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neider artillery-斯奈德火炮性能数据

合集下载

一战沙俄火炮

一战沙俄火炮

一战沙俄火炮1877年式87mm野炮生产或服役年份:1877年(德俄合作)口径:87mm炮管长:24倍口径,18倍口径(俄式骑兵型)上下射角:0度~+20度水平射角:0度弹丸重:6.8kg弹药初速:445m/sec,412m/sec(俄式骑兵型)重量:445kg,360kg(俄式骑兵型)最大射程:6500m,6000m(俄式骑兵型)1877年式107mm野战加农炮生产或服役年份:1877年(德俄合作)口径:107mm炮管长:19倍口径上下射角:0度~+20度水平射角:0度弹丸重:12.5kg弹药初速:411m/sec重量:1213kg最大射程:5300m1877年式107mm攻城加农炮生产或服役年份:1877年(德俄合作)口径:107mm炮管长:24倍口径上下射角:?度~?度水平射角:?度弹丸重:8.3kg弹药初速:543m/sec重量:2500kg最大射程:8300m1877年式152mm-120p(此指炮管重。

pud,俄重量单位,1pud约为16.38kg)攻城加农炮生产或服役年份:1877年口径:152.4mm炮管长:21.3倍口径上下射角:-18度~+40度水平射角:0度弹药初速:(251~390)m/sec重量:3425kg最大射程:(7100~9300)m1877年式152mm-190p攻城加农炮生产或服役年份:1877年口径:152.4mm其他资料不详。

