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之山有棘满径》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中同步测控 优化设计】高一语文必修2同步练习:第三单元测评B Word版含答案[ 高考]

【高中同步测控 优化设计】高一语文必修2同步练习:第三单元测评B Word版含答案[ 高考]

第三单元测评B(高考体验卷)(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西汉末年,士人已不再是无根的游士,士与宗族的结合,产生了著名的“士族”,刘秀就靠着士族的支持建立起了东汉政权。

但东汉中叶以后,政权与士大夫阶层日益失去协调。

王莽篡位时裂冠毁冕,曾被迫遁迹山林的士大夫们,又一次面对“主荒政谬”的时代。

夹缝中他们找到一种新的生存方式:归隐田园。

隐为其表,逸为其实。

士大夫阶层的思想意趣成就了一代艺术新风,魏晋南北朝时,崇尚自然的审美理想有了重要的发展。

虚无主义的玄学引导着人们对自然山水的追崇,山水成为对抗门阀的依托和象征。

“山水有清音,何必丝与竹”,将宅居置于郊野庄园之中是士大夫们相当普遍的选择,自然山水已成为个体情绪表达的载体。

史籍上有所谓“竹林七贤”,“竹林”就是嵇康在山阳城郊的一处别墅。

士大夫一改汉儒穷经出仕为个体情绪表达的同时,并未走向对理想的否定,在自然中人们仍然探求着蜉蝣于天地而亲化万物的生存意义。

陶渊明蔑视功名,宁愿回归田园,“种豆南山下”“带月荷锄归”,布置了“日涉以成趣”的素朴小园,门前以垂柳为荫,“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另一种情形可以列举隐居时的谢安。

谢安“于士山营墅,楼馆竹林甚盛,每携中外子侄往来游集,肴馔亦屡费百金,世颇以此讥焉。

而安殊不以屑意”。

可见,园林中的士大夫,或简朴或奢侈,他们具体的生活方式都直指人生追求。

借山水以怡情一时成为风尚。

临水行祭以祓除不祥,谓之“修禊”,始于三国。

但是,像著名的兰亭聚会,名为“修禊”,其实已经升腾为雅致的文化行为。

茂林修竹,曲水流觞,“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这种淡泊情怀取之于自然,又以自然来寄托人生追求的行为,是从“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到“足以极视听之娱”,再及“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的一个过程,是魏晋六朝隐逸之士的心路历程。

唐代情形发生了变化,那是隐士最受宠、最春风得意的时代。

广东省六校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现代文阅读练习二及参考答案评分标准

广东省六校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现代文阅读练习二及参考答案评分标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试题。

登泰山余光中①能登秦山,总是令人兴奋的,不是因为它海报之高,而是因为它地位之高,也不是因为它磅礴之广,而是为了它名气之士。

②秦山为五岳之尊,因为它是东岳。

易经以震卦代表东方.《说卦》指出:“万物出乎震。

震,东方也。

”东方是太阻所出春玉所由,自然是万物所生,功同造物。

又指出:“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至于南方的离只得中女,西方的兑只得少女,北方的坎也只得中男,所以泰山成为众岳之长,峰顶刻立“五岳独尊”的石碑。

③在中母叛学里奈山占了如此的优势,难怪历代帝王都要东巡来此,祭祀天地,所以泰山也成了政权继承的阳刚图腾。

政教相辅,儒家和道家的宗教景观相互辉映,从山下的秦安城一路攀登到山顶。

从平地的神府岱庙到山顶的碧霞祠、青帝宫、玉皇庙,多为道观,但中途的善照寺、斗母宫都是佛寺,而红门宫则释道合一,并祀弥勒佛与碧霞元君。

至于儒家文化,则登山起步不久就有坊门巍靶,纪念孔子当年登临故事,到了玉皇顶前又有孔庙。

④峨峨岱宗,中华历史、宗教、文化的一大载体,不愧为人文气象最恢弘的名山。

而载体的本身,众山罗绕,群峰获初,阴阳一割,种秀独钟,更为人文的俭值提供了宏观壮丽的场景。

就像一座纪念堂。

鬼斧神工,本身已经是美的一大存在,更无论它所珍威的纪念品了。

秦山正是如此:几千万年以前,伊种之力,把藏山一推,又把喜马拉雅山一挤,犹捏出了敢成了这么一大堆的岱宗,至今历齐鲁四百里方图,青犹木了。

儿千年前,伊人之功,把泰山之石切割成形,有的立坊,有的益庙,有的编路,有的造桥,更孝运的一些北刻成了历代的碑文,或聚或能,或行或草,人怕忘记的,都交给颓石去深刻保存,风霜去治意推效。

