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历史(人教版)演练:选3-1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含解析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3

ppt精选
1
选修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ppt精选
2
第1讲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ppt精选
3
学习目标引擎
ppt精选
4
主干梳理•巧点妙拨
ppt精选
5
考点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 1. 原因 (1)根本原因:19世纪末,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ppt精选
6
ppt精选
ppt精选
26
①英美矛盾:主要为了争夺世界霸权,是当时世界的主要矛 盾。
②英法矛盾:主要是对德问题上的冲突,归根结底是为了欧 洲霸权。
③美日矛盾:主要争夺亚太地区的利益。
ppt精选
27
(2)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 由于凡尔赛体系的主要条约对战败国极为苛刻,导致战败国 与战胜国之间矛盾的激化。德国虽然被迫在和约上签字,但是从 未承认自己的失败。随着国力的恢复和增长,德国必然会从要求 修改条约到不履行条约,直至撕毁条约。战后民族主义和复仇主 义情绪在德国蔓延。
7
2. 过程
ppt精选
8
3. 性质:总体上是 帝国主义战争 ,塞尔维亚为独立而 战,具有民族解放性质,但不能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
ppt精选
9
[知识导图]
ppt精选
10
考点二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 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
ppt精选
11
ppt精选
12
ppt精选
13
2. 国际联盟
16
3.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调整 (1)经济: 道威斯计划 的实施,帝国主义由遏制德国转向
扶植德国。 (2)政治:《洛迦诺公约》的签订使德国的国际地位上升。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3阶段验收评估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含解析 精品

阶段验收评估(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德意志统一后,为谋求欧洲霸权,其战略重点是离间德国两侧的大国,“时刻警惕他国结盟的噩梦”,但噩梦终究成真。
“噩梦成真”主要是指()A.德意结盟B.法俄结盟C.英法结盟D.英俄结盟解析:选B德国离间它两侧的大国,是担心他们结盟。
法俄结盟对德国极为不利,这使德国处在法国和俄国的夹击之下,在大战中须两线作战,这是德国不愿看到的,故成为德国“噩梦”。
2.凡尔登战役是大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战,这主要是因为()①德军兵力、士气开始衰落②法国军队站稳了脚跟③德国歼灭法军主力、迫使法国投降的计划宣告失败④是大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解析:选B解答本题要紧扣凡尔登战役的影响分析,亦可采用排除法。
④不正确,规模最大的战役应是索姆河战役,可排除含④的A、C、D三项。
3.右图中的站立者是美国总统威尔逊,他对鹰说道:“啊!我把你变成一只多么好的鸽子呀!”但1917年美国放弃中立,对德宣战。
下列关于美国政策变化表述不正确的是()A.一战前期,美国奉行“中立”政策B.一战后期,美国为了“捍卫和平、民主与自由”而对德宣战C.美国由“中立”到对德宣战改变了双方力量的对比D.美国参战,虽使一战规模升级,但加速了一战结束的进程解析:选B本题属于逆向思维的选择题。
B项中“捍卫和平、民主与自由”的说法不符合史实,因为材料中“鹰”寓指美国,其对德宣战是为了维护其自身利益,符合题意。
4.对欧洲而言,之所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没有胜利者的战争”,主要依据是()A.双方不分胜负B.协约国和同盟国以停战和谈的方式宣告结束战争C.不管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付出了惨重代价,承受了巨大损失D.战争结局没有战胜国和战败国之分解析:选C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战败而告终,因此A、B、D三项的表述不符合史实。
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题演练+跟踪检测)1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人民版选修3

【世纪金榜】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题演练+跟踪检测)1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人民版选修31.(2016·广东百校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前的1870年至1913年间,恰恰是一波经济全球化的大发展期。
这波全球化的动力是英国,这个当时的世界霸权国家的对外商业扩张,在打通世界的边边角角的同时,也使一大批“新兴国家”如美国、德国、日本在那一时代崛起,而英国的全球领导地位日益受到削弱。
当时的世界面临两个问题:一个是在英国已越来越无力领导世界的情况下,它还一味维持在海外的大量利益,其正当性已经越来越显薄弱;另一个是“新兴国家”们普遍奉行的乃是国家主义,在全球秩序逐渐陷入瓦解的情况下,世界却缺乏新的领导者来维护基本秩序。
1914年秋,正当一个又一个欧洲国家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评论道:“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
”——《“一战”发生机理时刻警醒当今世界》(1)根据材料,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以史实说明英国外交大臣格雷的评论。
