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课题3
初中化学教学课例《第五单元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教学目标 初步理解反应物和生成物间的质量关系。培养学生按照
化学学科特点进行思维的良好习惯和熟练的计算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
展的重大作用。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
学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度和科学精神。
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一般属于简单类型,所提供
的数据一般不复杂,解答的关键在于对化学原理要清
要完整、准确,指出若不配平,直接影响计算结果); 3、计算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4、标出已知量、未知量; 5、列出比例式; 6、解比例式(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7、简明地写出答语。 。。。。。。
亮点: 1、用神舟七号所用的燃料设疑,并让学生写出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说出它们的意义,在此设陷井“假如 你是设计师的推进师,用 100kg 的液氢,那还应放多少 液氧”。由学生掉进陷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入新课 做得好。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例 1、例 2,然后再让学 课例研究综 生根据例题试解学案中“猜一猜”符合逻辑。 述 3、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白板板演, 由学生自已找出每一位同学错误之处。学生做得很好, 能够提出自已的不同的观点,你说他说我说,整个课堂 很活跃,学生的思维达到了最高点。 4、由学生的纠错中,自已归纳解题的步骤及注意 事项,掌握了解题的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 不足:
800Kg 氧气行吗?为什么?
该怎么计算呢?
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学习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
—方法和步骤
[创设情境]
氢气是未来汽车的理想燃料。1Kg 的氢气就能供一 辆功率为 50KW 的汽车跑大约 100Km。
水是生命之源,找到合适的催化剂,即可利用光能 将水分解制取氢气。
[学生讨论] 可能得到的结果: 1、无从下手。 2、根据化学式计算,求出水的质量。 3、利用化学方程式解题。等。 [教师点拨] 1、若学生根据化学式计算,应给予肯定。但叮嘱 他们在使用此法解题时,应说明所得氧气中氧元素即为 水中氧元素。 困惑:若某种元素没有全部转化为某种物质,求该 物质的质量怎么办呢? 2、若利用化学方程式解题。引导学生说出解题思 路,引导回忆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引导回忆]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以电解水的反应为例) 1、表示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 2、表示每 36 份质量的水完全反应,生成 4 份质量 的氢气和 32 份质量的氧气。
第五单元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通电
H2↑+g 2 x 4g 18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 ;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
教
分 课 时
学 师 活
流 动
程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环 节 与时间
教
答:可得到 4 克氢气 丙同学[解]设可得氢气的质量是 x。
重 点 难 点 课 前 准 备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格式 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解题格式的规范化及化学计算设答与物理、数学的区别
多媒体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 ;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
教
分 课 时
学 师 活
一生板演其他人在 练习本上书写计算 过程
△使学生再练习 中正确规范地解 题
讨论
阅读 讨论:不行,因为 化学方程式中各物 质的质量比是指不 含杂质的纯物质之 间的质量比 观看解题过程 分析存在的问题
△培养学生自学 获取知识的能力, 进一步巩固化学 方程式的计算格 式
甲不对 启示:化学式书写 要准确
HO2
教
题 学 目 校 教 者
学
设
年 级
计
总课时 学 科
1
课题三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星火一中 刘占国
九
化学
设计来源
教 材 分 析
自我设计
教学时间
本课题上承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化学方程式,是化学中定量研究的真正体现和具体应用,也是 化学计算的重要组成和基础,并能为后面有关含杂质等的计算做好准备,故学好本节内容极 为重要。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五单元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课件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12.在反应A+3B===2C+3D中,C与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22∶9。
若2.3 g A与足量B充分反应,生成2.7 g D,则在此反应中,参加反应的B
与生成C的质量比为
( B)
A.3∶2
B.12∶11
C.8∶11
D.35∶33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13.把A、B、C、D四种纯净物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 充分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245
96
x
9.6 g
2x45=99.66g
x=24.5 g
故原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是30 g-24.5 g=5.5 g。
答:原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是5.5 g。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15.现有含一定杂质的高锰酸钾样品8.78 g,加热使之完全反应(杂 质不反应),制取了0.56 L氧气(对应条件下氧气的密度为1.429 g/L),试 计算: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解:设生成的氢气的质量为x。
CH4=催=高化=温=剂=C+2H2
16
4
32 t
x
146=32x t
x=8 t
答:32吨甲烷裂解,可制得氢气的质量为8吨。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能力题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10.在化合反应2A+B2===2AB中,A与B2反应的质量关系如右图 所示,现将6 g A和 8 g B2 充分反应,则生成AB的质量是 ( C )
C.②①⑤③④
D.①②⑤③④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4.四名学生计算 30 g 碳与足量的氧气反应,可以得到多少克 CO2 时,出现了以下几种算式(x 表示 CO2 的质量),其中正确的是( B )
第五单元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课件

化学2方K程M式n的O意4=义△=有=哪K些2?M(nO以分4 +解M高锰nO酸2钾+为O例2)↑
316 ∶ 197 ∶ 87 ∶ 32 若(316)克 ∶ ( 197)克 ∶ ( 87)克∶( 32)克
若(632)克 ∶ ( 394)克 ∶ ( 174)克∶( 64)克
这说明: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质量比 是成正比例关系。因此,利用正比例关系据化学方程式和 已知的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可求生成物(或 反应物)的质量。
245
96
X
克
245 X ------- = -------
96 克 克×245
X = -------------- 克 96
答:需要氯酸钾克.
