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欧洲和亚洲》第9课古代日本课后练习中华书局版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欧洲和亚洲第9课古代日本培优练习中华书局版107

《古代日本》培优练习一、选择题1.日本历来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
在古代,日本曾经效仿隋唐进行过大化改新,通过这次改革,日本开始了()A.向奴隶社会的过渡 B.向贵族世袭制的过度C.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D.向资本主义的过渡2. 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这一改革在经济方面的主要内容是()A.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 B.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C.废除贵族世袭制D.把很多贵族的土地收归国有3.公元7世纪中期,日本参照中国的隋唐制度,实施一系列改革,为日本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是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标志。
这次改革史称()A.查理马特改革 B.大化改新C.明治维新 D.亚历山大二世改革4. 日本标音字母——假名主要借鉴了( )①汉字的偏旁②汉字的部首③汉字的草书④汉字的楷书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二、材料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大和的世袭大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以及地位近似奴隶的部民,权势极大。
6世纪末7世纪初,部民反抗不断;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中央贵族之间争权夺势;强大的中央贵族权倾朝野。
中国唐朝的统一和兴盛,朝鲜半岛上新罗国家的崛起,强烈刺激着大和统治者,646年孝德天皇颁布诏书挽救统治危机。
材料二:6世纪末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大部分地区尚未形成统一的国家。
争夺水源和牧场,部落间相互仇杀。
在内部矛盾丛生、商路不畅,引起商业衰落、生产停滞和外部势力入侵。
在这种情况下,阿拉伯人民渴望建立统一的国家。
请回答:(1)材料一中“大和”民族统一日本是什么时间?结合材料一中的内容,说一说大和统治者是怎样挽救这些危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的这种状况,导致了哪一宗教的诞生?请说出这一宗教的创始人?并说出此宗教在发展和传播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两件即可)。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中古欧洲社会课后练习题.doc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中古欧洲社会课后练习题九年级历史课上大家学习了很多知识点,记忆好这些知识点之后要多做练习题进行巩固,这样才能记忆更加深刻,下面为大家带来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中古欧洲社会课后练习题,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利用这些练习题。
一、选择题。
1、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句话反映的是A西周的分封制B.西欧封建等级制C.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D.中欧封建等级制度2、基督教产生的时间是A.公元前6世纪B.公元前1世纪C.1世纪D.2世纪3.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东罗马帝国在历史上又延续了大约多少年A.500多年B.800多年C.将近1000年D.1200多年4中古时期西欧处于哪一个历史时期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5、6世纪欧洲最主要的国家是A.法兰克王国B.查里曼帝国C.英吉利王国D.意大利6、对西欧城市说法不正确的是A.西罗马灭亡后,西欧城市衰亡了B.西欧城市是在教会或世俗封建主的领地上产生的C.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市民阶级形成了D.西欧城市多为政治中心,规模很大7、.对西欧封建社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西欧进入封建社会比中国晚近1000年B.西欧封建主重视教育、文化发达C.西欧封建社会存在严格的封建等级制D.在精神、文化领域神权高于一切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1)该材料反映了哪一地区的制度?(2)该制度最底层代表哪一阶级?(3)该制度主要矛盾是什么?(1)该地区国王能否管辖所有人?为什么?参考答案:课前导学:1、日耳曼、法兰克王国、法兰西2、查理马特、等级制度3、罗马教廷4、教皇、教会、神权5、君士坦丁堡、拜占廷6、奥斯曼土耳其、君士坦丁堡课堂反馈一、选择题。
BCCCADB二、材料题。
(1) 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2) 农奴(3) 封建主与农奴之间的矛盾(4) 不能。
因为他只能管辖自己的附庸。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中古欧洲社会课后练习题为大家带来过了,希望大家能够重视九年级历史的练习,这样才能掌握好历史知识点,从而取得好的历史成绩。
2020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欧洲和亚洲 第9课 古代日本课件 中华书局版

再 见!
