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第十五章

合集下载

第十五章氮族元素

第十五章氮族元素
属离子配位,如:[Cu(NH3)4]2+、[(NH3)5 RuN2(NH3)5]4+。
二、氮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和单质氮
N2主要存在于大气中,4×1015吨。智利硝 石NaNO3,N2,b.p.,75K;m.p.,63K。
分子轨道式:KK(σ2s)2(σ2s*)2(π2py)2(π2pz)2(σ2px)2
无机化学家制备成功了一些双氮配合物,但完 全不同于人们为生物分子建议的结构
[Ru(NH3)5(OH2)]2+ + N2(g) = [Ru(NH3)5(N2)]2+ + H2O
第十五章氮族元素
此配合物中N2以末端配位,和N2相比,此配合物 中N≡N变化是很小的,然而N2分子配位于还原性 更强的中心金属时N-N键被显著拉长。这是金属电 子密度反馈至N2的反键π轨道引起的。虽然至今尚 未发现还原N2的新催化剂,但希望很大。如: cis-[W(N2)2(P(CH3)2(C6H5))4] == N2 + NH4+ + W(Ⅵ)
NH2OH既可作氧化剂又能作还原剂,通常后一 类反应更容易,
2NH2OH + 2AgBr === 2Ag + N2 + 2HBr + 2H2O
用肼和羟胺作还原剂的优点:一方面有强还原性, 另一方面氧化产物脱离反应系统,不给反应溶液带 来杂质。(如催化剂制备)
第十五章氮族元素
叠氮酸HN3或叠氮离子N3-,其制备方式为: N2H4 + HNO2 === 2H2O + HN3
第十五章氮族元素
液态NH3作溶剂和H2O有很多相似之处,如: 2NH3 === NH4+ + NH2- K = [NH4+][NH2-]=1.9×10-23 2H2O === H3O+ + OH- K = [H3O+][OH-]=10-14

第十五章物理化学(第五版、胡英)课后答案

第十五章物理化学(第五版、胡英)课后答案

课 后 答 案 网
w. p/kPa
8.70
a 13.64
22.11
d 29.93
38.91
V / cm3
115.6 126.3 150.7 166.4 184.4
p p∗
0.0878 0.1376 0.2231 0.3020 0.3926
( ) ( ) p∗ − p / kPa
p ×103 V p∗ − p
15
30
65
80 120
k ×102 min−1 1.24 1.29 1.30 1.31 1.26
k k = 1.28×10−2 min−1
11. 生产聚氯乙烯塑料的原料氯乙烯可由乙炔与氯化氢气体在
www. HgCl2(s)催化下得到:
·224·
思考题和习题解答
C2H 2 + HCl ⎯⎯→ C2H3Cl
= 496 m 2
m As0
=
As m
=
496 m 2 1g
= 496 m 2
⋅ g −1
o 10. 1173 K 时测得 N2O 在 Au 上的分解数据如下(x 为分解的 N2O
t / min 15
30
65
80 120 ∞
c x
0.17 0.32 0.57 0.65 0.78 1.00
. 量与反应开始的 N2O 量之比):
www. 问乙醇能否在汞表面上铺展?
第 15 章 界面现象
·221·
解: ϕ = σ 气,液II σ − 液I,液II − σ 气,液I
= (471.6 − 364.3 − 22.0)×10−3 N ⋅ m −1
= 85.3×10 −3 N ⋅ m −1 > 0

第十五章_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第十五章_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四、氨酰-tRNA合成酶 氨基酸 + tRNA
氨酰-tRNA合成酶
氨酰- tRNA
ATP
AMP+PPi
tRNA的表示方法:
氨酰-tRNA
氨基酸活化; 氨酰tRNA合成酶 只作用于L-AA,消 耗2个高能磷酸键。
氨基酰-tRNA
氨酰-tRNA合成酶的特点
专一性
对氨基酸有极高的专一性,每种氨基酸都有专一的 酶;只作用于L-氨基酸,不作用于D-氨基酸;
密码的防错系统:密码子的碱基顺序与其相应Aa物 理化学性质之间存在巧妙的关系。 中间是U,Aa是非极性、疏水性的; 中间是C,Aa是非极性的或具有不带电荷的极性侧 链; 中间是A或G,Aa是亲水性的;
第一位是A或G,第二位是A或G,Aa具有可解离的亲 水侧链并具碱性; 前二位是AG,Aa具酸性亲水侧链。
1968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遗传密 码字表
起始密码(start codon ):AUG(编码甲硫氨酸、 甲酰甲硫氨酸),少数情况 GUG; 终止密码(stop codon ):无义密码子 (nonsense codons),不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它 们单个或串联在一起用于多肽链翻译的结束,没有 相应的tRNA存在,有UAA、UAG、UGA。
二、阅读框 一个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是由连续的三联体密码子 的线性顺序决定的,这个序列的第一个密码子建立了 一种阅读框(reading frame)。
从mRNA 5’端起始密码子AUG到3’端终止密码子之 间的核苷酸序列,连续50个以上密码子排列编码,无 终止密码子,这段顺序称为开放阅读框架(open reading frame,ORF)。
mRNA结合位点:核糖体 小亚基。
P位和A位紧密连 接,各占一个密 码子的距离。