⑤泰山地位如此崇高。

经过压代名士题咏,名气更加响亮,一甚至常见于成语,成了崇高、重大、安稳的象征。

占了地利,儒家的至圣与亚圣每当用喻,辄就近取材,你一句“登长山而小天下"我一句“拉奉山而超北海”,犹把自己的“家山”愈炒愈热。

2017-2019年重庆市中考语文卷【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解析汇集

2017-2019年重庆市中考语文卷【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解析汇集

2017-2019年重庆市中考语文卷【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解析汇集2019年重庆市中考语文A卷阅读《小石潭记》,完成9-12题。

(15分)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9.解释下列加点的司珸。

(4分)⑴潭中鱼可百许头()(2)佁然不动()⑶俶尔远逝()⑷以其境过清()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⑴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1.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3分)A.这篇短小精美的山水游记,按“发现小石潭一一潭中景物——小潭溪流——潭上感受——交代同游者”的顺序,记录了作者游览的经历。

B.文章开篇以环佩相击之音来写水声,表现出水声的清脆,令人愉悦;同时也借水声烘托出环境的幽静。

C.第②段写游鱼,先总体写鱼的大体数量和“空游无所依”的状态,接着采用特写镜火写日光鱼影,勾面出一幅生动活泼的游鱼图。

D.作者善用正面和侧面的描写方法来写景物,如“斗折蛇行',就是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写出了溪流的曲折蜿蜒。

12.作者感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这不仅仅是自然环境的冷清所致,还有更为深层的原因。

请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作者同时期在永州写给友人的信),探究其深层原因。

(4分)[链接材料]仆⑴闷即出游,时到幽树好石,暂得一笑,已⑵复不乐。

何者?譬如囚拘圆土⑶一遇和景⑷,伸展支体,亦以为适,然终不得出,岂复能久为舒畅哉?(选自柳宗元《与李翰林建书》,有删节)[注]⑴仆:对自己的谦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散文二篇》——把握议论性散文的论述思路(解析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散文二篇》——把握议论性散文的论述思路(解析版)

16.散文两篇——群文阅读把握议论性散文的论述思路分析议论性散文的论述思路,主要看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组织材料的,思考段与段之间、层次与层次之间、局部与整体之间存在着一种怎样的逻辑关系。

【考点解读】具体来看,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1.划分层次,概括层意2.分析层次间的逻辑关系(总分、递进或并列等),看作者是怎样展开议论的3.深入分析局部段落,如开头段、过渡段、结尾段,看它们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常见的考查题型有:1.请用“∥”给文章划分层次。

2.简要分析本文(某段)的论证思路(论证过程)。

【技法点拨】答题模式:1.先概括每段的段意,再按照一定的标准将段意分类、合并,最后得出文章的几大层次(一般是三或四个)。

2.先总述(指出、点明)……观点,再(从××方面)论证……观点(道理),最后总结观点/提出希望。

【真题演练】(一)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修炼“挫商”①人生是一条布满荆棘的崎岖之路,常常充满着挫折与失败。

面对人生的挫折与失败,我们应该修炼挫商。

②挫商,即承受挫折的能力。

承受能力越强,控商也就越高。

③无论条件多么优越,无论才华何等了得,生活总是充斥着不可预知的意外,没有谁的人生旅程一帆风顺。

④未经历小路的坎坷泥泞,哪能体会到阳光大道的平坦通畅?未经历风雪交加的困苦,哪能体会风和日丽的温馨?未经历挫折和磨难的煎熬,怎能体会到成功和胜利的喜悦?挫折和磨难,能拓展生命的宽度。

⑤当你的道路充满荆棘却不退缩,当你一次次跌倒后依然顽强地站起来,当你受到别人的冷嘲热讽却没有心灰意冷,你会迎来胜利的曙光,你会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与幸福!⑥自古以来,多少人面对挫折不屈不挠,从而让人生放射出耀眼的光芒!⑦司马迁,身受酷刑,用十余年时间写出了被誉为“史家之绝唱”的《史记》;贝多芬,两耳失聪,却“紧紧扼住命运的咽喉”,谱写出气势磅礴的《命运交响曲》;董明珠,经历丧夫之痛却没有被击倒,让“格力”成为享誉国内外的大品牌。

2021年易县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1年易县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1年易县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山水间金仁顺初听“仙岩”“瓯海”这两个名字,很像一副对联,对偶工整。

