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让我们荡起双桨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让我们荡起双浆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让我们荡起双浆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美读课文,感悟幸福课时目标: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并唱一唱这首歌。

2、重点理解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教学过程:一、复习:1、指名背诵第一段。

2、默写生字。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1.指名学生朗读第二段。

(1)提问:这一段又描写哪些景物?(阳光、小鱼)(2)课文中“红领巾迎着太阳”一句中的“红领巾”指的是什么?(少年儿童,少先队员)(3)比较“映”与“应”、“漂”与“飘”字的音、行、义。

讲课文中“洒”的意义,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课文中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拟人)(5)比较“迎面”与“迎着”的词义。

2.小结。

(让学生自己讲)三、学习课文第三段1.学习课文第三段(集体朗读)2.理解词义“尽情”3.思考:①课文中“是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中“谁”指什么?(读中体会)从文中哪一句看出划船时间?②课文中每段最后两句三次重复,有什么作用?4.小结这一段。

四、指导背诵.1.根据挂图,指导背诵。

相机板书第一小节:”倒映“、”环绕”(欣赏美景)用轻声和赞美的语气读。

2.第二小节”迎、洒、望、听“用高兴和自豪的语气朗读。

3.第三小节”问、谁安排”用感激的语气朗读。

4.同桌互背练习。

四、歌曲欣赏《让我们荡起双桨》播放歌曲、闭眼想象,孩子在北海公园,夕阳下游玩的欢乐情景。

五、作业:1、口头扩词:荡()()()推()()()课()()()墙()()()2、添上合适的词语:美丽的()愉快的()凉爽的()尽情的()板书设计:1、让我们荡起双浆愉快生活快乐学习热爱祖国。

让我们荡起双桨_第二课时课件

让我们荡起双桨_第二课时课件

红领巾迎着太阳, 阳光洒在海面上, 水中的鱼儿望着我们, 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 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自学指导三: 认真朗读第
三小节,思考:少先队员 在尽情欢乐的时想些什么? 为什么会感到幸福快乐? (2分钟)
做完了一天的功课, 我们来尽情欢乐,
我问你亲爱的伙伴,
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
让我们荡起双桨,
小船儿推开波浪,
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
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源自这节诗中写了公园里的哪些景物?
白塔、绿树、红墙
藏式白塔,高 35.9米
让我们荡起双桨
让我们荡起双桨, 小船儿推开波浪, 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 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 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我会读
飘荡 环绕 愉快 双桨 墙面 凉爽 倒映 洒满 安排
自学指导一: 认真朗读课文第一小节,思考: 诗歌中描写了哪些景物?画出 表示动作的词语。(2分钟)
让我们荡起双桨
让我们荡起双桨, 小船儿推开波浪, 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 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 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用“—”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愉快——高兴 凉爽——凉快
尽情——尽兴
凉爽——闷热 愉快——痛苦 尽情——扫兴
自学指导二:
认真朗读第二小节,思考: 红领巾指的是谁?阳光指 的是谁?孩子们玩得怎么 样?你能体会他们的感受 吗?(2分钟)
少先队员
既是实指,又 喻指党和人民 对少先队员的 关怀。
红领巾迎着太阳, 红领巾 太阳 阳光洒在海面上, 阳光 鱼儿 水中的鱼儿望着我们, 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 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北师大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让我们荡起双桨》第二课时教案

北师大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让我们荡起双桨》第二课时教案

北师大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让我们荡起双桨》第二课时教案导语: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带来北师大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让我们荡起双桨》第二课时教案,欢迎大家参考鉴戒!教学目标:1、巩固生字生词,学会书写四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感受糊口的幸福,认识到要好好珍惜幸福糊口。

重点难点:1、学写生字。

2、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进程:一、温习导入指名读课文,说说读懂了甚么?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课文1、教师质疑:课文诗歌有三节,分别写了些甚么?是怎么写的?你会用怎么的感情来读?为甚么?2、小组选择你喜欢的一节探究学习。

教师听学生汇报学习情况,及时给予评价。

3、汇报交换学习情况,相机指点感情诵读。

提醒:这是一首众所周知的歌词,分为三个小节,每节的结构基本一致,内容浅显易懂,然而在引诱学生读的进程中,也应该让学生了解作者的表达顺序。

作者在描述景物是依照从远到近,从静到动的顺序来写的,先写远处的白塔、绿树、红墙,后写水中的鱼儿。

同时在写鱼儿的时候,作者还应用了拟人的描述手法。

最后一节是写小火伴的质疑“谁给我们支配下幸福的糊口”,可以在学生的自我感悟中的出谜底。

歌词中有一个句子反复呈现了三次,“小船儿轻轻飘拂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每一次呈现的语言环境是不同的,所以诵读的情感也应该不一样,第一次是被标致的景色陶醉,可以读的柔柔一些;第二次是面对活泼的小鱼,可以读的轻盈一些,最后一次呈现在感受幸福糊口的快活,语音可以适量的提高,读出愉悦欢快的感受。

