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浙江民间故事史 [1500字]

合集下载

上虞非遗故事

上虞非遗故事

上虞非遗故事
上虞是中国浙江省的一个县级市,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

这个地方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入了国家级的非遗名录。

下面就来讲述一些上虞的非遗故事。

上虞的非遗项目之一是上虞剪纸。

剪纸作为一种传统的手工艺品,是中国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虞的剪纸以其细腻的纹样和独特的技法而闻名。

据说,上虞的剪纸起源于清朝时期,当时一位名叫林秀英的女子在家中学习剪纸技艺。

她的作品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美丽的纹样而受到了人们的喜爱。

随着时间的推移,上虞的剪纸逐渐发展成了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非遗项目。

另一个上虞的非遗项目是上虞木偶。

木偶戏是中国传统戏曲形式之一,而上虞的木偶戏则是其中的一支。

上虞木偶是一种用木头雕刻而成的人形木偶,制作精细而栩栩如生。

上虞的木偶戏起源于南宋时期,当时有一位名叫陈大士的木偶艺人在上虞地区表演木偶戏。

他的木偶戏以其生动形象和精彩表演而受到了观众们的喜爱,逐渐发展成了上虞重要的文化艺术形式。

此外,上虞还有许多其他非遗项目,如上虞织锦、上虞刺绣、上虞漆器等等。

这些传统的手工艺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承载着上虞人民的智慧和传统文化。

通过传承和发展这些非遗项目,上虞不仅
保护了自己独特的文化遗产,还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窗口。

上虞非遗故事不仅仅是一些手工艺品的故事,更是一个民族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故事。

通过传承和发展这些非遗项目,上虞人民不仅保护了自己的传统文化,还为后代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未来,希望上虞的非遗项目能够继续传承和发展,为世人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海宁的民间故事

海宁的民间故事

海宁的民间故事
海宁的民间故事——盐官潮神的传说
在风景秀丽的浙江海宁,有一个古老而神秘的民间故事,那就是关于盐官潮神的传说。

这个故事流传了数百年,成为当地人心中的一部分,也是他们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激之情的体现。

相传在古代,海宁一带经常遭受海潮的侵袭,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为了祈求平安,当地的居民开始祭拜潮神,希望他能保佑他们免受海潮的侵害。

而在盐官镇,有一位年轻的书生,名叫林文,他学识渊博,心地善良,深受百姓爱戴。

有一天,林文在海边散步时,忽然发现一条巨大的鱼从海中跃出,它的眼睛里闪烁着神秘的光芒。

林文心中一动,觉得这条鱼非同一般,于是上前仔细察看。

就在这时,鱼突然开口说话,告诉林文它是潮神的使者,特意前来寻找一位有德行的人担任潮神的使者,保护百姓免受海潮之害。

林文听后,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这一使命。

自那以后,林文开始致力于研究海潮的规律,以及如何防止海潮侵袭。

他日夜勤奋,终于发现了一种能够预测海潮的方法。

每当海潮即将来临时,他都会提前通知百姓做好防范措施,从而避免了无数灾难。

人们纷纷感激林文的恩情,将他尊称为“潮神使者”。

为了表达对潮神使者的敬意和感激之情,当地百姓在盐官镇修建了一座庙宇,供奉潮神和林文的塑像。

每年农历的特定日子,人们都会聚集在庙宇里,举行盛大的庙会活动,祈求潮神保佑他们平安顺遂。

这个传说流传至今,已经成为海宁民间文化的一部分。

它不仅体现了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激之情,也传递了团结互助、勇于担当的精神。

每当人们提起盐官潮神的传说时,都会感到无比自豪和骄傲。

盘古开天辟地在浙江绍兴民间传说

盘古开天辟地在浙江绍兴民间传说

盘古开天辟地在浙江绍兴民间传说盘古是中国古代传说时期中开天辟地的神。

在天地还没有开辟以前,宇宙就像是一个大鸡蛋一样混沌一团。

有个叫做盘古的巨人在这个“大鸡蛋”中一直酣睡了约18000年后醒来,盘古凭借着自己的神力把天地开辟出来了。

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右眼变成了月亮;头发和胡须变成了夜空的星星;他的身体变成了东、西、南、北四极和雄伟的三山五岳;血液变成了江河;牙齿、骨骼和骨髓变成了地下矿藏;皮肤和汗毛变成了大地上的草木;汗水变成了雨露。

