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设计: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无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精品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精品教学设计

人教部編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精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八年级历史下册的第一课,主要讲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背景、经过和意义。

教材通过详细的叙述和丰富的插图,帮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新中国成立的详细过程和意义可能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新中国成立的过程,感受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背景、经过和意义,认识新中国成立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和世界的和平产生的深远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背景、经过和意义。

2.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播放相关视频、音频,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氛围。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3.合作探究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2.课件: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

3.板书设计: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经过和意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新中国成立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新中国成立的场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呈现(10分钟)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背景、经过和意义。

同时,教师通过讲解,为学生提供详细的历史资料,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新中国成立的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度,阐述新中国成立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和世界的和平产生的深远影响。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导学案(无答案)

山东潍城经济开发区中学导学案【(教)后反思】课题:第1课 中华人民国和国成立 课型:新授课 学案号:1科目:八年级历史下册 主备人:曹文增 审核人:曲希霞使用日期:2018-3-6【学习目标】1.知道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及其主要内容、意义2.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理解新中国成立的意义3.知道西藏和平解放的史实【学习重点】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 【学习难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自主导学】(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第一届全体会议1.时间、地点:1949年9月,_________。

2.内容:(1)会议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它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

国家政权属于_____________。

《共同纲领》起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2)会议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_______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3)会议决定改北平为________,作为新中国的________,以___________为国旗,以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代国歌,采用公元纪年。

(4)会议还决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建立_______________纪念碑。

3.作用: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准备;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度。

(二)开国大典1.时间、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安门广场。

2.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1)国内意义:开辟了中国历史的____________,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中国真正成为_______________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2)国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自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自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自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课,主要内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教材从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筹备过程、宣告成立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旨在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认识新中国成立的艰辛历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近代中国的历史,对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的抗争等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对于新中国成立的历程、历史意义等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将已有的知识与新课内容相结合,深入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筹备过程和宣告成立的过程,掌握新中国成立的时间、地点、人物等信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筹备过程、宣告成立的过程。

2.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课前预习,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基本情况。

2.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3.史料分析:利用教材中的史料,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程。

4.口述历史:邀请见证新中国成立的老一辈人士,分享他们的亲身经历和感受。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材。

2.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文献等。

3.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新中国成立的相关历史图片,如毛泽东宣布新中国成立的瞬间、天安门广场上的庆祝活动等,引导学生回顾新中国成立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如解放战争的胜利、国民党政府的垮台等,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的艰辛历程。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八年级下册历史课程的第一课,主要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教材内容包括: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中国人民的解放斗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等方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取得了伟大成就。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和过程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和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的认识还需要进一步深化。

此外,学生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历史事件和政策也需要加强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历史意义,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新中国成立的自豪感和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的认同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氛围。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对新中国成立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3.史料教学法:运用历史史料,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好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材料,提前熟悉教学内容。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新中国成立的纪录片片段,引导学生回顾新中国成立的历史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历史意义。

部编八下历史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

部编八下历史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

部编八下历史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教材是部编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本课主要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意义。

教材内容包括: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的意义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新主义革命的基本内容,对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中国人民的抗争精神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新中国成立的详细过程及其意义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认识新中国成立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

2.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新中国成立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资料等,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体验。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学情,设计教学活动。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新中国成立的相关知识。

3.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图片资料、历史文献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新中国成立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新主义革命历史,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讲解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新中国成立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复习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复习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汤阴县五一中学八年级历史学科课时导学案(第_____周第 __ 课时总第 ___课时)班级:姓名:课题: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上课时间 2020 年月日星期设计人:备课组长签字:年级领导签字学习目标重点难点1、会用时间顺序梳理主要史实2、会总结巩固新生人民政权的措施3、会背诵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知识梳理】(10分钟)1、时间顺序:1949年9月1949年10月1950—1953年1950—1952年1951年2、巩固新生人民政权:历史事件重要意义共同作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3、人名对历史的真实反映:时间起名时间起名时间起名1949年1949年10月1日1950年时间起名时间起名时间起名1951年1952年1953年4、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达标测评】(8分钟)1、毛泽东指看五星红旗的式样深情地说:“我们这个图案,表现我们革命人民的大结。