物理第十五章知识点总结

物理第十五章知识点总结

物理第十五章知识点总结物理第十五章知识点总结:电荷1、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原因:不同物质原子核电子的本领不同,能的转化:机械能-电能,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①摩擦起电,②接触带电: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带了电。

如带电体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使之带电,③感应带电:由于带电体的作用,使带电体附近的物体带电。

3、两种电荷:正电荷: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失去了电子负电荷:规定: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得到了多余的电子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5、验电器: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5、电荷量:定义:电荷的多少叫电量。

单位:库仑(C),e=1.6 10-19C,e:元电荷最小的电荷单位,即一个电子所带的电量7、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扩展:①如果物体所带正、负电量不等,也会发生中和现象。

这时,带电量多的物体先用部分电荷和带电量少的物体中和,剩余的电荷可使两物体带同种电荷。

②中和不是意味着等量正负电荷被消灭,实际上电荷总量保持不变,只是等量的正负电荷使物体整体显不出电性。

物理第十五章知识点总结:电流和电路1、:电荷的定向移动电流注:该处电荷是自由电荷。

对金属来讲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电流;对酸、碱、盐的水溶液来讲,正负离子定向移动电流.2、方向的规定: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注: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正极到负极。

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3、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电路中有电源电路为通路4、单位:单位:A常用单位:mA 、A ,换算关系:1A=1000mA 1mA=1000 A5、导体和绝缘体:⑴、导体: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金属、石墨、、大地、酸碱盐溶液导电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电荷说明:金属导体中电流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酸、碱、盐溶液中的电流是正负离子都参与定向运动⑵、绝缘体: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常见材料: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工艺原理

工艺原理

第五篇溶解态污染物的物理化学分离技术第十五章吸附法第二节吸附剂吸附剂的种类很多,这里着重介绍以下几种。

一、活性炭活性炭的比表面达800~2000m2/g,具有很高的吸附能力。

活性炭的吸附能力与孔隙的构造和分布情况有关。

它的孔隙分为三类:小孔—孔径在20Å 以下;过渡孔—孔径为20~1000Å 。

大孔—孔径为lO00Å 以上。

活性炭的小孔比表面积占总比表面积的95%以上,对吸附量影响最大;过渡孔不仅为吸附质提供扩散通道,而且当吸附质的分子直径较大时(如有机物质),主要靠它们来完成吸附;大孔的比表面积所占比例很小,主要为吸附质扩散提供通道。

活性炭的吸附中心点有两类:一种是物理吸附活性点,数量很多,没有极性,是构成活性炭吸附能力的主体部分;另一种是化学吸附活性点,主要是在制备过程中形成的一些具有专属反应性能的合氧官能团,如羧基(-COOH)、经基(-OH>、碳基(>CO)等,它们对活性炭的吸附特性有一定的影响。

