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 十 信息与生存 古诗二首同步练习 长春版
【309教育网优选】小学语文长春版六年级上册《古诗二首》同步练习

《古诗二首》同步练习一、在下面句子中加横线字的正确读音上画“________”。
(1)小军坐在床上,揉着一双鼓鼓的泡.(pào pāo)眼,焦急地等待.(dāi dài)着爸爸回来。
(2)屋子里传.(chuán zhuàn)来了敏敏的喊声:“奶奶,快点给我盛.(shèng chéng)碗饭来。
”二、圈出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把正确的写在括号里。
豪不可惜( ) 恍然大梧( ) 一团膝黑( ) 振耳欲聋( )天蹦地裂( ) 气揣吁吁( ) 能曲能伸( ) 波涛凶涌( )三、在括号里填关联词语。
(1)我们( )掌握事物的规律,( )能把事情做好。
(2)我们( )能看到这样的景色,( )地球是圆的。
(3)( )把敌人引进埋伏圈,游击队( )能把敌人消灭。
(4)火星表面上所谓颜色的变化,并( )由于植物的生长和枯萎造成的,( )由于风把火星表面上的尘土吹来吹去,才造成颜色的变化。
四、填空,补充诗句。
从军行(二)大漠( )( )( )( )( ),( )( )( )( )( )辕门。
( )( )( )( )洮河北,( )( )( )( )吐谷浑。
五、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从军行(一)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解释加横线字的意思。
①从军行.( ) ②暗.雪山( )③穿.金甲( ) ④终不还.( )(2)根据意思在括号里写出合适的词语。
铁衣、战袍( ) 沙漠( )参加军队( ) 往远处望( )(3)填空。
这首诗是__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写的,是一首优秀的__________诗。
诗的前两句__________,后两句__________。
它反映了戍边将士__________、__________的雄心壮志。
(4)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终不还”是写将士对回归家乡没有时目的感伤。
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二首 长春版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收复北方 祭祀祖宗
忘告父 记诉亲
待到宋朝军队收复北方,平定中原的日子。
在家祭祀祖宗的时候,不要忘记把好消息告诉你 们的父亲。
代表作: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
南宋 陆游
示儿
告诉自己的儿子 (儿子:子聿)
元:同“原” 本来就知道
只是
看不见
同:同 “统”, 统一的 意思
没有了
悲伤
指代全 中国
我本来就知道,人死后什么都没有了。 只是唯一令我悲伤的是没有看见祖国的统一。
宋朝 军队
中原的 日子
你
无:同“勿”, 们 不要的意思 的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 游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 名的爱国诗人。坚决主战,可是 受到了南宋统治者的压制。一生 创作大量诗歌,是中国最高产的 诗人,共有九千多首,主要表现 出他渴望收复失地,渴望国家统 一的强烈爱国热情。《示儿》一 诗相当于陆游的遗嘱。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六年级语文上册十信息与生存网上呼救同步练习长春版

网上呼救
一、看拼音,写词语。
t ān huàn dàn g āo gǔsuǐpáo xiāo
()()()()
jiù yu án l áng zh ōng l íng ch én
()()()
二、写出以下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
1. 写出近义词。
凝望——()片晌——()营救——()
2. 写出反义词。
片晌——()强烈——()误解——()
三、按要求,改写句子。
1.万一她真是疾病发生,那岂不是糟糕?(改为陈说句)
2.桑恩用粗体大字打出:“我们已经打了电话去求援。
”(改为转述句)
四、请你用简短的语言归纳课文课文的主要内容。
答案
一、瘫痪蛋糕骨髓吼怒营救郎中清晨
二、 1. 凝视瞬间救援
2.许久沉静理解
三、 1. 万一她真是疾病发生,那很糟糕。
2.桑恩用粗体大字打出,他们已经打了电话去求援。
四、课文叙述了一个十二岁的美国男孩桑恩是怎样经过互联网,救援一个旧病复发、单独一人在图书室里搜寻资料的二十岁的芬兰学生苏珊的动人故事。
六年级语文上册十信息与生存嗵嗵同步练习长春版

第十单元
“嗵嗵”
一、看拼音写词语。
xiù jiào tiǎn máo nì xíng
()()()
二、查字典填空
“嗅”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再查音节;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再查画。
可以组词为、。
三、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兔子 ( )的小鸟 ( )的鱼儿 ( )的老牛
( )的老虎 ( )的小狗 ( )的狐狸 ( )的孔雀
四、兔子“逆行”是怎么回事?结合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
答案
一、嗅觉舔毛逆行
二、X xiu 口 10 嗅觉嗅到
三、雪白可爱漂亮朴实
凶猛活泼狡猾美丽
四、兔子的“逆行”其实是兔子为保护自己而采取的一种聪明、机智的方法。
兔子先蹦蹦跳跳地跑开,然后站住,踩着自己留下的脚印倒着退回来,最后往斜处一跳,潜入旁边茂密的野草中隐藏起来。
1。
《古诗二首》同步练习(精选12篇)

