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性疾病传导聋的复听手术

合集下载

中耳炎手术适应证

中耳炎手术适应证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赵燕玲写在课前的话在临床,一般按照中华医学会2004年在西安进行的中耳炎的分类标准,将中耳炎分为急性中耳炎和慢性中耳炎。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您将掌握急慢性中耳炎的概念、特点及治疗,掌握中耳炎手术方法的分型,并了解一些临床上常见的中耳手术术式。

相信通过本专题的学习,您将对中耳炎手术及其适应证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一、急性中耳炎急性中耳炎又分为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急性坏死性中耳炎和急性乳突炎。

(一)、急性中耳炎的概念中耳炎以黏膜的肿胀和渗出性病变为主要特征,无顽固性或坏死性、破坏性病变形成。

常见于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和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高分辨率的CT和声导抗在临床上有助于急性中耳炎的诊断。

(二)、急性中耳炎的临床特点急性中耳炎的病程短,一般不超过3个月。

临床上的主诉以耳痛、听力受限、耳鸣为主要特征。

可伴眩晕、耳闷。

临床检查时可见鼓膜呈急性充血状态,可有或无鼓膜穿孔。

听力测试以传导聋为主,一些患者也可有混合聋,声导抗一般为B型或C型,早期轻型者也可为A型或As型。

高分辨率CT可见中耳乳突腔密度增加影,可有积液征,CT值一般小于40。

(三)、急性中耳炎的治疗急性中耳炎以保守治疗为主。

治疗过程中用药主要为局部或全身应用抗菌素、激素及黏液纤毛的清除促排剂,例如吉诺酮、沐舒坦等。

积极治疗并清除影响中耳病变的周围病灶,如腺样体增生、后鼻孔息肉、慢性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等。

有鼓膜穿孔而无中耳肉芽的患者,急性期积极治疗,三个月后进行复查,复查的内容包括颞骨CT和听力检测。

若在急性中耳炎恢复期三个月后穿孔不愈合,可行手术修复。

二、慢性中耳炎慢性中耳炎一般分为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含乳突炎),以及中耳炎后遗症。

中耳炎后遗症,包括鼓膜穿孔、粘连性中耳炎和鼓室硬化。

在中耳炎的另一大类分类中,胆脂瘤型中耳炎(不含先天性中耳胆脂瘤),一般可分为后天原发性胆脂瘤和后天继发性胆脂瘤。

耳鼻咽喉科分泌性中耳炎治疗常规

耳鼻咽喉科分泌性中耳炎治疗常规

耳鼻咽喉科分泌性中耳炎治疗常规在耳科最常见的与免疫学相关的疾病就是渗出性中耳炎(OME),又称分泌性中耳炎,是儿童常见的致聋原因之一。

OME的临床特征是鼓室积液,然而没有急性感染的体征和症状,治疗不当或长期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可导致胶耳,甚至鼓室硬化症。

本病至今尚无良好的早期诊断方法。

英国学龄儿童每学期进行1次声导抗检测,在2次声导抗不正常(约占1%)的学童中,进一步的耳部和听力检查发现1%已发展为胶耳。

OME按病程长短分为急性和慢性2种临床类型,慢性OME 是因急性OME未得到及时及恰当的治疗,或反复发作、迁延转化而来。

但急性OME经过多久才能转化为慢性OME尚不清楚,目前一般规定,发病8周以内为急性OME,超过8周则为慢性OME。

有观点认为,应该在急性和慢性之间分出亚急性型,即发病3周以内为急性、3周至3个月之内为亚急性,超过3个月则为慢性。

无论临床上如何分型,急性和慢性的临床表现是相似的,治疗上更是有连续性。

目前,距OME病因学的深入了解还相距甚远,理想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也在继续探索之中。

