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微型课教案)

合集下载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精选7篇)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精选7篇)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精选7篇)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精选篇1)【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积累词语,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和作用;揣摩和欣赏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句子;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点描写,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

2、过程和方法:⑴诵读法,感知内容,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⑵清思路,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体会比喻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⑶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设计】(抓特点──研表达──悟感受)一、导入新课冬天带给我们的则是刺骨的寒冷,呼啸的北风,飘飞的大雪……但冬天也有雪后的美景、内含的生机和令人向往的温暖。

今天,我们就来追随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足迹,去感受“济南的冬天”。

二、整体感知(配乐朗读)思考:请用文中的一个词说说济南冬天的天气特点。

──温晴三、研读课文1、阅读第二自然段,文中有一比喻,形象的说明了济南冬天温暖的原因,请找出来。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这圈小山阻挡北风,呵护济南城的地势,被喻作“小摇篮”,这不仅富有质感的写出济南冬天温暖舒适的程度,而且道出小山慈母般的温存体贴,似乎正因为慈善,济南的冬天才有别于大风不止的北平和多雾的伦敦,而具有鲜明的个性:温晴。

这个特征正是济南冬天一腔温情的外露,是慈善的外化,可以说这个比喻已涵盖了特征和神韵。

2、阅读课文第五段,你觉得哪个比喻特别美?“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济南的水清亮而贮满绿,济南的天碧蓝透亮,天光水色相映,“自上而下”的空间是“那么蓝汪汪的”,“空灵的蓝水晶”的比喻,把济南天地间无垠的空间点染成一个一尘不染、纯净闪亮、令人心驰神往的诗化境界,而这一比喻扣住的恰恰是济南冬天的“晴”:因为晴,天才显得“蓝汪汪”,水才显得“澄清”,水藻才显得绿;因为晴,水天才能相融,水天一色,才能包裹济南秀气与清纯,进而生成诗情画意的境界。

济南的冬天教案教学设计优秀9篇

济南的冬天教案教学设计优秀9篇

济南的冬天教案教学设计优秀9篇《济南的冬天》教案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体会景物描写中的感情。

2、学习由里到外、由山到水的写景顺序和生动准确的语言。

学习方法:朗读、交流讨论课时计划:两课时教学过程:一、阅读序幕二、阅读主场(一)学习小组集体利用工具书,消除文字障碍(正音、释词),熟悉课文内容。

(二)在学习小组内尝试朗读。

边朗读边议论:本文该怎样朗读?在老师指导下提出朗读建议:语速要稍慢,语调要柔和,语气要亲切,要读出喜爱的感情。

(三)听课文录音,按上面的要求进行朗读训练。

(四)合作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段。

引导学习小组就下面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分别与北平、伦敦、热带对比。

说明济南是个宝地,突出它冬天“温晴”的特点。

“温晴”是贯穿全文的主线。

2、学习第二段。

引导学习小组就下面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有山有水”/“晒”“睡”“醒”“小摇篮”“安静不动”“低声”“含笑”3、学习第三段。

引导学习小组就下面问题进行交流,再在班上发言。

这一段写薄雪覆盖下的山。

围绕哪个字?突出哪个字?是按照怎样的空间顺序层层铺写的?哪些词句生动形象给人留下极深刻的印象?是怎样的印象?“妙”/“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那点薄雪好像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济南的冬天》教案教学设计篇二知识目标,朗读课文,掌握重音和停连的要领;积累文中优美语句。

能力目标,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学习比喻和比拟的修辞手法。

情感目标,体会景物描写中融入的作者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第1课时1.整体感知内容,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

(重点)2.领会自然之美,体会写景技巧。

(重难点)一、导入新课春天是昂扬向上的,夏天是热情奔放的,秋天是收获幸福的。

《济南的冬天》优秀教案设计

《济南的冬天》优秀教案设计

《济南的冬天》优秀教案设计《济南的冬天》优秀教案设计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济南的冬天》优秀教案设计(通用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济南的冬天》优秀教案设计1学习目标:①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深入理解文章,品味精妙语言,以达到提高语言分析能力,接受情感熏陶的目的。

掌握写景状物的一般方法,并进行片段描写。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

反复朗读,感知内容,揣摩词语,品味优美的语言。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当“冬天”一词进入你的脑海时,你会产生哪些联想?(请学生各抒己见)我们的省会“济南”的冬天是怎样的呢?让我们随着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去领略“济南的冬天”。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简介作者、作品老舍,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

