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劝学》测试题

合集下载

劝学测试题及答案

劝学测试题及答案

劝学测试题及答案在人的学习道路上,劝学是一种常见的策略,它通过一系列的测试题和答案来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和动力。

本文将提供一套劝学测试题及其答案,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第一部分:选择题1. 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 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B. 万有引力是牛顿的发现。

C. 麦当劳是一家中餐连锁店。

D. 香蕉是一种动物。

答案:B. 万有引力是牛顿的发现。

2. 下列哪个选项是关于心理学的?A. 水是由氧和氢构成的。

B. 大气压随海拔升高而减小。

C. 学习可以改变个体的行为和思维。

D. 地球绕太阳运动。

答案:C. 学习可以改变个体的行为和思维。

3. 下列哪个选项是关于人体健康的?A. 长时间的工作对身体无害。

B. 定期锻炼可以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C. 熬夜对大脑功能有积极影响。

D. 不吃早餐对健康没有任何影响。

答案:B. 定期锻炼可以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第二部分:判断题判断题根据给出的陈述选择“正确”或“错误”。

1. 学习是一种持续终身的过程,不仅限于学校内的知识。

答案:正确2. 学习的最终目标是获得好成绩。

答案:错误3. 动手实践是学习中重要的一环,只有理论知识没有实际应用是不够的。

答案:正确第三部分:填空题根据题目意思填入合适的单词或短语。

1. 学习的基础是________。

答案:阅读2. 刻苦努力和坚持不懈是取得好成绩的________。

答案:关键3. 健康的生活习惯有助于保持身体和________的健康。

答案:心理第四部分:解答题请简要回答以下问题。

1. 什么是多元智能理论?请举一个例子说明。

答案:多元智能理论是由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多种不同的智能类型。

例如,一个人可能在音乐方面表现出色,但在逻辑推理方面较弱。

2. 学习如何与生活经验相关联?请列举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

答案:学习可以通过与实际生活经验相结合来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在学习数学时,可以通过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购物和理财,来巩固数学知识。

劝学试题及答案

劝学试题及答案

劝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劝学》一文的作者是哪位古代文学家?A. 孔子B. 荀子C. 墨子D. 老子2. 在《劝学》中,作者提倡的学习态度是什么?A. 随意学习B. 勤奋学习C. 被动学习D. 选择性学习3. 荀子在《劝学》中提到,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如何看待老师?A. 尊敬老师,虚心求教B. 质疑老师,独立思考C. 忽视老师,自学成才D. 取代老师,自我教育二、填空题1. 《劝学》中提到:“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这句话说明了__________的重要性。

2. 荀子认为,学习的最高境界是达到“__________”的境地。

三、简答题1. 请简述《劝学》中荀子对于学习的看法。

2. 荀子在《劝学》中提到了“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请解释这句话的含义。

四、论述题1. 结合《劝学》的内容,论述在现代社会中学习的重要性。

2. 荀子在《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性,请论述在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中如何运用这一理念。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B2. B3. A二、填空题1. 积累2. 知行合一三、简答题1. 荀子在《劝学》中认为学习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提升个人品质和智慧的重要途径。

他强调学习应该是积极主动的,不断地积累知识和经验,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来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

2. 这句话的含义是,无论是学习还是做事,都需要从小事做起,通过不断的积累和努力,才能取得长远的进步和成功。

荀子通过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要因为事情小就不去做,正是这些小事的积累,最终能够成就大的事业。

四、论述题1. 在现代社会中,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

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我们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养,适应社会的需求。

学习不仅仅是获取知识,更是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开阔视野,增强自信,提高个人的竞争力。

劝学》测试题

劝学》测试题

劝学》测试题劝学》测试题(时间:30分钟分值:100分)一、自我检测(18分)1.选出划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

木直中绳(zhòng),参省(cān),锲(qì),跬步(guǐ)。

2.选出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停)3.选出解释错误的一项是:D。

上食埃土,上饮黄泉,用心一也。

(使用)4.找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C。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5.找出与“蚯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名式相同的一项是:B。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6.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它三项的是:D。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二、请你练一练(14分)1.假舆马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09山东)2.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得意。

(09安徽、10浙江)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07山东)4.XXX跪而二螯。

(11四川)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12上海)6.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12上海)三、名句填空(20分)1.故木受绳则直,XXX则利。