一、流行病学在美国,每年大约有1000万儿童接受OME治疗,因此促进了美国最常见的鼓膜切开术和鼓室置管术的开展。

OME 可能造成20dB或以上的听阈提高,因此是导致儿童听力减退的一种重要疾病。

国外统计显示1岁以前的儿童50%发生过OME,到2岁时增加到60%,多数能够在3个月内自愈,但仍有30%~40%的患儿出现复发。

20世纪90年代有较多的OME流行病学研究,由于各国的研究方法不同,或研究人群的年龄不同,儿童OME的患病率在不同国家或地区有一定差异。

英国的一项资料对5~8岁学龄儿童的检测显示,OME在5岁儿童组中更常见,每年发病率为17%,而8岁组是6%。

同时对患儿进行检查发现双侧发病的极多见,在6~12个月的患儿中双侧发病约为76%,21~24个月的患儿中为30%。

来自新西兰的研究表明1004名5~8岁新西兰儿童的患病率为9.5%。

鼓膜置管联合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听力水平及复发的影响

鼓膜置管联合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听力水平及复发的影响

鼓膜置管联合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听力水平及复发的影响作者:周金兰钟康华李桃根敖红敏刘庆涛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21年第12期[摘要] 目的探讨鼓膜置管联合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对分泌性中耳炎(SOM)患儿听力水平及复发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9年1月江西省新余市人民医院治疗的SOM 患儿82例(106耳),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41例。

对照组接受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接受鼓膜置管与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联合治疗。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听力水平、复发率及并发症等。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15%)高于对照组(74.07%),复发率(3.85%)低于对照组(2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ABR阈值为(27.23±4.16)dB、ABRⅠ波潜伏期为(1.54±0.11)dB,低于对照组的(35.41±3.69)dB、(1.67±0.14)d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結论联合鼓膜置管、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治疗SOM效果确切且术后并发症、复发率较低,能够恢复患儿听力,可作为治疗SOM优选术式于临床推广。

[关键词] 分泌性中耳炎;鼓膜置管;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听力水平;复发[中图分类号] R746.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21)12-0091-04Effect of tympanic membrane catheterization combined with nasal endoscopic adenoidectomy on the hearing level and recurrence of patients with secretory otitis mediaZHOU Jinlan ZHONG Kanghua LI Taogen AO Hongmin LIU QingtaoDepartment of Otolaryngology, Xin yu People′s Hospital in Jiangxi Province, Xinyu 3380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tympanic membrane catheterization combined with nasal endoscopic adenoidectomy on the hearing level and recurrence of children with 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 Methods A total of 82 children with SOM (106 ear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7 to January 2019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with 41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nasal endoscopic adenoidectomy,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the combined treatment of tympanic membrane catheterization and nasal endoscopic adenoidectomy. The clinical efficacy, hearing level,recurrence rate, and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96.15%)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74.07%), and the recurrence rate (3.85%)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control group (20.37%).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ABR) threshold and ABR Ⅰ wave laten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operation (P>0.05). The ABR threshold (27.23±4.16)dB and ABR Ⅰ wave latency (1.54±0.11) dB after opera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35.41±3.69]dB, [1.67±0.14]dB)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e combination of tympanic membrane catheterization and nasal endoscopic adenoidectomy is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SOM with low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recurrence rate. It can restore children's hearing and can be used as an optimal surgery for the treatment of SOM in clinical promotion.[Key words] Secretory otitis media; Tympanic membrane catheterization; Nasal endoscopic adenoidectomy; Hearing level; Recurrence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作为耳鼻喉科常见病,多以中耳腔积液、听力下降等为主要表现,若不及时治疗,对患儿生长发育影响较大[1-2]。

中耳炎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中耳炎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中耳炎的症状及治疗方法中耳炎是累及中耳(包括咽鼓管、鼓室、鼓窦及乳突气房)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好发于儿童。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耳炎的症状及治疗方法,喜欢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哟!中耳炎的症状一、耳朵疼痛在得了中耳炎的时候,由于炎症侵犯了耳朵的内部,所以大家会产生比较强烈的疼痛感。

一般情况下这种疼痛是搏动性的跳痛,它会由于血液的运输频率而出现疼痛加重减缓的交替状态。

并且在耳朵疼痛的时候,可能会由于体位的不同导致脓液位置的改变,而出现体位性的变化。

二、听力下降得了中耳炎的时候,大多数的患者都会有轻微的听力下降的情况,因为耳朵的严重会影响到声音的传导,并且会干扰细胞对于声音的感知能力,所以很多患者会感觉听声音模模糊糊断断续续的。

三、耳朵流脓在耳朵炎症急性期的时候,耳朵内部会产生比较多的脓液,这是由于身体自身的免疫防御系统发挥作用而产生的一种反应,这种脓液往往是黄色的,并且有可能会流出耳道。

