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日常练习动作_预防脑中风
4种手部小动作能防病:旋转拇指自我握手

4种手部小动作能防病:旋转拇指自我握手内容:导读:手是日常健脑的最好活动部位,老年人常做点手部运动,可以预防脑部衰老,减少痴呆症、脑梗塞和中风的发生概率。
只要您手腾得出空来,就不妨做点手部小动作。
四种手部小动作能防病
旋转拇指:如果感到体力不足,不妨试着让拇指作360度旋转。
旋转时必须让拇指的指尖尽量画圆形。
起初也许会感到不顺,但反复进行几次以后,拇指就会有节奏地旋转,而且让人觉得心情舒畅。
一般让拇指按顺时针的方向及逆时针的方向各自旋转1-2分钟即可。
自我握手:这是一种最简单的养生方法。
左右手掌靠拢在一起交替对握,关键在于右手拇指要有意识地用劲抓住左手的小鱼际肌,左手拇指抓住右手的小鱼际肌。
紧握3秒钟后双手分开。
左右相互紧握5-6次。
手指交叉
手指交叉:当感到大脑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时,不妨把双手手指交叉地扭在—起。
一只手拇指在上交叉—会儿后,再换成另一只手拇指在上。
然后将手指尖朝向自己,并使双手腕的内侧尽量紧靠在—起,反复进行几次。
温风吹手:许多人在洗发后都用电吹风吹干。
如果使用电吹风对手掌进行刺激的话,只花3-4分钟,就可取得保健效果。
用电吹风向手掌送去温风,感到稍热时,就把电吹风移开,然后再靠近手掌吹风。
这样反复进行6-7次,使整个手掌都被电吹风吹出的温风刺激到。
预防缺血性疾病,练练小腿

预防缺血性疾病,练练小腿作者:来源:《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2017年第07期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腿部强健与心脏、腰椎、肝脏、肾脏等重要器官的健康密切相关。
因此,经常锻炼腿部,能强化全身组织器官的血流动力,改善血供,预防脑中风、冠心病、腰椎间盘突出、老花眼等多种病症。
快走、慢跑、游泳等运动都能锻炼到腿部,但由于老人腿部协调性差、肌力减弱、关节稳定性变差,不少人还患有关节炎、骨质增生等病症,因此,日常练腿更适宜做一些有针对性的锻炼。
以下练腿操强度不大,运动量适宜,防病保健的功效非常好,老人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性地练习。
跷足分趾防大脑缺血脑供血不足常表现为头晕、吐字不清、哈欠连天、肢体麻木、全身乏力、嗜睡等症状。
经常练习跷足分趾有助于防治脑缺血。
这是因为大脑皮层的一些区域与躯体运动有密切联系,通过下肢肌肉及脚趾的活动能刺激大脑皮层,增加脑血流量。
方法:坐在椅子上,地面铺一地垫,赤脚踩在地垫上,脚趾用力抓地,然后放松,反复进行3分钟;然后左腿在上跷起二郎腿,将五个脚趾同时分开,反复练习2分钟,接着换右腿在上,重复分脚趾的动作。
以上动作每日练习2次,熟练后可增加练习的难度,如用脚趾抓毛巾、抓笔、逐个分开脚趾等。
伸臂下蹲防心脏缺血心脏缺血常表现为心慌、胸闷、气短,以及夜间睡眠时感到憋气等症状。
经常练习伸臂下蹲,有助于改善心脏缺血。
伸臂下蹲时下肢肌肉的挤压,以及胸腔吸气和心脏舒张期产生的负压吸引利于血液回流,同时血液的冲击使尚未被挤压的血管被动扩张,不仅增强了心脏的泵血功能,还能增强心血管的弹性,有效缓解心脏缺血。
方法:站立,两脚自然分开,与肩同宽,双臂前伸,与地面平行,松腰屈膝慢慢下蹲,同时配合深呼吸,下蹲时上身尽量挺直;下蹲到最大限度后,停留5秒钟,之后收手缓慢起立,反复做5回,每日3次。
注意,膝关节炎、高血压患者及严重冠心病患者不宜做这个动作。