人非生而知之,_______。

_______。

(07川、10陕苏、12北京安徽)2.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_______。

_______。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XXX一跃不能十步;_______。

_______。

(09全国2、09山东)3)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06北京、11沪)4)登高而招,臂非加长,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而闻者彰。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致千里;假舆马者,非能行也,而绝江河。

善假于物者,方能致远。

(08全国、08天津)5)积善成德,日积月累,风雨兴焉。

圣心备焉,方能成就大事。

(10皖、11福建、12山东)6)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09天津、10闽)7)非能水也,能登舟而过之;非能山也,能涉山而行之。

君子生非异也,能假于物而成其事。

《劝学》课文考试卷(标准版)

《劝学》课文考试卷(标准版)
14、有时作者又采用对比的方法,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对照,以增强文字的说服力。例如,在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用劣马与好马进行对比以说理的句子是:, ; , 。
15、《劝学》中从反面设喻,强调学习重在积累,如果不注重积累,便无法达到远大目标的句子是:, ; , 。
16、《劝学》中作者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揖”四个比喻,从见、闻、陆、水等方面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说明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的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最后由此得出结论:, 。
34、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__________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35、 《劝学》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____________,___________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通过“木”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26、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____________”的君子,就要“____________”,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23、 “_______________”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_______________” 。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24、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说明独自冥思苦想,远不如学习有益。

(完整版)《劝学》练习卷含答案.doc

(完整版)《劝学》练习卷含答案.doc

《劝学》练习卷一、基础积累1 .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木直中绳(zhòng).参省(cān).锲(qì)跬步( guǐ)..B.輮(r óu)槁(gǎo)暴(pù)螯....(áo)骐骥(jì).C.虽有槁暴( yǒu)砺(lì)驽...马( nǔ)蚯蚓(yǐn).D.生非异(shēng)须臾(yú)镂...刻( l óu)闻者彰(zhāng).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金.就砺则利。

B、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C、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D、行李之往来。

..3、下列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C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D、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4、下列各句中的“疾”与“疾恶如仇”的中“疾”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B、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C、君有疾在腠理D、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5、下列句中的“望”与“望其旗靡”中的“望”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B、先达德隆望尊。

C、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D、适冬日之望日前后。

6、下列句中的“而”与“黑质而白章”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知明而行无过矣。

B、吾尝终日而思矣。

C 、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7.下列加粗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A.槁暴(p ù)輮使之然(róu)舟楫(j ì)舆马(yú)B .蛟龙 (jiāo)跬步(kuǐ)骐骥 (j ì)爪牙(zhǎo)4.C.镂金(l óu)弩马(nǔ)生非异 (x ìng)洞穴(xué)D.跂而望 (q ì)锲而不舍(qì) 二螯 ( áo)参省乎己(xǐng)8 .下列词语注释正确的—组是()A.輮使之然也 ( 弯曲 )其曲中规(合..乎)砺(磨刀石)须臾(片刻)...B.假舟楫 ( 借助、利用 )声非加疾(快) ..劝学( 勉励,鼓励 ).C.绝江河 ( 渡 )跬步(占代的半步) ..驽马 ( 劣马 )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 )D.镂 ( 雕刻 )圣心备焉(完备)渊...( 深水 )风雨兴焉(起).9.选出与“筋骨之强”中的“强”意义相同的一项()A.秦贫,负其强,以空言求璧B.学未有达,强以为知C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D.人强马壮10.下列各组中加粗字含义有相同项的一组是 ( )A.无可寄托者寄寓于表女寄言于母临崩寄臣以大事B.风雨兴焉忧劳可以兴国兴利除弊夙夜寐C.不能十步步其韵奉和一首乃自步步余兮山皋D.下黄泉中置酒客日食得无衰乎二、“ 土成山,雨焉;⋯⋯用心躁也”一段文字,回答 7~10 。

《劝学》练习题

《劝学》练习题

《劝学》练习题一、填空题1. 《劝学》一文的作者是_________。

2. 文中提到“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

3.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这句话强调了_________。

4. 文中“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用以比喻_________。

5.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中的“参省”指的是_________。

二、选择题1. 《劝学》一文中,作者提倡的学习态度是()。

A.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B. 温故而知新C.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D.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 根据《劝学》中的描述,“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所表达的是()。

