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子女
世人皆知李太白(谪仙人李太白)

世人皆知李太白(谪仙人李太白)诗人介绍李白像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旧唐书》记载李白为山东人;《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诗人词条本名李白别名李十二、李翰林、李供奉、李拾遗、诗仙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所处时代唐朝出生日期 701年2月28日(长安元年)逝世日期 762年12月(宝应元年)主要作品静夜思、蜀道难、明堂赋、梦游天姥吟留别、行路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望庐山瀑布主要成就创造了古代浪漫主义文学高峰、歌行体和七绝达到后人难及的高度出版文集《李太白集》、《尊前集》(《尊前集》本身的成书年代及真伪都成问题,故李白词的真伪也许仍会继续争论下去。
按照词学界的一般看法,至少《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忆秦娥·箫声咽》和《清平乐》的前四首,在没有发现有力的证据之前,应该据宋人的说法,看作李白的作品)代表作《将进酒》《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望庐山瀑布》《侠客行》《春思》《子夜秋歌》李白作品年表序列时间背景作品710年唐睿宗景云元年10岁。
读诸子百家,通诗书。
“余小时,大人令诵《子虚赋》,私心慕之”(《秋于敬亭送从侄卷游庐山序》)。
715唐玄宗开元三年15岁。
观奇书,学剑术,好神仙。
作《明堂赋》、《拟年恨赋》。
718年开元六年18岁。
隐居大匡山,往来旁郡。
从赵蕤学纵横术。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约作于此年。
720年开元八年20岁。
《大猎赋》初稿疑作于是年。
721年开元九年21岁。
在成都瞻仰司马相如琴台、扬雄故宅。
此后几年游历蜀中各地。
作《登锦城散花楼》。
724年开元十二年24岁。
辞亲远游。
有《别匡山》诗。
游峨眉山,写有《登峨眉山》、《峨眉山月歌》。
李白的婚姻和子女下落之谜

李白的婚姻和子女下落之谜李白的婚姻和子女下落之谜李白在四川生活了近二十年,遍游蜀中山川。
唐玄宗开元十二年,二十四岁的李白走出巴蜀,开始了游历天下、施展抱负的路途。
李白沿长江水路东下,从今四川乐山清溪出发,经渝州(今重庆市),经荆门东下,过今湖北江陵、湘南洞庭、江西庐山,到达金陵(今江苏南京),又到广陵(今江苏扬州),最后落脚在今浙江绍兴地区。
两年的时间里,他几乎游遍了长江中下游的大部分地区。
在扬州,他“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花了三十多万块钱,这说明他出川的时候带了一大笔钱。
可是这个钱再多也有花完的时候,所以等到他从浙东地区返回时,身上的钱财已所剩无几。
在《淮南卧病书怀,寄蜀中赵征君》一诗中,他说:吴会一浮云,飘如远行客。
功业莫从就,岁光屡奔迫。
良图俄弃捐,衰疾乃绵剧。
古琴藏虚匣,长剑挂空壁。
楚冠怀钟仪,越吟比庄。
国门遥天外,乡路远山隔。
朝忆相如台,夜梦子云宅。
旅情初结缉,秋气方寂历。
风入松下清,露出草间白。
故人不可见,幽梦谁与适。
寄书西飞鸿,赠尔慰离。
这首诗大约作于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
诗中慨叹光阴易逝,功业难成,并抒发了自己病中思乡的情怀。
这个诗的格调非常萧瑟,神情落魄,正是他精神上、经济上陷入窘境的写照。
也就是在这一年,二十六岁的李白来到安州(今湖北安陆),在这里,他娶妻生子,结束了单身生活。
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李白跟许氏结婚,许氏的祖父叫许师,是当年唐高宗时期的宰相,许师的父亲许绍曾与唐高祖李渊为少年同学,是高祖、太宗朝的重臣。
开元十五年前后,许师已经去世多年。
但是不管怎样讲,许氏家族算是一个权贵之后,相门之后。
李白跟许氏的结合符合当时唐代的知识分子一般的择偶观念。
唐代知识分子在政治生活当中有两个重要的主题:一个是婚;一个是宦,就是做官。
对于唐代知识分子而言,迎娶的妻子最好是名门之女,不然会被人看不起。
当时知识分子结婚娶妻,主要是瞄准五大望族:清河、博陵崔氏,范阳卢氏,赵郡、陇西李氏,河南阳郑氏,还有太原王氏。
李白及其子女的命名取号

