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五修辞实战演练
中考语文 专题五 修辞练习(含解析)

专题五修辞1.(2019·原创题)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秋天是美丽的,在曼妙的韵律中舞着她的裙摆。
B.愚蠢是一种天生的无奈,是一种后天的懒惰,是一颗自己种下的恶果,是一条好果实中的蛀虫。
C.李医生给人看病,药方没开,病就好了三分。
D.天擦黑的时候,此起彼落的鞭炮轰炸着村庄,空气里弥漫着丝丝缕缕火药味儿。
2.(2019·原创题)下列对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间好比一把锋利的小刀,如果用得不恰当,会在美丽的面孔上刻下深深的纹路,使旺盛的青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的消磨掉。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自己对时间的看法,时间是小刀,生命好不好要看自己把握得好不好。
)B.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这句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诗人愁之深。
)C.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赞美了他们的优点。
)D.于是我接过笔,放开了手,大甩笔画了一只小兔。
齐老高兴得像孩子:“好!好!这个小兔画得有神,就是嫩了点,好!”(连用三个“好”字,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写出“我”画的小兔逼真有神,突出地表现了齐白石先生的高兴和对“我”的鼓励。
)3.(2019·原创题)对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比喻B.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对偶C.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比喻D.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排比4.(2019·原创题)下列对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作“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B.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在表面的劝慰下流露出诗人内心的悲苦,显得哀而不伤,怨而不怒。
九年级语文中考总复习-专题强化训练-专题五句子的选用和仿用、句式变换(含修辞)

专题五句子的选用和仿用、句式变换(含修辞)(必考,2分)(一)句子的选用(10年5考)1.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学校举办运动会,擅长跳高的李阳却不愿意参加比赛,你作为体育委员劝说他参加跳高项目,你应该这样说:__________A. “让你参加一个项目,你都不愿意,真是没有一点集体荣誉感!”B. “跳高是你的强项,你应该把握住这次机会,好好展现自己,我相信你一定能够取得好成绩。
”C. “你看你架子多大,还得我专门叫你,所以给我个面子,参与一下嘛!”D. “跳高项目你必须得参加,我是体育委员,你要服从我的安排!”2.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九年级准备开展“身边的文化遗产”综合性学习活动,你打算和同学小妍报名组成“最美乡音组”进行赣剧演出,于是去征求妈妈的意见。
妈妈说:“赣剧演出重要还是学习重要?演出得奖能给你中考加分吗?你还是老老实实在家多做几道题吧!”你争辩道:“妈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听完你的话,妈妈点了点头。
A. 赣剧是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它,参与演出也利于我的全面发展,您说对吗?B. 您不是说赣剧是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它吗?您怎么能不让我去呢?C. 学习重要,赣剧演出也重要啊,再说演唱赣剧也是在体验传统文化中学习,您不能不让我去!D. 学习重要,赣剧也重要,演唱赣剧也是我的兴趣所在,您不能这样霸道,阻碍我的兴趣发展!3.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九(1)班美术老师通知大家:明天下午,班级在美术专用教室举行树叶贴画比赛,要求同学带齐彩笔、胶水、剪刀、白纸和采集来的树叶。
陈芬请假了,没有到校。
老师请你把通知的内容转达给她,你见到她后,说:____________A. “我们班级将要举行树叶贴画比赛,美术老师要求同学们带齐彩笔、胶水、剪刀、白纸和采集来的树叶。
专题五-句子衔接、排序、仿写与对联(含修辞)

典例剖析
方法点拨
即学即练
考点训练
【思路归纳】对联最突出的特点是上下两联之间内容上 相互关联,用词上词性、结构相同。首先仔细分析上联的特 点, “ 竹深 ” 和 “ 聊寄 ”“ 白鹭 ” 均不能匹配,排除 C、 D 两项, “ 村路” 和“窗前”也不能匹配,排除 A 项, B 项中 “ 稀”和上联的 “远 ”对应完美, 从而得出 B 项是最合适的 下联。 【答案】 B
典例剖析 方法点拨 即学即练 考点训练
2.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从大门通向公园深处, 尽植芙蓉。
)(3 分 )
饱赏着多姿多彩的芙蓉花,
我不禁联想到:芙蓉花傲霜而开,体现的正是她敢于抗争的勇气;而 不吝美艳,彰显的则是她无私奉献的精神。 ①远远望去,似绿云接天,如彩练当空。 ②置身花丛,但见“大红芙蓉”花大质丽,灼灼照人,时而薄雾 笼罩,若隐若现,犹如戴上面纱的少女,别有一番情致。
典例剖析
方法点拨
即学即练
考点训练
【思路归纳】首先分析例句特点:结构上用关联词“ 无论„„ 还是„„ 都„„”串联起来;内容上表达 “自然界的一切都是艺术 品 ”,是一种赞美的基调;修辞上 “天空和灰尘是艺术品” 运用了 比喻。仿写的句子要注意在结构、内容基调、修辞等几个方面和例 句保持一致。然后斟酌协调仿句,首先要确定句子陈述对象,例句 中 “天空 ”和“ 灰尘 ”是自然界中高大和渺小特点对比鲜明的一组 对象, 那么仿句的陈述对象也最好选择特点对比鲜明的一组, 如 “大 树和小草” “大海和小溪” “ 高山和砂石 ” “ 玫瑰和小花 ” 等。然后 按照例句句式结构和修辞运用特点,表达和例句相近的内容。