四、头痛中耳炎并不一定只是表现出耳朵的症状,还会有一些患者具有其他部位的症状,就比如说头痛就是中耳炎非常常见的一种表现。

因为耳朵是人们维持平衡的一个重要的部位,耳朵出现了问题会导致人们的定位能力出现偏差,所以就会产生比较强的头痛感。

五、全身症状中耳炎如果不及时治疗导致炎症扩散的话,很有可能会出现一些全身的症状,尤其是在抵抗力比较低下的时候,很多患者会出现全身发热,全身乏力等情况,这提示大家严重的症状比较严重,需要及时的消炎抗感染。

中耳炎治疗方法中耳炎是中耳内发生了细菌感染,主要的症状为早期感到耳闷,听力渐降,伴耳鸣。

鼓膜未穿孔前,除了耳痛剧烈外,还伴有畏寒、发热等。

当鼓膜穿孔后疼痛骤然减轻,但脓液自中耳流入外耳道,初为血水脓性,以后变为脓液。

一般主要是采取滴耳消炎药物治疗,如果无法改善,是可以采取手术治疗。

中耳炎危害在耳朵方面的疾病中,中耳炎是比较常见的,一般在小孩当中是最多见的。

孩子的抵抗力比较差,很容易患上各种疾病。

反复性中耳炎的症状与治疗:让听力重回清晰

反复性中耳炎的症状与治疗:让听力重回清晰

反复性中耳炎的症状与治疗:让听力重回清晰反复性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耳部疾病,它常常导致听力下降、耳朵疼痛、耳鸣等症状。

如果不及时治疗,反复性中耳炎可能会对听力造成永久性的损害。

本文将详细介绍反复性中耳炎的症状、治疗方法以及如何让听力重回清晰。

一、反复性中耳炎的症状听力下降:这是反复性中耳炎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患者可能会感到单侧或双侧的听力下降,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听力丧失。

耳朵疼痛:中耳炎通常会导致耳朵疼痛,尤其是在吞咽、打哈欠或张口时。

疼痛可能在一侧或两侧耳朵出现。

耳鸣:患者可能会感到嗡嗡声、轰鸣声或其他类型的噪音,这些声音可能会持续或间歇性地出现。

眩晕: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眩晕的症状,尤其是在头部运动时。

头痛:头痛可能是中耳炎的症状之一,尤其是在耳朵周围的区域。

二、治疗方法药物治疗:医生通常会开出抗生素药物来治疗中耳炎。

这些药物可以帮助减轻症状并预防感染进一步恶化。

引流:如果中耳内有液体聚集,医生可能会进行引流操作,将液体排出体外。

这有助于缓解症状并促进感染的愈合。

手术治疗:对于一些严重的病例,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包括鼓膜切开术、鼓膜置管术等,以改善中耳通气和引流。

三、如何让听力重回清晰及时就医:一旦出现中耳炎的症状,应尽快就医。

早期治疗可以预防听力进一步受损,并有助于更快地恢复听力。

遵循医嘱:按照医生的指示进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按时服药、定期回诊复查,以及避免自行更改治疗方案。

改变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预防中耳炎的复发。

这包括保持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减少烟酒摄入等。

预防感冒和感染:感冒和其他感染疾病可能增加中耳炎的风险。

通过增强免疫力、注意个人卫生等措施,可以降低感染的风险。

听力保健:在日常生活中采取适当的听力保健措施。

避免长时间暴露于嘈杂环境中,使用防噪音耳塞或耳机等防护设备。

定期进行听力检查,以及采取其他听力保健措施。

康复训练:如果听力受损严重,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康复训练。

中耳炎 病情说明指导书

中耳炎 病情说明指导书

中耳炎病情说明指导书一、中耳炎概述耳主要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中耳介于外耳和内耳之间,是位于颞骨中的不规则含气腔和通道。

中耳通过耳膜与外耳分开,并通过一个叫做咽鼓管的狭窄通道与鼻子和喉咙的后部相连。

中耳炎(otitis media)则是指发生于中耳部位的炎症,病变可累及中耳全部或部分结构,患者可出现耳部疼痛、耳道分泌物、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

