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育让人活得真实而高贵

合集下载

历史教育让人活得真实而高贵

历史教育让人活得真实而高贵

历史教育让人活得真实而高贵【摘要】笔者从一个历史教师如何开展历史学科教学的角度来简述阅读《心之力》之收获,期望能对提高学生历史学习兴趣和效率有所帮助。

【关键词】历史教育《心之力》尊严在准备《毛泽东思想》一课的教学时,偶然在网上看到了据说是1917年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的作文《心之力》,读后深受震撼。

一、历史要可亲近——把历史还给每一个学生学习历史的功用是:“知道过去、理解当下、预见将来”。

其精要是经世致用,不是空谈义理、寻章摘句!当下的历史教学是面向大众的平民教育,所以历史教师要有将历史学科专业知识平民化、通俗化、大众化处理的意识,要在这个前提下修炼基本的教育教学技能。

读过《心之力》后,笔者引导学生从如下三个方面解读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1. 从总体的国际形势来看:强权当道,公理不行“普看当今,世界格局风云激荡,人类文明之前途扑朔渺茫,天下苍生之幸福岌岌可危。

虽有科技带来物质之充足,仍难满人欲之巨壑,各派皆为私利而竞相奔走,人人皆被牵入滚滚洪流。

强盗流氓制订裁决世界野蛮法律,邪恶魔鬼公然成为人间伪善领袖,万国不思兴道义之师,竟全然拜魔盗为导师。

”2. 从国内形势来看:内忧外患,民不聊生外患:“数十年来,神州大地屡受残暴侵杀,国库民资尽被阴险抢劫。

甲午海战、八国联军、廿一条……不平等诸般卖国条约卑下怯弱……与蛮夷通商者使洋货泛滥,居高居奇,国人尽被盘剥。

泱泱中华竟无力生产民众生活诸品,更无些许官僚执权以为民众之艰辛解忧。

”贪腐:“自满清鞑虏洋务运动之后,贪墨腐败家族皆以盗取、盘剥民脂民膏逃逸海外为家族享乐之诡计;无人于海内查处、治罪,亦无人于海外统计、堵截,故国贼前赴后继,趋之若鹜。

”外患和贪腐的政治环境下,洋奴横行、汉奸猖獗:“满清鞑虏虽败,可恨国家、政治、经济均被愚昧独夫、洋奴把持,蛮夷恶敌肆意摧残……国民皆因腐败汉奸、官僚、军阀、买办家族合力卖国而所欠洋人无尽之亡国债务而自危。

”民生衰:“国体破败,军阀割据,混战连年,国债深陷,物价飞涨,食宿艰难,灾厄连连。

认识历史,传承文化——历史教学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认识历史,传承文化——历史教学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认识历史,传承文化——历史教学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认识历史,传承文化——历史教学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在现代社会中,了解历史并传承文化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问题。

在2023年的今天,这个问题更加突出,因为我们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历史是我们走向未来的基石和灵魂,通过历史教育工作的开展,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过去,把握现在,开创未来。

一、历史教育的重要性1、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文化历史教育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我们的文化和传统。

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掌握我们文化的真正含义,了解我们的祖先们为何这样做,以及文化在我们社会中的重要性。

这有助于我们保持文化傲骨、自尊自信,也使得我们在文化传承上有了更好的思路和方法。

2、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历史教育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

学习历史能够使我们了解世界各个国家、宗教、文化背景的变迁和发展,有助于我们在跨文化交流和全球化中更好地适应和融合。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了解历史也可以帮助我们识别和过滤虚假信息以及面对各种变化和挑战。

3、激励我们更积极地参与社会历史教育还可以激励我们更加积极地参与社会,承担责任。

了解历史可以让我们看到人类在面对各种危机时所做出的努力、取得的成就。

这些历史事件中的英雄人物与我们的现实世界中的领袖们有着共通之处:他们都在那些关键时刻中承担了责任,并采取了必要的措施。

这激励我们迎难而上,不断进取,积极参与到国家、社会的建设中。

二、历史教育的现实意义1、培养国民的文化认同感和价值观历史教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中国为例,历史教育可以培养人们的文化认同感和价值观。

对于学子们来说,了解中国历史中的伟大和卓越,可感受到自己身为中华儿女的骄傲和自信,形成正确的国家观。

同时,通过对历史中先贤的学习,也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为其今后的人生道路打下良好的基础。

