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安全:汤姆走丢了
幼儿园小班教案《汤姆走丢了》社会语言领域

幼儿园小班教案《汤姆走丢了》社会语言领域一、教学目标1. 了解故事内容,感知主人公汤姆走丢后的情绪变化和心理感受。
2. 学会在公共场所与家人走失时,知道如何寻求帮助。
3. 培养幼儿与人沟通、表达自己需求的能力。
4. 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在公共场所与家人走失时的应对方法,学会寻求帮助。
2. 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
三、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汤姆走丢了》2. 角色头饰:汤姆、妈妈、警察等3. 情景道具:商场、公园等公共场所的模拟场景4. 画纸、画笔、彩泥等创作材料四、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分享与家人走失的经历,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主题。
2. 讲述故事:播放故事课件,引导幼儿观看并倾听故事内容,感知汤姆走丢后的情绪变化和心理感受。
3. 分组讨论:分组讨论在公共场所与家人走失时应该如何应对,引导幼儿学会寻求帮助。
4. 情景模拟:分组进行情景模拟,运用所学的沟通技巧,模拟在公共场所与家人走失时的求助过程。
5. 创作环节:鼓励幼儿运用画笔、彩泥等创作材料,创作自己在公共场所与家人走失时的求助场景。
五、作业布置1. 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家庭情景模拟,巩固所学内容。
2. 鼓励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学会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
六、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选择其他故事中的角色,如《警察和赞美诗》中的警察,让幼儿扮演警察,情景模拟如何帮助走丢的孩子。
2. 开展“安全小卫士”主题活动,让幼儿自己设计安全标志,如走失求救标志、家庭联系信息等,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情景模拟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幼儿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2. 家长反馈: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幼儿在家中的表现,评价幼儿对教学内容的应用情况。
八、教学反馈与调整1. 根据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幼儿园中班安全:汤姆走丢了

幼教课堂设计中班安全:汤姆走丢了教师:***日期:***XX幼儿园活动目标:1.知道外出时要紧跟大人,不能乱跑,有一定的安全意识。
2.通过绘本图片观察、讨论,掌握走丢后自救的方法。
3.感受故事中美好的情感,懂得保护好自己是对自己的负责,也是对父母的爱。
教学重点:知道外出时要紧跟大人,不能乱跑,有一定的安全意识。
教学难点:掌握外出走丢后自救的方法。
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阅读汤姆系列绘本,幼儿逛超市,对超市环境及工作人员略有了解。
2.物质准备:与绘本内容有关的课件,简单布置场景(超市一角),小兔汤姆及超市人员头饰若干,超市工作人员胸牌,笑脸卡、哭脸卡若干。
活动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出示汤姆走丢图片并提问:他是谁?汤姆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幼儿分析、讨论,激发进一步了解故事的兴趣。
【设计意图:这一导入环节,重点是激发兴趣,同时引导幼儿学会细致观察,分析、判断。
为下面的活动铺垫。
】二、阅读绘本,习得方法通过ppt课件,逐幅图展现故事(幼儿视、听结合),体验汤姆的内心感受。
在汤姆发现自己和妈妈走丢时暂停,提问:小汤姆为什么会和妈妈走丢?我们跟大人出门时应该怎么做?小汤姆现在心情怎样?他的妈妈会是什么心情?幼儿讨论并进行回答。
【设计意图:此讨论有两个目的:一是提高幼儿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二是渗透情感教育,让孩子学会体察和关心他人情绪。
】三、迁移经验,角色表演1.交流对话。