【解析】第(1)题从材料中“使一大批‘新兴国家’如美国、德国、日本在那一时代崛起……其正当性已经越来越显薄弱”,可知原因是英国全球领导地位的削弱;各主要国家政治、经济发展出现不平衡性;从“另一个是‘新兴国家’们普遍奉行的乃是国家主义……世界却缺乏新的领导者来维护基本秩序”,可知原因是世界秩序缺乏有力的领导者来维持,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日益尖锐。
第(2)题结合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的政治、经济、国际地位等方面的影响说明评论。
答案:(1)原因:英国全球领导地位的削弱;各主要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国家主义盛行;世界秩序缺乏有力的领导者来维持,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日益尖锐。
(2)说明:战争使欧洲原有的政治秩序走向混乱;战争阻碍了欧洲经济的持续发展;战后,欧洲国际竞争力的衰退,经济中心逐渐向美国转移。
历史人教版选修三检测:阶段测试(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阶段测试(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读下表:下列关于该时期欧洲局势的说法,正确的有()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欧洲大事记时间事件1882年德、奥、意三国同盟正式建立1892年法、俄缔结军事协定1904年英、法两国结成同盟1907年英、法、俄形成了三国协约1912~1913年爆发两次巴尔干战争终形成④巴尔干成为矛盾冲突的焦点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解析:一战前,英国并没有放弃大陆均势外交政策,所以排除①。
欧洲主要国家之间矛盾导致了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所以②③是正确的。
两次巴尔干战争反映了巴尔干半岛矛盾尖锐,成为矛盾冲突的焦点,所以④正确。
故选D项。
答案:D2.观察下面漫画,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协约国集团之所以能够形成是由于英、法、俄等国()A.有共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B.有共同的政治体制和经济发展模式C.都是为了维持欧洲大陆均势格局D.都对德奥集团的崛起与霸权野心怀有恐惧解析:英、法、俄组成协约国集团是针对德奥集团的崛起威胁了其在世界的优势地位,故D项正确。
答案:D3.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了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引爆”“火药桶”的“火星”是指()A.《三国同盟条约》的签订B.《法俄军事协定草案》的签署C.《英俄协约》的签订D.萨拉热窝事件解析:本题考查一战的导火线,根据所学可知为萨拉热窝事件。
答案:D4.[2019·重庆高二检测]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总参谋长施里芬就提出,为应付来自东西两面的敌国——俄国与法国的夹攻,可利用德国兵力动员迅速的优势,先用6~8个星期击败法国,而后回头集中力量对付俄国,有人说这就是日后“闪电战”的雏形。
但使得这一构想最终破产的战役是()A.马恩河战役B.凡尔登战役C.索姆河战役D.阿拉曼战役解析:结合所学知识,马恩河战役以德军失败告终,导致德国“速战速决”计划破产,故A项正确;B、C两项与题干“速战速决”的构想不符,排除;D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战役,排除。
选修3 第1讲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选修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历史 •
返回导航
明确考向
把握主线
(1)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 (1)了解凡尔赛会议和华
爆发的历史背景,理解人 盛顿会议构建帝国主义 第一次世界大战
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 20 和平体系的史实,剖析该 主要讲述了一战
课 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 体系的实质和不稳定性 爆发的原因、过
选修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历史 •
返回导航
(3)重要原因 ①法德、英德、俄奥三大矛盾激化,形成__三__国__同__盟____与三国协约 两大军事集团。 ②列强的争夺、民族矛盾的日益激化,使__巴__尔__干____地区成为矛盾 冲突的焦点。 ③20世纪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为大战爆发和扩大 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基础。 (4)直接原因:1914年6月28日的__萨__拉__热__窝____事件,成为第一次世 界大战的导火线。
选修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历史 •
返回导航
(2)政治方面:改变了世界格局。 ①促成一个新型的社会主义国家出现,改变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进 程。 ②__欧__洲____在国际上的统治地位发生了动摇,德意志帝国、奥匈帝 国战败瓦解,英法等国受到重创。 ③美日等国乘机迅速崛起。 ④被压迫民族觉醒,掀起了__民__族__解__放____运动的新高潮,冲击了世 界殖民体系。
选考部分
选修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1讲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目标定位·明考向 知识整合·理思路 真题研析·立标杆 提能演练·悟考技
目标定位·明考向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历史 •
返回导航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讲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

选修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1讲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考点 1 第一次世界大战1.原因(1)根本原因:19世纪末,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经过(1)导火线:1914年的萨拉热窝事件。