生活用水或废水处理用的活性炭,一般均制成颗粒状或粉末状。

粉末状活性炭的吸附能力强、制备容易、成本低,但再生困难、不易重复使用。

颗粒状活性炭的吸附能力比粉末状的低些,生产成本较高,但再生后可重复使用,并且使用时劳动条件良好,操作管理方便。

因此,在废水处理中大多采用颗粒状活性炭。

二、树脂吸附剂(吸附树脂)这是一种具有立体结构的多孔海绵状物,可在150℃下使用,不溶于酸、碱及一殷溶剂,比表面积可达800m2/g。

根据其结构特性,树脂吸附剂可分为非极性、弱极性、极性、强极性四类。

它的吸附能力接近活性炭,但比活性炭容易再生。

此外,还有稳定性高、选择性强、应用范围广等优点,这是废水处理中有发展前途的一种新型吸附剂。

例如,国产的TXF型吸附树脂(炭质吸附树脂),比表面积35~350m2/g跃它是含氯有机化合物的特效吸附剂。

XAD-2树脂吸附剂对TNT的去除效果很好,树脂易于再生,当原水中含TNT34mg/L时,每个循环可处理体积为树脂体积500倍的废水。

第十五章 化学中的分离方法讲诉

第十五章 化学中的分离方法讲诉
洋离子与FeCl4-络阴离子缔合成中性分子洋盐:
洋盐是疏水的,可被有机溶剂乙醚所萃取。在这类萃取 体系中,溶剂分子参加到被萃取的分子中去,因此它既是溶 剂又是萃取剂。
在HNO3溶液中,用磷酸三丁酯(TBP)萃取UO22+,也属 于这—类。UO22+在水溶液中成水合离子[UO2(H2O)6]2+,由 于磷酸三丁酯中的氧原子具有较强的配位能力,它能取代水
在此过程中,试样中的各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 不断地发生溶解、吸附、再溶解、再吸附的分配过程。易 被吸附的物质移动得慢些,较难吸附的物质移动得快些。 经过一段时间后,不同物质上升的距离不一样而形成相互 分开的斑点从而达到分离。展开时间一般为几分钟至几十 分钟。试样各组分分
这是最近一二十年中新发展起来的一类萃取体系。由 于三元络合物具有选择性好、灵敏度高的特点,因而这类 萃取体系近年来发展较快。例如为了萃取Ag+,可使Ag+与 邻二氮杂菲络合成络阳离子,并与溴邻苯三酚红的阴离子 缔合成三元络合物。在pH为7的缓冲溶液中可用硝基苯萃 取之,然后就在溶剂相中用光度法进行测定。
氢氧化物沉淀分离时常用下列试剂来控制溶液的pH值:
NaOH溶液:可控制pH值≥12,常用于两性金属离子和 非两性金属离子的分离。 许多非两性金属离子都生成氢氧化物沉淀,只有溶解度 较大的钙、锶等离子的氢氧化物才部分沉淀。 两性金属离子则生成含氧酸阴离子留在溶液中。
氨和氯化铵缓冲溶液:将pH值控制在9左右,常用来沉 淀不与NH3形成络离子的许多种金属离子,亦可使许多 两性金属离子沉淀成氢氧化物沉淀。
由于有机共沉淀剂一般是大分子物质,它的离子半径 大,在其表面电荷密度较小,吸附杂质离子的能力较弱, 因而选择性较好。又由于它是大分子物质,分子体积大, 形成沉淀的体积亦较大,这对于痕量组分的富集很有利。 另一方面,存在于沉淀中的有机共沉淀剂,在沉淀后可藉 灼烧而除去,不会影响以后的分析。

第一节喷出作用与喷出岩

第一节喷出作用与喷出岩
维苏威火山火山口
火山口
火山期最后阶段
喷水,喷气
●喷气:早期,温度较高,高温干气体,500度,NaCl ,KCl, ●100-300度,H2S, HCl , S ●100度, H2S,(NH4)2CO3, 含碱气体,水蒸气 ●<100度,CO2 喷水蒸气和热水,溶解较多的矿物质 泥火山:随火山气体和热水一起被抛出,火山锥不高。
柱状节理
绳状、熔渣状、枕状构造
岩浆结晶分异作用
岩浆按矿物熔点的高低,依次结晶出不同成分的矿物。 这种作用称为结晶分异作用。
岩浆冷却时熔点高、比重大的矿物先结晶。
☆酸性岩浆:SiO2> 65%,岩浆粘性大,不易流动。 ☆中性岩浆:SiO252-65% ☆基性岩浆:SiO245-52%,粘性小,易流动。 ☆超基性岩浆:SiO2<45%
影响岩浆的粘性的因素
(1)化学成分:阳离子与阴离子的含量互相 消长,阳离子越多粘性越小。
(2)温度:温度越低越粘。 (3)气泡、溶解状态的挥发物:气泡越多越
岩浆(magma) --炽热,富含挥发气体(1-8%)组
成的,具有粘性的硅酸盐熔融体。 800-1200度,介于650-1400度。
硅酸盐熔浆为主体,冷却后形成岩浆岩的成分; 挥发性气体,水蒸汽+其他体态物质,在高温高压下溶解。 (溶解状态,部分呈气泡状态),上升、压力减小时,逸 出或冷凝成热水溶液。
15.1 火山作用过程的阶段性
火山过程的主阶段
熔透式:岩浆直接熔透地壳
裂隙式火山(狭长裂缝) 冰岛火山
中心爆发式火山:酸性,沿 管状通道上涌,从火山口溢 出
激烈程度:爆发式、宁静式和中间 式
爆发式:酸性岩浆岩,危害大
中间式(主要为中性熔 浆喷发)

第十五章 缓控释制剂(2)

第十五章 缓控释制剂(2)