内因 原因:
下层民众反抗
统治阶级矛盾
外因 受隋唐先进制度影响
大 化
作用:
有利于日本社会的经济发展
改 新
内容:政治、经济 标志: 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民族特色:模仿与创新相结合
实战演练
1.在历史上,日本曾向中国学习,大化改新 是仿效中国当时的
A.大清制度 C.秦朝制度
B.西汉制度 D.隋唐制度
日本这样一个资源匮乏 的岛国,现在却已是世 界第二经济大国,从今 天我们学习古代日本这 段历史,你有何启示?
合作探究
启示: 一个国家或民族应该善于学习别人的
长处和先进文化,要正视自身的不足,积极 改革求新,与时俱进 。
东古 亚代 地日 区本
奴 1世纪前后,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 隶 制 时 代 5世纪 大和统一日本
想起中国的“三足乌”
• 神武天皇,日本第 一任天皇,传说为 天照大神的后裔.
北海道
1世纪和2世纪 时,出现许多小 部落
大和兴起的地方
3世纪中叶,
本
大和兴起
5世纪,大和统
一日本州 九州大6和世国四纪国出末现期统,治 危机
平安京 奈良
一、大和统一日本
1、5世纪,大和基本统一日本。
2、6世纪末期,大和 奴隶制统治出现危机, 以圣德太子为代表的 改革派学习隋唐制度, 要求建立以天皇为中 心的封建制。
2.颁布大化改新诏书的天皇是
A.中臣 B.孝德 C.明仁 D.德川
3.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是
A.1世纪前后,奴隶制国家的出现
B.5世纪大和国统一日本
C.7世纪中期,大化改新
D.19世纪中期,明治维新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测试题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单元综合测试《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古书这样记载日本:沧浪之中有倭人,大小数百国。
第一次统一“大小数百国”的是()A.大和B.高丽C.琉球D.本州2.“凡田,六年一班,神田、寺田不在此限,若以身死,应退田者,每至班年,即从收授。
”这一段史料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A.大和统一日本B.武士道精神C.大化改新D.天皇成为傀儡3.下列关于大化改新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大化改新后,天皇成为了政治中心B.大化改新把日本推到了奴隶社会的顶峰C.有才能的人都有机会入朝为官D.大化改新促进了日本社会的进步4.公元7世纪,某国家整个朝野掀起了“中国化运动”,全盘照搬中华帝国的制度和文化,把处于草昧状态的民族,凭空向前推进了几个世纪。
这个善于学习的国家是()A.阿拉伯帝国B.日本C.罗马帝国D.雅典5.根据史料探究历史的真谛是学习历史的目标之一。
日本某博物馆收藏有一幅八世纪的日本人书写的汉字书法作品真迹。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中国的书法艺术得到日本人的喜爱B.中日文化交流比较密切C.日本人没有自己的文字D.作者可能是日本的遣唐使6.伊斯兰教教历纪元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A.穆罕默德开始隐居B.穆罕默德带领信徒到达麦地那C.麦加贵族和穆罕默德达成协议D.穆罕默德在麦加病势7.据称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行刑前手持《古兰经》,据此判断萨达姆信仰的宗教是()A.佛教B.基督教C.伊斯兰教D.犹太教8.伊斯兰教的教徒称为“穆斯林”,每个穆斯林前往朝觐的圣地是()A.阿拉伯B.麦加C.麦地那D.耶路撒冷9.当中国处于盛唐时期,西亚的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封建大帝国是()A.亚历山大帝国B.罗马帝国C.阿拉伯帝国D.奥斯曼土耳其10.5世纪时,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强大的法兰克王国的民族是()A.日耳曼人B.斯拉夫人C.阿拉伯人D.波斯人11.下列历史事件中,促使西欧封建等级制度产生的历史事件是()A.伯利克里改革B.查理·马特改革C.矮子丕平献土D.城市自治权的取得12.谚语是历史的最好写照。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欧洲和亚洲单元复习课后练习20181106165

单元复习(第二单元)1.形成了欧洲封建等级制度,奠定了西欧骑士制度基础的历史事件是( D )A.大化改新B.亚历山大东征C.丕平献土D.查理•马特改革2.由圣诞卡、圣诞树和圣诞老人,可以联想到每年12月25 日西方传统的“圣诞节”。
这一节日与下列哪一位人物有关( A )A.耶稣B.释迦牟尼C.穆罕默德D.犹大3.有学者在描述中世纪时说:“城市兴起的过程中,我们第一次在欧洲历史上写了‘平民的传记’,一个新社会集团出现了。
”这个“新社会集团”指的是( C )A.农民阶级B.封建贵族阶层C.市民阶级D.工业无产阶级4.历史现象原因A 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雅典一度达到全盛查理•马特改革B 632年,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C 阿拉伯数字传遍了全世界《马可•波罗游记》D 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拜占庭帝国灭亡亚历山大大帝东征5.兴跌、宗教斗争与历史的沧桑。
