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态伦理视角解读《熊》中福克纳对工业文明和荒野对立的焦虑

合集下载

福克纳《熊》中艾萨克的身份探寻

福克纳《熊》中艾萨克的身份探寻

福克纳《熊》中艾萨克的身份探寻作者:马志欣来源:《文学教育》2017年第05期内容摘要:《熊》是威廉·福克纳的经典之作。

这部中篇小说几经修改,达到了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如果以主人公艾萨克的年龄为主要时间线来重读这部小说,整个故事可以看作是一个男孩对自己身份的探寻和对生命意义的追问。

由“人类之子”到“森林之子”,艾克对身份的探寻体现了人类对“荣誉、自豪、怜悯、勇敢和爱”永恒的追求和向往。

关键词:福克纳《熊》身份中篇小说《熊》是威廉·福克纳的经典之作,其中主人公艾萨克·麦卡斯林(以下简称为艾克)对身份的探寻是小说的主题之一。

人类生来就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身份,自然身份是作为隐形基因流传在后代的血液之中。

几千年前,自然孕育了人类的美德——荣誉、自豪、怜悯、正义、勇敢和爱,这些品质决定了人类传统的行为和认知模式。

由于工业文明的兴起,荒野逐渐消失,其孕育的独立于城市道德风尚的传统美德也逐渐消亡。

人类丢失了他们的自然身份而变成了完完全全的社会人。

具有双重身份的艾克经历了由“人类之子”向“自然之子”的转变。

作为森林之子,大森林是他的祖母,老熊是他的教母,而山姆·法泽斯是他的精神之父。

作为人类之子,他是麦卡斯林家族的继承人和表外甥麦卡斯林·爱德蒙兹精神上的孪生兄弟。

福克纳通过艾克自然身份的回归,表达了在工业文明下对传统荒野道德的呼唤。

本文将从艾克的身份角度,重新解读艾克与老熊、山姆和麦卡斯林的关系,探寻艾克的精神成长历程。

1.“精神之母”——老熊在荒野中,老熊是艾克的“精神母亲”,是艾克身份探寻的启蒙者。

作为荒野的化身,老熊代表人类本性和起源的奥秘,而人与荒野的和谐关系教导了艾克自由、勇气、自豪和谦卑。

作为荒野的“新生儿”,艾克继承了老熊纯洁而不受玷污的血脉和精神。

老熊是神秘和强大的代表,对艾克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他寻找老熊的旅行是一场朝圣之旅,近似于一种孩子急切渴望获得家庭有德望的老人认可的心情。

从生态伦理视角解读《熊》中福克纳对工业文明和荒野对立的焦虑-2019年文档

从生态伦理视角解读《熊》中福克纳对工业文明和荒野对立的焦虑-2019年文档

从生态伦理视角解读《熊》中福克纳对工业文明和荒野对立的焦虑、引言20 世纪90 年代初始于美国的生态文学批评( Ecocriticism ) 是在全球环境危机日趋严重的情况下产生的。

它旨在探讨文学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美国生态文学批评的主要倡导者和发起人彻丽尔?格罗菲尔蒂( Cheryll Glotfelty )指出,如果说女权主义批评从性意识( gender-conscious )角度考察语言与文学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批评把生产、经济、阶级的意识纳入文本阅读,那么,生态文学批评是把以地球为中心的思想意识运用到文学研究中,探讨文学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1] “历史地揭示文化是如何影响地球生态的”。

[2] 生态文学具有强烈的生态预警特点,其生态整体观立场给当下的生态危机提供了可能性的出路。

它反对把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中心,反对把人类利益作为价值判断的终极尺度,认为人类唯有尊重自然,才有可能建构起真正和谐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而这正是生态文学的深远意义所在。

生态伦理学批评为福克纳文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他文学创作深深地扎根于美国南方,内战的失败,使南方人曾经习以为常并为之自豪的生活方式、道德习俗价值观念等思想上层建筑在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冲击下土崩瓦解。

福克纳颇具前瞻性地从生态伦理学视角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肆意糟蹋自然环境,打破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不仅渐渐蚕食着南方农业文明,还将使人类社会陷入空前的生态危机和精神危机。