课堂小节:
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步骤
(1)设未知数 ....…设 (2)写出化学方程式 …...方 (3)写出有关物质的式量、已知量和 未知量 ..............关
x
x 32 6g 0.6g 2 158
答:加热分解 6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氧气。
1.请说出2KClO3
MnO2 2KCl+ 3O2↑所表示的意义。
2.加热490g氯酸钾,则最多能生成多少氧气?
192g 3、将纯净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6g放 在试管中,加热不再产生气体 为止,剩余固体 的质量 为问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学习目标
1、在理解化学方程式涵义的基础上,掌 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
2、通过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掌握化学 方程式计算的书写格式,同时培养、 提高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学习重点
• 1、掌握已知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 质 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五单元课题三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课件共15张PPT

1×(2×16)
6.3g 2×158 (4)列出比例式········· x 32 32 × 6.3g =0.6g (5)求解············· x= 2×158
x
答:加热分解6.3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氧气的质量为0.6g。 (6)简明地写出答案··
活动元二 构建计算模型
环节一 自主学习 引领示范
2KMnO4 K2MnO4 + MnO2 + O2↑
36
32
316
32
一解二设最后答,方程书写不能差,
准确找到质量比,纯量代入不掺假,
所有单位要一致,列式计算解决它。
谈谈我的收获 感谢您的聆听!
5、规范“解”、“答”
活动元三 体会计算意义
环节一 自编题目 学以致用
【活动内容】 结合已知信息,小组合作,编写 一道有关木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 程式的计算题。
已知:木炭有3kg
【题目编写要求】: (1)书写工整; (2)清楚简洁。
活动元三 体会计算意义
环节二
通电
思维延伸
提升素养
△
【比一比】产生等质量的氧气,H2O和KMnO4谁消耗的更多? 2H2O 2H2 + O2
电
活动元二 构建计算模型
环节三 总结计算过程中值得注意的地方
活动要求: 1、设 x 不带单位
1、小组成员互相帮助,用红笔改正错误; 2、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配平、条件、“↑或↓”) 2、共同总结:计算过程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3、算对相对分子质量,找准质量比关系 3、将小组讨论结果记录在学案上,交流分享。 看哪个小组的总结又快又全面! 4、单位规范、统一
圈画关键字 归纳步骤
阅读教材 自学例1
化学人教九上分层优化测试:第五单元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试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课本核心知识点精讲知识点1 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1.理论依据:质量守恒定律。
2.基本依据:化学反应中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
特别提醒: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间的质量比是相对分子质量与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的乘积之比,计算时不要漏掉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
例1: (2022天津河西期中)在反应A+2B=3C+2D中,已知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32:17,当6.4gA 与一定量B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9.6gC,则生成D的质量为( )A.0.2gB.1.8gC.3.6gD.4.4g答案:C解析: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32∶17,则设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2a、17a,设参加反应的B 的质量为x。
