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品味语言

合集下载

现代散文阅读之品味语言

现代散文阅读之品味语言

现代散文阅读之品味语言【技法指津】品味语言主要指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和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就是分析、理解那些在文中起关键作用的语句,它们对形象刻画、事件叙述、结构安排、表达主旨产生的作用。

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就是赏析、品评散文语言的美感,在阅读、领悟中体会优美的语言所表现的艺术张力。

那么,哪些语句是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呢?我们一般认为应包括以下五种语句:(1)从作用上说,指那些能点明主旨的语句,或能显示脉络层次的关键性语句。

(2)从语句特点上说,指那些文中的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对文章内容的推进与衔接有关键作用的句子。

(3)从内容上说,指那些内涵较为丰富而且具有提示性或引导性的语句。

(4)从表达上说,指那些运用一定表达技巧且效果明显的语句或比较含蓄有深层含意的语句。

(5)从结构上说,指那些结构比较复杂,对理解文意有直接影响的语句。

如何品味语言,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找出文章的结构句:开头句、过渡句、转折句、结尾句等。

这些句子往往能起到展开情节、串联故事、揭示心理、升华主旨的作用。

找出这些句子,并体会其意义,对文章的理解就更深一层。

2.写人、叙事的句子。

有些句子是直接描写人物、叙述故事的。

这样的句子对人物性格的塑造和故事情节的发展都会起作用,不可忽视。

3.抒情句、哲理句。

在散文中,抒情与议论都是重要的表现手法。

那些抒情和表达哲理的语句一般都是文章的文眼,往往会起到揭示主题、表明中心的作用。

4.鉴赏语言艺术,要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语意和言外之意。

这时,我们只要抓住上下文内容去理解、分析,抓住其上下文的内在关联,就能品味出语言的不尽之意。

解答语言品味题的大致思路:扣关键,突破句子理解的难点;明语境,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含意;辨多义,理解句意的具体体现;找位置,判定内容或结构作用;析技巧,明了句子的表达效果;看褒贬,注意作者的情感倾向。

【范例解析】天池□刘白羽古人云:人在画图中。

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辛勤园丁84《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有感情地朗读”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

朗读,毫无疑问,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课堂训练”。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大家会看到教师一遍又一遍地要求、引领、指导学生朗读,朗读的形式也多种多样。

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

而品味语言,一直是语文教学的薄弱环节。

执教者传达不出语言文字的魅力,学生也就无从感悟。

如果养成学生品析语言的良好习惯,那么学生的身心将得到很大教育,写作水平也将获得发展。

作为老师,绝对不能只满足于把教参中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

否则,语文课就味同嚼蜡,或者如同嚼得干巴巴的没有任何色彩与味道的口香糖。

例如《春夜喜雨》这首诗是唐朝大诗人杜甫的作品,诗文词精美、妙不可言,读起来脍炙人口。

这是一篇多么好的文学佳作呀,但是却被大部分老师教成了如下模样:一上课,老师就对文题、作者、当时的历史背景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每句诗的大意进行认真讲解,然后就让学生背下来,教师的讲解也只是从字面上、浅层次的理解,只把它当成了“工具”来传授,这样的教学毫无感染力,学生只会感受到又要背诵很多枯燥解释的压力,学生不能真正感受到古诗的韵味。

我觉得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语音,体会人物的感情。

一、抓住关键词语,体会人物思想感情词语是构成课文的“砖”,抓住生动的、富有价值的词语,充分运用上下文和语境去理解,有利于学生读懂课文,要教会学生抓关键词深入理解文本。

如在教学列夫.托尔斯泰的《穷人》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穷人的高尚品质,在教学中我抓住桑娜抱孤儿回家后复杂的心理活动以及桑娜与渔夫的对话这些内容组织学生深入研读。

桑娜与渔夫的对话部分,有两处“沉默”,引导学生理解这两处“沉默”的不同含义,能更好地体会两人不同的性格。

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先从课文中找出这两处沉默,再进行体会。

也谈语文教学中的语言品味

也谈语文教学中的语言品味

也谈语文教学中的语言品味高尔基曾经说过:“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

”刘勰也曾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批文以入情。

”可见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品味语言”极其重要。

那么,什么是“品味语言”呢?所谓品味,就是指对文章语言的细心揣摩、辨析,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来传情达意的。

人们历来认为,真正的语文能力就是语言能力,真正的语文教学就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教育活动。

