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式分析题目
音乐作品曲式分析

中国优秀创作歌曲1、《花非花》是一首单乐段结构的作品。
音域:九度d —e 。
2、《长城谣》由四个复合句构成的“起、承、转、合”结构的作品。
音域:十度 d —f3、《二月里来》全曲是典型的“起、承、转、合”结构四句体乐段结构。
各句节奏安排各不相同。
音域:十一度 c —f4、《延水谣》这是一首多句体乐段结构的作品。
音域:九度 e —#f5、《绣红旗》该作品为单二部曲式结构。
音域:b b—f6、《半屏山》作品为单乐段结构。
音域:十一度 c —f7、《牧羊姑娘》这是一首单乐段结构的作品。
音域:十度f —b a8、《大海啊,故乡》这是一首单二部结构的作品。
音域:九度c —d9、《思乡曲》(夏之秋曲)属乐段结构(带有变奏性质)的分节歌。
郑秋枫的《思乡曲》是“起承转合”四句体乐段结构。
音域:九度 d —e10、《金凤吹来的时候》作品为单二部曲式结构。
音域::九度b b—c11、《故乡的小路》作品为单二部曲式结构。
音域:十一度 a—d12、《月之故乡》作品属于多乐段带变奏性质的四句头结构。
音域:十一度 c —f13、《红叶红了的时候》作品为两段体结构.。
音域:十度c —e14、《妹妹找哥泪花流》作品采用了上下句式变化而成的结构,单乐段。
音域:十度 d —f 。
15、《绒花》作品为两段体结构。
音域:九度 g—a16、《小草》作品为两段体结构。
音域:17、《绿岛小夜曲》这是一首单三部曲式结构的歌曲。
音域:十三度 a—f 。
18、《教我如何不想他》作品采用了分节变奏的曲式结构。
音域:十二度 b—#f19、《铁蹄下的歌女》作品为三段体结构。
音域:九度 c —d20、《点降唇、赋登楼》作品采用平行结构的形式。
音域:十一度 b—e 。
21、《梅娘曲》作品为分节歌结构。
音域:九度d —e 。
22、《天下黄河十八弯》23、《草原夜色美》这是一首单乐段结构的作品。
音域:十三度 f—d24、《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是一首单二部曲式结构的作品。
曲式与作品分析考试题参考答案

音乐学院《曲式与作品分析》考试题参考答案一、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 在一首乐曲或一个音乐段落中,能体现该乐曲或段落的基本性格面貌的乐思,称之为(主题)。
2. 一首乐曲中的某个结构单位,如果用它自身的主要调性的主功能来完全终止,那么该结构单位称为(收拢性结构)。
3.乐段的内部结构可以细分为(乐句)、(乐节)、(乐汇)。
4. 乐段最后落于主调的属和弦,以和声的半终止结束,称之为(开放乐段)。
5. 段落之间还可能形成尾首重叠的关系,称为(侵入终止)。
6.音乐作品的结构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其中主要的要素包括:(旋律)(和声)(织体)(调式调性).7.乐段的调性结构可分为(单一调性)和(转调)的结构二、名词解释(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复乐段复乐段是一种特殊的结构。
复乐段的“复”,为重复或复合的意思。
它既是一个量的概念,即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乐段的分量,又是一个质的概念,即两个(或两个以上)乐段的内容为重复关系。
复乐段以其包含乐段数量的差别,可分别称之为二重复乐段、三重复乐段等。
但三重及三重以上的复乐段实际上非常罕见,因此,通常所谓的复乐段,也即指二重复乐段。
2.三部性原则三部性原则是在呼应原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三部性结构就是在遥相呼应的两部分之间,插入一个中间部分。
三部性原则在音乐中的具体体现,可用图式:A-B-A来表示,即主题(呈式)——离题(对比或引伸展开)——返题(主题再现)。
三部性原则的核心是再现,因而也可以称之为再现原则三、简答题(共四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音乐的非稳定性陈述语言有哪些特征?答:音乐的非稳定性陈述语言有以下几个特征:(1)乐思材料比较片段化、零碎化。
(2)调性与和声呈不稳定功能。
这种不稳定功能的最基本的体现是避免全曲的主要调性而在从属调性上进行。
调性与和声的不稳定功能的进一步强化则体现为不确立一个明确的调性为目标,避免主和弦或避免完全终止式,不在一个调性上作较长的停留,较多使用不协和和弦等等。
民族调式曲式分析题目