它曾见证了下列哪一个国家的兴衰( D )A.雅典B.亚历山大帝国C.罗马帝国D.拜占庭帝国6.废除一切私地私民,把贵族的土地收归国有仿照唐朝均田制和租庸调制,颁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制实行中央集权,废除世袭制度,中央和地方设置官僚机构进行治理A.C.北魏孝文帝改革D.明治维新7.公元7世纪中期,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正式开始,对这一变革解读正确的是( B )A.严重削弱了天皇的权力B.加速了日本封建化进程C.加强了世袭贵族的地位D.直接推翻了幕府的统治8.宗教是对社会现实虚幻的反映,也是一种信仰和文化。
下列对世界三大宗教产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A.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B.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C.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D.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9.下面这幅漫画的主题应是( A )A.文明交流B.民族融合C.习俗差异D.国家冲突10.标志着日本开始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历史事件是( B )A.伯里克利改革B.大化改新C.查理•马特改革D.梭伦改革11.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欧洲和亚洲第6课西欧封建国家课后练习中华书局版20181106163

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欧洲和亚洲第6课西欧封建国家1.5世纪时,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强大的法兰克王国的民族是( A )A.日耳曼人B.斯拉夫人C.阿拉伯人D.波斯人2.“通过封建契约和分封仪式,如臣服礼、授职礼,领主和附庸形成依附关系”。
下列与材料所体现制度的形成有关的人物是( D )A.汉谟拉比B.伯里克利C.屋大维D.查理•马特3.(易错易混题)在西欧封建制度建立过程中起重要推动作用的改革是( B )A.伯里克利改革B.查理•马特改革C.穆罕默德改革D.商鞅变法4.如图反映出的西欧封建制度是( C )A.中央集权制度B.政教合一制度C.封建等级制度D.种姓制度5.“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句话反映的是欧洲社会的什么现状( A )A.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B.残酷的奴隶制C.君主专制D.中央集权制6.(核心素养题)谚语是历史的最好写照。
下列描述中,能较好地反映欧洲封建社会统治情况的是( C )A.“以眼还眼,以牙还牙”B.“条条道路通罗马”C.“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D.“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7.“圣诞节、圣诞老人”与哪一宗教相关( D )A.伊斯兰教B.佛教C.道教D.基督教8.西欧封建社会时期,在精神和文化领域凌驾一切权力的是( D )A.君权B.兵权C.财权D.教权9.下列关于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教皇和教廷的表述正确的是( A )①罗马教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②教廷占有大量土地③在精神和文化领域,王权凌驾一切④教廷残酷压制与其观点相悖的异端思想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10.(思维拓展题)1075年1月,德皇亨利四世在与罗马教皇的斗争失利后,被迫前往卡诺莎城堡向出身低微的教皇格里高利七世忏悔,受尽了精神上的侮辱,最终才获得了格里高利七世恩赐的一赦罪的吻,这就是历史上的“卡诺莎之辱”。
它充分说明在中世纪的欧洲( D )A.基督是救世主B.国王软弱无能C.王(国王)权高于教(教皇)权D.教(教皇)权高于王(国王)权11.辨析改错题:(1)查理•马特改革以后,法兰克王国逐渐形成了奴隶等级制度。
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欧亚地区的中古文明华师大版课后练习

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欧亚地区的中古文明华师大版课后练习➢第1题【单选题】13世纪,巴黎教师行会得到罗马教皇和国王的支持,自治权利得到保证。
大学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 )①言论自由特权②免赋税特权③司法特权④教育自主权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的国家,历史上曾经有两次在对外学习基础上进行的重大改革: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