1877年式279mm迫击炮生产或服役年份:1877年口径:9英寸其他资料不详。

1877年式229mm迫击炮生产或服役年份:1877年口径:229mm炮管长:12倍口径上下射角:?度~?度水平射角:?度弹丸重:(122.9~135)kg弹药初速:(305~335)m/sec重量:3286kg最大射程:(7200~7470)m1895年式87mm野炮生产或服役年份:1895年口径:87mm炮管长:24倍口径,18倍口径(骑兵型) 上下射角:0度~+20度水平射角:4度弹丸重:6.8kg弹药初速:445m/sec,412m/sec(骑兵型) 重量:455kg,370kg(骑兵型)最大射程:6500m,6000m(骑兵型) 1900年式76mm野炮生产或服役年份:1900年口径:76.2mm炮管长:30倍口径上下射角:-6度~+17度水平射角:2.5度弹药初速:590m/sec重量:1040kg最大射程:(6700~8800)m1902年式76mm野炮生产或服役年份:1900年口径:76.2mm炮管长:2.286m(30倍口径)上下射角:-6度~+17度水平射角:3度弹丸重:6.4kg(高爆弹),6.3kg(穿甲弹)(7.45kg?) 弹药初速:(460~605)(588?)m/sec重量:1100(1040?)kg最大射程:(7900~10600)(9600?)m1904年式152mm-200p加农炮生产或服役年份:1904年口径:152.4mm炮管长:30倍口径上下射角:-3.5度~+40.5度水平射角:0度弹丸重:41.1kg(40.1kg?)弹药初速:623m/sec重量:5437(5430?)kg最大射程:14200(11200?)m1904年式76mm山炮生产或服役年份:1904年口径:76.2mm炮管长:1.014m(13.3倍口径)上下射角:-5度~+35度水平射角:2.5度弹丸重:6.5kg弹药初速:290m/sec重量:327kg最大射程:5500m1906/09年式76mm山炮生产或服役年份:1909年口径:76.2mm炮管长:1.257m(16.5倍口径)上下射角:-6(-10?)度~+28(+35?)度水平射角:2.25(50?6?)度弹丸重:6.5(6.35?)kg弹药初速:387(379?371?)m/sec重量:627(626?)kg最大射程:(7100~8400)(7000?8550?)m 施奈德1909年式105mm山地榴弹炮生产或服役年份:1909年口径:105mm炮管长:?m上下射角:0度~+60度水平射角:5度弹丸重:12kg弹药初速:300m/sec重量:730kg最大射程:6000m1909年式122mm榴弹炮生产或服役年份:1909年口径:121.92mm炮管长:15.4倍口径上下射角:-5度~+43度水平射角:4度弹丸重:(22.8~23.1)kg弹药初速:335m/sec重量:1340kg最大射程:7600m1910年式122mm榴弹炮生产或服役年份:1910年口径:121.92mm炮管长:12.8倍口径上下射角:-5度~+44.5度水平射角:(4~6)度弹丸重:(22.8~23.1)(21.8?)kg弹药初速:335m/sec重量:1330(1460?)kg最大射程:7700(8700?)m1910年式152mm榴弹炮生产或服役年份:1910年口径:152.4mm炮管长:12.5倍口径上下射角:-1度~+42度水平射角:6度弹丸重:43.5kg弹药初速:335m/sec重量:2250kg最大射程:(7700~8000)m1910年式105mm加农炮生产或服役年份:1910年(法俄合作) 口径:105mm炮管长:28倍口径上下射角:-5度~+37度水平射角:5度弹丸重:14.9kg弹药初速:559m/sec重量:2172kg最大射程:12000m1910年式107mm加农炮生产或服役年份:1910年(法俄合作) 口径:106.7mm炮管长:28倍口径上下射角:-5度~+37度水平射角:6度弹丸重:16.4(15.4?)kg弹药初速:579.1(296~630?)m/sec 发射速度:5发/分钟重量:2490(2172?)kg最大射程:11948(10500~13600?)m 1910年式76mm步兵炮生产或服役年份:1910年口径:76.2mm炮管长:1.372m(18倍口径)上下射角:?度~?度水平射角:?度弹丸重:(6.35~6.78)kg弹药初速:(371~380)m/sec重量:528kg最大射程:2500m1913年式76mm步兵炮生产或服役年份:1913年口径:76.2mm炮管长:1.257m(16.5倍口径)上下射角:-6度~+28度水平射角:4.5度弹丸重:(6.35~6.78)kg弹药初速:(371~380)m/sec重量:627kg最大射程:(6500~7000)m1910/13年式76mm步兵炮各项参数与1913年式76mm步兵炮基本相同1913年式107mm加农炮生产或服役年份:1913年口径:106.7mm炮管长:28倍口径上下射角:-5度~+37度水平射角:6度弹丸重:15.4kg弹药初速:296~630m/sec重量:2172kg最大射程:10500~13600m1914年式37mm步兵炮生产或服役年份:1914年口径:37mm炮管长:620mm(20倍口径)上下射角:?度~?度水平射角:?度弹丸重:?kg弹药初速:?m/sec重量:300kg最大射程:?m1914年式150mm榴弹炮生产或服役年份:1914年(原为日本38式榴弹炮,沙俄于1914年购入,故有此名) 口径:149.1mm炮管长:12倍口径上下射角:-5度~+43度水平射角:5度弹丸重:(40.5~43.0)kg(俄制弹药) 弹药初速:325m/sec重量:2030kg最大射程:7200m1915年式37mm步兵炮生产或服役年份:1914年口径:37mm炮管长:620mm(19倍口径)上下射角:+5度~+15度水平射角:?度弹丸重:?kg弹药初速:442.1m/sec重量:180.1kg最大射程:3200m1916年式91mm掷弹迫击炮生产或服役年份:1916年口径:91mm炮管长:?m上下射角:?度~?度水平射角:?度弹丸重:3.3kg弹药初速:100m/sec发射速度:4~5发/分钟重量:48kg最大射程:500m。