临床上中耳炎多是由于细菌或病毒感染所引起。

该病好发于儿童,2岁和5岁是发病的高发阶段。

中耳炎的分类较多,其中以分泌性中耳炎和化脓性中耳炎较为典型,临床常见。

英文名称:otitis media其它名称:无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 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一般不会遗传发病部位:耳常见症状:耳部疼痛、耳道分泌物、听力下降、耳鸣主要病因:病原体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变态反应检查项目:体格检查、血常规检查、免疫学检查、颞骨 CT、听力检查、电耳镜检查、纤维耳镜检查、咽鼓管检查、鼓室穿刺检查重要提醒:中耳炎若不及时治疗,可造成永久性听力下降,因此患者一旦出现类似于中耳炎的症状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就诊,并积极配合治疗。

临床分类:根据《中耳炎临床分类和手术分型指南(2012版)》,将中耳炎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分泌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传导性聋及鼓室积液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

冬春季多发,是儿童和成人常见的听力下降原因之一,多为上呼吸道感染所致。

2、化脓性中耳炎分为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和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发病的时间通常界定为6周。

(1)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细菌感染引起的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病变主要位于鼓室,中耳的其他各部,如乳突的黏膜也有较轻微的炎症。

(2)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

耳鼻喉复习资料

耳鼻喉复习资料

耳鼻喉复习资料耳鼻喉复习资料耳鼻喉是人体中一组重要的器官,它们分别负责听觉、嗅觉和呼吸等功能。

在医学领域中,耳鼻喉学是一个独立的学科,研究与这些器官相关的疾病和治疗方法。

下面将为大家提供一些耳鼻喉方面的复习资料,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耳部疾病1. 耳聋:耳聋是指听力减退或完全丧失的病症。

它可以分为传导性耳聋、感音性耳聋和混合性耳聋等不同类型。

常见的原因包括耳道堵塞、中耳炎、耳蜗损伤等。

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助听器等辅助设备。

2. 中耳炎:中耳炎是中耳黏膜的炎症,常见于儿童。

它通常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症状包括耳痛、听力下降、耳鸣等。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生素治疗、疼痛缓解和保持耳道通畅等。

3. 眩晕症:眩晕是指人感到头晕目眩、周围物体旋转的症状。

常见的眩晕症包括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梅尼埃病和前庭神经炎等。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和行为疗法等。

二、鼻部疾病1. 鼻窦炎:鼻窦炎是指鼻窦黏膜的炎症,常见于感冒后。

它的症状包括鼻塞、鼻涕、头痛等。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生素治疗、鼻腔冲洗和鼻窦引流等。

2. 鼻息肉:鼻息肉是鼻腔黏膜的肿瘤样增生,常见于慢性鼻窦炎患者。

它会导致鼻塞、嗅觉减退和鼻出血等症状。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切除等。

3. 过敏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是一种过敏性疾病,常见于花粉、尘螨等过敏原引起。

它的症状包括鼻塞、喷嚏、流鼻涕等。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避免过敏原、抗过敏药物和免疫疗法等。

三、喉部疾病1. 声带息肉:声带息肉是声带黏膜的肿瘤样增生,常见于声带过度使用或声带炎症后。

它会导致声音嘶哑、声音疲劳等症状。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声带保护、声带功能训练和手术切除等。

2. 声带结节:声带结节是声带黏膜的结节状增生,常见于声带过度使用或声带炎症后。

它会导致声音嘶哑、声音疲劳等症状。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声带保护、声带功能训练和手术切除等。

3. 喉癌:喉癌是喉部黏膜的恶性肿瘤,常见于长期吸烟和饮酒者。

鼓室成形术后听力改善情况

鼓室成形术后听力改善情况

近年来,鼓室成形术迅速发展,对于慢性中耳乳突炎、胆脂瘤性中耳炎、鼓室硬化症、外伤引起的中耳传音系统的缺损,均可在急性炎症控制后行鼓室成形术。

鼓室成形术的重要原则是在尽量保留听骨链的基础上彻底清除病灶。

但对听骨链周围的病变,在清除病灶时听骨链的扰动与去除要慎重而又灵活掌握,即力求保存,不能保存也应权衡利弊。

其次要尽量保护鼓室内壁黏膜,因为鼓室内壁黏膜的损伤,特别是鼓岬部,易引起新修补的鼓膜与鼓岬部粘连,影响术后听力的提高。

另外,鼓室成形术有以下几点优势:1、可高效治疗所有耳病及并发症----鼓室成型手术通过切除中耳及周围骨质中病变组织藏匿的所有腔隙,最大程度减少了病灶的残留,并全面恢复听骨链的连续性。