第十五章缓控释制剂(2)第四节注射用缓控释制剂(一)概述微囊(microcapsules):是将固体药物或液体药物做囊心物,外层包裹高分子聚合物囊膜,形成微小包囊微球(microparticles):是指药物分散或吸附在高分子聚合物基质中而形成的微小球状实体微粒制剂特点1)靶向性,通过被动分布、主动靶向性结合或磁性吸引提高药物在体内局部的有效浓度2)缓释与长效性,可减少给药次数,降低血药浓度峰谷波动等,生物降解微球具有长效性能3)栓塞性,微粒直接经动脉管导入,栓塞在肿瘤血管,微粒可直接中断肿瘤给养和载药微粒释放的药物可抑杀癌细胞,起双重抗肿瘤作用4)掩盖药物不良气味,降低局部刺激性5)提高药物的稳定性6)使液态药物固态化缺点:载药量有限,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复杂(二)载体材料囊材的要求:1)性质稳定2)有适宜的释药速率3)无毒、无刺激性4)能与主药配伍,不影响药物的药理作用及含量测定5)有一定的强度、弹性及可塑性,能完全包封囊心物6)具有符合要求的黏度、渗透性、亲水性、溶解性等常用:1、天然高分子材料:明胶、阿拉伯胶、海藻酸盐、蛋白类、壳聚糖、淀粉2、半合成高分子材料:羧甲纤维素钠(CMC-Na)、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CAP)、乙基纤维素(EC)、甲基纤维素(MC)、羟丙甲纤维素(HPMC)、羟苯甲纤维素二价酸酯(HPMCCP)3、合成高分子材料:1)聚酯类:聚乳酸2)聚酰胺(尼龙)3)聚酸酐(三)微囊的制备1、物理化学方法:1)单凝聚法:系指高分子囊材溶液中加入凝聚剂以降低囊材的溶解度而凝聚成囊的方法明胶微囊的工艺:A)将固体粉末或液体药物分散在已配好的3%~5%明胶溶液中(50摄氏度)搅拌均匀B)将混悬液或乳状液用10%醋酸调节pH至3.5~3.8,加入60%硫酸钠溶液使明胶成囊C)另加入硫酸钠稀释液,在15摄氏度条件下将上述体系稀释至其体积的3倍D)加入37%甲醛水溶液作为交联剂固化微囊,交联剂pH为8~9E)水洗、过滤、干燥后得到明胶微囊影响微囊形成的因素A)囊材温度和胶凝温度的影响,低温度利于胶凝B)电解质的影响,起凝胶作用的时阴离子,SCN-阻止胶凝C)药物与囊材亲和力的影响,0度<接触角<90度时易成囊,药物过于亲水或疏水均不易成囊D)酸碱度的影响,A型明胶在pH3.2~3.8易于成囊,在pH10~11不能成囊;B型明胶制备时不用调试phE)交联剂的影响,加入交联剂可阻止已成囊重新溶解或粘连2)复凝聚法:系指利用两种具有相反电荷的高分子材料作为复合囊材,将囊心物分散、混悬或乳化在囊材的水溶液中,在一定条件下交联且与囊心物凝聚成囊的方法3)其他方法A)溶剂-非溶剂法:系将囊材溶液加入一种对该聚合物不溶的液体中,引起相分离而将囊材包裹的方法B)改变温度法:通过控制温度制备微囊C)液中干燥法:系指先把囊材溶液作为分散相分散于不溶性的溶剂中形成乳滴,然后除去乳滴中的溶剂而固化成囊的方法2、化学法1)界面缩聚法:界面聚合法,系指当亲水性或亲脂性的单体在囊心物界面处于引发剂和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发生聚合反应而生成聚合物,包裹在囊心表层周围形成微囊的制备方法2)化学辐射法:系用聚乙烯醇或明胶作为囊材,在乳状液状态下以γ射线照射,使囊材在乳状液表面发生交联成囊的办法3)物理机械法:借助流化技术使囊心物与囊材的混合液同时分散成雾滴并迅速蒸发或冻结成微囊,或将囊心物单独分散、悬浮,用囊材包被而成(四)微球的制备1、乳化分散法:系指药物与载体材料溶液混合后,将其分散在不相溶的介质中形成类似油包水或水包油型乳剂,然后使乳剂內相固化、分离制备微球的方法1)加热固化法:系指利用蛋白质受热凝固的性质,在100~180摄氏度的条件下加热使乳剂內相固化、分离制备微球的方法2)交联剂固化法:系指对于一些遇热易变质的药物可采用化学交联剂使乳剂內相固化、分离制备微球的方法3)溶剂蒸发法:系指将水不溶性载体材料和药物溶解在油相中,再分散于水中形成O/W型乳液,蒸发內相中的有机溶剂,从而制得微球的方法2、凝聚法3、聚合法1)乳化/增溶聚合法:系将聚合物的答题用乳化或增溶的方法高度分散,然后在引发剂的作用下使单体聚合,同时将药物包裹成微球的方法2)盐析固化法:交联聚合法(五)影响微囊和微球粒径的因素1、影响微囊粒径的因素1)囊心物的大小2)囊材的用量3)制备方法4)制备温度与搅拌速度5)附加剂的浓度2、影响微球粒径的因素1)药物浓度2)附加剂的影响3)制备方法4)搅拌速度与乳化时间(六)质量评价1、形态、粒径及其分布的检查2、载药百分量与包封率的检查3、释药速度的检查4、有机溶剂限度的检