盘古是人的老祖宗。

浙江绍兴民间传说:老早老早时光,天地混沌,只有一条缝。

不知啥时候,天外飞来一只火红火红的大鸟,在天和地的合缝处,下了老大老大的一个蛋。

过了许多许多年,这个大蛋成了精灵,孕育成了一个盘古。

为啥叫他盘古?因为他在蛋里双手抱着,双腿屈着,象是盘住整个身架,所以叫盘古。

盘古在蛋里渐渐大起来,受不了啦,用嘴把蛋壳慢慢啄破,脱出来了。

盘古长得很怪:驼峰似的头顶,大鸟样的嘴鼻,肩背上还有一对翅膀,双手双腿都老长老长。

他把啄碎的蛋壳全吃进肚里,于是见风就大,脚踏着地,头顶着天,还是伸不直腰。

他嫌天地之间的合缝太窄了,就用头向上顶,用脚向下蹬,用双手向左右推。

他顶一顶,天高一丈;蹬一蹬,地陷一丈;推一推,左右各宽一丈。

盘古呢,还在见风大。

他仍然脚踏地,头顶天,没法子伸直腰。

他不甘心,继续顶呀,蹬呀,推呀,如此一万八千年,天就极高,地就极深,盘古把天和地真正分开了。

但是,盘古的气力已经用尽,不久就死了,所以讲盘古活了一万八千岁。

盘古死后,他的灵魂飞到天上,变成了雷公。

他的身体的各部分,分别变成了日月、星辰、风云、山川、田地、草木。

《浙江省民间文学集成·绍兴故事卷》这则流传于民间的、由一位生活于乡村的文盲老妇人口述的盘古神话不仅填补了见之于文献记载的那则盘古神话中的不少空白,如关于盘古的形貌、盘古灵魂的归宿等,而且从语言,形象、结构等要素量,较之前者更多地保留着原始神话应有的稚拙、古朴、神秘和野性。

浙江传说故事

浙江传说故事

浙江传说故事浙江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地方,这里有许多美丽的传说故事,流传千古。

其中,有一些故事更是让人耳目一新,让人流连忘返。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些令人心驰神往的浙江传说故事。

相传在浙江的一个古老村庄里,有一位名叫白蛇的美丽女子。

她温柔善良,深受村民们的爱戴。

然而,这位白蛇却隐藏了一个不为人知的身份——她是一只千年灵蛇化身而来。

一天,白蛇在村庄附近的湖边遇到了一位名叫许仙的年轻书生。

两人一见钟情,相知相爱。

然而,命运却开了一个玩笑,一场意外使得许仙失忆,不记得自己曾经与白蛇相恋。

白蛇为了让许仙恢复记忆,不惜冒着生命危险,最终化身为人,帮助许仙找回了失去的记忆。

这个美丽而感人的故事就是著名的《白蛇传》。

除了《白蛇传》,浙江还有一则动人的传说故事——《牛郎织女》。

相传,牛郎是一位勤劳善良的年轻人,他每天都在河边放牛。

一天,他在河边遇到了七位仙女,其中有一位名叫织女的仙女深深地吸引了他。

两人坠入爱河,决定结为夫妻。

然而,天界的王母知道了这件事情,便将织女带回了天宫,使得牛郎和织女无法团聚。

牛郎伤心欲绝,最终得到老牛的帮助,借助老牛的力量,成功飞上了天空,与织女团聚。

从此,他们在天河上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这个美丽的传说就是《牛郎织女》。

除了这两个脍炙人口的传说故事,浙江还有许多其他的传说,如《孤山梅妻》、《钱塘江鬼话》等等。

这些传说故事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人前来探寻,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历史印记。