仰卧踢腿防腰椎缺血腰椎缺血常表现为腰部酸痛无力、腿麻、腿发凉,甚至小便失禁等症状,常见于骨质增生及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练习仰卧踢腿可防治腰椎缺血。
中风后最佳锻炼方法

中风后最佳锻炼方法摘要:中风(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对患者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锻炼在中风康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中风后最佳的锻炼方法,包括康复运动、步行训练、平衡训练和力量训练等。
1. 康复运动康复运动是中风患者最常见的锻炼方式之一。
它通过逐步增加运动负荷,帮助恢复中风后受损的肢体功能。
康复运动可以选择有氧运动,如步行、骑行和游泳,也可以进行抗阻力运动,如举重和拉力训练。
在进行康复运动时,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和康复治疗师的指导进行适当的强度和时间安排。
2. 步行训练步行训练是中风康复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逐渐增加步行的距离和速度,患者可以恢复受影响的肌肉功能,提高平衡和协调性。
在进行步行训练时,患者可以选择适当的路线和地点,避免过于拥挤的环境和崎岖的路面,同时可以使用助行器或拄杖等辅助工具来提供支持。
3. 平衡训练中风后,患者的平衡能力通常会受到影响,容易出现摇晃、不稳定甚至摔倒的情况。
因此,平衡训练是中风康复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平衡训练可以包括站立平衡练习、单腿平衡练习以及平衡器械的使用等。
在进行平衡训练时,患者应充分考虑自身能力,避免过于危险或过于困难的动作,以减少意外伤害的风险。
4. 力量训练力量训练对中风患者的康复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恢复肌肉的力量和耐力,提高整体身体功能。
力量训练可以包括各种肌肉群的练习,如躯干、上肢和下肢的屈伸运动等。
患者在进行力量训练时,应选用适量的负荷,并根据自身能力逐渐增加训练强度。
5. 注意事项在进行中风后的锻炼时,患者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与医生和康复治疗师进行沟通,了解自身的康复状况和锻炼能力,避免过度劳累和受伤;- 遵循专业的康复指导,避免盲目锻炼;- 定期进行锻炼,保持良好的运动习惯;- 在锻炼时,保持适当的休息和水分摄入,避免过度疲劳和脱水;- 避免在极端天气条件下锻炼,如高温或严寒;- 避免过度锻炼和长时间单一运动,保持锻炼的多样性。
脑卒中医学科普短视频文案

脑卒中“脑卒中”又称“脑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
饮料里面含有大量的糖,会导致血管的变化,会导致血液黏稠,引起一些疾病。
我们也可以练三个动作防止血栓,练起来。
第一个动作:坐在椅子上,把腿抬起来,脚尖勾,伸曲练习。
第二个动作:就像踩刹车一样,把脚放在地上,抬、踩,玩电脑的时候、看电视的时候都可以这样练,利用小腿肌肉压缩,来防止血栓形成。
第三个动作:就是骑自行车。
心脑急救谣言50岁以上的爸爸妈妈们一定要记住,在睡眠时如果心脏病突发,剧烈的胸痛足以把人从沉睡中痛醒,捶自己的心脏是没有用的,应舌下含服硝酸甘油2片,或者阿司匹林3片(300毫克)嚼服,同时立刻联络急救中心,然后坐在椅子或沙发上静候援助,不可用力活动。
被人捅了一刀怎么办被人捅了一刀怎么办?处理步骤如下: 1. 不要拔刀,让刀插着堵住伤口。
2. 拨打120。
3. 等待救护人员,最好别动,移动容易加快血液流失。