目前已经将鼓室成形术全面升级,扩大了手术适应症,所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可一举治疗。

2、修复听骨链,重建听力---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穿孔鼓膜封闭形态接近正常,重建后听骨链的活动性及连续性良好,手术后听力会逐渐提高。

3、手术伤害小、并发症少---在显微镜下通过耳显微器械去除病变,同时修复鼓膜及重建听骨链,具有手术伤害小、并发症少、效果好的优点。

鼓室成形术要求手术分型能反映下述特点:各型的适应对象,清除病灶采用的进路,听骨重建方式,赝复物的性质,新鼓室的特征和是否分期。

故除鼓膜闭合修补术外,鼓室成形术还可分为五类:鼓膜成形加听骨重建术(Ⅰ型)、联合进路鼓室成形术技术(Ⅱ型)、改良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开放技术)(Ⅲ型)、分期鼓室成形术(Ⅳ型)和内耳开窗术(Ⅴ型)Ⅰ、Ⅱ、Ⅲ型鼓室成形术后的听力效果取决于3个因素:重建鼓膜的效能.重建听骨链的功效.中耳换气功能充足与否及中耳的静力压。

临床观察表明,除临床疗效即干耳时间、鼓膜愈合有一定差别外, 其听力效果都表明, 只要术中保留残余的锤骨柄就有利于提高重建鼓膜和听骨链的效能。

锤骨柄是听骨链杠杆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锤骨柄残端越长杠杆作用越大,而且有锤骨柄的支撑牵住移植筋膜, 使成形的鼓膜易形成锥状,即可以防止内陷、粘连, 又可防止筋膜外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听骨链成形术
听骨链常见的病损部位
1. 2. 3. 4. 5. 锤骨柄 锤砧关节固定 砧骨长脚破坏 镫骨上结构破坏 底板固定
听骨链周围病变:
听骨链周围粘膜肿胀或肉芽 (1)A-B gap 35~45 dB 少数>45dB (2)高频听力下降>低频听力 (3)贴补试验:A-B gap缩小,但达不到15dB以内 听骨链中断 (1)砧骨缺损多见,且多见于长突,严重者三块听骨缺失 (2)鼓膜穿孔:听力下降 40 dB左右 (3)鼓膜完整:听力下降 50~60 dB (4)听力曲线:平坦型 (5)贴补试验:听力下降,但有不改变者
鼓膜成形术的注意事项
• 手术注意事项:
1. 鼓膜的大小(前方斜角越大,面积越小) 2. 鼓膜的厚薄(过厚-重量增加,高频听力下降) 3. 鼓膜的僵硬度(过紧-劲度增加,导致低频下降) 4. 鼓膜的形状(要求呈圆锥形)
5. 听骨尽可能接触鼓膜的中央:
理由(1)鼓膜的最大振幅位于锤骨柄前后; (2)此部位的振动与声音的位相一致。
听骨链重建手术类型
1. PORP
2. TORP
3. 砧镫骨桥接
手术录像
• 部分听骨赝复物(PORP) • 全听骨赝复物(TORP)
人工砧骨
人工砧骨安装技巧
影响听骨链重建的基本因素
1. 病灶范围,伴或不伴乳突手术 ,开放或 完壁 2. 干耳、湿耳 3. 耳咽管功能 4. 残余听骨的状况 5. 听骨材料的选择
How we do it

