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rO2陶瓷纤维制备及性能研究
(ZrO2)0.96(Y2O3)0.03(Al2O3)0.01陶瓷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关键词 : 无机非金属材料 ; 陶瓷 ; 氧化锆 ;掺杂 ; 性能
中图 分 类 号 : T Q1 7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 0 2 5 8 —7 0 7 6 ( 2 0 0 7 ) 0 2— 0 1 8 7 —0 5
氧 化 锆 作 为 一 种 性 能 优 异 的 特 种 陶瓷 材 料 ,
型( 图表 中未 特别说 明的均为 3 0 0 MP a 成 型样 ) ,圆
有着极 其 广 泛 的应 用 。由于 氧 化 锆 在 高 温 下 具 有 较高 的氧 离 子 导 电性 。因此 目前 被 成 功 地 应 用 于 高温 氧传 感 器 、高 温 发 热 元 件 和 固体 氧化 物 燃 料 电池 ( S O F C) n j 。全 稳 定 Z r O : ( Y : 0 3 ) 有 较 高 的 电 导 率, 但 是 机 械 性 能 较 弱 ,陶 瓷 较 脆 。部 分 稳 定 的 Z r O : ( Y : 0 ) ,在 电 导 率 方 面 略 逊 于 全 稳 定 的 氧 化 锆, 但 是具 有很 好 的机械性 能 _ 2 ] 。在 Z r O ( Y 0 ) 材 料 中加 入 A 1 0 , 能 改善 体系 的烧 结特 性 , 增加 烧 结 体 密度 , 提 高其 抗弯 强度 和抗热 震性 能 ,也 可能 改 善材料 的 电化学 性 质 _ 3 。本 实 验 以 Z r O 为主体, 掺杂一 定量 的 Y 0 和A 1 : 0 , 进行性 能研 究 。
维普资讯
第 3 1 卷
第 2期
稀
有
金
属
2 0 0 7年 4月
Apr .2 0 07
Vo 1 . 31 № . 2
C HI NE S E J OU RNAL OF RARE ME T AL S
ZrO2合成

无机092 宋飞杨099024265ZrO2合成实验一、ZrO2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综述了纳米氧化锆在陶瓷增韧、催化作用、传感器以及功能薄膜等领域的应用,由于纳米ZrO2 具有超塑性行为,被用作陶瓷增韧的材料;纳米ZrO2 的化学稳定性好,粒子尺寸小,比表面积大,使催化性能大大提高;由于纳米ZrO2 禁带宽、折射率高,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光学薄膜;纳米氧化锆涂层晶粒堆积紧密、气孔率低、涂层的结合性能较好,被广泛用作热障涂层.综合分析认为纳米氧化锆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1. 1、ZrO2的应用。
1.1.1提高陶瓷的韧性利用ZrO2 的相变增韧、残余应力增韧及微裂纹增韧效应,ZrO2 被广泛用于增韧其他陶瓷和脆性金属间化合物,如将纳米ZrO2 如粒子分散于氧化铝陶瓷中能增强其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
国内外对氧化锆相变增韧氧化铝陶瓷做了较深入的研究。
张巨先等通过微波加热ZrOCl2·8H2O的醣水溶液,用HPC作分散剂,制备出无团聚、单分散的纳米水合ZrO2 ,结果发现ZrO2 均匀地弥散分布在ZTA陶瓷中,分析认为ZrO2 主要以t相形式稳定存在,其相变增韧作用很小,裂纹偏转和裂纹增韧作用增强。
徐利华等对ZrO2 增韧A12O3—TiC系陶瓷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及其耐磨性能进行了研究。
郭兴忠等采用溶胶一凝胶法合成了锫溶胶,并在刚玉一莫来石质材料中引入ZrO2 ,分析了ZrO2 溶胶对刚玉一莫来石复相陶瓷性能的影响特征。
研究结果表明,ZrO2 在主体材料中形成纳米包裹薄膜,其分布可控和均匀掺人,不仅提高了复相陶瓷的抗热震性、高温强度及蠕变性,而且还使微观结构可控、晶粒尺寸均匀。
加入ZrO2 溶胶产生氧化锆粒子的应力诱导相变增韧和微裂纹增韧是刚玉一莫来石质材料热震稳定性提高的主要原因。
1.1.2催化领域的应用纳米ZrO2 由于粒子尺寸小,而使其比表面积大大增加,作为催化剂及其载体,可使催化性能大大提高。
高性能陶瓷纤维材料的制备与力学性能研究

高性能陶瓷纤维材料的制备与力学性能研究高性能陶瓷纤维材料是一种重要的工程材料,具有轻质、高强度、高温耐性和化学稳定性等优异特性。
本文将探讨高性能陶瓷纤维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其在力学性能方面的研究。
