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关键句子,赏析语言特色(通用)

合集下载

赏析语言的技巧3篇

赏析语言的技巧3篇

赏析语言的技巧3篇精品文档,仅供参考赏析语言的技巧3篇赏析语言的角度有很多,在做语言赏析题时,首先要找准切入点,然后再运用简明、连贯的语言进行分析,这样才能有效而精确地赏析语言。

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赏析语言的技巧1语言赏析和写作方法分析,是语文中考中的重要考点。

提高语言赏析能力和理解、把握文章写作方法的能力,是语文复习备考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一、赏析语言的技巧语言赏析主要是指欣赏、品味文章中优美、精辟的词句,理解其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怎样进行语言赏析呢?第一,要了解不同文体的语言特点。

一般来说,实用文体如记叙文的语言生动、形象,说明文的语言简洁、准确,而议论文的语言精练、缜密。

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又各具风格,如散文的语言优美动人;诗歌的语言凝练、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小说的语言传神、富有个性化的魅力;戏剧的语言则围绕矛盾冲突,扣人心弦把握住不同文体的不同语言特点,就为准确地进行语言赏析作了很好的知识储备和基础铺垫。

第二,要掌握不同文体的语言所起的作用。

议论文和说明文的语言都讲究准确,但是说明文中的语言准确,是为了更好地突出被说明对象的特征;而议论文中的语言准确,是为了突出观点的正确,论据的有力,使论证更符合逻辑。

散文和诗歌的语言都讲究凝练,但是诗歌则要求更高,添一字则多,减一字则少,且要求语言铿锵,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具有音乐美的特色。

第三,要把握语言赏析的切入点。

语言赏析大致有以下几种切入点:1.抓关键词。

关键词主要指在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特别是动词、形容词的巧妙使用,能够突出人物或事物的特点或特征。

2.抓主旨句。

主旨句或点明中心,或总结全文,或说明事理,或表达感悟,在文章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3.抓修辞句。

主要指运用修辞手法的语句。

这是最常用的语言赏析切入点。

如排比句的气势磅礴,比喻句、拟人句的生动形象,反问句的发人深思等。

4.抓感情或含义深刻句。

主要指文中具有强烈感情色彩和深刻含义的句子。

鉴赏文章的语言特色 (实用版)

鉴赏文章的语言特色 (实用版)

分类 我 们 一 起 努 力! 讲练 (一)词语的锤炼 1、【解题示例】:2011湖北卷 汪曾祺《才子赵树理》 学生答案展示 ①运用简洁、具体的词语,如“高”、“长” 、 “细长”等简洁地刻画了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展示 ①用“高”、“长”、“细长”分别形容个子、脸、 眉眼,简单紧凑,寥寥几笔,形象地勾画出了赵树理 的高瘦的外貌特征。
分类 讲练
我 们 一 起 努 力!
(二)句式的选用 1、【解题示例】:季羡林《夹竹桃》 句式整齐,使语言具有整饬之美, 句式整齐,使语言具有整饬之美, 写出夹竹桃长开不败的韧性,赞叹其 写出夹竹桃长开不败的韧性,赞叹 旺盛生命力。 其旺盛生命力。
句式+句式效果+文本内容概括+主旨情感
分类 讲练
我 们 一 起 努 力!
笑 傲 考 场
(二)2009年湖北卷 杨振声《书房的窗子》 ①选用了诸如“山阴水曲”“隐翳”“枝叶扶疏”“清 ②窗子的功用,虽是到处一样,而窗子和方向,却有各 虚”“清晖”等有文言色彩的词语,格调典雅。(或:在 人的嗜好不同。我独喜欢北窗,那就全是光的问题了。 用词上使用了对比手法,如“强烈”与“清淡”“敞开” 说到光,我有一致偏向,就是不喜欢强烈的光而喜欢清 与“隐约”“中午的骄阳”与“落日的古红”等成对的词 淡的光,不喜欢敞开的光而喜欢隐约的光,不喜欢直接 语并举,使语言繁富而典雅。) 的光而喜欢反射的光。就拿日光来说罢,我不爱中午的 ②句式上长短相间,以长句为主,且整散结合,错落有致, 骄阳,而爱“晨光之熹微”与落日的古红。纵使光度一 具有典雅之美。 样,也觉得一片平原的光海,总不及山阴水曲间光线的 ③使用排比,如接连使用了三个“不喜欢……喜欢……”, 隐翳,或枝叶扶疏的树阴下光波的流动。至于反光更比 显得整齐、工整、典雅。(或:多处直接引用了古典诗文 直光来得委婉,“残夜水明楼”,是那般的清虚可爱; 名句,如“晨光之熹微”“残夜水明楼”“明月照积雪”, 而“明清照积雪”使你感到满目清辉。 使语言具有古典韵味。) 17.本文语言典雅,请以第②段为例,从词语运用、句 式选择、修辞方法三个方面加以简要赏析。