中耳炎性疾病传导聋的复听手术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耳鼻喉科 陈穗俊 张志钢 郑亿庆 区永康
中耳炎性疾病传导聋的复听手术
•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及胆脂瘤型中耳炎
• 粘连性中耳炎 • 上鼓室内陷袋与鼓膜膨胀不全 • 鼓室硬化
复听手术的目标
• 清除中耳病变并建立中耳含气腔
• 重建完整的鼓膜
• 通过重新建立鼓膜与耳蜗之间的连接而
达到听力重建的目的
慢性化脓性耳炎及胆脂瘤型中耳炎
鼓室成形术的分型(Wullstein)
Type - Repair of TM (Myringoplasty) Type II - TM to Incus Type III - TM to stapes suprastructure (SS) Type IV - TM to Oval Window Type V - Fenestration I
伴有乳突手术的听骨链重建问题
1. 2. 3. 4. 5. 完壁式 开放式 完桥式 外耳道后壁重建式 上鼓室外侧壁重建式
• 鼓室成形术包括两部分:
– 鼓膜成形
– 听骨链成形
一、
鼓膜成形术
鼓膜成形的材料
1)最早:全厚皮肤。 2)现常用:颞肌筋膜,耳软骨膜。 3)新近:耳屏软骨,脂肪。
软骨用于鼓膜成形的历史
• 1959
• 1963
Utech首先使用将之架于镫骨头与鼓膜之间以加 高镫骨,后用来架于镫骨底板及鼓膜之间 Salen 和Jansen使用鼻中隔软骨行鼓膜成形
• 1967
• 1969 • 1973 • 1992
Goodhill用软骨-软骨膜瓣修补鼓膜
McCleve用复合岛状移植物修复上鼓室的缺损 Linde用复合软骨-软骨膜瓣修复后部邻近骨质缺损 Heermann提出栅栏状软骨瓣并沿用至今
上鼓室内陷袋Ⅳ级---上鼓室凿开、重建外耳道(修 复上鼓室)、重建听骨链,软骨-软骨膜瓣修补鼓膜
术前
术后
术后
• 手术录像
鼓室硬化
鼓室硬化的治疗原则 :
⑴清除影响传音及引流之硬化灶; ⑵镫骨底板活动:Ⅰ期补鼓膜及听力重 建; ⑶镫骨底板固定或两窗功能不好: 分两期进行 Ⅰ期补鼓膜 Ⅱ期听骨链重建或人工镫骨手术
II级 囊袋加深与锤骨颈相贴
III级 在2级基础上有部分鼓室盾板骨壁破坏
IV级 囊袋进一步加深,出现胆脂瘤

From:MRC Multi-Centre Otitis Media Study Group. Pars Tensa and Pars Flaccida Retractions in Persistent 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Otology & Neurotology, Volume 22(3)_May 2001_291-298
软骨用于鼓膜成形的优势
• • • • • 坚固,不易穿孔 有弹性及硬度,不易内陷 容易固定,不易移位 有一定抗感染性 传导性好
软骨用于鼓膜成形的缺陷
• 质量较大,稍影响振动 • 修剪、赋形有一定难度 • 术后若行鼓膜穿刺有难度
鼓膜成形术的方法 1)外臵法 2)内臵法 3)夹层法
耳屏软骨的鼓膜成形术(1) ---耳屏软骨取出技巧
上鼓室内陷袋切除+上鼓室外侧壁重建(软骨或 骨片),或同期行鼓膜臵管。
–显微镜下
–耳内镜下
右上鼓室内陷袋Ⅲ级并鼓膜膨胀不全Ⅱ级,行上鼓室内 陷袋切除+上鼓室外侧壁重建(软骨)+软骨补鼓膜。
术前
术后
3. 终末期(Ⅳ级):手术治疗

