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13实验诊断学概论 3 13

合集下载

医学概论13-临床医学-诊断学【PPT课件】

医学概论13-临床医学-诊断学【PPT课件】

2.生命体征(vital sign): (1)体温(T,temperature)-正常体温:36.3-37)(24小时内 正常人T波动不超过1℃) (2)呼吸(R,resperation)-正常R:16-20次/分 (成人) ; 44次/分 (新生儿)(R∶P=1∶4;T↑1℃-R↑4 次) 异常R:潮式呼吸/间停呼吸/叹息样呼吸等 (3)脉搏(P,pulse)-正常P:60-100次/分 (平均72次/ 分,成人);90次/分(儿童);130次/分(新生儿);55-60 次/分(老年人) 异常P:相对缓脉(伤寒病)/ 重脉 等 (4)血压(BP,blood pressure)- 收缩压(反映心收缩力)/舒张压(反映A壁弹性) WHO血压标准:P183 表2-3-1
中度热(38.1-39℃) 高 热(39.1-41℃) 超高热(41℃以上) ※ 体温曲线(热型 fever type)
热型
特征
病例
(1) 稽留热 (continus fever)
(2) 弛张热 (remittent fever )
(3) 间歇热
(intermittent fever)
8.呕血(hematemesis)与便血(hematochezia)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胃→口排出 ――呕血 消化道出血→肛门排出 ――――――便血
见于: 上消化道疾病(如食管V曲张破裂、食管癌、 …) 胃及十二指肠疾病(如溃疡、急性胃粘膜病变等) 肝/胆/胰疾病(如肝癌破裂、急性胆/胰腺炎 症、…) 下消化道各段疾病 (如溃疡性结肠炎、直肠 癌、 …) 血液疾病及其他(如DIC、钩端螺旋体病 …)
6.发绀(cyanosis)- 血中还原Hb≥50g/L →皮肤/粘膜呈紫色
(1)血中还原Hb增多- ·中心型发绀(如心肺疾病→A血氧饱和度↓) ·周围性发绀(如周围循环血流障碍) ·混合性发绀(如心衰、…)

实验诊断学概论

实验诊断学概论

实验诊断学概论一、实验诊断学及其进展(一)基本概念实验医学(laboratory medicine,laboratry science)在国内习惯称为医学检验学。

它是一门包括多专业的边缘性学科,是临床医学中在诊断、治疗、预后判断和预防方面必不可少的实用性学科。

从应用常目;检验医学的任务是使用仪器、试剂、方法对标本/样品进行检测,并做好质量控制,为临床提供准确的检验结果。

(三)实验诊断学的主要内容:检验科(或实验诊断中心)的专业设置1、临床生化检验专业:用分光光度法、电泳法、离心分离法、色谱法、电极法、火焰光度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等方法测定人体血液和体液中的各类代谢物、酶类、水盐血气、内分泌激素、治疗药物浓度、维生素与微量元素等。

2、临床免疫学检验专业:用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抗原抗体反应或各种免疫标记技术检测血液和体液中的内分泌激素、血药浓度、肿瘤标记物、各类传染病抗原抗体、细胞因子等都属于免疫检验的范围,而且免疫学方法也可以用于生化、微生物、血液等项目的测定。

3、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专业:对人体各类标本进行细菌培养与药物敏感试验、血清学反应试验、传染病抗原、抗体检测、用免疫学方法检测传染性病原体以及医院内感染的微生物检测。