《古诗二首》同步练习(精选12篇)《古诗二首》同步练习篇1一、看拼音写汉字bairixun chuiyan fenfen千里黄云( ),北风 ( )雪( ) 。
mochou zhiji bushijun( ) 前路无( ) ,天下谁人( )。
weichengzhaoyuyiqingchen keshe( ),( )青青柳色新。
quanjun jin yangguan guren( ) 更( )一杯酒,西出( )无( ) 。
二、给下列字注音白日曛()浥()轻尘客舍()更尽()二、多音字组词朝舍三、形近字组词曛()己()识()轻()进()醺()已()帜()青()尽()四、解释词语.别白日曛前路知己君使朝雨浥客舍新更尽故人五、用自己的话解释两首诗。
六、回答问题.1、《》的作者高适()代()诗人,董大是()。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描写了()的景象,“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则写出了()。
《送元二使安西》作者(),()代诗人。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描写了(),“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则写出了()。
2、这两首诗均采用的是()写法。
其区别在于()。
《古诗二首》同步练习篇2教学内容:李白《秋浦歌第十四首》;罗隐《蜂》教材分析:《蜂》一诗,借对蜜蜂辛勤劳作的描写及其意义的反思,赞颂那些象蜜蜂一样贡献了一生,不求名利,为人类造福的劳动者。
《秋浦歌》的第十四首诗的题材非常特殊,写的是正在从事紧张劳动的冶炼工人,这类形象不但在李白的诗中是绝无仅有,而且就是在中国整个诗歌艺术宝库中,也是十分罕见的,工人们这种乐观向上,团结互助,不畏艰辛的精神面貌,作者由衷地发出赞美和钦佩之情。
教学目标:1、读懂二首古诗,了解古诗所描写的劳动情景,从中感受劳动者无私奉献、团结向上、不畏艰辛的精神。
2、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3、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有感情地背诵这二首古诗。
教学重点:1、了解古诗所描写的劳动情景,从中感受劳动者无私奉献、团结向上、不畏艰辛的精神。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十单元 第十一单元 信息与生存 推敲达标检测卷(B卷) 长春版

第十、十一单元达标测试卷信息与生存推敲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基础达标我会做(43分)一、汉字城堡(11分)1.写出下列带点字的读音.(3分)晕眩.( ) 猝.发( )瘸.腿()麻痹.( )吟哦.() 赫.赫( ) 2.形近字组词。
(4分)嗅()锯()韩()稿()臭()据( )朝()镐()3.选择合适的字填空.(4分)避辟僻回( )( )邪偏()开()驿译择( )路翻( )选( ) ()站二、词语花园(19分)4.正确书写词语。
(10分)jiǎdǎo chēnɡwèi tuīqiāo nìxínɡqiānɡdí( ) ( ) ( ) ( ) ( ) ti ǎn sh í m ǎ t í t ān hu àn z āo ɡāo ɡǔ su ǐ( ) ( ) ( ) ( ) ( )5.选词填空。
(4分)(1)妈妈把信号( )教给了破耳兔。
(2)弱肉强食也可以叫做丛林( )。
(3)气孔的口子都开在( )的地方.(4)他沿着那条妈妈留下来的足迹往前走,终于来到了一个野草茂密的地方,妈妈就( )在那里.6.给下列句子中的带点字词找个意思相近的词,写在括号里。
(5分)(1)兔子之间的信号是用后腿“嗵嗵"地敲击..( )地面. (2)破耳兔迅速..( )跳了过去. (3)兔子母子的生活,每天都是连续不断地避开..( )敌人的生活。
(4)这里是紧急救援..( )中心. (5)复.( )圈去而改为“入”. 三、句子广场(13分)7.按要求写句子。
(5分)(1)苏珊头昏眼花头晕目眩,但仍能看到桑恩的问题。
(用修改符号规则 法则隐蔽 隐藏修改病句)(2)莫利妈妈逐步地向破耳兔传授起越来越难的经验。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3)苏珊病得很重,她通过互联网求救。
《从军行》说课稿

《从军行》说课教材分析《从军行》是长春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十板块《信息与生存》中《古诗二首》中的一首。
《从军行》组诗是王昌龄采用乐府旧题写的边塞诗,共七首,本课是其一,刻画了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深挚感情。
《从军行》作为本组课文两首古诗之一,其编排的意图如下:一是理解诗句的含义,感悟边塞诗歌中诗人怀乡思亲之情;二是凸显板块《信息与生存》的主题,使学生了解“烽火”这种在战场上所常用到的信息的传递方式,从而激发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敬佩之情。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根据课程标准中第三学段5~6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边塞诗歌的特点;了解古代信息传递的方式。
2.过程和方法目标:结合相关资料及书下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根据大纲要求、教材特点及六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订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结合相关资料及书下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是:品读古诗,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本课时的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与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
因此,本课时,我紧紧围绕“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悟情、悟理”的新课程理念来进行教学设计。
三、教法学法六年级的学生积累了大量的古诗词,并能有感情地背诵。
大部分学生对古诗词有浓厚的兴趣。
让学生品味语言,首先要读懂诗句。
但古诗的语言有它自身的特点,如语句浓缩、意思跳跃、成分省略、词序倒置等,这些都是学生学古诗的障碍。
要在本课的学习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还是需要对古诗词有更深更广的积累。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二首》同步练习题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二首》同步练习题di ān b ǒti ān y á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这座山有千仞( r ěn r )èn之高。
2.那个姑娘是羌( ji āng qi )ā族ng的。
3.汽车要绕过几段曲折( qū q)ǔ的道路以后才能抵达那个村庄。
三、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万仞”形容数量很大,不使确数。
()2.“杨柳”指的是杨树和柳树。
()3.“羌笛何必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采纳的是双关的修辞手法。
()4. “黄河远上”说明作者是从下游往上游望去的。
()四、先解说加点字词的意思,再解说诗句的意思。
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孤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九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浪淘风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提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阅读理解。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解说以下词语的意思。
将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万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南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读诗歌,说说“入”和“摩”字的表达成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如何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