二战十大牵引火炮

二战十大牵引火炮

⼆战⼗⼤牵引⽕炮本⽂根据杀伤威⼒、装备数量、服役年限、⼝径等选出⼗⼤⽕炮,请⼤家指正。

1 德国FLAK18/36型88毫⽶⾼射炮⼝径88毫⽶初速820⽶/秒最⼤射程14500⽶最⼤射⾼9900⽶全重4963公⽄2 英国1935MK1/2型25磅榴弹炮⼝径87.63毫⽶初速426⽶/秒最⼤射程12250⽶3 苏联1937ML-20型加榴炮炮管长:28倍⼝径重量:7.27吨 ---7.93吨⽕炮俯仰⾓:-2——+65度左右射界:58度弹丸重量:43.6Kg弹丸初速:655⽶/秒最⼤射程:17.23千⽶4 德国FH-18型150毫⽶榴弹炮⼝径:149毫⽶初速:495⽶/秒炮弹重:43.5千克重量:5.53吨⽔平射界:64度⾼低射界:-3——+45度炮管长:4.5⽶30倍⼝径最⼤射程:13.25千⽶5 美国M-1型155毫⽶榴弹炮美国M1榴弹炮炮管长:23倍⼝径重量:5.6-5.8吨⽕炮俯仰⾓:-2——+63度左右射界:50度弹丸重量:43.13千克弹丸初速:563⽶/秒最⼤射程:14.6千⽶6 美国MI01型105毫⽶榴弹炮⼝径105毫⽶射程11000⽶初速472⽶/秒全重2260公⽄7 苏联D-30型122毫⽶榴弹炮⼝径122毫⽶射程18000⽶初速690⽶/秒弹丸重33.4公⽄全重3400公⽄8 英国5.5⼨140毫⽶榴弹炮英国5.5英⼨140毫⽶榴弹炮炮管长:30倍⼝径重量:6.19吨⽕炮俯仰⾓:-5——+45度左右射界:60度弹丸重量:37-45kg弹丸初速:511-590⽶/秒最⼤射程:14813⽶-16550⽶9 瑞典博福斯M-31/39型150毫⽶榴弹炮⼝径:150毫⽶初速:580⽶/秒炮弹重:41.5千克重量:约5.2吨⽔平射界:M39A 45度、M39B 60度⾼低射界:-5——+65度炮管长: 23倍⼝径最⼤射程:14.6千⽶10 瑞典L-60型40毫⽶系列⾼射炮⼝径40毫⽶射程5000⽶,射⾼3000⽶膛线:16条(不等齐右旋)驻退机:正常座长7.4─8.3吋,最佳后座长7.87吋,容量1.32品脱弹仓容量:连弹夹8发,不连弹夹7发击发机构:撞击式弹种类:榴弹、破甲弹、练习弹。

二战苏联轻型野战火炮

二战苏联轻型野战火炮

“万能火炮” F-22式1936年型76.2mm师属加农炮“万能火炮” F-22式1936年型76.2mm师属加农炮1934年,GVMU设计局(负责人V.G.格拉宾)开发了一个新的76.2mm炮的项目,也就是后来的F-22。