4、血液学检验专业:各类血液细胞的计数与形态、分类,凝血及止血各成份及凝因子测定,骨髓细胞形态学与组织化学染色法诊断血液病及各种贫血的实验室检查。

5配型等。

6712要用1)溶血标本对K+测定的影响。

2)采血不畅(部分凝固)时对血小板与凝血因子测定的影响。

3)输液污染对K+、葡萄糖浓度的影响。

4)标本放置时间过长对结果的影响。

如葡萄糖的分解,RBC代谢对血气的影响,细胞内外离子交换引起K+浓度的改变等。

5)尿液放置时间过长,红细胞溶解;24小时尿防腐剂的正确使用等。

6)采血时间的影响,如糖耐量试验,餐后2小时的血糖;血药浓度的峰值与谷值的掌握等。

三、实验诊断的临床应用和评价(一)实验结果的报告方式与分析1、定性结果,用阴性或阳性表示,阳性表示时又可以写成(+)~(++++)反映阳性的强度。

(医学课件)实验诊断学

(医学课件)实验诊断学
实验诊断学的特点
实验诊断学具有科学性、客观性和重复性的特点,通过对患 者标本的检测,能够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实验诊断学在医学诊断中的重要性
1 2
辅助临床诊断
实验诊断学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重要的辅助诊 断手段。
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实验诊断学可以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为临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影像学检查
包括超声、X线、CT、MRI等多 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可用于诊 断多种疾病,如肺炎、肿瘤、
骨折等。
内窥镜检查
通过内窥镜观察体内病变情况 ,如胃镜、肠镜、支气管镜等 ,可用于消化道、呼吸系统、 泌尿系统等多个系统疾病的诊
断和治疗。
04
实验诊断学与其他医学学科的联系
与病理学的联系
01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规律的医学学科,而实验诊断学是研究实 验室检查结果的临床应用学科。
实验诊断学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实验诊断学概述 • 实验诊断学的基本原理 • 实验诊断学的临床应用 • 实验诊断学与其他医学学科的联系 • 实验诊断学的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
01
实验诊断学概述
实验诊断学的定义与特点
实验诊断学定义
实验诊断学是通过实验室检查,对患者的症状、体征和病史 进行鉴别、诊断和治疗的一门医学学科。
02
病理学为实验诊断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基础,提供了大量疾病诊断和 鉴别诊断的病理学依据,为实验诊断学提供了病理形态学、组织形态学和细胞 形态学等方面的支持。
03
实验诊断学为病理学研究提供了多种检测技术、方法和手段,为病理学研究提 供了实验数据和临床应用基础。
与药学的联系
药学是研究药品研发、生产和应用的医学学科,而实验 诊断学是研究实验室检查结果的临床应用学科。

实验诊断学 实验诊断学概论2013.09

实验诊断学 实验诊断学概论2013.09

2013.09
实验诊断学概论-2013
二、实验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及应用范围
实验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 临床检验( Laboratory Technology)
○ 临床血液学检验(Clinical Hematology)
○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Clinical Biochemistry)
○ 临床病原学检验(Clinical Microbiology)
实验诊断学概论-2013



2013.09
标本收集时应考虑的因素

最常见的是病人的体位、皮肤消毒剂的选择;采血部 位;有无瘀血与溶血、抗凝剂的成分和用量等 例如有资料表明,人体从平卧状态转为直立状态15分
钟内,静脉血中血浆蛋白及某些与血浆蛋白结合的成
分的浓度可增高10%-13%,这是由于细胞外液的重新 分布所致
疾病预防
社会普查
健康咨询
科学研究
2013.09
实验诊断学概论-2013
三、实验诊断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现状:
1.仪器的自动化 从手工操作
血液/尿液检 验 血液分析 生化学检验
自动化仪器
微生物检验 免疫学检 验 分子生物学检 验 PCR扩增 DNA测序 生物图象分析
自动血培养 酶免疫 自动生化分 (一)仪器的自动化 析 微生物鉴定 免疫荧光 自动化仪器 药敏分析 流式细胞
2013.09
实验诊断学概论-2013
综上:标本采集应注意
标本收集前应考虑的因素

包括病人的饮食、药物与采集时间等 有些化学组成容易受到饮食成分的干扰,有时还可受 到近期食谱的影响 许多药物可干扰测定结果,应加以注明,并尽可能在 试验前停药 有些药物可能对某一种测定方法发生干扰,而对另一 种方法却无影响,因此医生和检验人员之间的密切联 系更显得必要 某些血浆组成的浓度可有昼夜节律性变化(如皮质醇 等),则应规定恰当的标本收集时间