一、高性能陶瓷纤维材料的制备1. 原料选择:高性能陶瓷纤维材料的制备首先要选择适合的原料。
常见的原料有氧化铝、氧化硅、氮化硅等。
这些原料要经过粉末处理,确保粉末的均匀性和纯度。
2. 纺丝:纺丝是高性能陶瓷纤维材料制备的关键一步。
一种常用的纺丝方法是熔融纺丝法。
将原料粉末熔融后通过纺丝口喷出,形成纤维状。
为了提高纤维的拉伸性能,可以加入适量的增强剂。
3. 成型与烧结:纺丝得到的陶瓷纤维需要进行成型与烧结处理。
常见的成型方法有纺织法、喷涂法和纺纱法等。
成型后的陶瓷纤维需要进行高温烧结,以提高其结晶度和力学性能。
二、高性能陶瓷纤维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1. 力学性能测试:高性能陶瓷纤维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是研究其力学特性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测试方法包括拉伸试验、弯曲试验、压缩试验等。
这些测试可以获得材料的强度、弹性模量、断裂韧性等力学参数。
2. 力学性能优化:通过改变材料制备工艺和配方,可以优化高性能陶瓷纤维材料的力学性能。
例如,调整纺丝温度和速度,可以改善纤维的拉伸性能。
添加合适的增强剂,可以增强材料的强度和韧性。
3. 界面效应研究:高性能陶瓷纤维材料通常都是由陶瓷纤维和有机基体相互组合而成的复合材料。
界面效应对材料的力学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研究界面的结构与性能关系,可以优化材料的力学性能。
4. 多尺度模拟研究:高性能陶瓷纤维材料的力学性能常常在不同尺度下变化。
利用多尺度模拟方法,可以深入研究材料的微观机制并预测其宏观力学性能。
常见的多尺度模拟方法包括分子动力学模拟和有限元分析等。
总结:高性能陶瓷纤维材料的制备与力学性能研究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课题。
通过合适的制备方法和研究手段,可以制备出具有优异力学性能的高性能陶瓷纤维材料。
陶瓷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陶瓷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材料科学领域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陶瓷纤维复合材料作为一种新兴的材料,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探讨陶瓷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以及相关技术的发展现状。
一、陶瓷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陶瓷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过程一般分为纤维制备、预浸料制备和复合材料制备三个步骤。
纤维制备是整个制备过程的关键环节,其目的是通过化学方法、机械方法或物理方法将原始材料制备成纤维状。
预浸料制备是将纤维与树脂基体混合,形成预浸料,以便后续的复合加工。
复合材料制备一般采用热压、热固化等方法,将预浸料经过一定的工艺处理形成最终的陶瓷纤维复合材料。
二、陶瓷纤维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陶瓷纤维复合材料具有很多优良的性能,例如高温耐受性、耐腐蚀性、高强度、低密度等。
这些性能使得陶瓷纤维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电子设备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陶瓷纤维复合材料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制备过程复杂、制备成本高等。
因此,对陶瓷纤维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在性能研究方面,研究人员主要关注陶瓷纤维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导热性能和耐磨性能等。
通过在实验室进行拉伸、压缩等试验,可以测得材料的强度、刚度等力学性能参数。
导热性能的研究则可以通过热导系数测量等手段来进行。
而陶瓷纤维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则可以通过磨损试验等方法来评估。
这些性能研究结果将为制备过程的优化和性能的提升提供重要的依据。