语文备考阅读答题技巧之品味语言特色

语文备考阅读答题技巧之品味语言特色

语文备考阅读答题技巧之品味语言特色[解题指导]主要考查三点:1、理解词句的含义;2、分析句子的作用;3、词句的表达效果(语言赏析)(一)理解词语的含义:先明确词语的本义、引申义,再联系上下文结合特定语境揣摩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答题表述:“╳╳”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例如: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2011年《路,在没路的地方》) 要使我们人生拥有与众不同的风景,就必须让自己的生命走一条与众不同的旅程。

答:“风景”原指供人观赏的自然景物,这里比喻人生的美好境界。

(二)理解句子的含义:主要指对句子深层意思的领会,对句子修辞方法的理解,对作者用意的解说。

理解句子本质上是一种“替换”,说穿了就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说明深刻含蓄的语言。

技法一,抓关键词:通过抓关键词,弄清关键词的本义及其在语境中的意思,从而推知句子的深刻含义。

例1,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2011年《幸福》)宫殿里有叹息,茅屋中有歌声。

解析:关键词“宫殿”在文中指“富人”,“茅屋”指“穷人”。

这句话的含义:富人也有烦恼,穷人也可快乐,幸福不为财富左右。

技法二,结合语境:有些句子的含义与上下文有着密切的联系,其答案也往往就在前面或后面的句子中,或者是原句,或者稍微变通一下即可。

例2,理解下面画线句子的含义。

(2011年《幸福》)我们终日忙碌,头脑里装满了市场和物价,壮丽的日出和春天等待观赏,我们无暇。

解析:结合语境分析,“壮丽的日出和春天”指自然的美丽和生命的美好;为什么“我们无暇顾及”?因为我们头脑里装满了市场和物价。

这句话的含义:我们忙于追求财富,无暇观赏自然的美丽和生命的美好。

(三)理解句子的作用:主要从内容、结构、位置入手分析。

1、内容上的作用:点明中心、主旨;总结全文、深化主题;2、结构上的作用:线索作用,贯穿全文;为下文埋下伏笔或作铺垫;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前后照应。

①开头句子的作用: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诗歌赏析技巧与品味语言(2)

诗歌赏析技巧与品味语言(2)

诗歌赏析技巧与品味语言(2)诗歌赏析技巧与品味语言(二)平淡又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人。

如:归园田居(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三)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

如李商隐《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四)明快其特点是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

如白居易的新乐府诗。

如:梦微之(白居易)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断相闻。

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

(五)含蓄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如: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词人惜花,为花悲喜,为花醒醉,为花憎风恨雨,实际是含蓄地表达了青春韶光短暂、好花不常的.惋惜之情。

(六)自然即不加雕饰的率真朴素的语言,多用口语,较少炼字,读来平白如话,自然生动,韵味无穷。

如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把酒问月》)“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七)简洁其特点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如贾岛《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诗中把问话----“师往何处?” “采药于何处?”等全都省略,用答句包含问句的手法完成了全诗,全诗仅有二十字,相当简练。

(八)精练要求用尽量少的语言去表达丰富的内容,用语要准确、生动、形象。

如陈子昂《送魏大从军》中“雁山横戈北,狐塞接云中”句,一“横”字写出雁门山地理位置的重要,它横亘在代州之北;一个“接”字,既逼真地描绘出飞狐塞的险峻,又点明飞狐塞是与云中郡连成一体的。