胆脂瘤局限于上鼓室:上鼓室进路切除病变 胆脂瘤累及鼓室、鼓窦及乳突:开放式乳突
1. 2. 3. 4. 5. 镫骨纤维骨化或底板的纤维化 人工听骨链与鼓室壁接触 听骨链的松紧度 听骨假体材料,脱出 重建鼓膜的形态,外侧移位等
术后听骨脱出原因
1. 2. 3. 4. 5. 6. 过长 鼓膜无锤骨柄,薄 假体角度不佳与筋膜接触不够 中耳负压 中耳炎症未控制 排异反应
术后感染问题
1. 2. 3. 4. 5. 鼻咽及鼻腔、鼻窦炎症 鼓室乳突残留病灶 开方式乳突腔过大,上皮化慢 术后感染 上鼓室外侧壁重建问题
听骨链重建的材料
• 要求: –1.耐用性 –2.传音好,不失真 –3.质量轻,小于5mg –4.生物相容性好,不排斥 –5.无传染
• 材料种类:
–自体材料:残留的锤砧骨、自体软骨、乳突骨 皮质 –同种异体材料 :异体的听小骨和软骨 –人工材料 :
• 生物相容性材料:聚乙烯,Teflon • 生物惰性材料:钛、钛合金、纯金、铂 • 生物活性材料:生物陶瓷
耳屏软骨的鼓膜成形术(1) ---移植物的制做
耳甲腔取软骨
耳屏软骨的鼓膜成形术(3) ---内臵法
耳屏软骨的鼓膜成形术效果
鼓膜成形术的成功率
1)早期(2-3年内), 国内外:89-92% 2)后期,38-81% 不等。 3)耳屏软骨,>95%
参考文献 1)Aggarwal R, Green K J M. Myringoplasty . The Journal of Laryngology ﹠otology(2006),120:429-432 2) 余力生,张会勇.耳软骨在中耳手术中的应用.中华耳科学杂志.2003,1:32-35
• 手术录像
谢谢!
上鼓室内陷袋与鼓膜膨胀不全
概 述
内陷袋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鼓室长期 处于负压状态而引起鼓膜向鼓室内凹陷 而形成的袋状凹陷。因部位不同分 ①松弛部叫上鼓室内陷袋。 ②紧张部叫鼓膜膨胀不全。
上鼓室内陷袋的分级
Schematic分级法,5级 0 级 正常鼓膜
I级 囊袋位于Prussak space.未与锤骨颈相贴
+上鼓室外侧壁重建(软骨或骨片) ; – 根治术,并Ⅰ期行听力重建。
上鼓室内陷袋手术的原则
• 彻底清除病变 • 改善咽鼓管功能 • 改善通气引流 – 乳突→鼓窦→上鼓室(鼓窦入口) –上鼓室→中、后鼓室(鼓峡) –鼓室→咽鼓管(咽鼓管口) • 有条件者重建支架结构(如上鼓室外侧壁)及传 音结构(听骨链及鼓膜)
粘连性中耳炎
• 粘连性中耳炎的治疗原则 :
– ⑴清除粘连带(包括鼓膜) – ⑵通畅引流,听力重建:通畅鼓峡、鼓窦入口及咽鼓管 鼓室口引流(去除锤骨头及砧骨,人工听骨Ⅲ型重建) – ⑶保持鼓膜张力:用软骨修补鼓膜 – ⑷重建鼓室含气腔:人工听骨可支撑鼓室含气腔的形成, 粘连严重者鼓室内可放臵软骨、硅胶膜,待二期手术取出。
正常鼓膜
︱级内陷袋,松弛部可见
Ⅱ 级 内 陷 袋
Ⅲ级内陷袋,松弛部未见
Ⅳ级内陷袋,松弛部未见
上鼓室内陷袋Ⅰ级伴分泌性中耳炎
上鼓室内陷袋Ⅱ级伴分泌性中耳炎
上鼓室内陷袋Ⅱ级伴鼓膜膨胀不全Ⅲ级
上鼓室内陷袋伴鼓膜膨胀不全
砧镫关节破坏
内陷袋转归与危害(1)
1. 中耳传音结构的破坏→传导性耳聋 2. 胆脂瘤形成→颅内外并发症
若中耳长期负压或反复并发分泌性中耳炎,可行鼓
膜切开臵管(普通管、T形管、外耳道鼓膜臵管)
上鼓室内陷袋Ⅱ级鼓膜膨胀不全Ⅱ~ Ⅲ级,经反复穿 刺冲洗,鼓膜膨胀不全明显好转,上鼓室内陷袋无改 善,耳闷塞感等症状好转,定期观察。
上鼓室内陷袋Ⅱ级伴鼓膜膨胀不全Ⅰ级及分泌性中耳炎,
行鼓膜切开臵管。
2.
进展期(Ⅱ~Ⅲ级):手术治疗
鼓膜成形术的并发症
1)术后感染 2)鼓索神经损伤 3)面神经麻痹 4)听力提高较差 5)外耳道狭窄,鼓膜外移 6)感音神经聋,眩晕
儿童的鼓膜成形
国内报道少,国外尝试多。 1)10-14岁前不做,考虑到耳咽管功能。 2)非胆脂瘤,中耳炎后遗症可考虑,但要严格 掌握适应症。 3)干耳必须一年以上,年龄越小,干耳时间需 越长。
内陷袋转归与危害(2)
1.松驰部→上鼓室胆脂瘤→中耳乳突胆脂瘤 2.紧张部→粘连性中耳炎 ↘鼓室窦胆脂瘤
内陷袋的治疗策略
1.病因:如变应性鼻炎、鼻窦炎、腺样 体肥大、胃食道返流等治疗 2.内陷袋:个体化方案
上鼓室内陷袋治疗
1. 早期(Ⅰ~Ⅱ级):
治疗原发病; 调节咽鼓管功能;


定期耳内镜检查(30°最好);
鼓膜穿孔的听骨链重建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