这是该设计局第一次完整地开发火炮。

在V.G.格拉宾地印象里,他把这种炮归类到师属火炮。

实际上,这种炮是被当作师属火炮使用,但一开始它更象个通用的“万能火炮”。

它可以当作高射炮,尽管它并不适合被这样用。

因为它没有高射炮需要的视野。

原本这种火炮可能会派更广泛的用途。

但斯大林亲自指示:“哪些蠢货开发的通用火炮?我们不需要通用火炮,我们要的是师属火炮。

”F-22具有出色的弹道特性,但是也有一系列的缺点:它的瞄准机构分成各自独立的,水平和垂直部分。

必须有两名炮手配合才能转动火炮。

这点使射速受到影响,也不利于射击快速移动的目标。

在1935年初,第一批3门样炮造了出来。

其中一门装有减少30%后坐力的炮口制退器,但后来被拆除了。

它影响了火炮的隐蔽性,制退器排出的浓烟很容易暴露火炮的位置。

1935年7月10日至12月16日,开始了测试。

1935年7月,92号工厂接到命令,在4个月内生产一批(共10门)F-22。

这批火炮也接收了试验。

最终通过了测试,在1936年5月11日的OK110/SS号命令里,F-22被定型为“1936年型76.2mm师属加农炮”。

该命令规定产量为1936年底前500门,1937年底前2500门。

F-22有着不少缺点,量产中进行过许多的改进。

试验报告中表明:“F-22全长过长,不易操控。

越障高度太低(只有350mm),机动差。

射击时火炮振动很大,影响了射击精度,这种火炮被称作通用火炮,但是它作为任何一种用途时,效果都不理想。

”主要参数炮重1620公斤射速12-15发/分炮手5人穿甲力参数弹种角度距离(米)100 457 915 1372 1829Pz.gr.39 90 133 120 108 9787Pz.gr.39 60 108 98 88 7971Pz.gr.40 90 190 158 130 10684Pz.gr.40 60 152 118 92 7155射击力参数弹种弹重(公斤)初速(米/妙)射程(米)OF-350 6.2 706 13630O-350A 6.21 706 13630D-350 6.45 706 13630BR-350A (AP) ? 690 7000BR-350B (AP) ? 690 7000BR-350SP (AP) ? 690 7000Pz.gr.39 (AP) 7.54 740 4000Pz.gr.40 (APS) 4.05 990 500HL.gr.38 (HEAT) ? 450 1000Sp.gr.39 (Fragm.) 6.2 550 10000来源:本站整理二战苏联轻型野战火炮“除旧立新”-1927年式团属野战炮1926年4月22日,苏维埃炮兵委员会召开了一个特别会议,商讨装备团属火炮的问题。

战神的怒吼

战神的怒吼

战神的怒吼二战前各国研制了不少6英寸级远程压制火炮。

一战时候出现的加农炮我就不发了,现在发一下1920-30年代出现的加农炮。

偶把他们贴出来供大家穿越使用。

(不要被日粉的96式150重加吓倒,里面有更好的炮。

)瑞典博福斯M37式152毫米加农炮口径:152.4毫米最大射程:23千米初速:825米/秒弹丸重量:46千克高低射界:45度方向射界:60度身管长:43倍口径牵引全重:14800千克博福斯M37火炮是一款优秀的远程压制火炮,它非常便于机动,它可以很快投入战斗和撤出阵地。

M37的出现证明了博福斯公司在远程火炮研制方面不逊色于任何列强。

法国施耐德M1932式155毫米加农炮口径:155毫米最大射程:27.5千米弹丸重量:50千克身管长:55倍口径牵引全重:16600千克M1932是法国施耐德公司20世纪30年代研制的远程压制火炮,被部署在各港口充当海岸炮。

它分三部分运输:炮管,炮架和底盘。

它的威力和射程令轴心国士兵恐惧,可惜法国战败太快没有给他证明自己的机会。

苏联M1935 Br-2 152毫米加农炮口径:152.4毫米最大射程:27千米初速:880米/秒弹丸重量:49千克高低射界:0-+60度方向射界8度身管长:7米46倍口径牵引全重:19500千克战斗全重:18200千克苏联1930年代开发的重型加农炮,采用了203毫米(B4)榴弹炮的炮架。

