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总复习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211 考点一 物质的分类学后即练1 新人教版
高考化学总复习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2-2

水溶液中
或
熔融状态下
能导电
的 化合物 ,而非电解质是在上述情况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相同点是研究对象都是 化合物 ,二者的 主要不同是在溶于水或熔化状态下能否导电。要注意:
(1)电解质不一定导电,导电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 (2)非电解质不导电,但不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非电解质。 (3)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本身电离出离子,否则不属于电解 质。如: CO2、 NH3、Cl2 等物质的水溶液虽能导电,但它们并 不是电解质,因为它们是与水反应后生成了电解质,才使溶液 导电的。
考纲要求 1.了解电解质、 电离、强电解 质和弱电解质 的概念。 2.了解离子反 应的概念、离 子反应发生的 条件。 3.能正确书写 离子反应方程 式。 4.了解常见离 子的检验方 法。
考情分析 以典型的反应为载体,考查学 生对离子方程式书写规则的理 解,经常以判断正误和直接书 写两种形式出现,如2012年高 考江苏化学9题,四川理综9题, 全国理综7题等;通过离子是否 共存考查学生对离子反应发生 的条件的掌握,涉及溶液中发 生的各类反应,往往借助题干 中的限制条件综合考查,如 2012年广东理综8题,安徽理综 8题,江苏化学3题,浙江理综3 题等。题型为选择题和非选择 题,难度适中。
③固体与固体间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 ④离子方程式要做到原子个数配平,电荷配平。若是氧化 还原型的离子反应,还应做到电子得失守恒。
2.判断 (1)依据四原则; ①客观事实原则: 如 2Fe+ 6H+ ===2Fe3++ 3H2↑,错在 H+不能把 Fe 氧化成 Fe3+,而只能氧化成 Fe2+ 。应为 Fe+2H+ ===Fe2++H2↑。 ②质量守恒原则: 如 Na+ H2O===Na++OH- +H2↑,错在反应前后 H 原子 的数目不等。应为 2Na+2H2O===2Na+ + 2OH-+ H2↑。
近年高考化学总复习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2-1-2考点二分散系、胶体学后即练新人教版(2021年整

2019高考化学总复习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2-1-2 考点二分散系、胶体学后即练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高考化学总复习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2-1-2 考点二分散系、胶体学后即练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高考化学总复习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2-1-2 考点二分散系、胶体学后即练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2—1—2 考点二分散系、胶体1.下列关于溶液和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B.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C.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运动无规律,即布朗运动D.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明显的光带,前者则没有解析:有的胶体粒子带电荷,而胶体是电中性的,A项错误;通电时,溶液中的阴、阳离子分别向两极移动,但胶体中分散质粒子如果不带电,则不会移动,B项错误;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是没有规律的,C项错误。
答案:D2.将饱和的氯化铁溶液分为两等份,把其中的一份溶液滴加到沸水中,继续加热至红褐色,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份分散系均能发生丁达尔现象B.两份分散系均能全部通过滤纸C.原溶液呈电中性,滴加沸水后得到的分散系带电D.两份分散系中所含分散质微粒的物质的量相等解析:加入沸水中继续加热至红褐色的那份为胶体。
A项中胶体可发生丁达尔现象,而溶液不能发生丁达尔现象,所以错误;B项中不论是胶体还是溶液,均能通过滤纸,所以正确;C项中虽然胶粒带电荷,但胶体不带电,所以错误;D项中起始两份溶液中铁离子的物质的量相同,但水解后多个氢氧化铁聚集在一起形成氢氧化铁胶粒,因此胶粒数量要远远小于三价铁离子的数量,所以错误。
高中化学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考点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一、元素、微粒及物质间的关系1.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2.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元素A――→组成⎩⎪⎨⎪⎧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4.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1)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
(2)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
5.混合物和纯净物(1)纯净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2)混合物: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6.同素异形体(1)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叫同素异形体。