浙江的传说故事,不仅仅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

它们蕴含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真爱的追求,对幸福的渴望。

这些故事,不仅给人以心灵的慰藉,更让人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和勇气。

在浙江的每一个角落,都有着属于自己的传说故事。

这些故事或许已经过去了千百年,但它们的魅力却依然不减。

让我们一起珍惜这些传说故事,让它们伴随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一抹浪漫的色彩。

杭州民间故事

杭州民间故事

杭州民间故事杭州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是中国著名的古都。

那你知道杭州民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杭州民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杭州民间故事:石香炉有一年,山东的巧匠鲁班,带着他的小妹,到杭州来。

他们在钱塘门边租两间铺面,挂出“山东鲁氏,铁木石作”的招牌。

招牌刚刚挂出,上门来拜师傅的便把门槛都踏断了,鲁班挑挑拣拣,把一百八十个心灵手巧的年轻后生,收留下来做徒弟。

鲁班哥妹的手艺巧极了,真是鬼斧神工:凿成的石狗会管门,雕出的木猫会捉老鼠。

一百八十个徒弟经他们一指点,个个都成了高手。

鲁班哥妹正在细心给徒弟们教生活,忽然一阵黑风刮过,顿时天上乌云乱翻,原来有一个黑鱼精到人间来作祟啦,黑鱼精一头钻到西湖中央,杭州一个三百六十丈的深潭潭。

它在深潭潭里吹吹气,杭州满城鱼腥臭;它在深潭潭里喷喷水,北山南山下暴雨。

就在这一天,湖边的杨柳折断了,花朵凋谢了,大水不断往上涨。

鲁班哥妹带着一百八十个徒弟,一齐爬上了宝石山。

他们朝山下望望,只见前面一片汪洋,全城的房屋都泡在臭水里,男女老少都逃到西湖四周的山头上。

湖中央,转着一个老大老大的漩涡,漩涡当中翘起一只很阔很阔的鱼嘴巴,鱼嘴巴越翘越高,慢慢地露出整个大鱼头,鱼头往上一挺,蓦地飞起一朵乌云,升到天上。

乌云飘呀飘呀,飘到宝石顶上,慢慢落下来,里面钻出一个又黑又丑的后生。

黑后生滚动圆鼓鼓的斗鸡眼珠,朝鲁妹瞟瞟:“哈!漂亮的大姑娘,你做的啥行当?”鲁妹说:“你问姑娘啥行当,姑娘是个巧工匠。

”黑后生把鲁妹从头看到脚:“对了,对了!我看你亮亮的眼睛弯弯的眉,想必能绫罗绸缎巧裁剪。

走,跟我去做新衣。

”鲁妹摇摇头。

黑后生把鲁妹从脚看到头:“对了,对了!我看你苗条的身材纤巧的手,想必有描龙绣凤好针线。

走,跟我去绣锦被。

”鲁妹摇摇头。

黑后生猜来猜去猜不着,心里想一想,眯起眼睛说:“漂亮的大姑娘,不会裁剪不要紧,不会刺绣不要紧,你嫁到我家去,山珍海味吃不完,乐得享清福哩。

”说着,伸手来拉鲁妹。

温州非遗民间故事

温州非遗民间故事

温州非遗民间故事
温州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流传着许多精彩的非遗民间故事。

其中,张阁老传说在温州地区广为流传,包括“张阁老做中”、“张阁老迁府基”、“张阁老过生日”等故事,讲述了他在秉政期间力图革新,为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在温州各县市还流传着陈十四的故事。

陈十四信俗被列入温州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各地太阴宫内香火鼎盛,信众繁多。

每年都会举行隆重的“娘娘巡游”活动,活动之日,还会邀请鼓词艺人来太阴宫内唱“娘娘词”,十分热闹。

这些民间故事不仅为人们提供了娱乐,也传递了传统文化和价值观,是温州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浙东大运河的民间故事

浙东大运河的民间故事

浙东大运河的民间故事
浙东大运河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始建于南北朝时期,全长约179公里,横跨浙江省苍南、文成、泰顺、瑞安等地。

