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言表达角度赏析句子或段落

合集下载

赏析句子表达效果(八个比较角度,四个答题步骤)-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语言文字运用(全国通用)

赏析句子表达效果(八个比较角度,四个答题步骤)-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语言文字运用(全国通用)

比较人称使用
第一人称的真实感,第二人称的亲切感,第三人称的客观性、自由度 。
①第一人称——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拉近作者与读者的距离,使情 境显得更为真切,便于抒发情感和进行心理描写。 ②第二人称——增加亲切感,这种方法的效果就好像是作者面对我们 娓娓而谈一样,无形之中拉近了读者的距离。 ③第三人称——以一个冷静的旁观者的身份进行叙述,客观公正。
【2022年高考江浙卷】现代文阅读:《逛》作者:和军校 观音镇是真的好,那么宽的路,那么多的人,那么多好吃好喝好穿的。 这里,就他一个采油工,一个单站,好大一座山,一口油井,一节列车式铁皮 房,住着敦厚一个看井人,四野茫茫,遥无人迹,比他们的泔河村还荒凉。
★★13. 赏析小说画线的两处描写及两者对比所构成的艺术效果。(6分)
(2023年高考新课标Ⅱ卷) 原句:一只仙鹤优雅地舞着,踱着,鸣着,顾盼着,寻觅着; 改句:正优雅地跳舞,踱步,鸣叫,顾盼,寻觅 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正优雅地跳舞,踱步,鸣叫,顾盼,寻 觅”,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5分)
【参考答案1】原句中的“舞着,着,鸣着,顾盼着,寻觅着”,都用“着” 字短语来表示动作的延续,比改句更生动形象,突出了画面的动态美。原句五 个“着”字短语构成排比,句式整产,音韵和谐,读来比改句更节奏明快、朗 朗上口。 【参考答案2】①改句用“正”替代原句“着”,表示仙鹤正在进行的动作, 且都用两个音节的词表达仙鹤的动作;②在音韵上,不及原句排比短句的节奏 感好,也不及原句句尾字音相同朗朗上口,和谐优美;③用词结构单一,不及 原句有参差,更鲜活;④在情感表达上,不及原句能表现“我”的赞叹入迷。
改句多会删去、压缩一些修饰性的词语,对原句的分析可以从这些省去的词语入 手,分析词语的内涵以及其所起到的表达效果。词语有动词、形容词、关联词等 。不同词语,不同对待,不同分析。 ①动词尤其是非动词活用为动词,往往能够使语言生动形象。 ②形容词不仅可以从形、声、色、光等方面点出事物的特点,还能传达出作者的 情感。 ③运用拟声词可以使描写生动逼真,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④叠词能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⑤名词罗列,从而形成多个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及多个意象叠加的现象,如一个 特写的镜头,营造出特定的意境。 ⑥四字短语等。如连用四字短语,概括力更强,使文章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

语文赏析句子方法

语文赏析句子方法

句子赏析方法之答禄夫天创作在现代文阅读中,重点句的赏析是十分重要的能力训练之一。

新课程尺度作了明确的要求,做到“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于是,句子赏析就成了语文考试中考查学生能力的一种罕见题型。

那么,赏析句子的角度有哪些呢?考卷中对语言赏析类试题的提示,可以归纳为:看语言表达,看内容情感,看写作方法等,且都必须说明表达效果(或“表达作用”)。

一、句子赏析的切入点1.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罕见的修辞有八种(比方、比较、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它们在分歧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

(1)比方:把xx比作xx,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表达了xx的情感。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表达了xx的情感。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实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用它说理可使论述详尽,条理清晰;用它抒情,能激发读者的感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用它叙事写人,能使描写细腻深刻。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语句整齐、意韵铿锵,互相映衬,互为弥补。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9)对比的作用:通过xx与xx相比,突出了xx的xx特点,表达了作者的xx之情。

例句1: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蟋们在这里弹琴。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赏析:这句话运用了拟人修辞,把油蛉和蟋蟀人格化,“低唱”、“弹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油蛉和蟋蟀叫声动听,写出了百草园充满生机,有无限的乐趣。

例句2: 2016年泰州中考19题,根据要求解答下列两小题。

(1)体会第④段“踮起脚尖就能扯下一块云,抖抖就是一阵雨”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赏析:“踮起脚尖就能扯下一块云”用夸张手法说明云很低,“扯下”一词将云形象化,“抖抖就是一阵雨"写出了雨水之多,写出了雨与云的关系。