4、学生感情诵读全文。

5、练习背诵课文。

6、指名背诵课文。

三、书写生字。

1、自由认记“洒、做、课、排”,想一想怎么记住这些字。

2、重点指点“洒”,右侧是“西”。

3、学生自由练写,老师巡查。

四、功课设计1、用下面的部首组成本课学习的生字。

2、扩词。

浪()()()周()()()凉()()()课()()()排()()()洒()()()3、区分组词。

三上语文《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三上语文《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三上语文《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让我们荡起双桨»是一首随同几代人生长的经典老歌的歌词,内容深刻,言语清重生动,弥漫着生命的生机。

歌词为我们出现了一幅和风拂面,水波荡漾,周围环境绕着绿树红墙的北海公园里一群生动心爱的少先队员纵情快乐的春景图。

随同着愉快优美的旋律,唱一唱,读一读,能让孩子纵情享用牵肠挂肚、丰厚多彩的童年光阴,使人欢笑,让人陶醉。

«语文课程规范»指出:〝阅读是先生特性化行为,不应以得的剖析替代先生的阅读实际。

应让先生在自动积极的思想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索,遭到情感熏陶,取得思想启迪,享用审美乐趣。

〞语文课注重的是情感体验、感悟。

教学中教员应留意为先生搭建体验、感悟的平台。

教学目的(第二课时):1、学会〝做、排〞2个生字。

2、能用愉快的语调正确、流利地朗诵、背诵课文。

能随着优美的曲调歌唱。

3、经过课文的学习,感受自己童年生活的快乐和丰厚多采,董得生活在祖国小家庭里的幸福,可以珍惜我们明天的美妙生活。

教学重难点:1、学会〝做、排〞2个生字,可以正确书写。

2、有感情的朗诵、背诵课文,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和精彩,懂得珍惜明天美妙的生活。

设计理念:1、与文本对话的进程主要是一个不时发现、不时探求的进程,要想让先生有所发现、自主探求,教员必需首先擅长发现、勤于探求,这样才干给先生以点拨,且要点在关键之处,拨在朦胧中,协助先生捕捉住言语文字传达出的多种信息,以引抢先生或〝登堂入室〞或〝曲径通幽〞……从而真正走进文本。

2、充沛调动先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先生在优雅入耳的音乐中,唤起已有的生活体验和情感沉淀,不知不觉地进入角色。

3、〝读〞领风骚,引导先生步深化,由表及里,求其精微,经过〝读〞来拨动先生的情感之弦,让先生经过不同层次的读激起出自己共同的了解与感悟,从而取得愉悦的审美体验。

教学进程:一、说话导入同窗们,明天我们依然和那群北京的少先队员一同到北海公园去泛舟。

(三年级语文教案)1、让我们荡起双桨第二课时教案

(三年级语文教案)1、让我们荡起双桨第二课时教案

1、让我们荡起双桨第二课时教案三年级语文教案教材分析:本课是一首儿童歌曲的歌词。

它描绘了一群少先队员课余时间荡舟北海、尽情欢乐的动人情景,抒发了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真挚感情。

全诗共分三小节,第一小节着重描绘如画的北海风光。

第二小节表现沐浴在党的阳光下的少先队员的喜悦心情。

第三小节则表达了尽情欢乐的少先队员对党和祖国人民的感激之情。

全诗语言流畅,节奏感强,读起来琅琅上口,亲切感人。

每节末尾诗句的反复,丰富了诗歌的意境,使作品的思想和感情得到逐步推进和升华,因此,指导朗读并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是本课训练的重点。

学情分析:这是一首儿童歌曲的歌词,在二年级时的课外阅读中,学生就已经学过,在教学时可以播放歌曲,藉以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精读,应考虑本课的特点,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想象,促进学生感悟,读出感情,读出韵味。

教学要求:1. 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有感情地练习说话。

4.通过诵读感悟,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激发自豪感和上进心。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体会“让我们荡起双桨”中儿童的欢乐心情,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激发自豪感和上进心。

教学用具:小黑板、录音机、磁带《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时间:2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的:通过诵读感悟,理解诗歌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有感情地练习说话。