2、促进国家和谐发展历史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积淀。

通过历史教育,可以使国民意识到不同文化的共存和互鉴,从而促进民族和谐发展。

践行“活的教育”教出活的历史

践行“活的教育”教出活的历史

践行“活的教育”教出活的历史什么是“活的教育”?在我看来,“活的教育”并不是单纯地指激励学生的兴趣,而是针对每个人的学习能力和发展需求,通过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究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那么,“活的教育”如何在历史教育中体现呢?历史教育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人文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对于历史教育,我认为我们应该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寻求一个更加能够引导学生感知历史的方法。

首先,我们应该教出活的历史。

让学生感知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真实意义,以及这些历史对我们的现实意义。

我们可以采用一些活动或游戏等形式来激发学生搜集历史资料、查找历史文物、模拟演绎历史事件的兴趣。

通过这些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文化、政治、宗教、经济等多个方面的影响,还能够通过不同的视角来审视这些历史事件,快速抓住本质。

其次,我们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思维和想法,以启发式教育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在学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时,除了提供一些相关的历史背景知识之外,还可以让学生更多的自行探究。

让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这是启发式教育的核心理念。

最后,我们应该理解历史教育的意义。

历史教育并不是只是在教授历史事件和历史知识点,更重要的是通过教育来引导学生成为一个新时代的公民。

这种公民不仅知道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还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行动和贡献。

我们要让学生认识到,历史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对于现实生活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只有其中的民族精神、文化精神和人文精神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发挥,历史才有着深刻的意义。

总的来说,践行“活的教育”教出活的历史,需要我们让历史教育进一步走到学生的生活中,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历史学习方法和途径,让他们能够深入感受历史,体悟历史,加深对现实生活的认知和理解,并为他们提供成为新时代公民的能力和素质。

只有这样,历史教育才能更好地为我们的社会进步、民族振兴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家庭教育中的历史教育

家庭教育中的历史教育

家庭教育中的历史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在众多的教育内容中,历史教育往往容易被忽视。

然而,历史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反映了过去人类社会的种种经历和智慧。

通过学习历史,孩子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是如何生活、如何思考、如何解决问题的。

这不仅能够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更能够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判断力。

在家庭教育中,历史教育可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历史上有无数的英雄人物和伟大事迹,他们的坚持、勇敢、正义和奉献精神能够激励孩子们成为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

比如,讲述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可以让孩子明白爱国的重要性;讲述孔子的教育理念,可以让孩子懂得尊重师长、勤奋学习的道理。

这些历史人物的榜样力量能够引导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做出正确的选择,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同时,历史教育还能够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

历史事件和人物往往具有复杂性和多面性,孩子们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需要去分析、评价和思考。

他们需要思考为什么某个事件会发生,不同的人物在同一事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以及这些事件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通过这样的思考过程,孩子们能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不盲目跟从,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和判断能力。

那么,在家庭中如何开展有效的历史教育呢?首先,家长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孩子接触历史。

在孩子还小的时候,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往往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家长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孩子年龄的故事,如《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等,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讲述给孩子听。

在讲述的过程中,可以适当提问,引导孩子思考和互动。

其次,利用家庭旅行来进行历史教育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当一家人外出旅游时,可以选择一些历史文化名城或者古迹作为目的地。

比如去北京参观故宫、长城,去西安参观兵马俑等。

在实地参观的过程中,孩子们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历史的魅力,对所学的历史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记忆。

历史教学感言心得体会

历史教学感言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有幸见证了无数学生在历史长河中徜徉,感受着历史的厚重与智慧。

在这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历史教学的魅力,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感悟。

以下是我对历史教学的一些感言和心得体会。

一、历史教学的魅力1. 历史是时间的见证者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留下的痕迹,它见证了人类文明的兴衰、科技的进步、文化的繁荣。

历史教学让我们站在时间的长河中,审视过去,展望未来。

通过学习历史,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现在,把握未来。

2. 历史是智慧的结晶历史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哲学、艺术、科技等。

历史教学让我们接触到各种不同的思想观念,培养我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在历史教学中,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

