论2.实验不足及改进建议3.未来研究的方向和意义注:赤铜矿是一种重要的铜矿石,是众多铜矿石资源中的主要矿种之一。

氧化铜矿是一种铜氧化物矿物,其中以棕铜矿和蓝铜矿为主。

赤铜矿型氧化铜矿的浮选工艺研究对于提高铜的品位、降低成本、保护环境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

第一章:引言1. 研究背景及意义铜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元素,广泛应用于电器、机械、交通、建筑、化工、轻工等领域。

赤铜矿是世界上最主要的铜矿石之一,氧化铜矿也是铜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赤铜矿型氧化铜矿是两者的重要交叉部分。

赤铜矿型氧化铜矿的浮选工艺研究对于提高铜的品位、降低成本、保护环境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

目前,国内外对于赤铜矿型氧化铜矿的研究成果较多,迄今已经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浮选工艺,如分级浮选、重选-浮选、反浮选等。

然而,不同地区矿石性质、矿物组合、浮选差异等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不断优化和改进。

本文以一种赤铜矿型氧化铜矿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一种可行的浮选工艺,提高铜的回收率和品位,为相似情况下的其他工艺提供参考。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国内外对于赤铜矿型氧化铜矿的浮选工艺研究已经经历了40多年的发展历程。

早期国内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浮选试验的工艺流程和方案设计、矿物学、化学性质等多个方面。

目前,国内外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浮选试验与工艺流程近年来,研究人员尝试将分级浮选、重选-浮选、反浮选等多种工艺流程结合起来,采用新型药剂、增加中间回收工序、改用新型浮选机等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2)矿物学与表面化学认识矿物的结构、形态、化学性质等对于浮选工艺的研究、改进甚至新技术的产生都具有重要的关联。

氧化铜矿石的浮选

氧化铜矿石的浮选

立志当早,存高远氧化铜矿石的浮选氧化铜矿石及采用的浮选方法介绍:氧化铜矿石的可浮性,一般比硫化铜矿石的可浮性差,并且受矿物中铜的存在形态和脉石的组成等条件的影响较大,例如:铜是以碳酸盐的形态(孔雀石、蓝铜矿)存在时,可浮性相对较好,以硅酸盐的形态存在(硅孔雀石)可浮性就较差,游离的氧化铜容易浮游,结合氧化铜基本上不能用单一的浮选法回收。

凡成单独状态存在的氧化铜矿物称为游离氧化铜,所有的游离氧化铜均能溶于氰化物溶液中,当铜与脉石(例如氢氧化铁)胶结在一起,成某种形态存在的氧化铜矿物称之为结合氧化铜,其胶结的型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机械方式成为脉石中极细分散的铜矿物之包裹体,也可以是化学方式成类质同象,也可以成吸附型的色染体,所有的结合氧化铜均不能溶于氰化物溶液中。

结合铜在氧化铜中的百分含量称之为结合率。

脉石矿物以硅质为主的(例如石英)较易浮选,以碳酸盐为主的(例如方解石,白云石等),就较困难一些,如果含有较多量的氢氧化铁和粘土质矿泥时,特别是它们之间成紧密结合时分选就更困难。

氧化矿物的浮选大多采用硫化法。

由于硫化之后氧化矿获得很高的浮选速度,所以第一次粗选的头1-2 槽直接产出精矿产品。

药剂的添加方式对氧化铜矿的浮选有特殊意义,特别是硫化钠,它既是氧化铜矿的活化剂,又是硫化铜矿的抑制剂,所以在添加时按量不宜一次加够,一般是采用分批多段添加的方式,所以,在浮选流程中的第一个作业(粗选)的加入量是总量的70-80%,保证硫化钠的浓度充足又不过量。

用硫化钠硫化时,采用石灰作PH 的调整剂,PH8.5-9.5,使用硫化钠才能收到较理想的效果。

在使用硫化钠的同时,加入适量的硫酸铵与硫化钠1:1 加入。

能提高氧化铜矿的回收率,其原因加入硫酸铵之后PH 值下降有利于HS-浓度升高,硫化反应加快,有利于氧化铜矿的浮。

双氧水氧化黄铜矿-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双氧水氧化黄铜矿-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双氧水氧化黄铜矿-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双氧水氧化黄铜矿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反应过程,通过利用双氧水对黄铜矿进行氧化,可以实现黄铜矿的有效分解和转化。

双氧水是一种无色液体,具有强氧化性和杀菌消毒作用,因此在很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黄铜矿则是一种常见的铜矿石,含有较高比例的黄铜成分。

通过双氧水的氧化作用,可以将黄铜矿中的黄铜氧化成高铜含量的氧化铜,进而提高矿石的纯度和价值。

本文将探讨双氧水氧化黄铜矿的反应机理、实验结果分析以及未来的应用前景展望,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参考和启发。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包括了本文的组织架构和各部分内容的安排方式。

本文章结构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分为三个方面:概述双氧水氧化黄铜矿的背景和意义、介绍文章结构及各部分内容、明确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接下来是正文部分,将分为三个小节:1. 双氧水的性质:介绍双氧水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和应用领域。