民族调式曲式分析题目民族调式曲式分析题目「篇一」第八章民族调式教学目标:学习和认识五声调式的概念,了解七声调式、中古调式;掌握同宫音系统,运用民族调式分析各种歌曲的曲式结构。
教学重点、难点:五声调式、七声调式、同宫音系统、民族调式的分析、中古调式。
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练习法等。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室、钢琴教学时数:18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讲五声调式(2课时)找个学生演唱民歌《茉莉花》,让同学聆听民族歌曲的特点,感受民族歌曲的调式,导入本课五声调式。
一、五声调式1、概念:由五个音按纯五度的音程关系排列起来的“1、5、2、6、3、7、4”组成的。
也可以说由五个音组成的各音级间没有小二度音程关系的调式,叫做“五声调式”。
讨论民歌《茉莉花》的音阶,调式、从而引出五声调式的各个音,1、2、3、5、6、在五声调式中叫做“宫、商、角、徵、羽”。
2、五声调式中的各调式:由于“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都可以作为调式主音并构成调式,故有宫调式、商调式、角调式、徵调式、羽调式。
宫调式: 宫、商、角、徵、羽、宫。
1 1 商调式:商、角、徵、羽、宫、商。
1 2 角调式:角、徵、羽、宫、商、角。
1 2 3 徵调式:徵、羽、宫、商、角、徵。
1 2 3 5 羽调式:羽、宫、商、角、徵、羽。
1 2 3 5 6 课堂练习:写出D商、B徵的五声调式的音阶。
课后作业:1、写出下列各调式音阶bG宫调式 #c商调式 E角调式G徵调式 F羽调式第二讲五声调式的音阶特点(2课时)1、没有小二度音程。
第二讲五声调式的音阶特点(2课时)一、五声调式的特点:1、相邻两音级之间的音程有三处是大二度、两处是小三度。
2、只有一处是“大三度音程”(即宫角之间、下方为宫、上方为角),可以看作是五声调式的特征音程。
3、没有小二度音程。
大二度大二度小三度大二度小三度二、五声调式的骨干音:Ⅰ、Ⅴ、Ⅵ级。
Ⅰ、Ⅴ、Ⅵ课堂讨论:G宫调式的骨干音Ⅰ、Ⅴ、Ⅵ级是那几个音。
曲式分析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曲式分析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选项是曲式分析中常见的曲式结构?A. 单一主题B. 双主题C. 三部曲式D. 四部曲式答案:C2. 曲式分析中的“主题”指的是什么?A. 音乐作品中的重复旋律B. 音乐作品中的歌词C. 音乐作品中的和声D. 音乐作品中的调性答案:A3. 以下哪个术语是用于描述曲式中的重复部分?A. 变奏B. 再现C. 展开D. 过渡答案:B4. 在曲式分析中,"B"部分通常指的是什么?A. 第一个主题B. 第二个主题C. 结尾部分D. 过渡部分答案:B5. 以下哪个术语表示音乐作品的结束?A. CodaB. RecapitulationC. ExpositionD. Development答案:A6. 曲式分析中的“对位”是指什么?A. 两个或多个旋律线同时进行B. 音乐作品的和声分析C. 音乐作品的节奏分析D. 音乐作品的调性分析答案:A7. 以下哪个术语表示音乐作品的开始部分?A. CodaB. RecapitulationC. ExpositionD. Development答案:C8. 曲式分析中的“再现部”通常出现在哪个部分之后?A. 引子B. 展开部C. 再现部D. 结尾答案:B9. 以下哪个术语表示音乐作品的中间部分?A. ExpositionB. DevelopmentC. RecapitulationD. Coda答案:B10. 曲式分析中的“主题与变奏”结构通常包含几个主题?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答案:A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述三部体曲式(ABA)的基本结构。
答案:三部体曲式(也称为三部曲式或三段体)通常由三个部分组成:A、B、A。
A部分是主题的陈述,B部分是对比主题或新主题的陈述,最后A部分再次出现,通常与第一部分相同或略有变化。
2. 请解释“奏鸣曲式”的基本特点。
曲式与作品分析考试题参考答案复习进程

音乐学院《曲式与作品分析》考试题参考答案一、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 在一首乐曲或一个音乐段落中,能体现该乐曲或段落的基本性格面貌的乐思,称之为(主题)。
2. 一首乐曲中的某个结构单位,如果用它自身的主要调性的主功能来完全终止,那么该结构单位称为(收拢性结构)。