头外伤的处理创伤后,大部分伤者都会出现口渴的现象,但都不可让其饮水。
坠落伤后要让医生多检查颅脑损伤引起的颅底骨折会伴有耳漏,流出物一般为血性液体的警示。
急诊科医生不会因为您没带钱而拒绝检查及治疗,当他们对病情进行评估并确定情况紧急,就会为患者开通绿色通道,绝不会因为金钱而耽误患者的检查及治疗,请您配合医生。
针灸扎破肺,如何进行气胸抢救我听了后觉得又可气又可笑。
据患者回忆,就是从那天拔针后感觉胸口发闷的。
然后第二天又去做了一次,回家感觉胸闷得更厉害了,而且出现了憋气症状。
然后就来到了急诊科。
通过家属描述的病史并结合查体,让我想到了一个疾病:气胸。
经过胸片检查后确诊:双侧气胸(量大)。
患者的病因一下子水落石出——扎针灸扎破了肺,引起了气胸。
后来老人住院了,放置了“胸腔闭式引流”后症状才得以缓解。
如果不及时治疗,老人会被憋死的。
气胸是什么?简单地说,每个人都有两个肺,肺就如同气球一样,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肺一旦破了,气就跑到了胸腔里,随着胸腔里的气体逐渐增多,肺就会被压缩从而导致憋气、呼吸困难,最终引起死亡。
护好脑血管常做7个动作

护好脑血管常做7个动作护好脑血管常做7个动作1张闭嘴闲暇时经常做“张闭嘴”运动,即最大限度地将嘴巴张开,同时伴之深吸一口气,闭口时将气呼出。
如此一张一闭,连续做30次。
2摇头晃脑平坐,放松颈部肌肉,不停地上下点头3分钟,然后再左右旋转脖颈3分钟,每天2~3次。
3打“耳光”每天早中晚用手拍打双耳100次,拍打时掌距约10~25厘米,力量适中,不可过猛。
4耸肩将双肩上提,缓慢放松,如此一提一松,反复进行,早晚各做5分钟左右。
5摩颈双手磨擦发热后,迅速按摩颈部左右两侧,用力中等,速度稍快,以皮肤发热、稍红为度,每天早晚各做5分钟。
6捏腋窝每天早晚各捏腋窝5分钟左右。
具体方法是:左右臂交叉于胸前,左手按捏右腋窝,右手按捏左腋窝,运用腕力带动中、食、无名指有节律地轻轻按捏腋窝肌肉。
7伸懒腰两手交叉于腹前,自胸至头顶上伸似举重样,将腰带起,如此数次。
护心记住6个11.每天快走一小时《英国医学杂志》刊登一项研究发现,每天快步走可以使心脏病危险降低50%。
但每天以闲散的方式散步1小时则达不到防止心脏病和中风的效果。
只有能够让身体发热或呼吸加快的运动才更有益心脏健康。
2.每天一个苹果《英国医学杂志》发表最新研究显示,如果英国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都能坚持每天吃一个苹果,一年可减少8500例因心脏疾病引发的死亡。
3.每天一碗杂粮粥每天适当喝一些麦片粥,食用糙米或者谷物有助于保护心脏。
每天适量喝杂粮粥,多摄入全谷类食物,可以补充膳食纤维,维生素B1等,有助于控制胆固醇的升高,保护心脏。
4.每天一杯绿茶绿茶里的茶多酚具有抗氧化作用,而且绿茶中的绿茶素具有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都可以保护心脏。
5.每天吃一把坚果美国范德堡大学的研究者考察发现,经常食用坚果与人们因为心脏病或其他原因而早亡的风险降低之间存在着关联,有助于人们保护心脏。
6.每年一次体检健康的中年人,应该每年进行一次体检,包括血压、血脂、血糖、心电图,有条件的可以做心脏负荷试验,以早期了解心脏是否存在缺血的情况。
中风的康复训练方法

中风的康复训练方法一早期康复:此期患者一般表现为迟缓性麻痹,没有随意的肌肉收缩,也不出现联合反应,机体基本处于全面松弛状态;相当于Brunnstrom恢复阶段1-2期。
(一)基本目的:早期康复的基本目的是防止日后会严重影响康复进程的合并症,如肿胀,肌肉萎缩,关节活动受限等;争取功能得到尽早的改善,预防并发症。
(二)早期康复方法:01、正确体位:教会家属和护理人员采用正确的体位摆放,包括仰卧位,健侧卧位和患侧卧位的方法,要求每2小时翻身一次,并拍背数下。