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双桨推开白塔四周环绕绿树红墙轻轻飘荡凉爽洒悄悄愉快尽情欢乐安排2.听写生字,用钢笔正确书写,当场点评3.指名朗读课文4.根据所给的卡片的顺序,背诵课文二.精读感悟(出示教学挂图) 1.学习第一小节(1) 自由朗读第一小节,结合图想一想这节主要讲了什么?(这一节写了“我们”看到的美丽景色,怎样美丽?指名读有关句子,其他小朋友划出美丽的事物——白塔、绿树红墙)教师讲解“北海”是北京的旅游胜地,它并非海而是湖(2) 图上同学们在湖面荡起双桨,你划过船吗?船儿飘荡在水面上会有什么感受?说一说(3) “小船儿推开波浪”与“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有什么不同吗?动作演示来理解板书:荡起双桨推开波浪(4)自由朗读第一节,想一想:小朋友们在悠闲自在地欣赏北海的美丽景色,我们应该怎样朗读?——指名感情朗读。

让我们荡起双桨第二课时

让我们荡起双桨第二课时

《让我们荡起双桨》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一课,再次欣赏一下这美妙的旋律。

回忆这首诗歌写了什么内容?2、这些生字词还认识吗?这节课我们继续感受少先队员们的愉快心情,了解是谁给我们创造了幸福美好的生活,让他们如此快乐?自读课文,想一想:每小节写了什么?第一节:看到的美景第二节:愉快地歌唱第三节:幸福生活从哪里来二、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细读第一小节。

(1)指名读课文。

这一段共有几句话?(2)理解诗句意思。

“推开”本来是人的动作,课文写船儿推开是什么意思?(课文这样写既表明船儿慢慢地行进在平静的水面上,又体现了文中小朋友轻轻荡舟的欢快情趣。

)他们在水面上荡舟看到了什么?(指名读第三、四行)出示句子“湖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这两句话描写了北海公园的哪些景物?<小船、白塔、绿树、红墙>从课文中找出来。

这些景物有哪些色彩?(这两句话描写了北海公园的湖面、塔、树、墙,这些景物有的白,有的绿,有的红)为什么用“环绕”?(四周是湖面的周围,因为绿树红墙在湖面的周围,所以用“环绕”)(3)指名读第五、第六行。

正当小朋友们欣赏美景之时,小船有是怎样的状态呢?(小船儿轻轻飘荡)指名边用手势演示,边比较“轻轻飘荡”与上文的“推开波浪”有什么不同?(“推开波浪”表明小朋友们在划桨,小船儿在行进;“轻轻飘荡”表明小朋友们停止划桨,任小船儿在水面上慢慢飘动)小朋友们为什么停止划桨呢?(因为小朋友们被湖面的美景迷住了)(4)指导朗读。

小朋友们在悠闲自在地欣赏着眼前的美景,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一段?(轻声和赞美的语气)指名读,集体读。

(5)小结并板书:倒映环绕(欣赏)三、学习课文第二节:1、指名学生朗读第二节。

①提问这一节又描写哪些景物?(阳光、小鱼)②课文中"红领巾迎着太阳"一句中的"红领巾"指的是什么?(少年儿童,少先队员)④课文中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拟人)“红领巾迎着太阳,阳光洒在海面上”这两行中的“红领巾”指什么?(“红领巾”指少先队员,因为它是少先队员的标志)人们常用“太阳”来比喻什么?(人们常用“太阳”来比喻中国共产党)“红领巾迎着太阳”是什么意思?(意思是少先队员心向着共产党)“阳光洒在海面上”仅仅是洒在海面上吗?(也洒在少先队员身上)“阳光洒在海面上”,洒在少先队员身上是什么感觉?(洒在海面上,一片光亮,洒在少先队员身上,他们感觉到温暖)诗中“太阳”比喻中国共产党,体会一下这一句又表达了一个什么意思呢?(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带来了光明和温暖,正哺育少先队员茁壮成长。

3上1《让我们荡起双桨》第二课时课案

3上1《让我们荡起双桨》第二课时课案
让学生谈谈感受,一是尊重学生对课文的独特个性理解,二是为下来的朗读埋下情感的铺垫。
三、品字赏句,感受喜悦。
1.师:看到小伙伴们玩得这么欢畅,就连鱼儿也被吸引过来了。
出示:水中的鱼儿望着我们,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
(1)谁来读一读?
(2)还有谁也被吸引过来了呢?他们会干些什么呢?
出示:
①水中的荷花望着我们,。
《让我们荡起双桨》第二课时课案
课型
新授
课时
第二课时
执教
理论支持
叶圣陶指出:“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靠查字典。单靠查字典就得不到什么深切的语感,唯有从生活方面去体会……”。由此可见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语文的能力提升与情感熏陶,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明辨是非能力,审美能力。
因此,本课的教学应在教师精心设计和引导之下以读代讲,通过个性阅读,品味体会,在师生、生生、生本的平等对话中,引导学生揣摩语言文字,强化语言训练,使学生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理,感受言中之情,理解人生真谛,领悟文章内涵,得到情感熏陶,进而使学生主动从文中读出形、读出意、读出情、读出味。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情感与作品融为一体。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设 计 内 容
一、课前自主预习
读一读:认真练读《让我们荡起双桨》课文。
二、课内精讲精练
教学步骤
教 师 引 导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一、交流写话,导入新课
师:这一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
1.上一节课,我们每位同学都从插图中选择了一幅,通过认真地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写出了一幅幅优美快乐的画面。今天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
(4)出示第三小节
学到这儿,我想此时大家心中也涌动着一股感激之情。或许是对父母,或许是对老师,或许是对小伙伴,也可能是对祖国充满感激着之情。指名读,男女生赛读。