查5、突释效应或渗漏率的检查6、其他检查二、纳米粒(一)概述1、分类:1)药物纳米晶:药物直接制成纳米尺度的晶体,并制成适宜制剂供临床使用2)载药纳米粒:药物以溶解、分散、吸附或包裹于适宜的载体或高分子材料中形成的纳米粒,包括聚合物纳米囊、聚合物纳米球、药质体、固体脂质纳米粒、纳米乳、聚合物胶束2、特点:1)改善难溶性药物的口服吸收2)延长药物的体内循环时间3)增强药物跨越血脑屏障的能力4)增强药物的靶向性5)可用做生物大分子的特殊载体(二)载体材料1、天然高分子:脂类、糖类、蛋白质2、合成高分子:PLA、PLGA(美国FDA批准可用于注射给药的载体)(三)药物纳米晶的制备制备方法分类:自下向上法(从药物溶液中制备纳米尺度的结晶)、自上向下法(大颗粒药物分散成纳米尺度的结晶)1、沉淀法:先将药物溶解到适宜的良溶剂中形成溶液,然后将药物溶液加入另一不良溶剂中析出结晶的方法2、研磨法:先将药物粉末分散在含表面活性剂的溶液中,与研磨介质一起放入专用的研磨机内,撞击研磨从而粉碎获得纳米结晶的方法3、乳化溶剂蒸发法:系指先乳化后蒸发有机溶剂制备纳米混悬剂的一种方法4、高压匀质法:先将药物微粉化制备成混悬液,然后在高压匀质机的高压泵作用下,强行通过匀化阀的狭缝制得纳米混悬剂的方法5、乳化溶剂扩散法:系指先乳化后通过有机溶剂扩散析出药物结晶的方法(四)载药纳米粒的制备1、乳化聚合法:将单体分散于含乳化剂的水相中形成胶束或乳滴,后遇引发剂等发生聚合,聚合反应终止形成固体纳米粒2、凝聚法:是指采用加热变性、化学交联以及盐析脱水而使高分子材料凝聚的方法3、分散法1)乳化溶剂蒸发法:将药物溶解或分散于韩载体材料的有机溶液中,然后加入水相中乳化形成O/W型乳状液,减压挥发除去有机溶剂而得到的纳米球2)乳化溶剂扩散法3)超临界流体快速膨胀法:将聚合物溶于一种超临界流体中,该溶液经导管引入并由一喷嘴快速喷出,由于超临界流体快速膨胀汽化,使聚合物以纳米粒的形式迅速沉降4)超临界反溶剂法4、纳米粒的修饰1)穿透生物屏障纳米粒2)长循环纳米粒3)靶向性纳米粒:抗体修饰纳米粒、配体修饰纳米粒(五)质量评价1、形态和粒度分布:应为球形或类球形,平均粒径和粒度分布应符合要求2、再分散性3、包封率和泄漏率4、突释效应:0.5小时内的释放量应低于包封药物总量的40%5、有机溶剂残留6、其他检查三、脂质体(一)概述(二)脂质体的膜材料1、中性磷脂:磷脂酰胆碱2、负电荷磷脂:酸性磷脂,磷脂酰甘油3、正电荷脂质:硬质酰胺、胆固醇衍生物、油酰基脂肪胺衍生物4、胆固醇(三)脂质体的理化性质1、相变温度:温度升高时,脂膜由胶晶变为液晶时的温度2、膜的通透性3、膜的流动性4、脂质体的荷电性(四)脂质体的分类1、按脂质体的结构分1)单层脂质体:由一层双分子脂质膜形成的囊泡2)多层脂质体:是双分子脂质膜与水交替形成的多层结构的囊泡2、按脂质体的性能分类1)普通脂质体:由一般脂质组成的脂质体,包括上述单层脂质体、大单层脂质体和多层脂质体2)长循环脂质体:隐形脂质体,空间稳定脂质体,脂质体被神经节苷脂、磷脂酰肌醇、聚乙二醇等在脂质体表面高度修饰,交错重叠覆盖在脂质体表面,形成致密的构象云3)特殊功能脂质体:热敏脂质体、pH敏感脂质体、配体修饰脂质体、免疫脂质体(五)脂质体的功能特点和作用机制1、脂质体功能特点1)淋巴系统趋向性2)被动靶向性3)主动靶向性4)物理化学靶向性2、脂质体作用机制1)吸附2)脂质交换3)内吞4)融合5)渗漏6)酶消化(六)脂质体制备方法1)脂质与所需包裹的脂溶性物质溶于有机溶剂形成脂质溶液,过滤除去少量不溶性成分或超滤除去致热源,后除去有机溶剂使脂质干燥成脂质薄膜2)使脂质分散在含有需要包裹的水溶性物质的水溶液中形成脂质体3)纯化脂质体4)对脂质体进行质量分析1、薄膜分散法:将膜材溶于适量有机溶剂中,脂溶性药物可加在有机溶剂中,减压除去溶剂,使脂质在器壁上形成薄膜,加入含水性药物的缓冲液,进行振摇即得2、过膜挤压法:将膜材溶于适量有机溶剂中,脂溶性药物可加在有机溶剂中,减压除去溶剂,使脂质在器壁上形成薄膜,加入含水性药物的缓冲液振摇,然后将粗分散脂质体通过不同孔径聚碳脂膜挤压粉碎3、French挤压法:将薄膜分散法制得的大脂质体放入French压力室,在很高的压力下挤压4、逆向蒸发法:将膜材料溶于有机溶剂,加入待包封药物的水溶液进行短时超声,直至形成稳定的W/O型乳剂,减压蒸发有机溶剂形成脂质体1)脂质加入50ml茄形瓶中,加入3ml三氯甲烷溶解,旋转蒸发器上减压蒸发三氯甲烷,在内壁形成脂质薄膜2)加入3ml乙醚或三氯甲烷,溶解脂质膜后,加入1ml含水溶性物质的缓冲液形成两质薄膜3)超声至混合物形成均匀W/O型乳剂,可放置30分钟不分层4)将制成的乳剂在旋转蒸发仪上减压蒸发有机溶剂至凝胶形成5)继续减压蒸发5~10分钟形成脂质体混悬液6)混悬液形