品味关键句子,赏析语言特色(通用)复习过程

品味关键句子,赏析语言特色(通用)复习过程

品味关键句子,赏析语言特色(通用)品味关键词句,赏析语言特色考向1指出词语在文中指代的内容(说明文中比较多见)确定词语的指代对象,是理解词语在文中含义时经常涉及的一个问题。

人们为了行文简洁,经常用指代词语指称已说过的内容。

因此,掌握确定指代词语指称对象的方法,对培养现代文阅读能力很有帮助。

解题方法从代词前面的文字中找答案。

大多数情况,“这” “那”等代词指代的内容都是它前面的某个句子或某个短语。

考向2根据语境填写动词、形容词或关联词这是考查学生掌握语文知识与能力的有效方法。

解题方法首先要准确理解词语的含义,其次看所填词语与主语、宾语或中心语的搭配是否恰当,最后根据上下文合理推断,选择最合适的词语。

考向3理解句子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包括三层意思:首先,理解句子的表层意义,也即字面意义。

一般说来,句子的字面意义理解起来并不困难。

其次,理解句子的语境义,即在一定的语境中句子的临时意义,这是中考考查的重要内容。

第三,理解句子的句外意义,也即“言外之意”,这也是中考常考的内容。

解题方法1 •从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入手,通过对其语境意义的把握来理解句子的含义。

2.从句子的结构入手。

如果是单句,哪是主干,哪是枝叶?如果是复句,有几个层次,相互之间的关系是什么?通过确定句子的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把握句子的含义。

3.从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

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对理解句子的含义至关重要。

如果是总领句,必须从下文搜索相关信息;如果是总结句,就须上溯,从上文寻找相关信息,确定答案要点;如果是过渡句,就要密切关注上下文段的内容,准确理解它的内涵4.从句子的表达特点入手。

有些句子在表达上具有显著的特点,比如,有些句子打破常规,采用超常的组合方式;有些句子运用了一定的表现手法;有些句子运用了一定的修辞手法。

对以上这些句子,要从它们的表达特点入手,分析它们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或技巧,进而揣摩它们的表达目的或表达效果,这样,才会对句子有较深刻的理解。

语言特色的赏析

语言特色的赏析

,语言特色的赏析1,本文语言生动、优美而又亲切自然,充满文雅的书卷气,特别是多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给我们展现出一幅……的画面,令人读后久久沉浸于这种美的享受之中。

2,本文句式灵活多变,长句、短句、排比句、对偶句、反问句等等,生动活泼,摇曳多姿,尽显华彩,富有很强的节奏感和表现力,令人百读不厌,回味无穷。

3,本文中的……,抓住了……的特点,运用……几个极富表现力的动词,把……写得惟妙惟肖,给我们展现出一幅……的图画,令人读后有身临其境之感,所见之景如在目前。

4,本文所表达的……感情,深沉隽永,感人至深,读者无不为那份真挚而浓烈的感情而动容,始知天下……之情与共。

5,本文语言极富夸张、讽刺的味道,特别是……几句,把……的形态刻画得入木三分,令人捧腹大笑之后又进入对……的深深思考,令人受益匪浅。

6,本文语言极富哲理,特别是……几句,告诉我们……,使我们读后懂得了……的道理,并能启发我们对……进行更深层的思考,令人受益匪浅。

二,写作手法的赏析1,小中见大:本文从我们所熟知的……入题,抓住……的……特点,让我们从平常小事中领悟到深刻的生活道理。

(或从平常小事中体现出了崇高的思想境界;或从平常小事中表现出美好的精神品质。

)例,《哨子》《帆》《萤火虫》。

2,对比:本文巧用对比,把……和……巧妙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让读者很自然地从对比中感觉到……的变化(或说优劣好坏),从而鲜明地表现出……。

例,《范进中举》3,象征:本文运用象征的写作手法,抓住了……与……相似的特点,通过对……准确的描写刻画,更好地达到了表现……的目的。

例,《白杨礼赞》4,巧合:本文巧妙地运用了巧合,……,既在读者的意料之外,却又在生活的情理之中,很好地表现了主题,令人读后不免颔首称许。

例,《麦琪的礼物》5,抑扬:本文运用了抑扬之法,作者的本意是……,而先……,令读者更全面深刻地认识……,使所表现的对象更丰满,更鲜明。

例,《白杨礼赞》6,衬托:本文运用了衬托之法,用……的……衬托……的……,使作者对自己的表现对象的表达意图更明确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2016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2篇 现代文阅读 第12课时 品味重要词句,赏析语言特色作业(含解析)