同素异形体的形成有两种方式:①原子个数不同 ,如O 2和O 3;②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2)同素异形体之间的性质差异主要体现在物理性质上,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7.元素、微粒及物质间的关系图二、物质的分类1.交叉分类法——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如图为氧化物的分类)2.树状分类法——按不同层次对物质进行逐级分类,各层之间属于包含关系。
考点2物质的性质与变化一、物质的性质与变化二、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转化关系1.理解物质转化关系图2.形成转化关系一条线:(氢化物→)单质→氧化物→酸或碱→盐。
三、化学反应的分类化学反应⎩⎪⎪⎪⎨⎪⎪⎪⎧按反应物、生成物种类及数目多少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按反应中有无离子参与分为⎩⎪⎨⎪⎧离子反应非离子反应按反应中有无电子转移分为⎩⎪⎨⎪⎧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按反应进行的程度和方向分为⎩⎪⎨⎪⎧可逆反应不可逆反应按反应的能量变化分为⎩⎪⎨⎪⎧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四、物质变化中的“三馏”“四色”“五解”和“十八化”归类考点3分散系与胶体一、分散系1.概念: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剂)中所得到的体系。
近年高考化学总复习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2-1-1考点一物质的分类学后即练1新人教版(2021年整

2019高考化学总复习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2-1-1 考点一物质的分类学后即练1 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高考化学总复习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2-1-1 考点一物质的分类学后即练1 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高考化学总复习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2-1-1 考点一物质的分类学后即练1 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2-1-1 考点一物质的分类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漂白粉、氨水和冰醋酸都属于混合物B.Fe(OH)3胶体无色、透明,能产生丁达尔现象C.淀粉、纤维素、天然橡胶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但为混合物D.SiO2既能和NaOH溶液反应又能和氢氟酸反应,所以是两性氧化物解析: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CaCl2和Ca(ClO)2,氨气的水溶液称为氨水,冰醋酸是纯醋酸的俗名,为纯净物,A项错误;Fe(OH)3胶体是红褐色的,B 项错误;淀粉、纤维素、天然橡胶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但因高分子化合物的聚合度不同,故为混合物,C项正确;两性氧化物是指既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又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SiO2虽然能和氢氟酸反应,但生成的四氟化硅不是盐,SiO2不和其他酸反应,不是两性氧化物,D项错误。
答案:C2.下列与化学概念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CO2、P2O5、NO均为酸性氧化物B.NaH、NaBH4、NaClO均为离子化合物C.NH3·H2O是弱碱,所以NH4NO3为弱电解质D.磁性氧化铁、水玻璃、液氨均为混合物解析:NO不是酸性氧化物,NO既不与酸反应也不与碱反应,A错误;硝酸铵是易溶于水的盐,属于强电解质,C错误;磁性氧化铁是四氧化三铁的俗称,液氨是氨的液态存在形式,属于纯净物,D错误。
高考化学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解析

高考化学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解析【本节学习要点】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2.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重难点一、物质的分类1.物质分类的标准很多,常有:(1)根据物质的组成⎩⎪⎨⎪⎧纯净物⎩⎪⎨⎪⎧单质化合物⎩⎪⎨⎪⎧ 酸碱盐氧化物混合物(2)根据物质的导电性⎩⎪⎨⎪⎧导体绝缘体半导体(3)根据元素的存在方式⎩⎪⎨⎪⎧单质化合物(4)根据物质的溶解性⎩⎪⎨⎪⎧难溶物质微溶物质可溶物质易溶物质(5)根据物质的状态⎩⎪⎨⎪⎧气体液体固体2.一类物质有多种分类方法 如酸的其他分类:(1)按酸强弱⎩⎪⎨⎪⎧强酸:如H 2SO 4、HNO 3、盐酸等弱酸:如碳酸等(2)按酸挥发性⎩⎪⎨⎪⎧难挥发性酸:如H 2SO 4、H 3PO 4等挥发性酸:如盐酸、HNO 3等(3)按酸稳定性⎩⎪⎨⎪⎧稳定性酸:如H 2SO 4等不稳定性酸:如H 2CO 3等(还有其他分类方法) 3.理清交叉分类的关系 如氧化物的分类中:(1)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 2O 7、A l 2O 3等;(2)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 、NO 等; (3)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 2O 7等; (4)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氧化物交叉分类图:重难点二、分散系及其分类 常见三种分散系的比较特别提醒(1)三类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分散系的性质(如是否透明、均一、稳定)都是由它决定的。
同种分散质在不同分散剂中可以得到不同的分散系,如NaCl溶于水得溶液,溶于酒精得胶体。
(2)液体分散系的稳定性质 ①溶液是最稳定的分散系这是因为这类分散系中的分散质(溶质)对于分散剂(溶剂)而言是可溶性的。