“以上情景最有可能发生于()A.中共成立时B.红军长证C.重庆谈判前D.新中国诞生前2、古都承载着厚重的的历史,西安,让我们联想到80多年前张学良.杨虎城逼蒋抗日;北京,则让我们起了60多年前毛泽东在天安门城宣告( )A.新中国生B.国民党政权垮台C.中国共产成立D.中华民国的成立3、标志中国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的历史事件是()A.解放战争的胜利B.新中国的成立C.抗日战争的胜利D.十年年内战结束4、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中共中央召开会议,经过慎重讨论,做出的决定为A.必须参战B.不易参战C.参战损害极大D.不参战利益极大5、六十多年前,作家魏巍发表过一篇充满激情.脍炙人口的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生动报道了在朝鲜战场上英勇作战.舍生忘死的()A.中国工农红军B.八路军C.中国人民解放军D.中国人民志志愿军6、历史兴趣小组开设有关抗美援朝时期的战役专题网站,下列战役能够入选的()A.百团大战B.台儿庄战役C.准海战役D.上甘岭战役7、新中国成立后,进行土地改革的地区是( )A.新解放区B.老解放区C.东北地区D.华北地区8、我国1950年开始至1952年基本完成的土地改革()A.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B.结束了中国百年来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C.结東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D.彻底废除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土地制度9、分析图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跨过鸭绿江朝鲜战场图示抗美援朝纪念碑抗美援朝纪念章(1)美国出兵朝鲜的真实目的是什么?同时美国直接干涉新中国内政的事件是什么?(2)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的目的是什么?率军入朝的司令员是谁?你还能举出以前学过得他的事迹吗?(3)在抗美援朝中,涌现了无数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试举例并谈一谈他们所体现出的崇高品质?(4)当今世界仍不太平,我们要居安思危。

(no.1)八年级历史下册 全套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no.1)八年级历史下册 全套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版权所有仅供参考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课程标准】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

【教学目标】【学习目标】1、了解第一届中国人民协商会议、开国大典、西藏和平解放等知识要点2、阅读资料概括表达毛泽东为人民英雄纪念碑所题文字的历史含义和现实意义,开国大典的盛况,祖国大陆统一的实现3、感悟新中国是在经历了百余年的屈辱、抗争和探索之后,才建立起来的,我们一定要热爱祖国,把她建设得越来越繁荣富强【学习重点】: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学习难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对于重要年代、事件、概念等做读书标记,思考完成下列问题。

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探讨,达成共识。

1、阅读教材第一段归纳第一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时间、地点和内容。

2、学生观看第2、3页记载开国大典盛况的4幅插图,开展“接力讲述开国大典盛况”的活动。

(可以按照时间、地点、人物、重要讲话、庆典议程等基本要素分解提问、回答)3、简答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4、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背景、时间和意义?二、互动提高:这节课你有收获吗?和你同组的同学比一比,看谁学得更好。

比一比:谁掌握的知识更多?(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年月在召开。

(2)参加政治协商会议的有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民族、人民团体代表等这说明了;(3)大会的内容:①制定《共同纲领》内容:确定了新中国的名称、新中国的性质;《共同纲领》性质:起了作用,②大会选举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大会确定了、、、。

(4)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任命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5)新中国成立的意义①标志着革命取得胜利;②标志着中国人民时代已结束③中国人民是国家主人(7)年月西藏以方式解放的。

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为首的代表团与中央政府谈判。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八年级下册历史的第一课,主要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文字和数据,展示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筹备过程以及开国大典的盛况。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新中国成立这一历史事件,他们可能已经在 previous learning 中有所了解。

但他们对新中国成立的详细过程和意义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和理解这个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筹备过程和开国大典的盛况,掌握新中国成立的时间、地点和主要参与人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筹备过程、开国大典的盛况及其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新中国成立的喜悦和自豪。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筹备过程和开国大典的盛况。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和理解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设计好自主学习任务单,明确学习目标和任务。

3.准备好合作探讨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顾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简要介绍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展示筹备过程和开国大典的盛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
1.时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_________年_________月在召开。

2.内容:①大会通过了《_________ 》,它起着_____________的作用。

②大会选举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是___ ___。

③大会确定国旗是________;代国歌是《_________________》;首都是________ (把北平改为);纪年式是________;大会还决定建立_____________________,以表示对先烈的崇敬。

3.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任命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4.意义:为新中国的_____________准备了条件。

5.成立:_______年_____月____日下午三点,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___________。

__________ 标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6.意义:开辟了中国历史_______。

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_______的统治。

中国真正成为_______的国家,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_______的力量。

解放,统一大陆_______年,_______解放。

至此,_______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7. 年月西藏以方式解放。

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为首的代表团与中央政府谈判。

8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