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等。

本文写于1931年春。

2、词语教学:读背“读一读、写一写”结合课文辨析字型字意。

3、思考并分析(1)、济南的冬天是(?)(把自己读了课文后对济南冬天的印象填上去,并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内容加以印证。

)(2)、作者通过描写什么来表现济南的特点?(冬天的山,冬天的水)4、朗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初步诵读课文。

阅读时进行课文的整体把握,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可思考以下问题:——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何特点?济南冬天的总体特点是什么?各段描写之间有何关联?全班集体研讨,各抒己见,互相补充,明确课文主要内容,并且依照课文的脉络,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济南的冬天的主要内容。

《济南的冬天》优秀教案(通用11篇)

《济南的冬天》优秀教案(通用11篇)

《济南的冬天》优秀教案《济南的冬天》优秀教案(通用11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济南的冬天》优秀教案(通用11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济南的冬天》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位优美的语言。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2、揣摩语言,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及其寄予的深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前准备:1、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2、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了解作者的相关知识。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层次和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都经历过冬天,那么,陈村的冬天给你什么样的感受?那么,你们有没有在冬天去过北方呢?那北方的冬天给你怎么样的感受呢?对,我们说到北方冬天的时候,我们的脑海里总是浮现出那白雪皑皑的画面,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也会想到呼啸的北风,迎面如刀割的凛冽寒风。

总之,北方的冬天给我们的感受既有美丽的雪景,也有刺骨的寒风。

然而,在北中国有这么一个地方,不但那里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而且冬天里没有呼啸的寒风,却有着无限的温暖,那水不但不结冰,反倒冒着点热气,同学们,知道那是什么地方吗?今天,我们一起跟随老舍的脚步一起走进《济南的冬天》,去观看济南冬天的美景,去感受那冬天里的温情吧。

二、板书课题:济南的冬天——老舍(课件显示)三、作者简介作者原名舒庆春,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被誉为“语言艺术大师”。

他所写的小说《骆驼祥子》和话剧《茶馆》等作品,在中国文坛上产生了广泛影响,其散文也写得清新优美,《济南的冬天》就是其中的一篇。

老舍是北京人,去过很多地方,如英国的伦敦,山东的济南。

济南的冬天教案(优秀4篇)

济南的冬天教案(优秀4篇)

济南的冬天教案(优秀4篇)《济南的冬天》教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欣赏济南温晴的冬天,体会作者醉心的情意。

2、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学习情景交融的写作。

3、培养热爱河山的感情,提高学生审美的情趣。

【重点】目标1、2。

【难点】目标3【教学过程】一、学习词语二、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老舍(1899~1966),被誉为人民的艺术家。

老舍于1929年离英回国,于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

本文是他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

三、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四、整体感知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请用文中一个词语来概括。

──温晴五、深入探究文中是怎样写出温晴的?1、第一段:通过对比,突出温晴,赞誉它是个宝地。

2、第二段:通过阳光朗照下的山的描绘,突出温晴、温情的特点(比喻、拟人的修辞)3、第三段:通过薄雪覆盖下的山的描绘,突出温晴、美丽的特点(比喻、拟人的修辞)4、第四段:通过城外远山的描绘,突出温晴、安适的特点(比喻、拟人的修辞)5、第五段:通过冬天水色的描绘,突出温晴、明净的特点(比喻、拟人的修辞)六、品味感情1、读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喜爱、赞美之情。

2、此情何处可见?见于充满感情的描绘中,见于直接抒发的胸臆里。

七、再读课文,尽情欣赏八、课堂练习九、作业布置《济南的冬天》导学案篇二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积累字词,了解作者;2.理清思路,了解课文怎样抓住“温晴”这一特征来描写济南冬天的景物;3.揣摩课文语言,领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

自主学习,掌握基础1.文章里面有你不熟悉的字词吧,通过努力,你能掌握吗?zhù()立水zǎo ()chéng ()清宽chǎng ()着落()狭窄()宽敞()贮蓄()澄清()水藻()济南()镶上()髻()济南真得()算个宝地暖和()响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温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济南的冬天微课教学设计

济南的冬天微课教学设计

济南的冬天微课教学设计济南的冬天微课教学设计范文(精选13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济南的冬天微课教学设计范文(精选1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济南的冬天微课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2、体会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之情。

3、体会本文抓住特征生动描写景物的特点;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情景导入(出示课题)2、大家看了课题,你得到了那些信息?(地点是济南,季节是冬季)(二)本文作者简介:1、本文的作者是谁?2、请一个同学介绍一下老舍的情况?(阅读注解一)3、教师补充:(写作背景)(三)听读课文听读课文,请大家带着几个问题去欣赏济南冬天的美景。