他早期的一系列作品,以他家乡邮票般大小为圆形所创作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如《喧哗与骚动》、《押沙龙,押沙龙!》、在我弥留之际》等,惟妙惟肖地刻画了战后南方人的内心惶恐和挣扎;既抒发了对荒野的无限向往和对南方往昔辉煌的缅怀,同时又积极思考人与环境的关系,以期寻求解决环境问题,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的状态。

二、福克纳的荒野情节荒野”( wilderness )指原生自然和原野,是人类尚未涉足的原始大自然。

浅论福克纳《熊》的神秘主义叙事美学

浅论福克纳《熊》的神秘主义叙事美学

然后走 了出来 , 再次停 住 脚步 . 回过头来 看 了孩子 一眼 。然
后 它就 消失 了 。 它并 没有 走 入 森林 去 . 而是 就那 样 消失 了 . 毫无预 兆地重新 隐灭在荒 野 中了。 ” ( 2 4 ) 老熊突然 出现 , 又快
的介 绍 . “ 他 的小说倾 向于使用 神话来 表达 和界定 他对 人类 存 在的想象性 的视野 。” ( 王建会 , 2 0 0 1 : 2 4 6 )其 中 , “ 使用神 话 ”暗含着神秘 主义叙 事是福 克纳创 作风格 的有 机构 成部 分。 R . W. B . 路 易斯也认为 : “ 《 熊》 是一首颂 歌 , 一 首圣歌 , … … 故事风格 庄重 ,并不缺乏 隐约可见 的神妙事件 。” ( 李 文俊 . 1 9 8 0 : 2 0 7 ) 在《 熊》 这篇小说 中 , 神秘主义元 素并不 只是 “ 隐约
美学色彩 , 而且在很大程 度上拓宽 了文 本的意义 空间 。
门。 ” ( 王儒童 , 2 0 1 3 : 1 ) 因为 “ 道” 难 以言说 , 所 以极其神妙 。 当 老 熊最终 出现在 艾克 面前 .它 的现身方 式亦 颇 为神秘 . “ 这
时他 看到 了那只熊 。它不是从 什么地方 冒出来 的 . 就是 那样 地 出现 了 : 它站在那儿 , 一 动不 动地 。 ” ( 2 3 ) 那一 刻 , 老 熊就是 天地 间至 高无上 的神灵 的化 身 .宇宙似 乎在 那一 瞬间显 现 了 自身存在 的奥秘 。“ 有 那么一 瞬 。 它走进 了明亮 的 阳光 了 ,
关键 词 : 神秘 主义叙事 感应律 《 熊纳 笔下 , 老熊 ( ‘ ‘ 老班 ” ) 是一种 神秘 的存 在 。它 的
福克 纳被认 为是 继乔伊 斯之后西 方最 突 出的现代 派小

福克纳小说《熊》中的生态伦理观

福克纳小说《熊》中的生态伦理观

On Faullmer' s Environmental Ethics 作者: 胡尉红
作者机构: 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200444
出版物刊名: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页码: 66-71页
主题词: 自然价值 技术文明 人与自然 生态伦理
摘要:在生态伦理的视闽下,重新透视福克纳的中篇小说《熊》中主人公艾萨克的成长经历和荒野狩猎的内涵,从中剖析大自然所承栽的固有价值、荒野自然与技术文明之间的冲突
及“回归荒野”的含义。