2016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2篇 现代文阅读 第12课时 品味重要词句,赏析语言特色作业(含解析)

第2篇现代文阅读第12课时品味重要词句,赏析语言特色一、[2015·资阳]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燃烧的木棉梁惠娣①在更远的南方,春天是木棉花燃烧的季节。

②在一个下着微雨的早晨,我在街心公园中散步。

走着走着,一棵木棉树出现在我的面前。

它枯褐色的枝干像垂暮老人布满皱纹沟壑的脸,充满沧桑的样子,一点也不好看。

一抬头,才发现无数硕大、深红的木棉花在头顶密匝匝地开放,像天空中飘过来一团火红火红的云,又像一道红艳艳的朝霞,也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火,映红了一片天空,是那样耀眼夺目。

偶尔,有开得正艳的木棉花从枝头落下,“啪”的一声落到地上,掷地有声,那样响亮,那样决然。

③在这样的春天,我最爱到图书馆里看书。

图书馆旁边有一个明如镜子的小湖,湖水清澈。

湖边,一棵古老的木棉树临湖岸而长,它一树灰褐的枝干,未待绿叶长出,先开出一树繁盛无比的红花来,像美人临水梳妆。

她伸出纤纤玉手,描唇画眉,那艳红亮丽的木棉花便是她发髻上的头饰。

满树盛开的木棉花与湖水中的倒影交相辉映,更令人感到惊艳绝伦的美。

我每次到图书馆,都坐在靠窗的座位上,安静地阅读。

偶尔从书页间抬头,看到无数开放着的木棉花像无数张笑脸,如此灿烂热烈,奔放到肆无忌惮....的样子。

那时那刻,我的心里也开出一朵朵热情奔放的木棉花来,满心欢欣与感动。

有木棉花相伴的闲读,更觉舒心惬意。

④在这个木棉花盛开的时节,流连在燃烧的木棉花下,禁不住吟咏木棉花的诗句,惹几分追昔怀远的情思。

⑤宋代诗人杨万里在《三月一十雨寒》诗中写道:“姚黄魏紫向谁赊,郁李樱桃也没些。

却是南中春色别,满城都是木棉花。

”意思是说,像姚黄魏紫这样名贵的花要向谁要,就连李子樱桃这样的小家碧玉的花也没有。

但是南方春色却有不同,满城都是木棉花。

生动地描绘了南国红棉闹春的绚丽景色。

我能想象,走在开遍全城的木棉花下,该是怎样繁盛热闹的景象。

⑥明末清初女诗人张乔的《春日山居》里也写到了木棉花,诗曰:“二月为云为雨天,木棉如火柳如烟。

品味语言 鉴赏细节

品味语言 鉴赏细节

品味语言鉴赏细节品味语言,就是对语言的鉴赏和欣赏能力。

语言作为人类交流的工具和艺术形式,充满着美丽和力量。

品味语言需要从鉴赏细节入手,细细品味其中的美妙之处。

在鉴赏语言细节时,需要留意语言的选择和运用。

语言的选择可以体现人的智慧和能力,用词准确、恰当能够更好地传达信息。

优美的语言运用也能够增加阅读体验的美感。

在一篇散文中,作者运用了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绘自然景色,读者不仅能够感受到文字所传达的美丽,还能够通过运用的词汇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鉴赏语言细节不仅要注重语言的表达,还要关注语言中的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是语言美的体现,通过巧妙的修辞手法能够使语言更加生动、鲜活。

比如说,修辞手法中的比喻、拟人等手法能够赋予事物以生命力,让读者感受到文字背后的情感。

修辞手法也能够使语言更加富有音乐感,例如排比、对偶等手法都能够使句子更加优美、流畅。

鉴赏语言细节还涉及到语言的音韵和节奏。

语言的音韵和节奏是语言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读者可以通过欣赏语言中的音韵和节奏,更好地体验语言的美妙。