他的改进型Br-2M,一直服役到1970年代。

此炮缺点就是太重了,非常不便于运输和战斗。

以至于苏德战争爆发之前苏联就停产此炮了。

德国同重量级别的火炮是17cmk18(运输全重:23375千克,战斗全重:17520千克)。

射程达29.6千米,弹丸重68千克,方向射界16度。

德国的k18和k39 15厘米加农炮德国在二战前后研发了两款加农炮。

一款是莱茵金属公司开发的K18 15cm加农炮。

一款是克虏伯开发的K3915cm加农炮。

其中k39加农炮专门为土耳其研发的。

二战德军火炮大全7步兵炮

二战德军火炮大全7步兵炮

精心整理步兵炮75毫米步兵炮的主要型号:75毫米IG37步兵炮75毫米IG42步兵炮76.2毫米M1927步兵炮(缴获苏联的步兵炮的德国编号,有些俄罗斯和西方国家的资料中也称呼为:75毫米IK290(r),75毫米Infanterie-Kanone290(r))Inf.Shell38HL/B:3.5Kg(高爆榴弹)出膛初速度:259米/秒最大射程:3793米单炮生产成本:6700德国马克(1939年造价)总产量:8266门说明:75毫米le.IG18步兵炮是德国国防军装备的标准步兵炮,主要用来用于直瞄支援步兵作战.该炮是1932年开始研制,1937年定型量产.二战后期使用空芯装药穿甲炮弹还具有一定的反坦克能力.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有3000门75毫米le.IG18步兵炮进入德国国防军中服役,二战中后期被更大口径的步兵炮所取代.德语中:leichteInfanterie-Geschütz的意思是:lightinfantrygun轻步兵炮.直到1945年3月,还有2549门在德军中服役.75毫米le.IG18步兵炮的发展型号有:75毫米le.GebirgIG18山炮75毫米le.IG18F步兵炮现在保存在德国军事博物馆内的二战德军75毫米le.IG18步兵炮1944年7月,法国诺曼底地区,德军党卫第10装甲师的步兵部队在防御战中正在使用75毫米le.IG18步兵炮向美军猛烈开火.75毫米le.IG18F步兵炮说明:75毫米le.IG18F步兵炮是75毫米le.IG18的伞兵型号,表面上看更象是山炮,不过比le.IG18的重量更轻,炮轮更小,方便伞兵的快速机动作战.1939年开始研制生产,总产量为6门.随着二战的爆发,德国科技的迅速发展,德军很快以一种轻便的无后座力炮来取代了75毫米le.IG18F步兵炮在德国伞兵火炮中的位置,所以该炮也仅仅生产了6门后就停止生产了.德军75毫米le.IG18F步兵炮的炮尾特写历史照片75毫米IG37步兵炮性能参数:口径:75毫米长:1.80米炮弹重:6.46公斤火炮俯视仰角:-10度————-+40度出膛初速度:280米/秒最大射程:5150米总产量:2279门说明:75毫米IG37步兵炮是1937年进入德军服役,其后续发展型号有75毫米IG42.而75毫米IG42步兵炮是1942年进入德军服役的.75毫米IG37步兵炮采用了德军37毫米PAK35/36,37毫米PAK158(r)s反坦克炮的炮架,与37毫米的这三种反坦克炮的炮架区别是:仅仅更换了轮子和悬挂装置.该炮炮口安装有炮口制退器,使用的炮弹有一部分与75毫米le.IG18步兵炮的炮弹通用.该炮在二战中全部在东部战线苏德战场作战,到1945年春,仍然有1300门75毫米IG37步兵炮在东部战线的德军中服役.德军75毫米IG37步兵炮历史照片75毫米IG42步兵炮性能参数(1944年IG42n.A):口径:75毫米炮长:1.79米战斗全重:588公斤炮弹重:5.97公斤出膛初速度:280米/秒最大射程:4800米1944年产量:258门1945年产量:269门总产量:527门德军75毫米IG42步兵炮(1944年克虏伯研制的IG42n.A)历史照片150毫米s.IG.33步兵炮性能参数:口径:149.1毫米L/11.4长:1.68米炮弹重最大射程1940150毫米150毫米装备150s.IG.33HetzerSturmgeschütz33BisonIBisonII说明:德国150毫米s.IG.33步兵炮是二战德军产量较大的步兵炮,德国从1933年到1945年,一直不间断的生产150毫米s.IG.33系列步兵炮.150毫米s.IG.33步兵炮最早研制开始于1927年,1933年正式投产,以后不断改进,衍生了150毫米s.IG.33/1,150毫米s.IG.33/2两种重要的自行火炮型号,另外德军还有4种装甲车辆也装备150毫米s.IG.33,这四种车辆分别是:s.IG.33Hetzer(追猎者的自行火炮型号),Sturmgeschütz33(以3号坦克底盘改装的自行火炮),BisonI(野牛1型),BisonII(野牛2型).150毫米150毫米,其自行化的,4号坦克,以捷克生产的pzkpfw38t轻型坦克底盘加装150毫米s.IG.33步兵炮的”野牛M”型自行火炮以2号坦克F型底盘加装150毫米s.IG.33步兵炮的“野牛2型”自行火炮,照片上该炮属于隆美尔北非装甲军团.。