李白及其子女的命名取号
王立新
【期刊名称】《语文知识》
【年(卷),期】2004(000)004
【摘要】李白,字太白,唐代著名诗人。
据李阳冰《草堂集序》和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记载,李白出生的晚上,李太夫人梦见长庚星(太白星、金星)入怀,所以生子取名曰白,字太白。
因此,李白被说成是夜空最亮的一颗星临世,他本人也以此自炫,生了儿女,皆以此取名。
【总页数】1页(P4)
【作者】王立新
【作者单位】河南荥阳二高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3
【相关文献】
1.李白"三教调和"文化思想之管窥——由李白号"青莲居士"谈起 [J], 吕彦舒
2.113号、115号、117号、118号元素的中文命名工作 [J], 才磊
3.新元素(113号、115号、117号、118号)中文命名 [J], 《中国科技术语》编辑部
4.113号、115号、117号、118号元素的命名及中文定名建议 [J], 才磊
5.莫斯科为新元素举办“命名典礼”114号和116号“兄弟”俩终于迎来了正式命名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李白晚年写的凄苦的诗

李白晚年写的凄苦的诗
李白晚年写的凄苦的诗
李白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作以豪放洒脱、奇特幽默而闻名于世。
然而,在晚年时期,随着岁月的流逝和个人境遇的变迁,他的诗歌也渐渐流露出凄苦的情感。
李白晚年的凄苦来源于许多方面。
首先是身世的变迁,他曾经受到过官场的排挤和坎坷,被贬谪多次。
这些经历使他在晚年时感到无依无靠,对社会和人生产生了深刻的思考和痛苦。
他在一首诗中写道:“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这句诗表达了他在岁月流逝中,白发添多,心中的愁苦也愈发沉重的心情。
其次,家庭的变故也给李白带来了凄苦。
他的妻子、子女相继去世,使他陷入了无尽的悲伤和孤独之中。
在一首名为《静夜思》的诗中,他写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家人的思念和对亲人离世的凄凉感受。
最后,岁月的流转也使李白对自己的才华和成就产生了痛苦的反思。
他曾经是一位富有创造力和独特才华的诗人,但随着年岁的增长,他感到自己的诗歌创作逐渐衰退。
他在一首名为《赠汪伦》的诗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句诗反
映了他对自己的追求和对未来的期待,但也透露出对自己衰老不堪的忧虑之情。
李白晚年写的凄苦的诗作,展现了他内心深处的痛苦和对人生的思考。
这些诗作不仅是他个人经历的反映,更是对人生、时光和命运的深刻思考。
李白的诗作至今仍然感人,引发人们对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的思考。
李白简介(全)

七五一年(天宝十载)李白五十一岁。春在任城。秋滞留在高凤(后汉的隐士)石门山(又名西塘山,在今河南省叶县西南)元丹丘居处。秋末,自开封北游幽州(今北京市),经河北道、邺郡(今河南省安阳市)。
七五二年(天宝十一载)李白五十二岁。北上途中,游广平郡(今河北省南部),沿途留连。十月,抵达范阳郡(即幽州,今北京市)。初识安禄山跋启与边地战事之真相,颇感危险,即离范阳而去。
七三五年(开元二十三年)李白三十五岁。五月应友人元演之邀游太原。秋,滞留太原。
七三六年(开元二十四年)李白三十六岁。春在太原,曾北游雁门关(今山西省代县)。南下洛阳与元丹丘相逢。秋,至篙山元丘处,结识岑勋。南返途经襄阳时,与孟浩然再会。是年杜甫二十五岁。在齐鲁燕赵一带漫游。
七三八年(开元二十六年)李白三十八岁。春,又出游南阳、篙山(元丘的居所)、陈州、楚州(今江苏省淮安县)。
七四五年(天宝四载)李白四十五岁。春在任城。杜甫来东相方。二人同游于任城一带。夏,与高适、杜甫同渴北海太守李邕于济南。秋,与杜甫复会于郡(今山东省曲阜市),二人同游甚密。秋冬,在鲁郡别杜甫,游金乡(今山东省金乡县)、单父(今山东省单县)。
七四六年(天宝五载)李白四十六岁。春,游鲁郡。卧病任城甚久。秋,病愈,又游于鲁郡。是年自春以来屡有南游之念,终于秋末启程。至宋城,又游梁园(汉梁孝王所造的一座的御苑,又名兔园),旋到扬州。
七四四年(天宝三载)李白四十四岁。春正月,送贺知章归越。三月,自知不为朝廷所用,上书请还山,赐金,离长安而去。初夏,与杜甫识于洛阳。旋往开封,请北海高天师授其道,决心遁入方外。秋,与高适、杜甫共游梁宋(在今河南省)。冬,北往安陵(唐属平原郡,在今河北省吴桥县北),乞盖寰为造真(道教的秘籍),由高天师如贵道士授录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的道观紫极宫。还归任城。
李白—平生简介