3.乐段的内部结构可以细分为(乐句)、(乐节)、(乐汇)。
4. 乐段最后落于主调的属和弦,以和声的半终止结束,称之为(开放乐段)。
5. 段落之间还可能形成尾首重叠的关系,称为(侵入终止)。
6.音乐作品的结构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其中主要的要素包括:(旋律)(和声)(织体)(调式调性).7.乐段的调性结构可分为(单一调性)和(转调)的结构二、名词解释(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复乐段复乐段是一种特殊的结构。
复乐段的“复”,为重复或复合的意思。
它既是一个量的概念,即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乐段的分量,又是一个质的概念,即两个(或两个以上)乐段的内容为重复关系。
复乐段以其包含乐段数量的差别,可分别称之为二重复乐段、三重复乐段等。
但三重及三重以上的复乐段实际上非常罕见,因此,通常所谓的复乐段,也即指二重复乐段。
2.三部性原则三部性原则是在呼应原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三部性结构就是在遥相呼应的两部分之间,插入一个中间部分。
三部性原则在音乐中的具体体现,可用图式:A-B-A来表示,即主题(呈式)——离题(对比或引伸展开)——返题(主题再现)。
三部性原则的核心是再现,因而也可以称之为再现原则三、简答题(共四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音乐的非稳定性陈述语言有哪些特征?答:音乐的非稳定性陈述语言有以下几个特征:(1)乐思材料比较片段化、零碎化。
(2)调性与和声呈不稳定功能。
这种不稳定功能的最基本的体现是避免全曲的主要调性而在从属调性上进行。
调性与和声的不稳定功能的进一步强化则体现为不确立一个明确的调性为目标,避免主和弦或避免完全终止式,不在一个调性上作较长的停留,较多使用不协和和弦等等。
曲式分析考试题型及答案

曲式分析考试题型及答案一、选择题1. 曲式分析中,以下哪个术语表示一个完整的音乐段落?A. 乐句B. 乐节C. 乐段D. 乐章答案:C2. 古典奏鸣曲式的第二主题通常出现在哪个调性上?A. 主调B. 属调C. 次属调D. 相对调答案:D3. 在曲式分析中,“三部性曲式”的英文缩写是什么?A. ABAB. A-B-AC. Ternary formD. Binary form答案:C4. 以下哪个作曲家不是古典时期的代表人物?A. 巴赫B. 海顿C. 莫扎特D. 贝多芬答案:A5. 以下哪个术语表示音乐材料的重复?A. 模进B. 变奏C. 重复D. 对比答案:C二、填空题1. 在曲式分析中,一个完整的音乐作品通常由多个______构成。
答案:乐段2. 奏鸣曲式中,______部分是展开部和再现部之间的过渡。
答案:连接部3. 在二部曲式中,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通常有一个______部分。
答案:中段4. 回旋曲式的结构可以表示为______。
答案:A-B-A-C-A5. 变奏曲式的特点是在______的基础上进行变化。
答案:主题三、简答题1. 请简述奏鸣曲式的基本结构。
答案:奏鸣曲式的基本结构包括三个主要部分: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
呈示部中,主题和副题分别在主调及其属调上陈述;展开部中,主题和副题的材料被发展和变形;再现部则是呈示部的再现,但副题通常回到主调上。
2. 什么是主题和副题,它们在奏鸣曲式中扮演什么角色?答案:主题是奏鸣曲式中的主要音乐材料,通常在呈示部的开始部分出现。
副题则是与主题形成对比的第二音乐材料,通常在主题之后出现。
在奏鸣曲式中,主题和副题共同构成了作品的基本框架,并在展开部和再现部中被进一步发展和变化。
3. 什么是回旋曲式,它的基本结构是怎样的?答案:回旋曲式是一种曲式结构,其特点是一个主要的主题(A)多次出现,每次出现之间插入不同的对比部分(B、C等)。
基本结构可以表示为A-B-A-C-A等,其中A是主要主题,B、C等是对比部分。
曲式与作品分析考试题参考答案

音乐学院《曲式与作品分析》考试题参考答案一、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 在一首乐曲或一个音乐段落中,能体现该乐曲或段落的基本性格面貌的乐思,称之为(主题)。
2. 一首乐曲中的某个结构单位,如果用它自身的主要调性的主功能来完全终止,那么该结构单位称为(收拢性结构)。
3.乐段的内部结构可以细分为(乐句)、(乐节)、(乐汇)。
4. 乐段最后落于主调的属和弦,以和声的半终止结束,称之为(开放乐段)。