在这条运河的沿线地区,留下了许多丰富多彩的民间故事。

据传说,当年修建浙东大运河的工匠们,在挖掘运河过程中遇到了一座高山。

他们费尽心思,想方设法挖掘,但山体依旧屹立不倒。

后来,有一个老道士告诉他们,这座山上有一只神鳌,只要将鳌龟放在山脚下,山就会自行倒下来。

于是,工匠们找到了一只鳌龟,并按照老道士的指示将其放置在山脚下。

不久之后,山果然倒下了,运河的修建也得以顺利进行。

还有一则故事说,运河沿线有一座古庙,名为“秦皇寿庆”,庙内供奉着秦始皇的神像。

当地村民们相信,只要在每年的腊月二十三日前来祈求,就能获得秦始皇的保佑,平安幸福。

据说,有一年腊月二十三日那天,一位行商误入荒山野林,迷路无措。

正当他准备放弃的时候,突然出现了秦始皇的神像,为他指路,使他平安回到了家中。

除此之外,浙东大运河沿线还留下了众多的传说和神话,如“钱塘清风”、“黑石桥”的故事等等,这些故事与运河的修建、历史和文化密不可分,也为这条运河增添了深厚的人文底蕴。

- 1 -。

[年的传说故事]浙江传说故事

[年的传说故事]浙江传说故事

[年的传说故事]浙江传说故事浙江传说故事篇1:古代民间传奇故事民间故事是从远古时代起就在人们口头流传的一种以奇异的语言和象征的形式讲述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题材广泛而又充满幻想的叙事体故事.故事一《乌镇的民间故事》乌镇市河西岸,有棵古老银杏树,树又高又大,要三人手拉手才能合抱,古朴苍劲,十里外就可望见树顶,古银杏从唐代传到现在,已有一千年的历史。

这棵银杏,与唐代一位英雄有关。

唐宪宗元和年间,有个英勇的将军,姓乌名赞,人称乌将军。

乌将军爱国爱民,武艺高强,英勇善战。

唐代自安史之乱以后,中央实力渐弱,地方官吏飞扬跋扈,纷纷割据称王。

当时,浙江刺史李琦也要称霸,就举兵叛乱,致使这一带兵荒马乱,百姓无法生活。

皇帝就命乌赞将军同副将军吴起,率兵讨伐,他们穷追猛打,直打得叛军望风而逃。

当官兵追赶到乌镇的车溪河畔时,李琦突然挂出免死战牌,要求休战。

乌将军就地扎营,待机再战。

谁知就在当天深夜,叛军却偷袭营地,乌将军奋起迎战。

李琦向后退到车溪河边,从一座石桥上飞快逃过。

乌将军越马上桥,被一阵乱箭把乌将军射死。

原来李琦在桥堍下设下陷阱,暗害了乌将军。

而乌将军胯下的青龙驹,中了毒箭,跑回了车溪的东侧,死在了那里!吴起赶来,杀退了叛军,把乌将军埋葬在车溪河西,为他堆坟立碑。

说也怪,就在当天夜里,人们看到乌将军在新坟上,射出点点闪光的红光,还传出阵阵的战马嘶鸣。

第二天,坟上冒出一株绿叶银杏,很快就长成参天大树,奇怪的是这棵银杏从来不结果实。

大家说,这银杏是乌将军化身。

由于平定了李琦的叛乱,百姓免遭战乱之苦。

人们为了纪念这位热爱国家的将军,在乌镇建造了一座乌将军庙,并在庙中悬挂一块匾额,上面写着“大树属将军”五个字。

乌将军也从此成为保佑当地百姓的地方神。

这个传说,广为流传!也是乌镇由来的民间说法,即河西以乌将军而得名为乌镇!河东以乌将军的青龙驹得名为青镇!故事二《将军风水墓》相传,在元代的时候,有一个大将军,名叫张柔,威猛无比,是个常胜将军,受到百姓的爱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名称:浙江民间故事史
项目负责人:顾希佳,男,1941年生,浙江嘉善人,杭州师范学院人文学院研究员,中国民俗学会理事、浙江省民间艺术家协会副主席。

