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混凝土处理的四大控制环节
清水混凝土浇筑控制措施

清水混凝土浇筑控制措施(1)落实施工技术保证措施、现场组织措施,严格执行有关规定。
(2)合理调度搅拌输送车送料时间,逐车测量混凝土的坍落度。
(3)严格控制每次下料的高度和厚度,保证分层厚度不超过30cm。
(4)振捣方法要求正确,不得漏振和过振。
可采用二次振捣法,以减少表面气泡,即第一次在混凝土浇筑时振捣,第二次待混凝土静置一段时间再振捣,而顶层一般在0.5h后进行第二次振捣。
(5)严格控制振捣时间和振捣棒插入下一层混凝土的深度,保证深度在5~10cm,振捣时间以混凝土翻浆不再下沉和表面无气泡泛起为止,一般为155左右。
1.1 清水混凝土养护控制措施为避免形成和减小清水混凝土表面色差,抓好混凝土早期硬化期间的养护十分重要。
清水混凝土构筑物的侧模应在48h后拆除。
模板拆除后其表面养护的遮盖物不得直接用草垫或草包铺盖,以免造成永久性黄颜色污染,应采用塑料薄膜严密覆盖养护。
养护时间一般不得少于14d。
1.2清水混凝土表面缺陷修补控制措施尽管已采取了各种措施,但拆模后由于混凝土的泌水性、模板的漏浆和混凝土本身的含气量较大,其表面局部可能会产生一些小的气泡、孔眼和砂带等缺陷。
拆模后应即清除表面浮浆和松动的砂子,采用相同品种、相同强度等级的水泥拌制成水泥浆体,修复和批嵌缺陷部位,待水泥浆体硬化后,用细砂纸将整个构件表面均匀地打磨光洁,并用水冲洗洁净,确保表面无色差。
航站楼工程被评为上海市优质结构,整个工程被评为上海市"白玉兰"特别奖和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
这表明清水混凝土技术已能推广应用于类似公共建筑中,但需要加强其耐久性的研究,寻求一种能够永久保护混凝土的新材料,以防止裸露在大气环境中的清水混凝土表面发生碳化而影响结构安全、耐久和外观质量。
清水混凝土质量控制

清水混凝土质量控制清水混凝土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用于各种建筑工程中,如房屋、桥梁、道路等。
质量控制是确保清水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的关键步骤。
本文将详细介绍清水混凝土质量控制的标准格式。
一、引言清水混凝土质量控制是为了确保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清水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关键步骤和要求。
二、材料控制1. 水: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清洁饮用水,水质应符合相关要求。
2. 水泥: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水泥,检验水泥的标准包括外观、比表面积、凝结时间、强度等。
3. 骨料: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骨料,包括石子和砂子,检验骨料的标准包括颗粒大小、含泥量、含水率等。
4. 外加剂:根据设计要求使用外加剂,外加剂应符合国家标准,检验外加剂的标准包括减水率、减水剂稳定性等。
三、配合比设计1. 根据工程要求和设计规范,确定清水混凝土的配合比。
2. 配合比应包括水泥、骨料、水和外加剂的比例,以及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使用要求。
四、生产控制1. 搅拌设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混凝土搅拌设备,设备应保持清洁,搅拌时间和速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2. 搅拌过程:按照配合比要求,先将水和外加剂混合,然后加入水泥和骨料进行搅拌。
搅拌时间应保证混凝土均匀、无明显结块。
3. 浇筑过程:混凝土应迅速浇筑到模板内,浇筑过程中应避免过度振捣,以免引起分层和松散。
4. 养护过程: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进行养护,包括覆盖保湿、防止温度过高或过低等。
五、质量检验1. 强度检验:根据设计要求,对浇筑后的混凝土进行强度检验,包括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
2. 坍落度检验:使用坍落度试验仪测量混凝土的坍落度,确保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可塑性。
3. 密度检验:使用密度计测量混凝土的密度,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密实性。
4. 凝结时间检验:使用凝结时间试验仪测量混凝土的凝结时间,确保混凝土的凝结性能符合要求。
六、质量记录1. 每批混凝土的生产和检验过程应进行详细记录,包括配合比、搅拌时间、浇筑时间、强度检验结果等。
清水混凝土质量控制

清水混凝土质量控制清水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一种混凝土,其质量控制对于工程的安全和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材料选用、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养护和检测等五个方面详细介绍清水混凝土质量控制的相关内容。