2. 黄铜矿的特点:描述黄铜矿的矿物组成、物理性质和在工业上的应用。

3. 双氧水氧化黄铜矿的反应机理:探讨双氧水与黄铜矿反应的化学机理和过程。

最后是结论部分,将分为三个小节:1. 实验结果分析:对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进行分析和解读。

2. 应用前景展望:展望双氧水氧化黄铜矿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

3. 结论总结:总结本文的观点和研究结果,强调本文的重要性和创新性。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在于探究双氧水氧化黄铜矿的反应机理,并分析其在实验中的表现和应用前景。

通过深入研究双氧水和黄铜矿的性质及特点,我们将探讨双氧水在氧化黄铜矿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并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展望其在黄铜矿处理和利用中的潜在价值。

我们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为更好地理解双氧水氧化黄铜矿的方法和机理提供参考,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2.正文2.1 双氧水的性质双氧水(H2O2)是一种无色液体,具有特殊的化学性质。

其分子结构中包含两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是一种氧化剂。

氧化铜矿石的浮选及实例

氧化铜矿石的浮选及实例

立志当早,存高远氧化铜矿石的浮选及实例一、自然界含铜矿物有硫化铜矿物及氧化铜矿物(一)硫化铜矿物黄铜矿:CuFeS2 辉铜矿:Cu2S 斑铜矿:Cu5FeS4 铜蓝:CuS 黝铜矿:4Cu2S·Sb2S3 砷黝铜矿:4Cu2S·AsS3(二)氧化铜矿物赤铜矿:Cu2O 黑铜矿:CuO 蓝铜矿:2CuCO3·Cu(OH)2 孔雀石:CuCO3·Cu(OH)2 硅孔雀石:CuSi03·2H2O 氯铜矿:CuCl2·3Cu(OH)2 胆矾:CuSO4·5H2O 氧化铜矿石的可浮性,一般较硫化铜矿石的可浮性差,并且受矿物中铜的存在形态和脉石的组成等条件的影响较大,例如:铜是以碳酸盐的形态(孔雀石、蓝铜矿)存在时,可浮性相对较好,以硅酸盐的形态存在(硅孔雀石)可浮性就较差,游离的氧化铜容易浮游,结合氧化铜基本上不能用单一的浮选法回收。

凡成单独状态存在的氧化铜矿物称为游离氧化铜,所有的游离氧化铜均能溶于氰化物的溶液中,当铜与脉石(例如氢氧化铁)胶结在一起成某种形态存在的氧化铜矿物称为结合氧化铜,其胶结的型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机械方式成为脉石中极细分散的铜矿物之包裹体,也可以是化学方式成类质同象,也可以成吸附型的色染体,所有的结合氧化铜均不能溶于氰化物溶液中。

结合铜在氧化铜中的百分含量称为结合率。

脉石矿物以硅质为主的(例如石英)较易浮选,以碳酸盐类为主的(例如方解石,白云石等),就较困难一些,如果含有较多量的氢氧化铁和粘土质矿泥时,特别是它们之间成紧密结合时分选就更困难。

二、氧化矿物的浮选大多采用硫化法由于硫化之后氧化矿获得很高的浮选速度,所以第一次粗选的头1-2 槽直接产出精矿产品。

药剂的添加方式对氧化铜矿的浮选有特殊的意义,特别是硫化钠,它既是氧化铜矿的活化剂又是硫化铜矿的抑制剂,所以在添加时按量不。

铜矿石

铜矿石

氧化矿
赤铜矿
蓝铜矿
孔雀石
蓝铜矿蓝铜矿的化学式为Cu(OH)2(CO3)2,成分相当稳定。属单斜晶系。晶体常呈短柱状、柱状或厚板状, 集合体为致密块状、晶簇状、放射状、土状或皮壳状、薄膜状等。深蓝色,土状块体呈浅蓝色;浅蓝色条痕;晶 体呈玻璃光泽,土状块体呈土状光泽;透明至半透明。解理完全或中等;贝壳状断口;硬度3.5~4,比重3.7~3.9, 性脆 。
硫化矿
斑铜矿
黄铜矿
辉铜矿
黄铜矿黄铜矿的成分 CuFeS2,含Cu34.56%。最常见的为四方晶系变体。晶体呈四方双锥或四方四面体,但 很少见;经常呈粒状或致密块状集合体。黄铜色,表面常因氧化而呈金黄或红紫等锖色;条痕绿黑色。硬度3~4; 比重4.1~4.3。主要产于铜镍硫化物矿床、斑岩铜矿、接触交代铜矿床以及某些沉积成因(包括火山沉积成因)的 层状铜矿中。在风化作用下,黄铜矿转变为易溶于水的硫酸铜,后者当与含碳酸的溶液作用时便形成孔雀石、蓝 铜矿;与原生的硫化铜矿物作用,可形成次生斑铜矿、辉铜矿和铜蓝,形成铜的次生富集。黄铜矿是炼铜的主要 矿物原料之一 。
铜矿石
矿物种类
01 产品介绍
03 硫化矿
目录
02 自然铜 04 氧化矿
铜矿石是铜元素主要以化合物形式,少数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矿物形态。自然界中的含铜矿石有200多种,常 见的铜矿可分为自然铜、硫化矿和氧化矿三种类型。铜矿石的脉石主要是石英,其次为方解石、长石、云母、绿 泥石、重晶石等。
产品介绍
铜在地壳中主要以化合物形态存在,自然界中的含铜矿物有200多种,常见的铜矿物可分为自然铜、硫化矿 和氧化矿三种类型。自然铜在自然界中很少,主要是硫化矿和氧化矿。硫化矿分布最广,是主要的炼铜原料。铜 的硫化矿中分布依次为黄铜矿、斑铜矿、辉铜矿。