主要从事民间文学、民俗学的研究,迄今已出版《祭坛古歌与中国文化》、《西湖竹子词》、《龙的传说》等古著26种,著作《东南蚕桑文化》获杭州市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被认为填补了国内蚕桑文化研究的空白;《稻作文化与江南民俗》(合作)获首届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二等奖。

共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其中《马头娘及其深化神话》获《民间文学论坛》二届银河奖;《从骚子歌看吴越民间神灵信仰》获《民间文艺季刊》首届飞鹰奖。

研究价值:
浙江民间故事是中华民间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20世纪末,全国范围内的民间文学集成工程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不过当时侧重于当代从民众口头上直接采录的作品,对于民间文学的历史变迁还未能进行梳理和研究。

补上这一课,将使我们对这份文化遗产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刻。

因此,民间故事史的研究将是对民间故事集成工程的必要补充。

另一方面,浙江民间故事也是浙江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涵丰厚,意蕴深沉,千姿百态,光辉四射,千百年来成为浙江民众的生活百科全书,在道德塑造、审美欣赏、娱乐休闲等方面都有着无法替代的巨大功能。

在深入研究浙江经济腾飞的文化因子时,浙江民间故事史一类的研究可以给我们某种启迪并为浙江地方文献的整理提供参考。

研究的基本思路、写作大纲及主要观点:
本课题的前期准备主要是古籍整理,从大量古籍中辨析,认定哪些是历史上曾经在浙江民间流传过的民间故事材料,跟踪考察其萌发、定型、繁荣、弥散、转变或衰落的生活史,并与当代采录成果比照。

在研究过程中,将引入国际通用的at分类法,建立适合浙江民间故事实际的体裁分类和类型系统,以断代构建本书框架,兼顾考虑到一些重要的故事类型的生活史,上挂下联,并就其中一部分类型作国际间的比较研究。

在此基础上,研究将对浙江民间故事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思想特征、文化内涵、艺术特色做出概括。

引言
第一章史前时期的浙江民间故事母题
第二节良渚玉器神人兽面纹的神话诠释
第二章先秦两汉时期的浙江民间故事
第一节舜、禹、防风氏的神话传说
第二节《越绝书》和《吴越春秋》中的传说故事第三节朱买臣和严子陵的传说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浙江民间故事
第一节人物传说
第二节地方风物传说
第四节幻想故事(下)
第四章隋唐五代时期的浙江民间故事第一节人物传说
第二节地方风物传说
第三节幻想故事(上)
第四节幻想故事(下)
第五章宋元时期的浙江民间故事
第一节人物传说
第二节地方风物传说
第三节幻想故事
第四节生活故事
第五节民间笑话和民间寓言
第六章明清时期的浙江民间故事第一节史事传说和人物传说
第二节地方风物传说
第三节幻想故事
第四节生活故事
第五节民间笑话和民间寓言
第七章现代浙江民间故事
第一节民间故事采录
第二节民间故事理论研究
第八章当代浙江民间故事
第一节五六十年代的民间故事采录
第二节八九十年代的民间故事采录与研究第三节新故事活动
第四节民间故事集成卷的编纂
第九章浙江民间故事与宗教
第一节浙江民间故事与道教
第二节浙江民间故事与佛教
第三节浙江民间故事与民间信仰
第四节浙江民间故事的世俗化倾向
第十章浙江民间故事与俗文艺
第一节梁祝传说
第二节白蛇传传说
第三节俗文艺对故事讲述技巧的影响
第十一章浙江民间故事与周边地区的交流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陈十四夫人传说从福建传入
第十二章浙江民间故事与海外的交流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马头娘神话在日本
第三节从《旁兄弟》到龙蚕型故事
研究的创新之处
本书与已出版的几种全国性的民间文学史论,在体例上有所不同,既采用了广义民间故事概念,包括了神话、传说,有其特色,又采用纳入at分类法,对所研究的故事作类型解析,使之可与国际民间故事研究实现对话,这在国内民间文学界也属少见。

预期成果:专著《浙江民间故事史》,全书56万字。

完成时间:2006年1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