方法点拨
即学即练
考点训练
典例剖析
北京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05 修辞方法

理,在内容上互相补充。 [示例]远望石拱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反对——构成对偶的两个句子可以从正反对立的两个方面说明同一事物,
在内容上相反或相对。
[示例]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串对——上下句在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 [示例]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A.远交近攻 顺手牵羊 反客为主
辞方法。
B.围魏救赵 以逸待劳 偷梁换柱
C.打草惊蛇 浑水摸鱼 调虎离山
D.暗度陈仓 金蝉脱壳 欲擒故纵
【课标要求及考情总结】
课标要求: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近几年北京中考除2016年外均有对修辞方法的考查,分值一般为2~3分。考查形 式呈现多样性的特点,结合其他知识考查(如2017年结合名著,2015年结合传 统文化“三十六计”),考查点有单一考查(如2017年、2015年考查比喻), 也有多种修辞混合考查(如2014年、2013年考查多种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油然而生。
C.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文物精品, 虽然经过千百年岁月,却依然像璀 璨的珍珠,弥足珍贵。 D.“一带一路”的伟大倡议,必将 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上奏响和平、繁 荣、文明的新乐章。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修辞方法与词语运用。 扣人心弦,形容言论或表演深深地打动 人心,或指因感动而引起内心的强烈共 鸣。感人肺腑,形容人内心深深地受到 了感动。多指口头或书面叙述的事情内 容很感动人。对象使用有误。
2.比拟(七上P9) 把物当作人来写,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 比拟分拟人、拟物两种。 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 [示例]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或者把甲物当
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五修辞实战演练

5.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青春如花似火,灿烂热烈,是我们人生交响乐的序曲.(比喻)B.难道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反问)C.你是大海里的一朵浪花,因为有你的衬托,海洋才显得特别宽广.(拟人)D.山的那边是什么呢?是海.(设问)6.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这句话运用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来临时气温回升、万物复苏的情景.)B.人们都爱秋天,爱它的秋高气爽,爱它的云淡日丽,爱它的香飘四野.(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强调了秋天的景色带给人们的美好感受.)C.夜深了,皎洁的月光倾泻下来,就像透明的轻纱笼罩着大地.(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月光清澈、柔美的特点.)D.老师严肃地说:“这样糟蹋粮食太不像话了,难道你不知道这些粮食来之不易吗?”(这句话运用反问的修辞方法,表现了老师在批评学生浪费粮食这种现象时的严厉态度.)7.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运用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方法,突出表达了屈原呼唤正义力量、摧毁黑暗势力的强烈愿望.)B.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第二个“圆规”比喻杨二嫂,表现了她的尖酸刻薄,表达了“我”对她的厌恶之情.)C.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赋予树以人的特征,生动地描写了老树遭受砍伐的悲惨情景.)D.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极力表现器具之美和酒菜之贵,突出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迷茫和苦闷.)8.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此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将飞流直下的瀑布,描写得奇特雄伟,气象万千.)B.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此句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描写了环境的寂静凄清.)C.要是你能够让这个犹太人的心变软——世上还有什么东西比它更硬呢?——那么还有什么难事不可以做到?(此句运用设问的修辞方法,表现了安东尼奥对冷酷凶狠的夏洛克的愤怒.)D.汉字,犹如一支支闪光的画笔,用篆、隶、楷、草、行不同的书法,在写生,在作画;标点,就像一个个七彩的音符,用赤、橙、黄、绿、蓝等不同的颜色,在叙述,在抒情.(此句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表达了对汉字和标点的喜爱之情.)9.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金黄的麦子都张了口,几乎要叫出声来.(此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麦子等待收割的情形.)B.一味地追星,一味地模仿,哪里还会有创新的意识?哪里还会有开拓的精神?(运用反问的修辞方法,批评“追星族”缺乏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C.