A. 学习可以超越前人B. 学习要持之以恒C. 学习要善于借鉴D. 学习要注重实践3. 文中“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所强调的是()。

A. 学习要循序渐进B. 学习可以超越自然C. 学习要注重思考D. 学习要勇于创新4.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这句话用以比喻()。

A. 学习要刻苦钻研B. 学习要广泛涉猎C. 学习要不断进步D. 学习要善于总结5.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中的“参省”指的是()。

A. 学习要广泛涉猎B. 学习要不断反思C. 学习要勇于实践D. 学习要注重实践三、简答题1. 《劝学》一文中,作者提出了哪些学习方法?2. 根据《劝学》的内容,你认为作者对于学习的态度是怎样的?3. 《劝学》中有哪些比喻或例子用以说明学习的重要性?四、论述题1. 结合《劝学》的内容,论述学习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 《劝学》中提到的“温故而知新”,请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五、翻译题将《劝学》中的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六、应用题1. 如果你是一名教师,你会怎样将《劝学》中的观点应用到教学实践中?2. 假设你要向一位对学习失去兴趣的学生推荐《劝学》,你会怎样介绍这篇文章?七、创新题1. 根据《劝学》的内容,设计一份学习计划,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劝学检测试题(含答案)

劝学检测试题(含答案)

劝学检测试题(含答案)《劝学》过关检测一.字音与字义1给加点字注音.輮以为轮槁暴须臾跂而望舆马跬步骐骥驽马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 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1)劝学(2)学不可以已(3)冰,水为之(4)木直中绳(5)金就砺则利(6)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7)吾尝跂而望矣(8)假舟楫者(9)而绝江河(10)圣心备焉(11)故不积跬步二.指出句中的通假字.1.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3.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君子生非异也三.古今异义1. 假舆马者古义今义2. 蟹六跪而二螯古义今义3. 金就砺则利古义今义4. 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已古义今义5. 声非加疾也古义今义6. 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今义7. 用心一也古义今义8. 蚓无爪牙之利古义今义9. 輮以为轮古义今义四.解释下面多义词.(实虚词)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率妻子邑人此绝境绝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以为妙绝佛印绝类弥勒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强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假舟楫者假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吾尝跂而望矣望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先达德隆望尊适冬之望日前后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闻博闻强识不能称前时之闻用心一也骐骥一跃—如既往六王毕,四海一一闻人之过,终身不忘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惧有伏焉以俟夫观夫观人风者得焉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于龟玉毁于犊中善假于物也五.指出下列词类活用现象及用法..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4.木直中绳,輮以为轮5.假舆马者,非利足也6.輮使之然也7 .用心一也8不能十步9其曲中规六.指出下列句式特点.1. 青,取之于蓝2. 虽又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3.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4.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5.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6.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7.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8. 輮以为轮9.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10.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1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12. 善假于物也七,翻译下列句子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2.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3.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5.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6.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7.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8.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参考答案]1. 輮(r 6u)槁暴(g op ⑪臾(y u)跂(q i)舆(y u)跬(ku 1)骐骥(q i )i驽(n U 锲(qi 耳镂(l cu)(1)劝勉、鼓励(2)停止、废弃(3)变为、形成(4)合乎(5)靠近、接近(6)验、检查,反省、省察(7)抬起脚后跟(8)借助、利用(9)横渡(10)具备(11)半步2. 中zh eng 省x ingzh e gsh曲q 0假i 0q Q i a二. 1.“輮”通“煣”,用火熨木使弯曲。

(完整版)劝学测试题

(完整版)劝学测试题

《劝学》基础检测试题一、选择题(80分,每小题5分)1.下边加点的字的字形、注音全对的一组是()A.輮(róu)以为轮金就砺(lì)则利知(zhī)明而行无过矣B.虽有槁暴(bào) 须臾(yú)驽(nú)马C.善假(jià)于物跬(kuǐ)步金石可镂(1òu)D.跂(qì)而望骐骥(jì)爪(zhǎo)牙2.对下边句中加点字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己,通“矣”,罢了)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D.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为下列各句加点词选出一个恰当的义项。

