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精神及基本内涵

合集下载

福建精神读本

福建精神读本

《福建精神读本》心得中共福建省第九次代表大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爱国爱乡、海纳百川、乐善好施、敢拼会赢”的福建精神。

福建精神世代传衍,历久弥新,是福建人民长期发展建设实践的概括和总结,是福建人民共同创造、传承、实践的精神财富,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体现了福建人民的精神文化追求,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它的内涵丰富,涵盖了福建人民的价值追求、文化内核、道德规范和精神动力。

爱国爱乡是指福建人民对祖国、对家乡具有深厚的感情并乐于为之奉献的崇高情怀。

体现了福建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情怀。

福建人民向来就具有爱国爱乡的优良传统和服务桑梓的精神。

从本质上说,爱乡,是爱国情操的延伸,爱国,是爱乡情操的升华。

爱国爱乡是实现祖国统一和民族振兴的精神纽带。

古往今来闽籍乡亲无论身在何处,总是梦萦家园、心系祖国,对故土有特别深厚的感情,对祖国统一大业有极强烈的责任感。

爱国爱乡作为报效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力量,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体现了福建精神的核心价值。

海纳百川是指福建人民具有“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宽阔胸襟,以及福建文化所具有的尊重差异、博采众长、多元并处、和谐共生的独特品质。

福建人民所具有海纳百川的文化传统,正是这种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使得福建拥有丰富而厚重的历史。

创造出远古的几何印纹陶、宋代的教育文化、明清的航海技术等光彩夺目的古代文化;涌现出朱熹、苏颂、郑樵、李纲、宋慈、李光地、林则徐、严复等彪炳史册的文化名人;产生出陈景润、林巧稚、钟南山、吴孟超等当代的科技翘楚。

未来福建人民将以海纳百川的气度吸引四海才俊来福建兴业创业,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拥抱福建灿烂辉煌的未来。

乐善好施是指福建人民“舍得给予,乐于助人”的高尚情操。

把乐善好施作为福建精神的重要内容,对于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其在八闽大地上不断传承、光大,演化为福建人民崇仁重义的价值取向、守望相助的行为习惯、勉力向善的道德追求、平等博爱的处世境界的高尚情操。

弘扬新时代福建精神_凝聚侨心侨力

弘扬新时代福建精神_凝聚侨心侨力

智库声音弘扬新时代福建精神凝聚侨心侨力致公党福建省委会课题组精神是指导行动的力量,新的时代孕育着新的时代精神,新时代福建精神凝聚着奋进新征程、建设新福建的磅礴力量。

福建省地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是全国重点侨乡,“侨”是福建的突出特色和独特优势,在福建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侨”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直以来,在“侨”身上体现着福建的精神特质,同样也承载着以心系家国、明理笃行、容山纳海、敢为人先、爱拼会赢、滴水穿石、谋福造福等为内涵意蕴的新时代福建精神。

新征程上,我们要传承和弘扬好新时代福建精神,更加广泛地凝聚侨心侨力,画好最大同心圆,把海内外闽籍侨胞心系家国、造福桑梓的满腔热情,转化为高质量推进新发展阶段新福建建设的强大动能,在“福来福往”中书写福建新辉煌,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福建力量。

一、“侨”是弘扬新时代福建精神的重要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努力。

把广大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紧密团结起来,发挥他们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积极作用,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工作。

作为侨务大省、全国著名侨乡,福建省约有1580万华侨华人,分布在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全球华侨华人总数的四分之一。

他们融通中外、心系家国,是建设新福建的重要力量,也是传播新时代福建精神的重要力量。

一方面,华侨华人是推动中国与住在国友好关系的天然桥梁,他们熟知当地语言文化,又与祖国存在着天然联系,在向当地社会讲述中国故事、传播福建声音、传递新时代福建精神方面可以发挥独特作用。

另一方面,华侨072智库声音华人兼具跨文化、跨地区等优势,可有力地推动住在国与中国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

随着华侨华人新生代的逐步崛起,他们中有许多接受过优质教育,且愿意回国发展,不仅带来了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也带来前沿的思想,形成一股强大的侨智力量,为推动中外科技、人才交流合作,构建福建对外开放新格局提供有力支持。