张老太太剪纸可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突出了张老太太的剪纸技术高超.)D.小麻雀垂头丧气地站在那里,只有那么一点活气,像是等着猫再去扑它,它没力量反抗或逃避.(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麻雀在强大的猫面前冷漠、呆滞的特点.)10.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他们比作高粱,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他们的朴实,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B.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运用设问的修辞方法,先提出疑问,再回答“我”是因喜悦而“常含泪水”,强烈地表达了“我”的激动之情.)C.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两个“卧”字用得准确、传神,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种安适、恬静的意静.)D.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使用两个“好一个”,强烈地表达了对黄土高原和安塞腰鼓的赞美之情.)参考答案1.D 【解析】“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没有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2.A 【解析】拟物的修辞方法错,应是比喻的修辞方法.3.A 【解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4.A 【解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5.C 【解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6.B 【解析】不是“拟人”,而是“排比”.7.B 【解析】第二个“圆规”运用借代的修辞方法.8.C 【解析】“设问”错,应为“反问”.9.D 【解析】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10.B【解析】“我”是因为对土地爱得深沉而“常含泪水”,表达了“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九年级语文修辞手法实战演练

九年级语文修辞手法实战演练修辞手法是语言运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巧妙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可以使写作更加生动、形象、引人入胜。
在九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实例,进行修辞手法的实战演练,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这些技巧。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并通过实例演练,以帮助九年级学生加强修辞手法的应用。
一、比喻比喻是通过找出事物之间的共同点,用一个物象作为另一个物象的形象化说法,以便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特点。
例如,当我们要形容某个人善良时,可以用"他像一位慈爱的母亲般关怀他人"的比喻方式。
二、拟人拟人是赋予非生物事物以人的特点和行为。
通过为具体物体或抽象概念赋予人的行为,可以使描述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当我们形容大树摇曳时,可以说“大树随风舞动,仿佛在给大地上的小动物们讲述着故事”。
三、夸张夸张是对某个特征或情况进行过分的渲染和夸大,以突出其特点或产生夸张效果。
例如,“我等车等了一万年”中的“一万年”就是夸张的说法,强调了等待的漫长和耐人寻味。
四、排比排比是通过连续使用相同或相似的句式结构,将一系列事物列举出来,以强调事物之间的关系或突出其中的某个特点。
例如,“既然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那么我们就要努力工作,努力奋斗,争取更好的未来。
”五、借代借代是用某个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另一个事物,常用于描述抽象概念或个别事物。
例如,“你是我生活中的一股暖流”中的“暖流”就是借代,用来形容对方给自己带来温暖和慰藉。
六、反问反问是以疑问句的方式提出陈述,在情感表达、反驳观点或加强说理的过程中起到强调的作用。
例如,“难道我们不应该为自己的梦想去努力吗?”中的“不应该”起到强调的作用。
七、比照比照是通过将某事物与其他事物进行对比,以突出事物的特点或显示某种关系。
例如,“他如同夜空中的明星一样,独自闪耀着”。
八、反复反复是在文章中多次出现相同的词语或句子,以突出内容或加强语气。
例如,“我要努力,努力追求梦想;我要奋斗,奋斗到最后一刻。
中考修辞手法题解析与模拟演练

中考修辞手法题解析与模拟演练一、概述修辞手法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段,用来增加语言的艺术效果,增强表达的力度和深度。
中考语文考试中,修辞手法题目通常有两种形式:一是要求考生解释一段话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二是要求考生根据给定的情景使用合适的修辞手法。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掌握修辞手法,本文将就中考修辞手法题目的解析和模拟演练做具体说明。
二、中考修辞手法题目的解析1. 解释识别题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根据给出的句子或段落,识别出使用的修辞手法,并简要解释这种修辞手法对文学作品的作用。
例如:识别句子:他的眼睛就像两颗明亮的星星。
修辞手法:比喻作用解释:通过比喻手法,作者把他的眼睛和明亮的星星相比,从而使读者对他的眼睛产生更加生动的形象,增强了描述的表现力。
2. 完善运用题这类题目要求考生在给定的情境中,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修辞手法进行表达。
例如:情景描述:春天的阳光很柔和,草地上开满了鲜花,小鸟在枝头欢快地歌唱。