瓯海是小海,或者说,一小块海,配着仙岩,熨帖得很。

“仙岩”之名,自然是有些来历的。

此仙是轩辕黄帝,大神。

传说大神在此地修成正果,“仙岩”之名,由此而来。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仙岩有一潭水,梅雨潭,没有龙,却有点睛之笔——朱自清的《绿》,写的就是梅雨潭:“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以前读的时候没觉得怎么样,真到了潭边,把这篇文章重新读过,惊诧于朱先生的《绿》写得如此之好。

我们也是在秋季薄阴的天气来到梅雨潭边,也是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

我们也是写作的人,却没有任何描述的冲动,“眼前有景道不得”,我们能描述的,朱先生已经描述过了。

既然有景道不得,就说点儿闲话吧。

瓯海,或者说温州,古时名为永嘉。

永嘉太守中,出了个谢灵运,“自言长官如灵运,能使江山似永嘉。

”提起谢灵运,得先说说他曾祖辈的谢安。

谢安是个天才,故事很多。

谢安年少时,风采神态清秀明达,青年时期风流倜傥,名闻天下,他醉心于与当时的名士、名僧交游,寄情山水,吟诗弄文,酷爱清谈。

曲水流觞这种雅宴,于他们是日常,于历史就是传奇。

谢安40岁前没认真当过官,40岁时谢氏一门日渐式微,他才萌生了出仕的意愿。

谢安才华横溢,名满江湖,当官也当得风生水起。

著名的淝水之战,全靠他运筹帷幄,以7万兵力打败符坚的15万大军。

捷报传来时,谢安正在与客人下棋,看一眼捷报,不动声色,继续下棋,客人追问,才淡淡一句:“没什么,孩子们已经打败敌人了。

”肥水一战,谢安名垂千古。

他多年隐居东山,甫一出世,便是惊世骇俗。

谢安的侄子谢玄,当年是淝水之战的重要指挥者;谢安是后台,谢玄等人是前锋。

谢玄的孙子是谢灵运。

谢灵运小时候跟谢安一样,聪慧过人,家底丰足,人脉深厚。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二调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二调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衡水中学2021-2021 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二调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值150分。

考前须知: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复选择题时,选出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复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一定时间后,通过扫描二维码查看讲解试题的视频。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邹智,字汝愚,合州人。

年十二能文。

家贫,读书焚木叶继晷者三年,举成化二十二年乡试..第一。

时帝益倦于政,而万安、刘吉、尹直居政府,智愤之。

道出三原,谒致仕尚书王恕,慨然曰:“治天下,在进君子退小人。

方今小人在位,毒痛四海,而公顾屏弃田里。

智此行非为科名,欲上书天子,矫世变俗,拯斯民于涂炭耳。

〞恕奇其言,笑而不答。

明年登进士,改庶吉士,遂上疏曰:“陛下于辅臣遇事必咨殊恩异数必及恋云任矣然或进退一人处分一事往往隆中旨使一二小人阴执其柄是既任之而又疑之也陛下岂不欲推诚待物哉?〞疏入,不报。

智既慷慨负奇,其时御史汤鼐、中书舍人吉人、进士李文祥亦并负意气,智皆与之善。

因相与品核公卿,裁量人物。

未几,孝宗嗣位,弊政多所更。

智喜,以为其志且得行,复上书曰:“少师安持禄怙宠,少保吉附下罔上,太子少保直挟诈怀奸,世之小人也。

陛下留之,那么君德必不就,朝政必不修,此弊所当革者也。

致仕尚书王恕忠亮可任大事,尚书王兹刚毅可寝大奸,都御史彭韶方正可决大疑,世之君子也。

〞帝得疏,颔之。

居无何,安、直相继罢斥。

而吉任寄如故,衔智刺骨。

鼐常朝当侍班..,智告之曰:“祖宗盛时,御史侍班,得面陈政务得失,立取进止。

自后惟退而具疏,君幸值维新之日,盍仿先朝故事行之。

〞及恕赴召至京,智往谒曰:“后世人臣不获时见天子,故事多苟且。

愿公且勿受官,先请朝见,取时政不善者历陈之,力请除革,而后拜命,庶其有济。

2025届陕西省兴平市秦岭中学高三(最后冲刺)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5届陕西省兴平市秦岭中学高三(最后冲刺)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5届陕西省兴平市秦岭中学高三(最后冲刺)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写诗是一种细致的手艺活,为了得到理想效果,诗人往往要殚.(dān)精竭虑,付出繁剧锁细的努力——冷淬水磨白炽(zhì)的情感;海选、试错,寻找那个唯一恰当的字词。