在“陌生人找汤姆说话,汤姆跑开”这一段,暂停,引导幼儿讨论“如果我是汤姆,我会怎么做”,鼓励孩子们结合自身经验、小组讨论解决办法,老师与孩子一道分析,启发点拨(如:东跑西跑,找得到妈妈吗?跑出超市外安全吗?该寻找什么人来帮助自己呢?)。
2.角色表演。
分组讨论后,每组挑出一个办法,进行角色表演游戏。
分别请小朋友扮演汤姆,与扮演超市人员的幼儿合作表演,展示本组的办法,(课件中出现超市背景图)。
3.评价反馈。
观看的幼儿,在表演组表演完后用笑脸卡或哭脸卡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
幼儿园中班教案《汤姆走丢了》

幼儿园中班教案《汤姆走丢了》《汤姆走丢了》幼儿园中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听懂故事并理解故事的情节和情感。
2. 通过讨论故事中汤姆迷路的经过,启发幼儿对安全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和本领。
3. 培育幼儿的语言表达本领和合作学习本领。
二、教学重点1. 通过故事加深幼儿对安全和自我保护的认得和本领。
2. 培育幼儿的语言表达本领和合作学习本领。
三、教学准备1. 绘本《汤姆走丢了》。
2. 课程大纲和教案。
3. 本节课使用的课件或场景模拟素材。
4. 任务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介绍本节课程的主题和目标,并引导幼儿讨论安全和自我保护的话题。
2. 教学内容(30分钟)(1)阅读绘本《汤姆走丢了》。
老师讲解故事背景,向幼儿介绍故事的重要情节和角色,并通过图片和动画呈现故事情节,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
(2)情感体验和思考。
老师询问幼儿故事中有哪些感人的地方,感受到了什么?并让幼儿分组,谈论故事中汤姆为什么会迷路,应当怎样做才能避开迷路。
(3)合作探究任务。
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提高幼儿的合作探究本领,本课程将通过任务卡的形式设计一系列任务。
在任务中,幼儿需要察看、探究、比较、表达和解决问题等几个方面来完成任务。
任务卡的实在内容如下:1)读一遍故事,回答问题:“汤姆为什么迷路了?”;2)想一些安全提示或主意,写在给“汤姆”的纸上;3)模拟情景,设计安全广告,帮忙汤姆不走丢;4)小组讨论,设计一段口令或歌曲,帮忙汤姆记住地址和电话号码;5)设计一张“安全卡片”,上面能帮忙汤姆记住本身的电话号码、家庭住址和亲人联系方式。
……(4)合作学习和共享。
幼儿一起共享本身设计的安全提示、广告和安全卡片,发扬合作学习的精神,共同完成任务并发挥全部成员的作用。
3. 教学总结(5分钟)老师引导幼儿总结本节课中所学到的内容和紧要的体验和学习效果,强调安全和自我保护的必要性和需要加强的方面。
五、教学扩展1. 老师可以引导幼儿探究其他与防范意识、安全教育有关的书籍或区域资源。
幼儿园小班安全教育绘本《汤姆走丢了》教案反思

幼儿园小班安全教育绘本《汤姆走丢了》教案反思背景介绍安全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但是在如何让3-4岁的孩子理解安全方面的问题上一直是园所老师的难点。
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记住有关安全的知识,我在幼儿园小班上运用了一本安全教育绘本《汤姆走丢了》。
教学目标1.学习警惕性:不随意离开家长或老师身边。
2.学习自我保护:遇到陌生人不要慌张,要找大人帮忙。
3.提醒身边的同学:如果朋友走丢了,要及时向老师或家长报告。
教学过程及效果课前准备在教育绘本《汤姆走丢了》中,小朋友通过阅读欣赏一个小男孩汤姆在公园里遇到陌生人后走丢的经历,最终由邻居的女士帮助找到汤姆的情节,来学习有关安全的知识。
在课前准备中,我向学生简单介绍了绘本的主要情节,让他们预备好聚精会神阅读的心态。
阅读教学在读绘本《汤姆走丢了》的过程中,我让学生们认识其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并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会发生安全问题,以及如何避免自己遇到类似的问题。
通过阅读一遍绘本,我接着向学生教授了如下的有关安全方面的知识:1.不随便离开家长或老师身边,避免自己走丢。
2.遇到陌生人不要慌张,要找大人帮忙。
3.如果你走丢了,要及时向老师或家长报告。
绘本教学之后,我让部分学生向全班展示了如何避免自己迷路,并查看了大家学习的效果。
教学效果绘本教学后,学生们对于安全知识的认识有所提高。
他们能够合理利用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避免发生安全问题。
这类教育方式可以增强学生们的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同时也可以增强他们的自我管理和全班合作意识。