3. 历史是道德的指南历史是人类道德的指南,它记录了人类在道德、伦理、法律等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历史教学让我们了解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英雄事迹,从中汲取道德的力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历史教学的方法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历史教学中,我注重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

例如,通过观看历史纪录片、参观历史遗址、举办历史主题班会等形式,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2. 突出重点,把握脉络历史教学内容繁多,教师在教学中要突出重点,帮助学生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

在讲解历史事件时,要注重历史背景、过程、结果等方面的分析,让学生对历史事件有全面、深入的了解。

3. 拓展延伸,培养能力历史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注重拓展延伸,让学生在课堂之外自主学习、探究。

例如,组织学生进行历史研究、撰写历史论文、参与历史竞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4. 融入生活,强化记忆历史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在教学中,我将历史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历史。

例如,在讲解古代战争时,引导学生关注现代战争;在讲解古代经济时,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

读历史的9大好处

读历史的9大好处

读历史的9大好处1、读历史眼界和格局不一般,少年读史,颐养浩然正气。

孩子越早接触历史,会让他们的格局更宏大,目光更深远。

孩子汲取历史中的经验和教训,能少走很多弯路。

2、读历史智力和成就不一般,美国哈佛大学曾做过一项调查显示:智商和成绩都名列前茅的学生,阅读书单里历史书籍出现的最多。

被历史"喂"大的孩子,眼界更高、格局更宽,思辨能力、逻辑能力也更强。

3、读历史更有智慧、有内涵,只有当知识汲取到自己身上,变成自己的思想时,才变成智慧。

学习历史,就是把知识转为智慧的过程。

4、以铜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

历史上记载着一个个故事,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经验,我们在写文章时也常会用到这些典故。

这些典故给人生带来很多的启发和警示。

5、历史可以借鉴,历史中每一个人的成功和失败都可以成为我们借鉴的源头,读历史可以增长间接经验,丰富阅历,可以用很短的时间在思想上经历数百年的沧桑。

6、历史是一面镜子,鉴古知今,明得失。

追根溯源,不迷失方向,不忘来时路,少走弯路,找出一条正确的道路。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吸取教训,传承优良传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7、有历史最真实的。

我们能在历史的记载中了解过去,吸取古人经验和教训。

指导我们现在和将束的行动和实践。

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好更完美!8、熟读和品味历史可以让人能够拥有深刻的审慎之力,史书读得多,见多识广,间接阅历丰富,史书读得精,看破人世玄妙,参透世间迷茫。

9、在面对世间百态时展现出非凡的睿智与豁达,并能够泰然而处之,同时去思辨和洞悉其中的历史客观发展规律,让自己建立起一套对周遭事物的辨识体系。

1、提升思维高度。

我们大部分普通人的思维视角始终停留在社会底层,致使我们始终难以逃离社会底层。

反过来讲,恰恰是我们始终生在社会底层,导致思维视角高度难以提升。

两者相互牵制影响,导致我们始终难以改变自己,直到烂在社会底层的泥里不能自拔为止。

读历史、品国学、感悟做人做事

读历史、品国学、感悟做人做事

读历史、品国学、感悟做人做事历史是一部讲述人类过去的故事,它铭刻着人类的荣辱兴衰,是人类智慧和经验的结晶。

国学则是中国古代智慧的体现,它包含了中国古代文化、哲学、宗教、文学等方面的知识,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

读历史和品国学不仅可以增长知识,更能够引导我们做人做事的准则和道路。

读历史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现实。

通过了解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历史上成功的人物和事件,了解他们成功的原因和方法,从而指导我们在现实中做出最恰当的选择。

同样,读历史也让我们能够认识到历史上失败的人物和事件,从而帮助我们避免重蹈覆辙,避免犯类似的错误。

历史是一个可以跨越时空的智慧库,它给我们的是一种智慧、洞见和视野。

品国学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

国学包含了中国祖先留下来的智慧和经验,它不仅仅是孔孟之道,也包括了史学、经学、文学、哲学等多方面的内容。

通过品国学,我们能够深刻理解中国文化中的价值和内涵。

这有助于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遵循中国传统的道德准则,形成我们特有的文化认同和自我身份。

并且,通过国学,我们能够增强自我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使我们更深地认识到中国文化的历史和意义。