一、材料选用1.1 选用水泥: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水泥,且应根据工程要求选用不同标号的水泥。
1.2 选用骨料: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骨料,骨料的种类和粒径应符合设计要求。
1.3 选用水:应选用清洁无杂质的水源,水质应符合相关标准,避免对混凝土质量产生影响。
二、配合比设计2.1 根据工程要求确定配合比:根据工程的强度、耐久性和施工条件等要求确定合适的配合比。
2.2 控制水灰比:水灰比是影响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重要因素,应根据实际情况控制水灰比。
2.3 考虑外加剂的使用:根据需要可以添加外加剂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但应注意外加剂的种类和用量。
三、施工工艺3.1 搅拌均匀:在搅拌过程中应保证各种材料充分混合,搅拌时间和速度应符合要求。
3.2 浇筑顺序:应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工艺要求进行浇筑,避免出现浇筑不均匀或漏浆现象。
3.3 振捣密实:在浇筑后应及时进行振捣,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均匀性。
四、养护4.1 保持湿润:混凝土初凝后应及时进行养护,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避免裂缝和强度降低。
4.2 控制温度: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下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混凝土的温度,避免温度变化对混凝土的影响。
4.3 养护时间: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要求确定养护时间,确保混凝土充分硬化和强度发挥。
五、检测5.1 抽检混凝土质量:在施工过程中应定期抽检混凝土的质量,确保混凝土符合设计要求。
5.2 检测强度:混凝土强度是评定混凝土质量的重要指标,应定期对混凝土进行强度检测。
5.3 检测耐久性:根据工程要求和环境条件,对混凝土的耐久性进行检测,确保工程的长期使用性能。
综上所述,清水混凝土质量控制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只有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材料选用、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养护和检测等方面的控制,才能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和工程安全。
清水混凝土质量控制

清水混凝土质量控制清水混凝土是建筑施工中常用的一种混凝土,其质量控制对于工程的安全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原材料选用、配合比设计、搅拌施工、养护保养和质量检测五个方面详细介绍清水混凝土质量控制的相关内容。
一、原材料选用1.1 选用水泥: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水泥,且应注意水泥的品种、标号和生产日期。
1.2 选用骨料:骨料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应注意骨料的种类、粒径和含泥量。
1.3 选用掺合料:如粉煤灰、矿粉等,应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掺合料,并注意掺合料的掺量和质量。
二、配合比设计2.1 根据工程要求确定配合比:根据工程的强度等级和使用要求确定清水混凝土的配合比。
2.2 考虑原材料性能:在设计配合比时,应考虑水泥、骨料、水和掺合料的性能及相互配合情况。
2.3 合理控制水灰比:水灰比是影响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重要因素,应根据工程要求合理控制水灰比。
三、搅拌施工3.1 搅拌设备选择:选择质量可靠的搅拌设备,并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状态。
3.2 搅拌时间控制:搅拌时间应符合要求,确保混凝土充分搅拌均匀。
3.3 施工现场管理:施工现场应保持清洁整洁,避免杂物掺入混凝土中,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四、养护保养4.1 养护时间控制: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进行养护,保持混凝土的湿润。
4.2 养护环境控制:养护期间应注意控制环境温度和湿度,避免混凝土过早干燥。