发挥好侨资侨智侨力作用,对于福建加快“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以下简称“海丝”核心区)建设、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福建精神”,福建人的精神风貌

“福建精神”,福建人的精神风貌

“福建精神”,福建人的精神风貌作者:筱陈来源:《领导文萃》2012年第09期“爱国爱乡、海纳百川、乐善好施、敢拼会赢”,福建省第九次党代会报告总结概括出的福建精神,引起了社会的良好反响,得到了广大百姓的好评。

作为一种精神,客观存在,孕育于八闽大地,浸润于福建百姓,体现了福建文化特质。

在省党代会召开之时,省委听民声、顺民意、集众智,概括总结提升“福建精神”,使之从一种潜在的精神成为一种显在的精神。

精神指的是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人的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人的精神面貌,表现出的生机与活力。

福建精神反映了福建人的思维活动和心理状态,福建人的精神风貌。

爱国爱乡体现了福建人的爱国情怀,表现了福建人的担当与责任。

林则徐先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觉民的《与妻书》,陈嘉庚先生在民族危难之机,捐款助资,支援抗战,无不表现出福建人爱国爱乡的高尚情怀。

在中华民族危难之际,福建人民跟随共产党,投身革命,为建立新中国作出了不朽的贡献,同样也体现出福建人民爱国爱乡的精神。

多少年来,这一精神激励着福建人民。

在改革开放之前,尽管国门未开,一大批闽籍乡亲虽客居海外,但总是梦萦家园、心系祖国,对故土有特别深厚的感情,在改革开放之初,海外的闽籍乡亲率先应潮流而动,回乡投资兴业,积极推动祖国统一大业。

时至今日,爱国爱乡的精神推动着福建发展,而福建的发展取得的成效也是爱国爱乡的体现。

海纳百川体现了福建人宽广胸襟,表现了福建人的气度与包容。

林则徐先生具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胸襟,使之成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福建人具有“海纳百川”的胸怀,营造了福建“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良好氛围,以及尊重差异、博采众长、多元并处、和谐共生的独特品质。

也正因为福建人所具有的海纳百川的胸襟,使得远渡重洋的闽人能够融入当地,也为福建人赢得了名声,从而聚合了各类人才,吸引了众多项目。

实践证明,海纳百川所展示出的宽阔胸襟,能转化为力量,推动着福建的发展。

大力弘扬福建精神

大力弘扬福建精神

大力弘扬福建精神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爱国爱乡、海纳百川、乐善好施、敢拼会赢”的福建精神,概括了福建历史文化特质,展现了福建人民的精神风貌,反映了福建人民的文明素质、思想境界、意志品格和价值追求,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在全省干部群众中大力弘扬和努力践行福建精神,必将为福建发展和海西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福建精神内涵丰富,意蕴深刻。

爱国爱乡,体现了福建人对故土特别深厚的感情,对祖国统一大业极强烈的责任感;海纳百川,体现了福建人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宽阔胸襟;乐善好施,体现了福建人勇于奉献、乐于助人的高尚情操;敢拼会赢,体现了福建人敢冒风险、敢为人先的打拼胆识和自强个性。

这四个方面既相互联系又有机统一,充分体现了福建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坚定追求,符合我省发展实际,顺应时代要求,体现发展方向,突出价值取向,富有鲜明的福建特色和时代精神,具有很强的激励引领作用,是全省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是更高起点上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一个地方的精神风貌,熔铸于这个地方的文化血脉,离不开时代发展的土壤。

多年来,无论是党员干部还是普通群众,无论是花甲老人还是热血青年,无数的八闽儿女饱含满腔的热情、冲天的干劲,积极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投身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的伟大事业中,在全社会形成了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

福建精神正是这种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的产物,是我省广大干部群众在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中所焕发出来的精神状态的集中反映。

福建精神包含了福建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秉承了福建人民在长期的发展实践中形成的精神特质,在改革开放的澎湃大潮中淬炼升华,也将在未来的发展中大放异彩。