实验诊断学概论PPT课件

实验诊断学概论PPT课件

精选ppt
6
临床检验: 通过试剂、仪器、技术等进行检测,并对检
测的过程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最终得到可靠的 检测结果或数据。以方法的研究和改进为目的。
精选ppt
7
实验诊断: 根据临床检验所得结果或数据,结合临床相
关资料和其他辅助检查,进行逻辑的分析和科学 的思维,最后为诊断疾病、科学研究和人群保健 提供客观依据。以检验的临床应用为目的。
游离血红蛋白测定等。
精选ppt
27
4 血液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毛细血管:主要用于床边项目和急诊项目,成人
常在指端、婴幼儿可用拇指或足跟、烧伤患者可选择 皮肤完整处采血。
(2) 采血部位
静脉:需血量较多时采用。通常多在肘部静脉、
腕部静脉或手背静脉,婴幼儿在颈部外静脉采血。 进行血小板功能检查时,注射器和容器需先进行 硅化处理。严禁从静脉输液管中抽取血标本。
微生物检验的血标本:尽可能在使用抗生素前采样,应避免标本污染。
精选ppt
30


EDTA抗凝液


某女,30岁。2月前因妇科病查血发现血
致 假
小板计数仅2 ×109/L,多次复查血小板 计数为0-10×109/L,但无任何出血表现, 用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与丙种球蛋白治

疗无效。骨髓检查正常。PAIg正常, MAIPA示抗GPⅡb 弱阳性,抗GPⅠb与
精选ppt
29
4 血液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4)标本采集后的处理
选择合适的抗凝剂
枸橼酸钠: 临床血液学检验、凝血、ESR以及输血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Na2):适用于多项血液学检验 肝素 : 除有些凝血机制的检验项目外,适用于大多数实验诊断的检查 草酸盐: 不适合生化

《实验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实验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实验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Laboratory diagnosis)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03110051 课程总学时:20/12周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2/3 学分:1.5课程性质:公共必修课适用专业:临床医学、眼视光、法医、口腔、麻醉、影像、中医、预防医学、临医专升本1、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见下表):实验诊断学是论述通过实验检测诊断疾病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它是一门重要的临床与基础医学间的桥梁学科,也是临床医学与实验医学研究都必须具备的一门独立学科。

通过对临床实验室检查的学习和实际训练,使学生理解实验诊断对临床诊治的重要性,学会合理选择检验项目及正确评价实验结果。

3、本门课程与其他课程关系:在实验诊断学教学上,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临床化学、医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病理生理学等基础学科,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推荐教材及参考书:推荐教材:《诊断学》第7版,陈文彬、潘祥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年1月出版。

推荐参考书《实验诊断学》(供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第1版,王鸿利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年8月出版。

5、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理论考核+实验成绩6、实践教学内容安排:血液一般检查(血红蛋白测定、白细胞计数) 3学时实验血细胞形态检查(白细胞分类计数) 3学时实验尿液常规检查 3学时实验免疫学检测(乙肝两对半检测) 3学时实验二、教学内容纲要第四篇实验诊断第一章概论一、目标与要求(一)掌握实验诊断学的概念;参考范围与医学决定水平;常用诊断性实验的评价指标。

(二)熟悉实验诊断学的学习内容;实验诊断的临床应用和评价;检验标本的采集与影响因素。

(三)了解实验诊断学的进展;医学检验的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体系;检验结果的报告方法与结果分析。

二、教学内容(一)重点讲解实验诊断学的基本概念;血液样本的采集、处理与影响因素;实验诊断的临床应用和评价;常用诊断性实验的评价指标;参考范围与医学决定水平。

实验诊断概论

实验诊断概论
在睡眠的中段达高峰
月周期变化
性激素:女性按月经周期而变化 胆固醇:月经前高,排卵时最低 纤维蛋白原:月经前增高
长周期影响
维生素 D夏天高,冬天低
副甲状腺激素、钙有轻度的相同变化
体位的影响
立位: 水和电解质从血管逸出,血浆蛋白、
酶类、钙、铁、激素类、红细胞比积、 某些药物等浓度增加(5%~8%)
坐位: 从立位到坐位,水的再平衡分布需要
生成血清,用于大多数化学试验
定性免疫:HIV、HBV、HCV、EB、自身抗体等
定量免疫:肿瘤标志物、甲功、性激素六项等 血常规、血型,血氨、乳酸测定 凝血试验
采集标本时注意事项
临床护士的配合和操作标准化、规范化是获得 “真实”标本的基本保证
1.责任心:检验申请、采血管、病人的查对
2.技术操作:抽血部位、抽血技术、抽血量、 抽血用具、抽血过程
临床护士在分析前检验质量中的作用
“意识、责任、规范”
采集标本前准备:病人、器具、网络 采集标本时注意事项:责任心、采集技术 采集标本后保存与运送:保存、运送
采集标本前准备
饮食 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进食可改变血液成分如: 葡萄糖↑、甘油三酯↑ 氨基酸:羟脯胺酸↑ 激素:胃泌素↑(升高2~3倍) 胰岛素↑→ 钾↓、磷↓ 生长激素↑↓
卫生部颁发的[卫医发(2006)73号] 医疗机构临床实验 室管理办法》第十五条: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应当有分析 前质量保证措施、制定患者准备、标本采集、标本储存、 标本运送、标本接收等标准操作规程,并由医疗机构组织 实施
临床医生在分析前检验质量中的作用
“合理选择、正确指导、高效利用”
熟悉检验科开展的诊断试验项目及其临床意义 熟悉常用诊断试验项目的分析前影响因素 了解常用诊断试验项目的诊断性能 了解循证实验医学的最新成果