一首诗歌中的韵律和押韵能够使读者产生一种快感,读起来更具有节奏感。

语言的音韵变化也能够使整个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鉴赏语言细节还应该注重语言中所传递的意义和思想。

语言不仅仅是装饰文字,更是传递思想和感情的工具。

在鉴赏语言细节时,要关注文字背后所传达的更深层次的信息。

通过读者对文字的细细品味,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思考和感悟,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意义。

品味语言,鉴赏细节,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语言的美妙之处。

通过对语言选择、修辞手法、音韵节奏和意义思想的深入剖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体验到语言的魅力,同时也能够提升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平时的阅读和写作中,我们应该注重对语言细节的品味和鉴赏,从而更好地感受到语言之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味关键词句,赏析语言特色考向1 指出词语在文中指代的容(说明文中比较多见)确定词语的指代对象,是理解词语在文中含义时经常涉及的一个问题。

人们为了行文简洁,经常用指代词语指称已说过的容。

因此,掌握确定指代词语指称对象的方法,对培养现代文阅读能力很有帮助。

●解题方法从代词前面的文字中找答案。

大多数情况,“这”“那”等代词指代的容都是它前面的某个句子或某个短语。

考向2 根据语境填写动词、形容词或关联词这是考查学生掌握语文知识与能力的有效方法。

●解题方法首先要准确理解词语的含义,其次看所填词语与主语、宾语或中心语的搭配是否恰当,最后根据上下文合理推断,选择最合适的词语。

考向3理解句子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包括三层意思:首先,理解句子的表层意义,也即字面意义。

一般说来,句子的字面意义理解起来并不困难。

其次,理解句子的语境义,即在一定的语境中句子的临时意义,这是中考考查的重要容。

第三,理解句子的句外意义,也即“言外之意”,这也是中考常考的容。

●解题方法1.从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入手,通过对其语境意义的把握来理解句子的含义。

2.从句子的结构入手。

如果是单句,哪是主干,哪是枝叶?如果是复句,有几个层次,相互之间的关系是什么?通过确定句子的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把握句子的含义。

3.从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

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对理解句子的含义至关重要。

如果是总领句,必须从下文搜索相关信息;如果是总结句,就须上溯,从上文寻找相关信息,确定答案要点;如果是过渡句,就要密切关注上下文段的容,准确理解它的涵4.从句子的表达特点入手。

有些句子在表达上具有显著的特点,比如,有些句子打破常规,采用超常的组合方式;有些句子运用了一定的表现手法;有些句子运用了一定的修辞手法。

对以上这些句子,要从它们的表达特点入手,分析它们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或技巧,进而揣摩它们的表达目的或表达效果,这样,才会对句子有较深刻的理解。

考向4揣摩词语的准确性(说明文中比较多见)通常的问法是某个词是否可以替换、调换或删掉。

●解题方法1.进行判断,一般情况都是不能替换、调换或删掉的。

2.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用原词时句子的意思。

3.分析省略或换词时句子会变成什么意思。

4.下结论:因此,原词搭配恰当,不能省略(调换),或不矛盾。

考向5赏析词语或句子的表达效果要增强语言的美感和表达效果,还要善于修饰句子,用好形容词、修饰语,或者适当运用修辞格,使句子变得生动出彩。

●解题方法1.从句式入手(比较少考)。

常见的几种句式的表达效果为:①疑问句,吸引读者,制造悬念;②设问句,提醒注意,引发思考;③反问句,加强语气;④感叹句,抒情强烈。

答题模式:这是个……句,(作用)表达了……。

2.从修辞角度入手(重点掌握)。

掌握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①比喻、拟人,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②夸,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③对偶,句式整齐,表意凝练;④排比,加强语势,强调容,加重感情;⑤反复,富有音乐美,突出强调某一感情。

答题模式:运用……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解答此种类型题目的关键是一定要分析并总结出是xxx的特点,一定要把特点答出来,这是得分的关键点。

3.从用词的角度入手。

答题模式:“……”一词(等词),写出了……的特点或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4.从表达方式入手。

散文常用的表达方式及作用:①议论,点明事件的意义或文章的主旨,起到统领全篇、画龙点睛的效果;②抒情,可以使文章具有感染力;③描写,可使人、景、物再现得栩栩如生,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注意区分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