法国施耐德M1906型65mm山炮,世界上第一种炮管前冲的火炮

法国施耐德M1906型65mm山炮,世界上第一种炮管前冲的火炮

法国施耐德M1906型65mm山炮,世界上第一种炮管前冲的火炮曾经的法国在火炮技术上造诣颇深,一战前设计制造了多款具有深远影响的火炮,其中最著名的两款莫过于世界上最早的弹性炮架火炮M1897,以及本文的主角施耐德M1906山炮。

施耐德M1906山炮射速第一在19世纪后半叶,人们一直在想尽办法提高火炮的射速,为此定装弹药和后膛装弹技术普及,架退炮和管退炮先后出现,尤其是M1897的问世,高达15发每分钟的射速让它成了法国的秘密武器,不过法国并没有就此止步不前。

M1897火炮虽然好,但是仍然存在后坐力大,火炮重量大等问题,于是施耐德公司再接再厉,从降低火炮后坐力入手,这样就能使用更轻便的炮架,火炮的重量和射速都能有所提升。

施耐德M1906山炮在一战前的作战环境下,世界主流的战术仍然是步兵抱团冲锋,提升枪支和火炮的射速是军工企业追求的目标,交战时某一方军队单位时间里输出更多的弹药,就能增加几分胜算。

施耐德M1906山炮为了降低后坐力,施耐德公司率先使用了软后坐原理和气体复进装置。

其基本原理就是在射击前,炮管和复进装置被闭锁机构卡住,同时复进结构压缩空气,当完成装弹并射击的时候,闭锁机构也打开,在压缩气体的推动下炮管向前运动,在达到某一个点时火炮射击的后坐力开始作用于炮管,这后坐力一部分与炮管前冲的力抵消,另一部分则继续推动炮管后座并完成空气压缩和闭锁动作,为下一次射击储存能量。

施耐德M1906山炮使用这套更为复杂的运动过程,火炮实际作用在炮架上的力量已经大为减轻,所以只需要用轻便的炮架,而且更轻的后坐力也更容易部署。

通过这套原理,施耐德M1906火炮全重只有400千克,采用65毫米口径,炮管倍径20.5,发射4.4千克重的榴弹,同时将M1897的偏心式旋转炮闩借鉴过来,火炮的最大射速约18发每分钟,炮口初速度300米每秒,最大射程6500米。