关于这两次改革说法正确的是( )A、都发生于民族危亡之际B、都走上了对外扩张道路C、都是学习西方文化的结果D、都改变了社会性质【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在穆罕默德统一阿拉伯半岛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的宗教是( )A、佛教B、犹太教C、基督教D、伊斯兰教【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在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过程中,实行的政策不包括( )A、建立以天皇制为首的中央集权制度B、把部分土地收归国有C、国家把土地卖给农民耕种D、农民必须向国家交纳赋税【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世界三大宗教按产生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B、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C、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D、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对中古时代的欧洲所呈现的特点理解不正确的是( )A、封建制度的核心是封建等级制度B、封建庄园遍布西欧C、罗马教会的权力至高无上D、城市的繁荣贯穿始终【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为了纪念人文主义巨著《堂吉诃德》,西班牙政府将2005年命名为“塞万提斯年”。
1605年1月,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创作了长篇“反骑士小说”《堂吉诃德》,从此反骑士文学成了当时的主旋律。
骑士文学曾为广大统治者所欣赏,并风行一时,其叙述的内容应该出现在( )A、罗马文明时期B、希腊文明时期C、西欧封建时期D、日本幕府时期【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古代世界各大洲、各地区和各民族的交往形式主要有暴力冲突和友好交往两种。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欧洲和亚洲第9课《古代日本》基础练习中华书局版

古代日本》基础练习选择题1.根据文献记载,1—2 世纪,日本有100多个小国。
5世纪初,实现了统一。
统一日本的是( ) A. 武士B .幕府C .大和D .天皇2.大和国的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在他们领地上的居民的组织生产形式是( )A. 农业生产合作社B .人民公社化C.以“部”的形式D .家庭联产承包3.公元7世纪,日本效仿隋唐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进行的改革,史称( )A. 农奴制改革B .彼得一世改革C.查理?马特改革D .大化改新4.公元7世纪中期,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正式开始,其“新”主要体现在( )A. 严重削弱了天皇的权力B. 加速了日本封建化进程C. 加强了世袭贵族的地位D. 直接推翻了幕府的统治5.8—10世纪中叶,贵族豪强为争夺土地,保护庄园,建立起私家武装,逐渐形成日本古代社会的( ) A.市民阶层B .武士阶层C.倒幕力量D .封建庄园主6.日本将军掌权天皇成为傀儡的统治时期叫幕府统治时期。
在古代日本,幕府统治开始于( )A.室町幕府B .镰仓幕府C.德川幕府D .足利幕府7.武士和武士集团是日本封建社会时期特有的社会阶层。
下列对其表述与事实不符合的是( )A. 地方豪强以血缘关系建立起来的一种政治集团B. 武士团有时对抗地方政府,有时响应朝廷出征C. 12世纪晚期开始,幕府统治日本长达近700年之久D. 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而是他的主公8.中国学者吴廷理早在20 世纪50 年代,分析指出大化改新后建立起来的土地制度“只能是封建的土地国家所有制” 。
据此分析吴廷理认为大化改新后日本的社会性质应是( )A.原始社会B .封建社会C.奴隶社会D •资本主义社会9. 下列关于日本大化改新的表述,正确的是( )A. 是一次封建性质的改革B. 仿效英国建立君主立宪制度C. 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D. 倡导文明开化,大力发展教育10. 在本州岛中部兴起的奴隶制国家一大和,该国基本统一日本是在( )A.1 世纪B. 3 世纪C.5 世纪D.7 世纪11. 6世纪末期,在大和的奴隶制统治出现了危机形势下,日本统治阶级内部出现了学习中国隋唐的封建制的改革派,该改革派的代表人物是( )A. 圣德太子B. 孝德天皇C. 苏我氏父子D. 屋大维1 2.日本是一个善于向外学习的国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课古代日本
1.圣德太子制定的《十七条宪法》的内容多出自中国儒、法、道诸子百家及佛教思想,儒家思想尤多,儒家的“三纲”“五常”可以说是《十七条宪法》的核心思想。
圣德太子学习的是中国哪些朝代( B )
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2.如图是日本天皇家徽,“天皇”这一称呼最早出现在( C )