B.准确的语言本身是一种吊诡,我们用各种方法使语言愈来愈准确,使其几乎没有模棱.(léng)两可的含义,语言反而因丧失应有的弹性而变得味同嚼.(jué)蜡。

C.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节日的祥和,面对伤害能力不容小觑(qù)的新型冠状病毒,医务工作者们纷纷请缨,带着坚如磐.(pán)石的初心,果断逆行,弛援武汉。

D.阅读微信有可能成为病态,而转发微信也可以变成许多人的癖.(pǐ)好,转得瘾头十足,结果为了获得转发量,有人不惜用“是中国人就转”“有良心的就转”等词语作为噱.(xué)头。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表海亭①欧阳修②望海亭亭古堞间,独凭危槛俯人寰。

苦寒冰合分流水,欲雪云垂四面山。

髀肉已消嗟病骨,冻醪犹可慰愁颜。

颍田二顷春芜没,安得柴车自驾还。

(注)①表海亭原址在山东省青州的南阳河河畔,传说当年姜太公分封至齐,属东夷之地。

②1049年,欧阳修被请来做颍州太守,离开颍州后,他写下了一批思念颍州的作品,表达归颍的愿望。

这就是其中的一首。

1.下列关于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首联写望海亭非常高,从上面可以俯看人间,可惜年久失修,栏杆坏了很危险。

B.颈联写诗人因病瘦弱,形销骨立,万念俱灰,只能借酒消愁。

由此可知他的老病无助。

2025届北京海淀高三(上)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5届北京海淀高三(上)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

海淀区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练习高三语文2024.11 本试卷共8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唐代《括地志》云:“太行数千里,始于怀而终于曲,为天下之脊。

《尚书·禹贡》中已出现“太行”之名:“太行、恒山,至于码石,入于海。

”在古人的理解中,太行山直通碣石山及海域,不仅绵长,而且广大。

比大更甚谓之“太",古代地理学者有“天下之山,莫大于太行”的共识。

太行山从北向南呈“s”形,东西宽40-50公里,由群山组成一个极大的“矩阵”。

其中名山益萃,诸峰林立,王屋、云台、狼牙、五台等山峰自南而北牵手耸立,仿佛华夏大地上的另一道长城。

剧烈的造山运动和千百万年的冰蚀水侵,使太行山随处可见落差巨大的断崖峭壁和深不可测的深山峡谷,形成了多样的自然地貌。

山顶平台、山崖平台、山崖陡坎组成了阶梯状地形,高峻壁立、连绵不绝的长崖三面围合形成了围谷或瓮形山谷,还有百转深幽的曲峡、一线天式的地缝,梭角鲜明、嶙峋峰噪的塔峰丛、岩墙、孤峰、石柱等。

这些具有典型意义的地貌被称为“太行地貌”太行山东麓群峰拔地,列嶂摩天。

尤其是南太行,与平原之间几乎没有过渡,犹如被直接臂开了一样。

而西麓则黄土深厚,相对徐缓。

这样差别巨大的地貌是怎么形成的呢?北宋沈括登太行山时,在山崖间发现了一些海螺贝壳,指出“此乃昔日之海滨,今东距海已近千里"。

现代地质学研究证实了他的论断,240万年前,太行山开始大幅隆起,东侧盒地则不断沉陷,东麓的大断裂便造成了地形上的一升一降。

新生的太行山如一道巨型城墙,阻挡了西北季风带来的滚滚沙尘,在太行山西侧沉积成地球上面积最大的黄土高原。

众多的河流又硬生生在墙体上冲出一条条孔道,将滚滚泥沙一股脑儿倾泻入古华北海,长出了30多万平方公里的华北平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终南之山有棘满径,枝柔而刺密。

触之者恒胶结不可解①,不受伤不已。

人畏其刺,咸迂其途避之。

一人义形于色,蹇裳而入②,欲节节而断之。

孰知左断于指,而右曳于臂,下钩其裙,上牵其袖,惫已甚。

君子曰:“斯人之疾恶是矣,疾之而不以其道,苟持斧,求其本而艾之③,何棘不去?”
(注释)① 胶结:粘住。

②蹇(qiān):撩起。

③艾:同“刈”,割。

8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一人义形.于色形:_________
(2)何棘不去.去:_________
81.下列对划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人的疾病是非常严重的B.这人对害人的东西很痛恨C.这人痛恨害人的东西是对的D.这人的病恶化到如此程度82.斯人在断棘时“惫已甚”的主观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的语言回答),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

【答案】
80.表露,表现去除,除掉
81.C
82.疾之而不以其道要用正确的方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