反思与改进通过这次绘本教学,我发现教育绘本确实有着不错的效果。
让学生通过一个小故事理解一些安全知识,不仅有趣而且实际。
整个课程的过程较为稳定,唯一的不足在于有一些学生对于安全知识的掌握可能仍然不够深入。
因此,我们需要更多的互动和练习才能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掌握这些安全知识。
同时,下一步我也希望加入更多艺术元素,让整个课程更生动有趣。
汤姆走丢了教案

汤姆走丢了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英语词汇和句型。
2.学生能够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方式,掌握英语语言的基本技能。
3.学生能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自己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英语词汇和句型。
2.学生能够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方式,掌握英语语言的基本技能。
教学难点1.学生能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自己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课件、黑板、笔等。
2.学生准备笔、纸等。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课程的主题:汤姆走丢了。
2.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课程主题。
Step 2. 听力训练1.教师播放一段有关汤姆走丢的录音,并让学生听一遍。
2.教师再次播放录音,让学生跟读录音内容。
3.教师让学生自己模仿录音内容,进行朗读练习。
Step 3. 词汇学习1.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课程中出现的生词和短语,并让学生跟读。
2.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生词和短语的含义。
Step 4. 句型学习1.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课程中出现的句型,并让学生跟读。
2.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句型的用法。
Step 5. 阅读训练1.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课程中的阅读内容,并让学生阅读一遍。
2.教师让学生回答与阅读内容相关的问题。
Step 6. 书写训练1.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课程中的书写内容,并让学生进行书写练习。
2.教师检查学生的书写情况,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Step 7. 总结复习1.教师向学生总结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2.教师让学生进行课程回顾和复习。
教学反思本课程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掌握了英语语言的基本技能,并提高了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生词、短语和句型的含义和用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也注意到了学生在书写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了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汤姆走丢了绘本故事

汤姆走丢了绘本故事汤姆走丢了。
今天是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小猫汤姆和它的主人小明一起出门散步。
他们走过公园,穿过小巷,一路上欢声笑语。
突然,小明发现汤姆不见了,他急忙四处寻找,可是汤姆就像消失了一样,没有任何踪迹。
小明慌了,他开始四处询问路人,希望能够找到汤姆。
可是没有人知道汤姆去了哪里。
小明心急如焚,他担心汤姆会受到伤害,于是他决定去警察局报案。
在警察局,小明向警察叔叔描述了汤姆的样子和走失的地点。
警察叔叔很认真地听着,然后告诉小明他们会尽全力帮助找到汤姆。
小明感到一丝安慰,他知道警察叔叔会帮他找到汤姆的。