A.公元1—2世纪
B.公元5世纪
C.公元6世纪末—7世纪初
D.公元7世纪中期
3.为了实现社会改革,大和的统治者积极学习哪国的封建制度,他们多次向该国派使节和留学生( A )
A.中国
B.阿拉伯
C.印度
D.拜占庭帝国
4.假如你是一名7世纪40年代从大唐归国的大和遣唐使,想向天皇介绍当时中国唐朝的社会状况,并力劝他进行改革。
请问你能见到的是哪位天皇( A )
A.孝德天皇
B.裕仁天皇
C.孝明天皇
D.明治天皇
5.日本进行大化改新的根本原因是( B )
A.日本四分五裂,人们渴望统一
B.落后的奴隶制度严重阻碍了日本社会的发展,日本社会矛盾尖锐
C.改革派积极提倡仿效中国制度进行改革
D.孝德天皇掌握了政权
6.日本“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有( B )
①在政治上实行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国家②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公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③废除世袭制度,以才选官④国王为“天皇”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7.大化改新规定:国家每六年按人口班给口分田,死后归还,对国家负担租庸调。
这表明日本实行的土地制度是( C )
A.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
B.奴隶制土地私有制
C.封建土地国有制
D.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
8.2015年,日本物理学家梶田隆章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人们不禁又提起“日本民族究竟是一个擅长模仿的民族还是一个更擅长创新的民族”这个争论多年的问题。
其实,模仿与创新相结合是日本民族的一大特色,以下能体现这一特色的是( A )
A.大化改新
B.《汉谟拉比法典》
C.修筑万里长城
D.种姓制度
9.孙立祥在《日本三次社会转型及其历史启示》中指出:日本通过三次“开国”,成功实现了社会的全面转型。
日本完成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历史事件是( A )
A.大化改新
B.圣德太子改革
C.查士丁尼改革
D.查理•马特改革
10.(教材素材改编题)与如图资料卡上信息相符合的内容是( B )
A.雅典梭伦
B.日本孝德天皇
C.法兰克查理•马特
D.中国商鞅
11.日本奴隶主贵族苏我氏专权,给大和朝廷的统治带来了危机。
以中大兄皇子为代表的改革派,依靠从中国留学回国的高向玄理等人进行了改革。
646年,改革派以孝德天皇的名义颁布诏令:废除奴隶主对土地和部民的私有制,由国家管理;效仿隋唐的经济制度,实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制:在行政制度方面,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在中央和地方设置官僚机构管理。
大化改新部分地解放了生产力,完善了日本的统治制度。
日本由奴隶制社会迈入封建社会。
请根据材料判断:
(1)大和朝廷的统治出现危机是大化改新的原因。
(2)大化改新发生在公元6世纪中叶。
(3)改革主要效仿了中国隋唐时期的制度。
(4)大化改新使日本过渡到奴隶制社会。
答案:(1)√(2)×(3)√(4)×
12.(分析探究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日本)遣唐使回国后,很受重用。
他们以唐朝的政治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
材料二由于日本在历史上曾经有过大规模吸收中国文化,以促进本国文化发展的经验,日本人把移植外来文化视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只要能够适应形势,任何需要的东西都可以从海外引进,既无顾虑也不以为耻。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政治改革”的名称是什么?当时在位的日本天皇是谁?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这次改革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是什么?这次改革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3)曾向中国学习的日本,而今国民收入却远高于中国。
对此,你有何感想?
答案:(1)大化改新;孝德天皇。
(2)措施:废除一切私地私民,把贵族的土地收归国有,实行班田收授法,国家班给公民田地,受田者须负担租庸调。
影响:是日本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解放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3)我们要不断学习先进文明成果,适时改革,改革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改革促进社会的进步、改革是强国之路,要不断改革等。
(答案言之有理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