那么我们语文教师又该如何通过对语言的重锤敲打,挖掘出文章语言中潜在的内蕴,使学生的心灵和作者的心灵碰撞出火花呢?一说到“品味语言”我们就会马上想到“朗读法”,因为“朗读法”是指导学生品味语言中运用得最多的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确实如此,反复的朗读,“能使学生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总之,语言的品味离不开朗读。

不过,除了朗读法之外,还有很多好的方式方法值得我们去探讨。

下面是我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的一点思考和尝试,写出来与大家一起切磋。

一.在联系背景中品味语言语言的品味,需要品出作者蕴含在其中的情感,而作者的情感又与他当时写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紧密相连。

老师可以通过联系背景的方法引导学生感悟语言,体会作者的感情。

《最后一课》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选材巧妙,以小见大。

文章选取一所普通小学最后一堂法语课来反映尖锐的民族矛盾以及法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感。

“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

”这是自然环境描写,这句话在文章中好像是节外生枝,无关紧要。

其实这句话写出了小说主人公小弗郎士去上学路上的亲身感受,也充分展示了小弗郎士丰富真实的内心世界。

所以理解这句话非常重要。

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理解品味开头的自然环境描写的。

师:“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

”这是属于什么描写?有何表达作用?生:这是自然环境描写,写出了当时环境的美丽。

怎样培养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全文)

怎样培养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全文)

怎样培养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语文新课程标准》多次提到对品味语言的要求:“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进展想像力和审美力。

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

”“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从中我们可以感知编者对品味语言这个能力要求的重视。

可以说,重视对语言的品味与感悟,体现了语文学科的性质。

对于课文,可以把握的要素很多,但无论如何,品味语言是不可缺少的,张志公先生指出,如果不能从语言的角度去理解、分析、观赏、评论文学作品,恐怕其理解将会是模糊的,其分析将会是笼统的,其观赏的评论将会是浮泛的。

只有通过品味语言,才能达成对语言背后价值取向的感知和人文精神的内化。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呢?一、比较推敲通过比较,学生既可以具体地了解事物之间的相似,又可以具体地了解事物之间的相异,准确地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中形容东家之子的美是“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东家之子的美真是恰到好处。

优秀作品的语言也是这样。

我们在品味语言时不妨反其道而行之,增删原作的词语,通过对比分析来品味语言的精彩。

1.词语的比较推敲古今中外大家写作时对词语的锤炼是非常讲究的,如“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贾岛,《题诗后》)。

他们的论述及创作实践都说明了这一点。

法国作家福楼拜说:“我们不论描写什么事物,要表现它,唯有一个名词,要赋与它运动,唯有一个动词,要得到它的性质,唯有一个形容词。

我们必须继续不断地苦心思索,非发现这个唯一的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不可,仅仅发现与这些名词、动词或形容词相类似的词句是不行的,也不能因思索困难,用类似的词句敷衍了事。

”这些经过深思熟虑的词语的表达效果非同平常,值得好好品味。

如《荷塘月色》中描述月光时这样写道:“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品味欣赏语言的方法

品味欣赏语言的方法

品味欣赏语言的方法语言是人类交流的一种基本工具,它具有丰富多彩的形式和表达方式,如何进行品味和欣赏,是我们在学习和使用语言过程中必须掌握和提升的能力之一。

以下是我总结的品味欣赏语言的几种方法。

一、涵义理解涵义理解是懂得语言精髓的基础,通过理解语句表达的意思、情感和思想,能够更深入地领略语言的美妙和魅力。

具体方法包括:1.1 理解词汇的意义:注意单个词汇在语句中的位置和作用,根据语境判断其具体意义,以做到正确应用;1.2 推导句子整体意义:根据每个词汇的意义,推导整个句子的意义,搞清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1.3 品味语言的寓意和隐喻:寓意和隐喻常常是语言之美的来源,读者要关注这些紧盯表面之下的深层含义,深入理解语言的内涵和艺术。

二、语音韵律语音韵律是语言的音调和节奏特点,它决定了语言的音乐性和节奏感,通过感受声音、韵律和语气,读者可以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力和品味。

具体的方法包括:2.1 注意语调的变化:语调的高低升降决定了语言的节奏感和感染力,读者要注意语调的变化,特别是在对话中要做到贴切情感;2.2 体验语言节奏感:语言的节奏感有时比语义更重要,读者可通过朗读、听课、跟读等方式,感受语言的音乐性和舒畅感;2.3 观察语音元素的变异:最后是要关注语音元素的音位变异,包括声母、韵母、调式等,这些元素的表现变异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使读者感受到音效带来的美感。