伟大精神孕育于伟大实践,伟大实践需要伟大精神作支撑。

省第九次党代会为我省未来五年发展绘就美好的蓝图,就是要建设更加优美更加和谐更加幸福的福建,这需要我们大力弘扬福建精神,以此激励我们始终坚定理想信念,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胸襟,进一步激发全省人民干事创业的激情和奋发图强的精神,激发无穷的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并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先行先试,改革创新,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在更高起点上全力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新时代福建精神表述语

新时代福建精神表述语

新时代福建精神背景介绍福建是中国东南沿海的一个省份,位于闽江口北岸。

福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自改革开放以来,福建在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形成了独特的福建精神。

新时代福建精神是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九三学社福建省第七次代表大会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培育和弘扬起来的福建精神。

福建精神的内涵1. 爱国奉献精神新时代福建精神将爱国奉献作为核心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发扬爱国奉献的传统美德。

福建人民热爱自己的祖国,为国家的繁荣富强作出积极贡献。

他们参与基层社会建设,关心国家大事,为福建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 开放包容精神福建地处海峡西岸,自古以来就是对外交流的重要门户,形成了开放包容的传统。

新时代福建精神强调对外开放,倡导与世界各地保持交流与合作。

福建人民乐于接纳外来文化,推动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3. 创新进取精神新时代福建精神鼓励人们勇于创新,不断追求进步。

福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试验田,经济发展迅速,科技创新成果丰硕。

福建人民具有敢闯敢试的精神,不断寻求新的发展途径,推动社会经济稳步增长。

4. 和谐共享精神新时代福建精神强调建设和谐社会,倡导共享发展成果。

福建人民注重社会公平,关爱弱势群体,推动各阶层、各群体共同发展,形成团结和谐的社会风尚。

福建精神的价值意义新时代福建精神作为福建省的精神旗帜,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1. 继承与发扬新时代福建精神传承了福建传统文化的优秀品格,加强了福建人民的精神自信,增强了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

2. 弘扬中华文明福建精神将中华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推动了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彰显了福建作为中华文明重要使者的地位。

3. 促进区域发展福建精神作为地方文化的典范,激励了广大福建人民为实现中国梦,推动福建自身发展壮大做出更大贡献。

福建精神的实践路径新时代福建精神的实践路径是:1. 坚持思想引领加强福建人民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提高福建人民的政治觉悟和道德修养。

闽南文化的精神和基本内涵

闽南文化的精神和基本内涵

闽南文化的精神和基本内涵闽南文化的精神和基本内涵闽南文化是中华文化大家庭中的一员。

从特征上说,它以闽南方言为载体,存活于闽南方言通行的社会之中。

从地域范围说,它发源于福建泉州地区,逐步向漳州地区、潮汕地区和雷州半岛、台湾地区及海南地区扩展;并且随着闽南人的足迹,沿着江河海岸延伸至广西平南玉林地区、浙江平阳地区、东南亚港澳地区,以及内陆的江西上饶周边地区、江苏宜兴以及本省的闽北、闽东和闽中个别地方。

从数量上说,国内外认同闽南文化、生活在闽南方言圈的,大约有6000多万人。

从历史角度说,闽南文化经历了2000多年的风雨历程,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闽南人的变迁,它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

一、闽南文化的历史来源使用共同的语言、遵守共同的风俗习惯、养成共同的心理素质和性格是文化的基本要素。

闽南文化是闽南人为适应自然环境和经济要求而产生的具有高度共识的意识和行为。

研究闽南文化,首先就得探索闽南社会的形成。

闽南是福建南部泉州、漳州和厦门的总称。

福建上古时代就被称为“闽”,当时土著叫闽人。

战国时期至汉武帝期间,福建土著经历了古闽人和古越人融合以及闽越人整体北迁的历史大动荡。

汉武帝平闽(前110年)之后,闽地空虚,给汉人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空间。

从西汉设冶县(前85年),到东汉末贺齐入闽(汉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是汉人入闽并融合闽越遗民的关键时期。

