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休克及呼吸道处置
外伤病人呼吸道处理方法

外伤病人呼吸道处理方法确保足够的氧气供应,以及吸气时的保护是实施呼吸道处理的基础,这同时也是治疗外伤病人时应优先考虑的重点。
有效的呼吸道处理方法要求实施者具有良好的判断能力,能正确使用设备,以及具有一定实施全部流程的技巧。
虽然有关呼吸道处理方法的论述经常聚焦在插管机械上,但许多病人能够通过基本处理得到救治。
I、呼吸道设备和技巧。
各种各样的设备,以及不同的技巧是实施有效呼吸道处理的必要条件。
其中包括:A、基础设备1、呼吸道位置确定仪器,包括下巴抬升器和鄂部挤压器。
它们是用来移除由于舌或软组织引起的障碍。
2、供氧仪的使用。
3、大孔径抽气装置以及用来保持或储存气体的口腔、鼻腔呼吸管,从而使呼吸管道上部保持开放畅通。
B、高级设备(非外科式)1、具有面罩的袋状呼吸阀装置设备。
2、可供使用的食道呼吸气管及其使用方法。
3、直接式声门可视仪,以及口腔插管。
4、其他仪器,包括鼻腔透照仪、触觉插管(或数字式)以及喉部面罩呼吸管的位置安排。
5、环状软骨压力仪,它用来减少在佩戴面罩供氧以及插管呼吸过程中胃部扩张的危险性。
C、外科式呼吸管1、环状软骨甲状腺切除术。
2、经由喉部的注气法。
3、气管造口术。
II、插管治疗法实施指南对能自主呼吸的病人,简单的技巧(如:移植外体、呼吸管抽气、下巴抬升器或者鄂部挤压器)能使管道保持开放,供给充足的呼吸。
插管治疗法是针对那些在基本处理后持续出现呼吸困难或者那些单靠这些处理方法无法保证充足供氧的病人所使用的。
A、紧急插管治疗的情况1、基本处理方法无法清除呼吸管内的障碍。
2、窒息或接近窒息状态。
3、呼吸痛苦(极度需氧症状,严重窒息症状,发绀青紫症状,缺氧或者心跳过快)4、由于脑外伤或其他原因造成的严重神经缺陷或意识压抑。
B、实施紧急情况下插管治疗的提示1、穿透式颈部损伤。
2、由于大出血造成的持续或麻木性的低血压。
3、胸腔壁受损或机能障碍。
4、在脑部受伤之后引起的显著变化的意识,包括剧烈或轻微的迟钝。
创伤性休克患者急诊救治及护理

创伤性休克患者急诊救治及护理创伤性休克是由于大面积严重创伤导致的严重循环衰竭和组织缺血缺氧,是一种威胁生命的急重症。
及时的急诊救治和护理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和预后非常重要。
以下是创伤性休克患者急诊救治和护理的主要内容。
一、早期评估和干预早期评估对患者的生命体征、伤情和并发症进行全面评估。
包括生命体征监测、伤口处理、气道管理、休克指数评估等。
同时及早干预,包括早期控制出血、迅速复苏、气道管理等,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
二、休克复苏休克患者的复苏是急诊救治的关键步骤。
需要迅速输液复苏,纠正循环衰竭。
通常采用快速静脉输液,使用晶体液或胶体液,补充和维持血容量。
同时需要监测中心静脉压、动脉压力、尿量等指标,调整液体治疗的速度和剂量。
在复苏过程中,要定期重新评估患者的休克指数,调整治疗措施。
三、伤口处理和止血伤口处理和止血是创伤性休克患者急诊救治的重点。
需要进行快速而有效的止血措施,包括伤口直接压迫止血、使用止血药物、应用止血带、肢体固定等。
同时要注意感染的预防和控制,保证伤口的清洁和消毒。
四、气道管理创伤性休克患者往往有气道受阻或呼吸功能受限的情况,需要进行及时而有效的气道管理。
可以通过人工气道置入、呼吸机辅助通气、吸痰等方法来保持气道通畅,确保氧气供给充足。
五、疼痛管理创伤性休克患者往往伴有严重的疼痛,疼痛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焦虑和恐惧,还会加重机体的应激反应和疾病的严重程度。
需要对患者进行及时、全面的疼痛评估,并给予有效的镇痛治疗,包括药物镇痛、物理镇痛、心理支持等,以确保患者的舒适和安全。
六、监测和防治并发症创伤性休克患者往往伴有许多严重的并发症,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感染等。
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呼吸功能、氧合情况、电解质平衡等指标,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疗和护理。
七、心理支持创伤性休克患者在急诊救治和护理过程中,不仅需要身体上的病情干预,也需要心理上的支持和关怀。
创伤性休克抢救流程

骨科创伤性休克应急预案
(一)适用范围:
发生创伤性休克的骨科患者。
(二)目的:
降低骨科创伤性休克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三)抢救步骤:
1.保持呼吸道通畅:采取侧卧位或平卧位, 头偏向一侧,以利于呼吸道分泌物排出, 防止呕吐物误吸引起窒息,舌后坠阻塞呼吸道时应插入气管导管或用舌钳将舌拉出,必要时可行气管切开。
2.体位:术前术后均应抬高床头15-30度,以利静脉回流。