三、语法结构语法结构是指语言的语句结构和组织方式,通过感受语句的结构和句式,读者可以体验到语言的灵活性和流畅感,♀♀♀♀♀♀『辖约菘壳螅有助于提高语言理解力和写作能力。

具体方法包括:3.1 确认句式的种类:各种不同句式的表达方式会影响语言的强度和表达效果,读者可通过对文本的观察,判断每个句式的种类和表达效果;3.2 意识到语句的结构和层次:语言的层次和结构是理解语言的关键因素,读者可以通过阅读句子的结构,提高理解语句的能力,这也是在写作时一个重要的技巧。

高三现代诗歌解析知识点深入

高三现代诗歌解析知识点深入

高三现代诗歌解析知识点深入现代诗歌,以其形式多样、内涵丰富、语言优美等特点,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对于高三学生而言,掌握现代诗歌的解析方法,不仅有助于提高文学素养,还能锻炼审美能力、提升语文成绩。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对现代诗歌解析的知识点进行深入探讨。

一、现代诗歌的基本概念与特点1.1 现代诗歌的定义现代诗歌是指在我国新文化运动以来,以白话文为载体,打破传统诗歌格律束缚,注重个性表达和情感抒发的诗歌形式。

与古代诗歌相比,现代诗歌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2 现代诗歌的特点(1)形式自由:现代诗歌不受传统格律的限制,诗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情感需要,自由发挥,创作出不同形式的诗歌。

(2)内容多样:现代诗歌涉及社会、人生、自然、哲理等多个领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时代感。

(3)语言创新:现代诗歌在语言运用上,追求新颖、独特、富有表现力,善于运用隐喻、象征、通感等修辞手法。

(4)情感真挚:现代诗歌强调抒发诗人内心的真实情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二、现代诗歌的解析方法2.1 把握诗歌的主题一首现代诗歌,往往围绕一个中心主题展开。

在解析诗歌时,首先要抓住诗歌的主题,理解诗人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2.2 分析诗歌的结构现代诗歌的结构形式多样,有的一首诗歌就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有的则由多个片段组成。

在解析诗歌时,要分析诗歌的结构,理解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

2.3 品味诗歌的语言现代诗歌的语言富有魅力,是诗人情感和思想的载体。

在解析诗歌时,要注重品味诗歌的语言,体会其中的韵味和美感。

2.4 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现代诗歌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隐喻、象征、通感等。

在解析诗歌时,要识别并鉴赏这些修辞手法,理解它们在诗歌中的作用。

2.5 感受诗歌的情感现代诗歌的情感真挚,是诗歌的灵魂。

在解析诗歌时,要深入体会诗歌的情感,与诗人产生共鸣。

三、现代诗歌解析实例分析3.1 实例一:《再别康桥》(1)把握主题:诗人徐志摩以真挚的情感,抒发了对康桥的留恋和对爱情的向往。

品味精准语言 体会独特情感

品味精准语言  体会独特情感

品味精准语言体会独特情感【摘要】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被文字的魅力所打动。

精准而贴切的语言可以触动人心,传递独特的情感。

词语的品味影响着我们的体验,使情感表达更加真切。

正是这种精准的语言和独特的情感让我们感受到了灵魂的震撼,体会到了心灵的共鸣。

当我们用心去品味语言的美丽,用心去体会情感的独特,就能更深刻地感受到生活的意义和美好。

品味精准语言,体会独特情感,从而使我们更加敏锐地感知世界的美妙,理解生命的真谛。

通过精准的语言表达情感,我们能够传递出真实的感受,让他人感同身受。

品味精准语言,体会独特情感,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深刻而丰富。

【关键词】精准语言,情感表达,文字魅力,独特情感,体验,词语品味,灵魂,真实感受,心灵共鸣,品味,结论。

1. 引言1.1 体验文字魅力体验文字魅力,就如同漫步在一片绚丽的花海中,细腻的花香扑鼻而来,让人心神愉悦。

文字,是思想和情感的载体,能够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精准的选词,引发读者内心深处的共鸣和情感共振。

当我们读到一段优美的文字时,仿佛置身于感受到文字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体验到文字的魅力。

文字的魅力在于其独特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一篇精彩的文章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与思想,仿佛与作者进行了心灵的对话。

每个词语的选择都是精准的,每句话都能触动我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通过文字,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的用心与情感,从而打动我们的心灵,引发我们深刻的共鸣。