诊断学 实验诊断学概论

诊断学  实验诊断学概论


● 基本概念、主要内容及应用范围 ● 现状及进展 ● 临床应用与评价
● 学习要求
复习思考题
实验诊断学的主要内容有哪能? 实验诊断包括哪三部分? 如何对实验诊断进行质量保证? 实验诊断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参考文献
王鸿利. 实验诊断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王家良. 临床流行病学:临床科研设计、衡量与评价. 上
预示值:
诊断性试验检测的全部阳性例数中“有病”
患者所占的比例为阳性预示值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诊断性试验检测的全部阴性例数中“无病” 患者所占的比例为阴性预示值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特异性高、阳性预示值高的试验,得
到阳性试验结果可以肯定有病,但阴性结 果不能排除有病的可能。 灵敏度高、阴性预示值高的试验,得 到阳性试验结果不能肯定有病的诊断,但 阴性结果可以排除有病的诊断。
疾病预防 社会普查 健康咨询
科学研究
三、实验诊断学的现状及进展:
实验医学现状:
设备的更新
技术的发展
人员素质的提高
管理的逐步完善
地位的改善
(形成一门现代医学中新兴的独立学科)
实验诊断学发展状况简介:
现代实验室的三大目标:
提供可靠数据
提供充分的检测项目
提供临床咨询
实验诊断学的发展:
(1)实验设施等最优化
※实验室后
实验诊断学/临床实验诊断学 (Laboratory Diagnostics/Clinical Diagnostics)
实验诊断学与实验医学的关系
实验医学: 临床病理学(Clinical Pathology)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排泄物、体液标本的采集处理
尿液、粪便、浆膜腔积液等标本,采集 后尽快送检
微生物的检查,采样后立即注入培养皿 中送检,避免污染
可进行细胞、生化、病理、细菌学检查
骨髓标本的采集和处理
骨髓穿刺检查包括细胞学、细菌学及寄生虫 学等
抽取骨髓液量0.1~0.2毫升,随即速做细胞 计数与涂片,如需做骨髓细菌培养,可再抽 取1~2毫升
实验诊断组成
对患者的分析、化验项目的选择、
实验室前
与上级的商讨、制定医嘱、检验申 请、采集样本、运至实验室
实验室
对取自人体的标本进行分析,并提 供检查范围的咨询
实验室后 系统性审核、规范格式和解释、授
权发布结果的报告和样品的储存, 将数据和信息结合临床进行分析
实验诊断学与检验医学
区别1
实验诊断学是以检验的临床应用为目的
实验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对组成机体的生理成分、
代谢功能、重要脏器的生化功能、毒物分析及药物 浓度监测等的检验
糖、脂肪、蛋白质及其代谢产物和衍生物的检验 血液和体液中电解质和微量元素的检验 血气和酸碱平衡的检验 临床酶学检验 激素和内分泌腺功能的检验 药物和毒物浓度检测
标本采集后的处理
抗凝剂
肝素:主要抑制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使 纤维蛋白原不能转化为纤维蛋白。除有些凝 血机制的检验项目外,使用于大多数实验诊 断的检查,0.1~0.2mg可抗凝1ml血液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Na2):与钙离 子络合而抗凝,1ml血液需用1~2 mg
标本采集后的处理
及时送检和检测
血液离体后产生以下变化,影响结果:
– 血细胞的代谢活动仍在继续进行,部分葡萄糖分 解成乳酸,使血糖含量降低,乳酸含量增高
– 二氧化碳弥散,血液PH增高 – 氯离子从细胞内向血浆移动
处理不当引起溶血也影响检验结果
标本采集后的处理
微生物检验的血标本
抗生素应用前取样 采集后立即注入血培养皿中送检 防止标本污染