3.迅速建立两路静脉通道(必要时深静脉置管),纠正休克。
快速输血输液扩容治疗抗休克,同时保持平卧,注意保暖。
急查血常规,必要时尽早输注血桨、红细胞悬液等。
监测血压,必要时使用多巴胺等升压药物。
4.给于呼吸支持治疗,采用鼻导管或面罩持续吸氧。
必要时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予以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并及时监测血气变化。
5. 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给病人止痛药物。
6.对骨折部位采取及时、有效的外固定。
7. 包扎,止血。
使用止血药物。
8.洛赛克防止应激性溃疡。
9.加强基础护理,对于昏迷病人要注意保暖,定时翻身拍背,清理呼吸道,预防坠积性肺炎。
10.完善各项检查:三大常规检查,血型鉴定、血气分析、胸部及头颅CT、心电图等。
11.实时做好抢救护理记录。
(四)抢救流程
骨科创伤性休克抢救流程。
休克的急救方法

休克的急救方法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病理状态,常见于严重创伤、感染、出血等情况下,其特征是全身血液循环不足,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
休克病情危急,需要及时采取急救措施以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以下是休克的急救方法的详细介绍。
1. 保持呼吸道通畅:休克患者往往伴有意识丧失或呼吸困难,因此急救人员首先要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
可以采取头后仰法、托颏法等方法,同时清除呼吸道内的异物。
2. 保持循环:休克患者循环血量不足,需要采取措施维持血液循环。
可以通过抬高患者的下肢,提高下肢静脉回流,增加心脏前负荷。
同时,可以给予输液以补充血容量,常用的输液液体有生理盐水、乳酸林格液等。
3. 控制出血:休克患者如果有明显的出血,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止血。
可以用纱布、绷带等进行外压止血,或者使用止血药物进行内服止血。
如果出血无法控制,应及时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处理。
4. 维持体温:休克患者由于循环不足,体温常常下降。
因此,在急救过程中,需要采取措施维持患者的体温。
可以给患者盖上保暖物品,如毯子、保温袋等,同时避免患者受到寒冷的刺激。
5. 监测生命体征:急救人员应及时监测休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
可以使用血压计、心电监护仪等设备进行监测。
根据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可以及时调整急救措施。
6. 寻找原因:休克的发生往往有多种原因,急救人员需要尽快找到导致休克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可以进行相关的检查,如血常规、生化指标等,以帮助确定病因。
7. 心肺复苏:如果休克患者心脏停搏或呼吸停止,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可以采用心肺复苏的基本步骤,包括CPR(心肺复苏)和AED(自动体外除颤器)的使用。
8. 及时送往医院:休克患者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和观察,因此急救人员应尽快将患者送往医院。
在送往医院的过程中,应继续进行监测和急救措施,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以上是休克的急救方法的详细介绍。
在实际急救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急救人员的经验进行相应的处理。
休克的急救处理(一)

休克的急救处理(一)休克是指全身循环功能严重障碍,致使血液循环不能满足组织细胞氧、营养供应需要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临床上常见的休克类型有失血性休克、创伤性休克、感染性休克、过敏性休克等,各类型休克的急救处理方法也略有差异。
一、切断致休克病因的源泉休克最常见的病因是大量血液不断丧失,此时必须切断失血病因的源泉。
比如,病人在车祸中大量失血,应该迅速止血。
如果伴有内出血,需要立即手术。
二、辅助呼吸,保证供氧遇到休克病人,应该迅速辅助呼吸,保障足够的氧供。
也就是立即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有呼吸停止现象,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或用呼吸机维持呼吸,使呼吸正常。