问题见课件(四)分析课文1、读课文的第一段思考作者用什么方法来揭示济南冬天的特征的?2、有诗云济南:“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因此讲到济南一定得说说它的山水,那么,在文章中,作者用哪句话对有山有水的济南美景做了总体的概括描写。

(1)第二段写了济南什么的景物?(2)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用一个短语来形容一下阳光朗照下的小山。

(3)第三段写了什么?按怎样的顺序来描写(雪后的山景),找出表示变化的词。

(4)“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5)作者怎样写城外的远山?(6)济南是有名的泉城,老舍用他的含情妙笔把济南的山描绘。

济南的冬天微课教学设计2【学习目标】1.理解重点词语,品味积累语言,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朗读课文,感知内容,初步培养感悟散文的能力:学习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多方面地写景,表达自己的感受。

3.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重点难点】1.学习作者抓住特征运用贴切手法描写自然景色的写法。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景物描写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济南的冬天教案优秀8篇

济南的冬天教案优秀8篇

济南的冬天教案优秀8篇《济南的冬天》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过程与方法:理清思路,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揣摩词语,体会作者对景物的独特感受。

2、教学难点: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方法]讨论法、导读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前准备]布置学生去查阅有关老舍的资料,初步了解老舍及其代表作;查阅有关济南的资料,深入了解济南的地理位置,及其政治、文化背景,以开阔视野。

[课时安排]2 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说到冬天,北方的人们一般习惯在它前面加上修饰词——“冰冷”或“严寒”;说到冬天,人们会想到那肆虐的北风,骇人的寒流,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北方的冬天,给人的印象是“肃杀”的,可能会令习惯于温暖的南方的人们惧怕而却步。

可是在老舍先生的笔下,“济南的冬天”却完全没有了那种寒冷,那种肆虐,那种肃杀,而是一个“温暖”的宝地。

让我们走进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感知济南冬天的温馨,观看济南冬天的美景;体味文章的意境之美,品味文章的语言之美。

板书课题。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理解为什么作者对济南的冬天如此了解,为什么文中的情那么浓。

老舍于1929年离英回国,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

可见作者是怀着对“故乡”的深情来写的。

三、检查预习,掌握字词(多媒体)镶、响晴、温晴、安适、肌肤、秀气、绿萍、水藻、贮蓄、澄清、空灵、水墨画、蓝汪汪四、研讨思考学生听老师配乐朗读(也可放录音),并在听读中思考以下问题,然后讨论,再回答,互相补充。

1、济南的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济南冬天总的特点是无风、响晴、温暖的宝地。

济南的冬天教案(5篇)完美版

济南的冬天教案(5篇)完美版

济南的冬天教案(5篇)完美版济南的冬天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掌握比较、比喻、拟人的手法。

3.提高审美情操,深入体会___对济南冬天的情感表达。

设计理念:强调工具性,突出人文性;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冬天带给人们的感受,并引入济南冬天的特点。

随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___先生的《济南的冬天》。

二、整体感知1.作者介绍教师介绍___的背景和代表作品,引导学生了解___先生的文学成就。

2.字词积累教师向学生介绍生词,让学生朗读并理解其含义。

教师强调字的写法和多音读法。

3.教师配乐范读,学生解决以下问题:学生听教师配乐朗读文章,了解文章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学生可以勾画圈点,深入文本,为下面的研读赏析做好准备。

三、研读赏析1.研读第一段学生自读第一段,探究比较的手法,并回答相关问题。

学生应该明确比较的手法,并了解济南冬天的主要特点。

2.研读其他段落教师引导学生研读其他段落,理解___先生对济南冬天的情感表达和描写手法。

学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受。

四、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课后需要复和巩固所学知识。

2)冬日的阳光,像是一把温暖的刷子,轻轻地刷过大地,抚平了寒冷的痕迹。

用比喻手法,将阳光比作温暖的刷子,形象地描绘出阳光的温暖和抚平寒冷的作用。

第四段:(1)济南的冬天,像是一个温柔的女子,静静地躺在大地上,用她的温暖拥抱着每一个到来的人。

将济南冬天比作温柔的女子,生动地表达出济南冬天的温暖和拥抱。

(2)冬天的济南,是一首悠扬的乐曲,让人心旷神怡。

用比喻手法,将冬天的济南比作悠扬的乐曲,形象地表达出冬天济南的美妙和令人愉悦的感受。

第五段:(1)冬天的济南,是一幅清新的水墨画,用淡淡的色彩描绘出了济南的美丽。

用比喻手法,将冬天的济南比作清新的水墨画,生动地表现出济南的美丽和清新。

(2)在济南的冬天,人们的心情像是一汪温泉,温暖而舒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济南的冬天》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抓住景物主要特征,培养感受身边景物特色并能将其完整地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为读者展示的一幅幅淡雅山水画。