据朱维幹《福建史稿》,这个时期福建的经济、社会已具备一定规模。

永安三年(260年)东吴即建东安县于现在的泉州西门外的丰州,属建安郡。

西晋咸宁六年(280年),又置绥安县于漳浦。

晋太康三年(283年)改东安县为晋安县,又从晋安县中分出同安县。

此后,汉人超大规模入闽大约还有五次,包括史书未曾记载只在民间流传家谱出现的东晋初的“八姓”入闽,史书记载的梁朝侯景之乱的大批难民入闽,唐初陈政、陈元光父子率兵入闽,唐末五代时期王潮、王审知率兵平闽,南宋末期两个短命皇帝赵罡(端宗)、赵昺(帝昺)在福建就位引来北方保驾抗元的众多忠义之士入闽。

关于福建的红色稿件

关于福建的红色稿件

关于福建的红色稿件福建是一个充满红色历史的地方,它孕育了无数革命先烈和英雄事迹。

从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到闽南游击队的英勇抗日斗争,再到闽东地区的土地革命斗争,福建人民始终在红色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福建的红色精神源远流长。

早在1928年,中共闽西地区工作委员会在闽西革命根据地建立,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天地。

闽西地区的革命斗争为全国革命事业树立了典范,成为了红色革命的发源地之一。

这里的革命先烈们为了真理和正义,舍生忘死,为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闽南地区也是福建红色革命的重要阵地。

在抗日战争期间,闽南游击队顶着巨大的压力,坚持抗战到底。

他们组织起来,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殊死搏斗,为保卫家园、保卫祖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闽南地区的红色精神,激励着一代代福建人民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奋斗。

在闽东地区,土地革命斗争也是红色精神的重要体现。

福建的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们,带领农民群众起来反抗封建统治,进行土地革命斗争。

他们组织农民建立农民协会和农民武装,打击地主阶级的反动势力,为农民争取了土地和权益。

福建的红色革命精神在闽东地区深入人心,为农民群众树立了榜样。

福建的红色精神,不仅体现在革命战争中,也体现在社会主义建设中。

新中国成立后,福建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

福建人民奋发图强,努力工作,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福建的红色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得到了发扬和传承。

福建的红色稿件,是福建人民创造的宝贵财富。

它记录了福建人民的艰辛奋斗和伟大牺牲,也见证了福建人民的奋进和发展。

作为福建人,我们应该倍加珍惜这份红色遗产,传承红色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福建,这片红色的土地,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

让我们怀着崇敬和感激的心情,走进福建的红色历史,感受那份峥嵘岁月和磅礴力量。

让我们怀揣红色精神,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为福建的发展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福建的红色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让我们为之努力奋斗!。

弘扬福建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弘扬福建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e s s e n c e o f he t F u j i a n b u s i n e s s m e n . Ke y wo r d s : t h e F u j i a n s p i i r t ; t h e s o c i a l l s t C O e r v l a u e
P r o mo t i n g t h e F u j i a n s p i r i t a n d p r a c t i c i n g t h e s o c i a l i s t c o r e v a l u e
L I U S h u — l a n.YE F e i — x i a
弘扬福建精神 ,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刘淑 兰,叶飞 霞
( 福建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 学院 , 福建 福州 3 5 0 0 0 2 )
[ 摘要 ] “ 爱国爱 乡、 海纳百川、 乐善好施、 敢拼会 赢” 的福建精神 是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福 建的 时代表 达 , 是 实现 更加 优美更加 和谐 更加 幸福福建 的强 大精神动力。必须通过 深挖 红 色资源 内涵 , 弘扬 海 洋文化 传统 , 倡导公益仁 爱理念 , 传承 闽商文化精髓等举措 弘扬福建精神 ,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关键词 ] 福建精神 ; 社会 主义核 心价值观 [ 中图分类号] D 6 4 8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6 7 1 - 6 9 2 2 ( 2 0 1 3 ) 0 6 - 0 0 7 3 - 0 5
s u g g e s t s t h a t s o me m e a s u r e s s h o u l d b e t a k e n i n o r d e r t o p o r m o t e t h e F u j i a n s p i i r t nd a p r a c i t c e t h e s o c i a l i s t c o r e v l a u e , i n c l u d i n g e x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精神及基本内涵
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