可以阐释其中折射出的美国经济发展、文明进步的“拓荒史”,以及存在与占有、和谐与对峙的人与自然的生态伦理史的嬗变。

《熊》所透露出的作者的生态忧患意识及其前瞻性的生态伦理观值得我们关注和深思。

生态伦理视角下福克纳小说《熊》的成长叙事

生态伦理视角下福克纳小说《熊》的成长叙事
第3 5 卷 第 1 期
开 封 教 育 学 院 学 报
2 0 1 5年 1 月2 0日
d o i : l O . 3 9 6 9 6 . i s s n . 1 0 0 8 - 9 6 4 0 . 2 0 1 5 . O 1 . O 1 1
生态伦理视角下福克纳小说 《 熊 》的成长叙事
邓 丽静
( 浙 江 大学 宁波理 工学 院 外 国语 学 院 , 浙江 宁波 3 1 5 1 7 5 )
摘 要: 威廉 ・ 福克纳的小说《 熊》 是一部典型的成长小说。通过叙述主人公艾萨克 自十岁起每年在密西 西比的大森林狩猎 大熊 “ 老班” 的故事 , 揭示其在与 自然亲密接 触过程 中的精神成长。根据成长小说的叙事结 构特征和叙事要素 , 从 生态伦理视角着重分析 小说的成长叙事, 通过艾 萨克神往 自然一接 触 自然一回归 自然
的成 长过程 , 阐释 人 与 自然对 立统一 关 系的嬗 变 。
关键词 :《熊》 ; 威廉 ・ 福 纳 ; 艾 萨克 ; 成 长叙 事 中图分 类 号 :I 7 1 2 . 4 文 献标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 0 0 8 — 9 6 4 0( 2 0 1 5 )O 1 — 0 0 2 6 — 0 2 神成 长 , 与 其说 老 班 是他 的猎物 , 不 如 说 是他 精 神上
而 老班 的死 和猎 杀老 班过程 “ 大森林 三部 曲”。小说讲 述 了主人公艾 萨克 自十岁 即为艾 萨克 的成 长仪式 , 也 让艾 萨 起 每年跟着 狩猎 队到密西 西 比的大 森林里 去打一 只被 中 目睹人 类文 明对 自然 文 明 的侵 犯 和蚕食 , 即人类社 会 与 自然界 是平 等 称作 “ 老班 ”的大 熊 的故 事 。在与 自然 不 断接 触 的过 克 获得 了道德 上 的成 长 , 人 类 应 回归 对 自然 的亲近 本性 , 人 类 中心 主义 的 程 中, 艾 萨克 逐渐认 识 了 自然 , 了解 了 自然 法则 , 并 最 的 , 行 为必将把 人类引 向歧 途 。 终 选择 与 自然 融为一 体 , 成 为 自然 的一 份 子 。因此 , 该 作 品被 学界视 为是一部 阐述 生态伦理 思想 的小说 , 而福 克纳也 因此 被誉 为 “ 超 越他 所处 时代 的具有 生态

福克纳小说《熊》中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解读

福克纳小说《熊》中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解读

福克纳小说《熊》中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解读
福克纳小说《熊》中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解读
钱平
【期刊名称】《科技信息》
【年(卷),期】2009(000)013
【摘要】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熊>是一个狩猎故事,它集中倾诉了福克纳的荒野情结.从作品的主人公艾克·麦卡斯林和山姆身上,可以看到福克纳的影子,体会到他那份关注自然的独特情怀.本文主要从人与荒野、人与动物和人与土地三个方面解读小说中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总页数】2页(194,213)
【关键词】福克纳;人与自然;和谐
【作者】钱平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外文学院,江苏,徐州,221000;淮海工学院大外部,江苏,连云港,2220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
【相关文献】
1.福克纳小说《熊》中人与动物和谐关系的生态伦理解读 [J], 钱平
2.从生态批评视角解读《白鲸》中人与自然的对抗与和谐 [J], 倪双
3.人与自然,谁为胜者--从生态批评视角看《白鲸》中人与自然的对抗和和谐 [J], 李双梅
4.和谐社会中人与自然关系的理性思考 [J], 王华
5.略论生产活动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J], 何建华。

威廉.福克纳小说《熊》的主题意蕴与生态伦理解读

威廉.福克纳小说《熊》的主题意蕴与生态伦理解读

ContentsAbstract (1)内容摘要 (1)Introduction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The Theme Analysis of The Bear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Alien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5)1.2. The Theme of Ethics (7)2. Interpretation of The Bea 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Ethics (9)2.1 An Introduction to Ecological Ethics Theory (9)2.2 Alienation and Pursuit of Ethical Identity (10)2.3 Moral Anxiety under the Condition of Ethical Constraints (11)3. The Influence of Faulkner's Ethics and Its Implication ... 1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Building Spiritual Home for Ecological Harmony (14)3.2 Constructing Ethical Environment of Freedom and Equality (15)Conclusion ........................................................................... 1错误!未定义书签。