4.3 养护方式选择: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施工环境选择适合的养护方式,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五、质量检测5.1 强度检测:对浇筑的混凝土进行强度检测,确保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
5.2 密实度检测:通过密实度检测,检验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抗渗性。
5.3 外观检测:检查混凝土的外观质量,包括表面平整度、裂缝情况等,确保混凝土质量良好。
综上所述,清水混凝土质量控制是建筑施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只有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原材料选用、配合比设计、搅拌施工、养护保养和质量检测,才能确保清水混凝土的质量达标,保障工程的安全和稳定性。
清水混凝土处理的四个控制环节

清水混凝土处理的四个控制环节在建筑工程中,如果商品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能达到清水商品混凝土的要求,既保证了工程质量,又节省了大量的粉刷材料和人工费用,加快了施工工期,是一件一举多得的好事。
本文通过对清水商品混凝土控制的四个控制环节分析,以达到商品混凝土施工"清水"的要求。
在房屋建筑中,如果商品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能达到清水商品混凝土的要求,既保证了工程质量,又节省了大量的粉刷材料和人工费用,加快了施工工期,是一件一举多得的好事。
“测量放线、钢筋、模板和商品混凝土”是清水商品混凝土施工的四个重要环节。
所以我们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就必须围绕这一指导思想,以测量放线为先导,模板设计为重点,钢筋和商品混凝土的规范施工为保证,并针对工程具体情况,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以确保达到清水商品混凝土的质量要求。
一、测量放线测量放线作为先导工序应贯穿于各个环节,它是保证主体结构外形尺寸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是使主体结构达到清水商品混凝土的基础。
在实际施工中以确保各工序精度为原则,凡为保证精度需要提供的基准线及时给出,凡有关工序需要配合的检测都及时予及满足。
在实际施工中应抓住以下几点:1、施工竖向精度(1)水准点的埋设:水准点是竖向控制的依据,埋设要规范,利于互相通视和校核,墙上水准点应选设在稳定的建筑物上,以便于保存、查找、引测。
(2)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场区依据业主提供的水准点(由市测绘部门引测),建立高程控制网。
2、平面轴线投测平面轴线精度受控,是确保设计轴线和细部线准确的基础。
根据轴线控制桩,将所需轴线投测到施工平面图上,同一层上所投测的纵横轴线不得少于2条,以此作为角度、距离的校核。
经校核无误后方可在该平面上放出其它相应的设计轴线和细部线。
在实际施工中需注意:①各楼层的轴线投测,上下层垂直偏差不得超过3mm;②轴线投测后放出竖向构件几何尺寸和模板就位线、检查控制线;③施工平面测量工作完成后,方可进入竖向施测;④墙体拆模后,在墙体上测出结构1m线以供下道工序使用;⑤每一层平面或每段轴线施测完后,进行自检,合格后由专职人员复检,合格后再报检。
清水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

清水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清水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对于建筑工程的安全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控制清水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关键要点。
1. 原材料选择和检验:为了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质量稳定,应选择符合标准要求的水泥、骨料和砂浆等原材料,并进行必要的检验和检测,以确保其质量合格。
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根据工程要求和设计要求,合理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包括水泥、骨料、砂浆和掺合料等的比例,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工作性能。
3. 混凝土搅拌和浇筑:在搅拌混凝土时,应确保搅拌的时间、速度和方式均符合工艺要求。
在浇筑混凝土时,应注意避免过早浇筑或过晚浇筑,以及避免混凝土过度振捣或不足振捣,从而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
4. 浇注层高度的控制:在进行大体积、重要结构或高度要求严格的混凝土浇注时,应注意控制浇注层的高度,避免一次性浇注过多混凝土,以防止混凝土自身温度引起的裂缝。
5. 养护措施:对于新浇筑的混凝土,在施工后应立即进行养护,包括覆盖保水、保温和避免外界环境对混凝土的不利影响等。