体验文字魅力,就是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文字的力量,被文字所打动和感动。

文字不仅是一种表达方式,更是一种情感的传递和共鸣的桥梁。

通过品味精准的语言,我们可以体会到独特的情感,感受到文字带给我们的无限魅力。

1.2 情感表达艺术情感表达艺术是人类交流和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精准的语言表达,我们可以让自己的情感得到最真实的展现,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他人的情感。

在文学作品中,情感表达艺术常常被视为关键因素之一,它可以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更深刻地感受到作者想要传达的情感。

品味语言 畅谈感受

品味语言 畅谈感受

品味语言畅谈感受面对高中生,小说单元的教学教师尤其要处理好阅读与讲解的关系。

阅读,指学生个体对文本的阅读,也指教师的范读。

讲解,指学生个体或学生小组成员所讲的第一阅读感受,也指老师的讲解。

一、还学生阅读的权利学习小说首先离不开阅读,尤其重要的是学生要先于教师的提示与讲解进行纯文本的阅读,教师要向学生讲述这种阅读的重要性,要给学生阅读文本的时间,施以策略引导学生阅读。

教师绝不可剥夺学生阅读文本的权利,以讲代读。

有了良好的阅读,学生才会畅谈个人独特的理解与感受,才会与他人交流同一篇作品的不同的阅读理解与感受,才会不断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水平。

因为“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获得意义的心理历程”,阅读伴随着读者一系列的心理活动,面对同一文本,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教师和学生也一样会有各种不同的理解与感悟。

我们对一个文本的首次阅读和再次阅读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

教师的阅读理解只是一个层面,学生个体的阅读理解才是最重要的层面。

小说教学的实质是师生平等的交流阅读理解和感悟的过程,这里师生阅读信息的交流与反馈应该形成高效的循环。

当然,学生的理解与感悟或深或浅,或多或少。

但教师,必须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自主阅读文本的时间和权利。

二、教学生阅读的方法阅读要讲究方法,一般名篇课文的阅读必须研读。

阅读还要具有反复性。

教师要特别尊重和鼓励学生的这种阅读行为。

其意义在于这份尊重和鼓励会直接影响到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阅读水平的提高,这里有一个核心的方法问题——先于教师的提示与讲解而阅读文本是好方法,同样,先于教师的提示与讲解而畅谈对文本的第一阅读理解和感悟,同样是提高阅读水平的好方法。

而不是相反,即质疑——讨论——答疑,在这种步骤之下,往往会把学生的第一阅读理解和感受隐藏、遮盖在一系列的疑问之后。

在全班讨论,尖子回答,教师总结的模式下教师往往会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强加在学生的理解之上。