接下来的几天,小明每天都在找汤姆的消息,他在小区、公园、街道上四处张贴寻猫启示,希望能够有人看到汤姆的踪迹。
他还四处询问,希望能够得到一些线索。
可是汤姆就像消失了一样,没有任何消息。
就在小明感到绝望的时候,他接到了一个陌生人的电话。
电话那头的人说他在附近的一家超市看到了汤姆,小明激动地跑去超市,果然,在超市门口,他看到了汤姆,它蜷缩在一个角落里,看起来有些害怕。
小明走过去,轻声呼唤着汤姆的名字,汤姆抬起头,看到小明,它高兴地朝小明跑了过来。
小明紧紧抱住汤姆,他的眼泪不禁流了下来,他知道汤姆终于安全回家了。
从此以后,小明对汤姆更加关心,他不再让汤姆一个人外出,而是陪着它一起散步。
汤姆也更加懂得珍惜和依恋小明,它再也不会轻易离开小明的身边,因为它知道,小明对它来说,就像是家一样温暖。
汤姆走丢了,但最终又回到了小明的身边。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在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我们不放弃,总会有希望的。
愿每一个迷路的小动物都能像汤姆一样,找到回家的路。
中班健康汤姆走丢了教案反思

中班健康汤姆走丢了教案反思教案标题:中班健康汤姆走丢了教案反思教案反思是一项重要的教学评估工具,它能帮助教师总结和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提供改进和提升的方向。
以下是对中班健康汤姆走丢了教案的反思:1. 教学目标评估:- 目标设定是否明确,能否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关于健康和安全的知识和技能? - 目标是否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教学内容评估:- 教学内容是否与目标相一致,能否帮助学生实现预期的学习结果?- 教学内容是否有足够的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3. 教学方法评估:- 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多样化,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究精神?4. 教学资源评估:- 所使用的教具和材料是否与教学内容相匹配,能够有效地支持学生的学习? - 教学资源是否充分利用,能够提供丰富的学习体验和机会?5. 教学组织评估:- 教学组织是否合理,能够确保学生的学习秩序和安全?- 教学组织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互动和合作,促进他们的交流和思考?6. 教学评估评估:- 教学评估方式是否多样化,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展?- 教学评估结果是否能够及时反馈给学生,并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基于以上反思,可以提出以下改进和提升的建议:1. 在设定教学目标时,要更加明确具体,确保目标能够帮助学生实现预期的学习结果,并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内容应该与目标相一致,有足够的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可以通过增加互动性和探究性的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效果。
3. 教学方法应该多样化,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可以尝试使用小组合作、角色扮演、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究精神。
4. 教学资源应该与教学内容相匹配,能够有效地支持学生的学习。
可以寻找更多的教具和材料,提供丰富的学习体验和机会。
5. 教学组织应该合理,确保学生的学习秩序和安全。
社会活动:汤姆走丢了教后反思

社会活动:汤姆走丢了(教后反思)《汤姆走丢了》是小兔汤姆成长的烦恼系列绘本中的一本,它用第一人称“我”的口吻叙述了汤姆跟妈妈去商场买裤子,但不小心走丢的故事。
这看似平淡无奇却又贴近幼儿生活的故事,深深触动幼儿幼小稚嫩的心灵,很容易让孩子身临其境,跟汤姆一起去经历烦恼与快乐。
在现实生活中,孩子渐渐长大,他们触的生活范围将越来越大,就可能遇到很多原本没有经历的事情,也会碰到不少困难,而《汤姆走丢了》这个绘本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教师通过情景阅读、游戏体验等形式,让孩子知道汤姆走丢的原因,体验主人公的内心,了解走丢后寻找家长的多种办法。
绘本中,主人公汤姆的心情是不断变化的。
在活动中,紧紧抓住心情这条主线,引导幼儿不断地观察、猜测、讲述,深入故事,感受心情。