5. 段落之间还可能形成尾首重叠的关系,称为(侵入终止)。
6.音乐作品的结构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其中主要的要素包括:(旋律)(和声)(织体)(调式调性).7.乐段的调性结构可分为(单一调性)和(转调)的结构二、名词解释(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复乐段复乐段是一种特殊的结构。
复乐段的“复”,为重复或复合的意思。
它既是一个量的概念,即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乐段的分量,又是一个质的概念,即两个(或两个以上)乐段的内容为重复关系。
复乐段以其包含乐段数量的差别,可分别称之为二重复乐段、三重复乐段等。
但三重及三重以上的复乐段实际上非常罕见,因此,通常所谓的复乐段,也即指二重复乐段。
2.三部性原则三部性原则是在呼应原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三部性结构就是在遥相呼应的两部分之间,插入一个中间部分。
三部性原则在音乐中的具体体现,可用图式:A-B-A来表示,即主题(呈式)——离题(对比或引伸展开)——返题(主题再现)。
三部性原则的核心是再现,因而也可以称之为再现原则三、简答题(共四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音乐的非稳定性陈述语言有哪些特征?答:音乐的非稳定性陈述语言有以下几个特征:(1)乐思材料比较片段化、零碎化。
(2)调性与和声呈不稳定功能。
这种不稳定功能的最基本的体现是避免全曲的主要调性而在从属调性上进行。
调性与和声的不稳定功能的进一步强化则体现为不确立一个明确的调性为目标,避免主和弦或避免完全终止式,不在一个调性上作较长的停留,较多使用不协和和弦等等。
曲式分析考试曲目

曲式分析名词解释旋律:一切横向音高关系都叫旋律。
节奏:音乐作品当中一切时值关系叫节奏。
和声:音乐作品中“纵向的音高关系”叫和声。
音响:凡是耳朵能听得到的包括乐音和噪音叫音响旋律的常见音型:冠音型(瀑布型):一个音乐片段中,最高音出现在全曲的第一个音(有时也会出现在第二个音上)。
疑问型:高音往上走,并且伴随一个大跳,一个片段的结尾是最高音。
大山型:旋律起伏大,歌唱性强,适合抒情性的音乐作品,把符头连起来像大山。
锯齿型:也有音乐起伏,起伏频率较高幅度较小。
直线型(射线型):同音反复较多,适合表现宣叙感,语言感比较强的音乐作品。
阶梯型:以某个音为核心,加上它的上下辅助音或是环绕为一个乐句。
离心型:“心”就是出现频率最高的音,离它越来越远的为“离心型”。
向心型:离“心”越来越近的为“向心型”。
节奏音型模式:顺分:前长后短,增强歌唱性;逆分:前短后长,增强语言性;等分:前后相等,增强律动性;切分:重音移位,增强动力性;对分:节奏对称,增强形式性;数分:特定数字关系,增强奇异性。
音乐的主题:是指音乐作品中,那些意义突出、性格鲜明、概括性强和可塑性大的重要组成部分。
形象的定义:当音乐真切地表达了某种特定环境中的人之情和事之景,而这些情景,有能在听者的心中引起相应的联想。
主题形象的分类:概括性主题:当音乐主题主要依靠音乐自身运动规律而概括表达出某种抽象的情绪,就叫“概括性主题”。
歌唱性主题:以宽广如歌的旋律构成的曲调性主题。
律动行主题:在节奏、音高、句法或结构上显示出一定的规律性歌舞性主题:由“歌唱性”和“律动性”两种特点结合而成。
标题性主题:先择有针对性的表现手段,塑造出具体逼真的音乐形象。
客观描写性主题:以自然界或人类社会生活中富有音乐特点的声响、外形或运动作为模拟和描写对象。
性格刻画性主题:借用音乐的时代和风格特点,以特定的手法概括地描写表现对象的主要性格。
联想性主题:本身的形象不具体,但在标题作用下会产生具体联想的音乐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填空
1. 音乐作品的结构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其中主要的要素包括:(旋律)(和声)(织体)(调式调性);
2. 在一首乐曲或一个音乐段落中,能体现该乐曲或段落的基本性格面貌的乐思,称之为(主题)。
3.构成曲式的最小结构单位是(乐段),
4. 一首乐曲中的某个结构单位,如果用它自身的不稳定功能或用转调来终止,则是(开放性结构)。
以自身主功能完全终止,是收拢性结构。
5.乐段的调性结构可分为(单一调性)和(转调)的结构。
乐句可以分为乐节,乐汇,若干乐音
6.曲式发展的主要原则:呼应,变奏,起承转合,三部性,回旋。
7.音乐的陈述类型广义可以分为:稳定型陈述,非稳定型陈述。
调式布局公式为;T-D-S-T
8.