【教学难点】:
理清文章思路,学习本文中作者在布局谋篇上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春》这篇美文,感受到了春的生命与活力,可谓,一年四季各有各的美处,而冬天有怎样自己独特的特色呢?“燕山雪花大如席”生动地表现了北国“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景色,那么位于北国有“泉城”之称的济南的冬天,又有自己怎样的特色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追逐老舍的足迹,品味不一样的济南的冬天。

二、思路设计
本小节,我将主要给同学们讲解,在本篇文章中,作者所描绘的精致的三幅画以及其所对应的修辞手法。

三、教学过程
1、作者及作品介绍: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著名文学家、剧作家、小说家,因作品颇多被人们称为“人民艺术家”。

主要作品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和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先生创作的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选自《老舍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出版)。

2、提问:同学们,你们对冬天有着怎样的感受呢?试着找出几组词来描述自己对冬天的感受。

(有哪位同学愿意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感受呢?)如瑞雪纷飞、冰封雪盖、漫天飞雪、银装素裹、寒风凛冽等等
2、正式讲解
(1)带着对冬天的感受,再读课文,品味不一样的济南的冬天。

并尝试回答以下问题:
• 1、理解老舍先生为什么用“济南的冬天”为题?
• 2、为什么说济南是块“宝地”,作者为什么对济南的冬天情有独钟?
• 3、找出作者所描绘的三幅山水图。

• 4、找出你认为优美的句子,并划出来。

(2)问题解答
1、老舍先生为什么用“济南的冬天”为题呢?
文章以“济南的冬天”为题,点明地点、时令,蕴含着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浓郁的赞美之情,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个特定环境的冬
天,不同于其它地方的冬天。

同时思考:本文题目能否换成“冬天的济南”。

2、为什么说济南是块宝地,为什么作者唯独对济南的冬天情有独钟呢?
首先文章第一段便简明扼要的写出三组对比,表明了济南冬天的独特之处。

沿着“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的这条主线,作者紧扣“山”和“水”,铺展了一幅幅淡雅的山水画。

三幅图描写对象特征修辞
小山摇篮图小山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
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比喻
雪霁晴峦图树
矮松越发的青黑
树尖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比喻山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比喻山坡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比喻山腰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
微露出点粉色
拟人
空灵水晶图水水不结冰,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
水藻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拟人垂柳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拟人
第一幅:小山摇篮图(第二自然段)。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也便是济南出现暖冬的地理原因。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提问修辞),此处把小山比喻成摇篮,温暖舒适。

而济南这座“老城”则“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这里把老城拟人化为需要被唤醒的人儿,拟人手法使读者读来倍感亲昵。

而老城里的人们看到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是何等的舒适与闲暇。

第二幅:雪霁晴峦图(第三自然段)。

山上的树,因为白雪的映衬,“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白雪,“好像日本看护妇”。

此处把树尖顶着白雪的树比喻成日本看护妇。

而山呢,山尖“全白了”,与晴后蓝天相映衬,
“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把白雪比喻成银边。

山坡上,因为“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因此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披上水纹的花衣,这儿把“一道白一道暗黄的这种现象比如为水纹的花衣。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竟还有“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直“羞”得薄雪“微微露出点粉色”呢!此处“羞”,便是拟人化得用法。

可以说,雪后的济南格外秀丽了。

这真是一幅动静相间的水墨淡彩啊!
(第四自然段其过渡作用)
第三幅:空灵水晶图(第五自然段)。

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水不结冰,在绿萍上冒着热气,水藻的绿是“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的绿。

“拿”字是拟人的手法,好像水藻们迫不及待想要向人们展示温暖的绿意。

水中有长枝的垂柳柔媚的倒影,作者就从水写到天,以至概括了整个济南,与首段那句“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照应,写下了珠落玉盘般的结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一个完整的艺术形象呈现了:济南的暖冬慈善若娘亲,可爱似少女,清亮赛水晶!
作者多处应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语言活泼有趣,生动贴切,亲切而富有感染力,同时也可以体现作者对济南冬天的深深爱恋。

希望同学们也可以在以后的习作中应用这些修辞手法。

四、小结:读完老舍先生笔下的“济南的冬天,你是否感受到了不一样的冬天呢,而你所见过的冬天又有什么特色呢?试着也把自己感受最为深刻的冬天写下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