相反,先让学生畅谈对文本的第一阅读理解和感受,再质疑,最后总结时,教师和学生在不同的阅读过程中意识到的许多疑惑会得到不同程度的解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动,富有诗意。
首 页
作者对乡村常景的喜爱之情淋漓尽致地抒发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考查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根据四个“到
了„„他们„„”相同的句式,“他们”即菜地里的葱 以及四次重复出现的“排列成一行一行”,可判断运用
了排比、拟人、反复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亲切
第三节 品味语言
品味语言
真题体验
考点:体验 · 解读 考点涵析 应考链接 基础:整合 · 点拨 典型例题 技法点拨 题点:矫正 · 突破 矫正突破 巩固练习
品味语言
训练:巩固 · 反思
真题体验
(2013·安徽)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23分) 远去的乡村 李汉荣 ①“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你们只听见
首 页
菜地的葱行 中,她在____________ 秀才的诗行 里, 她在_____________ 豆荚的笑声 中,她在____________ 蛐蛐的琴音 里。 她在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题目中明
确了答题段落。从这些段落中,找寻相关的景物,仿 照例句句式和内容回答即可。
首 页
辛弃疾先生在宋朝这样说,我可是来自着蛙歌一路走过来的。我童年的摇篮,少说也被几百万只青蛙摇动过。我妈说: 一到夏天外婆就不摇你了,远远近近的青蛙们都卖力地晃 悠你,他们的摇篮歌,比你外婆唱的还好听哩,听着听着, 你咧起嘴傻笑着,就睡着了。
品味语言
真题体验
②小时候刚学会走路,在泥土的田埂上摔了多少跤?
纸啊!我说:这是诗,诗就是一行一行的。父亲说:原
来,你们在纸上学我栽葱哩,一行一行的。
品味语言
真题体验
⑥你听见豆荚炸裂的声音吗?我多次听过,那是世上 最饱满、最幸福、最美好的炸裂声。所以,我从来不放什 么鞭炮和礼花,那真有点儿虚张声势,一串剧烈爆响之后, 除了丢下一地碎纸屑,更无丝毫诗意。那么我怎么庆祝我
我趴在地上,哭着,等大人来扶,却看见一些虫儿排着
队赶来参观我,有的还趁热研究我掉在地上的眼泪的化
首 页
学成分。我扑哧一笑,被他们逗乐了。我有那么好玩, 值得他们研究吗?于是我静静地趴在地上研究他们。当 我爬起来时,我已经有了我最初始的昆虫学。摔跤,原
来是我和土地举行的见面礼:你必须恭敬地贴紧地面,
才能接受土地最好的生命启蒙。
首 页
野草掩护的蛐蛐的琴房,正在演奏《诗经》里的某个
曲调。
品味语言
真题体验
⑦纵着走过来,横着走过去,我不识字的父亲,披一身 稻花麦香,在阡陌上走了几十年,我以为他只是在琢磨农 事。可是,当他的田亩和更广裹的田亩,被房地产商一夜之 间全部收购,种植了茂密的钢筋水泥,然后无限期地转租给
首 页
再也不分泌露水,不生长蛙歌,仅仅隶属于机械和水泥的永
品味语言
真题体验
③现在,在钢筋水泥浇铸的日子里,你摔一跤试试?你 跌得再惨,把身子趴得再低,也绝然看不见任何可爱的生
灵,唯一的收获是疼痛。
④稻田与荷田,只隔着一条田埂,他们是一对上千年的
首 页
老邻居,是芳邻。稻与荷,各自站在各自的水里,猜测着对 方的冷暖和心事。他们也暗中喜欢着对方,经常互相交换 些小礼物:这边把多出的荷香捧过去,那边就把宽裕的月 光沿沟渠送过来。喜欢串门的青蛙也善意地丈量一下双方 的水深水浅,重复一些古老的忠告。秋收后,就有细心的婶 子说:这两块田里长的东西就是不一样嘛,稻米里有一股
首 页
面朝土地,谦恭地低下 (2)听豆荚炸裂声后的感悟:_____________________ 头来,拾进篮子里的,全是好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作者情感的体会。本题要求用
原文中的话回答,在第②和⑥段分别找寻符合题意的
抒情语句即可。
品味语言
真题体验
3.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⑤段中画线的句子。(5分) 运用了拟人 (比拟)、排比的修辞手法。把葱行拟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赋予它人的思想行为,更生动、优美,充满了诗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排比句式的运用,表现了菜地里的葱的整齐优美 ,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荷的香,莲藕里藏着稻米的香。
品味语言
真题体验
⑤菜地里的葱一行一行的,排列得很整齐很好看。
到了夜晚,他们就把月光排列成一行一行,到了早晨,
他们就把露珠排列成一行一行;到了冬天,他们就把雪
首 页
排列成一行一行。那些爱写田园诗的秀才看见了,就学 着把文字排列成一行一行。种地的父亲看见书上一行一 行的,问我:这写的是什么?为啥不连在一起写?多费
首 页
觉得只得我庆祝的时刻呢?我的秘诀是,来到一个向阳的
山坡,安静地面对着一片为着灵魂的丰盈和喜悦而缄默着 天真嘴唇的大豆啦,绿豆啦,小豆啦,豌豆啦,红豆啦,听 他们那被太阳的一句笑话逗得突然炸响的“辟辟啪啪” 的笑声,那狂喜的、幸福的炸裂;美好的灵感,炸得满
地都是。
品味语言
真题体验
诗,还用得着你去苦思冥想吗?面朝土地,谦恭地低下 头来,拾进篮子里的,全是好诗。你即使在田野里追赶 一只老鼠,也能到达一首诗的附近,离老鼠洞不远,是
品味语言
真题体验
2.第②段写在田埂上摔跤,第⑥段写听豆荚炸裂声,分别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悟?请用原文中的话回答。(4分) 你必须恭敬地贴紧地面, (1)在田埂上摔跤后的感悟:_____________________ 才能接受土地最好的生命启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恒荒芜时,我才突然明自:我那不识字的父亲,他纵着走过 来,横着走过去,他一生都固执地走在一首诗里,他一直都 在挽救那首可能真的要失传的田园诗。 (有删改)
品味语言
真题体验
1.根据文中④⑤⑥段的内容,请仿照下面划线的短语,完 成填空。(4分) 乡村的诗意在哪里?让我来轻轻告诉你: 她在童年的蛙声中,她在稻田的荷香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