要求:使用一个合适的修辞手法来点缀这句话。
答:拟人解释:通过拟人手法,使得阳光、鲜花和小鸟都具有了生命般的姿态,增强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三、中考修辞手法题目的模拟演练1. 选择题(1) 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是()A. 他的眼睛像泉水一样清澈透明。
B. 这个问题像一座大山一样难以逾越。
C. 阳光下的草地就像铺满了绿色的地毯。
D. 她的容颜鲜艳如花,看上去像十八岁。
答案:A解析:A句使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将他的眼睛与泉水相比,增强了眼睛的明亮和清澈。
(2) 下列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手法是()春天里,大自然是一位魔术师,用五彩缤纷的颜料为大地涂上了斑斓的色彩。
A.比喻B.拟人C.夸张D.排比答案:B解析:B句使用的修辞手法是“拟人”,将大自然比喻成一个拥有魔法的魔术师,增加了文学作品的生动性。
2. 完成句子(1) 汤姆站在田野上,_____农民紧锁的眉头。
答:与解析:通过“与”字,使汤姆和农民之间产生了一种对比的效果,增加了描述的丰富性和生动性。
5中考语文复习专题五句子的衔接与连贯仿写与修辞

·新课标
4.整合运用型 例4 [2011·日照] 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将下面三个短句组 合成一个复句。(要求:句序合理,标点正确,可以删去或调换 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①人们要学会辨别真伪,提高警惕性。 ②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足不出户就能在网上购买到自己 想要的商品。 ③网上商品质量没有保障,售后服务欠缺。
·新课标
⑥一部分是一个“象形字”,表示事物的类别,这部分称 为“形符”。 ⑦这样,事物的形状无论多么相似,只要读音上有区别, 都可造出不同的字形去表达了。 A.②③⑤⑥⑦①④ B.④②①⑤⑥③⑦ C.⑦①②④③⑥⑤ D.④③⑥⑤序外,最常用的就是逻辑顺 序,它相对来说比较复杂,难度也较大,因此是中考的重点 和难点。对于逻辑顺序,其基本类型有由整体到局部(或由局 部到整体)、由现象到本质(或由本质到现象)、由因到果(或由 果到因)、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由主到次(或由次到主)、由 个别到一般(或由一般到个别)等。此题我们可以按照由因到果 的逻辑顺序和总分总的结构来排列。
·新课标
2.命题式仿写
例6 [2010·黄冈] 《生活中的小浪花》是校刊中一个随感 栏目。这些作品由平常事物而生发情趣,蕴含丰富,语言精练, 深得同学们喜爱。下面是其中的两则,请你认真品读,然后仿 照它的写法,自选事物,创作一则,并在其后的方括号中写出 所蕴含的道理。 其一:石灰石 ——别人向你泼冷水,你却更加热气腾腾。[专 注事业(学业),坚守热情] 其二:拖拉机 ——出一丁点力,便大喊大叫。[嘲讽自吹自擂 的人]
·新课标
3.逻辑顺序型 例3 [2011·河北] 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D ) ①由“形符”和“声符”组合起来的字就是形声字。 ②现在的汉字,大部分都是用这种方法造出来的。 ③我们的祖先想到一个好办法,他们把一个字分成两部分。 ④用图形构成的象形文字有很大的局限性,它无法分辨相似的事 物。 ⑤另一部分是一个同音(或近音)的字,用来表示事物的读 音, 这部分称为“声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五修辞实战演练
1.下列句子修辞方法判断及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浩荡离愁白日斜”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方法,生动地写出愁绪的繁多、深广、延绵不绝。
B.“沉鳞竞跃”“锦鳞游泳”“呷浪之鳞”均以鳞代指鱼,运用借代的修辞方法,生动具体,形象鲜明,使事物特点更加突出。
C.“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运用了拟人、对偶的修辞方法,深刻地表达出诗人面对国家危亡、亲人离散的痛苦。
D.“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都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结构匀称。
2.下列修辞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
(拟物)
B.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
(排比)
C.老树是通灵的,它预知被伐,将自己的灾祸先告诉体内的寄生虫。
(拟人)
D.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对偶)
3.对下面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我仿佛能看到富士山的雪峰,听到恒河里的涛声,闻到牛津的花香。
(比喻)
B.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反语)
C.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排比)
D.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引用)
4.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比喻) B.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
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夸张)
C.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对偶)
D.可怜的人啊,现在要他跟这一切分手,叫他怎么不伤心呢?(反问)
5.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青春如花似火,灿烂热烈,是我们人生交响乐的序曲。
(比喻)
B.难道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反问)
C.你是大海里的一朵浪花,因为有你的衬托,海洋才显得特别宽广。
(拟人)
D.山的那边是什么呢?是海。