火炮高低射界-9°~35°,水平射界左右各3°。

法制重型火炮施耐德220毫米加农炮

法制重型火炮施耐德220毫米加农炮

法制重型火炮施耐德220毫米加农炮
法国在一战前深信“75小姐”可以满足法军在战时需要,造成战前法军几乎没有准备什么重型火炮。

(1897型75毫米野战炮)
一战爆发后,法国人受到德国人重型火炮狂轰滥炸教训,才匆忙的寻找些老旧的海防炮和要塞炮应急。

(炮弹成堆)
凡尔登战役法军又受到德军重型火炮重点照顾,法国人急迫得现代化重型火炮压制德国人。

(德军重型火炮)
1917年法国施耐德公司提交了1917型220毫米长管加农炮。

该炮是海军舰炮的衍生型,运输是必须分解成炮管和炮架,发射105公斤炮弹时,轻松的打到29000米左右。

(1917型220毫米加农炮)
施耐德1917型220毫米在一战后期参加法军重多战役,较远的射程令法军官兵非常满意。

该炮一直服役到1940年,直到德军占领法国,成为德军战利品,二战末期部署于“大西洋壁垒”,应对盟军登陆。

(“大西洋壁垒”装备的要塞炮)。

德国210毫米火炮系列

德国210毫米火炮系列

作战状态的K 38
在 18 型 21cm臼炮研制出来以后,陆军总司令部(OKH)下令研制一种机动性能较好的 21cm 火炮。克虏伯公司接下了合同,合同订明 1940 年内提供 15 门火炮。但直到 1943 年末为止 只有 8 门交付给军方(据称其中 1 门出口到日本),而这个时候军方已经认为 21cm口径火炮 的威力、射程和机动能力都不足而决定放弃继续生产这个口径的火炮。因此K38 的合同被中 止,未完成的火炮也停止了制造。 K38 的行走部分基本上和Mrs18 相同,不过在炮车两端都设有一个斜面,以便快速将炮架从 炮车上放下来。放下来的时候使用两端装在斜面上的手摇(或动力)绞盘,将炮架沿着斜面 放下。当需要撤收时,装在炮车两端的绞盘就将炮架升起,放回炮车上。炮架上的中央底盘 和三个千斤顶可以用来调整射击方向,和 Mrs18 相同,也可以进行环射。炮身可以卸下来 单独运送。
种炮弹时,钢套和弹托可能会对友邻部队造成危险。官方的手册中标明最大穿深为 4000 毫 米/157.48 英寸,不过在进行射击测试时却达到了大得多的穿深数据,估计这是出于保密的 需要。炮弹装药量仅为 2.85 千克/6.28 磅,最大射程 11275 米/12330 码。 21cm Rö Gr 44 Be型勒希林式混凝土破坏弹:重量为 113.00 千克(247.17 磅),长度为 1677 毫米/66.02 英寸。这是一种小型的勒希林炮弹,虽然采用了相同的基本设计,但却拥有 更好的性能,准确性和威力均有提高,装药为 8.00 千克/17.64 磅的TNT与褐煤蜡混合物,最 大穿深 2200 毫米/86.61 英寸。这种炮弹在实验时也是取得了更高的穿深数据,但不清楚这 种炮弹是否被使用过。 21cm (带折叠尾翼的)旋转稳定爆破弹(21cm Minengeschoss mit Klappleitwerk):没有重 量和引信的细节资料。这种尾翼稳定的大装药炮弹的设计是基于同类型的 15cm榴弹炮炮弹 的,1945 年由菲斯滕堡纤维纺织厂(Faserstoff und Spinnerei Fürstenberg AG)进行开发,这 种炮弹的详细资料不明,实际上甚至不清楚这种炮弹是否进行过射击。 21cm 旋转稳定爆破弹(21cm Minengeschoss):没有重量和引信的细节资料。1945 年由克 虏伯公司开发,目前的资料显示这种旋转稳定的大装药炮弹还未离开图纸阶段,因为战争结 束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st interesting gun (for the history standpoint) was Greek "75mm Schneider-Danglies M.1908" mountain gun. It was the modification of Schneider "MPD" commercial model (from 1906), later incorporated into the following models of "MPD" series, commonly known as "Schneider-DangliesMle 06/09" (Sold to Russia and Romania).75 mm M.1908 Schneider (M.P.D.)- Caliber: 75 mm- Barrel: L/16.7- Traverse: 5°- Elevation: -7º 22’ to 19º 50’- Shell weight: 6.5 kg- Muzzle velocity: 350 m/s- Range: 5000 to 5800m- Weight during combat: 616 kg- Gun is divided into 6 loads for mnt. transport(Note that this gun had the shield, missing in all photos due to Italian practise)The most important of all models of Greek gun was new Schneider 75mm model 1919. (Greek infantry divisions were actually "Mountain" type; its artillery regiments had two Mnt. guns battalions (two batteries each) and one Mnt. howitzer battalion (also two batteries), making the 75mm mountain guns the backbone of Greek Artillery).Interesting feature of this gun (as seen on the pictures) was variable mount height, lower for "Gun-mode" (direct fire) and higher for "Howitzer-mode".Canon de 75M Mle1919 Schneider L/19Caliber: 75x190mmRBarrel length: 1405 mmBarrel weight: 217 kgWeight