实验诊断学内容
血液学检验 体液与排泄物检验 生化学检验 免疫学检验 病原学检验
实验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血液学检验——主要是对起源于血液和造血组
织的原发性血液病,以及非造血组织疾病所致的血 液学变化的检查 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数量、生成动力学、形 态学和细胞化学等的检验 止血功能、血栓栓塞、抗凝和纤溶功能的检验 溶血的检验 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
(三)ROC曲线的临床应用
ROC(receiving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信号接受操作特性图,即临
床应用性能分析评价图,对检验项目的临床应 用性能评价的资料进行分析
病人和非病人的定量数据以分布图表示
所有数据列表以不同的限值为判断限,计算出真阳 性以及假阳性率
假阳性率为横坐标,真阳性率为纵坐标,绘制曲线
检验医学是以检验方法的研究和改进为 目的
实验诊断学与检验医学
区别2
实验诊断学是临床各专业诊断学教学的主要 内容,教学重点为使学生掌握临床思维,运 用实验结果为临床服务。对检验结果反映的 机体功能状态、病理变化、病因等综合分析, 判断健康状况、指导临床诊断、病情的监测、 疗效的观察和预后判断
检验医学着重在检验的仪器、试剂、方法的 研究和改进,为临床提供正确的检验结果以 及检验项目的开发、检验技术的思维和选择, 以及检验的质量控制等为主要内容
常应用于两种以上诊断性检验诊断价值的比较
(四)检验结果解释与临床的结合
实验诊断重要,但其有局限性 人体具有复杂性 疾病表现的多样性 需要将实验诊断与临床紧密结合
四、实验诊断的参考范围 与医学决定水平
参考范围
每个检验项目有其判断标准,即正常值或正 常范围、参考范围 参考值和参考范围由统计学方法得出,参考 值:对抽样的个体检测所得数值,参考范围 为抽样测得的平均值加减标准差
(二)常用诊断性实验的评价指标
表示检验项目临床应用价值的公式:
诊断灵敏度=真阳性者/所有病人数,指某检验项 目对某种疾病鉴别、确认能力
诊断特异性=真阴性者/非病人数,指某检验项目 确认无某种疾病的能力
诊断准确度=真确诊断结果数/所有检查结果数
连续定量数据分析,应使用检验项目临床性能评 价(ROC)分析方法,绘制曲线评判诊断灵敏度、 特异性
检查微丝蚴需在半夜唤醒后采血
甘油三酯、维生素D等还有季节性变化
进行治疗药物检测时,需注意采血时药物浓 度的峰值和低谷
标本采集后的处理
抗凝剂
草酸盐:与血中钙离子结合形成不溶性草酸 钙而起抗凝作用。2mg草酸盐可抗凝1ml血 液。常用草酸钾、草酸钠等
枸橼酸钠:溶解度和抗凝力较弱,每毫升血 液需5mg。常用于临床血液学检验、红细胞 沉降率、血液凝固检验以及输血
采血时间
空腹采血
是指在禁食8小时后采取的标本,一般在晨 起早餐前采血,常用于临床生化检查
优点:避免饮食成分和白天生理活动对检验 结果的影响。每次均在固定时间采血也便于 对照比较
急诊采血: 不受时间限制
采血时间
特定时间采血 人体生物节律在昼夜间有
周期性变化,故一天中不同时间采的血标本, 检验结果也会随之变化,如激素、葡萄糖等
三、实验诊断的临床应用 和评价
(一)正确选择实验室检查项目
不同实验室检查项目具不同的临床意义
有的疾病可直接得到确定诊断:白血病依靠骨髓检 查,内分泌腺疾病依靠内分泌功能检查 有的可有辅助诊断价值:肝病或肾病进行肝、肾功 能检查,必须结合其他临床资料后才能明确诊断 有的具有鉴别诊断意义:发热病人白细胞和中性粒 细胞比值增高考虑化脓菌感染,淋巴细胞增高考虑 病毒感染
医学决定水平
绝大多数检验项目高或低于参考值均有临床 意义:如内分泌激素增高或减低分别反映功能亢进
或减低
有些检验项目仅是高或低于参考值才有价值
细胞内酶存在于细胞内,血中仅有少量或无,检 测结果升高表示细胞有损伤 维生素降低则表示缺乏,属病态变化
临界值
危急值