三、快速输液,补充血容量休克患者失去的不仅是血液,还有细胞外液及蛋白质等成分,易导致细胞外液体积不足。
生理盐水或葡萄糖盐水可以快速补充血容量,改善循环。
大出血时应该迅速输血,防止出现失血性休克。
四、对症治疗,降低心肌耗氧量休克患者由于循环衰竭,心脏需要增加功率来维持组织灌注,因而要配合使用一些药物才能恢复循环功能。
常用的药物有肾上腺素、多巴酚丁胺、血管扩张剂等。
更重要的是要采取措施降低心肌耗氧量。
在处理急性心肌梗死时,纠正缺氧和酸中毒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也适用于休克患者。
总之,休克的治疗应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加以区别。
我们要在抢救的过程中分清病因性质及程度,正确地选用相关的措施,早期处理快速有效的休克患者能够重获生命,它涉及的机体功能非常复杂,需要及时、合理的急救措施。
只有采取有效措施,患者才能及时脱离休克状态,尽量恢复正常生命体征。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概述:创伤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急性病理生理状态,由于失血、严重创伤或其他原因导致有效循环血量不足而引起。
急救护理的目标是迅速纠正休克状态,维持组织灌注,以避免多器官功能衰竭和死亡的发生。
本文将详细介绍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标准。
一、初步评估和处理1. 确认休克状态:观察患者是否呈现血压下降、心率增快、皮肤苍白或湿冷等休克表现。
2. 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采取相应措施如头后仰、抬头垫高等。
3. 氧气供应:给予患者高流量氧气,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4%以上。
4. 做好体温调节:保持患者体温在正常范围内,避免过热或过冷。
5. 心电监护:监测患者心电图,及时发现心律失常等异常情况。
6. 静脉通路建立:迅速建立静脉通路以便给予输液和药物治疗。
二、液体复苏1. 快速输液:迅速给予0.9%氯化钠溶液或平衡盐溶液,以恢复有效循环血量。
2. 血液成分输注:如果患者失血较多,应及时输注新鲜全血、红细胞悬液或血浆等。
三、药物治疗1. 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用于增加心输出量和改善血液循环。
2.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用于预防血栓形成。
3. 治疗原发病因:如抗生素用于感染性休克、手术治疗用于创伤性休克等。
四、监测和评估1. 血压监测: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 中心静脉压监测:对于危重患者,可以插入中心静脉导管监测中心静脉压,指导液体复苏。
3. 尿量监测:监测患者尿量,评估肾脏灌注情况。
4. 血气分析:定期进行血气分析,评估患者的酸碱平衡和氧合情况。
五、并发症的处理1. 感染的预防和治疗:给予患者抗生素以预防或治疗感染。
2. 凝血功能的监测和纠正:对于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及时纠正凝血功能障碍。
3. 多器官功能支持:如肾脏替代治疗、机械通气等,对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给予相应支持治疗。
六、休克的后续处理1. 康复护理:在休克稳定后,给予患者适当的营养支持和康复训练,促进恢复。
遇到外伤性休克时应采取哪些措施

遇到外伤性休克时应采取哪些措施外伤性休克是一种极其危急的情况,可能会对伤者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
在这种紧急状况下,迅速而正确的应对措施至关重要。
以下是遇到外伤性休克时应采取的一些关键措施。
首先,要迅速评估现场安全。
确保自己和伤者不会面临进一步的危险,比如避免身处交通要道、远离可能的坍塌区域或火源等。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尽快接近伤者。
紧接着,快速判断伤者的意识状态。
轻轻拍打伤者的肩膀并呼喊,观察其有无反应。
如果伤者没有意识,应立即呼叫急救电话 120 ,清晰、准确地告知调度员事发地点、伤者大致情况以及您所采取的初步措施。
然后,立即检查伤者的呼吸和脉搏。
将手指放在伤者的颈动脉或股动脉处感受脉搏跳动,同时观察胸部有无起伏来判断呼吸。
如果伤者呼吸、心跳骤停,应立即开始心肺复苏术(CPR),按照 30 次胸外按压和 2 次人工呼吸的比例进行,持续进行直到专业急救人员到达或有AED (自动体外除颤器)可用。