(2)爆发: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此后,德、俄、法、英相继投入战争,一战爆发。
(3)基本战况(4)结果:1918年11月11日,停战协定的签订,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集团的失败而告终。
3.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对交战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
4.影响(1)大战给世界造成巨大损失,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2)导致世界格局发生变化:①西欧相对衰落,瓦解四大帝国;②美国和日本崛起;③建立国际联盟;④诞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⑤亚、非、拉美的民族解放运动出现高潮。
(3)对人类社会的影响:①成为新技术的催化剂;②促使政府机构改变了职能;③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平主义思潮兴起。
思考1 一战爆发的根源和实质是什么?试答提示:根源在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实质是帝国主义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
考点 2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2.国际联盟(1)背景①一战后期,威尔逊在“十四点和平计划”里提出了建立国际联盟的建议。
②巴黎和会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取得一致意见,通过国联盟约。
(2)成立:1920年初,国联正式成立。
(3)主要机构:大会、行政院、秘书处。
(4)宗旨: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
(5)性质:英法控制下的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6)解散:二战期间,国联名存实亡。
联合国成立后,1946年国联宣告解散。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调整(1)经济:道威斯计划的实施,帝国主义由遏制德国转向扶植德国。
(2)政治:《洛迦诺公约》的签订使德国的国际地位上升。
(3)外交:《非战公约》①时间:1928年8月。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单元学习总结讲义

单元学习总结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形势的重大影响1.西欧相对衰落(1)经济衰退:工业倒退,生产力水平降低,海外投资锐减,债务加重,世界工厂和金融中心的领导地位向大西洋彼岸转移。
(2)政治危机: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欧洲许多国家工人运动高涨。
(3)精神领域:充满了幻灭感和危机感。
(4)大国衰落:德意志、奥匈帝国、沙俄、奥斯曼帝国瓦解,英法的实力大大削弱。
2.美国、苏联的崛起(1)一战后美国经济实力倍增,成为世界上最大债权国和资本输出国,国际金融中心开始从伦敦转向纽约,其国际地位也大大提高,参与国际事务并发挥重大作用。
(2)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诞生,许多国家和民族有了新的斗争方向。
3.世界殖民体系开始动摇:一战及俄国十月革命促进了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涨,沉重打击了列强的殖民统治,从而开始了世界殖民体系的解体过程。
二、20世纪20年代欧洲国际关系的基本特点和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1.20年代国际关系的基本特点:呈现出相对稳定的和平局面。
形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从总体上说,战后形成的资本主义各国的实力对比没有发生根本变化。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奠定了20年代欧洲国际关系的基础。
(2)尽管各国对该体系态度各异,但都希望在保持这一和平体系的基础上作某些调整,使之有利于本国。
(3)意、日虽有不满,但尚无实力对它调整。
(4)德国虽对此不满,但它急需外国资本“输血”以复兴经济,因此也满足于用和平手段来改善自己的处境。
(5)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民心向往和平,20年代和平主义在欧洲盛行,大大缓和了国际局势。
2.相对稳定时期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1)围绕“赔款”和“安全”两大难题,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战胜国与战胜国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2)在欧洲范围内,英法争夺欧洲霸权是主要矛盾。
(3)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国家基本上处于和平共处的状态。
三、比较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异同1.(2017·11月浙江选考,29)1930年6月30日,法军比规定的日期提前五年从莱茵区撤出,同日,法国外长白里安将关于建立“欧洲联邦”的“备忘录”寄往欧洲各国。
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复习配套文档:选修三 第1讲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第1讲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考纲要求] 1.第一次世界大战:(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1)凡尔赛体系的构建;(2)华盛顿体系的构建;(3)“非战公约”;(4)国际联盟。
考点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理主干1.历史背景⎩⎪⎪⎨⎪⎪⎧ (1)20世纪初的世界已基本上形成一个整体,各 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