《熊》的创作范式及福克纳对人类的焦虑

《熊》的创作范式及福克纳对人类的焦虑

《熊》的创作范式及福克纳对人类的焦虑
朱振武
【期刊名称】《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6(29)1
【摘要】由于自卑情结和潜意识等心理因素,威廉·福克纳在人物塑造和情节安排上,表现出强烈的心理定势和明显的范式化倾向,他笔下的男性多处在成年的努力、焦虑、矛盾和成年后的困惑之中.中篇小说<熊>,其情节模式和意蕴与远古时期的成年礼仪有着明显的同构关系.但福克纳化用了这一创作范式,使其从传统的成年礼仪母题小说中脱颖而出,其主题意蕴得以升华.福克纳在其他小说中也成功地运用了成年礼范式,从而满足了人们潜意识中对原型模式的阅读期待,唤起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同时也引导人们关注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未来的尴尬境地,进而达到了文学所能企及的新的高度.
【总页数】6页(P76-81)
【作者】朱振武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外语学院,上海,20044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712.074
【相关文献】
1.《熊》的创作流变与福克纳的生态伦理 [J], 朱振武;朱晓亚
2.论福克纳小说创作的神话范式 [J], 朱振武
3.从"个人体验"中透视"人类共相"
——论福克纳和大江健三郎创作的契合与差异 [J], 姜文莉
4.论福克纳《熊》的创作主题与风格 [J], 胡兰
5.夏娃的毁灭:福克纳小说创作的女性范式 [J], 朱振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类 作 为 自然 界 的 中心 . 反 对把 人 类 利 益 作 为 价值 判 断 异 化 人 性 的罪 魁 祸 首 。他 渴 望 田园 生 活, 期 望 人 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的终极尺度。 认 为 人 类 唯有 尊 重 自然 , 才 有 可 能 建 构
正 是 生 态文 学 的 深 远 意 义所 在 。
会 转 型 过 程 日益 严 重 的 人 与 自然 环 境 的 失 衡 状 态 .
“ 荒野” f w i l d e r n e s s ) 指 原 生 自然 和 原 野 . 是人类 尚 未 涉 足 的原 始 大 自然 。 美 国通 常被 认 为是 以 “ 荒野” 概 念 为 中 心 的 生 态 环 境 思 想 的 发 源 地 。 荒 野 捕 写
2 0世 纪 初 随着 T业 化 的 突 飞猛 进 . 过 度 的 T 业 化


引 言
2 O世 纪 9 0年 代 初 始 于 美 国 的生 态文 学 批 评 ( E — c o c r i t i c i s m)是 在 全球 环境 危机 日趋 严 重 的情 况 下 产 生 的 它 旨在 探 讨 文 学 与 自然 环 境 的 关 系 。 美 国生 态 文 学批 评 的主 要 倡 导 者 和发 起 人 彻 丽 尔 ・ 格 罗 菲 尔 蒂 ( C h e r y l l G l o t f e l t y ) 指出. 如 果 说 女 权 主 义 批 评 从 性 意 识( g e n d e r — c o n s c i o u s ) 角 度 考 察语 言与 文 学 的关 系 , 马
和城 市 化 逐 步 蚕食 着 美 国的 荒 野 。 这 个 时 期 的荒 野 描
写不 仅 表 达 这 个 时 代 人 们 回归 自然 的 渴望 。 还探讨 了 自然 界 的生 态 伦 理 观 以及 荒 野 与 文 明 、 荒 野 与文 化 的
关系。
克 思 主 义批 评 把 生 产 、 经济 、 阶 级 的意 识 纳 入 文 本 阅
福 克 纳 生 态 伦 理 理 念 萌 发 是 受 到 他 成 长 环 境 的
读 . 那么 , 生 态 文 学 批 评 是 把 以地 球 为 中 心 的 思 想 意 潜 移 默化 的影 响 。 成 长 于 1 9世 纪 美 嗣南 方拓 荒者 的 生 长 在美 国南 方 的 密 西 西 比山 区 , 从小就是 自 识 运 用 到 文学 研 究 中 , 探 讨 文 学 与 自然 环境 之 间 的关 家 庭 . 系. 1 l l I . 历史 地 揭 示 文 化 是 如何 影 响 地 球 生态 的 ” 。 牛 然 之 子 。 一方 面 , 他切 身 体 验 到 北方 T 业 文 明 给南 方 态 文 学 具 有 强 烈 的生 态 预 警 特 点 , 其 生 态 整 体 观 立 场 人 的 生 活 带 来 日新 月 异 的 变 化 和 便 利 , 另 一 方 面 他 给 当下 的生 态 危 机提 供 了可 能 性 的 出路 。 它 反 对 把人 从 骨 子 里 排 斥 憎 恶 它 , 视它为恶 化环境, 滋生 堕落,