成后继续减压蒸发干燥5~10分钟除去有机溶剂,最后充氮气至醚味消失7)可通过透析除去残余有机溶剂注意问题1)形成凝胶后会产生大量气泡,此时真空不宜过大,否则损失脂质2)当1ml的水溶液脂质浓度低于7.5mol时,凝胶过程不明显3)一般脂质旋蒸温度在20~25摄氏度,超声温度为4摄氏度,Tc高的脂质旋蒸温度为45摄氏度4)有机溶剂的选择有机溶液的密度与缓冲液相当时易完成乳化,因此常用乙醚5)水相与有机相的比:乙醚:水=1:3,异丙醚:水=1:66)脂质体的大小与脂质的组成和所用溶剂有关5、化学梯度法1)pH梯度法:多比柔星举例A)空白脂质体的制备:以pH为4的300mmol/L枸橼酸水溶液为介质,采用逆向蒸发法或薄膜法制备空白脂质体B )用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或碳酸钠溶液调节上述空白脂质体混悬液的pH为7.8,得到脂质体内膜为酸性,外部为碱性的脂质体C)将多比柔星用pH7.8的Hepes缓冲液溶解,60摄氏度孵育D)在60摄氏度孵育下,将脂质体混悬液与多比柔星溶液混合并轻摇,孵育10~15分钟即可2)硫酸铵梯度法A)空白脂质体的制备:以120mmol/L硫酸铵水溶液为介质,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空白脂质体B)用5%葡萄糖溶液中透析除去脂质体外部硫酸铵,使脂质体内部为高浓度硫酸根,脂质体膜外为低浓度的硫酸根C)将盐酸多比柔星用少量水溶解D)在60摄氏度孵育条件下,将脂质体混悬液与多比柔星溶液混合并轻摇,孵育10~15分钟即得6、其他制备方法钙融合法:将磷脂酰丝氨酸等待负电荷的磷脂加入钙离子,使之相互融合,加入EDTA后除去钙离子,即产生单层脂质体(七)质量评价1、包封率与载药量2、形态与粒径观察方法:1)光学显微镜:将脂质体混悬液稀释,取一滴放入载玻片上或滴入细胞计数板内放上盖玻片,观察脂质体大小和数目,然后按其大小分档计数,然后算出各档所占总数的百分数,观察形态并拍照2)电子显微镜法:A)负染:常用金属为磷钨酸和钼酸铵,方法为点滴法和喷雾法(喷雾法会改变脂质体分布)B)冷冻蚀刻3)激光散射法3、泄漏率4、磷脂的氧化程度:氧化阶段:单个双键的偶合、氧化产物的形成、乙醛的形成与键断裂1)氧化指数的测定:检测双键偶合指标,将磷脂溶于无水乙醇后测定在233nm和215nm处的波长2)氧化产物的测定:丙二醛(MDA)在酸性条件下与硫巴比妥酸反应,反应产物在535nm处有特异性吸收四、植入剂(一)概述植入剂(implants):系将药物与附小制成小块状或条状的供植入体内的无菌固体制剂1、植入剂的分类1)固体载体型药物植入剂:系指将药物分散或包裹于载体材料中,以柱、棒、膜、片剂等形式经手术植入给药的植入剂2)泵型药物植入剂:系指将携载药物药物的微型泵植入体内发挥疗效的制剂理想的植入泵:A)能长期缓慢输注药物且能调节释放效率B)动力源可长期使用和埋植C)可通过简单的皮下注射等方式向泵中补充药液D)药液贮库室大小适宜E)可长期与组织相溶3)原位凝胶型药物植入剂:系将药物与聚合物溶于适宜溶剂中以原位凝胶形式植入的一类制剂2、植入剂的作用1)延长药物作用时间2)增强药物生物活性(二)植入剂的材料1、固体载体型植入剂材料1)生物不降解型材料:硅橡胶时生物相容性、无毒、释放速率理想的材料2)生物可降解型材料:聚乳酸、乳酸、聚乙内酯2、原位凝胶植入剂材料(三)植入剂的制备1、溶剂浇铸法:利用有机溶剂及水作媒溶,使药物及辅料溶解,待有机溶剂及水部分挥发后得到半固体混合物,再置于浇铸装置中浇铸成适宜形状,干燥后制得一定规格的植入剂,经灭菌即得2、熔融挤出法:将药物与辅料按比例混合,于加热环境下熔融混合,将熔融物固化后得到的固体粉碎成小颗粒,填充于挤出装置,在一定温度下将熔融的固体分散体挤入模具中,室温冷却固化脱模,灭菌即得3、压膜成型法:将药物与辅料共同溶于有机溶剂后形成溶液,经喷雾干燥,形成粒度极小的固体粉末,用液压机压成片状,灭菌即得(四)质量评价1、植入剂所用辅料必须是生物相容的,可用生物不降解型,也可用生物降解型,前者在一定时间内要取出2、植入剂需进行释放度测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羧酸衍生物(Carboxylic acid derivatives)第十五章一. 结构和命名二. 羧酸衍生物的反应三. 乙烯酮四. 过酸五. 原酸酯六. 霍夫曼(Hofmann)降级反应七. 腈ROHO R XO ROOR'O ROR'O RNR'R ''O R C N羧酸酰卤酸酐酯酰胺腈羧酸衍生物一. 结构和命名RLO RLO RLO L :Cl O NCl :表现为吸电子诱导效应,与羰基共轭效应很弱。