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孙春兰同志在省第九次党代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爱国爱乡、海纳百川、乐善好施、敢拼会赢”的福建精神。

这是福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迫切需要,是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考察福建时提出“三个切实”的要求,建设更加优美更加和谐更加幸福的福建的重要举措。

弘扬和践行福建精神,对于在更高起点上推动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福建精神是福建人民长期发展建设实践的概括和总结,是福建人民共同创造、传承、实践的精神财富,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体现了福建人民的精神文化追求,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它的内涵丰富,涵盖了福建人民的价值追求、文化内核、道德规范和精神动力。

爱国爱乡是指福建人民对祖国、对家乡具有深厚的感情并乐于为之奉献的崇高情怀。

福建人无论是身处本土,还是走南闯北,都表现出炙热的家国情怀。

在他乡则魂牵家园,在异邦则情系祖国,居高位则谋国计民生,处平凡则求敦亲睦邻,同胞同乡之间,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只要力所能及,都愿意为造福桑梓奉献一己之力。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表达了闽籍政治家的宽阔胸怀;严复“自强保种”的呼声,抒发了闽籍知识分子忧国忧民的情怀;林祥谦面对屠刀宁死不屈,体现了福建革命者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大无谓精神;陈嘉庚倾资兴学,代表了闽籍华侨报答祖国和家乡的一腔热血。

对于近代以来的国家苦难和屈辱,福建人民有切肤之痛,因此对于中华民族复兴,对于祖国统一大业,表现出热切的期盼、强烈的责任感和勇于担当的时代精神。

海纳百川是指福建人民具有“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宽阔胸襟。

福建文化源自中原,流及海外,具有大陆文化和海洋文化的双重基因,体现出尊重差异、博采众长、多元并处、和谐共生的独特品质。

这里的“海”,既可以理解为包罗万象的形象比喻,又可以理解为海洋文化浓厚的具象特征。

八闽大地不但有中华文化在历史传承中形成的异彩纷呈、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也有因海外交往而传入的异域文化,多种文化和谐相处,优长互补,构成多元并存的文化集合体,生动地体现了福建独特的文化性格。

在改革开放和新时期的发展中,福建海洋文化特质焕发出时代风采,充分展示出福建人民的气度和胸襟。

乐善好施是指福建人民“舍得给予,乐于助人”的高尚情操。

福建人大多以能够帮助他人或为公共事业贡献一己之力为荣耀。

事业有成,便思回报家乡、国家和社会,扶贫助弱、架桥铺路、兴学重教等都是很常见的善举,侨资所建公益设施几乎遍及全省。

当代福建慈善家在全国也有很好的形象,扶困济穷、谋求共同富裕的事迹十分感人。

一般民众,也以乐于助人、服务公众的精神风貌而称著全国。

大家不论能力大小、地位高低,都乐意施予、热衷为善。

“施”不仅指物质、金钱上的给予,而首先是行为和爱心上的付出,只要愿意,人人可为、时时可为、处处可为。

这些理念在福建拥有成长的土壤,近年来社会志愿服务事业蓬勃发展便是明证。

敢拼会赢是指福建人民“敢冒风险,勇为人先”的进取精神和自强个性。

福建人无论是务农、打工,还是经商、读书,都有一股过人的拼劲。

务农则“水无涓滴不为用,山到崔嵬犹力耕”,打工经商则走南闯北无所不至,读书则力求学业有成报效社会。

福建人民具有反抗压迫和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在民主革命时期,为民族独立和解放开放时期,福建人民解放思想、勇于探索,取得了辉煌业绩。

许多人闯荡海外谋求生计,养成了不惧风险、敢于拼搏的典型性格,加上精明强干,每每能取得成功。

而闯荡世界则使福建人视野开阔,无论是在近代历史上,还是在当代改革开放过程中,福建人屡屡扮演了“开风气之先”的角色,充分体现出勇于搏击时代浪潮的胆略和气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