从 生 态 伦 理 视 角 解 读 《 熊 》 中 福 克 纳 对 工 业 文 明 和 荒 野 对 立 的 焦 虑
王冬 梅
摘 要: 威廉 ・ 福 克 纳是 2 0世 纪 最伟 大的 现 代 主 义 大

惶恐和挣扎 : 既 抒 发 了对 荒 野 的 无 限 向 往和 对 南 方 往 昔辉煌的缅怀, 同时 又 积 极 思 考 人 与环 境 的 关 系 , 以 期 寻求 解 决 环 境 问题 , 达 到人 与 自然 和谐 的状 态 . .
说、 诗歌 、 散文 、 随笔、 游记 、 札记 等形 式 抒 写 原 始 自然 的文 学 创 作 形 式 , 其 捕 写 宗 旨是 歌 颂 自然 、 热爱荒野 、
倡 导 崇 尚生命 的生 态 伦 理 思想 。 “ 荒野 ” 意象 是 整 个 荚 囝文 学 发 展 中的 主 要母 题 之一 , 并 形 成 了 美 困 文 学 的 传 统 。[ 3 1
返璞 归 真 。 耳濡 目染 的是 大 自然 的生 命 活 力 与传 统 道 南 方 旧传 统 的眷 念 。
三、 《 熊》 中 的荒 野 意 象 《 熊》 是美国现代作家福克纳长篇小说《 去吧, 摩 西》 中的一 个 重 要篇 章 。 它讲 述 了一 个 白人 少年 艾 克 ・
这 就 决定 了他 的创 作 渗 透 着 对 大 自然 的 崇 敬 和 对 起 真 正 和 谐 的 自然 生 态 、 社会生态 和精神生 态, 而 这 德 , 生 态 伦 理 学 批 评 为 福 克 纳 文 学 研 究 提 供 了 一 个 崭 新 的 视角 。他 文 学 创作 深 深 地 扎 根 于 美 国南 方 , 内 战 的失 败 , 使 南 方 人 曾经 习 以 为 常 并 为 之 自豪 的 生 活
二、 福 克 纳 的荒 野 情 节
师 之 一 .他 的 小说 不仅 细腻 地 洞 察 人 的 内 心世 界 , 而
且 聚 焦 于 外部 世 界 . 思 索人 与 外 部世 界 的 关 系 。他 的 《 大森 林 三 部 曲》 探 讨 了人 与 自然 的 关 系, 表 现 出对
工 业 文 明 吞噬 荒野 自然 的 焦 虑 。 本 文拟 从 生 态伦 理 观 解读 《 熊》 中 布 恩 屠 熊 的 隐喻 ,即 无 知 短 视 的 人 们 不 惜 以蹂 躏 荒 野 自然 为代 价 发展 工 业 文 明 , 以 此 警 示人 们 美 国 南 方从 农 业 文 明 向 资 本 主 义 工 商 业 文 明 的社
f Wi l d e r n e s s Wr i t i n g 1 是美 围文学史 上特有 的 、 以 美 同
大 陆 原 始 自然 和 对 野 外 _ 牛 态学 观 察 经 验 为 素 材 , 用小
反 映 了作 者 颇 具 前 瞻性 的生 态主 义伦 理 观 。 关键 词 : 福 克 纳 《 熊》 生 态伦 理 观 荒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