例:H 3CClO CH 3Cl178.9pm 178.4pm结构:N :表现为与羰基的共轭效应。

例:H NH 2O CH 3NH 2137.6Pm 147.4Pm命名:酰卤先叫酰基后叫卤素。

例:CH 2CH C OClH 3CClO 乙酰氯丙烯酰氯ClO苯甲酰氯ClONO2O2N3 , 5—二硝基苯甲酰氯Cl OCl O乙二酰氯(草酰氯)CH3CH2CHCH2BrOCH33—甲基戊酰溴酰胺先叫酰基后叫氨基。

H 3C NH 2OHNH 2OHN(CH 3)2OCH 3CHCH 2NHCH 3O CH 3NHO 乙酰胺甲酰胺N ,N —二甲基甲酰胺DimethyformamideDMFN —甲基—3—甲基丁酰胺己内酰胺酸酐:CH 3OO CH 3O CH 3OO CH 2CH 3OC O C OO C O C OO 乙酸酐乙丙酐邻苯二甲酸酐顺丁烯二酸酐酯:CH 3OCH 2CH 3OCH 2COOC 4H 9CH 2COOHCH 2CH 2OO C C 17H 35OC 17H 35C OO OCH 3乙酸乙酯丁二酸单丁酯乙二醇硬脂酸酯3—甲基—4—丁内酯CH 3CNCH 3(CH 2)3CN Br(CH 2)5CN乙腈腈:戊腈6—溴己腈波谱性质:IR :羧酸衍生物中羰基吸收在1850~1630cm -1酰氯:~1800 cm -1~酸酐:有两个羰基吸收峰酰胺:R NHR'O 3300 cm -1出现单峰RNH 2O 3300 cm -1出现双峰酯:腈:2240~2260cm -1C N ν1HNMRRCH 2OCH 2R'ORNH 2O RNR 2O 3300 cm -1不出峰二. 羧酸衍生物的反应1. 水解RXO ROO R'OROR'O H OH +ROHO +HXHOR'O HOR'碱性水解:B Ac 2:碱性双分子酰氧断裂ROR'O OH慢O C ROH'RO++++ROHOOR'ROO 快ROHOOR'快HOR'O C ROH'ROB Al 2:碱性双分子烷氧断裂CH 3CH 3H 3COC OCH 3+NaCN HMPA , 25℃CH 3CH 3H 3COC ONa +CH 3CNROO +CH 3CNROO CH 3+CN酸性水解:A Ac 2:酸性双分子酰氧断裂ROR'OHROR'OH OH C ROR'OH 2OHC ROR'OH+快ROR'OH +H 2O慢OH C ROR'OH 2快+HOH C ROR'OH+HOH C ROR'OHH 快快ROHOH ROHOOHC ROR'OHH +ROHOH 快HOR'+HA Ac 1:酸性单分子酰氧断裂CH 3CH 3H 3COC OCH 3CH 3CH 3H 3COC OCH 3H CH 3CH 3H 3CO C +H快CH 3CH 3H 3COC OCH 3H 慢+CH 3OHCH 3CH 3H 3COC OH CH 3CH 3H 3CO C H 2O+快CH 3CH 3H 3COC O H HCH 3CH 3H 3COC O H H快+HA Al 1:酸性单分子烷氧断裂CH 3C OCPh 3O+H 2OCH 3C OH OHOCP h 3+机理:R C OR'O+H快RCOR'OH R COOHR'慢OH C R O+R'R'+H 2O快'R O H'R O HHHR'OH最常见的酯水解机理:B Ac 2,A Ac 22. 醇解反应RXO ROO R'O +H OR''R OR''O+HXHOR'OROR'O RNR'R ''O +HOR'H OR''ROR''OHNR'R''+反应活性:酰卤>酸酐>酯>酰胺酯交换反应酯交换反应在工业上的重要用途之一是涤纶的合成。

C OCH 3O OCH 3CO HOCH 2CH 2OH+Zn(OAc)2 , Sb 2S 3C OCH 2CH 2OOO Cn涤纶C 2H 5OHCH 2CH 2C O OC OCH 2CH 2C OH O OC 2H 5C O丁二酸单乙酯用途:通过环酐的醇解制备二酸的单酯R NR'R''OR C NH OH ++H OHR OHOHNRR'+R NH2O H2OR OHO水解速度:酰卤>酸酐>酯>酰胺为什么?酯水解反应机理:碱催化(B)酸催化(A)单分子双分子酰氧断裂(Ac)烷氧断裂(Al)P 2O 5OOOCH 2CH 2C OCH 3O OH C OCH 3OHH三氟乙酐OHCH 2CH 2C OCH 3OO C O例:HOOCH 2CH 2COOHHOOCH 2CH 2COOH 由制备CH 2CH 2C OCH 3OO C O3. 氨解反应R C ClO R C O OC OR'R C OR'O H NH 2+R C NH 2OHXHOR'O HOR'+反应活性:酰卤>酸酐>酯用途:酰胺的制备R C ONH 4O R C NH 2OC 6H 5C ClOHNC 6H 5C ON++HXNaOH , H 2OC O C O OCH 3NH 2C N C O OCH 3例:例:CH 3COO 2CH(CH 3)2H 2N+CH(CH 3)2HNCH 3CO 例:C NHCH 3C OOOH4. 酸解R C ClO R C OR'O R C NH 2O O C R'OH +酰氯、酐、酯和酰胺与另一羧酸一起加热,都得到平衡混合物。