(设问)
6.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这句话运用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来临时气温回升、万物复苏的情景。
)
B.人们都爱秋天,爱它的秋高气爽,爱它的云淡日丽,爱它的香飘四野。
(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强调了秋天的景色带给人们的美好感受。
)
C.夜深了,皎洁的月光倾泻下来,就像透明的轻纱笼罩着大地。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月光清澈、柔美的特点。
)
D.老师严肃地说:“这样糟蹋粮食太不像话了,难道你不知道这些粮食来之不易吗?”(这句话运用反问的修辞方法,表现了老师在批评学生浪费粮食这种现象时的严厉态度。
)
7.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运用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方法,突出表达了屈原呼唤正义力量、摧毁黑暗势力的强烈愿望。
)
B.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
(第二个“圆规”比喻杨二嫂,表现了她的尖酸刻薄,表达了“我”对她的厌恶之情。
)
C.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
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
(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赋予树以人的特征,生动地描写了老树遭受砍伐的悲惨情景。
)
D.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极力表现器具之美和酒菜之贵,突出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迷茫和苦闷。
)
8.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此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将飞流直下的瀑布,描写得奇特雄伟,气象万千。
)
B.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此句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描写了环境的寂静凄清。
)
C.要是你能够让这个犹太人的心变软——世上还有什么东西比它更硬呢?——那么还有什么难事不可以做到?(此句运用设问的修辞方法,表现了安东尼奥对冷酷凶狠的夏洛克的愤怒。
)
D.汉字,犹如一支支闪光的画笔,用篆、隶、楷、草、行不同的书法,在写生,在作画;标点,就像一个个七彩的音符,用赤、橙、黄、绿、蓝等不同的颜色,在叙述,在抒情。
(此句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表达了对汉字和标点的喜爱之情。
)
9.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金黄的麦子都张了口,几乎要叫出声来。
(此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麦子等待收割的情形。
)
B.一味地追星,一味地模仿,哪里还会有创新的意识?哪里还会有开拓的精神?(运用反问的修辞方法,批评“追星族”缺乏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
)
C.张老太太剪纸可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突出了张老太太的剪纸技术高超。
)
D.小麻雀垂头丧气地站在那里,只有那么一点活气,像是等着猫再去扑它,它没力量反抗或逃避。
(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麻雀在强大的猫面前冷漠、呆滞的特点。
)
10.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
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
(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他们比作高粱,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他们的朴实,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
B.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运用设问的修辞方法,先提出疑问,再回答“我”是因喜悦而“常含泪水”,强烈地表达了“我”的激动之情。
)
C.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两个“卧”字用得准确、传神,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种安适、恬静的意静。
)
D.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使用两个“好一个”,强烈地表达了对黄土高原和安塞腰鼓的赞美之情。
)
参考答案
1.D 【解析】“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没有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
2.A 【解析】拟物的修辞方法错,应是比喻的修辞方法。
3.A 【解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
4.A 【解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
5.C 【解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6.B 【解析】不是“拟人”,而是“排比”。
7.B 【解析】第二个“圆规”运用借代的修辞方法。
8.C 【解析】“设问”错,应为“反问”。
9.D 【解析】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
10.B 【解析】“我”是因为对土地爱得深沉而“常含泪水”,表达了“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