读历史和品国学也能够引导我们做人做事。

正如孔子所说:“有教无类”,读历史和品国学并不局限于某一群体或某一职业,它适用于所有人。

在人生的道路上,饱读历史和品国学可以铸造我们的品格和涵养。

我们可以从历史和国学中吸取积极向上的力量,促进自我发展和成长。

同时,读历史和品国学也可以为我们的工作指明方向和缩短决策的时间。

历史中的经验告诉我们,对待任何一种事件,我们都要有自己的判断和方法,而这种判断和方法往往来自于历史和经验的积累。

而国学中,我们也可以找到对人生、事物和情感的审美标准和准则,从而帮助我们更加精准地处理问题和决策。

总之,读历史和品国学可以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世界、了解人生、认清自我,是提高自生命、事业和社会地位的必要途径。

不应该只是停留在书本上学习,而要付诸实践,以敬畏和感恩的心态去看待历史、国学和人生。

践行“活的教育”教出活的历史

践行“活的教育”教出活的历史

践行“活的教育”教出活的历史“活的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个体发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的教育理念。

它强调的是学生的活动性学习,即通过亲身实践和体验来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精神。

而在历史教育中,实践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亲身参与和实际操作,学生才能真正了解历史的含义和意义。

传统的历史教育往往是以讲授历史的知识和背诵历史事件为主,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而“活的教育”则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历史教育中,学生可以通过模拟历史事件的再现,进行实地考察和实验研究,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背景和历史事件的相关因果关系。

在教授二战时期的历史时,可以让学生分组模拟各个国家的角色,在模拟的过程中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各国的战略思路、政治意图和战争的影响。

又在教授古代商业发展的历史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考古调查,以了解古代商业道路和文化交流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商业发展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除了实践性的教学方法,还可以通过讨论和辩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在教授中国历史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不同历史事件的原因和结果,通过与同学辩论和观点交流,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愿望。

通过活跃的课堂讨论,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历史事件,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活的教育”也非常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的培养。

在历史教育中,可以进行一些实践项目,如举办历史展览、写历史剧本或者创作历史小说等,鼓励学生参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这些实践项目,学生可以自主地研究和表现历史事件,拓宽自己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教育让人活得真实而高贵
作者:吴东伟
来源:《教育界·上旬》2013年第14期
【摘要】笔者从一个历史教师如何开展历史学科教学的角度来简述阅读《心之力》之收获,期望能对提高学生历史学习兴趣和效率有所帮助。

【关键词】历史教育《心之力》尊严
在准备《毛泽东思想》一课的教学时,偶然在网上看到了据说是1917年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的作文《心之力》,读后深受震撼。

一、历史要可亲近——把历史还给每一个学生
学习历史的功用是:“知道过去、理解当下、预见将来”。

其精要是经世致用,不是空谈义理、寻章摘句!当下的历史教学是面向大众的平民教育,所以历史教师要有将历史学科专业知识平民化、通俗化、大众化处理的意识,要在这个前提下修炼基本的教育教学技能。

读过《心之力》后,笔者引导学生从如下三个方面解读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
1. 从总体的国际形势来看:强权当道,公理不行
“普看当今,世界格局风云激荡,人类文明之前途扑朔渺茫,天下苍生之幸福岌岌可危。

虽有科技带来物质之充足,仍难满人欲之巨壑,各派皆为私利而竞相奔走,人人皆被牵入滚滚洪流。

强盗流氓制订裁决世界野蛮法律,邪恶魔鬼公然成为人间伪善领袖,万国不思兴道义之师,竟全然拜魔盗为导师。


2. 从国内形势来看:内忧外患,民不聊生
外患:“数十年来,神州大地屡受残暴侵杀,国库民资尽被阴险抢劫。

甲午海战、八国联军、廿一条……不平等诸般卖国条约卑下怯弱……与蛮夷通商者使洋货泛滥,居高居奇,国人尽被盘剥。

泱泱中华竟无力生产民众生活诸品,更无些许官僚执权以为民众之艰辛解忧。


贪腐:“自满清鞑虏洋务运动之后,贪墨腐败家族皆以盗取、盘剥民脂民膏逃逸海外为家族享乐之诡计;无人于海内查处、治罪,亦无人于海外统计、堵截,故国贼前赴后继,趋之若鹜。