在初步评估伤者的生命体征后,要对伤口进行快速处理。
如果伤口有明显的出血,应立即采取止血措施。
对于小的伤口,可以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直接按压止血;对于较大的动脉出血,可以使用止血带,但要注意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时间,避免长时间使用导致肢体缺血坏死。
止血带应靠近伤口的近心端绑扎,记录绑扎时间,每隔 1 小时左右放松 1 2 分钟。
同时,要保持伤者呼吸道通畅。
如果伤者口中有异物、呕吐物或血块,应迅速清除,将其头部偏向一侧,防止窒息。
如果伤者有舌头后坠的情况,可使用舌钳或用纱布包裹舌头向前拉出。
接下来,要注意伤者的体位。
将伤者置于平卧位,下肢抬高 15 20 度,以增加回心血量,改善脑部供血。
但如果伤者有颅脑损伤或胸部损伤,则应保持半卧位或侧卧位。
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过程中,要密切观察伤者的病情变化。
包括意识状态、呼吸、脉搏、血压、体温等。
每隔 5 10 分钟进行一次检查,并做好记录。
另外,要注意给伤者保暖。
休克时,伤者的体温调节功能会受到影响,容易出现低体温,可使用毛毯、衣物等为伤者保暖,但不要过度热敷,以免加重出血和组织缺氧。
创伤性休克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

创伤性休克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创伤性休克是指因严重外伤而引起的休克状态。
休克是机体对外界刺激反应的一种防御性生理现象,也是机体严重损伤时生命体征表现之一。
因此,创伤性休克的处理十分关键。
在创伤发生后,急救人员需要迅速到达现场,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
一、现场评估急救人员需要首先对现场进行评估,了解事发地点、伤者数量、情况严重程度等基本信息。
对于创伤性休克患者,需要对其意识、呼吸和循环情况进行初步评估。
如果患者失去意识或呼吸,需要立即开始进行复苏。
二、保护颈椎在进行急救处理时,急救人员需要注意保护患者颈椎。
在翻身患者、拆除护栏等操作时,需要按照相关步骤进行,避免对患者颈椎造成二次损伤。
三、止血处理创伤性休克患者常伴随有明显的出血现象,因此急救人员需要对出血口进行及时处理。
在进行止血时,需要先对出血部位进行清创,切勿直接涂抹止血药物或绷带,否则会影响创面愈合。
四、支持呼吸如患者呼吸停止或呼吸困难,需要立即进行呼吸急救。
在进行人工呼吸时,需要注意嘴对嘴呼吸的正确操作方法。
五、维持循环维持循环是创伤性休克治疗的关键。
在急救过程中,急救人员需要注意监测患者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并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
如果患者心跳停止,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六、转运就诊在进行急救处理后,创伤性休克患者需要尽快转运到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在转运时,需要将患者置于平坦、稳定的位置,并且注意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七、预防二次伤害创伤性休克患者在院前急救处理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二次伤害。
二次伤害包括缺氧、感染等,急救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细致的护理和监测,避免二次伤害的发生。
综上所述,急救人员在处理创伤性休克时,需要进行现场评估、保护颈椎、止血处理、支持呼吸、维持循环、转运就诊和预防二次伤害等方面的工作。
只有做到及时、准确、有效的急救处理,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的损伤,并提高其生存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值夜班時,EMT送來一位年約三十歲酒醉車禍男子, 意識昏迷,血流滿面
Jaw thrust
• 鼻管(nasal cannula ):在1~5 L / min時,氧氣 濃度24~40 %
• 呼吸道阻塞: • 異物、血塊 • 臉部創傷、頸部創傷 • 昏迷(GCS≦8) • 持續性休克 • 吸入性燙傷嗆傷喉頭水腫
• 呼吸氧和不足:呼吸太快、太慢、血氧不足需使 用呼吸器
• 病患意識不清,GCS:E1V2M5,
• BP:92/60 mmHg,HR:100 /min
• RR:10 /min,SpO2: 85% • 病患呼吸時有明顯的雜音,同時口中不斷吐出食
20~30