危急值:某项检验结果出现异常超过一定界 值时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医生必须紧急处理
仔细询问病史 体格检查
初步诊断
实验特点
选择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检验项目
(二)常用诊断性实验的评价指标
循证医学与实验诊断——循证实验室依
据的医学:任何医疗决策应基于实验室取得 的最佳数据,即临床确定治疗方案、专家确 定治疗指南、新药研制和开发应依据现有的 最佳证据;实验室必须做好评价必需项目、 合理流程、及时准确的获得患者生物信息以 指导临床 表示检验项目临床应用价值的公式:
开展健康咨询
为社会群体提供健康咨询,保证健康、减少疾病,延长寿命; 提供计划生育、优生优育咨询
实验诊断学的现状和发展
医学基础学科、边缘学科的基础理论与临床检验学的 联系更密切、深入,实验方法不断丰富,形成了实验 诊断学
实验诊断学现状:
手工 定性 常量 有创 单一
自动化 定量 微量 无创 网络
实验诊断学的现状和发展
实验诊断概论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一、实验诊断学的概念
诊断
获取人体资料
分析综合推理判断
得出结论 (疾病诊断)
临床经验
搜集临床资料 医学知识
分析、评价、整理资料 提出初步诊断
确立及修正诊断
实验诊断学的基本概念
实验诊断(labora床实验 室分析所得到的信息为疾病的预防、 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价所应用的医 学临床活动。
危急值的建立使临床医生及时得到重要的检 验信息,患者可得到及时干预、治疗,最大 可能挽救生命
不同的检验项目、不同实验室有不同危急值
检验质量的保证
分析前
医生根据病情正确选择检验项目
按检测要求对病人进行必要的准备和正 确地采集标本
合理的处理标本和及时送检
按要求正确填写申请单
分析过程中
技术和素质合格的检验人员
(一)影响检验因素 分析前后影响因素
个体因素:生活状态、生理因素 采集标本以及处理 项目的选择、医嘱
分析中影响因素
标本质量、仪器、试剂、人员操作、质控、 标准品、安全性
分析后影响因素
记录、书写、录入以及与临床沟通
实验诊断的影响因素和质量体系
(二)完善质量保证体系 室内质量控制
程序标准化、仪器的校准、统计质量控 制
采血部位
毛细血管采血
成人:指端 婴幼儿:拇趾或足跟 烧伤患者;皮肤完整处 采血部位应无炎症或水肿 穿刺深度要适当,切忌用力挤压
采血部位
静脉采血
通常都在肘部静脉、腕部或手背静脉,婴幼 儿在颈外静脉
进行血小板功能检查时,注射器和容器需先 经硅化处理,以防血小板接触玻璃器皿被激 活
采血部位
动脉采血
常用于血气分析 多在股动脉,也有肱动脉或桡动脉 血标本必须与空气隔离,立即送检
合适的实验室条件
符合要求的检验方法和分析仪器、分析 试剂
室内或室间的质量控制
分析后
及时正确地报告检验结果
医生结合其他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对检验结果与疾病的关系作出正确的解 释
实验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体液与排泄物的检验——尿、粪和各种体
液以及胃液、胆汁等的常规检验
临床免疫学检验——免疫功能检查、临床血
清学检查、肿瘤标志物等的检验
临床病原体检查——感染性疾病的常见病原
体检查、医院感染的常见病原体检查、性传播疾病 的病原体检查,以及细菌耐药性检查等
实验诊断学的应用范围
直接为临床医疗工作服务
体外诊断的发展趋势:
高通量检测方法的确立、系统生物信息处理模式的引进、 网络信息节点疾病诊断模式的确立
个体化诊断:
被检个体的基因背景、病理生理状态的综合分析应用到 该个体的预防、诊断、治疗上;包括遗传基因、后天突 变、疾病基因、代谢特征、药物敏感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