三、陶瓷纤维复合材料制备技术的发展现状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陶瓷纤维复合材料制备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
传统的制备方法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随着应用需求的不断增加,亟需更高效、节能、环保的制备方法。
近年来,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制备技术,例如增强型化学气相沉积技术、溶胶-凝胶法等。
这些新技术能够更好地控制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提高制备效率和质量。
此外,一些新材料的引入和改性也为陶瓷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ZrO2陶瓷

析晶活化能
Gel粉的DTA曲线如图5-5所示 在128.6 ℃处有较强的吸 热峰,是由于水解产物中 的游离水、有机溶剂挥发 或分解所致;在316 ℃有 一个放热峰,根据XRD衍 射谱可知,这是无定形 Gel中结晶析出t-ZrO2并释 放结晶潜热产生的;而 534 ℃左右的放热峰则是 亚稳的t-ZrO2→m-ZrO2相 变形成的。
析晶活化能
在非等温条件下应用此式,需要对JMA 方程进行修正。由Bansal N P等人修正 后的方程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E ln 2 ln( E / R) ln RT p Tp
其中,Tp是DTA的峰值温度,β是升温速率
析晶活化能
以表5-2的数据代入方程中,分别绘制tZrO2和m-ZrO2的ln(β/Tp2)-1/Tp关系曲 线如图5-6(a)、(b)所示,由此直线的斜率 可得到溶胶-凝胶法制备的二氧化锆粉中 的t-ZrO2和m-ZrO2析晶活化能分别为 56.5kJmol-1和109.2kJmol-1。t-ZrO2析晶活 化能更低,即析出t-ZrO2所克服的能垒更 低,因此从二氧化锆凝胶粉中更易析出tZrO2并稳定存在。
– 日本占41~42% – 美国占22%左右
氧化锆陶瓷的用途 结构材料:磨料磨具、耐火材料等 功能材料:
– 氧传感器
–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 高温发热体
氧化锆陶瓷的研发历史
20世纪20年代开始就被用做熔化玻璃和冶炼钢铁等的 耐火材料; 1968年,日本松下电器公司开发出氧化锆非线性电阻 元件; 1973年,美国R. Zechnall制得电解质氧传感器,能正 确显示汽车发动机的空气/燃料比,1980年用于钢铁工 业; 1975年,澳大利亚R. G. Garvie以CaO为稳定剂制得部 分稳定的氧化锆,并首次利用陶瓷马氏体相变的增韧 效应,提高了其韧性和强度; 1982年,日本绝缘子公司和美国Cummins发动机公司 共同开发出节能柴油机缸套。 氧化锆陶瓷
Al2O3·ZrO2金属陶瓷制备及性能研究

hua反应等离子喷涂TiC陶瓷增强金属复合涂层组织性能-中国表面工程2008,21(6)
采用前驱体碳化复合技术利用钛铁粉为原料制备Ti-Fe-Ni-C和Ti-Fe-C系粉末,并通过反应等离子喷涂技术(RPs)原位合成并沉积了Tic/Fe-Ni和
TiC/Fe金属陶瓷复合涂层.利用XRD、SEM和EDS研究了复合粉末和不同基体涂层的成分、组织结构,测量了2种涂层的显微硬度和磨损量.结果表明:采用前驱体碳化复合技术制备的反应喷涂复合粉末粒度均匀、无有害相生成;制备的复合涂层由不同TiC颗粒含量的片层组织叠加而成;TiC颗粒大致呈球形,基体主要为Fe及Fe、Ni固溶体.Tic/Fe-Ni涂层较TiC/Fe涂层组织更加均匀、致密,且具有较高的显微硬度和较好的耐磨性.
6.期刊论文朱警雷.黄继华.王海涛.徐俊龙.赵兴科.张华.ZHU Jing-lei.HUANG Ji-hua.WANG Hai-tao.XU Jun-
ZrO2精细陶瓷材料湿法成型工艺概述

ZrO2精细陶瓷材料湿法成型工艺概述摘要:Zr02具有熔点和沸点高、硬度大、常温下为绝缘体、而高温下为导体等良性质。
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氧化锆陶瓷增韧材料,使氧化锆陶瓷材料的力学性能获得了大幅度的提高,极大的扩展了Zr02在结构陶瓷领域的应用。
本文主要介绍了论述了氧化锆精细陶瓷材料的湿法成型工艺的有关研究现状,分析了不同工艺方法的优缺点和应用领域。
关键词:关氧化错高性能陶瓷制备应用就目前陶瓷制备工艺的发展水平来看,成型工艺在整个陶瓷材料的制备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保证陶瓷材料及部件的性能可靠性及生产可重复性的关键,与规模化和工业化生产直接相关。