专题02语言札记写作技法指导-高二语文单元写作深度指导(选必下册)

专题02语言札记写作技法指导-高二语文单元写作深度指导(选必下册)

第二单元学写语言札记语言札记写作技法指导(技法指导+单元作文)教材任务分析语言鉴赏札记,是指阅读文学作品时,品味文章中的精彩语句或段落,立足“语言”,分析锤炼语言的技巧,从语言特色和语言风格等角度对精彩语句或段落进行赏析,从而形成观点鲜明、内容充实、布局合理分析到位、形式灵活的语言鉴赏文章。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无论是追求语言的准确、清晰、恰当,还是生动、形象、传神等,都和作者遣词造句的能力有关。

推敲锤炼,寻找最合适也最能出彩的字句,应当成为我们表达的追求。

本单元作品中有很多值得品味的精彩语句,如:《阿Q正传(节选)》中,多次用“飘飘然”来表现阿Q精神胜利后的得意忘形;徐志摩的潭水,“不是清泉,是天上虹”;冯至笔下,彩菌“不知点缀过多少民族的童话”。

所有这些,都是作者锤炼出来的精彩语言。

结合本单元课文中的实例,探究语言的表达技巧,选择一个角度,完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语言鉴赏札记。

语言鉴赏札记写作技法指导一理清概念札记:是指读书时摘记的要点以及所写的心得。

语言鉴赏札记注重对作品的精彩语句,语言特色等进行推敲、品味,形式自由灵活,篇幅不受限制,探究细致入微,分析有理有据,观点具有启发性。

二写好语言鉴赏札记三技法典例研习·技法提炼技法提炼一有感而发,见解独到典例一:“无理而妙”的说法是清代词论家贺裳在《皱水轩词筌》中对唐代诗人李益和宋代词人张先的诗词做评论时概括出来的。

所谓“无理”,乃是指违反一般的生活情况以及思维逻辑而言;所谓“妙”,则是指其通过这种似乎无理的描写,反而更深刻地表现了人的各种复杂感情以及因这种逆常背理而带来的鉴赏者所意想不到的诗美、诗味。

下面就“无理而妙”的手法在《再别康桥》中的运用做简单的赏析:河畔的金柳,多么美好的意象,诗人把河畔的金柳比作是夕阳中的新娘,美丽而妩媚,水中的倒影更加动人。

本应该是“波光里的艳影”在水中荡漾,而诗人却说“在我的心头荡漾”,意即在“我”的心海中荡起了涟漪,诗人可能回想起在康河柳树下生活学习的点点滴滴,幸福而甜蜜,从而表现了自己对康河河畔的柳树的深厚感情。

赏析语言的角度句式特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赏析语言的角度句式特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赏析语言的角度句式特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在我们日常交流中,语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语言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艺术。

通过语言的运用,我们可以表达出丰富的思想和情感,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甚至塑造文化和价值观。

赏析语言的角度句式特点,就是通过对语言中的句式运用和特点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语言的魅力与韵味。

句式特点是指在语言表达中,句子的结构、成分和语法规则的灵活运用,以及句子之间的呼应和衔接关系等方面的表现。

通过对句式特点的赏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意图和思想。

每个句子都包含着作者的选择和创造,句式的运用可以使文章更具有表达力,更有逻辑性,甚至能够增强文章的艺术性。

在语言的句式运用中,我们可以发现各种各样的特点。

有些句子可能简洁明了,使用并列结构或简单句构成,表达出一种直截了当的思想;有些句子可能复杂繁琐,使用长句和嵌套结构,展现出作者的思维深度和复杂性;还有些句子可能采用排比、倒装、修辞等修饰手法,使句子更有韵律感和节奏感。

通过对句式特点的赏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作者的风格和个性。

每个人的表达方式都有所不同,透过句式的特点,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的独特思维和独到见解,进而更加深入地理解作者所要传递的信息和思想。

总而言之,赏析语言的角度句式特点是一种提升语言理解和欣赏能力的方法。

通过对句式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语言的美妙与艺术,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把握和运用语言,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

因此,对于文学爱好者、语言学习者以及任何对语言艺术感兴趣的人来说,赏析语言的角度句式特点无疑是一种有益而有趣的学习和探索方式。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文章采用三个主要部分的结构: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部分首先概述了本文要讨论的主题——语言的角度句式特点。

接着,简要介绍了整篇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正文部分是整篇文章的核心内容,其中包含了两个主要段落——句式特点一和句式特点二。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语言赏析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语言赏析