氧化铜矿萃取过程

氧化铜矿萃取过程

氧化铜矿萃取过程一、引言在现代工业中,铜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氧化铜矿是铜的主要矿石之一,其含有丰富的铜元素。

本文将介绍氧化铜矿的萃取过程,以及其中的关键步骤和技术。

二、矿石粉碎氧化铜矿通常以矿石的形式存在于地下。

首先,需要将氧化铜矿进行粉碎,以增加其表面积,便于后续的化学反应。

这一步骤通常通过机械粉碎设备来实现,将大块的氧化铜矿破碎成细小的颗粒。

三、浸出过程1. 酸浸将粉碎后的氧化铜矿放入酸浸槽中,并注入适量的浸出酸溶液。

常用的浸酸溶液包括硫酸、盐酸等。

酸浸的目的是将氧化铜矿中的铜元素溶解出来,形成含铜溶液。

通过控制浸酸的浓度、温度和浸酸时间等参数,可以实现高效的铜萃取。

2. 过滤经过酸浸后,含铜溶液中会存在一些固体杂质,如杂质矿物、泥沙等。

为了净化溶液,需要对其进行过滤处理。

通过过滤器,将固体杂质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得到相对纯净的含铜溶液。

3. 洗涤经过过滤后的含铜溶液中仍然可能存在一些酸性物质,需要进行洗涤处理。

洗涤的过程通常是将含铜溶液通过洗涤装置,用水或其他溶液进行冲洗,以去除残留的酸性物质。

四、电积过程1. 电解槽将洗涤后的含铜溶液注入电解槽中。

电解槽通常由两个电极(阳极和阴极)组成,以及一个电解液。

阳极通常由铜金属构成,而阴极则是待积铜的位置。

电解液中包含铜盐和其他添加剂,用于调节电解过程。

2. 电积铜在电解槽中,通入电流,通过电解的方式将铜离子还原成纯铜金属。

铜离子在电流的作用下,从阳极释放出来,然后在阴极上沉积,形成纯铜层。

这一过程被称为电积,也是氧化铜矿萃取过程中的关键步骤。

五、产品处理经过电积过程后,阴极上会沉积一层纯铜金属。

将纯铜从阴极上取下,并进行后续处理。

通常,纯铜会被熔炼成铜块或铜板,以供各种工业应用。

六、结论氧化铜矿萃取过程是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和物理处理的综合体现。

通过粉碎、浸出、电积等步骤,可以从氧化铜矿中提取出纯铜金属。

这一过程在现代工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有效地利用了资源,同时满足了人们对铜材料的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志当早,存高远
氧化铜矿介绍
一、主要氧化铜矿物的可浮性
最常见的氧化铜矿物是孔雀石和蓝铜矿,其次是硅孔雀石和赤铜矿,有时也会碰到铜的硫酸盐和其他可溶性盐类。

(一)孔雀石CuCO3-Cu(OH)2
这种氧化铜矿物经过预先硫化后,可以采用浮选硫化矿的捕收剂(如黄药)进行浮选;不进行预先硫化,也可以用不低于5~6 个碳的黄药在高用量下浮选。

孔雀石也可以被脂肪酸(如油酸、棕榈酸等)及其皂类捕收。

但是用这类捕收剂时,矿石中的碳酸盐脉石(如方解石、白云石等)与铜矿物具有相近的可浮性,因而浮选过程的选择性差。

所以,这类捕收剂只适用于含硅酸盐脉石的氧化铜矿石的浮选。

孔雀石还可以用长链的伯胺浮选,此时需用硫化钠活化。

(二)蓝铜矿2CuCO3-Cu(OH)2
浮选条件与孔雀石基本相同。

其不同之处仅在于用脂肪本及其皂类浮选时,它比孔雀石的浮游性好,用硫化浮选时,则需要与药剂有较长的作用时间。

(三)硅孔雀石CuSiO3-2H2O
这类氧化铜矿物的可浮性很差。

主要要原因在它们本身是组成和产状很不稳定的胶体矿物,其表面具有很强的亲水性,捕收剂吸附膜只能在矿物表面的孔隙内形成,而且附着极不牢固。

其浮选行为受pH 值的影响也相当显着,在工业生产上pH 值很难控制得那么严格。

(四)水胆矾CuSO4-3Cu(OH)2
这是一种水微溶于水的矿物,很难浮选,一般都损失于尾矿中。

(五)胆矾CuSO4-5H2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