下面介绍氧化锆精细陶瓷材料湿法成型较为常用的几种方法。
一、注浆成型注浆成型属于传统工艺,适合制备形状复杂的大型陶瓷部件,但坯体质量,包括外形、密度、强度等都较差,工人劳动强度大且不适合自动化作业。
二、热压铸成型热压铸成型是在较高温度下使陶瓷粉体与粘结剂(石蜡)混合,获得热压铸用的浆料,浆料在压缩空气的作用下注入金属模具,保压冷却,脱模得到蜡坯,蜡坯在惰性粉料保护下脱蜡后得到素坯,素坯再经高温烧结成瓷。
热压铸成型的生坯尺寸精确。
内部结构均匀,模具磨损较小,生产效率高,适合各种原料。
蜡浆和模具的温度需严格控制,否则会引起欠注和变形,因此不适合用来制造大型部件,同时两步烧成工艺较为复杂,能耗较高。
三、流延成型流延成型是把陶瓷粉料与大量的有机粘结剂、增塑剂、分散剂等充分混合,得到可以流动的粘稠浆料,把浆料加人流延机的料斗,用刮刀控制厚度,经加料嘴向传送带流出.烘干后得到膜坯。
此工艺适合制备薄膜材料,为了获得较好的柔韧性而加入大量的有机物,要求严格控制工艺参数,否则易造成起皮、条纹、薄膜强度低和不易剥离等缺陷。
所用的有机物有毒性,会产生环境污染,应尽可能采用无毒或少毒体系,减少环境污染。
四、直接凝固注模成型直接凝固注模成型是由苏黎世联邦工学院开发的一种成型技术。
第三章ZrO2-Al2O3系复相陶瓷的研究1

第三章试验结果与讨论3.1ZrO2增强增韧Al2O3陶瓷Al2O3是性能优良的氧化物陶瓷,因其硬度高,介电性能好,耐化学腐蚀、耐高温、价廉而被广泛使用。
但其强度及韧性不高,使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在Al2O3中引入ZrO2颗粒利用其相变增韧以及对Al2O3晶粒生长的抑制作用,可以改善氧化铝陶瓷的力学性能。
过去的研究通常是在Al2O3基体中引入微米级或亚微米级的ZrO2颗粒,使得Al2O3基复相陶瓷性能有了较大改善。
80年代末,纳米技术的发展给制备陶瓷带来了全新的概念,尤其是纳米复相陶瓷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
但大部分的研究结果表明,纳米复相陶瓷大幅度提高了陶瓷的强度,而韧性未有较大改善。
分析微米级陶瓷材料制成的复相陶瓷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ZrO2晶粒尺寸易于超过临界尺寸,大大降低增强增韧的效果。
而纳米复相陶瓷主要是利用微裂纹、裂纹偏转、裂纹弯曲等增韧机理,制备高温下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的材料。
利用传统ZrO2增强增韧原理,结合纳米复相陶瓷技术为进一步提高Al2O3基复相陶瓷的性能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
因此以纳米ZrO2、微米Al2O3为原料制备ZTA复相陶瓷是值得重视的研究方向。
要获得性能优良的ZTA复相陶瓷的关键是一方面得到致密化程度高的细晶结构,另一方面在室温下烧结体内能存在尽可能多的亚稳态四方氧化锆,这样才有可能大幅度地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
为了获得满足以上条件的ZTA复相陶瓷材料,在组成、显微结构和工艺措施上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材料进行了研究:原料的选择、原料的超细化处理、烧成制度以及nano-ZrO2颗粒的添加量。
3.1.1原料的选取及处理(a)ZrO2原料的选取在本论文的研究过程中,先对三种不同的氧化锆原料就其烧结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了对比,其中南玻氧化锆一次粒径为30~50nm,九江氧化锆一次粒径为60~100nm。
试验中采用尼龙罐以及玛瑙球介质在行星球磨机上对原料进行了超细化处理,料球比为1:3:0.7,球磨4h后烘干并干压成型,在1600℃,保温2个小时的条件下得到烧结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 2 r 纤 维 横 断 面 扫描 电镜 照 片 ( 5 oc) ZO 1o  ̄
Fg2 i . SEM h t g a h o O2 i e p oo r p f Zr b r f
调整含量为 8 P A和甘油的比例 , %V 然后加入到
3 摩尔百分比) ZO 纳米粉料中, %( YO 的 r 充分混合 均匀 , 8 ℃的水浴 中蒸发水 分, 在 0 控制固相的含量 , 然后挤压成型 , 最终可得 1 2 — m的纤维。 以氧氯锆(r C ̄ HO 和醋酸盐为原料制备醋 ZO I 8 ) . 酸氧锆。将醋酸氧锆 白色粉末和硝酸钇 ( (O) Y N 3・ 6 2) H0 溶于 甲醇 中, 使得最后产物 中 ZO : 2。 r Y0 摩尔 比为 9 3在 8 ℃水浴中挥发溶剂至粘稠 , 7: , 0 然后加 入一定比例的 Z0 粉末混合均匀, r2 挤压成型。