④记叙,可使读者对人物活动和事件的发展、全貌有个清晰的了解。

答题模式:运用了……的表达方式,点明(写出、抒发或交代)了……。

考向6指出散文的语言风格语言风格是作家通过作品表现出来的创作语言特有的格调。

●解题方法1.先指出散文的语言特色。

常用的词语有:简洁准确、生动传神、优美感人、生动形象、耐人寻味、涵丰富、富有文采、风趣幽默、感染力强、典雅、活泼、凝练、朴素,等等。

2.然后结合具体段落或句子进行分析。

答题模式:本文的语言具有……的特点,如“……”(段或句)中……(简要分析)。

课堂练习一、[2012·]改编阅读下面的文本,回答后面的问题。

大爱不言愁(节选)平①自小,父母就溺爱他。

由于个头长得比一般孩子高,不到9岁,父亲就让他去体校,那一年,他还不会自己系鞋带。

②体校的要很严历的,一切都得自己动手,他又是里面年纪最小的,很难适应艰苦而枯躁的训练环境,经常被教练训得哭鼻子。

终于有一天,他忍不住了,背着老师偷偷写信给母亲,说实在不想练了,要妈妈早点接他回去。

信发出不到一个星期,母亲就在校门口出现了。

③那一回,他没有随母亲回去。

母亲那一副魂不守舍、心急如焚的模样,让他感到一种莫名的震撼与愧疚。

他觉得,是自己的自私和娇气,给母亲和全家人带来了担忧和伤害。

也从那一天开始,他改变了想法,心里有了苦闷,只和教练商量。

即使是受了委屈,也只暗地里向好友倾诉。

除此之外,在所有的亲朋好友眼里,他一直是、帅气的模样。

④后来,他成为职业运动员,开始从事各类严酷和激烈的比赛。

和别的运动员不一样,他只习惯向父母报喜,告诉自己工作和生活上的好消息。

当取得冠军时,就在第一时间给家里打,和亲人分享成功的喜悦。

⑤他的比赛越打越好,渐渐地,在全国也有了名气,开始进入电视直播的视线。

那一次,在一场重要的比赛中,夺标呼声最高的他,首轮即遭淘汰。

走下赛场那一刻,他哭了。

但他很快稳定了情绪,正愁着这次如何打时,手机响了,是母亲打来的:“儿子,这几天吃得好吗?睡得好吗?”“很好,妈,你放心吧,我会打好每一场比赛的!”“好的,妈相信你。

你是最棒的!”⑥母亲说这话时,他并不知道,十几分钟前,父母一直在看他的比赛直播。

当他泪洒赛场的那一刻,荧屏前的父母也是泪雨滂沱。

就这样,在聚少离多的日子里,他给父母的里,都是说不尽的喜讯和快乐;接受媒体采访时,他也很少提及父母,按他的理解:“他们年纪大,身体又不好,受不了刺激。

我又是一个公众人物,时刻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里度过,比赛有输有赢,不跟他们诉苦,就是不想让他们跟着我受煎熬,包括受到生活之外的干扰。

”因而,在父母眼里,儿子永远是那个无忧无虑的、长不大的男孩。

⑦带着这样的心境,他来到了2008年8月的。

这一次,他一路过关斩将,如愿以偿地捧得了冠军奖杯。

同样是报喜,此刻,面对母亲的声音,他早已泣不成声,眼里幻化出的,尽是当年母亲来体校接他时,那一副魂不守舍的模样。

还是母亲率先打破僵局:“儿子,想说你就说出来吧,你是最棒的!”⑧他就是林丹,奥运会羽毛球男单冠军,一个习惯向父母报喜不报忧的男人。

而父母,也习惯以一种默默无闻的方式,给儿子传递着爱和无忧的心境,让他顺利登上人生之巅。

1.选文第②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2分)改为,改为2、诵读选文,结合文意说说“大爱不言愁”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2分)3.结合选文品味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2分)当他泪洒赛场的那一刻,荧屏前的父母也是泪雨滂沱。