李白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汉族,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平凉市静宁县南)。
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
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
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李白简介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如果按照这个说法李白与李唐诸王实际上同宗,应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辈族弟。
亦有说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因为被灭族而搬至西域;但此说缺乏佐证。
据《旧唐书》记载,李白之父李客为任城尉。
李白生于武后长安元年(701年)。
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
关于其出生地有多种说法,一说出生在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所属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今四川省绵阳市所属江油市)。
另一种说法是其父从中原被贬至西域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所生,4岁再迁回剑南道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因自号青莲居士。
其父李客,生平事迹不详。
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
二十五岁时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会稽(绍兴),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应山(今湖北省广水市)。
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
李白不愿应试做官,希望依靠自身才华,通过他人举荐走向仕途,但一直未得人赏识。
他曾给当朝名士韩荆州写过一篇《与韩荆州书》,以此自荐,但未得回复。
直到天宝元年(742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他文章风采名震天下,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
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756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
李白《侠客行》.

4 李白 ‚侠‛的特色与突破 赋于游侠形象以更加狂放通脱的自由精神和气拔五岳 的强大气势。 ‚感君恩重许君命,泰山一掷轻鸿毛。‛《结袜子》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侠客行》
“酒后竟风采,三杯弄宝刀。杀人如剪草,剧孟同游邀。‛
《白马篇》
李白的任侠人格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风范,即有意识地 追求并创造一种相对平等的君臣关系。侠士的一个很重要 的行为和道德准则就是‚为知己者死‛。李白的许多任侠 诗里表达了愿为帝王一死报效的决心‚横戈从百战,直为
《不见》杜甫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杜甫《饮中八仙歌》
李白斗酒诗百篇, 天子呼来不上船,
长安市上酒家眠。 自称臣是酒中仙。
李杜优劣之争
宋 苏辙: 李白诗类其为人,骏发豪放,华而不实, 好 事喜名,不知义理之所在也。…杜甫有好 义之心,白所不及也。 欧阳修: 李白“天才自放,非甫可到也”。
荆州书》
“ 怀经济之才,抗巢由之节。文可以变风俗,学可以究天人。”
(《为宋中丞自荐表》)
“诗人之文,犹山无烟霞 ,春无草树,李白之文 ,清雄 奔 放,名章俊句,络绎间起,光明洞彻,句句动人。”《上安
州裴长史书》
2、 好剑术,任侠仗义,轻财好施
魏颢《李翰林集序》:“少任侠,手刃数人”。 李白《赠从兄襄阳少府皓》 “结发未识事,所交尽豪雄。”
李白《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
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 湖州司马何须问,金粟如来是后身。
李白《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
“天为容,道为貌,不屈己,不干人。”
李白《送烟子元演隐仙城山序》
“出则以平交王侯,遁则以俦视巢许。”
李白写给子女的诗

李白写给子女的诗有《寄东鲁二稚子》。
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八、九载(749、750),即他四十九或五十岁之时,在吴中所写。
诗中表达了他对远方儿女的思念之情。
诗中“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描绘了吴地的春景和蚕的生长情况。
“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田?”表达了李白对家中的田地和儿女的担忧。
“春事已不及,江行复茫然。
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
”则表达了春光已逝,归心似箭的心情。
“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
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
”回忆了亲手种植的桃树,时间已经过去三年。
“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
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
”描绘了女儿在桃树下思念父亲的情景。
“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
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则表达了对儿子的思念和担忧。
“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
裂素写远意,因之汶阳川。
”总结了全诗,表达了李白对远方儿女的深深思念和忧虑。
总的来说,这首诗充满了李白对儿女的深深关爱和思念,以及对他们未来的担忧。
他用自己的诗歌表达了对家庭的牵挂和对子女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