(2)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 争空前激烈,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
(3)20世纪初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飞速 进步。
(4)欧洲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盛行,两大军 事集团之间的斗争愈发激烈。
2.一战的经过⎩⎪⎪⎪⎨⎪⎪⎪⎧(1)1914年6月萨拉热窝事件,奥匈帝国对塞尔维 亚宣战,德、俄、法、英相继投入战争,一战爆发。
(2)1914年,战争重心在西线:马恩河战役;东线: 德军挫败俄军攻势。
(3)1915年,战争重心在东线:德军深入俄国,但未 达目的。
(4)1916年,战争重心在西线:凡尔登战役、索姆河 战役、日德兰海战。
(5)1917年,美、中参战,俄国在十月革命后退出一 战。
(6)1918年,协约国总反攻,保、土、奥匈投降;德国 爆发十一月革命,向协约国投降。
3.战争性质⎩⎪⎨⎪⎧ (1)是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两大集团都是为了 夺取霸权和奴役其他国家参战的。
(2)塞尔维亚、比利时抗击德奥侵略,具有民族解放斗争的性质,但并不能改变整个战争的 非正义性。
4.一战的影响⎩⎪⎪⎨⎪⎪⎧(1)大战给世界造成巨大损失,给世界人民带来了 深重灾难。
(2)导致世界格局发生变化:西欧相对衰落,瓦解 四大帝国,美国和日本崛起,建立国际联盟,诞 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亚、非、拉美的民族解放运动出现高潮。
(3)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成为新技术的催化剂,促 使政府机构改变了职能,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 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题典例
1.[2015·天津高考]一战爆发后,远离欧洲的日本对德宣战。
在对德通牒和宣战诏书中,日本声称是为了“永保东亚和平”及“维护日英同盟的利益”;日本首相发表演说,强调日本参战是对德国鼓动干涉还辽的复仇战。
这些行为( )
A.反映了德日矛盾的激化
B.意在掩盖参战意图
C.维护了英日同盟的利益
D.力图保护东亚和平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
日本参加一战的目的是称霸东亚,无论是对德通牒、宣战诏书,还是首相演说,都只是借口,意在掩盖其参战意图,故B 项正确。
2.[2014·重庆高考]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但它也影响到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14年7月底,酝酿已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被英国宣布参加对德作战,成了它的兵员、物资和财力的重要供应基地。
大战造成的突然变化的形势对印度资本主义和民族运动发展带来双重影响。
最初,印度经济和民族运动的发展进程骤然被打断,造成了很大混乱,但不久,客观有利的一面,在印度资产阶级和民族力量的积极利用下开始发挥作用。
——摘编自林承节《殖民统治时期的印度史》
根据材料,指出印度被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以及一战爆发对印度社会造成的直接后果。
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一战客观上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运动和民族经济的有利影响。
答案作为英国殖民地,被英国宣布参加对德作战。
印度成为英国的兵员、物资和财力的重要供应基地;印度经济和民族运动的发展进程被骤然打断并引起很大混乱。
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或掀起了民族独立运动新高潮);使民族工业(或民族资本主义)有一定的发展。
解析第一小问,据材料,从英国与印度的殖民关系角度分析归纳印度被卷入一战的原因,据材料信息,紧扣“直接后果”,从经济、政治角度归纳一战爆发对印度社会造成的直接影响;第二小问紧扣“客观”“有利”等关键信息,迁移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与民族经济发展的相关史实,分析归纳影响。
考向分析
备考2017年高考,应重点关注一战爆发的背景、影响和启示;重点掌握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能维持长久的原因及国联。
仿真练习
1.[2015·河南模拟]集体安全是一种保障所有国家生存与国际和平的制度。
在这种机制下,每个参与国都认为破坏和平是对所有参与国共同的挑战,即参与国认为其他国家的安全是所有国家的安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公开的和平条约必须公开缔结……(2)领海以外……必须保持公海航行的绝对自由……(4)……各国军备必须裁减至符合维持国内安全所需的最低限度。
(5)对所有殖民地的要求做出自由的、坦率的和绝对公正的调整……(14)为了大小国都能够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必须成立一个具有特定盟约的普遍性的国际联盟。
——[美]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1918年)
不符合有关国家人民的愿望,不得改变他们的领土状况;所有国家的人民,愿意在何种形式的政府之下生活,都有权自由选择;……在公海上不受阻碍地自由地航行……任何国家如侵略威胁他人,则须解除其军备。
——《大西洋宪章》(1941年8月)
材料二既然大地上各个民族之间普遍已占上风的共同性现在已经到了这样的地步,以致在地球上的一个地方侵犯权利就会在所有的地方都被感觉到;所以,世界公民权利的观念就不是什么幻想的或夸诞的权利表现方式,而是为公开的一般人类权利、并且也是为永久和平而对国家权利与国际权利的不成文法典所作的一项必要的补充。
唯有在这种条件之下,我们才可以自诩为在不断地趋近于永久和平。
——康德《论永久和平》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大西洋宪章》比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在构筑集体安全方面更为务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