4.第③段中,“也从那一天开始,他改变了想法,”请结合上下文,理解他之前是什么“想法”,改变了的“想法”又是什么?5.请说说第⑦段中划线句子的作用。

(2分)6.选文中第⑧段说“而父母,也习惯以一种默默无闻的方式,给儿子传递着爱和无忧的心境”,你认为在林丹成长的过程中,他的父母真的“无忧”吗?请从文中摘录相关信息谈谈你的认识。

(2分)7.品读选文,谈谈你得到的人生感悟。

(2分)答案:1.历——厉躁——燥2.指林丹认为自己生活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不想父母为自己担忧,不想父母跟着自己受煎熬,因而只向父母报喜不报忧,来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父母也用一种默默无闻的方式,给儿子传递着爱和无忧的心境,彼此之间,这是一种大爱。

(意近即可)(2分)3.表现在他伤心痛苦时,父母也一样为他伤心痛苦,只是他不言愁,父母也不言忧,体现他们之间的理解与真爱。

(意近即可)4.之前的想法是:生活中有了苦闷和忧愁,遇到委屈和挫折,向父母倾诉,得到父母的鼓励与支持。

(意近即可)(1分)改变的想法是:心里有了苦闷,只和教练商量。

即使是受了委屈,也只暗地里向好友倾诉。

不再让父母担忧和受到伤害。

(意近即可)(1分)5.与第③段相响应,使文章结构更完整。

(1分)同时也表现林丹对父母的感激和爱(1分)6.不是,他们一直随着儿子的喜忧而喜忧。

(1分)例如:①正愁着这次如何打时,手机响了,是母亲打来的②当他泪洒赛场的那一刻,荧屏前的父母也是泪雨滂沱③还是母亲率先打破僵局:“儿子,想说你就说出来吧,你是最棒的!”(任意摘录一处即可)(1分)7.提示:围绕“父母与子女了之间的相互理解与支持”或“亲人朋友之间多分享快乐,不要轻易将自己的忧愁放大和传递给亲人朋友”或“相互鼓励,多报喜,少报忧,勇敢独立前行,为亲人朋友减轻负担”等均可。

要求言之有理,语句通顺。

(2分)二一双脚上的修养①市图书馆离我家很近,每逢双休日,我都会到图书馆的阅览室去翻阅一些报纸和杂志。

每次来这里,总看到座无虚席的场面,有时,大家还会围绕一些文学现象进行交流。

在这紧而喧嚣的都市里,能保持一份阅读的闲情,是难能可贵的。

所以,在我看来,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有着一定的层次和修养。

②北方冬天的雪大,雪一下,许多麻烦就随之而来了。

走在街上,鞋上会粘满脏雪,从天寒地冻的室外进入室,脏雪马上就会化作污水。

所以人走过的地方,往往会留下两行黑乎乎的脚印。

正是在一个雪天,我走进阅览室时发现了异样。

屋子里多了一个擦地的女工,她看我进来,竟紧地盯着我,手执拖布,如临大敌。

我故作视而不见,可感觉告诉我,她正跟在我的身后,我猛回头,把她吓了一跳,自己也吓了一跳。

吃惊于自己留下的那行脚印,在淡黄色的地板上,显得如此扎眼。

而那个擦地女工,正在奋力擦抹。

③坐到座位上,想着刚才的脚印,愧怍油然而生,再也无心看书了。

阅览室是一个开放的公共场所,来往进出的人很多。

我注意到,每个进来的人都在犯着同我一样的毛病,浑然不觉自己的双脚正在恶作剧式地涂鸦着刚刚被擦干净的地板。

于是,那个女工就要不停地跟在进进出出的人后面,擦了再擦。

不断地踩踏与不断地擦抹,似一场破坏与复原的拉锯战,在阅览室里上演着,让人心惊。

渐渐地,那个疲于擦地的女工,已是额头见汗。

④忽然有种感觉,每一双进出的脚都充满着罪恶,因为,它们是在不断践踏着别人辛苦取得的劳动成果,是在破坏着一种美好与和谐。

⑤不知过了多久,人才渐渐坐定了,擦地女工也得以有机会喘口气,歇一歇。

但就在这时,那扇门又被悄悄推开了,一个男人伸头朝里面看了看,似乎想进来,但又把头缩了回去。

不一会儿,两扇门都被推开了。

还是刚才那个男人,这次,他是肩扛一桶纯净水进来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