A + 2B=3C + 2D32a 34a6.4g x32a 6.4g =34ax,解得x=6.8g,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D的质量为6.4g+6.8g-9.6g=3.6g.知识点2 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可概括为:“设、方、关、比、算、答”。
(1)设未知量,一般情况下,求什么设什么,未知量通常不带单位;(2)准确完整地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3)根据化学方程式找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以及题目所给出的已知量和未知量,写在相关物质化学式的正下方;(4)依据质量关系列出比例式;(5)算出未知数;(6)简明扼要地写出答案。
特别提醒: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1)把握“三个要领”:步骤要完整,格式要规范,计算要准确;(2)抓住“三个关键”:准确书写化学式,化学方程式要配平,准确计算相对分子质量;(3)注意“两个事项”:质量单位要统一,参与计算的质量必须为纯净物的质量。
例2: (2022辽宁大石桥期末)某兴趣小组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某次实验中固体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1)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g。
(2)求反应生成氯化钾的质量。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有关天平的试题

有关天平的试题【例1】在托盘天平的两托盘上各放一只烧杯,分别注入足量的稀盐酸,天平平衡(如下图)。
向左边烧杯中加入10克金属锌,向右边烧杯中加入10克金属镁,当反应停止后,天平指针的指向是()。
A.分度盘的左边 B.分度盘的中间C.分度盘的右边 D.三种情况都有可能【思路与技巧】天平平衡问题是中考考察的热点之一,关键要把握住一个问题:天平中的质量是如何增加的。
天平增加的质量==加入的固体质量—生成的气体质量无论固体是否发生反应、是否完全反应,天平中都要包含它们的质量。
如果反应中生成了气体,则在总质量中要减去生成的气体的质量。
天平的平衡问题可以体现同学们的宏观思维能力,正确的理解天平平衡的过程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本题中天平两边的稀盐酸是足量的,加入的金属的质量也是相同的,因此,此时天平平衡;当金属与酸反应后,会有氢气生成,生成氢气的质量越多,则剩余的质量就越少。
因此解题的关键转换成:同样质量的锌和镁与足量的酸完全反应后,生成的氢气的质量有什么关系?【答案】A【例2】如右图所示,在托盘天平的两盘上各放一个盛有足量的稀盐酸的烧杯,调节天平至平衡。
在左盘烧杯中加入Al和MgCO3的混合物,右盘烧杯中加入Mg和MgO的混合物,且MgCO3与MgO的质量比为21:10,充分反应后,若天平最终仍保持平衡,则加入的Al与Mg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
【思路与技巧】本题考查了天平的问题,同时加入了许多其他的因素,必须要明白和理解天平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再加上细致的审题,才能明确题目含义,正确的作出答案。
【答案】 33:32 【评析】天平的题目涉及到的反应中可能只生成一种气体,也可能同时生成两种气体,解题时,必须将所有的因素都考虑在内。
第5单元 课题3 《专题12:物质鉴别》

4.过氧化氢溶液和水 ( × )①观察颜色 ( × )②带火星的小木条 ( √ )③加入二氧化锰 ( √ )④加入硫酸铜 ( × )⑤测pH ( × )⑥测导电性
日常生活中 1.食盐和纯碱 ( × )①观察颜色 ( × )②闻气味 ( √ )③品尝 ( √ )④加入食醋 ( √ )⑤溶于水,测pH
5.氯化钠和亚硝酸钠 ( × )①加水观察能否溶解 ( √ )②加入足量硝酸银溶液 ( × )③品尝 ( √ )④滴加酚酞溶液 ( √ )⑤溶于水测pH值
6.苏打和小苏打 ( × )①加水观察能否溶解 ( × )②加入稀盐酸 ( × )③品尝 ( × )④溶于水测pH值 ( √ )⑤溶于水加入氯化钙溶液 ( × )⑥滴加酚酞溶液 ( √ )⑦加热,检验是否产生气体
5.软水和硬水 ( × )①观察颜色 ( × )②闻气味 ( × )③品尝 ( √ )④加入等量肥皂水 ( × )⑤测pH ( × )⑥蒸干
6.山泉水和蒸馏水 ( × )①观察颜色 ( × )②闻气味 ( × )③品尝 ( √ )④加入等量肥皂水 ( √ )⑤测导电性 ( √ )⑥蒸干
【强化训练】
第五单元 化学与生活
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
《专题12:物质鉴别》
酸碱盐类 1.浓硫酸和浓盐酸 ( √ )①用水稀释,观察 ( √ )②打开瓶盖闻气味 ( √ )③打开瓶盖观察 ( √ )④在纸上写字
2.稀硫酸和稀盐酸 ( × )①滴加少量硝酸银溶液 ( × )②滴加碳酸钠溶液 ( √ )③加入氯化钡溶液 ( × )④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 × )⑤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 × )⑥打开瓶盖闻气味