名词解释
1.复乐段
复乐段是一种特殊的结构。
复乐段的“复”,为重复或复合的意思。
它既是一个量的概念,即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乐段的分量,又是一个质的概念,即两个(或两个以上)乐段的内容为重复关系。
复乐段以其包含乐段数量的差别,可分别称之为二重复乐段、三重复乐段等。
但三重及三重以上的复乐段实际上非常罕见,因此,通常所谓的复乐段,也即指二重复乐段。
2起承转合原则
起承转合原则也是由呼应原则衍生出来的,有时与三部性原则相综合:
起、承、转、合这四个阶段,在结构上具有不同的功能:
起部——乐思的最初呈示;
承部——起部的重复或引伸,巩固起部陈述的内容;
转部——引入新材料或展开起承部分所陈述的内容,与起承部分形成对比;
合部——向起承部分的内容回归,有时有明显的再现因素,具有结束、总结的功能。
三、简答题
四、 1.音乐的稳定性陈述语言有哪些特征?
答:音乐的稳定性陈述语言表现的特征有以下几点:
(1)乐思材料较为单纯、统一、完整。
(2)调性与和声较单纯、明确,虽也可能包含离调或转调,但通常总是以一个主要调性确立为中心。
(3)结构较为规整、匀称
2.在多声音乐中,乐段的和声进行具有一定的布局格式,这个布局格式主要指的是什么?。
答:在多声音乐中,乐段的和声进行具有一定的布局格式,这个布局格式主要指的是:乐段的和声的布局格式,显示出欧洲古典音乐的规范结构形式,上句停止在半终止,下句结束于全终止,上下、主属遥相呼应。
同样,这种和声进行的功能结构关系也是不可逆转的。
3.乐汇与动机的异同点在哪里?
答动机与乐汇一样,至少包含一个主要重音,尤其是小节的强拍的强音,若干乐音围绕该重音在1小节或不超过2小节的长度内运动,变形成动机的规模。
但并不是所有的乐汇都能成为动机,只有在乐汇作为乐曲发展的种子音调使用时,才称为动机。
因此,动机是一种具有性格特点的乐思材料,而不是一个必然的结构成分。
4.二段式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可以分成几种类型?
答:二段式分类的依据是第二段后句的写法。
第二段后句的写法延续前句的乐思继续发展就是对比二段式,如果第二段后句隔时再现第一段的材料则是再现二段式。
(5)速度和节拍的改换
5.三段式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可以分成几种类型?
答:三段式的分类。
主要取决于中段写法的不同类型
三段式中段的写法十分多样,但可归纳为三种基本类别:
(1)根据呈示段的主题材料加以变化,展开,可称之为引伸型;
(2)以新主题材料写成,称之为并置型;
(3)兼用呈示段主题及新材料写成,可称之为综合型
一、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 在一首乐曲或一个音乐段落中,能体现该乐曲或段落的基本性格面貌的乐思,称之为(乐段)。
2. 一首乐曲中的某个结构单位,如果用它自身的主要调性的主功能来完全终止,那么该结构单位称为(收拢性结构)。
3.乐段的内部结构可以细分为(乐句)、(乐节)、(乐汇)。
4. 乐段最后落于主调的属和弦,以和声的半终止结束,称之为(开放乐段)。
5. 段落之间还可能形成尾首重叠的关系,称为(侵入终止)。
二、名词解释
1.复乐段
复乐段是一种特殊的结构。
复乐段的“复”,为重复或复合的意思。
它既是一个量的概念,即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乐段的分量,又是一个质的概念,即两个(或两个以上)乐段的内容为重复关系。
复乐段以其包含乐段数量的差别,可分别称之为二重复乐段、三重复乐段等。
但三重及三重以上的复乐段实际上非常罕见,因此,通常所谓的复乐段,也即指二重复乐段。
2.三部性原则
三部性原则是在呼应原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三部性结构就是在遥相呼应的两部分之间,插入一个中间部分。
三部性原则在音乐中的具体体现,可用图式:A-B-A来表示,即主题(呈式)——离题(对比或引伸展开)——返题(主题再现)。
三部性原则的核心是再现,因而也可以称之为再现原则
三、简答题
1.音乐的非稳定性陈述语言有哪些特征?