外患和贪腐的政治环境下,洋奴横行、汉奸猖獗:“满清鞑虏虽败,可恨国家、政治、经济均被愚昧独夫、洋奴把持,蛮夷恶敌肆意摧残……国民皆因腐败汉奸、官僚、军阀、买办家族合力卖国而所欠洋人无尽之亡国债务而自危。


民生衰:“国体破败,军阀割据,混战连年,国债深陷,物价飞涨,食宿艰难,灾厄连连。


3. 民生衰,民心愈衰。

中华民族处于危亡关头
“国民心力沉疴羸弱,众生甘愿自卑、沉沦、散弱:人皆逐物欲而迷心,循末节而忘真,醉娱乐轻国志,谋小私绝大利;一句开心就好,便甘愿随波逐流;一句事不关己,便通行四海;一句莫谈国事,便据民权为私器。

外不敌魔盗,内不查汉奸,沉迷物质与精神鸦片之自虐,盲然羡慕魔盗之所有,多自轻自贱之空虚;苟活于当下,醉心于享乐,不知当世之惊变,甘当媚外之洋奴;沉迷于自我,罔顾危机之四伏,轻信魔盗之谗言!遗失神圣之使命,忘却民族之重任;背离于真理,违逆人本之慧根,蔑毁先民之道德;认蛮夷做乃父,拜魔盗为师尊,任倭寇以渗侵,毁文明于无耻。


如此通过对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予以全面真切地呈现,特别是以当世青年的观察视角,用带有情感的语言呈现出来,拉近了学生对社会生活的体验,触动学生观察和认识当今社会的视角和角色的转变,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

二、历史要有骨气——让学生在关注现实中求智慧而不是求附会
当下的历史教学也愈益强调历史教学要“关注现实”,这让我们这些历史教师深受振奋和鼓舞。

可是囿于多种原因,我们对现实的关注还远未能深入扎实。

我们平素解读学习历史的功用是:“知道过去、理解当下、预见将来”。

可是从一名从教逾十年的历史教师自身的体验和观察来说,我们做得实在很有限。

历史是有骨气的。

学者和学生也要有骨气,敢于直面现实、直面丑恶和不公,敢于讲公道话,要存正气、有傲骨。

不能舍智慧求附会,不能因为个别人的媚举而培养造就一代趋炎附势、谄媚无耻的一代人。

三、在教学的细节里有意识地克服偏颇意识——让学生从居高临下的傲慢中走出来
对事物的看法容易走极端是我们这个社会比较普遍的一种倾向。

你我这样的凡人岂能超脱?所以,拿出一个历史事件和人物来,都可以居高临下地傲慢地随意指摘点评,嬉笑怒骂,这种状况几乎成为了我们教学的常态。

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近代中国严重的民族危机之下,中国的近代化有了一定的发展。

”这一认识的大前提是“近代中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带来的灾难是主要的。

”可是现实中,我们的教师和学生,正在有意无意地倾向于认可“列强的侵略给中国带来的更主要的是福音”这样的一种意识,这恐怕是我们平素关注不够造成的。

所以我认为,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某一结论之前,必须要充分全面地展示其成立的各种前提条件。

否则我们的教学极易步入歧途。

四、世界上有一种人活得很高贵——要让学生有所敬畏、有所信仰
历史人物的人生追求和人生态度五花八门,我们的历史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和了解。

不能只让学生看到的都是千篇一律的一个模样的人物和人生或者是善恶两类模样的极端化的人生。

我们历史教师有义务把历史人物教活,通过教活来让学生知道这世界上人和人的活法和追求是千差万别的,每个人要选择自己未来的人生样板,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成为有追求的人。

更重要的是,现在的新新人类们,自我意识和个人中心的意识越来越强,对现实社会的一些困惑和误读,往往束缚了他们的思路和见识,影响了他们的判断。

所以,看问题不总是很全面客观,加之我本平凡的意识等等,往往不认可和不相信这世界上有一种人活得很不平凡,不认可和不相信这世界上有一种人其实活得很高贵很伟大。

由此而甘愿沉沦,没有底线,没有信仰和追求。

这样,我们这些历史老师要通过丰富自己的教学技能和手段时时提醒学生:这世界上有一种人的确活得很高贵,他们超越了普通人的低级趣味,超脱了自己狭隘的个人利益围城,活出了人的尊严和魅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