参考案例《让我们荡起双桨》第二课时

参考案例《让我们荡起双桨》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本课是一首儿童歌曲的歌词。

它描绘了一群少先队员课余时间荡舟北海、尽情欢乐的动人情景,抒发了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真挚感情。

全诗共分三小节,第一小节着重描绘如画的北海风光。

第二小节表现沐浴在党的阳光下的少先队员的喜悦心情。

第三小节则表达了尽情欢乐的少先队员对党和祖国人民的感激之情。

全诗语言流畅,节奏感强,读起来琅琅上口,亲切感人。

每节末尾诗句的反复,丰富了诗歌的意境,使作品的思想和感情得到逐步推进和升华,因此,指导朗读并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是本课训练的重点。

学情分析:这是一首儿童歌曲的歌词,在二年级时的课外阅读中,学生就已经学过,在教学时可以播放歌曲,藉以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精读,应考虑本课的特点,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想象,促进学生感悟,读出感情,读出韵味。

教学要求:1. 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有感情地练习说话。

4.通过诵读感悟,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激发自豪感和上进心。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体会“让我们荡起双桨”中儿童的欢乐心情,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激发自豪感和上进心。

教学用具:小黑板、录音机、磁带《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时间:2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的:通过诵读感悟,理解诗歌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有感情地练习说话。

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双桨推开白塔四周环绕绿树红墙轻轻飘荡凉爽洒悄悄愉快尽情欢乐安排2.听写生字,用钢笔正确书写,当场点评3.指名朗读课文4.根据所给的卡片的顺序,背诵课文二.精读感悟(出示教学挂图)1.学习第一小节(1) 自由朗读第一小节,结合图想一想这节主要讲了什么?(这一节写了“我们”看到的美丽景色,怎样美丽?指名读有关句子,其他小朋友划出美丽的事物——白塔、绿树红墙)教师讲解“北海”是北京的旅游胜地,它并非海而是湖(2) 图上同学们在湖面荡起双桨,你划过船吗?船儿飘荡在水面上会有什么感受?说一说(3) “小船儿推开波浪”与“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有什么不同吗?动作演示来理解板书:荡起双桨推开波浪(4)自由朗读第一节,想一想:小朋友们在悠闲自在地欣赏北海的美丽景色,我们应该怎样朗读?——指名感情朗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图上同学们在湖面荡起双桨,你划过船吗?船儿飘荡在水面上会有什么感受?说一说
(3) “小船儿推开波浪”与“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有什么不同吗?
板书:荡起双桨推开波浪
(4)自由朗读第一节,想一想:小朋友们在悠闲自在地欣赏北海的美丽景色,我们应该怎样朗读?——指名感情朗读。

2.学习第二小节
(1)小组朗读,想一想:这一节写的什么?
读了“水中鱼儿望着我们,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后,你有什么疑问吗?
这是把鱼儿当作人来写的,好象鱼儿也理解小朋友的愉快心情,听到他们高歌情不自禁被吸引过来,来分享小朋友的快乐。

(板书:红领巾迎着太阳愉快歌唱)
(2)边看图边读,说说如果是你迎着太阳在海面上荡起双桨,你会有什么感受?
(3)小朋友的心情是多么愉快,我们应该怎样读?——自由练习朗读,指名当众朗读,读后评议。

3.学习第三小节
(1)齐读第三小节
(2)文中哪些地方写了“我们”的幸福生活?说一说
做完了一天的功课,尽情欢乐,来到北海,划着小船,欣赏美景,唱着歌儿,消除一天的疲劳,这是多么幸福的生活!
板书:做完功课尽情欢乐
(3)作者问: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课文有没有回答?
板书:谁安排幸福生活?
讨论:A作了回答,从“红领巾迎着太阳,阳光洒在海面上”可以想到,因为人们常常把党比作太阳;B没有回答,这
(4)我们这样幸福的生活不是谁安排的,是我们人民用辛勤劳动换来的,但让学生体会当时小作者的心情。

(4)齐读第二小节,说说这节讲的主要内容。

是作者留给小朋友思考的,让小朋友从现实生活中去体会,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给我们带来了幸福生活。

两种都应予以肯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