答:音乐的非稳定性陈述语言有以下几个特征:
(1)乐思材料比较片段化、零碎化。
(2)调性与和声呈不稳定功能。
这种不稳定功能的最基本的体现是避免全曲的主要调性而在从属调性上进行。
调性与和声的不稳定功能的进一步强化则体现为不确立一个明确的调性为目标,避免主和弦或避免完全终止式,不在一个调性上作较长的停留,较多使用不协和和弦等等。
(3)结构上不规整,不形成正规的乐句或乐段结构。
结构的分裂是体现结构不稳定功能的常用手法。
2.乐句、乐节、乐汇有什么特点?
答:乐句是乐段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乐段内部的曲式成分。
其长度一般约为4至8小节,具有一定的节奏音型和旋律的起伏,乐句的和声包含相对完整的内容,句尾通常要出现和声终止式。
乐节指长度约为2至4小节的、规模较小的音乐片段,多数乐节相当于半个乐句的长度。
乐节内若能再细分,则可以划分出乐汇。
乐汇是由两个以上的乐音结合成的音组,它往往环绕一个主要重音运动,其节奏、音型的组合形成一定的特点。
3.什么是呈示型乐段结构?
答:呈示型乐段结构是指按照稳定性的音乐陈述语言构成的乐段结构,它有三个基本特点:(1)乐思材料较为单纯、统一、完整。
(2)调性与和声较单纯、明确,虽也可能包含离调或转调,但通常总是以一个主要调性确立为中心。
(3)结构较为规整、匀称
4.二段式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之间的对比,主要反映在哪几各方面?
答:二段式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之间的对比,主要反映在如下几个方面:
(1)主题材料的变换或派生性的进一步展开的关系;
(2)和声、调性的对置;
(3)音乐织体、节奏以及和声的结构陈述方式的相异;
(4)体裁的不同;
(5)速度和节拍的改换
5.作品中从属部分起到什么作用?
答:作品中的从属部分基本部分外部扩展所附加的结构部分,如前奏,具有某种引入的功能;尾声,体现出补充性和结束性的陈述;间奏,起连接过渡的作用。
前奏的写法常表现出以下特点:对乐曲的主要材料作概括性的陈述,或提出主题材料中某些有特征的音调或节奏,暗示音乐的主要性格,并引入主题部分;和声上强调属和弦或属功能和弦,形成期待感。
尾声则强调和声的主功能方面,常给出完整的和声完全终止,显示出某种应答的意味;尾声的材料一般也来自于乐曲的主题,但引向结尾,体现出收束的特点。
前奏与尾声常形成一种远距离的遥相呼应的关系。
前奏、尾声和间奏的主要结构功能,在于加强全曲的统一性和完整性,它们是乐段的外部扩展,不会改编乐段的基本结构性质。
做曲式分析题的具体步骤是什么啊?需要注意些什么啊,求详解!
1 把整个曲子的小节数统计出来,并加以标记。
2 划分乐段:除了把曲子的大乐段看出来外,还有一些细小的乐段。
(如:前奏、尾奏、小连接,小扩充等)
3 划分乐句:以乐段为单位划分乐句。
(一般以8——16小节为一个单位)(功能一定要考虑进去,有一些曲子旋律部分并不是很明显的相同,所以要考虑和声功能上的走向)。
4 划分曲式:找相同的或变化的乐句或乐节。
划分曲式。
(一般以套用的曲式看适合哪种)
5 注意主题变化和是否有第二主题等变化。
(根据曲子的发展做最后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