基本题型2:品评修辞手法。
课文回望:
请从语言特点和表达效果两方面赏析下面句子。 (3分)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白帆, 帆下带着尖底的仓,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一个忍 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紫藤萝瀑 布》)
参考答案:运用比喻手法(1分),形象生动地描 写紫藤萝花开时的状态,(1分)表现了它的生机 勃勃和美好可爱,抒发了作者喜悦的心情。(1分)
“战法”小结
1、赏析语言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①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反问等。 ②句式——骈散结合、长短相间,特殊句式等。 ③表达方式——描写、议论、抒情。 ④词语——色彩词、动作词、形容词、叠音词等。 2、以“改、删、换”的形式来提问时,答题时 不要忽视“前加”和“后缀”。(判断的结论)
答题模式:运用……的修辞手法,写出了 ……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真题再现: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谈谈文中画
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6分)
她耐得住风霜交加,经得起秋之摧残,战西风而不 怯,披严霜而愈丽,显露出无畏无惧的神采。
——09年安徽中考题《枫叶礼赞》
答题思路: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方面考虑。
解题方法:
形式 + 内容 + 作用(效果)
形式包括词语的特色、句子的修辞、句式运用、
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等几个方面;
内容就是指句子本身的意思和它隐藏的含义; 作用是指这个句子(这段话)对文章的中心、
文章的结构、作者的写作意图等方面的作用。
基本题型1:揣摩具体词语妙用。
课文回望:
请说说句中划线词语在表达上的好处。(2分)
变化题型1:
基本题型2之最新变化
——品析可否增删词句和改换表达。
课文回望: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词句段应用赏析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词句段应用赏析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词句段应用赏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是关于语文词句段应用赏析的,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并理解词语、句子和段落的应用和运用。

下面我们将分别从词语、句子和段落三个方面进行赏析和分析。

首先是词语的应用赏析。

在语文中,词语是构成句子和表达意思的基本单位,因此对于词语的应用要准确、得当。

在这一单元中,我们需要学习并应用一些常用的词语,如形容词、动词和名词等。

例如,在描述一个人的外貌时,我们可以使用形容词来表达这个人的特点,如"高、瘦、漂亮、聪明"等。

而在叙述一个事件或行为时,我们可以使用动词来表达动作,如"跑、跳、笑、哭"等。

此外,我们还需要学会使用名词来指代具体的人、物或事物,如"书、桌子、树木"等。

通过学习和应用这些词语,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使语言更加丰富和生动。

其次是句子的应用赏析。

句子是由一个或多个词语组成的,它们有着自己的结构和语法规则。

在这一单元中,我们需要学习如何正确拼接词语,形成合理的句子。

例如,当我们想表达一个动作正在进行时,可以使用"正在+动词"的句式,如"我正在读书"。

而当我们想表达一个动作已经完成时,可以使用"已经+动词"的句式,如"他已经吃完饭了"。

此外,在句子中,我们还需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如句号、问号和感叹号等,以使句子的意思更加清晰明确。

最后是段落的应用赏析。

段落是由一个或多个句子组成的,它们有着统一的主题和段落结构。

在这一单元中,我们需要学习如何写出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的段落。

例如,在写一篇文章或作文时,我们可以按照时间、空间或逻辑关系等进行分段,使每个段落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同时,我们还需要学会使用过渡词语,如"首先、其次、最后"等,以使段落之间的连接更加自然流畅。

通过对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词句段应用的赏析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并运用词语、句子和段落,使我们的语文表达更准确、得当,同时也提高了我们的语文素养。

七年级阅读理解—赏析语句或段落

七年级阅读理解—赏析语句或段落

七年级阅读理解—赏析语句1、没有一种冰不被阳光融化①在我的故乡,高考中榜很不容易。

一年中有一两个人如愿以偿,就很好了。

我高考的第一年名落利、山,从此一蹶不振,整天浑浑噩噩,像一棵蔫了的草。

一张没有带给我荣耀的成绩单将我隔离在理想世界之外。

当时我一气之下想撕毁课本,认命与庄稼为伍,从此不再读书。

父亲一直是乐观的,他没有责怪我,默默地拉住我的手,说:“孩子,别这样,东方不亮西方亮,人活一世,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没有过不去的坎,再复读一年吧,哪里的土地不长庄稼!”②那段时间,他从不提及落榜之类的字眼,我知道他是在小心地呵护着儿子可怜的自尊。