溶质以分子、原子或离子(直径<1 nm)的形式自发地分散在溶剂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②浊液是不稳定的分散系因为分散质粒子是大量分子的集合体,分散质粒子容易在重力的作用下沉降或沉淀,故表现出浑浊、不稳定、不透明、不均一的外观特征。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之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本章内容在高考中考查的主要考点有以下几个:(1)常见物质的分类依据及分类方法;(2)胶体的性质及应用;(3)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弱电解质与强电解质的辨析;(4)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及离子共存问题;(5)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判断与计算。
本章内容包含大量的基本概念,其中一些概念在应用时极易混淆,这成为高考试卷命题者热衷的“陷阱”来源。
考生在备考时对有关的基本概念一定要把握其实质,注意总结“典例”与“特例”。
另外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与离子共存、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判断与计算是高考的重点与热点,也是难点,特别要注意在最新的考纲中突出强调了掌握常见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和相关计算。
在复习时一定要多选择一些有一定难度的且形式灵活的习题进行训练并及时总结,修补存在的漏洞。
感悟真题( )A .向饱和FeCl 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可制取Fe(OH)3胶体B .取少量溶液X ,向其中加入适量新制的氯水,再加几滴KSCN 溶液,溶液变红,说明X 溶液中一定含有Fe 2+C .室温下向苯和少量苯酚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适量NaOH 溶液,振荡、静置后分液,可除去苯中少量苯酚D .已知I -3I 2+I -,向盛有KI 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适量CCl 4,振荡静置后CCl 4层显紫色,说明KI 3在CCl 4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大[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常见的基础实验知识。
向饱和FeCl 3溶液中滴加氨水会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得不到胶体;应先滴加KSCN 溶液,没有现象,排除Fe 3+的干扰,再加氯水,若溶液变红,说明有Fe 2+;苯酚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可溶性的苯酚钠,再通过分液把苯分离出来;D 选项中说明I 2的溶解度在CCl 4中比在水中的大,而不是KI 3。
2.将足量CO 2通入下列各溶液中,所含离子还能大量共存的是( )A .K +、SiO 2-3、Cl -、NO -3B .H +、NH +4、Al 3+、SO 2-4C .Na +、S 2-、OH -、SO 2-4D .Na +、C 6H 5O -、CH 3COO -、HCO -33.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FeCl 3溶液与Cu 的反应:Cu +Fe 3+===Cu 2++Fe 2+B .NO 2与水的反应:3NO 2+H 2O===2NO -3+NO +2H +C .醋酸溶液与水垢中的CaCO 3反应:CaCO 3+2H +===Ca 2++H 2O +CO 2↑D .向NaAlO 2溶液中通入过量CO 2:2AlO -2+CO 2+3H 2O===2Al(OH)3↓+CO 2-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一)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的关系
1.从物质变化的角度认识化学变化
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做化学反应。所以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都属于化学变化,如3O2 2O3。
2.从化学键的角度认识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是一个化学变化过程中的两个方面,仅有旧化学键的断裂,没有新化学键的形成不是化学变化,如NaCl固体熔化是物理变化。
烟水晶、有色玻璃
按分散质
粒子胶体
分散质粒子是很多小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如Fe(OH)3胶体
分子胶体
分散质粒子是高分子化合物,如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
(2)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丁达尔
效应
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会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的现象(应用:鉴别溶液和胶体)
聚沉
胶体粒子聚集成较大颗粒,形成沉淀从分散剂里析出的过程。使胶体聚沉的方法:①加入电解质;②加入与胶粒带相反电荷的胶体;③加热(应用:三角洲的形成;明矾、铁盐溶液净水;盐卤制豆腐)
如硫酸铝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l3++3HCO ===Al(OH)3↓+3CO2↑
2.离子方程式
(1)概念及意义
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离子方程式不仅可以表示某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还可以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如强酸、强碱中和反应生成可溶性盐通常可用H++OH-===H2O表示。
(3)原理:反应方程式为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
[提醒]①不能用自来水制备Fe(OH)3胶体,因为自来水中有电解质会使胶体发生聚沉,应用蒸馏水。