2.硫铵和硝酸铵 ( × )①观察颜色 ( × )②闻气味 ( √ )③加入氯化钡溶液 ( √ )④加水溶解、测温度 ( × )⑤加熟石灰研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该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3.3% 。
练习四:用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算
现有质量分数为10%盐酸73g,与 足量的石灰石反应,求:产生二氧 化碳的体积为多少?(在标准状况下, 二氧化碳的密度为1.977g/L)
【解】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Zn+H2SO4
65 98 32.5g y
ZnSO4+H2
2 x 2 = x
65 98 = y 32.5g
y=49g,x=1g
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49g/100g×100%=49% 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1g,硫酸溶液 中溶质的质量分数49% 。
练习二:用能反应的算
现将一黄铜(含锌、铜)样品粉末20g, 投入100g稀硫酸溶液中,恰好完全反 应,生成0.2g氢气,求:原黄铜样品 中铜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同心县王团中学
王耀明
2H2 + O2 2H2O 4 : 32 : 36 H2 O2
1 2 3 4 5 4 8g 2g 1g Xg 32 64g 16g 8g 8Xg
点燃
H 2O 36 72g 18g 9g 9Xg
计算原理:
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
已、未知量 ④ 列比例式,求解 ⑤ 作答
课后完成 作业:下册学习之友P043 第29题。谢谢
点
评
请多提宝贵意见
王团中学
王耀明
CaCO3+2HCl 73
73g×10%
CaCl2+H2O+CO2↑ 44 x x=4.4g
73 44 = x 7.3g
CO2为的体积为: 4.4g/1.977g/L=2.2L
答:产生二氧化碳的体积为2.2L。
小结:
利用化学方程式简单计算的步骤
① 设未知量
② 写出化学方程式
③ 写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
反应前总质量12g+146g=158g,反应后 总质量为153.6g,为什么质量减少了?
【解】因为反应有CO2生成,所以质量减少,减少 的质量就是生成的CO2的质量:158g - 153.6g =4.4g。
设:消耗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 CaCl2+H2O+CO2↑ 100 44 x 4.4g 100 44 x = 4.4g x=10g
【解】设:消耗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 高温 CaO+CO2↑ 100 56 x 5.6t 100 56 x = 5.6t x=10t
答:需要碳酸钙10t。
练习一:用量少的算
32.5g锌跟100g硫酸溶液,恰好完 全反应。求:
1、产生氢气的质量为多少? 2、该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解】设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消耗 硫酸的质量为y 。
【解】设黄铜中锌的质量为x。
Zn+H2SO4
65
x
ZnSO4+H2↑
2 0.2g
65 2 = x 0.2g
x=6.5g
黄铜中铜的质量为20g-6.5g=13.5g
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13.5g/20g×100%=67.5%
答:原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 为67.5%。
练习三:用减少的质量算
取某石灰石样品12g于烧杯中,加入 146g稀盐酸,完全反应后(杂质既不 反应也不溶解),烧杯中的质量为 153.6g。求:该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 量分数为多少?
① 设未知量(不是未知数,没有单位)
② 写出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
③ 找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已、
未知量(应为纯净物的质量) ④ 列比例式,求解(注意单位) ⑤ 简要作答
【例题2】工业上,高温煅烧石灰石 (CaCO3) 可制得生石灰(CaO)和二 氧化碳。如果要制取5.6t氧化钙,需 要碳酸钙多少吨?
和生成的各物质之间有固定的质量 比。
【例题1】加热分解6g高锰酸钾,可以得 到多少克氧气?
【解】设:得到氧气的质量为x。
2KMnO4 2×158 6g
K2MnO4+MnO2+O2↑ 32 x 2×158 32 = x 6g
△
x = 0.6g
答:加热分解6g高锰酸钾,可以得 到0.6g氧气。
解题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