02、翻身练习:双手交叉前平举,分别向两侧转动,双足撑床。
03、床上自我辅助练习:双手交叉前平举,上举过头,侧举,指鼻,双腿屈曲撑床抬臀,双脚交叉侧移等。
04、床边被动运动——上肢:肩胛带,肩关节,肘关节,腕指关节。
05、床边被动运动——躯干牵拉,背肌挤压刺激。
06、床边被动运动——下肢:髋关节,膝关节及踝趾关节。
07、促进肌肉收缩的方法:利用对肌肉的突然牵张,引起肌肉收缩。
08、排痰09、床头抬高坐位训练:床头渐抬高,每个位置患者能维持30分钟,则渐加10度再训练,直至能床边坐起,无靠位平衡练习。
10、面,肌刺激:张口,鼓腮,叩齿,伸,顶上腭等,冰冻棉(或冰块含服)及味觉刺激。
11、呼吸控制练习:要求患者深吸气—缓慢呼气,放松。
12、坐训练:在床头抬高未达90度前,首先训练患者侧后单手支撑抬头抬肩的动作,直至能支撑坐起。
13、坐位平衡:正确坐姿,床边坐位平衡,包括前后左右各向。
14、坐位操:以加强平衡训练,包括双手交叉前平瘵,侧瘵,双手交叉指鼻,双手交叉向前指物;健侧下肢肌力训练等,可教会家属及护理人员,然后一日多次督促患者练习。
15、床到轮椅(或椅)的转移。
16、坐站练习:如有条件可早期给予患者床站立,帮助患者重获垂直感,重获对抗重力肌的控制,重获血压的自身调节,改善立位平衡和克服直立性低血压。
一般情况下脑梗塞患者要求在入选治疗组3-4天后达到床边坐位,二周内可训练站立,辅助力量视病情而定;脑出血患者应尽量在二周内达到床边坐位,四周内达到站立。
脑梗最怕三种锻炼方法

脑梗最怕三种锻炼方法脑梗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一旦发生,往往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后果。
因此,预防脑梗至关重要。
除了日常生活中的注意和保健外,适当的锻炼也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三种最适合预防脑梗的锻炼方法。
第一种是有氧运动。
有氧运动是指持续性、中低强度的运动,如慢跑、游泳、骑车等。
这类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压,减少体内脂肪堆积,从而降低患脑梗的风险。
建议每周进行3-5次,每次30-60分钟的有氧运动。
第二种是力量训练。
力量训练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改善身体的代谢水平,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
常见的力量训练包括举重、引体向上、俯卧撑等。
这些训练可以有效预防脑梗,建议每周进行2-3次,每次30-45分钟的力量训练。
第三种是瑜伽和太极。
瑜伽和太极是一种以舒缓的动作和深呼吸为主的锻炼方式,可以有效缓解压力,提高心理素质,改善睡眠质量,从而减少脑梗的发生。
这两种锻炼方式对身体的柔韧性和平衡感也有很好的提高,对预防脑梗也有一定的帮助。
建议每周进行3-4次,每次30-60分钟的瑜伽和太极锻炼。
除了以上三种锻炼方法外,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在进行锻炼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热身活动,避免运动损伤。
其次,在锻炼过程中要注意适度,不可过度劳累。
最后,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总之,预防脑梗,锻炼是非常重要的。
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坚持每天进行,可以有效降低患脑梗的风险,提高身体的健康水平。