养护的时间和措施应根据混凝土强度等因素进行合理的调整。
6. 强度检测和验收:在混凝土施工完成后,应进行强度检测,以确保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和标准规定的强度等级。
还应进行验收,包括对混凝土表面平整度、缺陷、裂缝等进行检查,确保施工质量合格。
7. 监督和质量检查: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应加强监督和质量检查,对混凝土配合比、搅拌过程、浇注质量、养护措施等进行严格把关,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保证施工质量。
清水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需要从原材料选择、混凝土设计、施工过程、养护措施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把控,以确保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加强监督和质量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对于提高施工质量也起到关键作用。
清水混凝土质量控制

清水混凝土质量控制一、引言清水混凝土是建造工程中常用的一种混凝土类型,其质量控制对于保证工程的安全和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清水混凝土质量控制的标准格式,包括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材料质量控制、施工工艺控制、质量检测与评定等方面。
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1. 根据工程要求和设计要求,确定清水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配合比。
2. 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和配合比要求,进行原材料的选择和搭配,包括水泥、砂、骨料等。
3. 进行混凝土试块的配制和试验,确定最佳的配合比,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
三、原材料质量控制1. 水泥质量控制:根据国家标准和工程要求,对水泥进行抽样检测,包括外观、标号、强度等指标的检测。
2. 砂、骨料质量控制:对砂、骨料进行抽样检测,包括颗粒形状、含泥量、含水率等指标的检测。
3. 混凝土掺合料质量控制:如有使用掺合料,对其进行抽样检测,包括掺合料种类、掺入量、掺合效果等指标的检测。
四、施工工艺控制1. 搅拌设备检查与维护:对混凝土搅拌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搅拌效果。
2. 混凝土浇筑与振捣:根据施工图纸和工艺要求,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和振捣,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度。
3. 养护措施:对已浇筑的混凝土进行适当的养护,包括覆盖保湿、防止温度变化等措施,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五、质量检测与评定1. 混凝土试块制作与试验:根据规定的时间和要求,制作混凝土试块,并进行强度试验,评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 混凝土抗渗性能检测:对已浇筑的混凝土进行抗渗性能的检测,评定混凝土的抗渗性能是否符合工程要求。
3. 混凝土表观质量检测:对混凝土的表观质量进行检测,包括外观、平整度等指标的评定。
六、总结与建议清水混凝土质量控制是确保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通过合理的配合比设计、原材料质量控制、施工工艺控制和质量检测与评定,可以有效保证清水混凝土的质量。
建议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标准格式进行质量控制,并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监督,以提高清水混凝土质量控制的水平和效果。
清水混凝土的质量标准与控制

清水混凝土的质量标准与控制清水混凝土是指在混凝土中不加入任何外加剂、添加剂或其他掺合料的混凝土。
它是建筑施工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混凝土,应用于各种洁净、平整、无特殊要求的场合。
为了确保清水混凝土的质量符合要求,在生产和施工环节都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质量标准和控制措施。
清水混凝土的质量标准主要包括材料要求、配合比要求、设计强度等级要求、工程施工要求等。
以下将重点介绍清水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几个关键方面。
1. 原材料的选择和进场验收:清水混凝土的原材料主要包括水泥、砂、骨料和混凝土外加剂。