面有重要的应用。 目 , 前 制备氧化锆连续纤维主要有 以下三种方法 : ( 将有机聚合物纤维置于锆盐溶液中浸渍, 1 ) 然 后烧结除去有机成分Ⅲ () ; 通过溶胶 一 2 凝胶法合成含 与锆盐或 z o 微粉混合均匀 , 出成型。 2 挤 其中, 第一种方法工艺简单 , 当前躯体 中 ZO 固 r
热峰 , 应该是纤维晶相转变的过程[ 因此, 0 5 1 。 5 o 0 C以前
求, 但过高温 度会 引起晶粒尺寸长大 , 使得四方相难
以在低温下稳定 ,从而造成烧结试样 中四方相含量 下降 , 影响力学性 [ 6 1 。因此 , 实验 中烧结温度为 本 15 ℃, 50 烧结时间为 2 。 h
3 V . P A含量对 ZO 纤维的影响 3 r
升温速率要缓 慢,让水分和甘 及 P A分解的 C 由 V O
慢慢挥发。 其烧结制度为 1 / i 升温至 50 ,℃  ̄ rn Ca 0℃ 5 /i 升温至烧结温度。 a rn
图 3 P A含 量对 ZO 纤维 密度和收缩率的 为 V r
ZO2 r 陶瓷 纤 维 制备及 性 能研 究
吴燕杰 刘 军 唐利 强 骆 英 孟献丰 陈彩凤
( 江苏大 学材 料 学院 , 江 :1 0 3 镇 22 1)
摘 要
一
通过挤 压法制备 Z O 陶瓷纤 维 ; r 采用参量变换法研究了 P A和甘油含量分别对纤维 密度和收缩率 的影 响; V 并且对 z 0 纤 r2
维的前躯体进行热重(G和差热( ] ) , z( 纤维进行扫描 电镜( M) 。且 在实验 中用溶胶取代粘结剂制备纤维 , T) Ir 分析 对 r2 )A ) s 分析 E 提
高了纤维密度。 关键词 : 粘结剂 , r Z O 纤维 . 挤压成型
中 图分 类号 :Q1 47 文 献 标 识 码 : T 7 .5 A
剂, 溶胶在烧结过程中转变为晶相 , 增加了纤维中晶
1 引 言
相的含量。
ZO 一 2。 r o 陶瓷材料因具有 高强 、 Y 高韧 、 耐高温 2 实 验
而被认为是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结构材料 ,其中, 高 强度氧化锆纤维在作为金属、 塑料和陶瓷的增强剂方
21传统挤 压法 Z0 纤维 的制 备 . r
从图 1 传统挤 压法制备纤维的热 重 / 差热 图可 以看出,在 5 ~10 0 9o c出现了一个较宽的吸热峰 , 而 对应的质量有明显的损失 ,为纤维 中水分的挥发过 程。10 50 9 ~ 0o c出现了较弱的吸热峰 , 伴随的质量损 失达 3 %, 0 主要是由于甘油的挥发和 P A的分解过 V
维普资讯
第 2 卷 第 4期 7 20 0 6年 l 2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陶瓷学 报》
J OURNAL CERAM I OF CS
Vo .7. 4 12 No. De .0 c2 o6
文 章 编 号 :0 0 2 7 ( 06 0 — 3 2 0 10 - 2 8 2 0 )4 0 8 — 5
内对纤 维 进 行 差热 (T ) 热 重 (G 分析 ; D A和 T) 利用 J A 80扫描 电镜 , X 一4 观察纤维的断面和表面形貌 ; 并
量小于第一种方法时 , 也可以制备出高强度的连续纤
维 ,并且在本实验中,尝试了用 z 0 溶胶取代粘结 r2
用排水法测其密度 。
收稿 日期 :06 0 - 6 20 - 6 1
DS ( / C/mW m ̄
TG%
tx eo
1 5
[】 1
10 0
影响 , 4 P A含量对 ZO 纤维横断面显微结构 图 为 V r2
的 影响 。
9 O
用 S A 49 T 一 4 C热 重分析仪在室温 一 oo 范围 lo o c
有 Z— rO长链的溶胶 , 干法纺丝 ; ) ( 将有机聚合物 22溶胶 一粉末挤压法闻 r 3 . Z0 纤维的制备
相含量低 , 有机物成分含量高 , 在烧结过程中有机物
分解导致 晶粒间空隙较多 ,因而得到的纤维强度较 低。第二种方法为现在常用的制备纤维的方法 , 但工 艺比较复杂 ,且制备的纤维 的粒径在 10. 0 m以下。 I L 第三种方法即本实验中采用的方法 ,其要求 ZO 的 r 粒径为纳米级亚微米级 , 其中粘结剂为有机物 , 当含
作者简介 : 吴燕杰 , , 女 硕士生 , m iw yn e 1 8 @16 o E a :u aj 一 9 1 2 . n l i c
维普资讯
《 陶瓷学报} 0 6年第 4期 20
3 结 果 与 讨 论
31 G 和 D A 分 析 . 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