导入时,特意选取汤姆因为找不到妈妈而懊恼,手足无措的图片。
幼儿在汤姆的神情中感受到了他的不开心,并联系自己的生活猜测着他伤心的原因。
可见,从一开始,幼儿就将自己放入情境中,汤姆即自己。
在环节二中,孩子们带着疑惑和好奇走进故事。
因为在后面的情节中,汤姆就是根据妈妈穿的衣服颜色来寻找的,所以在此有一个小细节:观察图片说“妈妈”的穿着。
其实,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于他人的记忆也都是外在的,他们记得的只能是他人的发型、衣服的颜色、样子等等。
当故事发展到汤姆发现这不是自己的妈妈,妈妈不见了时,又一次安排了猜想。
幼儿情不自禁地将自己化身为汤姆,感受着汤姆的害怕、着急、恐惧,纷纷为汤姆出谋划策,有的说“去商场里找妈妈。
”有的立即反驳“你到处找妈妈,妈妈也到处找你,这样不容易找到。
”有的又说“商场里有很多营业员,可以找她帮忙。
”……孩子们都利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讲述自己的办法,活动与孩子的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生活成了孩子活动的支撑。
至此,幼儿也终于知道了汤姆不开心的原因——走丢了。
绘本中,只提到了一个特定的场所——商场,这比较有局限性,应该有一定的扩充,因此,安排了第三个环节——游戏体验,分享办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安全:汤姆走丢了
活动目标:
1.知道外出时要紧跟大人,不能乱跑,有一定的安全意识。
2.通过绘本图片观察、讨论,掌握走丢后自救的方法。
3.感受故事中美好的情感,懂得保护好自己是对自己的负责,也是对父母的爱。
教学重点:知道外出时要紧跟大人,不能乱跑,有一定的安全意识。
教学难点:掌握外出走丢后自救的方法。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阅读汤姆系列绘本,幼儿逛超市,对超市环境及工作人员略有了解。
2.物质准备:与绘本内容有关的课件,简单布置场景(超市一角),小兔汤姆及超市人员头饰若干,超市工作人员胸牌,笑脸卡、哭脸卡若干。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汤姆走丢图片并提问:他是谁?汤姆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幼儿分析、讨论,激发进一步了解故事的兴趣。
【设计意图:这一导入环节,重点是激发兴趣,同时引导幼儿学会细致观察,分析、判断。
为下面的活动铺垫。
】
二、阅读绘本,习得方法
通过ppt课件,逐幅图展现故事(幼儿视、听结合),体验汤姆的内心感受。
在汤姆发现自己和妈妈走丢时暂停,提问:小汤姆为什么会和妈妈走丢?我们跟大人出门时应该怎么做?小汤姆现在心情怎样?他的妈妈会是什么心情?
幼儿讨论并进行回答。
【设计意图:此讨论有两个目的:一是提高幼儿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二是渗透情感教育,让孩子学会体察和关心他人情绪。
】
三、迁移经验,角色表演
1.交流对话。
在“陌生人找汤姆说话,汤姆跑开”这一段,暂停,引导幼儿讨论“如果我是汤姆,我会怎么做”,鼓励孩子们结合自身经验、小组讨论解决办法,老师与孩子一道分析,启发点拨(如:东跑西跑,找得到妈妈吗?跑出超市外安全吗?该寻找什么人来帮助自己呢?)。
2.角色表演。
分组讨论后,每组挑出一个办法,进行角色表演游戏。
分别请小朋友扮演汤姆,与扮演超市人员的幼儿合作表演,展示本组的办法,(课件中出现超市背景图)。
3.评价反馈。
观看的幼儿,在表演组表演完后用笑脸卡或哭脸卡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
4.教师小结:站在原地等待、或是寻求工作人员的帮助等都是可行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角色扮演,表演的幼儿、观看的幼儿都能深化体验,懂得应对走丢事件的方法。
观看后送卡片的环节让孩子们都参与进来,丰富其生活经验。
】
四、完整欣赏,体验情感
继续播放课件,幼儿完整欣赏故事,体验故事中的情感。
幼儿观察:妈妈见到汤姆时的动作、表情
提问:这时的妈妈心情怎么样?妈妈想对汤姆说什么?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完整欣赏故事,孩子体验故事中人物的情感。
渗透情感目标的同时,又可以复习、巩固知识点。
】活动延伸:
1.游戏活动:教师与幼儿创编“爸妈电话歌”。
鼓励不记得住址电话的幼儿回去问清记好,关键时刻才能用上。
2.亲子阅读:推荐阅读《门》、《爱运动的兔子》、《交通安全小博士舒舒》等相关安全教育绘本,在亲子共读中进一步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