我内心深处用消极的生活态度筑起的壁垒被父亲的安慰一点点瓦解。

我的父亲就像一头永不知疲倦的黄牛,一边在生活的阡陌上耕耘着那几亩并不肥沃的土地,一边在生命的田野上扶持我这样的因一时的风雨而倒伏的庄稼。

③在父亲的关爱下,我拿起书本,加入到复读的行列之中。

送我上学那天,父亲特意刮了胡子,将脸洗得干干净净,穿了一身平时舍不得穿的新衣服,我知道他是想用这种新的面貌来鼓励他的儿子重新开始。

父亲一直没有说话,只在我上车时说了一句:“你肯定能行!”车开动了,车窗外九月的阳光将父亲结实的身影照耀得格外高大,我鼻子一酸,几乎掉下;目来,但我强忍着没有让脆弱的泪水掉下来。

父亲如此相信他的儿子,我还有什么理由不自信呢?④高三的学习是很紧张的,每当想偷懒时,我总是不由得想起父亲的那句话“你肯定能行”!于是奋起,埋头苦学。

那年冬天,期末考试我考得并不怎么理想,回到家里我如实相告自己的成绩,父亲说没事的。

有一次在河边放牧,累了,我和父亲坐在河边的一块大石头上,父亲抽烟,埋头,一脸的心事。

看着河面上结得厚厚实实的冰,父亲突然问我,“你知道冰什么时候开始融化的?”不知道他为什么要问这么简单的问题,脱口而出,“天气变暖,气温升高的时候。

”父亲笑了,一脸的执著,“不,孩子,你错了。

冰看似在一夜之间融化,但实际上是在很早以前,从最冷的那一天起,冰就开始融化了,只是没人注意到。

散步优美句子赏析

散步优美句子赏析

散步优美句子赏析1. 《散步》的优美的句子,段落,诗歌,并且赏析1、“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这段话通过初春秀色的描绘,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机,暗示熬过了严冬的母亲将会获得新的活力。

2、“她的眼睛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这句话描绘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揭示了“小路有意思”的内涵,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展现了母亲充分理解孙儿愿望的内心世界。

3、“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这句话写母子关系,母亲明理,儿子孝顺,相映成趣。

4、“小家伙突然大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们都笑了。

”这两句话充满生活情趣,既表现了小家伙的天真、聪颖,又表现了家庭的幸福、温馨。

5、“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既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我”为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

6、“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这句话含义深刻。

它以轻衬重,突出了“尊老爱幼”的重大意义,还写出了中年人已意识到自己责任的重大,正在继承和发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谱写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新篇章。

牛奶瓶CC | 2010-09-2614592. <散步> 莫怀戚美文赏析做10句教师频道学生频道中学语文教师论坛中学语文学生论坛资源下载区您的位置:首页>>教材与教学>>初中>>初中语文>>教师频道>>教材·教学资源>>教材·配套资源>>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师教学用书>>七年级上册>>本页23 散步课文研讨一、整体把握这一家人,祖孙三代,和和美美,相亲相爱,这是一个多么幸福的家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许多年来,没有人敢在光天化日之下表示自己“很重要”。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都是——“我不重要”。作为一名普通士兵,与辉煌的胜利相比,我不重要。作为一个单薄的个体,与浑厚的集体相比,我不重要。作为一位奉献型的女性,与整个家庭相比,我不重要。作为随处可见的人的一分子,与宝贵的物质相比,我不重要。
(3)我们——简明扼要地说,就是每一个单独的“我”——到底重要还是不重要?
从语言表达角度赏析句子或段落
————————————————————————————————作者:
————————————————————————————————日期:

从语言表达角度赏析句子或段落——比喻
本考点主要考查考判断、理解和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新课标指出:“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具体地说,就是要求考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判断常用修辞手法的种类,理解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会用修辞手法造句。
考点分析:
本考点考查的主要题型有:
1、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判断修辞手法的种类及其运用的正确与否误。
2、指出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3、运用某种修辞手法造句。
解答上述题型的基本方法是:把握修辞手法的定义、种类、运用效果等。
修辞手法是根据表达需要,运用有效的语言手段来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使语言表达具有准确性、鲜明性和生动性的语言运用方式。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除此之外,课文里还涉及到的有对比、借代、引用、双关、反语、顶针和呼告等。学习修辞,不要死抠名词术语,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体会修辞的表达效果,并能学会运用修辞手法造句。
(10)相交多年的密友,就如同沙漠中的古陶,摔碎一件就少一件,再也找不到一模一样的成品。面对这般友情,我们还好意思说我不重要吗?
(11)我很重要。
(12)我对于我的工作我的事业,是不可或缺的主宰。我的独出心裁的创意,像鸽群一般在天空翱翔,只有我才捉得住它们的羽毛。我的设想像珍珠一般散落在海滩上,等待着我把它用金线串起。我的意志向前延伸,直到地平线消失的远方……
[答题技巧]
例1
阅读下边选文,然后答题。(2002年江苏考题)
上学的费用还不够一个人用的,八月的日子所剩无几。
没想到这天邮递员竟送来了一张汇款单,1000元,学校来的。附言栏里只有几个小字:“祝贺!全体教师捐赠。”父亲从床上爬起,母亲赶紧将汇款单递过去,父亲的嘴唇蠕动着,发不出声音。
费用还只够一个人的,日子不会停留,小屋里的人立刻意识到事情的严峻。三个人的目光一起盯着床上的父亲。父亲忽地一骨碌坐起来,说:“现在只有一条路,你们也都懂事了,自己决定吧。要不,抓阄也行。”
一、比喻
[方法指导]
1、定义:比喻是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2、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明喻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是、成为
如: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小夏和小秋顿时像两尊雕塑!,
像是经历了一个世纪,小夏抬起头说:“小秋,你去吧,你的学校好。”小秋也抬起头:“不,我比你年轻一岁,哥,你去吧。”
这时谁也没注意小夏一个微小的动作。他把手伸进衣袋,摸出那张录取通知书,撕了个粉碎。小秋醒悟过来后,一下子抱住小夏:“哥!”泪水夺眶而出。
典型题例
“小夏和小秋顿时像两尊雕塑”,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比喻;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小夏、小秋震惊的神态,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温馨提示:先写出修辞类型。
再用下面的形式来表述: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描写对象+对象特征+总体效果
小夏、小秋震惊的神态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例2
我很重要
毕淑敏
(1)当我说出“我很重要”这句话的时候,颈项后面掠过一阵战栗。我知道这是把自己的额头裸露在弓箭之下了,心灵极容易被别人的批判洞伤。
借喻甲代乙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
如: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3、作用:
用比喻来描写,可使人或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用比喻来说理,可以把道理阐述得通俗易懂,观点鲜明,使语言形象化。
用比喻来抒情,语言形象,感染力强。
用比喻来说明,语言形象,准确生动
4、总体把握
把握“比喻”类修辞的表达效果时,要先弄清楚本体和喻体,然后思考喻体的特点,再结合这个特点来考虑作者所要表现的本体的特征。
(8)假如我们先他们而去,他们的白发会从日出垂到日暮,他们的泪水会使太平洋为之涨潮。
(9)面对这无法承载的亲情,我们还敢说我不重要吗?俯对我们的孩童,我们是至高至尊的惟一。我们是他们最初的宇宙,我们是深不可测的海洋。假如我们隐去,孩子就永失淳厚无双的血缘之爱,天倾东南,地陷西北,万劫不复。盘子破裂可以粘起,童年碎了,永不复原。伤口流血了,没有母亲的手为他包扎。面临抉择,没有父亲的智慧为他谋略……面对后代,我们有胆量说我不重要吗?
(4)对于我们的父母,我们永远是不可重复的孤本。无论他们有多少儿女,我们都是独特的一个。
(5)假如我不存在了,他们就空留一份慈爱,在风中蛛丝般飘荡。
(6)假如我生了病,他们的心就会皱缩成石块,无数次向上苍祈祷我的康复,甚至愿灾痛以十倍的烈度降临于他们自身,以换取我的平安。
(7)我的每一滴成功,都如同经过放大镜,进入他们的瞳孔,摄入他们心底。
答:修辞手法________。
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路
本题重在考查修辞格的辨识和修辞效果的理解。是一道考查修辞方法的综合题。做题时要从两个角度思考,一是看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二要结合语言环境体会所用修辞的表达效果。
本题是比喻的修辞方法。一般来说,比喻的修辞,在描写人物时的表达作用是:生动形象地写出人或其他事物的状态特征。此处即用“雕像”这一形象的喻体,来描写小夏和小秋因听说要“抓阄”时的神态和心情。喻体的特点是:呆立不动,没有表情,没有动作,没有语言。小夏小秋此时的状态是:“呆立不动,没有表情,没有动作,没有语言”,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们听到了父亲说的话后,感到了震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