in action: 675 kgWeight during Transport: 721 kgElevation: -10° to +40°Traverse: 10°Rate of fire: up to 28 rpmMax Range: 9000 mShell weight: 6.5 kgMuzzle velocity: 400 m/sCrew : 1 NCO + 6 menGun is divided into 6 to 7 loads for mnt. transportMy favorite Greek gun model was 85mm Schneider one. Very much publicized and token item during 1920s, only the Hellenic Army purchased the gun, becoming its only user (plus the Japanese “adaptation” in 75mm). It was fielded by one artillery battalion of each Corps Hv Arty Rgm. Note that original French gun was produced in 1925, so the Greek model is commonly known as “M.1925/27”.Schneider M.1927Caliber: 85 mmBarrel length: 2 960 mm (L/34.8)Rifled length: 2 305.5 mmWeight in action: 1 985 kgWeight in action: 2 330 kgElevation: - 6°do + 65°Traverse: 54°Muzzle velocity: (depending on shell type) 550 to 670 m/sMax. Range: 15 150 mShell weight: 8.8/10.0 kgOther interesting item was Schneider 105mm gun, improved model over wartime L13S model (with longer barrel, high elevation, split-trail carriage). Again, it was fielded by one artillery battalion of each Corps Hv Arty Rgm. Original French gun was produced in 1925, so the Greek model is commonly known as “M.1925/27” (simply M.1927 for Greeks).Canon de 105 modèle 1925/27 SchneiderCaliber: 105x390mmRBarrel length: 3240 mm (L/30.8)Barrel weight: 936 kgWeight in action: 3260 kgWeight during Transport: 3820 kgElevation: -3° to +60°Traverse: 80°Max Range: 15,500 mShell weight: 15.66 kgMuzzle velocity: 660 m/sHowitzer counterpart of Mle 1919 gun was 105mm howitzer. Hellenic army bough this model also, for use in third (howitzer) battalion of divisional arty regiments. However, the number given above is little high (for me), simply 15 div x 8 guns = 120 pcs, specially because no number for 100mm Skoda M.14/19s was given.Canon de 105M Mle1919 SchneiderCaliber: 105 mm (L/12)Barrel length: 1260 mmWeight in action: 730 kgWeight during Transport: 750 kgElevation: 0° to +60°Traverse: 5°Rate of fire: 8 rpmMax Range: 8000 mMuzzle Velocity: 300 m/sWeight of Shell: 12 kgCrew: 1 NCO + 6 menGun is divided into 7 to 8 loads for mnt. transportHeaviest of “modern” guns was 155mm Schneider howitzer. Commercially made for export during 1920s, they differs little from C17S wartime model (note the new wheel pattern). Fielded by third (howitzer) artillery battalion of Corps Hv Arty Rgm. Data is for C17S (from David Lehmann).Canon de 155mm C (L/15) Mle1917 SchneiderType: Med. howitzerCrew: 1 NCO + 7 menCaliber: 155mmBarrel length: 2332 mm (1737 mm rifling)Weight in action: 3300 kgElevation: 0° to +42°20'Traverse: 6°Ready to fire in 5 minutesRate of fire: 2 rpm during 10 minutes or 0.7 rpm in sustained fireHE ShellMaximum range: 11,900 mProjectile weight: 43 – 43.5 kgV°: 450 m/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