30~40
>35
尿輸出(ml / h) >30
20~30
5~15
微小量
意識狀態
稍不安
輕度焦慮 焦慮、混亂 混亂、嗜睡
輸液(3:1法則) 晶質液
晶質液
晶質液及血液 晶質液及血液
• 單側胸腔 • 腹腔 • 骨盆 • 大腿 • 小腿/上臂
1500 ml 3000 ml 或更多 3000 ml 或更多 1500 ml 750 ml
• Oropharyngeal Airway • Nasopharyngeal Airway • Laryngeal mask airway (LMA)
• 置入氣管內管 • Surgical airway
– Cricothyrotomy – Tracheostomy • 何時用到? – 保護呼吸道 – 協助通氣
• 簡單型氧氣面罩(Simple oxygen mask):在6 ~10 L / min 時,氧氣濃度40~60%
• 再吸入型袋瓣面罩(Rebreathing mask):在6 ~l0 L / min時,氧氣濃度60~80%
• 非再吸入型袋瓣面罩(Non-rebreathing mask): 在6~l0 L / min時,氧氣濃度80~100%
時可使用低劑量的血管收縮升壓劑
• 具有特異體質的人因接觸到過敏物質,驟然引起 的全身性過敏反應
• 避免接觸容易引起過敏反應之物質,是預防過敏 性休克發生之根本方法
• 快速處置是減少後遺症及避免死亡的重要原則
• 嚴重感染而造成 • 全身發炎反應症候群 ( SIRS;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 各式各樣的 介素 ( Mediators) 被懷疑是其病理源
• 分佈性 Distributive – 神經性 Neurogenic – 過敏性 Anaphylactic – 敗血性 Septic
• 心因性 Cardiogenic
• 尋找出血源頭 • 外在的出血:
• 詢問家屬、EMT;身體檢查 • 潛藏的出血:
• 胸腔、腹腔、後腹腔、長骨
估計大人(70公斤)失血量和生理變化及所需的輸液
物及血塊…
• 沒有特別禁忌皆應使用快速麻醉插管之方 式來進行
• 若病人有很嚴重的顏面外傷或骨折或已出 現明顯的困難插管現象,儘量避免使用RSI
• 具備隨時建立外科呼吸道的能力
• Surgical Cricothyroidotomy • Needle Cricothyroidotomy
• 值班醫師以RSI進行氣管插管,7.5號的氣管內管 順利的放入病患的呼吸道中,固定在24公分處
• 非低血容性休克 ~Non-Hypovolemic shock
• 出血性 Hemorrhagic • 壓碎性傷害 Crush injury • 大面積燒傷
• 阻塞性 Obstructive 靜脈回流受限制 – 張力性氣胸 (Tension pneumothorax) – 心包膜填塞 (Cardiac tamponade)
(編自ATLS® 2008)
第一級
第二級
第三級
第四級
失血量(ml)
達750
750~1500 1500~2000 >2000
失血比率(%)
達15%
15%~30% 30%~40% >40%
心率(次/min) <100
>100
>120
>140
血壓
正常
正常
降低
降低
脈搏壓
正常或增加 變窄
變窄
變窄
呼吸率(次/min) 14~20
• 交感神經節律降低、血管擴張、相對性低血容 • 低血壓 • 寬的脈搏壓、乾溫的皮膚 • 神智與尿輸出量卻維持正常 • 中央靜脈壓偏低或正常、心輸出量偏高或正常
• 最常見的原因是 脊髓傷害 (spinal cord injury) • 治療原則是維持足夠的血液容量、但要小心輸液
過量 • 無症狀的低血壓不需使用血管收縮升壓劑;太低
• 著重找出早期表現: • 頻脈、皮層血管收縮(皮膚冷)
– 任何傷患有如此表現,都要視作陷入休克,給 予緊急處置
• 脈搏壓變窄(A narrowed pulse pressure) – 脈搏壓=收縮壓-舒張壓 – pulse pressure= systolic P-diastolic P
• 低血容性休克 ~Hypovolemic shock
• 釋放到組織的氧氣量,取決於氧含量與心輸出量 • 心輸出量(C.O.)=心率(H.R.) x 心壓出量 • 心收縮擊出量(stroke volume)由下列三項因素決
定:
– 前負載量(preload) – 心收縮力(myocardial contractility) – 後負荷(afterload)
內毒素 (Pathogenic endotoxin)
• 心律不整 可能是車禍的原因 • 心肌受損
– 心臟挫傷 – 心肌梗塞 亦可能是車禍的原因 – 十二導程心電圖與心肌酵素(CK-MB與
• 聽診時發現病患左側的呼吸音似乎比較小聲,因 此重新調整氣管內管固定位置,改固定在22公分
• 插管後,病患的血氧濃度回到95%...
• 循環功能不良的情形 • 無法維持足夠的組織灌注及氧氣供組織運用 • 持續不足的灌注將造成器官衰竭與病患死亡
• 心搏過速 • 脈搏壓降低 • 無氧代謝形成酸中毒… • 細胞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