'R CO Cl'R C O O C ORR C O OC OR'R CO OR''R CO NH +R C OHOR C ClO +R'COONaR C O OC OR'例:混酐CH 3CH 2C ClO+CH 3 C O O NaCH 3CH 2C O OC OCH 3NaClEt 2O+60%RClR'ONa ROR'+NaCl+合成上用途不大,而下列反应可以制备混合酐:酐的酸解的应用:CF 3CO O 2R C OOH+CF 3COO C O R +CF 3CO OH三氟乙酐混酐三氟乙酸形成的混酐是一个良好的酰化试剂,在合成上用处很大。

例:酚不易和酸形成酯,而在三氟乙酐存在下这个反应很容易进行。

例:CH 3CH 3CH 3COOH HOCH 3H 3CH 3C+CF 3CO O225℃CH 3CH 3CH 3C O CH 3CH 3CH 3O2,4,6—三甲基苯甲酸2,4,6—三甲基苯酚酯CH 3CH 3CH 3C O O C O CF 35. 与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反应⑴.与格利雅试剂的反应R'M gXR C ClO +R C Cl O MgXR'R C R'O R'M gX H 2O1.2.R C OH R'R'H 2O酰氯:在低温,无水AlCl 3存在下与等mol RMgX 反应产物为酮。

如果格氏试剂过量,酮继续反应得到叔醇。

H 3CCH C H 3C O ClH 3CCH C H 3C CH 3CH 3OH CH 3MgI H 2O1. 22.(H)R C OR'OR''MgX(H)R C OR'O MgXR''(H)R C R''OR'OMgXR''MgX(H)R C R''O MgXR''H 2O(H)R C R''OHR''酯:与RMgX 反应产物为叔醇。

甲酸酯与RMgX 反应产物为仲醇。

内酯与RMgX 反应产物为二醇OOCH 3MgI H 2O1. 22.CH 3C CH 2CH 2CH 2OHCH 3OH例:OO例:CH 3MgIH 2OOCH 3OMgIC OC 2H 5OCH 3MgI H 2O1. 22.C CH 3CH 3OH 例:酸酐:CH 3C CH 3CH 3OH CH 3C OOC O CH 3CH 3MgI H 2O1. 22.CH 3OO OHO酰胺:R C O NH 2有活性氢,使格氏试剂分解,所以格氏试剂的用量较大。

R CO NR 2与格氏试剂反应,在合成上没有价值。

⑵有机镉只和酰氯反应生成酮。

CH 3C CH 2CH 2OC OCH 3CH 3C CH 2CH 2OC OCl +(CH 3)2Cd可见有机镉没有格氏试剂活泼。

⑶. 二烷基铜锂只和酰氯反应生成酮。

(CH 3)2CuLiC OCl +C O CH 36. 还原Na, E tOHLiAlH 4NaBH 4可将酯还原为醇。

可将醛、酮和所有的羧酸衍生物还原。

只还原酰氯、醛和酮。

可见二烷基铜锂没有格氏试剂活泼。

R C ClORCH 2OHLiAlH 41.2. H 2O酰氯:C 6H 5C O ClLiAlH(OC 4H 9--t)3H 2O1.2.C 6H 5C O H三叔丁氧基氢化铝锂Pd / B aSO 45%C 6H 4(CH 3)2C ClO +H 2C HO罗森孟德(Rosenmund )还原CH 2COCl CH 2COOCH 3+H 2Pd / B aSO 4硫脲CH 2CHO CH 2COOCH 3CH 3O C CH 2CH 2OC OCl CH 3O C CH 2CH 2OC O H+H 2Pd / B aSO 4S喹啉R C O O C OR'RCH 2OH +R'CH 2OHLiAlH 41.2. H 2O酐:+NaBH 4DMF , 0~25℃1hC O C O OC O OR C OR'O Na, E tOHRCH 2OHR'OH+酯:R C OR'OLiAlH 41.2. H 2ORCH 2OH R'OH+波沃—布兰(Bouveault —Blanc )反应R C NH 2ORCH 2NH 2R C NHR'O RCH 2NHR'LiAlH 41.2. H 2OLiAlH 41.2. H 2O 酰胺:R CO NR 2LiAlH 41.2. H 2O RCH 2NR 2OOLiAlH 41.2. H 2OHO CH 2CH 2CH 2CH 2OH例:例:H2CCCOO ClOCH3H2CCH2OHCOOCH3 NaBH4H2CCCOO ClOCH3LiAlH4H2CCH2OHCH2OH例:三:乙烯酮C C ORRC C O HH 乙烯酮酮式烯酮CH C O R醛式烯酮结构:类似与累积二烯烃,两个π键互相垂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