希望大家能够重视起来,从现在开始就加入到锻炼的行列中来,让我们共同远离脑梗的威胁。
中风右侧偏瘫康复 训练计划

中风右侧偏瘫康复训练计划中风(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血管破裂或者脑血流供应中断导致的脑组织损伤。
中风后,患者往往会出现各种不同程度的瘫痪症状,其中右侧偏瘫是最常见的一种表现。
为了帮助中风患者恢复功能,康复训练计划显得尤为重要。
康复训练是指通过一系列的物理、运动和认知训练来促进患者康复。
对于中风右侧偏瘫的康复训练,下面将提供一份详细的训练计划,帮助患者尽早恢复功能。
1. 肌肉强化训练中风后,患者的右侧肌肉往往会出现松弛和萎缩的情况。
因此,肌肉强化训练是康复训练的重要环节。
患者可以通过逐渐增加负荷的体力活动来增强肌肉力量。
例如,可以进行手臂和腿部的肌肉练习,如抬举物体、蹲起等。
在进行肌肉强化训练时,应注意逐渐增加负荷,避免过度疲劳和过度使用。
2. 平衡和协调训练中风后,患者的平衡和协调能力往往会受到影响。
因此,平衡和协调训练对于康复非常重要。
患者可以进行一些平衡练习,如单脚站立、走直线等。
此外,还可以进行一些协调练习,如手眼协调练习、手指灵活性训练等。
通过这些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提高平衡和协调能力,降低跌倒的风险。
3. 功能恢复训练中风后,患者往往会出现各种日常生活功能障碍,如吞咽困难、言语障碍等。
因此,功能恢复训练是康复训练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患者可以进行各种功能训练,如吞咽训练、言语训练等。
此外,还可以进行日常生活技能训练,如穿衣、洗漱、进食等。
通过这些训练,可以帮助患者逐渐恢复日常生活的功能。
4. 空间感知训练中风后,患者的空间感知能力往往会受到影响。
因此,空间感知训练对于康复非常重要。
患者可以进行一些空间感知练习,如找出不同形状的物体、拼图等。
此外,还可以进行一些视觉训练,如注视移动的物体、追踪运动的物体等。
通过这些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提高空间感知能力,促进康复。
5. 心理支持和认知训练中风后,患者往往会出现情绪波动、认知障碍等问题。
因此,在康复训练中,心理支持和认知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个日常练习动作预防脑中风
近年来,患上脑中风的人数在逐年增加,预防中风的重要性已经引起国内外医学界的重视,专家为大家介绍了4个日常练习的小动作,每日规律练习,就能为日后防治中风起到很好的效果。
左右开弓空抓手
研究发现,脑溢血与患者的生活习惯、运动方式有关,缺少锻炼的右脑血管壁异常脆弱,易发生破裂,因此患者应多活动左手。
做法是:每天早、中、晚各做3次空抓手,每次各做400次。
早晚都要耸耸肩
耸肩可使肩部神经、血管和肌肉放松,活血通络,为颈动脉血液流入大脑提供人工驱动力。
做法是:每天早晚做双肩上提、放下的动作,每次做4~8分钟。
规律转动头部
专家从油漆工人很少发生中风的事实分析认为,这与工人劳动时摇头晃脑的工作特点有关。
头部前后左右旋转,可增加血管的抗压力,有利于预防中风。
做法是:平坐,放松颈部肌肉,然后前后左右摇头晃脑各做30~50次,速度宜慢,每天早晚各做3次。
低血压患者平卧做。
双手巧妙按摩颈部按摩颈部可促进颈部血管平滑肌松弛,减少胆固醇沉积,促使已硬化的颈部血管恢复弹性,并改善大脑供血,预防中风发生. 做法是:双手摩擦发热后,按摩颈部左右两侧,速度稍快,以皮肤发热发红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