在选择原材料时,应确保其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进行质量检测。
对于水泥,应注意其品牌、生产日期和质量证书;对于砂、骨料,应关注其颗粒形状、含泥量和含灰量等参数;对于混凝土外加剂,应查看其产品说明书和质量检测报告。
2. 配合比的设计和调整: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各种材料的比例关系。
在设计配合比时,需要考虑到混凝土的使用要求、制作工艺以及原材料的特性。
常用的配合比设计方法有经验法、试验法和理论法等。
在施工过程中,根据混凝土的实际情况,可以适时进行调整。
3. 混凝土的拌合过程控制:混凝土的拌合过程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
在拌合过程中,应控制好拌合时间、拌合速度和拌合温度。
拌合时间一般应在3-5分钟内,过长易导致混凝土坍落度下降;拌合速度应适中,过快或过慢都会影响混凝土的质量;拌合温度应控制在适宜范围内,避免出现过热或过冷现象。
4. 浇筑和养护过程控制:在浇筑过程中,应注意混凝土均匀浇注、严禁冲击和冲刷、避免二次搅拌等。
在养护过程中,应注意保持混凝土的湿润状态,避免干燥和温度剧变。
养护时间一般为7-14天,但具体时间应根据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来确定。
5. 混凝土强度的检测和评定:混凝土强度的检测是评价混凝土质量的重要指标。
常用的检测方法有非破坏检测和破坏检测两种。
非破坏检测主要包括超声波检测和回弹锤检测等;破坏检测主要包括试块压缩强度试验和弯曲强度试验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水混凝土处理的四大控制环节
2009-6-26 作者:来自于:网络转载
在房屋建筑中,如果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能达到清水混凝土的要求,既保证了工程质量,又节省了大量的粉刷材料和人工费用,加快了施工工期,是一件一举多得的好事。
“测量放线、钢筋、模板和混凝土”是清水混凝土施工的四个重要环节。
所以我们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就必须围绕这一指导思想,以测量放线为先导,模板设计为重点,钢筋和混凝土的规范施工为保证,并针对工程具体情况,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以确保达到清水混凝土的质量要求。
一、测量放线
测量放线作为先导工序应贯穿于各个环节,它是保证主体结构外形尺寸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是使主体结构达到清水混凝土的基础。
在实际施工中以确保各工序精度为原则,凡为保证精度需要提供的基准线及时给出,凡有关工序需要配合的检测都及时予及满足。
在实际施工中应抓住以下几点:
1、施工竖向精度
(1)水准点的埋设:水准点是竖向控制的依据,埋设要规范,利于互相通视和校核,墙上水准点应选设在稳定的建筑物上,以便于保存、查找、引测。
(2)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场区依据业主提供的水准点(由市测绘部门引测),建立高程控制网。
2、平面轴线投测
平面轴线精度受控,是确保设计轴线和细部线准确的基础。
根据轴线控制桩,将所需轴线投测到施工平面图上,同一层上所投测的纵横轴线不得少于2条,以此作为角度、距离的校核。
经校核无误后方可在该平面上放出其它相应的设计轴线和细部线。
在实际施工中需注意:①各楼层的轴线投测,上下层垂直偏差不得超过3mm;②轴线投测后放出竖向构件几何尺寸和模板就位线、检查控制线;③施工平面测量工作完成后,方
可进入竖向施测;④墙体拆模后,在墙体上测出结构1m线以供下道工序使用;⑤每一层平面或每段轴线施测完后,进行自检,合格后由专职人员复检,合格后再报检。
3、引测标高
要保证竖向控制的精度要求,先要进行高程控制网点的联测,检查场区内水准点是否被碰动,确认无误后引测标高。
(1)标高基准点的测设必须正确,同一层不少于3点,以便于互相校核,其3点校差不得超过3mm,取其平均值作为平面施工中标高基准点。
(2)根据设置标桩,将高程引测到标桩上,并标明绝对标高和相对标高。
(3)在地上1层或电梯基坑,采用10cm×10cm钢板制作,用钢针刻划出“十”字线作为基准点,为高程引测提供依据。
(4)各层标高的传递均以首层标高基准线,用检定合格的钢尺向上引测,也可位于中间层,加设标高基准点,以此向上传递。
(5)标高基准点每层不少于3个,用水准仪往返测,测设合格注上标记,并要设在同一个水平标高上。
此外,为保证测量放线自身的精度,施工现场测量人员须经挑选关通过培训,在施工线工作中正确合理使用仪器和钢尺,按规定校验仪器,检定钢尺,从而促进了测量放线工作顺利进行。
二、钢筋工程
要保证构件几何尺寸和模板安装到位,首先要保证钢筋位置准确、不位移,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严格控制钢筋的配料尺寸
为使配制的各种钢筋和箍筋平直、方正和弯钩准确,首先要严把配料关,派有经验的人员负责,实行定期和不定期抽验,对不合格者责令返工。
落实奖罚措施以保证钢筋加工的质量。
2、钢筋接头和绑扎
为保证搭接范围内的钢筋密度不增加,以便于混凝土浇筑和节约钢材,必须进一步推广粗直径钢筋的机械连接和焊接,不断提高钢筋的连接质量和施工技术水平。
绑扎钢筋的扎丝