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A.假如 B.假装 C.借助,利用 D.假的4.积土成山,风雨兴焉()A.“于之”,从那里 B.什么 C.了 D.代词“之”5.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A.欺凌,损害 B.晒 C.又猛又急的 D.暴躁6.驽马十驾,功在不舍()A.量词;功劳,功勋 B.驾驶;工作,事情C.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成功,功效 D.量词;功能7.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A.断,断绝 B.超越,超过 C.拒绝 D.横渡,横穿8.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它三项的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 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9.对下列古今异义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参:同“叁”,多次或三方面。

今常用义为:加入)B.声非加疾也(疾:强,洪亮。

今常用义为:疾病,或快)C.蟹六跪而二螯(跪:脚或腿。

今指动词“跪下”的“跪”)D.金就砺则利(金:黄金。

今指刀剑等金属制品)10.下列句子,"而"的用法与"吾恂恂而起"的"而"相同的一组是:( )A.知明而行无过矣 B.吾尝终日而思矣C.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至千里 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11.指出说法正确的一项 (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请你练一练(高考链接)(14分)
假舆马者.
(09山东)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09安徽、10浙江)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07山东) 蟹六跪而.
二螯 吾尝终日而.思矣(11四川) 青取之于蓝,而.
青于蓝 顺风而.
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12上海) 三、名句填空(20分)
12北京 安徽)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 不能十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9全国2 、09山东)
(3)锲而舍之,_________________,锲而不舍_____________________,(06北京、11沪) (4)登高而招,_______ _____,而见者远;顺风而呼,_______ ___,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________ __,而致千里;假舟楫者,_____ ______,而绝江河。

_____ _____,善假于物也。

(08全国、08天津)
(5) ,风雨兴焉。

积善成德,_____________,圣心备焉。

(10皖、 11福建、12山东)
(6)吾尝终日而思矣,_________________。

(09天津、10闽)
(7) ,非能水也, 。

君子生非异也, 。

(08山东全国)
(8)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

(11山东) 四、通假字
(1)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 通 , )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 通 )( 通 , )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通 , ) (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 通 , )
一、古今异义
(1)劝学【】古:今:
(2)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古:今:(3)金就砺则利。

【】古:今: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古:今:
(5)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古:今:
五、一词多义
1.绝: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4)以为妙绝()
(5)佛印绝()类弥勒
(6)赞不绝()口
2.者:
(1)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2)或异于二者()之为
(3)昔者(),吾舅死于虎
(4)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5)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6)来者()不拒
3.以:
(1)学不可以已()
(2)輮以为轮()
(3)无以至千里()
4.于:
(1)青,取之于蓝()
(2)而青于蓝()
(3)善假于物也()
5.而:
(1)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蟹六跪而二螯()
(3)吾尝终日而思矣()
6.生:
(1)君子生非异也()
(2)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7.强:
(1)筋骨之强()
(2)挽弓当挽强()(3)赏赐百千强()
8.假:
(1)假舆马者()
(2)大臣犯法,无所宽假()
(3)假使吾不知书()
(4)乃吾前狼假寐()
9.望:
(1)吾常跂而望矣()
(2)德高望重()
(3)将以八月之望()
(4)日夜望将军至()
六、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2.名词作状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3.形容词作名词
其曲中规
4.数词作形容词
用心一也
5.形容词作使动用法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6.使动用法
輮以为轮
七、特殊句式
(1)君子生异也,善假于物也。

(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燥也
(5)輮以为轮
(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9)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八、重点句子翻译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燥也。

七、文学常识
荀子,名,(朝代)赵国人。

我国古代的家、家,是先秦家最后的代表。

他提出“”的人定胜天的思想。

他主张“论”。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为荀子及其门人所著。

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

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成排比,又善用比喻。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日:“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孙权劝学》选自《》,这是一部体史书由朝主持编纂,这部书书名的意思是
2.用原文填空
(1) 孙权劝吕蒙读书的原因是,而吕蒙开始却以为理由,拒绝读书。

孙权以自己为例,使吕蒙拒绝读书的理由不攻自破,蒙。

(2) 孙权给吕蒙指出的读书方法是。

(3) 出自本文两个成语是、。

3.文段可以分两层,用“//”在文中划开。

4.指出加点词所表示的语气,并翻译句子。

(1)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 蒙辞.以军中多务。

(2) 见.往事耳。

(3) 非复.吴下阿蒙。

(4) 刮.目相待。

6.说明文中三个人物的身份,并根据文意说说各自的性格特点。

孙权:。

吕蒙:。

鲁肃:。

7.本文所揭示的道理对你有什么启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