②不能过度加热,否则Fe(OH)3胶体聚沉生成Fe(OH)3沉淀。
近年高考化学总复习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2-3-2考点二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学后即练1新人教版(20

2019高考化学总复习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2-3-2 考点二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学后即练1 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高考化学总复习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2-3-2 考点二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学后即练1 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高考化学总复习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2-3-2 考点二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学后即练1 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2—3-2 考点二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7.现有下列三个氧化还原反应:①2FeCl3+2KI===2FeCl2+2KCl+I2②2FeCl2+Cl2===2FeCl3③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若某溶液中含有Fe2+、Cl-和I-,要除去I-而不氧化Fe2+和Cl-,可以加入的试剂是()A.Cl2B.KMnO4C.FeCl3D.HCl解析:根据所给化学方程式判断氧化性顺序为KMnO4〉Cl2>FeCl3>I2,选项D不具备氧化I-的能力,而A、B项中两物质除能氧化I-外,还能氧化Fe2+,不符合题意,故选C。
答案:C8.已知溶液中可发生反应:2FeBr2+Br2===2FeBr3,现向100 mL的FeBr2溶液中通入3.36 L Cl2(标准状况),充分反应后测得溶液中Cl-和Br-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则原FeBr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2 mol·L-1B.1 mol·L-1C.0.4 mol·L-1D.0。
2 mol·L-1解析:由题意可知,Fe2+的还原性强于Br-,若Cl2只氧化Fe2+,Cl-和Br -的物质的量浓度不会相等,故部分Br-被氧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1 考点一物质的分类
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漂白粉、氨水和冰醋酸都属于混合物
B.Fe(OH)3胶体无色、透明,能产生丁达尔现象
C.淀粉、纤维素、天然橡胶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但为混合物
D.SiO2既能和NaOH溶液反应又能和氢氟酸反应,所以是两性氧化物
解析: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CaCl2和Ca(ClO)2,氨气的水溶液称为氨水,冰醋酸是纯醋酸的俗名,为纯净物,A项错误;Fe(OH)3胶体是红褐色的,B项错误;淀粉、纤维素、天然橡胶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但因高分子化合物的聚合度不同,故为混合物,C项正确;两性氧化物是指既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又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SiO2虽然能和氢氟酸反应,但生成的四氟化硅不是盐,SiO2不和其他酸反应,不是两性氧化物,D项错误。
答案:C
2.下列与化学概念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CO2、P2O5、NO均为酸性氧化物
B.NaH、NaBH4、NaClO均为离子化合物
C.NH3·H2O是弱碱,所以NH4NO3为弱电解质
D.磁性氧化铁、水玻璃、液氨均为混合物
解析:NO不是酸性氧化物,NO既不与酸反应也不与碱反应,A错误;硝酸铵是易溶于水的盐,属于强电解质,C错误;磁性氧化铁是四氧化三铁的俗称,液氨是氨的液态存在形式,属于纯净物,D错误。
答案:B
3.下列关于氧化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酸性氧化物均可与可溶性碱反应
B.酸性氧化物在常温下均为气态
C.不能跟酸反应的氧化物一定能跟碱反应
D.氧化物与水的反应都是化合反应
解析:B项,如P2O5、SiO2等酸性氧化物在常温下为固态,错误;C项,如NO、CO等不成盐氧化物,它们既不跟酸反应,也不跟碱反应;D项,酸性氧化物或碱性氧化物与水的反应都是化合反应,还有一些氧化物如Na2O2、NO2等与水的反应不是化合反应。
答案:A
4.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解析:A项,Na2CO3属于盐,NaOH属于碱,SO2属于酸性氧化物;B项,NO属于不成盐氧化物;D项,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
答案:C
5.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常用手段,下列分类依据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A.H2O、HCOOH、Cu2(OH)2CO3均含有氧元素,都是氧化物
B.HClO、H2SO4(浓)、HNO3均具有氧化性,都是氧化性酸
C.HF、CH3COOH、CH3CH2OH都易溶于水,都是电解质
D.HCOOH、H2CO3、H2SO4分子中均含有两个氢原子,都是二元酸
解析:HCOOH是酸,Cu2(OH)2CO3是碱式盐,A项错误;CH3CH2OH是非电解质,C项错误;HCOOH分子中只有羧基氢可以电离,属于一元酸,D项错误。
答案:B
二、正确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2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