多余部分应向构件内侧弯折,以免因外露形成锈斑,影响清水混凝土观感质量。
3、钢筋位置的控制
将柱位找中找方,并找出主筋排距,将其与基础底板钢筋绑扎并电焊固定。
然后采取在其四角加焊斜撑的加固方法,以保证主筋位置精确和不移动。
防止浇筑混凝土时柱筋移位:柱筋绑扎前,应调至准确位置,做到上下垂直。
绑扎结束经检查合格后,将每根骨架的上、中、下绑三道箍筋并与主筋焊牢,以增强骨架的整体性,然后将骨架四角焊钢筋垫(选用与保护层厚度相同的钢筋弯曲90度制成),浇筑混凝土时此钢筋垫与模板挤住,不仅保证了主筋位置准确,也保证了保护层厚度的准确。
三、模板工程
为实现清水混凝土的目标,减少模板的投入,针对不同结构部位设计不同类型的模板,尽量设计成大模板,要求构造简单,装拆方便。
另外,从模板安装、拆除和维修等方面也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1、模板的设计
(1)模板的设计时分隔线布置要合理而有规律,以给施工带来方便;否则设计上要求模板严丝合缝的,施工就很困难,需要花更多的人力与物力,甚至要求模板有过分大的刚度与精度,这就不必要的增大了模板费用及整个施工费用,因此制定模板方案十分重要。
(2)根据施工经验,从清水混凝土结构施工结果及有关部门的评价方法来看,首先强调的观感,即梁柱线条是否通顺、结构表面是否平整、色泽是否一致、气泡是否较少、各处接缝是否干净利落等等。
至于实测实量检查项目的数据是与普通混凝土一样的。
(3)模板应尽可能拼大,现场的接缝要少,且接缝位置必须有规律,尽可能隐蔽。
暴露在外的接缝,如工程允许,接缝处应设压缝条。
(4)各种构件连接部位必须做节点设计,针对不同的情况逐个画出节点图,以保证连续严密,牢固可靠,保证施工时有据可依,避免施工的随意性。
(5)所设计模板块连接处要有足够的钢度,经得起反复装拆。
2、模板的安装
为取得清水混凝土的质量效果,加强对模板的施工管理尤为重要,安装模板时应严格按模板组装图进行,对号入座,定点使用。
要保证工程结构和结构的形状、尺寸和相互间位置
的准确性,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模板接缝严密、不得漏浆。
(1)材料质量:不能有坏角斜歪、洞孔、拼缝后不密实的模板、柱墙模均采用新模板。
(2)施工准备:
①柱模的垂直度必须用线锤或经纬仪控制,标高要有统一的尺寸来控制。
②每个楼层必须先撑柱梁模板,后撑平板,拼缝要严密,相邻两板之间必须平直。
③支模完毕,必须作一次全面复核,防止差错。
(3)施工要点
①支模前关砌必须弹好轴线及柱墙边线,在钢筋上定好标高,在柱墙底部位焊好钢筋限位,按组合图施工。
②墙、板梁上予埋铁、管、洞要保证位置与标高的精确。
③柱、墙模板的横、竖愣(与排架支撑立杆的连杆、倒闭撑)均要用Φ48×3.5的圆钢管,双根设置,间距、规则按设计计算确定。
④楼模采用排架撑,与梁板立杆一道,离地0.2M处设纵横向水平拉杆,以上每隔1.8M 高一道水平拉杆,三根立杆之间设斜拉撑保证整个钢管排架支撑系统的稳定,平台板搁栅间距400,上铺九夹板,在九夹板的接缝处设木搁栅,固定九夹板,拼缝应严密、平整,有不足的地方用木板补上,梁底模板按全跨长度1-3/1000起拱,钢管支撑的底部应垫木板及木楔找平,以利拆模。
⑤不承重模板应在砼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的情况下,方可以拆除模板,R〉
1.2MPa.梁:跨度〈4M,R≥70%;跨度〉4M,R≥100%.楼板:R≥70%.
⑥拆模时按支撑的倒顺序进行,要保护板面,严禁强行砸、撬模板,拆卸后及时清理,并修理损伤的模板,经检查合格后涂刷隔离剂备用。
⑦在拆模过程中,应按规范要求施工。
如发现有影响结构安全时,应停止拆除,并报技术负责人研究处理后,再进行拆除。
⑧已拆除模板及支架的结构应在砼达到设计强度后,才允许承受全部计算荷载,当施工荷载大于设计荷载时,应加设临时支撑。
四、混凝土工程
1、混凝土配制
清水混凝土要颜色一致,则要求所用的材料一致。
水泥应选用厂家、标号、品种相同且安定性好、强度好的水泥;砂石也应按规定选用合格材料;外加剂不仅要满足混凝土施工性能的要求,而且要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内在质量和外观效果。
混凝土应取样试配,按试配的配合比施工,严格控制坍落度。
2、混凝土浇捣
混凝土浇捣前要进行模板内部清理,干净后用水湿润方可浇筑。
搅拌一要均匀,二要保证时间,振捣方法要正确,要密实不得漏浆。
对于墙体、大体积混凝土以及卸料高度超高等情况时,应采相应的处理办法,以确保混凝土浇捣质量。
3、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早期养护,应派专人负责,使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养护时间应能满足混凝土硬化和强度增长的需要,使混凝土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五、其它
(1)做好各工种间的配合协调工作:施工过程中,放线工、钢筋工、木工等各工种各责其责,密切配合,发现异常随时校正。
(2)成品保护:混凝土浇筑成型后,如不加以保护易使阴阳角受损,直接影响清水混凝土的外观质量,同时,开关盒预留洞、上下水管的保护也间接影响到清水混凝土的观感效果,也应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成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